古象雄遗址
1. 古象雄文明的历史记载
在汉文中,象雄一般作“羊同”、“杨童”等,为同音异书。在新旧《唐书》中,在《吐蕃传》部分,象雄都是作为历史的配角,以吐蕃的盟友、附庸的身份匆匆而简短地出场,而后又悄无声息地退场、消失:(吐蕃)遂连羊同,击吐谷浑。
在唐代,对象雄记载最为详细的可能无过杜佑的《通典》。
《通典·边防六》记载:“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余里,胜兵八九万人。其人辫发毡裘,畜牧为业。地多风雪,冰厚丈余。所出物产,颇同蕃俗。无文字,但刻木结绳而已。刑法严峻。其酋豪死,抉去其脑,实以珠玉,剖其五脏,易以黄金,假造金鼻银齿,以人为殉,卜以吉辰,藏诸岩穴,他人莫知其所……其王姓姜葛,有四大臣分掌国事。古未通,大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遣使来朝”。
此后的《册府元龟》、《文献通考》等,都基本沿袭了《通典》中的记载,文句与其大同小异。 藏史《本教源流》载:“象雄与上部(即西部)克什米尔相连,北接于阗雪山及松巴黄牛部之静雪地区(青海西南地区),南抵印度和尼泊尔。”
汉藏两史所载象雄地域基本一致。然象雄东接吐蕃,以何地为界,汉史记载不明,藏史《佛法铁注》补充这一疑难载道:“象雄与吐蕃,以后藏之卡日阿为界,藏西北大片地方皆为古象雄之辖区”。
2. 一万八千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是怎么回事
想了解一万八千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查看一下"古象雄文明"就知道了。历史就是历史,不管人们对它了解不了解, 它就在那里, 如如不动, 而且任何人也无法篡改!
我们大家都认识的佛号“卍”万字是佛祖的心印,藏语叫做“雍仲”,因为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就是最早使用“雍仲”这个佛号的佛教。
“雍仲”的字面释义为:““雍”是胜义无生,和谐永恒的象征,就是诸法的空性与真谛;“仲”是世俗无灭”。
“雍仲本教”的主要标志叫做“雍仲恰幸",它是由两个“卍”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恰幸”两端的雍仲符号象征显、密两宗,居中连接处的两朵莲花包象征无上大圆满。
“雍仲本教”起源于一万八千年前的古象雄王朝。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之师)所传教的如来正法,也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 。“雍仲本教”是以显宗、密宗、大圆满的理论为基础,以皈依三宝为根本,济世救人、导人向善、有着自己圆满成佛窍诀的佛陀教育。
“雍仲本教”在古象雄传统文化中居于最至高无上的位置,是西藏本土最古老的佛法,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佛法,更是一切佛法的总根源。
远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一万多年,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早已在雪域高原广泛传播,是西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
为完善对藏文化历史源流的了解与认识,将古象雄的灿烂文明分享给世界,以孜众多藏汉高僧和专家学者,一直坚持发掘整理象雄文化经典。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积极支持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设立了“古象雄文明探源”重点研究课题,与孜珠寺合作,以汉译象雄佛法大藏经为核心,开展持续严谨的文化系统工程,体现了国家对发掘整理古象雄文化的重视和支持。
3. 古象雄文明的西藏文明起源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兼并统一西藏各部落,建立强盛的吐蕃王朝,并创立回藏文,西藏正史答开始书写。而近几年考古发现纷纷证明:古象雄文明才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
据汉文和藏文典籍记载,象雄古国(事实上是部落联盟),史称羌同、羊同;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记载,根据军队的比例,象雄人口应不低于1000万。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纪,彻底征服象雄古国。此后,象雄文化渐渐消失。
西藏本土古老佛教本教的文献被专家称为“象雄密码”。《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自聂赤赞普至赤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本教护持国政。”而当时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于雍仲本教经书典籍的书写。
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辛饶米沃祖师对过去原始本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辛饶米沃祖师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
4. 象雄王国遗址的简介
古老的象雄王国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发祥地,从国王到百姓全民信奉雍仲本波佛教,雍仲本教文化其实也就等同于象雄文化。象雄文化就是一切藏族文化的源头,雍仲本教就是一切佛法和佛教文化的本源。辉煌灿烂的“古象雄文明”就是以“雍仲本教”的广泛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古象雄佛法是古象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所传教的如来正法,也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象雄佛法 ,古象雄佛法既是古象雄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西藏民族传统文化与藏传佛教的源泉和一切佛法的总根源。
古象雄佛法在古象雄传统文化中居于最至高无上的位置,是西藏本土最古老的佛法,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佛法,更是一切佛法的总根源。远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一万多年,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早已在雪域高原广泛传播,是西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
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其神秘的消亡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难怪今天有许多人煞费苦心仍找不到有关象雄文化遗址的蛛丝马迹,这也许正如一位作家所说象雄是游牧民族。它不属于土地的文明。
象雄王国的都城据本教传说是在被称为琼隆银城的地方,琼隆在今阿里扎达境内。扎达土林中确实有不少早期的人类洞窟遗址和岩画。在那曲尼玛县文部乡办事处不远的穷宗有大片遗址,也被称为象雄都城之所在。穷宗附近的当惹雍错是雍仲本教徒最看重的神湖,湖边今存一建于悬崖山洞中的寺庙——玉本寺,相传为本教最古老的寺庙,香火尤盛。
象雄王国信奉雍仲本教。 史载雍仲本教的缔造者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之师)是象雄第一代王。穷宗地方达果山脉中段以西处,规模可观的遗址群背依达果雪山,西临当惹雍错,地势雄奇,富有王国都城之气势。遗址总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似一扼险而踞的大石堡山寨。由于临近大湖,遗址附近草场小气候特征明显,降水量多,牧草丰美,盛产优质的克什米尔小山羊,在这里时可发现藏北牧人的围帐。
穷宗距文部村约20公里,可由尼玛驱车到达。上述两地是否象雄之都尚需考证,但它们有一共同点,那就是都曾处于象雄强势范围之内。
5. 谁能谈谈一万八千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
据少量汉文和藏文典籍记载,象雄王国至少在3800年前开始形成,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公元7世纪初,雅砻部落逐渐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象雄开始衰落。松赞干布在公元644年前后将象雄纳入吐蕃王朝的疆域,至此象雄退出了历史舞台。
古象雄地处青藏高原西部,受地理环境及路途遥远等因素制约,象雄王朝与中原汉地交流十分困难,这是导致汉文典籍中对象雄记载甚少的直接原因。
从7世纪吐蕃扩张开始,青藏高原上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政权与中亚发生政治联系的历史,这很可能是象雄王朝官方史料稀少的重要原因。
------------------------
苯教(Bonismo),这个“苯”字只是藏语发音的音译,现常使用“本教”(“本波佛教” 或者“古象雄佛法”)。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苯教是流行于西藏的巫教,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雷电冰雹、山石草兽等各种自然物以及自然界的神灵和鬼魂。
苯教对后来藏族人宗教生活影响很明显。苯教文化中普遍存在对火与光的信仰,今天遍及整个藏区的煨桑现象就是一种火供,很难判断它与苯教没有任何历史关系。此外,今天藏族人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有许多也是象雄时代流传下来的,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插风马旗、插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打卦、算命,都有苯教遗俗的影子。
------------------------------
在象雄文明诞生之前,中亚地域就存在着各种原始崇拜的仪式───原始本教,后幸饶弥沃佛创立了雍仲本教,从而使本教得以统一,雍仲本教成为象雄的国教并逐渐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幸饶弥沃所创立的雍仲本教不仅仅在象雄地域流传,一直到公元七世纪,雍仲本教也是整个吐蕃的唯一宗教和信仰基础。从公元七世纪印度佛教传入吐蕃以后,本教和印度佛教在互相排斥的同时,又各自吸收了许多对方的内容,本教吸收了印度佛教的内容,丰富了其文化内涵;而印度佛教吸收了本教的一些内容,使其能够更深入地融入吐蕃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当今拥有浓郁雪域高原藏族特色的藏传佛教。
6. 古格王国遗址和象雄王国遗址在什么地方
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9公里。古格王朝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
象雄王国遗址位于那曲尼玛县文部乡办事处不远的穷宗。穷宗距文部村约20公里,可由尼玛驱车到达。
7. 为什么象雄王国突然消失,连文字文献、宫殿遗址都没有剩下呢
因为象城王国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只是我们分不清她的首郡到底在哪里,而不是说象城王国已经消失了,而它的文明主要是一些没有办法传承下来的东西,而且在他们最开始的时候,房子使用泥土做成的,而经过这么多年的风吹日晒,早就被时间的风沙给腐蚀掉了。
而对于他们的遗址来说,也是存在的,因为他的都城本就存在在一个名叫穹窿银城的地方,而这个地方现在他存在再阿利扎达的地境之中,而另一个则是在琼宗万达果的山脉地段上面,但是上面有很大的一个达果雪山,因为在达果雪山上面,可以发现当时的他们住过的围帐,虽说已经找到了两个,但是他们是不是都属于象国的都郡,目前还是没有办法去确定。
8. 古象雄王国曾是在西藏高原雄霸一方的部落国家,后来因何消失了
不是没有而是和现在的西藏成为了一个地方,说没有只是人们的猜测。
9. 象雄王国遗址的象雄文明
在一万八千多年前的阿里地区,曾有数个少数民族部落建立的王国,其中最昌盛的除吐蕃外,就要数信奉“雍仲本教”、实力强大的象雄王国了。象雄,在当地语言中意为“大鹏之地”。象雄,汉史记载“单同”,是西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专家考证,古代象雄人即以大鹏为图腾。象雄鼎盛之时,正值中原地区唐朝,当时称象雄为“大羊同国”。古书记载,象雄没有文字,但据许多中外藏学家的研究与现存遗迹证明,这一条并不准确。
根据对当地人名、地名的研究,现阿里地区的许多地名皆为古象雄语遗留下来的;研究认为,当时(在松赞干布创造藏文之前)象雄的本教师们就用自己的文字书写了经书。后来吐蕃征服象雄地区,推广佛教与藏文,象雄文失传。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传统土著宗教“雍仲本教”的发源地,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其神秘的消亡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迷。难怪有许多人煞费苦心仍找不到有关象雄文化遗址的蛛丝马迹,这也许正如一位作家所说“象雄是游牧民族。它不属于土地的文明”。
象雄古国是吐著之前在西藏高原雄霸一方的部落国家。它的疆域西起阿里地区的岗仁波齐,是为上象雄;东至今昌都丁青,是为下象雄;横贯藏北的尼玛、申扎一带是中象雄。象雄王宫就建在当惹雍错湖边。象雄王国与古代波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象雄信奉雍仲本教。
象雄王国崛起于青藏高原西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年代至少先于吐蕃六部结盟两个世纪,按同一时期的雍仲本教经典描叙,阿里、拉达克(克什米尔一带)等地是“内象雄”,是核心地带卫藏(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为·中象雄”;多康(那曲、安多、昌都)等地为“外象雄’。势力范围几乎囊括了整个青藏高原,又跨青海、四川的部分地区。严格来说象雄还不是国家,只是一个较大、较强的部落联盟。其后,苏毗、吐蕃先后兴起于藏北与山南,逐步削弱了象雄的势力。三大部落彼此互有战事,成三足鼎立之势。
象雄王国的最后一代国王李迷秀是被赤松德赞串通了其王后,在他祭湖的时候将其暗杀,导致了象雄的灭亡。象雄当时已经拥有高度的文明,曾创立自己的文字,并且是雍仲本教的发源地。其文字与古克什米尔及古旁遮谱(印度古邦)的文字有关联,晚于象雄文出现的藏文也曾经借鉴。
据考古学研究和史籍记载,象雄在公元前10世纪就已在西藏高原的西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偏僻角落中崛起,且早于吐蕃与唐朝建立关系。在公元6-7世纪,象雄已是以牧为主,兼有农业。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发祥地,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象雄王朝鼎盛之时,曾具有极强的军事力量,其疆域包括了西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和青海、四川的一部分、以及西部的克什米尔和拉达克。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八世纪时,彻底征服了象雄。从那时起,象雄王国和文化就突然消失了,其文字文献、宫殿遗址等至今无从考证,留下了千古之疑。
10. 古象雄王国的象雄的地理位置
关于象雄的地理位置,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地域,只能确定大致的方位。据本教文献的传统说法,象雄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里象雄(zhang zhung phug pa),中象雄(zhang zhung bar ba)和外象雄(zhang zhung sgo ba)。据著名本教学者朵桑坦贝见参(skal bzang bstan pavi rgyal mtshan)所著的《世界地理概说》(vdzam gling yul bshad)记载:“里象雄应该是冈底斯山西面三个月路程之外的波斯(bar 遗址
zig)、巴达先(bha dag shan)和巴拉(bha la)一带。在这儿的甲巴聂查城(rgyal ba mnyes tshal)的遗墟中有座山,山上密尊(gsang mcbog)的形象自然形成。木里山拉(mi lus bsam legs)在此建巴却城(rgyal mkhar ba chod),并在该城修法灵验,将一块仿佛人体大小的巨石定在空中,不让它落地。后来人们用土石方垒了个基座,把这块巨石托在半空中。在这块土地上有大小32个部族,如今已被外族占领(似指印度和巴基斯坦有争议的领土克什米尔)。中象雄在冈底斯山西面一天的路程之外。那里有詹巴南夸(dran pa nam mkhav)的修炼地隆银城(khyung lung dngul mkhar),这还是象雄王国的都城。这片土地曾经为象雄十八国王统治。本教文化史上著名的四贤炽、栖、巴、梅(bru zhu spa rmevu)就诞生在这里。这里还有本教后宏期的著名大师西饶坚参(shes rab rgyal mtshan)和其它贤哲们修炼的岩洞。因为这块土地东面和蕃(bod)接壤,有时也受蕃的管辖。外象雄是以穹保六峰山(khyung po ri stse drug)为中心的一块土地,也叫孙巴精雪(sum pa gyim shod)。包括39个部族,嘉二十五族(rgya sde nyer lnga),这是现在的安多上部(mdo stod)地区,绝大部分信仰本教。有穹保桑钦(khyung po seng chen)、巴尔仓寺(spar tshang dgon)等寺宇和修炼的岩洞”。若从以上的记载来看,冈底斯山西面三个月路程之外的bar zig,似应是波斯的音译。虽然巴达先和巴拉的现代地名还不清楚,但这三个地方是相邻的,并且都曾在象雄的范围之内。而且,其中的甲巴聂查城在本教文献中是屡见不鲜的。如果bar zig就是波斯的音译,那么巴达先和巴拉就可能在冈底斯山和波斯之间的某个地区,因为目前还没有从史籍中看到象雄的势力发展到波斯以西的记载。我估计巴达先和巴拉可能就是今天西藏最西端、印度与巴基斯坦有争议的克什米尔一带。这与
象雄王国遗址(5张)《世界地理概说》中“如今已被外族占领”的记载也相吻合。此外,卡尔梅说:“大量的象雄语存在于现在的拉达克、库纳瓦里以及旧时的西藏西部地区。”而拉达克就是如今的克什米尔一带。以穹隆银城为中心的中象雄,就是今天的冈底斯山一带,那里今天还有不少本教徒,据说一些岩洞和遗址至今犹存。《世界地理概说》论述“这块土地和东边的蕃接壤,有时也受蕃的管辖”中所提到的“蕃”应该是从聂赤赞普到松赞干布这段时期的雅垅部落。外象雄的三十九族即今西藏丁青一带。嘉二十五族即今青海玉树一带,曾经属于襄钦千户的管辖。关于象雄里、中、外的具体疆域及起止线各种说不一,有些还大相径庭。朵桑旦贝见参是位学识渊博、建树颇多的学者,他的《世界地理概说》并非因袭前人之作,而是有分析,有研究,集各家之大成。我们不妨以他的地理概念为基础,给象雄画一个大致的轮廓:象雄最西端是大小勃律(吉尔吉特),即今克什米尔。从勃律向东南方向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延伸,包括今印度和尼泊尔的一小部分领土。北邻葱岭、和田,包括羌塘。但东面的边界就不太清楚。如果按照佛教文献记载,东面只限于与吐蕃和苏毗接壤,则象雄的疆域就不包括多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