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万城遗址复原图
1. 统万城遗址的城址规模
统万城城址由外廓城和内城组成,内城又分为东城和西城两部分,由东向西版依次为外廊城权、东城和西城。外廊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约4700米。东西城中间由一道墙分开,东城周长为2566米,西城周长2470米,东西城的四隅都有突出城外的平面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墩台,皆高于城垣,西南隅墩台高达40余米,仍存城垣高出地面约1—10米。
统万城是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唯一早期北方少数民族王国都城遗址。遗址白色墙体,林立的马面,高耸的角楼,独特的“祟台秘室”结构和雄伟的宫殿楼观遗址,清晰地勾引出这座以“一统天下,君临万邦”之意而命名的大夏国都城的轮廓和规模 。(图册资料来源 )
2. 绕万城遗址在哪个省
统万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红墩界乡白城子村。
3. 日本战国时期的城池中,何为二道城,此城有何作用
统万城遗址是全国古代遗址保存较完好的一个。城分为外廓城和内城。内城呈长方形,被一道南北走向的垣隔为东城和西城,北垣在一条线上。俗称“一道城,二道城,三道城”。现存内城垣均高出地面2-10多米,城的四隅有突出城处平面呈长方形墩台,并高于城西垣。唯西城南隅长50米,宽21米,高达31.62)K(俗称龙墩),远在数十里外就能望见,成为统万城的标志物。墩是建在城基之上,又向外加宽,壁面上有横列椽、柱脚孔排列整齐,上下共存六层,柱脚孔最下的直径达30厘米。从下往上排第一、三层是柱脚孔,其余则是椽孔。因为墩子下大上小有一定的斜度,柱脚一头应是斜插人墩内。当时椽子上边铺板道,板道下边顶往子。柱子绕隅墩形成栏杆可供燎望和发射之用,整个建筑形成栏杆式的吊角楼。用胡义周《统万城铭》之言“玄栋镂棍,若腾虹之扬眉;飞檐舒展,似翔鹏之矫翼”,把角楼刻画得淋漓尽致。外廓城依无定河北岸,地势呈西南至东北走向然后折西,趋向东城北垣,有部分城垣塌没。周长3102米,其中东垣1120米(塌垣刀7米),西垣916米,南垣148米。内城保存较之外廓城好些。东城周长2566米,其中东垣737米,西垣774米,南垣551米,北垣504米。城基厚6-12米。东城北垣无门,东垣有一道门与外廓城相交通,南垣门不明,西垣则与西城的东垣招魏门相通。西城周长2470米,其中东垣692米,西垣721米,北垣557米,有马面10座,南垣500米。西城基厚约16米,城四方各有一道门,南门—朝宋,东门—招魏,西门—服凉,北门—平朔。西门瓮城尚存,其余三门均毁。从城门的命名,不难看出当时赫连勃勃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的寄托与表露。东西城垣有数量不等的马面遗迹,西城南垣紧临角楼隅墩的一个马面中空,是所谓的“秘室”,作为仓储。这种马面兼仓储在我国建筑史上也是罕见的。筑城时夯层厚度各异,城垣、隅墩、马面和台基一般夯层厚15-20厘米。几城门隅墩拐角,夯层趋薄为12-14厘米,有的甚至只有7厘米,东西两城的隔垣为20-40厘米。
4. 统万城遗址的交通
在榆林长途客运站乘坐发往靖边的班车,班次较多,参考票价48元。到靖边后,可在县城专汽车属站乘靖边-白城则(村)的中巴汽车到统万城附近的白城则村,车次为每日7:00、13:30各有一班(返回也同样,在白城则村于同样时间乘车,两辆车对开),车程1个半小时左右,参考票价12元。到白城则村以后,距离统万城2公里,可步行前往。
5. 中国历史上是不是真的有一段城墙是用鲜血建造的
城墙,算是古代的一个军事防御设施,由墙体和其它辅助军事设施构成的军事防线。也指旧时农耕民族为应对战争,使用土木、砖石等材料,在都邑四周建起的用作防御的障碍性建筑。
在这里,“城墙”的含义根据其功能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墙分为二类:即一类为构成长城的主体,另一类属于城市(城)防御建筑,由墙体和附属设施构成封闭区域。狭义的城墙则是指由墙体和附属设施构成的城市封闭型区域。封闭区域内为城内,封闭区域外为城外。
其实,统万城虽然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却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因为,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纪念碑,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让现代人能够体味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悲凉,满足游客觅奇猎古、回归历史、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还是古代建筑艺术、民族史等方面科研、教学考古的旅游胜地。
现今,统万城是陕西重要的旅游景点,但是,如果要去统万城,还是要费一番周折才能到达。因为,统万城不仅见证了汉化匈奴大夏国的建立,还见证了今天毛乌素沙漠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6. 统万城遗址的城址保护
1996年,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国家发内改委、财政部、国容家文物局列入国家100处重要大遗址;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陕西省、榆林市及靖边县县委、县政府对统万城申遗工作高度重视,并推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另外,国家文物局已将统万城遗址列入“十五”期间的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中国世界遗产中心也将统万城遗址列入了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西安“匈奴故都”统万城国家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于2014年11月9日在陕西省靖边县启动。围绕文物保护、文化展示、旅游观光、生态涵养、城乡统筹等功能业态,其核心工程是建设一座兼顾文物保护和展示的地下博物馆。
根据规划,统万城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将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重点突出统万城遗址“唯一性、至高性”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将严格秉承“轻建设、重保护”的原则。
7. 统万城遗址是谁建造的它的墙壁为何能够硬到能磨枪
统万城遗址是1600年前匈奴人建造的大夏国都城,当时的匈奴首领是赫连勃勃,他总共征用了10万人力、费时7年的艰辛才建成统万城,希望能够凭借这座坚固的城池统领天下千秋万代。据说统万城建造城墙的时候,在泥土中加入了大量的牛羊血,夯实之后再用大火烘烤,使这些墙壁异常坚硬,如同铁壁一般,甚至可以在城墙上面磨枪磨刀。
统万城的防御体系统万城主要有三道防御体系,第1道就是城外的护城河,由纳林河和红柳河围绕形成,主要起到拖延敌军的作用;第2道就是外城墙,这道城墙比较高,能够有效阻挡敌人的侵入,同时自己攻击敌人也有居高临下的优势;第3道就是城市内的立体防御,包括了城垣、护城壕和马面等,同时还有铁蒺藜和虎落等阻挡敌人骑兵的设施。
8. 统万城遗址的介绍
统万城位于陕西榆林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红墩界乡白城子村,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白城子。又因系赫连勃勃所建,故又称为赫连城。为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是中国北方最早、最著名的都城,12已有近1600年历史。统万城始建于公元413年,竣工于公元418年,由汉奢延城改筑而成。后来在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一统北方期间,统万城被攻克,从此设置为统万军镇。统万城整个城池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分东城和西城。东城周长2566米,西城周长2470米,遗址全部为夯土建筑遗存。西城为当时的内城,四面各开一门,城垣外侧建马面,四隅角楼的台基用加宽作法。城内中部偏南有一长方形宫殿建筑台基,附近出土有花纹方砖。郭城南北垣情况不详,东西垣相距5千米,但遗迹遗物很少。凭借其文化特质,统万城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人文旅游价值。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十六国时期的文化以及当地的生态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92年统万城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统万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9. 统万城遗址作文400字
统万城位于陕西榆林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红墩界乡白城子村,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白城子。又因系赫连勃勃所建,故又称为赫连城。为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是中国北方最早、最著名的都城,[1-2] 已有近1600年历史。统万城始建于公元413年,竣工于公元418年,由汉奢延城改筑而成。后来在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一统北方期间,统万城被攻克,从此设置为统万军镇。
统万城整个城池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分东城和西城。东城周长2566米,西城周长2470米,遗址全部为夯土建筑遗存。西城为当时的内城,四面各开一门,城垣外侧建马面,四隅角楼的台基用加宽作法。城内中部偏南有一长方形宫殿建筑台基,附近出土有花纹方砖。郭城南北垣情况不详,东西垣相距5千米,但遗迹遗物很少。凭借其文化特质,统万城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人文旅游价值。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十六国时期的文化以及当地的生态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92年统万城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统万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0. 夏国的遗迹被发现
近日,陕西省考古人员在榆林靖边统万城遗址发掘出土两处大型的夯土台遗迹版,根据权形制和位置判断,两处遗迹很有可能是千年之前夏国都城祭祀地,据了解,这一处很有可能是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的祭祀场所。
新近发掘出土的两处大型夯土台遗迹分别位于统万城外的南面和北面,距离主城三公里左右。南面的夯土台共有三个,呈方形,每个夯土台的面积在1400平方米左右,四周都有一个的斜坡慢道。在统万城北面也是一个方形的夯土台,目前正在发掘中。
结合统万城的建城历史和沿革,考古专家推测夯土台的年代应该跟统万城一致,也就是距今1600年前。
省考古研究院统万城遗址考古队队长邢福来推测,这两处大型夯台遗址,可能都与祭祀有关,但是统万城南边这个夯土台和统万城北边这个夯土台它这个祭祀可能有更详细的划分,可能两处祭祀台祭祀的对象有点不同。
按照汉魏时期的祭祀习惯,都城南北分别祭祀的是天和地,因此这两个祭祀台可能也是祭祀天地的地方。最近几年,考古人员一直注重于统万城结构和城防体系的发掘与研究,这一重要发现对研究匈奴祭祀与汉人祭祀的相同不同之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