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吕山遗址

吕山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3-04 07:40:39

『壹』 吕雉墓在哪里

陕西长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东北16公里处渭城区窑店乡汉陵村。汉高祖刘回邦墓。墓为覆斗形,答底部周长600米,高31.94米。东边不远处有皇后吕雉墓,与高祖同陵园不同穴位。阙东有功臣贵戚陪葬墓63座,名臣萧何、曹参、周勃等葬于此。陵北怡魏村一带有邑城遗址。近年在长陵周围及其陪葬墓区发现了许多从葬坑,其中周勃父子墓旁1965年出土西汉3000兵马俑,对研究西汉初期的军队编制、雕塑艺术、贵族埋葬制度及人物服饰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整个长陵陵区由陵园、陵邑和功臣陪葬墓三大区域组成。陵墓附近曾经出土过属于西汉时代的“长陵东当”、长陵西当,和“长陵西神”文字瓦当,因此证实了这里的陵墓确为长陵。

吕后陵位于陕西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三义村,在高祖长陵东南200米处。陵高32米,底边东西160米,南北131米,呈覆斗形。由于陵地建筑在渭水北岸的高原边缘,远望如同山丘,显得异常雄伟。吕后陵是中国历代后妃陵中封土最大的一个。

『贰』 唐代的关隘遗址是哪些

中国古代重要关隘一览

居庸关:古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取“徒居庸徒”之意而得名。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时改为纳款关。唐代设有居庸、蓟门、军都等关。辽以后都称此关为居庸关。此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所争夺。841年,幽州(今北京)发生兵乱,雄武军节度使张仲武因扼住居庸,断乱军粮草,使乱军陷于困境,得以收复幽州。

玉门关:古代关隘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关北依天山余脉,南接阿尔金山,为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后所置。前108年,汉将赵破奴破车师国,前104年,李广利两伐大宛国均由此关出师。

嘉峪关:古代关名。在今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此关南屏祁连山,西北靠嘉峪山,两山夹峙,北大河横贯其间,为古代肃州(今甘肃省洒泉市)西北门户和河西走廊西端之咽喉。明正德年间,即倚此关抵御吐鲁番东侵。

仙人关:古代关隘名。在今甘肃省徽县东南。此关西临喜陵江,南接略阳北界,北有虞关紧接铁山栈道,是关中、天水进入汉中的要地,也是由陕入川的重要咽喉。1134年,宋将吴玠军在此据险坚守,大败金兵,使金军南下的企图破灭。

阳关:古代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因居玉门关之南而得名,与玉门关同为西汉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宋代以后,随着中西陆路交通的逐渐减少,关址渐废。

天井关:古代关名。又称太行关。在今山西省晋城县南部太行山顶。因关南有三所深不可测井泉而得名。这里适当太行南北要冲,形势险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秦与韩、魏相争上党,多交战于此。东汉建武元年(25年),冯异得过此关,连拔上党两城。
平型关在雁门关之东,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今名。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时为内长城重要关口。正德六年(1511)筑岭口堡城,嘉靖二十四年、万历九年都曾增修,这就是后来的关城。

平型关城据平型岭之口,城周长1公里余,今残高6米。关门坐西朝东,门洞用券栿相间的方法筑成,高4米,宽2.7米,墙厚2.7米,今关楼已毁。城内匾额上书“平型岭”三字,两侧岭上明长城遗迹尚存。

平型关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耸立,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这两山之间尽一条不甚宽的地堑式低地,平型关所在的平型岭是这条带状低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形势很险要。由于恒山和五台都是断块山,十分陡峻,成了晋北巨大交通障壁,因此这条带状低地便成为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一条东西向古道穿平型关城而过,东连北京西面的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彼此相连,结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明清时代,京畿恃以为安。

明代国力衰弱,蒙古骑兵频繁侵边,抢掠财物,尤其嘉靖年间为烈。最严重的一次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蒙古鞑靼部俺答又率兵大举南侵,从大同深入浑源攻平型关,明军不能抵挡,遂陷平型关。接着由此直趋灵丘、广昌(今河北涞源),进逼紫荆关。途中遇明将陈凤率军抵抗,蒙古兵便分头掠繁峙,犯蔚县并屠掠延庆诸城,后因连日下雨才引军北归。

平型关在现代战争史上曾写下辉煌的一页。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初期,1937年9月下旬,日本侵略军在占据了华北大片土地后,冀中一路沿平绥线方向西进。当占领了大同以后,便以精锐兵团进攻南面的雁门关及其东西关口,企图南下欧太原。这是刚开到山西抗日前线的八路军,决定利用平型关的险要地形,给日本侵略军一歼灭性的打击。八路军以三个团的兵力冒雨埋伏在平型关至东河南镇(在平型关之东)公路附近的山地上;另以一个团和一个骑兵营的兵力出平型关向灵丘、涞源、广灵方向前进,以钳制敌人,保障侧翼安全。当日军约4000人,军车10O余辆,大车20O余辆,由灵丘向西前进时,八路军埋伏部队突然发起猛攻,迅速将敌军分割,展开白刃战。经过一天激战,八路军歼灭日军1000多人,击毁敌全部军车。缴获各种枪支1000余支,还有野炮、机枪以及战马50匹。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战争开始后我国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它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忱和树立起必胜信心。

现在平型关战役旧址已辟为抗日战争纪念地。旧址在灵丘县城西桥沟一带。距平型关约5公里。这里北依恒山余脉,南屏五台山峭崖,附近峰峦峻陡,比肩连袂,中通一路,形势非常险要。遍山松柏叠翠,风光秀丽,常有游人来参观游赏。

今从北京至太原的京原铁路通过平型关下,附近还有公路通河北、山西各地,这里仍不失为晋东北交通要冲。
天设居庸险,乾坤此北门。山川通上郡,形势冠中原”。好一座不同凡响的居庸关!居庸关确实非常雄奇险要,古往今来有过多少吟诵它的辉煌诗篇!它不但形势险要,而且历史上或为北国大门,或为京畿要防,其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的重要,全国罕有其他关隘能同它相匹的。

居庸关位于今北京市北面的军都山峡谷——关沟中部。古属“居庸”地。相传秦始皇筑长城时徙居庸徒(被征发的民夫、犯人等)于此,因称居庸。其实它早已著名。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就称居庸为天下九塞之一。汉代开始在此设居庸县并置关,即称居庸关。因它处于军都山内,亦名军都关。在历史上曾有不同的称呼:三国时称西关,北齐称纳款关,唐代称居庸或军都不一,还有蓟门关之称。以后各代都称居庸关。北魏时期始筑关城,明洪武元年(1368)重筑,并修筑长城,成为长城的重要关隘,以防蒙古亡元残余势力侵扰。宣德年间曾加修建,景泰六年(1455)又拆除再建,这就是现存的关城。近年再次进行了重修,使已遍体鳞伤的居庸关城旧貌换新颜。明时居庸关与其西南的紫荆关、倒马关之间还筑内长城相连,合称“内三关”,构成京都西部的严固联防线。《述征记》等古籍把居庸关所在的军都陉列为太行八陉中第八陉。

军都山为燕山山脉的南支。燕山山脉呈东西走向绵延于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海拔1000米以上,山势峻急,成为南北的大阻。连山中断,形成关沟,却可以通南北,便利了当地的交通。北京东部的温榆河取源于此,沿河的隘道便是军都陉,古人所称的太行第八陉。居庸关城跨关沟两边的山崖而筑。城周长7公里余,高8米余,有南北二门及一水门,温榆河源从城下穿过。今水门已湮没。城内原有过街塔,今仅留下台基,即著名的云台。古人所称的居庸关范围很大,把整个关沟都叫做居庸关,以南口和八达岭为其南北口。而南口旧称下口,原有城堡,今已毁。八达岭城堡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后于弘治十八年(15O5)重建,就是现在见到的城堡。开两门,东门匾额题“居庸外镇”,西门题“北门锁钥”。八达岭因在高处(海拔约60O米),居高临下,比居庸关城更险要。所以前人说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整条关沟两边,层峦叠嶂,悬崖峭壁,下临深沟,古称绝险。居庸关和南北两口形成重关迭险,真个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何况山上还有长城环护。难怪古人说,“燕京之有居庸,扰秦之崤函,蜀之剑门也”。信非虚言。

北京自古为军事重镇,后又相继成为五前京都。居庸关为北京的北门,向为边地通商场所。居庸关外长期以来是东北方少数民族聚居和活动的地区。少数民族贵族见北京物阜民殷,常存觊觎之心,每思南下侵占北京城,因此居庸关便成为兵祸不息之地。早在东汉时,鲜卑人就屡犯居庸关。自东晋至唐末,地方割据政权也常在此用兵。唐武则天时曾塞断居庸之口以防突厥。到第10世纪前期,五代石晋割燕云十六州结契丹以后,居庸关便成为辽与金、蒙古与金激烈争夺的战场。公元1122年,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谋取辽的燕京(即今北京)。辽以强兵守后庸关,不料临战时,居庸关两边山崖忽然崩落,戍卒多被压死,辽不战而溃。这使金兵得以顺利度关南下,占领了燕京。

公元12O9年,北部强大起来的蒙古军又攻金的中部(即北京),金兵死守居庸关,蒙古军不能入,乃采用“声东击西”之计,留一部分人马屯守居庸关外,暗下移主力向西南攻紫荆关,入关后迅速移兵从南反攻居庸关,居庸关遂被攻破。后来蒙古军却未攻下金中都即退走。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又派兵攻破居庸关,并在关城驻扎。过了三年,蒙古兵再围金中都,金主遣使求和,成吉思汗率主力回国,只留下一部分人马守居庸关。金因受蒙古军威胁,即于当年迁都开封。次年,蒙古军便占领了中都。

到了元末,朱元璋的军队攻打元大都(今北京),元主由居庸关北走,元亡。明大将徐达派兵守居庸、古北等关口,绝了亡元残余势力的南窥之道。
喜峰口关
喜峰口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古称卢龙塞,路通南北。汉代曾在此设松亭关,历史悠久。东汉末曹操与辽西乌桓作战,东晋时前燕慕容儁进兵中原,都经由此塞。后易名喜逢口。相传昔有人久戍不归,其父四处寻问,千里来会,父子相逢于山下,相抱大笑,喜极而死,葬于此处,因有此称。约至明永乐后,讹称为喜峰回。明景泰三年(1452)筑城置关,称喜峰口关。今通称喜峰口。

喜峰口关故址在今河北省遵化县东北,燕山区大河——滦河出口的东南边。关城依山靠水,北倚长城,形势雄壮。城周长1.5公里,关门上有楼高四丈(约合今8米余),名曰镇远楼。又削山为壁,豀峪蹊径,凡人迹可通之处,尽筑城墙与万里长城相接。明嘉靖年间,更在关口处建“来远接”,据说可容万人(为都御史胡守中所建,史称胡出塞尽斩辽金以来松木百万以建此楼),后为滦河洪水所冲没。今城与关楼亦俱倾圮,但从遗址可推知其当年之雄要。

喜峰口关周围是一片低山丘陵,海拔高度由南200余米,向北升高至I000余米,地形突兀,交通困难。由滦河所形成的谷道使成为南北往来的天然孔道。喜峰口关处,左右高崖对峙,地形险要。由此出关折东趋大凌河流域,北上通西辽河上游及蒙古高原东部,向西南经遵化和冀北重镇蓟州(今蓟县)可至北京。这条路径向来是从河北平原通向东北的一条交通要道。喜峰口关扼此要道咽喉,其战略地位之重要可想而知。古时喜峰口一带是汉族与北方及东北方民族交往频繁之地,历代有兵戍守,唐时这里叫卢龙塞。

唐诗人高适在《塞上》诗中有“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之句,可见当时统治者对这个地方的重视。明初,喜峰口关是京都与长城外大宁都指挥司联系的中转站,也是其后蒙古兀良哈部入贡的必经之路。

喜峰口北面约10公里,今河北省宽城县西南的滦河东岸有松亭关。大约由喜峰口迁汉松亭关至此。契丹辽时,契丹人来往于燕京与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之间多经此。

明时行人出喜峰口至大宁,舍此道莫属。这关依山傍水,地势极险要。古人称它有“嵯峨虎豹当大关,苍崖壁立登天难”之势,易守难攻。松亭关和喜峰口关都邻近京畿,是明时北京安全的保障。自永乐年间废除大宁都指挥司后,松亭关亦随之奔守,这给明朝带来很大的后患。

『叁』 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的介绍

义和抄团吕祖堂坛口遗袭址位于红桥区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号。始建于明宣德八年(1433年),1719年改建为吕祖堂,成为津门道教名观,因供奉“纯阳吕祖”(吕洞宾)而得名,后来经多次重修,主要有山门、前殿、后殿、五仙堂等。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该遗址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肆』 吕山峰的成功案例

周原遗址青铜器之乡风水考察;五丈原诸葛武侯庙及古战场寻访;扶风法门内寺佛教文容化和地宫风水探访;渭河环境勘测,秦岭斜谷、子午谷考察;古长安风水、华山、商於古道研究,陕南丹江风水环境考察;遍访名山名地,寻龙点穴,勘定墓葬风水和古迹遗址风水等。受西安凤栖山墓园、西安第二殡仪馆墓园、霸陵公墓单位邀请合作担任丧葬风水策划。并为陕西省太白山铁甲道观、终南山龙泉禅寺做整体生机风水规划。预计服务过的单位超过20多家。

『伍』 晋阳古城遗址公园的历史详情

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氤氲着中华文明的山西大地上,注定会发生一场新的政治变革。于是,在杰出政治家赵鞅(又名赵简子)心中,选择一块风水宝地建筑一座坚固的城池以图谋天下,便是理所当然的战略决策了。赵鞅选定修筑晋阳城地址那天,一定是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他站在自己战车的华盖之下,极目巍然起伏的天龙山和龙山山脉,以及哗哗远去的汾水时,就以战略家的眼光,认定了这里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身为赵氏家臣的董安于当即受命于主人,发誓要为主人在这依山傍水之处,建起一座能帮助主人争夺天下的根据地。董安于真不愧是赵鞅手下一位足智多谋的股肱家臣。他调集工匠和劳力,先用传统的夯土版筑法,将挖来的黄土层层夯实,修筑起高达四丈,周回四里,坚固而结实的城墙,又练铜为柱,竖起了宫殿的廊柱,再用上好的木料,制成宫墙的木架龙骨,外面再抹上泥。在那个时代,这无疑是最具发明创造的先进建筑工艺了。公元前497年,董安于终于完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在他的指挥下,一座新建成的城池,巍然耸立在天龙山和龙山山脉之下的汾水之畔。这座晋阳城建成后,赵鞅又委派另一位谋臣尹铎来做“晋阳宰”,即统领这座城池的第一任地方官。尹铎为政清明,先减轻百姓的税赋,又在城内建起仓库,积蓄粮草,使晋阳城成了赵鞅集团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军事斗争的根据地。
当时,周王朝的车轮已经在神州大地上滚动了数百年,正趋向颓势。晋国有过晋文公称霸天下的辉煌,也有过晋悼公复霸诸国的鼎盛,但到了晋国后期,特别是到了晋国公室设立了六卿分权而治之后,六卿首领必然要采用比奴隶制社会更先进的行为,加快政治上的改革。他们更加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兼并土地,并通过这种兼并,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力而最终取代晋国。于是,正如当时的周天子已无力统一号令各地的诸侯国一样,晋国已无法控制智氏、赵氏、魏氏、韩氏、范氏、中行氏这些拥有重权的六卿了。六卿之间相互争斗的政治结局,是范氏和中行氏先行被灭,智氏一族随后也被联合起来的赵、韩、魏三氏所灭。晋国公室名存实亡,赵、韩、魏三家开始瓜分晋国,中华大地上,战国七雄的格局开始形成。
1988年,省、市文物考古部门的众多专家,在晋阳城遗址西北5公里的热电厂扩建工地上,成功地挖掘了当年晋国首卿赵鞅的大墓。那气势宏大、夺人眼球的车马坑和几千件随葬珍宝,以地下的实物佐证了当年晋阳城的辉煌历史。历史学家们一致认同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确定奴隶制社会瓦解,封建制社会开始的一个路标。这个路标的确立,就是在晋阳城内和城外完成的。历史顺着这个路标,由春秋时代走进了战国时代。
有历史学家总结出了晋阳城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又一个作用:先有晋阳,后有汉唐。正是晋阳城深厚的文化基石,托起了汉唐盛世。马上得天下的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后,与宫女薄氏生下了儿子刘恒。刘恒在众皇子中性格谨慎温良,在众大臣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经萧何等多位老臣举荐,7岁时被刘邦封为代王。代郡的政治经济中心就是晋阳城,离开皇宫后的刘恒母子,从此受到了晋阳文化的浸染熏陶。人类创造着自身的文化,先进的文化又会造就人类的杰出人才。刘邦死后,周勃、陈平等老臣诛杀诸吕势力,一致决定,迎代王回长安以光复刘氏天下。即位后的刘恒史称汉文帝。由于从小生活在晋阳,了解民间疾苦,汉文帝轻瑶薄赋,废除酷刑,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成为以德化民的一代帝范。汉文帝死后其子刘启继承帝位,史称汉景帝。汉景帝继续奉行父亲的治国方略,使大汉王朝变得国富民强,为景帝之子汉武帝开疆拓土,七击匈奴,彻底扫除北方边患,称雄世界民族之林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隋末,太原留守、河东抚慰大使李渊镇守晋阳时,与其子李世民图谋起事推翻隋王朝。身为隋炀帝的封疆重臣,李渊终于成了隋王朝的掘墓人,建立了大唐帝国。晋阳古城,也就成了大唐帝国的龙兴之地。李世民创立贞观盛世后,为发挥晋阳的重要战略地位,下令扩建晋阳城。扩建后的晋阳城拓展为东城和西城,两城又与横跨汾河的中城相连,巍然壮观之势全国罕见。其政治地位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几乎相等,史称唐代北都。
汉、唐二字,因了这两个极盛的朝代,成为中国文字中独特的字眼,这两个字中,凝结着中国封建社会进程中许多先进文化的元素,而最早的凝结地点,就是晋阳古城。遗憾的是,这座城池在经历了1476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竟会在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即公元979年,被宋太宗赵光义以一场人为的大灾难,将其变成了一片虚墟而沉埋于地下。赵光义可以下令用无情的水火来毁灭这座有形的城池,却无法毁灭掉那种无形的文化。晋阳古城作为晋阳文化的源头,在古城消失后,依旧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至今随时都可以找到它的印痕。
晋阳古城从建成到彻底被毁,前者距今2500多年,后者距今也有1000多年了。然而,沉睡在地下的这座古城基石犹在,文脉长存。所以,当我们漫步在晋阳古城的遗址上时,虽无法穿越深埋于地下的宫殿和街巷了,但历史的追思,依旧会让每一名游客产生无尽的遐想。而未来的发掘,谁又能料到会出现多少我们意料不到的奇迹呢?

『陆』 古文化遗址的古文化遗址分类

成纪古城位于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南1000米的治平、深沟河交汇处的河谷川台地上。城址叠压于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上,呈正方形,边长500米,面积25万平方米。西、南两面城址因河水冲刷已塌陷,有五分之二现为河滩田,东、北两面现存部分城墙(似为后世在原墙址上补筑),基厚12米,顶宽1.5—2米,夯层厚14—18厘米。夯土中夹杂大量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陶片及汉代陶片、唐宋瓷片。城址内外存有大量秦汉时期板瓦、筒瓦、回纹铺地砖和灰陶器物残片及唐宋时瓷片。筒瓦一般长41厘米,直径14.5—16厘米不等。现存瓦当多饰有双云纹、单云纹、葵花纹,有的烧前刻有“长乐未央”或“大禾美帛”铭文。城址内已发现5口相似的筒形水井,其中两口曾先后挖掘清理,井深12米。其中一口井底有战国和汉代已破碎的陶罐(汲水用器)及井废后填充入内的汉瓦当、瓦片等;另一口废弃后被一西汉墓所覆。从城址遗存实物推断,古城应建于战国时秦统辖时期。199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武古城位于泾川县泾明乡长武城村泾河南岸距河床百米高的坪上,北临泾河,东、西两面有深沟,南为人工开辟的斩断面。城址有内外城,内城呈“吕”字形,为夯土筑就。内城东、西墙长皆1200米,北墙长1000米,南墙长950米。现存墙最高3.5米,基厚12米,夯土层8—10厘米,夯迹圆形。城南墙外有人工城壕遗迹。城内有数条暗渠引入城外泉水,为竖井水源。城址附近出土有战国提梁铜壶、汉代铜鼎、唐代造像塔及瓷碗、牌饰、弩机等。城址东南发现有铜矿石、铜渣。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密须古城位于灵台县百里乡达溪河岸二、三级台地上。城址今仍可辨。遗址东一公里处曾出土重43公斤大鼎。据考证,这里是商代密须国都城,周文王伐灭密须后又为密国首府。城址内及附近曾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西周等不少遗物。 泾阳古城位于崆峒区安国乡油坊庄村的颉河北岸100米的二级台地上。遗址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1.6万平方米。城址内地表存有大量汉代绳纹瓦片和陶片以及铜箭镞等遗物。在断层中夹有长30厘米、宽25厘米的筒瓦。据《史记·秦本纪》载:秦昭王六年(前301)“泾阳君质于齐”,应是以地名封君;《括地志》记:“乌氏县,周之故地,后入于戎,秦惠王取之,置乌氏县。”《汉书·地理志》记安定郡领21个县,泾阳、朝那等排在“乌氏”之前,有学者认为排列顺序系以置县先后为准的,所以泾阳应是战国时代秦所置县。现定为西汉置县遗址。 阿阳古城位于静宁县城川乡靳寺新村南300米处,面积2万平方米。文化层1.5米,暴露遗迹有灰层和杂物堆积层;遗物有红粗夹砂陶片,属齐家文化,有粗、细绳纹板瓦、筒瓦、瓦当及灰陶器物残片,常有汉半两和五铢钱币出土。城址下为齐家文化遗址,周围亦分布有红山咀马坡、党家坪、新村等5处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城址大部分已被河水冲塌,北面存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70米的墙址。筑城年代不晚于战国时期,现定为西汉所置县。 水洛古城位于今庄浪县城所在地,地处北、南水洛河交汇处。秦、汉时设水洛亭。东晋时已名水洛城,义熙五年(409),西秦攻克水洛城。历经唐宋元明清,渐成一地重镇。 ? 庄浪古城位于庄浪县西北部庄浪河河谷。秦汉时在这里设受渠亭,唐称结公城。蒙古太宗时在此设庄浪路治所。元代至正二十七年(1290),城“周围一里一百七十步”,时有东、南、北三门。南门名镇远,北门名拱极。明代成化五年(1469),扩至周长三里。嘉靖十三年(1534)于南门建城楼,至清康熙五年(1660),城的南北垣先后倾圮。乾隆三十三年(1694)整修,增筑瓮城,改南门偏向东,名朝阳,北门名迎恩,各修二层城楼。现旧城垣尚有残迹,附近有新石器遗址和汉墓群。 蒋家坪古城位于泾川县城关镇蒋家坪上,背山面水,居高临下。北面为山坡地,东、西两面为深沟,南临泾河,与对面的何家坪相峙,形成咽喉要塞。遗址北窄南宽,呈簸箕形,靠北土丘上筑有5个土台,居中者最高,人称“将台”。现存夯土层及残存遗迹显示,东、西两面原有城墙,南面距“将台”1000米处亦有1000米长东西走向的城墙,与南、北城墙相连接而成城堡。此城是西魏时泾州刺使乙弗贵主持筑就。至唐初,因薛举反唐失败后,人称“薛举城”,颇为后人所重。 潘原古城位于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曹湾村。北依山岭,南临泾水,西靠小路河。遗址是三角形,北延伸至山坡,南近河岸,根基宽约500米,东西长1500米。残墙厚6米,夯土层为9—11米,夯窝圆形。墙土中含有仰韶及西汉时的陶片。遗址内砖头瓦砾堆积甚厚,多为汉、唐、宋代物,间有子母砖。出土文物有石函、石桌、石经幢和造像石方塔,上刻有飞天、三世佛、经变等佛经故事,其中有一石刻镌有“景明四年”字样,“景明”系北魏宣武帝年号,“四年”为公元503年。1973年,在遗址内曾出土数百斤窖藏宋代神宗时“熙宁”和徽宗时“崇宁”铜币。古城始建于西汉,后经北魏阴■,至唐时为潘原县城。 通边古城位于庄浪县东北部六盘山脚下的古鸡头道要冲,现为通边乡政府驻地。城堡遗址南北宽400米,东西长600米,旧有东、西、北三门,形如虎耳,俗称“虎耳城”。遗址内瓦砾层厚1.5米,曾出土宋白瓷、豆青瓷、黑瓷残片。初建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庆历八年(1048)称通边寨。金皇统二年(1142)设通边县。元初并入陇干县。明清时为大集镇,商贸兴盛。民国时设通边镇。 胡谷堡位于崆峒区安国乡土桥村北颉河南岸平川上。城址呈方形,东西长429米,宽319米,墙基厚21米,夯土层为10—12厘米。现存残墙高15米。原有东、南、西三门。遗址内散见瓦片、瓷片多为宋代遗物。唐贞元七年(791)筑,名胡谷堡,后改名安国镇。 石门堡位于庄浪县朱店镇与万泉乡交界处石门口东南小湾村西侧山巅。《水经注》:水洛水“迳石门峡,谓之石门水。”此地“山石如门,其路斩截”,故名。清乾隆《静宁州志》记为“石门高山堡”。古堡筑于1087年,为水洛城所辖二堡之一。遗址呈椭圆形,东墙残留30米,内高3米,外高6米。有烽火台一座,残高8米。遗址内有齐家文化灰层灰坑。 赵墩大墩梁烽台位于庄浪县赵墩乡一个长300余米的山梁上。计有4座,其中一座为通脊形,高4米,直径18米,夯层厚6厘米,有汉代竖绳纹灰陶罐残片;另外两座有宋代陶片。按地形,此处烽台系由静宁县威戎镇境依次西来,东西一线排列计6座,直达六盘山。 良邑小湾梁烽台位于庄浪县良邑乡。残台高5米,呈长方形,顶部南北边长2.5米,东西边长4.5米,底部南北边长5米,东西边长9米,夯层厚10厘米。遗址周围散见明代白瓷圈足碗、青花瓷碗、粗瓷罐、灰陶罐等残片以及砺石等遗物。与北部现阳咀、南部馒头咀、东部武家堡等烽台连接。 双疙瘩梁烽墩位于华亭县山寨乡北阳洼村双疙瘩梁上,连续有三座烽墩,一座最高者6米,直径10米,另两座高4米,直径6米,为宋代遗迹。 另外有汉、唐烽墩遗迹4座,一在华亭县西华镇蔺家沟北山上,称蔺家沟烽墩;一在华亭县县城西华尖山;另两座分别在华亭县东华镇南山十里墩和东华镇裕光村郭家梁,前者称十里墩烽墩,后者称郭家梁烽墩。4座烽墩遗址皆有明显的夯土层。

『柒』 河南省境内有那些古代遗址这些地方在哪个城市

1、殷墟

殷墟,原称“北蒙“,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科学发掘91年来,考古人员清理过商代墓葬超过2万座。“妇好墓在单个墓葬中出土随葬品数量最多,代表了晚商文化的发展水平、思想观念、活动范围以及工艺技术水平。

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2、河南仰韶文化遗址

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城北韶山脚下,距县城9公里。遗物中陶片较多,石器和骨器较少。有长条形单刃的石刀和中部钻圆孔的石纺轮;有骨镞、骨凿和骨针等。

这个遗址出土的彩陶较复杂,多先施白色陶衣,然后着彩。彩绘图案有米字纹、弦纹、x形纹、方格纹和圆点纹等,与庙底沟的彩绘图案类似,其时代应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1978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贾湖遗址

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距今约9000―7500年,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始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

是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骨笛贾湖遗址共发掘出30余支骨笛,还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通过贾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附着物发现:9000年前贾湖人已经掌握了酒的酿造方法,这一发现也填补了世界酒文化的空缺。

(7)吕山遗址扩展阅读:

在贾湖遗址出土的遗物中,共发现十多例契刻符号,分别刻在甲、骨上,专家研究认为这些刻符的笔画与汉字的笔画一致,书写特点也是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与汉字基本结构相一致。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

贾湖刻符对汉字来源的关键性问题提供了新的佐证,并被认为早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卜辞4000多年,领先于素称世界最早的古埃及纸草文字,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雏形。

『捌』 丹东市古庙遗址分布


古庙的遗址,不太清楚,但是丹东地图中带庙的地址都在上图中了,请采纳,谢谢!

『玖』 天津遗址有哪些

首先告诉你,大沽炮台遗址还在,大沽口炮台位于天津市东南60公里塘沽区海河与渤海的交汇处,是“外接深洋,内系海口”的“海门古塞”。大沽口是京津门户,海防要隘。炮台始建于明代后期,清代多次进行整。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6月,八国联军向大沽炮台发起猛烈轰击,天津军民不畏列强,浴血鏖战,终因炮台弹药爆炸起火,炮台失守。大沽口炮台现存炮台遗址3座,以“威、镇、海”三字命名。大沽口炮台已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的历史见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是一座既蕴涵古都风韵,又富有现代气息的大都市。悠久的历史为天津留下了许多极具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胜迹。漫步城中,那堪称“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幢幢风格迥异的小洋楼、古朴典雅的天津老城、逶迤穿城而过的海河风光带,异彩纷呈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领人流连驻足;市郊风光秀丽的山林湖泊、绿树环抱的深山古刹,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更是中外客人游览观光的好地方。天津还有如下风景名胜区,如果你时间充沛的话,不妨去玩玩,好玩的地方还是蛮多的!!

古文化街
初来乍到,想大致领略一番津味、古味、文化味,那最佳去处莫过于古文化街了。穿过“津门故里”的大牌坊,是600米的仿清建筑群,出自数十位书法界名人之手的百块匾额和楹联,充满翰墨气息,犹如百家书法展览。在这条街上出售古玩玉器、古旧书籍、传统手工艺制品和民俗用品,天津的民间艺术品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刘氏砖刻在此设有专店。

天后宫(民俗博物馆)
俗称娘娘宫,座落在天津三岔河西岸、古文化街中心。始建元代(1326年)。这座海神庙与中国沿海一些城市的“妈祖庙”相同,都是供奉一位传说中的神女。天后宫最初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举行酬神演出和聚会场所,每逢天妃诞辰(农历3月23日),举行“皇会”表演龙灯、戏曲、旱船,百戏云集,万人空 巷。现辟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为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民祥地。

广东会馆(天津戏剧博物馆)
位于天津老城中心,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为四合院式建筑,戏楼建造独特,是中国罕见的木结构建筑艺术珍品。1912年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演讲。现已辟为天津戏剧博物馆。

吕祖堂(天津义和团纪念馆)
位于红桥区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号。是清代供奉吕洞宾的道观。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著名的义和团首领曹福田在这里设总坛口,成为当时义和团活动的中心。1985年修复后建立“天津义和团纪念馆”。

石家大院
位于西青区场柳青镇。是清代津门八大家之一石万程第四子石元士旧宅。始建于1875年,占地6千多平方米,由大、小四进院落组成,规模宏大,建造精巧。有“华北第一宅”之称。现辟为杨柳青民俗博物馆。藏有大量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砖雕等民间艺术珍品。

文庙
明代庙,是奉祀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位于南开区东门内大街。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为市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李叔同故居及书法碑林
李叔同是中国著名的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同时也是享誉海内外的佛教高僧。 天津是李叔同的故乡。他的故居在海河岸边的河北区粮店后街60号院内。这座呈“田”字形的清代建筑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纪念这位生长在天津的中国近代文化大师,1990年10月23日李叔同书法碑林河北区宙纬路揭幕。碑林系古典园林式建筑,镌刻着大师中晚期书法80多件,一座1.2米高的大师铜塑像巍然矗立其间。碑林还刻有众多著名书法家的咏怀之作。

梁启超故居与饮冰室书斋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的故所和饮冰室书斋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第一工人文化宫附近的民族路上。1924年,在他原寓所西侧,由意大利建筑白罗尼欧设计,建成一幢名为“饮冰室”书斋的灰色两层洋楼,粱启超后期许多重要著作是在这里撰写的。

霍元甲故居和陵园
精武元祖霍元甲,以其精湛的武术技艺和强烈的爱国精神享誉中外。天津西青区小南河村的一座农舍便是霍元甲的故居。这是一个青瓦土坯墙普通农舍式的院落,房屋内陈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如有错误请见谅

『拾』 吕祖堂(义和团纪念馆)在哪里

  1. 吕祖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芥园道与怡华路交口的吕祖堂内。

  2. 历史发展:

    曹福田共商对敌斗争大计。火烧紫竹林租界、攻打老龙头火车站和天津城保卫战的一些重大决策都是在这里决定的。义和团运动史上重要的文献,向帝国主义宣布的“战书”等,都是在这里发出的。迄今为止,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是全国唯一保存较完好的一处坛口遗址。1976年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1985年修复后辟为天津义和团纪念馆。

    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原是供奉仙人吕洞宾的道观。原是所在地永丰屯的祠堂。明宣德八年(1433年)始称为吕祖堂。后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民国九年(1920年)、1985年及2003年多次修建。主要建筑有山门、前殿、后殿和五仙堂。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岁次庚子,义和团运动兴起,各地义和团纷纷进入天津,著名的乾字团首领曹福田率领盐山、庆云、静海等县数千名义和团战士到达天津,将总坛口设在吕祖堂内,并将拳场设在五仙堂。团员们日夜在月台上练掌习武。因吕祖堂濒临南运河,津西各县义和团来津时大多在此落脚。义和团著名首领张德成、林黑儿、刘呈祥等经常在此聚义拜坛,与新中国成立后,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受到各级人民政府的保护。1962年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天津市政府批准,于1985年在吕祖堂内建“天津义和团纪念馆”,1986年1月1日对外接待观众。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