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阴郡遗址
㈠ 济阴郡的南朝宋置
南朝宋大明元年(457 年),侨置的济阴郡。
泰始年间,入北魏。
太建五年(573 年)十一月辛巳,入陈。
太建十一年,入北周,治昭义(在今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镇西),领1 个县。
㈡ 91热血三国兖州郡县分布图
热血三国名城: 兖州下属郡城列表
《热血三国》是一款以三国策略回为基石的网页游戏,并由杭州乐港答科技有限公司乐堂工作室2008年开发制作。
热血三国的世界由13个州组成,地图构成源于黄巾之乱时期的历史版图。13个州将基本对应于500*500格的世界地图方阵。
玩家在进入游戏时需要选择一个州作为自己的发源地,然后随机生成在该州面积中的某个方格内。
㈢ 菏泽市曹县成立那个朝代
古代
夏朝:由有莘国、亳邑和贯国组成。亳邑为帝喾、商契曾居住的地方。
商朝:商汤始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景亳(今县城南景山遗址),境内为王畿之地。北部仍为有莘国。商汤陵在城区南土山(涂山)集一带,中兴君主盘庚即位后,又重新回到亳地,盘庚所居之地名盘庚村,在城区南王老林一带。
西周:境域南部属宋国;北部属卫国,西北有左氏邑、安阳邑;北边境为曹国南境曹南山。
春秋时期:境域北部属曹国,南部属宋国。曹伯阳十五年(公元前487年),宋灭曹,其地入宋。
战国时期:宋灭、卫衰,境域西部属魏国,其余部分属楚国,有楚丘邑、己氏邑、安阳邑。
秦朝:境域南、中部属砀郡蒙县;西北部属东郡冤句县;西南部属砀郡济阳县;北部属东郡定陶县;东部属东郡武城县,境内有安阳邑。
西汉:中部属兖州山阳郡薄县,南部属梁国蒙县、己氏县,西南部属山阳郡甾县、陈留郡济阳县,西北部属济阴郡冤句县,北部属济阴郡定陶县,东北属山阳郡成武县,东南为豫州梁国已氏县。
东汉:薄县改属梁国,成武县治由楚丘迁东北三十里文亭山左(今成武县城),成武、己氏两县改属济阴郡,甾县改称考城。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兖州移治所在昌邑(今巨野县东南)
三国:全境为曹魏所辖,建置不变,属兖州。《三国疆域志》载,兖州初治昌邑,后移治廪丘(今郓城县东北)。
西晋:撤薄县入蒙县,其余建制不变,
东晋: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东晋等国,南部为梁郡,北部为济阴郡。
南北朝:北部先属南朝宋北济阴郡,后属北朝魏济阴郡;南部先属南朝宋沛郡,后属北朝魏沛郡。
魏孝昌三年(527年),设西兖州于济阴郡定陶,后徙治左城(县城西北申楼一带)。西兖州辖济阴、沛二郡。沛郡辖蒙县、已氏等县,济阴郡辖冤句、定陶、安阳等县。北齐,废沛郡及安阳、己氏二县。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改西兖州为曹州。
隋朝:开皇四年(584年),复置己氏县。开皇六年改为楚丘县,属宋州,治己氏邑。同年,于定陶县西南部置济阴县,为济阴郡附郭,与曹州同治左城,境域北境分属冤句、济阴、定陶、成武四县;于古贯城(县城西南十里)分置黄县。
开皇十八年,改黄县为蒙泽县。大业二年(606年),改曹州为济阴郡,废蒙泽县入济阴县。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济阴郡为曹州,复于蒙泽旧地置蒙泽县。
贞观二年(650年),省蒙泽县入济阴县。今县境西北属曹州冤句县。曹、宋二州属河南道。东南为楚丘县,属河南道宋州睢阳郡。
五代: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所辖,建置袭唐。
宋朝:设县袭前朝。冤句改为宛亭,曹州改为兴仁府,济阴、宛亭二县属之。楚丘初属归德军,后属拱州、应天府。
曹县八里湾风景区 (3张)
金朝:冤句县治毁于水患,撤县并入济阴。大定八年(1168年)河决,曹州及济阴县治毁圮,州、县北迁四十里,治于北魏乘氏(菏泽市城区)。
元朝:东南属楚丘县,西南属考城县,北属济阴县,并隶曹州。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济阴并入曹州,以河患、徙州于安陵(牡丹区安陵集)。
洪武二年(1369年),曹州治因水患再迁于楚丘县盘石镇(今县城城区),撤楚丘县入曹州。
洪武四年,降曹州为曹县,属济宁府,为设曹县之始。
洪武十八年,济宁府改为州,县随济宁州同属兖州府。
正统十年(1445年)十二月,分黄河北十八都,复置曹州,辖曹县、定陶县。曹县应更名而未变,沿用至今。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曹州升为府,属兖沂曹济道,曹县随属之。
民国
1914年,沿用清末建制,曹县属岱南道(后改济宁道)。1928年,废道制度,曹县直属山东省。
1937年,曹县划属山东省第十专署。1938年6月,曹县划属山东省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8年10月,中共苏鲁豫特委在曹县西北建立考城抗日县政府,1939年3月撤销。1940年8月,中共鲁西南地委在县西北部建立曹县抗日县政府。
1941年5月,冀鲁豫边区第三专署在县西北伊庄建立,曹县抗日政府属之。其后,第三专署相继改称第七专署,晋冀鲁豫边区二十二专署、二十专署。
1943年3月,为纪念已故专员刘齐滨,改曹县抗日政府为齐滨县抗日政府。9月,于曹县东南部建立曹县抗日政府,在曹县、成武县结合部建立成曹县抗日政府,亦隶属二十专署。
1944年8月,改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专署为冀鲁豫边区第十专署。1945年9月,撤销曹县,于青堌集建立复程县。曹县抗日政府迁至曹县城。
1946年2月,改十专署为五专署。6月改曹县、齐滨、复程三县抗日政府为民主政府。1948年9月,曹县国民政府解体。
1949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平原省建立,撤销冀鲁豫边区第三和第五专署,分别改称平原省湖西、菏泽专署,曹县、齐滨属菏泽专署,复程县划入湖西专署。齐滨县并入曹县。 1948年8月至1952年11月隶属平原省。
新中国
1952年11月30日,撤销平原省,曹县属山东省菏泽专区。1956年3月,复程县一、二、三、四、五区并入曹县。 1958年10月,撤销菏泽专区,曹县改属济宁专区。
1959年9月,恢复菏泽专区,曹县复属菏泽。1967年3月,菏泽专区改为菏泽地区,曹县属菏泽地区。
2000年6月,菏泽地区改为菏泽市,曹县属菏泽市。
2010年,曹县人民政府由曹城街道迁至磐石街道,仍属菏泽市管辖
㈣ 济阴和襄阳是哪里
“济阴”,地名,在今山西省荣河县境
襄阳,地名,在湖北省西北部,地级市
㈤ 征途济阴县在哪儿啊
哈、太简单了 你可以按y健之后在地图上点你的国家(你是否做周游世界任务呢?如版果是的话任务权中有提示哪个国家的哪个县那么你先在地图上点任务中提到的国家)、之后点地图上面的显示县、用光标在地图上指、你这样试试就知道了、祝你好运
㈥ 西衮州在什么地方
西兖州吧?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 置。西兖州,因当时其东有兖州,故名。治版定陶城(遗址在今权定陶县定陶镇西北2公里李线庄)。不久移左城(遗址在今定陶县城西力本屯乡五里长寨)与济阴郡同治。辖沛、济阴2郡。
㈦ 请问解放前的山东曹州府现在在什么地方
山东菏泽
菏泽-历史
菏泽市花--牡丹
“菏泽”系天然古泽,为济水所汇,年久湮塞,遗址在菏泽市东南15千米处。菏泽,古名“曹州”,又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美誉。
菏泽文化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境内各县(区)或都有发现。古史中称誉的唐尧、虞舜、大禹在这里留下了较多的遗迹。历史上建置的演变,可远溯到公元前17世纪。 商代(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境内曾置有三国(今境中部)、莘国(今定陶与曹县之间)、顾国、黎国(今境鄄城与郓城之间)。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其境分属曹国(都定陶)、郜国、须句国、鲁国、卫国、宋国的辖地。
春秋后期:境域为宋、鲁、卫三国分割。
战国(前475—前221年):前期为齐国、楚国、魏国所辖。至战国末期,为齐、魏两国分领。
秦朝(前221—前206年):境内中部和北部属东郡(治濮阳),南部和北部属砀郡(治砀县)。
西汉至隋近600年间又数度变迁。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始称曹州。
隋朝(581—618年):隋文帝即位后,废郡,以州直接辖县。境内中部属曹州(治济阴县),北部属濮州(治鄄城),东北部属郓州(治郓城),东南部属戴州(废永昌郡后置,仍治成武),以上4州治所皆在境内。南部属宋州。606年(大业二年),隋炀帝废州改郡。境内中部属济阴郡(治济阴县),东部属东平郡(治郓城)。
唐代(618—907年):境内属河南道,中部属曹州(治济阴县),东部属濮州(治鄄城),东北部属郓州,南部属宋州(治睢阳)。
元代(1271—1368年):属中书省。
明朝(1368—1644年):境内大部属山东承宣布政司兖州府的曹州、济宁州和东平州,西部和北部各有一小部分属京师大名府的开州和山东承宣布政司东昌府的濮州。1368年(洪武元年),因水患曹州徙治安陵镇(今菏泽市大黄集乡安陵集),次年再徙治盘石镇(今曹县城址)。1371年(洪武四年),降曹州为曹县。1445年(正统十年),复置曹州于古乘氏县址(今菏泽城)。这时的曹州虽领两县,但为府辖州。
清朝(1644—1911年):改布政使司为省,境内西部和东北部分属直隶省大名府和山东省兖州府外,均属山东省曹州府。1724年(雍正二年),曹州升为直隶州,辖区较明代不变。1735年(雍正十三年),升曹州为府,辖一州10县,附郭设县,因古时候这里有菏山、菏水、雷泽湖而得名。赐名菏泽。此时辖区面积略大于今菏泽市。
中华民国(1912—1949年):1912年,政区仍沿用清末省、府、县三级制,道为省的监察区。1913年1月8日,北洋政府颁发组织令,规定地方实行省、道、县三级制。今境除东明县属直隶大名道、鄄城县和梁山县(原为寿张县)属山东省济西道(后改为东临道,治聊城),其他县均属山东省岱南道(后改为济宁道,治济宁)。1925年10月22日,山东省将原四道增为11道制,于今菏泽市区置曹濮道(治菏泽)。1928年废道制,东明县直属河北省,其他县直属山东省。1932年南京政府规定省下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山东省共有7个行政督察区(以下简称区):第一区治济宁;第二区治菏泽,菏泽、定陶、曹县、城武、单县、巨野、郓城属之;第六区治聊城,濮县(1931年濮、鄄分治,1926年鄄城并入濮县)……属之。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侵入山东后,山东省政府撒离济南,在省内流亡,并于1938—1942年在全省先后设置了17个区。巨野、郓城、寿张、汶上属第二区,单县、成武、曹县属第十一区,菏泽、定陶、濮县属第十六区。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虽然调整了行政区划,但境内各县的归属仍未变。1948年9月全境解放。
1949年3月,华北人民政府决定将冀鲁豫第二、三、五、七专区分别更名为临河、湖西、鲁西南、运西专区。是年8月,平原省建立,划境内西北部临河、鲁西南及运西的一部分合并为菏泽专区,与湖西专区同属平原省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平原省建制,菏泽、湖西两专区划归山东省。次年7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撤销湖西专区,其所辖县分别划归菏泽、济宁两专区。1958年11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菏泽专区,所属各县划归济宁专区。次年6月,恢复菏泽专区,辖区如旧。1967年3月,改菏泽专区为菏泽地区。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菏泽地区,设立地级菏泽市,原县级菏泽市改为菏泽市牡丹区。
㈧ 热血三国下兖州所有郡城县城
(355 ,205) 定陶 兖州 济阴郡
(335 ,205) 陈留 兖州 陈留郡
(375 ,185) 任城 兖州 任城国
(345 ,185) 濮阳 兖州 东郡
(375 ,175) 无盐 兖州 东平国
(405 ,165) 奉高 兖州 泰山郡
(385 ,155) 卢县 兖州 济北国
原创 分给的太少啦啊 在加点分在采纳
(355 ,215) 宁阳 兖州 济阴郡
县
(345 ,205) 东平陆 兖州 济阴郡
(355 ,195) 卫县 兖州 济阴郡
(345 ,195) 阳平 兖州 济阴郡
㈨ 秦汉时期定陶是现在的哪里
定陶古称陶,上古时期为华夏部落活动的核心区域,因尧又叫陶唐氏,遂得名为陶专丘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渔猎耕种,繁衍生息。尧、舜时期为古陶国。夏商有三翮国。公元前12世纪,周武王封其六弟振铎为曹伯,建曹国,都陶丘。《说文》:“陶丘有尧城,尧尝居之。”陶丘古城遗址在今马集镇费庄村北200米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始置定陶县。历史上曾12次为国,8次为郡,2次置军,终以县至今。
公元前487年,曹国被宋国所灭,郡治移至定陶故城,即今塔坡刘庄与李线庄之间。
自春秋至西汉800多年间,定陶“扼菏(菏水,上古有菏泽,菏山,菏水皆在定陶)、济(济水,古济水过陶丘北,故定陶又名济阴)之要,据淮、徐、宁、卫、燕、赵之脊”,一直是中原地区著名的水陆交通中心、经济都会和军事战略要地,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
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改济阴郡,后又改为定陶国,东汉时又改为济阴郡。据《史记》载: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灭吴后, 辗转至陶,“以陶为天下之中”,遂在此定居经商,“十九年间,三致千金”,被后人尊为商祖,死后葬于陶,定陶之名由此而始。
㈩ 古傅国的所在地在那里
傅(Fù)姓源出有五:
1、出于殷商名相傅说(Yuè 音悦)的后裔,以地名为氏。据《史记·殷本纪》和《通志·氏族略》所载,商高宗武丁在位时,国势衰微,于傅岩(今山西省平陆东南)找到说,说帮助武丁兴国,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说的后裔以其居地为姓,形成傅氏。
2、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大由之后,以邑名为氏。黄帝(一说尧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其子孙以邑名为姓,称为傅氏。
3、出自姚姓,为舜帝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姓源》所载,古有傅国(故城今山东省枣庄南),舜之裔也。以国名为姓,称为傅氏。
4、出自赖姓,源自为避难改姓傅氏而来。据《赖氏族谱》所载,赖氏族人为楚灵王所害,改罗、傅二氏,故有赖、罗、傅联宗之说。
5、出自清代有少数民族改姓傅。如满洲人傅恒(本姓富察氏)、傅开(本姓郎佳氏),还有高丽、蒙古、回、马、土等少数民族改为傅姓。
得姓始祖:傅说。商朝从盘庚将商都迁至殷墟以后,只兴旺了很短的一个时期,等到商高宗武丁继位时,国力已经很是微弱。武丁决定振兴朝纲,可是朝中却找不到一个能协助他改革国政的大臣,为此他一直忧虑。一日晚,武丁梦见了一个叫说的圣人,此人状如囚徒模样,却口称腹有良谋,武丁笑醒后,命人按梦中模样画成图像,四处寻访。结果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一个叫说的奴隶,他们把他带回朝中。说给武丁提了不少关于治国方面的建议,武丁便任命说为宰相。说执政以后,修政行德,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在说的辅佐下,商朝后期达到了极盛,武丁也因此被誉为“中兴明主”。因说曾居于傅岩,所以称他傅说,傅说就成为傅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虽说傅说出生地在今山西平陆以东之地,但是其得姓则在商的都城殷,故我国傅姓最早的发源地应当是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汉晋之际,傅姓人是以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东部、宁夏等地为迁居地,尔后便东迁移居河北、山东,北地(治今甘肃庆阳西北)傅姓始于西汉中叶的傅介子,为傅姓家族始盛。其曾孙傅长,复封义阳侯,长曾孙傅允仕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北)太守,这一支派显贵者多,多人做官或封侯,这说明,在汉朝傅姓已开始自北地大举经陕西迁居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此时北地傅姓形成许多分支:河内(今河南省温县)傅姓,是西汉大司马傅喜之族所在;浦江(今属浙江省)傅姓,是西汉人傅柔之族所在;扶风(治今陕西省兴平东北)傅姓,是东汉人傅毅之族所在。两晋时,傅姓在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得到了迅速发展,也是傅姓家族有史以来繁衍最为旺盛的时期,为东汉汉阳太守傅燮(扶风傅姓)发展而来,称盛于“清河”一带的傅姓,后成为我国东部地区傅姓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江南各地的傅姓,大都因世事动荡而从清河迁去江南,在此之前的汉代已有傅姓迁居贵州,三国已有傅姓入川。大举南迁则始于魏晋南北朝之际,或迁会稽(今浙江省绍兴),或迁上虞(今属浙江省),至唐末,唐御史傅实避难入闽,为傅姓入闽始祖。靖康之变,有清河傅姓南迁泉州,到南宋末年,清河傅姓又有一支迁入福建上杭之蛟萍乡,不久即兴为望族,后广东兴宁之傅姓,便是蛟萍分支而出。宋代以后,傅姓人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如今,傅姓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等省。傅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