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寨古文化遗址
Ⅰ 渑池台球桌
你好,渑池应该不会有卖台球桌的地方,一般省会城市卖台球桌的比较多,所以你要开台球厅的话,可以到郑州看看,郑州有个卖绅士台球桌的地方,名气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台球厅用的就是他们的,全称是“郑州绅士台球桌”,你上网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渑池(miǎn chí)是仰韶文化发祥地,秦时置县,[1]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地处豫西丘陵山区,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辖5镇7乡235个行政村,总人口36.57万,其中农业人口25.91万。东西宽43.5千米,南北长52.8千米,地理坐标在东经111°33′至112°01′,北纬34°36′至35°05′之间。陇海铁路、郑西高铁、连霍高速、310国道、314旅游专线、247省道均通过渑池,交通便利。是河南省经济管理扩权县、对外开放重点县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位于"郑洛工业走廊"的西端,已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冶金、建材、耐材基地。
2011年渑池县生产总值完成182亿元,同比增长13.1%,综合经济实力现居全省第11位,在全国中部崛起百强县中,名列第23位。
全县辖城关、英豪、张村、洪阳、天池、仰韶、仁村、果园、陈村、坡头、段村、南村12个乡镇,共有227个行政村和8个城镇居民委员会。县内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满族、苗族、藏族、布依族、壮族、土族、侗族、佤族、高山族、达斡尔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朝鲜族等17个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会盟大道中段,车牌代码:豫M。
3历史沿革
【主条目:渑池历史】
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黾池,上古属豫州,西周时为雒都(今洛阳)边邑,春秋时属虢、属郑。战国时韩灭郑,渑池属韩。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赵会盟于西河外黾池,今县城西有古秦赵会盟台遗址。 秦时置黾池县,属三川郡。此外,秦王还在此地会见过赵王,由此发生了赵王与蔺相如在渑池机智地与秦王会见的故事。西汉黾池亦名彭池,属弘农郡。三国魏始改县名为渑池,属恒农郡。晋代属弘农郡。北魏置渑池郡,辖俱利、北渑池和西新安3县。置恒农郡,辖崤县,领有今县西部一部分。后置宜阳郡,以西新安县归属之,也领有今县东部。东魏置金门郡(后
渑池县风光1
渑池县风光1[1]
改宜阳郡),辖南渑池县,领有今县南一部分。西魏恒农郡下,复置渑池县。北周时,渑池县先后属同轨郡、河南郡,改南渑池县为昌洛县(后改洛水县),沿革为今宜阳县。隋初渑池县属熊州,大业二年(600年)改属河南郡。义宁元年(617年),又改属宜阳郡。唐初在渑池境内置谷州,辖渑池等3县。贞观三年(629年)更县名为“天池”,移治双桥镇(即今县治)。显庆二年(657年)废谷州,天池改属洛州(后为河南府)。五代时复渑池之名,属京西河南府。宋属京西北路河南府。金初属河南府(后改中京金昌府),兴定元年(1217年),渑池改置韶州,辖永宁、宜阳、沔池、利津4县,其中后2县均在今县境内。元代废韶州,复为渑池县,属河南府,后改属陕州。明、清属河南府。明代县名亦称“沔池”。民国时期渑池先后隶属河洛道、豫西第三行署、河南省第11行政公署。1944年春,日军侵占豫西后,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南渡黄河,在渑池建立抗日根据地。1945年2月,成立渑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豫西二专区。1947年8月,成立渑池县人民民主政府,属太岳区第五专区。1948年3月,渑池获得彻底解放,改属豫西一专区,又改属七专区、三专区。1949年3月,属河南省陕州行政公署。1952年归洛阳行政专员公署。1986年4月归三门峡市管辖。
渑池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县境内仰韶文化实物遗存证明,远在5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古人类活动足迹,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就是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次发现于渑池仰韶村。秦时置县,至今已2000多年,留下了不少名胜古迹。1925年,渑池县始有中共党组织的活动,渑池曾建过八路军兵站、办过豫西公学,发生过上官子平叛乱(“豫西事变”主体)和马跑泉事变,县城先后经历3次解放,许多革命烈士长眠于此,境内留下很多革命遗址和纪念地。至2000年底,全县有文物保护单位110余处。其中,属国家级的1处:仰韶村文化遗址;省级6处:寺沟遗址、鹿寺遗址、不召寨遗址、冯异城遗址、陈村桥序碑、八路军兵站;市级5处:秦赵会盟台、刘氏族系碑、黄河水位碑、郑窑遗址、丈八石佛寺;其余为县级。渑池县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还有:仰韶大峡谷、韶山、云门寺、大寨沟、瓦庙沟、中关汉柏、白浪索道桥;提水工程、周桓王陵、岱嵋周柏、利津风情园等等。革命遗址除八路军渑池兵站外,还有刘少奇旧居、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旧址、抗日阵亡将士公墓、抗日烈士纪念碑、豫西公学遗址、“小孤山战斗”纪念地、“马跑泉事变”纪念地等,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后,渑池县南村出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奇景,为开辟南村黄河游创造了良好条件,成为河南省大黄河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渑池县委、县政府还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2000年底已完成南村码头建设和仰韶文化遗址花园式改造工程。
古老的渑池,吸引了古今中外的众多文人墨客,古代的王通、杜甫、骆宾王、王安石、司马光、韦应物、欧阳修、苏轼、苏辙等,近代名人章士钊、吴伯箫、姚雪垠等,都曾在渑池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佳篇。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胡耀邦等,都曾亲临这片热土。1938年,刘少奇在渑池八路军兵站居住近两个月,在渑池主持召开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并在此起草和第一次宣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渑池籍历史上也不乏出类拔萃者:宋代有抗金民族英雄张玘;明朝大理学家曹端、张信民等;当代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张汝光将军等。[2]
【次条目:渑池会盟】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欲与赵惠文王在渑池会盟言和,赵王害怕,不愿前往。廉颇和蔺相如劝赵王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与赵王分别时说:“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相如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秦昭襄王曾与赵惠文王在渑池会盟,并筑会盟高台。[3-4]
4地理环境
渑池县基本属丘陵山地,北部是以东崤山为主的山区,南部是以西崤山(又称南大岭)为主体的丘陵地区,中部是涧河盆地。境内最高处为韶山,海拔1 463.2米;最低处为黄河谷地,海拔只有198米。主要山脉有韶山、岱嵋山、熊耳山。境内主要河流有涧河、洪阳河、涧口河等,统属黄河流域。黄河自境内西北的槐扒村入境,至东北的关家村东1.5千米处出境入新安,境内流程58.5千米。
渑池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6℃ ,年均降水量662.4毫米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冬季最少。年平均日照时数2 362.2小时,有效积温为4 046.4℃,无霜期216天。2000年,渑池最高气温39.3℃,最低-11.6℃,总降水量502.5毫米,降水天数为97天。渑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于多种农作物和果类的生长。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发生频率83.7%)、冰雹(发生频率为32.6%)、干热风(年平均1.8次)、大风(年平均21.6天)。
5资源
渑池县毁绿造田
渑池县毁绿造田[5]
渑池县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县内耕地既宜于粮、草、牧、林,又是烤烟生产最适宜类型区,隶属豫西崤山优质烤烟区。1993年渑池县被评为“河南省优质烟叶生产二级达标县”。粮食以小麦、玉米、谷子、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瓜菜、花生、油菜为主。果类以仰韶黄杏、大牛心柿、苹果为主,此外还有红果、桃、李子、核桃等。有野生植物156科1 218种。其中,药用植物有702种、牧草428种。动物除家畜家禽外,尚有野生动物120种。已探明矿藏有:原煤、铝矾土、硫铁矿、水泥灰岩、石英砂岩、重晶石、磁石、硅石、大理石、铸型砂、耐火黏土等30余种,总储量达30多亿吨,品位高、易开采。其中,坡头乡贾家洼铝矿石品位居全国之首,石英砂岩、硅石、铸型砂储量和品位居全省第1。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达6亿吨,县内的地上(黄河及其支流)和地下水资源,为工业、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仰韶黄杏、仰韶柿饼、烟叶、仰韶酒、中成药、坻坞小米等为渑池特产,名扬国内外。
6行政区划
渑池县辖5个镇、7个乡:城关镇、英豪镇、张村镇、洪阳镇、天池镇、仰韶乡、仁村乡、果园乡、陈村乡、坡头乡、段村乡、南村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城关镇
34平方千米, 67066 人,辖6个居委会、13个村:一里河居委会、东关居委会、南街居委会、北街居委会、西关居委会、黄花居委会、北街村、东关村、西关村、南街村、一里河村、孟岭村、塔泥村、苏湾村、峪沟村、李家洼村、十里铺村、西河南村、班村 。
英豪镇
89平方千米, 35689 人,辖2个居委会、32个村委会:英豪煤矿居委会、英豪镇居委会、英西村、英东村、东马村、谷水村、西曲村、槐树洼村、苇园洼村、姜王庄村、后营村、周家山村、王沟村、翟延村、水源村、寺庄村、寺庄坪村、西英豪村、东七里村、东城南村、王都村、西城南村、王家坪村、富村、吴窑头村、南马村、牛王岭村、上渠村、孟窑头村、西庵头村、英新村、仁灵村、槐英村、新岭村 。
张村镇
52平方千米 ,21634 人,辖1个居委会(张村居委会)、13个村委会,124个村民小组。2006年,辖2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张村居委会、曹窑居委会、张村、杜家村、河南庄村、庵北村、漏泉村、苏秦村、荆村、桑树坪村、三化沟村、曹窑村、高桥村、利津村、杨家新村 。
洪阳镇
67平方千米 ,21772 人,辖15个村委会:东洪阳村、上庄村、石盆村、德厚村、北沟村、柳庄村、雷沟村、上洪阳村、刘村、赵窑村、义昌村、崤店村、堡后村、胡坑村、吴庄村 。
天池镇
137平方千米, 40405 人,辖29个村委会:笃忠村、张大池村、竹峪村、杜村沟村、龙潭沟村、山韭沟村、陈沟村、张吕村、南昌村、藕池村、鹿寺村、南涧村、西园村、贾沟村、桐树沟村、石泉村、朝阳村、西天池村、东天池村、东坡头村、陶村、下马筵村、东杨村、芮沟村、宋沟村、马沟村、堡南村、杨大池村、水泉洼村 。
仰韶乡
96 平方千米,34611 人,辖25个村委会:西阳村、高村、崇村、张沟村、天桥村、崔门村、中涧村、甘涧村、后涧村、西天坛村、天坛村、东阳村、贺滹沱村、韶阳村、马岭村、庄子村、刘郭村、阳光村、礼庄寨村、裴窑村、乐村、乔岭村、苏门村、仰韶村、韶华村 。
仁村乡
131 平方千米,17408 人,辖13个村委会:仁村、东张村、蟠桃村、杨河村、红花窝村、雪白村、大水沟村、东段村、南坻坞村、北坻坞村、上西村、高堂村、台口村 。
果园乡
124 平方千米,35314 人,辖35个村委会:果园村、康洼村、北平泉村、南平泉村、南庄村、赵庄村、峪峒村、苏庄村、南段村、东安头村、杨村、耿村、八里寨村、东村、孟村、牛峪沟村、涧北村、涧新村、西村、展庄村、刘窑村、石堆村、孟家沟村、石沟村、下庄沟村、西坡村、毛沟村、李家村、窑屋村、刘头村、杜寺村、太平庄村、杜家门村、路村、东岭村 。
陈村乡
115 平方千米,31564 人,辖1个居委会(陈村居委会)、23个村委会,192个村民小组。2006年,辖23个村委会:后河村、贯沟村、陈村、石板沟村、范洼村、小口里村、五爱村、一心村、白浪村、槐扒村、黄花村、鱼池村、苜蓿村、滹沱村、万寿村、上南庄村、池底村、西段村、雍家院村、朱城村、下马头村、柳雍村、韶兴村。
坡头乡
212 平方千米,15496 人,辖16个村委会:坡头村、岭南村、西川村、汪坟村、观吊村、城头村、泰山村、韶峰村、不召寨村、茹窑村、韩家坑村、土岭村、杨树洼村、白羊山村、浪地村、窑地村 。
段村乡
204 平方千米,9295 人,辖11个村委会:段村、柏隆村、中朝村、宋村、上涧村、中关村、东庄沟村、四龙庙村、赵沟村 。
南村乡
107平方千米, 6478人, 辖10个村委会:北仁村、南村、青山村、柏树圪塔村、西山底村、关底村、后川村、南洼村、金灯河村、林场村 。[6]
7经济
初步核算,2012年全年渑池县生产总值达1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17.1亿元,比上年增长5.0%,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4.3%,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9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增加值138.0亿元,增长15.4%,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3.5%,拉动生产总值增长6.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1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35.6%,工业的较快增长拉动渑池县生产总值增长4.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38.6亿元,增长11.0%,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2.2%,拉动生产总值增长5.8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4:73.1:18.5变化为:8.8:71.3:19.9。第一产业比重与2011年相比上升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
渑池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2.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2%。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2.1亿元,比上年增长 15.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8.2%。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产品销售收入4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产销率达99.7%。渑池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6.9亿元,利润47.4亿元,分别增长19.0%和16.7%。
渑池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9565万元,比上年增长16.8%;房屋施工面积405490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9199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0.8亿元,增长23.4%;农户投资2.1亿元,增长9.0%。全年共组织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各类投资项目140个,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55个,计划总投资347.7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43.5亿元。
国内外贸易
201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城镇零售额达21.1亿元,增长21.3%,乡村零售额12.2亿元,增长7.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7亿元,增长17.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2亿元,增长20.0%。 2012年,渑池县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57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6%;对外贸易出口总额40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8%。
农业
渑池县千亩玫瑰园
渑池县千亩玫瑰园
渑池县农业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有了原始的农业。
渑池地处中原腹地,又通东西官道,从先秦至民国,战祸连年,灾害频发。当地人民在治平年代,仅能果腹。一遇战争和自然灾害,人民就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十不存一。从当地众多家谱反映其始祖多为洪洞县移民。渑池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土地多贫瘠,生产力发展缓慢,农业水平低下。
2012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5037公顷,比上年增加264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379公顷,比上年增加258公顷;烟叶种植面积3669公顷,比上年增加9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8.4万吨,比上年增产4.3%。
其中夏粮总产量90402吨,比上年增产3.1%;秋粮总产量93135吨,比上年增产5.5%。
全年油料产量22463吨,比上年增产16.4%;烟叶产量7094吨,增产7.0%;水果产量21.0万吨,增产8.9%;蔬菜产量18.2万吨,增产5.8%。
年末生猪存栏27.2万头,比上年增长6.3%,肉类总产量3.7万吨,比上年增长5.6%,禽蛋产量2.3万吨,比上年增长2.7%。
财贸金融
2012年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2.9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6亿元,增长12.8%。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1亿元,比年初增加11.7亿元,增长 15.9%。
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58.9亿元,比年初增加7.4亿元,增长14.4%。
各项贷款余额36.6亿元,比年初增加5.8亿元,增长18.8%。
全年保费收入11560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财险公司保费收入2207万元,比上年增长9.0%,财产险赔款金额1291万元;人险公司保费收入9353万元,比上年增长10.16%,人身险赔付金额2671万元。
Ⅱ 楚长城的位置
楚长城的全线分布情况,此前论者将其分为北线、东线、西线三部分,整体轮廓略呈“∩”形,故称方城。从遗址的情况看,又较为复杂,楚长城并不是单一的线路,除北面南召至鲁两县间是单一线路外,东线和西线又各有内线和外线,东西两线形成四条线路。造成东西两边各有内线和外线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楚国向北扩张所占领的区域由小到大,先占领的地区修筑长城(楚长城内线范围内基本上是申国地)后,又在新占领的地区加修长城,形成长城套长城;二是从综合战略防御考虑的,充分重视和加强对于古道、河口、关隘等这些容通行地段的加固防御,不惜重复建设,层层设关。因为从交通条件上看,从中原和关中到达楚国所属的南阳,自西北有蓝田、武关孔道,自北部洛阳南下有三鸦路孔道和马市坪孔道,自东北有陉山至方城县孔道,楚与齐、晋、秦、韩、魏等国都非常重视利用这些古道展开激烈的争夺,楚更不惜代价修筑北部三面颇为复杂的综合性防御工程。
南召县楚长城只是整条楚长城的一部分,但却是线路最长、关城最多、起的作用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部分,集中反映了楚长城的诸项特征,不少寨城具有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现将楚长城北、东、西三线情况分述如下: 东线为北--东--南走向。其中东内线,自鲁阳关南下,沿三鸦路至南端的第一鸦。三鸦路,为洛阳南下经鲁山、南召通向南阳的著名古道,《南阳古代史话》称三鸦路为古“夏路”。三鸦路段均在南召境内,中流鲁阳关水(简称关水,今名鸭河)。《清一统志》云:“三鸦路以百重山为第一鸦,分水岭为第二鸦,鲁阳关为第三鸦。”《南召县志?交通志?古道》称:“宛洛大道,即古三鸦路,亦称鲁关道,是南阳通往洛阳的一条重要通道。始建于公元前9世纪西周时期,昭王、穆王为沟通宛洛,防楚北侵,故修此道。”第二鸦所在的云阳关,鸭河、鸡河在此会流,会流处两山并立,三鸦路古道在此通过,故历史上被称为“北扼汝洛,南扼荆襄”的咽喉之地,为历代兵家所必争。鲁阳关水之滨的杏花山下,发掘有五六十万年前的“南召猿人”遗址,说明此地历史文化悠久。云阳关现遗存有“古云阳”石刻,在云阳镇内有楚王行宫遗址,在其周围有韩信寨、罗圈寨、一峰寨、冯庄寨等石寨城;三鸦路第一鸦亦有曹店寨、东西抬头寨、白花寨(又称沽沱寨,今皇路店镇)等寨城。楚长城的东外线。已多见于史籍,如《水经注.水》称“叶东界有故城,始 县东,至 水,达比阳界,南北联联数百里”,作了全面勾画。即楚长城自鲁阳关向东南经
县故城(位在今鲁山县东南50里,与叶县为邻),到叶县故城(位在今叶县西南30里),再到瀙水。《水经》称瀙水出舞阴县东上界山,注文说瀙水所在的阴又作舞阴,今为泌阳县羊册镇、黄山口乡一带。由此可知,楚长城沿叶县、方城两县交会地东南行,直达舞阳地,再沿方城、舞阳交会地向东南行至泌阳。方城县东北独树镇有大关口,又名缯关、方关、仙翁关、方城关,是历史上著名的南(阳)襄(阳)隘道,南北交通要孔。《吕氏春秋·有始》列天下九大要塞,大关口居其第四。大关口东侧为黄石山,方城、叶县各居其半,方城一侧有两道楚长城遗址和敌台、跑马道遗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比阳,《古今地名大辞典》称其亦作沘阳,在今泌阳县,故可知楚长城又南行到泌阳县东部。 西线为北---西---南走向。其西内线,
由南召县乔端镇的野牛岭南下,经板山坪镇的周家寨(古名金斗关),南入镇平县,继向南入邓州市境内的穰故城。据《南召县志》记载,与西内线相联系的古道有两条:一条是马市坪古道,由洛阳向西南经嵩县沿白河入南召县乔端镇、马市坪乡、李青店(今南召县城关镇),南达南阳,中间有著名的灌沟孔道,县内总长45公里:一条为板山坪古道,由李青店经白土岗乡、板山坪镇西入内乡县马山口,远入武关,县内总长45公里。另有白河航道,下通汉江,北至板山坪镇余坪。位于板山坪镇的周家寨,为楚长城的一座大型关城,位于金斗山(今名华山)上。《明嘉靖南阳府志》称“金斗山在县西南一百六十里”,并称“明会典有金斗关,关因山盖置,跨内乡、南召二县”;到明代更名为莲花寨,清初经此地周姓旺族复修后又更名周家寨。此寨紧锁着板山坪古道。周家寨周围沿古道分布着黄路岈寨、楼子垛寨、黑沟顶寨、小曼寨、青风崖寨等十余座石寨城,集群分布;向南入镇平县境又有菩提寺寨等有名寨城。《括地志》称“故长城在邓州内乡县东七十五里,南入穰县”,应是指这里的楚长城西内线。楚长城之西外线,自南召县西北乔端镇境内的桃花庵寨、八里坡寨向西南,经京子垛寨、老界岭寨等入内乡县境。《水经注》称内乡“郦县有故城一面”、“湍水出弘农农界翼望山---经南阳郦县故城东”;《括地志》又云长城“北连翼望山”。据清康熙《内乡县志》载,郦县故城在内乡县西北二十里(一说十二里)郦城堡,此地还有长城铺、长城河,西峡县内还有屈原岗等地望名称。从现存遗址看,西外线长城又由西峡的汉王城南入内乡县,沿湍河南行,达郦县故城,再向东至镇平、内乡交界,抵邓州市西北土谷山,再南行交故穰县长城。今邓州市西南隅与淅川县交界的杏山上,也新发现一段长约30里的长城遗址,其间有军营石墙基遗址百余间,有多处烽火台,有的地方长城呈纵横交错之势。长城北部为丹江水库,即楚始都丹阳所在地。这一发现,为罗哲文先生提出的楚长城西线南起湖北竹山县提供了依据。
综合以上所述,楚长城所经之地,其西线,大致自湖北竹山县起,向西北交于淅川县、邓州相毗邻的杏山,入邓州市东北的穰县故城,再转向西北,逾湍河,经内乡县郦故城,连西峡、内乡两县间的翼望山,复折向东行,沿伏牛山脉入与南召县;西内线循镇平、内乡交界北行到南召板山坪镇周家寨(金斗关),再向北抵达乔端镇野牛岭关。其北线,自南召县乔端镇沿崇峻的伏牛山脉迤逦向东,经南召马市坪、崔庄、留山、小店、云阳几个乡镇,入东北皇后乡之鲁阳关,东进到鲁山、叶县。其东线,东内线由鲁阳关南下,沿三鸦路经云阳关和楚王行宫处,至第一鸦所在的白花寨;东外线,自南召县东北部入鲁山县,转向东南,经叶县与方城二县交界的方城山(一作黄城山,又作黄石山),再向东沿舞阳、方城两县间而南入泌阳中部,即
水发源地,又折而西入唐河县界。楚长城的相对长度约一千六百余里,绝对长度难以数计。
Ⅲ 偃师县的乡镇
第二节乡镇
城关镇
城关镇位于陇海铁路偃师车站周围,北倚虎头山与邙岭乡为邻,东、南、西三面连城关乡,约介于北纬34°43′至34°44′、东经112°46′至112°47′之间,面积4.8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属半坡半滩地区。
民国25年,县治迁至与槐庙北部毗连的新城,因槐庙交通便利,商业增加,逐渐发展成镇。当时仅有五条短而窄的土街。1948年在自然镇的基础上成立槐庙镇,镇政府驻地槐庙村,归一区管辖。1953年改属二区管辖。1956年撤区,改镇为槐庙中心乡,辖槐庙、老城、西(寺庄)后(庄)、杜楼4个乡。后取消中心乡,改槐庙为大乡,辖槐庙、西后两个小乡。1957年槐庙并入老城乡。1958年属老城公社管辖。1961年增设老城区槐庙镇人民公社,辖槐庙、新城两个大队和城区。同年又改为槐庙镇,辖槐庙、新城、新新、东寺庄、西寺庄、高庄、后庄、石硖、窑头等9个大队。1962年并入城关公社。1964年单独设镇,因辖区靠近县城,故名城关镇。1968年撤镇,并入城关公社。1981年6月恢复城关镇,镇政府驻地县城槐新路南段。1985年,镇辖县城和槐庙、新城、新新3个村,39个村民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棉花等。工业有机械、建筑、化工、制鞋、印刷、塑料、家具、电线、食品等。镇办小学2所,初中1所。
山化乡
山化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北邻巩县康店乡,西与城关、邙岭乡接壤,南临伊洛河同巩县回郭镇相望。约介于北纬34°43′至34°47′,东经112°49′至112°56′之间,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62271亩。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属邙山岭,由于山洪冲刷,水土流失,形成南北羽状沟壑,山地占全乡面积的80%;南部沿伊洛河为带状冲积平地。该乡邙山脚下蕴藏有丰富的石灰岩。
山化乡辖区原属县一区管辖。1958年归老城公社管辖。1961年设老城区,辖老城、东寺庄、山化、马洼、槐庙镇、牛庄6个公社。1962年撤区并社,将山化、马洼两个公社和老城公社的汤泉、东屯大队合并建成山化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改社为乡。1985年全乡辖石家庄、寺沟、忠义、台沟、山化、王窑、东屯、汤泉、蔺窑、关窑、张窑、牙庄、马洼、光明、游殿、新光、新油17个村,257个村民小组,10459户,47355人。乡政府驻地位于山圪垯与化村之间。区内有初中1所,八年制学校17所,卫生院1所,电影放映队4个。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谷子、红薯、烟叶、西瓜、苹果等。工业有机械制造、化工、制鞋、制砖、电线、瓶盖等厂家。陇海铁路、偃师——巩县公路平行横穿东西,交通便利。文物古迹有宋“会圣宫”碑和北魏寺沟造像碑,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关乡
城关乡因其所辖区域分布在县城周围而得名。东接山化乡,西连南蔡庄乡,南临洛河和岳滩乡相望,北和邙岭乡为邻。约介于北纬34°42′至34°45′,东经112°44′至112°49′之间。总面积4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930亩。该乡北依邙山,南濒洛河,属半坡半滩地区。
现城关乡辖区,1958年分属老城和南蔡庄公社。1969年城关镇并入城关公社,划出虎头山以北的部分村归邙岭公社。1981年又划出槐庙、新城、新新3个大队和城区,组建城关镇。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城关乡有窑头、北窑、城西、城南、城北、许庄、齐庄、东寺庄、西寺庄、高庄、塔庄、后庄、石硖、大槐树、杏园、赫田寨、新寨、前杜楼、后杜楼、潘屯共20个村,207个村民小组,9215户,41535人。乡政府驻地位于县城民主街西段北侧。区内高中1所,初中6所,八年制学校3所,小学16所。有电影队2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红薯等,寺庄的银条为偃师县特产。工业有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家具制造、石料加工、印刷、制鞋、服装加工等。陇海铁路、310国道从境内穿过,交通便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商城遗址、杜甫墓和“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邙岭乡
邙岭乡因位于县北邙山岭上而得名。东接山化乡和巩县康店乡,南连城关乡和南蔡庄乡,西部和北部同孟津县接壤。全乡约介于北纬34°45′至34°48′,东经112°39′至112°40′之间,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707亩。该乡地处邙岭中段,属丘陵地区,东西走向,地势西高东低,南北两坡坡度为60°,山麓形成羽状冲积沟;上部平坦,为较厚的黄土层覆盖。该区属缺水地区。
1958年,现邙岭乡辖区分属南蔡庄和老城公社。1969年3月始置邙岭公社。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下辖牛庄、周家山、吉家沟、古路沟、牛庄新村、杨庄、省庄、申阳、兰庄、东蔡庄、西蔡庄、丁门口、赵坡、刘坡共14个村,164个村民组,7289户,31198人。乡政府驻地杨庄。区内有初中1所,八年制学校7所,小学7所。有电影放映队1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红薯等。中草药防风为当地特产,俗称“邙风”。有机械修理、化工、冶炼、壁纸等厂家。区内有偃师——邙岭公路。文物古迹有伯夷叔齐墓,位于首阳山之巅。
南蔡庄乡
南蔡庄乡位于县西北部,东与城关乡为邻,西与洛阳市郊区和孟津县毗连,南临洛河,与岳滩、翟镇、佃庄3个乡相望,北依邙山,与邙岭乡接壤。约介于北纬34°42′至34°46′,东经112°36′至112°43′之间。总面积5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529亩。地势北高南低,呈北窄南宽不规则形状。北部属丘陵,水源缺乏;南部为洛河冲积平原,土质肥沃,水源充足。
南蔡庄乡在民国时期称义井乡,乡公所在大冢头村的吕不韦冢上。1948年偃师解放后划归二区管辖。1953年划归三区,区政府设在南蔡庄村。1956年撤区,小乡合并大乡,南蔡庄为大乡。1958年,成立南蔡庄公社,因公社机关驻地在南蔡庄村而得名。1961年设南蔡庄区,下辖香峪、杜楼、白村、石桥、西蔡庄、东蔡庄6个公社。1962年撤区并社,将杜楼公社所辖大队划归城关公社,其余仍归南蔡庄公社。1969年春,将南蔡庄公社所属邙岭上的8个大队划归邙岭公社。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南蔡庄乡辖南蔡庄、古城、城东、前纸庄、后纸庄、大冢头、坟庄、香峪、沟口头、新庄、羊二庄、白村、鱼骨、前张、后张、义井、龙虎滩、韩旗、保庄、寺里碑、石桥、寨后、郭坟、邢沟共24个村,205个村民组,10068户,43553人。区内有高中1所,初中5所,八年制学校3所,小学21所。有电影放映队11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红薯等。工业有机制砖瓦、钢木家具、铸造、造纸、塑料制品、针织等。陇海铁路、310国道横贯东西。有汉魏洛阳故城、北齐平等寺造像碑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佃庄乡
佃庄乡位于县西伊洛河之间。东接翟镇乡,西与洛阳市郊区李楼乡相连,北与洛阳郊区白马寺乡和本县南蔡庄乡隔洛河相望,南隔伊河邻李村乡。约介于北纬34°40′至34°43′,东经112°34′至112°38′之间。总面积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011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地面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
该乡原属洛阳县辖区,1955年12月划入偃师县。1956年1月设佃庄中心乡,同年分建佃庄、酒务两个大队。1958年归翟镇公社管辖。1961年归翟镇区管辖。1962年撤区单设佃庄公社。1983年变社为乡。1985年辖有西马庄、东马庄、后石罢、大郎、酒务、西石桥、东石桥、牛王庄、河头、佃庄、碑楼、王圪垯、相公庄、倪庄、东大郊、西大郊、朱圪垯、关庄共19个村,194个村民组,7861户,35304人。乡政府驻地佃庄村。区内有初中3所,八年制学校10所,小学9所。农产品有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花生等。工业有造纸、纸箱、机械、化工、挂面、服装加工等。岳滩——安乐窝公路经过境内。文物古迹有东汉、西晋太学遗址和辟雍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翟镇乡
翟镇乡位于伊、洛河之间,东邻岳滩乡,西连佃庄乡,南临伊河,北傍洛河。约介于北纬34°40′至34°42′,东经112°38′至112°41′之间。总面积3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105亩。该乡地处伊、洛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今翟镇乡辖区,以翟镇村为界,其西部村庄(含翟镇)原属洛阳县六区管辖,东部的王七、卧龙、甄庄等村原属偃师。1955年西部村庄归属偃师。1958年成立翟镇公社,因公社机关驻翟镇而得名。1961年设翟镇区,下辖佃庄、酒务、东大郊、翟镇、岳滩、佛滩头、喂庄7个公社。1962年撤区,恢复翟镇公社建置。1983年改社为乡。1985年辖翟东、翟西、宁南、宁北、田中、田西、田北、大炉庄、东洼、西洼、北许、二里头、四角楼、圪垱头、前李、甄庄、王七、卧龙、前王共19个村,196个村民组,7857户,36067人。区内有高中1所,初中2所,八年制学校8所,小学9所。有影剧院1座,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棉花等。工业有针织、糠醛、油漆化工、石油化工、铁铸、印染、造纸、乳胶等。岳滩——安乐窝公路横穿东西,简易公路成网。著名的夏、商二里头遗址位于该乡北部,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滩乡
岳滩乡位于伊、洛河之间东部冲积平原上。东滨伊、洛两河汇流处,西邻翟镇乡,北同城关、南蔡庄乡以洛河为界,南与顾县乡隔伊河相望。约介于北纬34°40′至34°42′,东经112°43′至112°47′之间。总面积2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291亩。该乡一马平川,土地肥沃,但地势低洼易涝。
1958年,岳滩乡辖区归翟镇公社管辖。1961年设翟镇区,下设岳滩、佛滩头、喂庄3个公社。1962年撤区并社,建岳滩公社,因辖区内岳滩村种植小麦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及高产、稳产、低成本而闻名全国,故名。1983年易社为乡。1985年辖有岳滩、东庄、王庄、前马郡、后马郡、寇圪垯、赵庄寨、赵庄街、黄大王庙、周堂、佛滩头、仝庄、尚庄、喂南、喂北、东谷、西谷、堤头共18个村,183个村民组,7821户,35257人。乡政府驻地寇圪垯。区内有高中1所,初中3所,八年制学校9所,小学9所。有电影放映队1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等。工业有造纸、纸箱、电器、化工颜料、塑料、汽车配件、针织等。310国道纵贯南北,岳滩——安乐窝公路横穿东西,交通便利。
缑氏乡
缑氏乡位于偃师县南部,万安山青罗山峰北麓,白云岭以南。东连府店乡和巩县鲁庄乡,西接大口乡和高龙乡,南与佛光乡为邻,北和顾县乡接壤。约介于北纬34°31′至34°38′,东经112°45′至112°50′之间,总面积8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83亩。该乡属丘陵地区,地势南高北低。矿藏分布于沿山5公里地带,主要有:铝矾土,储量566万吨;大理石,主要品种为石墨玉、“虎皮黄”,主要储藏区在邢村南,长宽各1公里,厚3米,储量3.3万立方米;白云石,含镁37%左右,储量4.5万立方米;煤,储量丰富,县在刘庄建有煤矿。
1948年,缑氏乡属第四区管辖。1958年,建立缑氏公社,因机关驻地缑氏,故名。1961年改为缑氏区,辖缑氏、官庄、扒头、柏谷坞、营防口、顾县、段湾7个公社。1962年撤区,恢复缑氏公社(白云岭以北地区另组建顾县公社)。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辖缑氏、化寨、盆窑、程子沟、崔河、郑窑、裴村、南家村、双泉、刘庄、孙坡、邢村、布村、扒头、官庄、李庄、唐僧寺、马河、柏谷坞、金屯、王湾、马屯、贾屯、滹沱24个村,262个村民组,12288户,55961人。区内有高中1所,初中5所,八年制学校8所,小学16所。有影剧院1座,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红薯、棉花、烟叶等。工业有油漆化工、耐火材料、钢木家具、琉璃瓦烧制、真空镀膜、皮毛、制革等。偃师——登封公路和顾县——刘庄公路南北贯穿乡境。有原始社会灰嘴遗址、唐太子恭陵,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顾县乡
顾县乡位于偃师县中部。东接巩县回郭镇,西接高龙乡,南与缑氏乡为邻,北同岳滩、城关乡隔伊河、伊洛河相望。约介于北纬34°38′至34°40′,东经112°43′至112°49′之间。总面积4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851亩。地势南高北低,界线分明。南部丘陵,地面起伏较大,水源缺乏,面积占全乡的70%;北部为伊河冲积平原,土质肥沃,水源丰富。
1958年,今顾县乡辖区属缑氏公社管辖。1962年设顾县公社,因机关驻顾县村,故名。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辖回龙湾、史家湾、营防口、杨村、木阁沟、中宫底、西宫底、曲家寨、东王村、安滩、顾县、苗湾、李湾、段东、段西共15个村,255个村民组,11978户,51448人。区内有初中3所,八年制学校12所,小学3所。有影剧院2座,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红薯、棉花等。工业有石油化工、石油化工机械、染料化工、大麦芽、矿山机械、弹簧、针织、服装等。顾(县)龙(门)公路、310国道穿越乡境,交通便利。
府店乡
府店乡位于偃师县东南部。东接登封县城关乡,西连缑氏乡,南与佛光乡交界,北与巩县鲁庄乡为邻。约介于北纬34°31′至34°35′,东经112°48′至112°58′之间。总面积5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571亩。该乡属丘陵地区,地势西高东低。矿藏资源有煤、铝矾土、大理石、花岗岩、石灰岩等。
府店公社建立于1958年,因机关驻地府店村,故名。1961年改为府店区,辖府店、口孜、管茅、参驾店、朱窑、佛光6个公社。1962年撤区并社,牛窑、佛光两个公社合并到佛光公社,其余4个公社合并为府店公社。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辖有刘村、府店、辛寨、周寨、西管茅、东管茅、西口孜、庙前、夹沟、寨孜、双塔、参驾店、韩庄、唐窑15个村,183个村民组,7549户,36278人。区内有高中1所,初中5所,八年制学校5所,小学10所。有电影放映队1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红薯、烟叶、苹果等。有铝矿石、琉璃瓦、高铝耐火砖、耐火水泥、净水剂、化工、石料等厂矿。境内有营(防口)登(封)和府(店)佛(光)公路通过。文物古迹有春秋滑国故城、唐升仙太子碑,均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佛光乡
佛光乡位于偃师县东南的万安山北麓。东接登封县城关乡,西与缑氏、大口乡毗邻,南接登封县君召乡,北与府店乡交界。约介于北纬34°28′至34°32′,东经112°49′至112°56′之间,总面积65.7平方公里。该乡四面环山,南高北低,沟壑纵横,石厚土薄,可耕土地14387亩。境内有鸡鸣山、香炉寨山、马鞍山、小槐树山、青罗山、黄龙洞山等。
佛光乡辖区原属府店公社。1962年12月设佛光公社,因机关驻地佛光寺而得名。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辖佛光、东窑、来定、柏峪、安乐、杏沟、杨窑、史家窑、曹窑、牛窑、任窑、车李12个村,91个村民组,7821户,13428人。区内有初中1所,小学12所,电影放映队1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红薯、棉花、烟叶等,有林地面积14400余亩。工业有机械、建材、采矿等。有公路通往县城。
大口乡
大口乡位于县境南部万安山北麓。东接缑氏乡,西邻寇店乡,南与登封县颍阳乡、伊川县江左乡毗邻,北与高龙乡接壤。约介于北纬34°29′至34°34′,东经112°40′至112°46′之间。总面积9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380亩。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浅山区,丘陵沟壑交错;北部为山前坡地,地势缓平。该乡南部山区及沿山区丘陵3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蕴藏有大量的大理石、花岗岩、铝矿石、石灰石和煤,已探明的储量有:铝矾土1000万立方米,大理石2亿立方米,水泥灰岩5764立方米。
1958年,大口公社辖现在的大口、高龙两个乡及寇店乡的东半部村庄。1961年设大口区,辖大口、肖村、焦村、高龙、铺刘五个公社,其余划归寇店区。1962年撤区并社,恢复大口公社。1966年7月,将大屯、郭屯、郜寨以北的16个大队组建成高龙公社。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辖大口、张村、温村、袁寨、韩村、草庙、吕桥、后周、经周寨、经周村、肖村西寨、肖村南寨、肖村、铁村、东山张、东马村、焦村、翟湾、董村、宋村、翟寨、引礼寨、郭村、曹寨共24个村,221个村民组,9300户,41005人。乡政府驻地大口村。区内有初中3所,八年制学校6所,小学19所。有影剧院1座,文化站1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红薯等。工业有耐火材料、建筑材料、石雕、化工等。火神凹通往焦村的公路在境内通过。有清防旱碑一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龙乡
高龙乡东与缑氏、顾县乡接壤,西同寇店乡相连,南邻大口乡,北和翟镇乡隔伊河相望。约介于北纬34°35′至34°39′,东经112°34′至112°44′之间,总面积4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698亩。地势南高北低,属山前冲积坡地,多数耕地平坦,土质肥沃。
该乡因政府驻地高龙村而得名。今辖区1958年属大口公社。1961年大口区内曾设高龙公社,仅辖8个大队。1962年撤区并社,仍归大口公社管辖。1966年7月增设高龙公社。1983年易社为乡。1985年辖高龙、郜寨、姬桥、石牛、辛村、高崖、赵寨、半个寨、五岔沟、逯寨、陶花店、铺刘、左村、大屯、郭屯、谢村共16个村,158个村民组,7266户,32038人。区内有高中1所,初中4所,八年制学校2所,小学14所。有电影队4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红薯、棉花等。有铝镁不烧砖、铸造、润滑油、橡塑添加剂、石油钻探泥浆稀释剂、电子原件等厂。高龙小磨香油闻名豫西。顾县—龙门和火神凹—焦村公路穿越乡境,交通方便。
诸葛乡
诸葛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东与李村乡接壤,西邻洛阳市郊区龙门镇及关林乡,南隔万安山与伊川县彭婆乡相连,北与佃庄乡隔伊河相望。约介于北纬34°31′至34°34′,东经112°29′至112°34′之间。总面积6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478亩。地势南高北低,南部系浅山区,中部为山前冲积坡地,北部是伊河冲积平原。矿藏资源丰富,主要蕴藏在南部山区,有石灰石、水泥石、白云石、石英石、大理石、沸石等,储量之大,可供百年开采。
诸葛乡辖区原属洛阳县八、十区管辖,1955年12月并入偃师县。1958年归李村公社管辖。1961年划归李村区,设诸葛、王府、杨沟三个公社。1962年撤区并社,建立诸葛公社,因公社驻地诸葛村而得名。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辖康庄、东棘、西棘、方楼、谭翟、王府、梁村、道湛、诸葛、司马、西马村、杨堂、刘井、西韩村、刘窑、杨沟、西山张、潘沟、上徐、下徐、苏沟、白塔、刘沟共23个村,245个村民组,9052户,43204人。区内有高中1所,八年制学校15所,小学7所。有影剧院、文化站各1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红薯等。有水泥、油毡、淀粉、石英砂、葡萄糖等厂。顾县——龙门公路东西穿越乡境,交通便利。
寇店乡
寇店位于县境西南部。东与高龙、大口乡毗连,西同李村乡接壤,南隔万安山和伊川县交界,北与翟镇乡隔伊河相望。约介于北纬34°29′至34°39′,东经112°37′至112°41′之间,总面积9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022亩。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属浅山区;中部为山前坡地,地势较平;北部为伊河冲积平原。矿藏主要有煤、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等,已探明花岗岩、大理石储量为4亿立方米。
寇店乡原属洛阳县管辖,1955年12月并入偃师县。1958年,辖区以东沙河为界,河东属大口公社,河西属李村公社。1961年设寇店区,下辖寇店、朱窑、封沟、常村、窑沟、庞村6个小公社。1962年撤区,建寇店公社,因机关驻地寇店村而得名。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寇店乡辖朱窑、五龙、水泉、韩寨、杨裴屯、沙沟、寇店、干村、李家村、九贤、新庄、东朱村、封沟、李家寨、舜帝庙、常村、杜寨、刘李、大王、二教塔、东庞村、西庞村、掘山、大庄、赵屯、门庄、草店、窑沟、彭店、彭店寨、军屯、白草坡共32个村,324个村民组,13497户,61755人。区内有初中5所,八年制学校13所,小学19所。有电影放映队5个,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红薯、谷子、棉花等。工矿业有花岗岩开采与加工、石雕、化工、耐火材料、水泥等。掘山至伊川县吕店的公路在境内通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北魏水泉石窟。
李村乡
李村乡位于县境西南部。南依万安山,以此山为分水岭与伊川吕店乡交界,北隔伊河与佃庄乡相望,东连寇店乡,西邻诸葛乡。约介于北纬34°31′至34°39′,东经112°33′至112°40′之间。总面积8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139亩。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南部为山麓地带,中部是丘陵地区,北部系伊河冲积平原。该乡位于偃(师)龙(门)煤田之腹地,并有丰富的石灰岩、花岗岩和白云岩等矿藏资源。
李村乡原属洛阳县辖,1955年12月并入偃师县。1958年建立李村公社,因公社驻地李村得名。辖李村、诸葛及寇店乡沙沟以西各村。1961年设李村区,下辖李村、诸葛、提庄、王府、杨沟、陈沟、袁付6个小公社,57个大队。1962年撤区,恢复李村公社,辖25个大队,其余分别划归寇店、诸葛公社。1983年11月易社为乡。1985年辖李南、李北、李东、李西、南寨、武屯、西李、提庄、上庄、下庄、东柿园、西柿园、石罢、袁付、新民、杨湾、白塔、申明、油赵、偏桥、袁沟、魏村、陈沟、雷沟、老井、耿沟、南宋、东宋、苇园共29个村,336个村民组,12941户,62188人。区内有高中1所,初中2所,八年制学校12所,小学17所。有影剧院2座,卫生院1所。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红薯、烟叶等。有酶制剂、化工染料、印刷、弧形玻璃制造、造纸、机械等厂家。顾县——龙门公路横穿乡境,有定时班车通县城和洛阳市。
Ⅳ 潮汕人最早大多是从哪迁移过来的什么时候
唐末五代,从闽赣地区。
1、唐末五代时期开始从闽赣“举室南迁”。比如潮汕地区版的黄姓就权是这个时期移民而来的,黄峭山公“上马诗”就是例证。
2、宋末有大量军民随宋帝南逃,在闽粤交界地区和元军进行最后的抗争,最后失败时,部分军民就留在潮汕地区,另外一部分则继续逃至崖门等地。
3、元末明初是最后一次“举室南迁”移民潮,主要来自福建莆田、宁化、邵武、泉州、漳州等地。
(4)庄寨古文化遗址扩展阅读:
潮汕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是古越人,1974年发现的饶平“浮滨文化”文化遗址距今约3400—2900年。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潮汕地区属于南越国管辖范围,汉武帝灭南越国时,大批南越人逃入江海,浮家泛宅,这就是今天疍族的祖先。
秦汉时期,第一批中原汉人开始南迁进入潮汕,但数量不多,一直到唐代,潮汕地区仍是蛮荒之地,韩愈刺潮后,潮州逐渐成为“海滨邹鲁”。
潮汕人的体貌特征普遍与北方汉人相似性大,相貌与百越民族差异较大,很多人的脚小趾甲分瓣现象。
Ⅳ 东明旅游
武庙华阳大佛山 齐王阁 东明县观光农业 东明黄河森林公园 庄寨古文化遗址 武庙华阳大佛山 齐王阁 东明县观光农业 东明黄河森林公园 庄寨古文化遗址
Ⅵ 东明县三春 庄寨
三春抄和庄寨两个地名,三春集镇袭在东明西南方向,与河南省兰考县固阳镇搭界。106国道从镇子中间穿过,距离连霍高速不足20公里,是东明到郑州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集市发达。庄寨村在武胜桥乡,是战国时哲学家庄子的故里。现在是个好地方,庄寨古文化遗址,在县城北12公里的庄寨村北200米处,北紧靠黄河大堤,西邻苇地,东部和南部均为耕地。遗址南北长80米,东西宽20米,计1600平方米。遗址北端有战国时期庄子墓(待考);南端有庄子,"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文化堆积层距地表面1米,堆积厚度2米,距地表1.2~2.7米处为商代文化,距地表2.7~3米处为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
这两个地方在东明一个南一个北,一个是村一个是镇,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Ⅶ 曹县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曹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并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
曹县夏朝前属东夷之地,境内有许多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遗迹,为尧舜禹活动之地,商王在此立国建都,春秋战国之世诸侯争霸会盟多在次地,有“天下之中”之誉,刘邦项羽合力征秦创业于此。政治昌盛、经济发达、文化灿烂、名人荟萃,历史人文资源极为丰富。有大圣夏禹、大圣商汤、元圣伊尹、名圣惠施、道圣庄周、兵圣吴起、农圣氾胜之、科圣燕肃等,有三位状元、几百位进士、功臣名将数不胜数。许多名人留有遗迹或安葬于此,如汤陵、盘庚陵、箕子墓、伊尹墓、莱朱墓、穰侯魏冉墓、春申君墓、项羽龙须岗、澹台子羽祠等。涂山是夏禹会万国诸侯之地、商汤会三千诸侯之地,景山是商汤受命之地,青山是项羽发迹之地,历史古迹遍布曹县各地,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二、独特的自然景观
曹县属济水中游,金代以后,黄河过境,在县境造成三条故道,屡次决口泛滥,造成曹县复杂的地质地貌。1855年黄河改道后遗留下来的故道,自西向东贯穿庄寨、桃源集等15处乡镇,这条黄河故道总面积41.3万亩。故道区内大堤、滩涂,地域宽广,适宜种植多种果树、速生丰产林、植藕养鱼等。现在整个故道区已形成了一条绿色长廊。
另外,曹县还有几处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水域。
一是位于县城东南部的八里湾水库。因距老城区八里得此名。是由古黄河决口冲击而成的低洼潭坑,经几届政府开发建设,现已配套了水利设施,水位深浅可任意调节,水质良好、土壤肥沃。该水库地形特殊,它四面环水,水库的形态是:中心岛110亩,岛外环水500亩,水外围堤200亩。新开挖两坑塘300亩。库区共有水陆使用面积1200多亩。水利、电力设施齐全,各种房舍100间,累计投资资金120万元,建设公园式度假村已具备初步条件,是人们较为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深受县内外开发商的青睐。在曹县八里湾库区建成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园区不但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二是位于仵楼乡境内的的鸭子圈和东河潭。鸭子圈位于黄河故道东河潭弯道与太行堤水库交界处。南北长4000米,东西宽1000米,平均水深1.5米,周围大小土堤环绕,圈内水质良好。东河潭位于鸭子圈南,与其一堤相隔,面积近万亩,盛产各种鱼虾。属于商丘的东河潭南半部分已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已初具规模。自助性的野味餐,在芦苇、荷花丛中泛舟、戏水,亭阁中娱乐、纳凉等吸引了许多游客。
三是位于魏湾镇境内的太行堤第二、三水库。库区面积5.4万亩。引黄干线横穿库区,沙性土质,适宜种植莲藕、水稻等。库区莲藕面积8500亩,盛夏时节,十里荷花香,被誉为万亩荷塘,是旅游观光、休闲避暑的理想之地。
三、红色旅游资源价值可观
一是鲁西南烈士陵园。位于县城西北28.4公里,韩集镇孙庄村东北200米处。该园是为纪念“九.二七”殉难烈士而建。陵园内分北、东两处墓区,共安葬烈士261人。东墓区葬有豫东纵队政委魏克仁、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周柱安,曹县县长王雪静,中共齐滨县委副书记向奉之,湖西专署税务局长毛宜轩等烈士。北墓区除葬有“九.二七”死难烈士外,又陆续接纳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国捐躯的烈士共253名。陵园属山东省革命纪念地重点保护单位。
二是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位于县城西北30公里韩集镇境内。包括刘岗、伊庄、曹楼三村,呈品字形,为抗日战争时期鲁西南革命根据地策源地,素有“小延安”之称。1977年被省命名为“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是王厂战斗遗址。曹县城西南十余公里,有一高十余米的大堤。1943年9月,日伪军调集3万余人,对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秋季大扫荡”。我鲁西南军分区司令员朱程、鲁西南专署专员袁复荣等首长率军分区指挥所、专署机关、民军第一团、军分区骑兵连等,撤至郑庄村中土围子,但终因众寡悬殊,朱程司令员、袁复荣专员等将士壮烈殉国。
Ⅷ 萧县人论坛的萧县简介
萧县 邮编:235200 代码:341322 区号:0557
拼音:Xiāo Xiàn 英译: County
萧县[1]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总面积187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0916人,户籍人口1418936人。全县辖18个镇、5个乡:龙城镇、黄口镇、杨楼镇、阎集镇、新庄镇、刘套镇、马井镇、大屯镇、赵庄镇、杜楼镇、丁里镇、王寨镇、祖楼镇、青龙集镇、张庄寨镇、永堌镇、白土镇、官桥镇、圣泉乡、酒店乡、孙圩孜乡、庄里乡、石林乡,共有708个行政村。县政府驻龙城镇。
全县地势由北向南微倾。分为丘陵、平原两大自然区,大部分为平原,东南部、龙城镇至相山一带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岭。官海山海拔395米,为全县最高点。黄河故道以南有10多条季节性河流,属淮河水系。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811毫米,年均气温14.4℃。国家商品粮和优质棉花基地。
萧县紧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市,县城距徐州市15公里、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新建的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在萧县新建萧县北站,并在徐州高铁站与京沪高铁相连。新规划的 徐州-萧县-淮北-宿州 城际铁路 也将从新建的萧县北站引出。 萧县东临老京沪铁路,陇海、符夹铁路纵横穿过,G30(连霍)、G3(京台)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10、311两条国道和三条省道及星罗棋布的县乡道路形成的交通网络与周边地区紧紧相连,承东启西,纪念地有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在蔡凹的旧址、“萧宿铜灵”抗日战争纪念馆。名胜古迹有花甲寺新石器文化遗址、白土镇北宋萧窑旧址和天门寺,省佛教重点寺院山中瑞云寺,皇藏峪国家级森林公园、千年古刹天门寺、天一角地下溶洞、永固水库等。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为萧国,春秋时附属于宋,秦置萧县,隋唐至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属江苏省徐州,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沿革至今。总面积1871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平原,东南部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岭。人口130万,辖18镇5乡708个行政村。开放的萧县日益显现出其特有的发展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Ⅸ 曹县的由来
曹县古称北亳,后称磐石镇,建县于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解放初期由曹县、复程县、齐滨县三县合并而成。公元前1700年,商汤在此建都,成为商朝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历史学家称为“华夏第一都”。在这块土地上,先后养育了治水英雄大禹、第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伊尹、古朝鲜第一个国王箕子、哲学家庄子、军事家吴起、农学家氾胜之、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等一批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和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专家学者。现存的古遗址有10多处约20万平方米,自然形成星罗棋布的地下历史博物馆,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商都文化开发已列入山东省“三山、两圣、一半岛”总体规划,汤王墓、伊尹庙、箕子墓正在开发修复中。曹县是革命老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都在这里战斗过。曹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风淳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素有“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举重之乡”的美称,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崔兰田,亚洲举重冠军马文广,著名举重教练马文辉,书画名家李荣海、张剑萍等都是曹县人。
1988年11月24日,撤销城郊、侯集、青固集、魏湾、孙老家、阎店楼、梁堤头、普连集、韩集、庄寨10个区;撤销东李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曹城镇、侯集镇、孙老家镇和王集乡;撤销温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曹城镇、普连集镇和莘冢集乡;撤销王吕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魏湾镇、倪集乡和郑庄乡;撤销刘岗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韩集镇和桃源乡;撤销王庄寨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普连集镇、青岗集乡和莘冢集乡;撤销秦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古营集乡和安仁集乡;撤销孟楼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苏集镇;撤销袁辛楼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青固集镇、龚楼乡和安蔡楼乡;撤销红庙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青固集镇、苏集镇和龚楼乡;撤销祝口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梁堤头镇;撤销北青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郑庄乡和邵庄乡;撤销魏庄寨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阎店楼镇、郑庄乡和大集乡;撤销火神台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阎店楼镇、安蔡楼乡、仵楼乡和大集乡;撤销望鲁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青固集镇、安蔡楼乡和仵楼乡;撤销仲堤圈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阎店楼镇、朱洪庙乡和邵庄乡;撤销刘尚玉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魏湾镇、楼庄乡和常乐集乡;撤销西田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砖庙镇、魏湾镇和常乐集乡;撤销白茅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庄寨镇、桃源集乡和大寨集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