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云南土司遗址

云南土司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3-04 21:05:25

⑴ 中国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有哪些

截至2018年7月2日,中国有世界遗产53处。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China World Heritage List):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截至2018年7月2日中国有世界遗产53处。分别如下:

1、山东泰山:

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

4、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

北京故宫(北京) 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 2004.0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

12、山东曲阜三孔

(孔庙、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

(大昭寺、罗布林卡) 1994.12 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遗产

17、苏州古典园林 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19、云南丽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 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和园 1998.11 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 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遗产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

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 2000.11、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 2003.7

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 )2004.07 文化遗产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00.11 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 2001.12 文化遗产

29、云南“三江并流” 2003.7 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7.1 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 2005 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006.7.12 自然遗产

33、中国安阳殷墟 2006.7.13 文化遗产

34、中国南方喀斯特 2007.6.27 自然遗产(2014..6.23增补二期)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2007.6.28 文化遗产

36.福建土楼 2008.7.7 文化遗产

37.江西三清山 2008.7.8 自然遗产

38.山西五台山 2009.6.26 文化景观

39.“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2010.7.30 文化遗产

40.“中国丹霞” 2010.8.1 自然遗产

41.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2011.6.24 文化景观

42.元上都遗址 2012.6.29 文化遗产

43.澄江化石地 2012.7.1 自然遗产

44.新疆天山 2013.6.15 自然遗产

45.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2013.6.15 文化景观

46.中国大运河 2014.6.22 文化遗产

47.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2014.6.22 文化遗产

48.土司遗址 2015.7.4 文化遗产

49.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2016.7.15 文化遗产

50.湖北神农架 2016.7.17 自然遗产

51.可可西里 2017.7.7 自然遗产

52.厦门鼓浪屿 2017.7.8 文化遗产

53.贵州梵净山 2018.7.2 自然遗产

拓展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

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4类 。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力组织,参与世界遗产的甄选、管理与保护工作。

⑵ 云南从古至今的历史

云南简史

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开远、禄丰腊玛古猿和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证明从猿到人的进化曾经在这里展开。元谋、滇池、洱海地区大量的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证明云南进入了原始社会,并和内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剑川海门口遗址说明早在公元前1100多年前,云南的部分地区已开始使用青铜器,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步跨进了阶级社会的门槛。公元前286年左右,楚国将军庄跷奉命率军溯沅江而上进入云南,征服了以“滇”为首的劳浸、“靡莫之属”,统一了滇池地区,当了滇王。他们带来了新的技术、文化,促进了云南的发展,滇池地区进入到奴隶社会。

秦代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东汉在今保山设永昌郡,对云南的统治进一步深入,我国在云南西部地区的疆域已大体奠定。秦汉时期的云南,青铜器广泛应用,经济有较大发展,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出土的两千多件青铜器、滇东北朱提(今昭通、鲁甸一带)、堂狼(今东川、会泽、巧家一带)地区的铜、银冶炼和制造,在全国享有盛誉,滇西地区的丝、麻、棉织品也较为发达,商业交换有较大发展,滇中、滇东北和滇西地区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尤其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的对外联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三国时南中部分奴隶主贵族据地自雄,诸葛亮为了“北伐中原”,亲率大军,5月渡泸(今金沙江),平定南中,并调整郡县建置,团结少数民族上层,发展云南经济。西晋时云南改设中央直接统治的宁州,为当时全国十九州之一。这时云南广泛使用铁器,实行移民屯田,滇中、滇东北等地出现了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因素。南北朝时期云南在爨氏的统治下,与刘宋等封建小王朝维持着密切联系,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相对发展,此后不仅“户口殷实”,“收获亦与中夏同”,而且留下了被誉为“神品”的《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正是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形成了“西爨白蛮”、“汉裳蛮”、“松外蛮”、“洱河蛮”等白、彝诸族先民。

隋代消除割据势力,云南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唐初继之,基本上恢复了汉晋时期的郡县规模。公元707年,唐朝击败南侵洱海的吐蕃扩张势力,立铁柱以纪功,公元738年扶植南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册封波罗阁为“云南王”,云南和祖国团结统一的总趋势进一步向前发展。南诏时期的疆域东接贵州,西抵伊洛瓦底江,南达西双版纳,北接大渡河;东南界今越南,西南界今缅甸;西北与吐蕃为邻,东北与戎州(今宜宾)相望的广阔疆域。南诏内修制度,筑拓东城(今昆明),建崇圣寺三塔,发展经济,文化上积极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云南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空前加强。公元897年郑买嗣杀南诏王建“大长和” 。927年杨干贞建“大义宁”。公元937年,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政权。大理国政权基本上承袭了南诏以来的疆界,行政区划设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实行封建农奴制专政。大理国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基本与中原的宋朝相始终。大理王向宋朝称臣纳贡,其首领先后被宋朝封为“云南八国郡王”、 “大理王”等,并成为南宋王朝抵御蒙古贵族西部战线的助手。大理国政权始终保持着对宋王朝的臣属关系。所谓“宋挥玉斧”弃云南于不顾的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入云南,灭大理国,1260年,设“大理国总管”。1274年,忽必烈选派富有才干的回回人赛典赤,来云南建立云南行省,任赛典赤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相当于今省长),治中庆(今昆明)。云南行省下置路、府、州、县,由行中书省直接委任官吏管理。云南行省的建立,使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开拓了云南历史的新局面。从此,“云南”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在历史上。赛典赤在云南建“民屯”,修水利,兴儒学,改善民族关系,云南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农牧业逐步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转变,以银、铜为主的矿冶业成长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云南银课、铜课居全国首位,占全国课税额的一半以上,昆明成了《马可.波罗行记》中所描叙的“工商甚众”的大城,民间主要以贝为币,商品交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此后元朝又封也先贴木儿为云南王,1290年封皇孙甘麻剌为梁王,云南王镇大理,梁王管辖全省,云南实际上存着行省与诸王府两套政权,大理段氏又乘机割据滇西,行省已形同虚设。加之各地农奴主、奴隶主乘机叛乱,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1363年红巾农民起义军在云南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一度由四川进入云南,打击了元朝封建主在云南的统治。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于1381年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大军西进平定云南,1382年建立了云南布政使司(相当于省政府)和都指挥司(相当于省军区),云南内地设府、州、县,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御夷”府州等,全由土司管辖。明朝大量内地汉族人口入滇,经济迅速发展,白银产量达全国的一半以上,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所铸的24000斤重的大洪钟则是体现了这时铜矿业发展的水平。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云南使用的货币也开始废贝行钱,全国通行的白银、铜钱开始取代贝币在云南流通。明末农民起义军在孙可望的率领下进入云南,立永历帝,开展抗清斗争。1658年12月,清军三路入滇,南明最后一个王朝覆灭。

清朝对云南的统治确立后,大量移民入滇,推行“改土归流”,客观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推进了边疆的开发。清代云南的矿冶业又有较大的发展,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东川、易门、路南、永北(今永胜)的铜,鲁甸、白羊(今宾川牛井)、永盛(今云龙)、茂隆(今沧源)的银,个旧的锡,罗平、建水等地的铅都负盛名。1743年至1802年间,滇铜的平均年产量均超过10000斤以上,最高年产达到14000多斤,位居全国之冠。

鸦片战争后,云南与全国一道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受到了以英法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云南各族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856年后杜文秀、李文学领导的回、白、彝、哈尼各族人民大起义,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侵略云南的迷梦。滇西各族群众截杀英国“探险队”的马嘉理,保卫片马、班洪,滇南1883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严惩法国侵略者,取得宣光、临洮大捷,项崇周、杨自元领导的反法斗争等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篇。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恶劣环境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缓慢发展,初具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组织同盟会诞生后,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逐步展开。1907年,云南同盟会会员和革命群众举行了河口起义,武昌起义后17天,同盟会员张文光等在腾冲发动武装起义响应,并成立滇西军都督府。10月30日,即农历的 “重九”日发动了昆明起义,组建云南军政府,推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民国云南地方政府在派军队北伐、援川,支援全国的同时,初步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对云南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915年,袁世凯公然称帝,恢复封建帝制。云南各族人民在蔡锷、唐继尧等人的组织下,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于1915年12月25日首先发动护国起义,沿四川、广西两路出兵,声讨帝制复辟。在全国各方的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北洋军阀的统治分崩离析,袁世凯的皇帝梦被彻底粉碎。云南以一个地瘠民贫的边疆落后省份,为推进中国的民主共和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云南传播,1926年11月7日,经过李鑫等共产党员的艰苦工作,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在昆明成立,云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党的领导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但是,由于国民党的残酷镇压,李鑫、王德三、刘平楷等同志相继牺牲,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斗争转入低潮。1935-1926年间,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过云南,先后经过33个县份,攻克13座县城,在今威信县城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红军在长征途中,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播下了新的革命火种,云南人民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支持配合长征,2000多人加入了红军。

1929年,蒋介石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的统治在云南确立、巩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云南倾全力投入抗战,先后派出20万云南军队开赴台儿庄、武汉等前线抗战,投入10万多民工抢修滇缅公路,而且在1942年-1945年间,支持远征军入缅抗战,在日寇践踏滇西滇南国土之际,配合远征军守住了西南门户,最后率先收复国土,主持入越受降,写下了一篇篇辉煌的反帝爱国斗争的篇章。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搞突然袭击,免除龙云的云南省主席职务,在云南先后制造“一二.一”惨案、“李闻惨案”、“九九整肃” 事件,残杀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的暴行,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全面开展了组织、发动民众,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1949年,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解放了61个县城,建立了14块根据地。同时,解放军野战军挥师南下,党组织争取了卢汉于1949年12月9日率部在昆明起义,云南宣告和平解放。

近代以来,云南经济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曲折发展,1914-1919年,民族资本曾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抗日战争前后,云南地方民族资本、官僚资本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抗战中一批工厂、学校等由沿海、内地迁来,曾一度给云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抗战胜利以后,在西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的重压下,云南经济几近崩溃。1949年,全省人口15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2%,农业总产值9.25亿元,人均有粮食493斤,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商品经济极其落后,城市轻工消费品大部靠沿海等省市供应,农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云南历史简介

云南,人类重要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云南各民族融合、演变、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自战国时期建立滇王国以后,行政建制和区划经过无数次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云南。
元谋人:大约170万年前,原始人群时期的人类就生活在中国大地上。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到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滇池、洱海附近的人们,已能使用石斧之类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有些地方的人还会建造简易木结构房,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村落。
庄蹻入滇:公元前三世纪,庄蹻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建立了滇国。庄跤等将较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云南,促进了云南的发展,标志着云南从政治上与内地联系的开始。
秦开五尺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云南设置郡县,开“五尺道”,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因路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五尺道的开辟沟通了首都咸阳经四川与云南东部的联系,并委派官吏入滇治理,使其成为秦帝国的组成部份。
汉武开滇: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率巴蜀之兵临滇,设益州郡,下属24县,郡府设在滇池县(今晋宁县),云南为其中一个县,县城设在今祥云县的,“云南驿”。汉王朝调整了郡县,改变部落相立,不相统属的状况,带进了一些封建生产关系。这一时期青铜工具的使用,牛耕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农业耕作水平。高超的冶炼技术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各种青铜器物品的出土,显示了民间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大群被放牧的牛、马、绵羊和山羊与家畜猪、犬一道,标志了滇国发达的畜牧业。汉武帝还派唐蒙扩建“五尺道”,改名“西南夷道”。汉王朝还组织人力开凿博南古道,日趋频繁的商贾往来,促进了西南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与缅甸、印度的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开滇。 诸葛亮治南:三国时期,现在的云南及黔西,川西南的部份地区统称为“南中”。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统三路大军亲征云南,他采取“不以力制,而取其心服”的政策,当进入滇西地区洱海(大理一带)时,迅速平定了云南奴隶主贵族发动的叛乱,降服了当地大姓孟获,对孟获“七擒七纵”,使盂获心悦诚服地投降,井发誓永不造反。因此诸葛亮很快平定南中,云南成为蜀汉的一部分。
爨氏据滇:公元317年司马睿称帝,建东晋,东晋初年,由内地迁至云南的爨(音窜cuan)势力逐渐强大,爨琛自主为王,统治滇池地区,爨氏历统治400多年,把滇池地区称作昆川(或昆卅),并与随、唐王朝保持经济文化联系。
六诏统一:公元738年贞观时期,唐王朝扶持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洱海为基地的“南诏国”,诏主皮罗阁被封为“云南王”,南诏历传13王,统治200余年。
段氏建立大理国:公元937年,段思平灭南诏建大理国,公元1117年,宋朝封大理首领为“云南节度使”,政治中心在洱海区域,以大理为都城,相传22世,共统治316年。在大理国统治期间,鄯阐城(今昆明)逐渐成了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其间留下了著名的“孔雀胆”的故事。
元跨革囊: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征云南,破大理国,1267年封第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 1271年其子被害身亡。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赛典赤·赡思丁到云南。公元1276年,元朝已正式建云南行中书省为全国11个行省之一,从此“云南”正式作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政治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赛典赤到云南后,在经济上制定赋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在政治上,一改过去残酷屠杀的做法,代之以善民族关系,兴办教育、安定政治形势的政策。突出的如五百里滇池,原常泛滥成灾,赛典赤征召民工,凿开海口,疏通螳螂川,使滇池水由海口经螳螂川流入金沙江。
明设卫所,移民实滇。朱元璋于1381年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大军西进平定云南,1382年建立了云南布政使司(相当于省政府)和都指挥司(相当于省军区),云南内地设府、州、县,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御夷”府州等,全由土司管辖。明朝大量内地汉族人口入滇,经济迅速发展,白银产量达全国的一半以上,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所铸的24000斤重的大洪钟则是体现了这时铜矿业发展的水平。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云南使用的货币也开始废贝行钱,全国通行的白银、铜钱开始取代贝币在云南流通。明末农民起义军在孙可望的率领下进入云南,立永历帝,开展抗清斗争。1658年12月,清军三路入滇,南明最后一个王朝覆灭。

⑶ 云南土司是什么意思

明代两个宣慰司的地域范围与元代两个宣慰司已经不同,从北部又分出了“孟艮御夷府”(今缅甸东北部景栋地区)。这就是说,在原八百媳妇国境内,明永乐年间分化成八百大甸(今泰国清迈地区)、八百者乃(今泰国清莱地区)、孟艮(今缅甸景栋地区)三个区域,都是明朝云南省管辖的土司区。这三个区域形成后,兼并仍在继续。《明史·地理志》载:“有八百者乃军民宣慰使司,永乐二年四月分八百大甸地置,后废。”废八百者乃宣慰司,只存八百大甸宣慰司,是八百内部兼并的结果。
明代八百大甸宣慰司的地域,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六说:“东至老挝,南至波勒,西至木邦,北至孟艮”。大约包括现在泰国北部的难府、帕府、南邦、南奔、夜丰颂、清迈、清莱等府之地。宣慰使驻今清迈,与元代八百等处宣慰司辖境不完全相同。南面的波勒即今彭世洛,已是暹罗国版图。又《明史·八百土司传》说:“其地东至车里、南至波勒,西至大古喇与缅邻,北至孟艮”。由此看来,明代的八百土司地仍与今云南西双版纳接壤,只是“东至车里”的表述不太确切。宣德七年(1432),暹罗国侵犯八百土司地,八百宣慰使向明朝报告,并“乞发兵讨之”,明朝“止降敕抚谕而已”。成化十七年(1481)前后,越南黎氏王朝发兵进攻老挝土司和八百土司,八百宣慰使刀揽那抗击越南的侵扰,并救援老挝,明朝“命云南布政司给银百两、丝币四表里以奖之”。16世纪中叶,缅甸东吁王朝势力强盛,占据景迈,南打暹罗,北侵云南。八百土司避居景城(今昌盛)与缅军对抗。这时明朝国势衰弱,又在云南西南部抗击缅军的大规模侵犯,无力顾及八百土司。
明朝时期,由于云南西南部的缅甸各地区、泰国北部地区、老挝北部地区都是臣属于明朝的土司区,这些地区都以“朝贡”的形式与明朝进行官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这些地区都盛产大象,几乎每次“朝贡”的贡品中都有驯象,“朝贡”又很频繁,形成的交往通道便称为“贡象道路”。明末李元阳撰写的万历《云南通志》卷十六记载了“贡象道路”,有上路和下路之分,“上路”是缅甸经滇西人内地的。“下路”是缅、泰、老,经滇西南入内地的。现摘引“下路”的描述:“下路由景东历者乐甸行一日至镇沅府,又行三日始达车里宣慰司之界。行二日至车里之普洱此处产茶。一山耸秀,名光山,有一车里头目居之,蜀汉孔明营垒在焉。又行二日至大川原,轮广可千里,其中养象,其山为孔明寄箭处,又有孔明碑,苔泐不辨字矣。

⑷ 巍山县的历史文化

巍山地处云南省西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上段,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巍山历史悠久,是云南省设治最早的郡县之一。据史籍记载,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邪龙县,元代设千户所,明代设蒙化府,清代没直隶厅,民国时曾设行政专署,1956年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巍山自西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巍山从唐代开始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直是滇西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巍山曾是南诏国的故都。唐初,洱海地区"六诏"兴起,其中蒙舍诏,蒙糊诏就在巍山境内,因蒙舍诏在五诏之南,故称南诏。自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南诏始祖细奴罗建立大蒙国,称奇嘉王。建都巍山图山的图城,到其曾孙皮罗阁统一六诏建立南诏政权。这个在祖国西南边疆由少族民族执政的显赫一时的南诏国,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历史的贡献。南诏国经十四主,传位十三世,共历时253年,与唐正朝相始终。南诏在巍山发祥并经营四代,即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细奴罗避难定居巍山巍宝山至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皮逻阁迁都大理太和城止,历时114年。据考证巍宝山前新村亦即南诏始祖细奴罗自衰牢山避难至蒙台川的耕牧之地。现存巍宝山南诏土主庙是细奴罗孙盛罗皮所建盖的,内奉细奴罗塑像。此外,境内尚有南诏早期经营的梅子菁、蒙舍城、咙吁图城群遗址。
巍山是云南推行土司制度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南诏后裔、彝族首领天摩牙九部火头左禾,因支持明王朝征战有功被封为土知州,推行土司制度。左氏承袭土知府一直到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共十七世,历任知府18人,时间长达514年。 巍山是回族首领杜文秀反清起义誓师之地。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杜文秀遥奉太平天国号令,在云南滇西领导的反清起义,威震云南,影响全国。坚持斗争18年,首举义旗就在巍山县永建乡大围埂和小围埂村。 据史书汇载,中原文化在巍山传播较早。南诏细奴罗时,即劝民习读汉书,敦崇八行。明洪武中建盖孔庙,此后,兴建书院,讲学课试,尚文敦礼之风历久不息,人才辈出,佳作不乏,曾被清廷御封为云南全省四大文献名邦之-。
巍山也是滇西著名的宗教圣地之一。巫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甚为盛行,其中尤以巫教、道教、佛教历史最为久远。境内有巍宝山、巫印山,小鸡足山等名山以及天魔牙寺、伏虎寺,降龙寺、玄尼守,灵岩寺等等道佛寺观。白唐代以来,在境内修建大批宗教寺庙,这些寺庙历代不断修复重建,1994年巍山古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巍山还是云南省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道教、佛教、伊 斯兰教、天主教、基督和原始宗教都有悠久的历史,县内还有玄珠观、圆觉寺、云隐寺、 是和庵、龙于山、五印山、三鹤洞、圭峰寺、清真寺等等。据统计全县现有佛寺85座,道观104座,原始宗教78座,目前已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16处, 各级各类馆藏文物共2100多件,省、州、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0多处,明代以来人文蔚起,出过 进士20多人,举人200多人,留下许多珍贵墨迹,清乾隆年间,被御封为"文献名邦"巍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 23年,城内古建筑星罗棋布,主要标志拱辰楼建筑雄伟壮观。有的文物古迹如巍宝山道观古建筑群,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巍山是个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境内主要有汉、彝、回、白、苗、傈傈等6个世居民族。汉族主要是明代中原王朝在巍山汶蒙化卫兵戍守时进入,主要来来自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族。 彝、回、白等其他民族为当地土著或由外地较早迁入的民族。巍山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节日,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彝族的打歌、火把节。回族的开斋节、 宰牲节、亡人节及回族妇女的姑太节等,汉族的洞经音乐,祭孔音乐 ……都颇具特色。
巍山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风景名胜荟萃,古建筑建造精美,已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点多面广,景观别致。巍山的民族民间 艺术古朴深厚,1997年彝族民间艺术节团应邀到日本出席第六届南亚民族民间艺术节,1988年国务院公布 巍山为对外开放县,并把巍山列为国家级的大理风景名胜区景点;1992年林业部批准巍宝山为国家级森林公 园;1994年巍山古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又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旅居欧、美、亚太地区各国的华侨约1400多人。总而言之, 巍山是一片神奇多姿的土地,是旅游、观光、度假、疗养和考古的极好地方。

⑸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福建武夷山

1、山东泰山,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2、安徽黄山

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

3、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

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4、福建武夷山

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位于福建省北部,属中亚热带地区。境内东、西、北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较平坦,为山地丘陵区。

(5)云南土司遗址扩展阅读

中国文化遗产进程:

1、2014年6月22日上午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丝绸之路”是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7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

3、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其中首都北京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⑹ 石林风景区介绍

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省会昆明78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是首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成为中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

石林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这里在约3亿年前还是一片泽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形成了现今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景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由岩石组成的“森林”,穿行其间,但见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壁峰之间,翠蔓挂石,金竹挺秀,山花香溢,灵禽和鸣,一派生机盎然。石林以其无与伦比的天造奇观吸引着海内外无数游客

石林景区以被称为“剑状喀斯特地形”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为主要特色。景区包括西北的步哨山、中心的大石林和小石林、南面的万年灵芝和东面的李子园箐五个片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中的万年灵芝、李子园菁和步哨山是新开发的景点。深、幽、险、奇是石林景区的景观特征。进入景区内,但见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态,争奇竞丽。
这里的石头与众不同,它是一幅绝妙的画,每天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人前来驻足观赏;它是一首优美的诗,古往今来有无数骚人墨客为它咏叹吟哦;它又是有灵性和生命的;有双马渡食、孔雀梳翅、凤凰灵仪、象距石台、犀牛望月;有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观音石、将军石、士兵俑、诗人行吟、母子偕游、阿诗玛等无数象生石,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除了动物外,还有许多酷似植物,如雨后春笋、蘑菇、玉管花等。有一处“钟石”,能敲出许多种不同的音调。整个石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艺术宝库,任凭游客去观察,去发现,去自由地想象

石林景区面积达1100平方公里,气势大度恢弘,保护区为350平方公里,山光水色应有尽有、各具特色。全区可分为八个旅游片区:石林景区、黑松岩(乃古石林)景区、芝云洞、长湖、飞龙瀑(大叠水)景区、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月湖、奇风洞。其中开发为游览区的是:石林风景区(中心景区)、黑松岩风景区、飞龙瀑风景区、长湖风景区。

石林风景名胜区范围宽,石林集中。其象生石之多,景观价值之高,举世罕见。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4年2月13日,石林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2007年5月8日,昆明市石林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石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云南省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的第三个世界遗产。

旅行指南1、交通:前往石林的游客,可在昆明东部客运站乘坐班线车到达石林
云南石林景观(2)(20张)
(票价是25元单程),约2小时,最好在中午以前抵达石林,这样可游览得更尽兴;在昆明市有专线旅游车,往返票30元。也可乘昆明到陆良县、罗平县等地的客车,到石林下车,票价10元;可在昆明北京路锦华饭店旁乘旅游专线车直达,往返票价30元,一般发车时间为早上8~11时,节假日则延长1小时;昆铁客运公司开通石林、陆良旅游专列,为了方便乘客,该公司在昆明火车站专门设置了绿色通道,每个停靠站,游客均可上车买票。

2、门票:从2010年4月1日起石林主景区门票175元,全程通票。 儿童票:150元

开放时间:7:30 - 18:30

3、住宿:推荐石林宾馆,二星级,这是幢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游客可居高展望石林美景,标准房70元起;石林避暑宾馆,二星级,位于石林风景区的中心,推窗即可见“林海”,标准间80元起;云林宾馆,二星级,位于石林风景区内,有南北两院组成,南院的建筑与自然的石林融为一体,颇有新意,房价110元起;金都酒店,二星级,位于石林体育馆侧,标准房70元起,服务一流,出行便利。

4、在石林景区内的停车场可租到私人汽车及马车,租用可乘4人的微型面包车的话,150-170元/天;租用马车,60元/天;如果人多,则可考虑租用中巴车,可乘15人,300元/天;如果你从昆明乘招手车前往石林的话,可能得花更长的时间。另外,车主往往会要求你购买回程车票,如果你计划在石林住一晚的话,最好事先告诉他们;如果游客选择早上10:30左右乘车前往石林,中午途经宜良,可在此购买著名的宜良烤鸭。

5、景区安全:在石林风景区登游玩时要穿平跟的胶鞋、布鞋、旅游鞋,不能穿高跟皮鞋。石林景区步步皆有景,景景堪入画,但不能边走路边看景,以免意外,在石林风景区摄影不同于在公园摄影,在公园,被拍照者和拍照人都可以随意后退几步以调整角度。石林很多景区很可能就是悬崖绝壁,一定要回过头看看有无后退的余地。

6、景区导游:石林景点颇多,建议您一定预订一位导游,石林旅游会更轻松、愉快、妙趣横生。但必须要聘请有导游证的导游,防止被坑。

⑺ 关于清代云南土司的历史资料,急需呀!

http://tieba..com/f?kz=886107870

⑻ 云南地区的宣抚司署遗址,见证了哪些土司旧时制度

来到云南陇川,有朋友问:“陇川”一名怎么讲?陇川始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设立的陇川宣抚司,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其含义有两种说法:一是陇川为麓川故地,以麓川谐音得名;二是陇川宣抚司初驻陇把,原属麓川路,以陇把和麓川各取一字得名。陇川的傣语称勐碗,“勐”为地方,“碗”为太阳,即太阳坝。相传,两千多年前,傣族首领法赛列(太阳王)率众西渡怒江至陇川开发陇川坝故名。

一座土司陇川宣抚司署,见证了陇川历史的发展脉络,也是研究陇川历史、经济、文化、民俗、建筑的影像典籍。

⑼ 城子的历史传说

可是在少数民族如此集中,而又地处偏远的城子村,为什么会有这种结合?在和杨永明深入考察几次之后,这个答案渐渐明晰起来。 明清两代,朝廷对云南土司制度实行普遍的“改土归流”,即将地方土官(大多是少数民族)改成流官(大多是汉族),如此,则上层统治有了汉族;改土归流后,政府又大量迁入外来移民,大多是汉民,于是,上下层级都有了汉族的因素。据《泸西县志》记载,城子村古时则是彝族白勺部的聚居区,但今天永宁乡一带的彝族多是从金沙江流域迁徙而来。汉族迁入后,会和当地彝族有各方面的接触和磨合,而最后的结果,在最表层的表现上,就是这种汉彝结合的土掌房。 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规模?今天城子村外仍有护城河,形制规划上完全是城堡的格局,可以想象,以前这里一定是一个极为辉煌的府城。而它今天不过一个乡而已,这又与当时的土官相关。明朝成化年间,广西(今泸西)土知府昂贵便在这里建造土司衙门,改白勺(城子村旧名)为永安府。昂贵土司的到来使城子村飞速发展,并很快成为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白勺顿时从一个小村升级为拥有1200多户人家的府城,建筑物也得到大规模发展,府城依山势修筑城墙、城门、楼堡,成为一座远近闻名的城堡,楼堡高耸、城门森严。 可惜好景不长,昂贵因为骄淫无忌,被人进京告发,明成化十七年,朝廷以兵加罪,昂贵兵败自杀,府城大部分房屋被烧毁,土府衙门也仅留下前厅。昴贵死后,很多土著彝族远逃他乡,政府迁入大量移民,并进驻军队,在此设立了哨楼、炮台等军事设施,使城子村的房屋建筑形成了既适应民众居住,又能抵御外敌入侵的最佳房屋结构。几百年来,虽然外敌多次入侵,城子村却从未被攻破。而这些颇为光辉的历史,都与另一个大背景密切相关。杨永明在经过多年考证后,发现了一个震惊全国的事实:城子村就是古代滇国中非常出名的“自杞国”遗址。在有关自杞国的记载里,充斥着马帮、丝绸之路、开放、辉煌等洁光片羽。可是很快,蒙古的铁蹄跨入云南,自杞国虽与蒙古军血战6年,最后仍然兵败,白勺城沦陷,“自杞国”归顺元朝。 而人们对它的记忆,随同它辉煌历史的远去而一起流逝,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在大山里面默默默无闻地度过一代又一代。而取代“白勺”的“城子村”,则几乎被遗忘。泸西永宁城子村价值:泸西永宁城子村 泸西永宁城子村是位于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距县城泸西25公里。整个村子,竟有着600多栋300年前的古民居土库房群落。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一间间的平顶土库房,层层叠起,集中连片,美丽壮观。初来乍到时,你一定觉得它不是村庄,而是一座古老神秘的土城堡。古村坐落在200多米高的飞凤山坡,东临龙盘山,西接玉屏、笔架山,北对芙蓉山(又名木荣山),后枕金鼎山。这里的座座峰岭,险峻高远,蜿蜒盘旋,它的美丽,就如它的名字,让人陶醉和惊奇。飞凤山中间突起,状如飞风,太阳山、太阴山(又名月牙山)左右峙立护卫,地势险峻。昔时,这里有位自号飞凤山人的隐士,在关圣宫墙壁上挥笔留诗:歧山今何向?嗷嗷是处鸣,四灵神鸟舞,七彩紫龙横;浴日凌云汉,清泉濯玉屏,丹山钟鼓响,万国颂咸亨。 这首诗,写出了城子村的坐落形势及隐居于此的喜悦之情。土库房依山而建,用泥土筑就平顶,左右相连,上下相通。 城子村其中竟有24户人家的屋顶相接,几乎在同水平线上;最具特色的是,下家房顶便是上家的场院,层层而上,直达山顶。层叠最多的有17台,一般都在十台以上。远远望去,古村城子的土库房群落,如堆叠齐整的蜂房,又如硕大无比的台阶;似层层奇巧的梯田,又似质朴古老的布达拉宫殿。在你惊叹之后,你不禁会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古老的土库房群落保存得如此完美?在你观赏之后,你一定会深思:这样的房屋建构,它体现了或是促成了一种什么样的人文底蕴?

⑽ 云南曾经发生过哪些重大的历史大事件

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开远、禄丰腊玛古猿和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证明从猿到人的进化曾经在这里展开。元谋、滇池、洱海地区大量的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证明云南进入了原始社会,并和内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剑川海门口遗址说明早在公元前1100多年前,云南的部分地区已开始使用青铜器,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步跨进了阶级社会的门槛。公元前286年左右,楚国将军庄跷奉命率军溯沅江而上进入云南,征服了以“滇”为首的劳浸、“靡莫之属”,统一了滇池地区,当了滇王。他们带来了新的技术、文化,促进了云南的发展,滇池地区进入到奴隶社会。

秦代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东汉在今保山设永昌郡,对云南的统治进一步深入,我国在云南西部地区的疆域已大体奠定。秦汉时期的云南,青铜器广泛应用,经济有较大发展,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出土的两千多件青铜器、滇东北朱提(今昭通、鲁甸一带)、堂狼(今东川、会泽、巧家一带)地区的铜、银冶炼和制造,在全国享有盛誉,滇西地区的丝、麻、棉织品也较为发达,商业交换有较大发展,滇中、滇东北和滇西地区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尤其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的对外联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三国时南中部分奴隶主贵族据地自雄,诸葛亮为了“北伐中原”,亲率大军,5月渡泸(今金沙江),平定南中,并调整郡县建置,团结少数民族上层,发展云南经济。西晋时云南改设中央直接统治的宁州,为当时全国十九州之一。这时云南广泛使用铁器,实行移民屯田,滇中、滇东北等地出现了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因素。南北朝时期云南在爨氏的统治下,与刘宋等封建小王朝维持着密切联系,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相对发展,此后不仅“户口殷实”,“收获亦与中夏同”,而且留下了被誉为“神品”的《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正是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形成了“西爨白蛮”、“汉裳蛮”、“松外蛮”、“洱河蛮”等白、彝诸族先民。

隋代消除割据势力,云南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唐初继之,基本上恢复了汉晋时期的郡县规模。公元707年,唐朝击败南侵洱海的吐蕃扩张势力,立铁柱以纪功,公元738年扶植南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册封波罗阁为“云南王”,云南和祖国团结统一的总趋势进一步向前发展。南诏时期的疆域东接贵州,西抵伊洛瓦底江,南达西双版纳,北接大渡河;东南界今越南,西南界今缅甸;西北与吐蕃为邻,东北与戎州(今宜宾)相望的广阔疆域。南诏内修制度,筑拓东城(今昆明),建崇圣寺三塔,发展经济,文化上积极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云南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空前加强。公元897年郑买嗣杀南诏王建“大长和” 。927年杨干贞建“大义宁”。公元937年,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政权。大理国政权基本上承袭了南诏以来的疆界,行政区划设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实行封建农奴制专政。大理国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基本与中原的宋朝相始终。大理王向宋朝称臣纳贡,其首领先后被宋朝封为“云南八国郡王”、 “大理王”等,并成为南宋王朝抵御蒙古贵族西部战线的助手。大理国政权始终保持着对宋王朝的臣属关系。所谓“宋挥玉斧”弃云南于不顾的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入云南,灭大理国,1260年,设“大理国总管”。1274年,忽必烈选派富有才干的回回人赛典赤,来云南建立云南行省,任赛典赤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相当于今省长),治中庆(今昆明)。云南行省下置路、府、州、县,由行中书省直接委任官吏管理。云南行省的建立,使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开拓了云南历史的新局面。从此,“云南”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在历史上。赛典赤在云南建“民屯”,修水利,兴儒学,改善民族关系,云南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农牧业逐步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转变,以银、铜为主的矿冶业成长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云南银课、铜课居全国首位,占全国课税额的一半以上,昆明成了《马可.波罗行记》中所描叙的“工商甚众”的大城,民间主要以贝为币,商品交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此后元朝又封也先贴木儿为云南王,1290年封皇孙甘麻剌为梁王,云南王镇大理,梁王管辖全省,云南实际上存着行省与诸王府两套政权,大理段氏又乘机割据滇西,行省已形同虚设。加之各地农奴主、奴隶主乘机叛乱,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1363年红巾农民起义军在云南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一度由四川进入云南,打击了元朝封建主在云南的统治。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于1381年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大军西进平定云南,1382年建立了云南布政使司(相当于省政府)和都指挥司(相当于省军区),云南内地设府、州、县,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御夷”府州等,全由土司管辖。明朝大量内地汉族人口入滇,经济迅速发展,白银产量达全国的一半以上,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所铸的24000斤重的大洪钟则是体现了这时铜矿业发展的水平。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云南使用的货币也开始废贝行钱,全国通行的白银、铜钱开始取代贝币在云南流通。明末农民起义军在孙可望的率领下进入云南,立永历帝,开展抗清斗争。1658年12月,清军三路入滇,南明最后一个王朝覆灭。

清朝对云南的统治确立后,大量移民入滇,推行“改土归流”,客观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推进了边疆的开发。清代云南的矿冶业又有较大的发展,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东川、易门、路南、永北(今永胜)的铜,鲁甸、白羊(今宾川牛井)、永盛(今云龙)、茂隆(今沧源)的银,个旧的锡,罗平、建水等地的铅都负盛名。1743年至1802年间,滇铜的平均年产量均超过10000斤以上,最高年产达到14000多斤,位居全国之冠。

鸦片战争后,云南与全国一道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受到了以英法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云南各族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856年后杜文秀、李文学领导的回、白、彝、哈尼各族人民大起义,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侵略云南的迷梦。滇西各族群众截杀英国“探险队”的马嘉理,保卫片马、班洪,滇南1883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严惩法国侵略者,取得宣光、临洮大捷,项崇周、杨自元领导的反法斗争等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篇。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恶劣环境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缓慢发展,初具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组织同盟会诞生后,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逐步展开。1907年,云南同盟会会员和革命群众举行了河口起义,武昌起义后17天,同盟会员张文光等在腾冲发动武装起义响应,并成立滇西军都督府。10月30日,即农历的 “重九”日发动了昆明起义,组建云南军政府,推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民国云南地方政府在派军队北伐、援川,支援全国的同时,初步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对云南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915年,袁世凯公然称帝,恢复封建帝制。云南各族人民在蔡锷、唐继尧等人的组织下,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于1915年12月25日首先发动护国起义,沿四川、广西两路出兵,声讨帝制复辟。在全国各方的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北洋军阀的统治分崩离析,袁世凯的皇帝梦被彻底粉碎。云南以一个地瘠民贫的边疆落后省份,为推进中国的民主共和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云南传播,1926年11月7日,经过李鑫等共产党员的艰苦工作,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在昆明成立,云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党的领导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但是,由于国民党的残酷镇压,李鑫、王德三、刘平楷等同志相继牺牲,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斗争转入低潮。1935-1926年间,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过云南,先后经过33个县份,攻克13座县城,在今威信县城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红军在长征途中,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播下了新的革命火种,云南人民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支持配合长征,2000多人加入了红军。

1929年,蒋介石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的统治在云南确立、巩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云南倾全力投入抗战,先后派出20万云南军队开赴台儿庄、武汉等前线抗战,投入10万多民工抢修滇缅公路,而且在1942年-1945年间,支持远征军入缅抗战,在日寇践踏滇西滇南国土之际,配合远征军守住了西南门户,最后率先收复国土,主持入越受降,写下了一篇篇辉煌的反帝爱国斗争的篇章。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搞突然袭击,免除龙云的云南省主席职务,在云南先后制造“一二.一”惨案、“李闻惨案”、“九九整肃” 事件,残杀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的暴行,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全面开展了组织、发动民众,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1949年,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解放了61个县城,建立了14块根据地。同时,解放军野战军挥师南下,党组织争取了卢汉于1949年12月9日率部在昆明起义,云南宣告和平解放。

近代以来,云南经济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曲折发展,1914-1919年,民族资本曾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抗日战争前后,云南地方民族资本、官僚资本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抗战中一批工厂、学校等由沿海、内地迁来,曾一度给云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抗战胜利以后,在西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的重压下,云南经济几近崩溃。1949年,全省人口15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2%,农业总产值9.25亿元,人均有粮食493斤,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商品经济极其落后,城市轻工消费品大部靠沿海等省市供应,农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