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游记
Ⅰ 作文莫高窟游记三百字
游莫高窟
在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上下四层的近五百多个石窟曲折相连。在苍茫的戈壁中,形成一道巍巍壮观的奇景,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便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殿堂——莫高窟。今天我就随着爸爸妈妈,来到了这个神秘的地方。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
首先,我们跟随导游来到第220窟——维摩诘的故事。阿弥陀佛经变中间画碧绿的水池,这象征着佛经所说的七宝池、八功德水。水池中阿弥陀佛坐在水中的莲花空座上说法,两侧是观世音、大师至菩萨。周围有许多听法菩萨,从壁画上来看,阿弥陀佛双眼炯炯有神,维摩诘坐在那里仿佛是在听那些他认为没有用的东西,就产生了动静结合的样子,看起来十分有趣。我们还参观了许多小的洞,其中我映像最深的是“弥勒大佛塑像”和“卧佛”了。弥勒大佛塑像俗称“通往佛国的九层楼”说它九层楼是因为大佛高达35米。佛双腿下垂,作倚作之势,双目俯视,一手上扬,一手平伸,大佛超常的高度,产生出一种震慑人心的气势和威力。“卧佛”是佛涅槃。长15米的佛静静的躺在佛床上,他头靠在枕头上,右手枕在头下,双目半闭,神态安详,仿佛一个假寐的少女。大佛后,壁画上的人物,表情各不相同,有的嚎啕大哭,万分悲痛,有的则充满快乐喜悦之情;有的充满忧郁,有的则表情淡定。人物的表情、动作不同,对佛的了解境界也就不同了。
我们参观了很多的洞窟,每一个都有它的文化背景,它们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深刻的影响。让我对祖国的文化又有了更多的了解。
Ⅱ 看了关于敦煌莫高窟的,有什么感受,300字以上,,,,急,,,,高悬赏。。
《敦煌莫高窟》是美术课上作为欣赏课上观看的影片,看完此片,我感触版颇深。
初步听到“敦权煌莫高窟”这个名字,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观赏兴趣,抱着仅有的好奇心开始了“莫高窟”之旅。
这部影片将我引入了一个奇妙梦幻般的境地,令我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诗仙李白曾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着,行走在路上,太多太多的苦难与摧残,仍催不垮中华民族的脊梁,那是人们团结一致的力量与泪与汗的结晶!
试想,如果莫高窟在备受外来的侵略后悄然倒下,是否还会有今日的壮丽与辉煌?答案必然是不会。那么,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骄子们,每天沐浴着阳光,享受清新的空气雨露,当有挫折苦难来临时,应该敞开心扉,因为并不是封闭了自己就不会受伤,并不是隔离了自己就不会彷徨,并不是伪装了自己就不会迷惘,失败是人生中必然经历的环节,无法躲避。
如果暴雨的冲刷,狂风的侵袭可以令一个人成长,那么我必然选择接受自然的洗礼。有付出必然有收获,成长之路,有瓷实的砖一块块砌成,我坦然行走在路上。
老师的话:让我们谨记历史!
求采纳!!!
Ⅲ 敦煌莫高窟的故事
您好!下面是对敦煌莫高窟和壁画,看看有没有您想要的: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穿过河西走廊的古代丝绸之路,到这里,就走到了进入西域的最后一个边关重镇。 敦煌最重要的价值,是那黄沙淹没不住的敦煌石窟群,莫高窟是敦煌石窟群体的代表窟群,它凿建于今天敦煌市东南25的公里鸣沙山的断崖上。 自公元366年开始,在其后的一千年中,这里连续开窟造像,鳞次栉比的佛窟分布于高15至30多米的断崖上,形成南北长1680米的石窟群,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早期的彩塑主体造像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情,但是只要当地的人动手去模仿、去制作,就必然会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本土文化参与进去。 到了隋代,彩塑已经完全离开了墙壁,充分发挥了彩塑的主体性、独立性的特长,隋代后期的大部分彩塑,已经接近标准的中国人的身体比例了。 唐代,敦煌彩塑的体积、规模和数量空前增多,体裁广度和艺术成就都超越前代,后世也无法超越,盛唐之风深深的体现在敦煌彩塑艺术中。 北大佛像是莫高窟最大的塑像,高34.5米,它的气定神娴,是唐朝鼎盛国力的体现。 隋、唐两代是敦煌飞天艺术的极盛时期,完成了中国化、女性化、世俗化、歌舞化历程。飞天的演变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在艺术手法上,中国的线条勾勒表现后,又用西方的“晕染法”填充颜色,所以人物表情才这样生动,这样富于质感。 敦煌壁画中的乐舞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精品,就是这个“反弹琵琶”的舞姿引发了舞剧“丝路花雨”的创作灵感,取得名扬海内外的巨大成功。 在壁画中,有音乐体裁的洞窟200多个,不同类型的乐队有500多组,各类乐器40多种,共4500多件。 “胡旋舞”以表演旋转为主,而且节奏很快。这种大型乐舞表演的场面,只有凭借敦煌壁画所记录的内容“一窥豹斑”。 1900年5月,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打进了中国的国都北京。就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的第二个月,道士王圆箓请一位姓杨的先生抄写莫高窟壁画上的题记,杨先生拿准备用来照明用的芨芨草捅开了藏经洞的秘密。 王圆箓将几卷经卷送到敦煌县令汪宗翰手里,汪宗翰又把经卷送给了甘肃学台叶昌炽。金石学家叶昌炽,立刻建议把所有经卷送省城兰州保管。不料,省政府竟然舍不得出运费,仅在公元1904年3月下令,由敦煌县衙清点。 1906年2月,一个为英国服务的匈牙利犹太人斯坦因来到中国。他从土耳其商人那里听说敦煌王道士手里有古书,于是,不顾一切地赶到了敦煌。 斯坦因用七昼夜的时间,肆意挑选着文物,选中了3000多卷保存完好的经卷,500幅以上的绘画,装在29个大木箱里,悄悄地离开了敦煌。 16个月后,这些珍宝到达伦敦大英博物馆,震动了整个欧洲,斯坦因的发现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法、日、俄和美国迅速组织探险队,从不同的方向赶往中国。 法国人伯希和用预先制好的化学胶布,粘走了26方最精美的壁画,还盗走了几尊彩塑,包括高1.2米的半跪观音。俄国人勃奥鲁切夫,早在1905年,就从王圆箓手中骗去一批文书经卷。1914年,另一个俄国人鄂登堡也来到敦煌,剥去一批壁画,盗走一些彩塑。1911年,日本大谷探险队赶到敦煌,从王圆箓手里买到300多卷写本经卷和两尊精美的唐代塑像,连同盗掘到的大量吐鲁番文书。 大英博物馆内的敦煌文物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从文字方面说,有汉文、突厥文、西夏文、吐蕃文、吐火罗文、回鹘文、梵文等多种,对于研究这些古老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敦煌藏经洞的文献,几乎涉猎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医学穴位图,有军事文书,有诗稿小说,有舞谱,有乘法口诀,还有 字帖,地契,卖身契,林林总总,举不胜举。 唐代的绘画作品流传至今的极为罕见,而藏经洞出土了大量的唐朝绘画。大英博物馆内的敦煌绘画最为精彩。 敦煌藏经洞文献的流失,导致了国际性敦煌学的产生,然而,敦煌文献流失到世界许多国家,又打乱了敦煌文献的系统性,给敦煌学的研究发展带来了困难。 1909年金石学家罗振玉在苏州胡同一家 字画装裱店 发现了伯希和送来的古代文书,他找到了自己的同学一起要求伯希和在六国饭店当众展示他手里的古董,伯希和说出这些古书来自风沙弥漫的敦煌莫高窟。这以后罗振玉等人每天都要到八宝胡同伯希和住所来观看、抄录伯希和手里的敦煌文献。中国的敦煌学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 罗振玉将敦煌劫难的情况报告给了学部左丞乔书南,由他下令给陕甘总督,就地封存莫高窟藏经洞,并且拨款库银6000两,让敦煌县令收集失散的文物。 王圆箓在押运车辆到来之前,悄悄地把许多珍贵写本藏在了两个大转经桶里,这些珍贵文献最终被1914年第二次来到敦煌的斯坦因,和日本大谷探险队运到了国外。而运往北京的敦煌文献,沿途受到各地官吏燕过拔毛似的掠夺。 当时许多知名学者,投入到了这场文化抢救运动,语言文学家刘半农率先到达 巴黎法国 国家图书馆,自发地抄录了104件敦煌文书。 然而,学者们所关心的敦煌莫高窟正走向绝境。石窟因为严重的自然风化,而千疮百孔,时刻都有坍塌的危险,村民们仍然按照惯例到莫高窟前去养马、去生火、做饭。 1920年,一批在十月革命中流亡出来的白俄官兵窜入中国境内,被中国地方政府扣留,敦煌的官员把残破的莫高窟作为监狱,竟把他们全部关了进去,于是这里留下了斯拉夫语的下流话和他们部队的番号,还有烟熏火燎的痕迹。 1941年,艺术大师张大千来到敦煌。7个月后,他到了兰州,把他在敦煌临摹的部分作品托人带到成都,办了一个“西行记油画展”。第二年,他带着妻儿全部住进了莫高窟。张大千把五层洞窟全编上号码,临摹作品达276件,张大千三年画壁,感动了许多人,教育部西北考察团从兰州奔赴敦煌。 考察团到了敦煌榆林窟,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也来到了敦煌,张大千要求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莫高窟进行保护。 于右任向国民政府提议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曾在法国巴黎留学的中国青年常书鸿被提名主持这项工作。敦煌的生活艰苦而单调,不能忍受困境的妻子不辞而别。然而,常书鸿不肯放弃责任,更不肯放弃理想。 紧随常书鸿的脚步,段文杰,樊锦诗等一批又一批学者,在敦煌研究院,坚持推进常书鸿开创的事业,敦煌艺术瑰宝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发展。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五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类:一、佛像画。作为宗教艺术来说,它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大蟒神等等。这些佛像大都画在说法图中。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二、经变画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者叫"变文"。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车上重盖高悬,车后旌旗飘扬,前有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雨师喷雾而致雨。四、供养人画像 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五、装饰图案画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六、故事画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魅力。1、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其中许多是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附会在释迦身上。一般画“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场面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传故事 作横卷式六条并列,用顺序式结构绘制,共87个画面,描绘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出家之间的全部情节。这样的长篇巨制连环画,在我国佛教故事画中是罕见的。2、本生故事画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画中广泛流行的题材,如“萨捶那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救鸽”、“九色鹿舍己救人”、“须阁提割肉奉亲”等。虽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着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本色。3、因缘故事画这是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和释迦牟尼度化众生的故事。与本生故事的区别是:本生只讲释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缘则讲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壁画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强盗成佛”、“沙弥守戒自杀”、“善友太子入海取宝”等。故事内容离奇,情节曲折,颇有戏剧性。4、佛教史迹故事画是指根据史籍记载画成的故事,包括佛教圣迹、感应故事、高僧事迹、瑞像图、戒律画等。包含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资料。这类画多绘于洞窟龛内四披、甬道顶部和角落处次要地方。但有的也绘于正面墙壁,如第323窟的“张骞出使西域图”、“佛图澄”和第72窟的“刘萨诃”等。5、比喻故事画这是释迦牟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给佛门弟子、善男信女讲解佛教教义所列举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寓言、童话,被佛教徒收集记录在佛经里,保存至今。敦煌壁画中的比喻故事有“象护与金象”,“金毛狮子”等。七、山水画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遍布石窟,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大多与经变画、故事画融为一体,起陪衬作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参照现实景物加上高超的想象力,描绘出“极乐世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丽自然风光;有的是以山水为主体的独立画幅,如第61窟的,“五台山图”。壁画内容除以上七类外,还有建筑画、器物画、花鸟画、动物画等。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在结构布局、人物造型、线描勾勒、赋彩设色等方面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中西艺术交流融汇的历史面貌。上述七类壁画,除装饰图案而外,一般有情节的壁画,特别是经变画和故事画,都反映了大量的现实社会生活,如:统治阶级的出行、宴会、审讯、游猎、剃度、礼佛等;劳动人民的农耕、狩猎、 捕鱼 、制陶、冶铁、屠宰、炊事、营建、行乞等;还有嫁娶、上学、练武、歌舞百戏、商旅往来、少数民族、外国使者等等各种社会活动。因此,敦煌石窟,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另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壁画之谜:是谁绘成了堪称世界艺术瑰宝的敦煌壁画?研究人员一直期 待从莫高窟北区找到关于壁画作者的千古谜底,他们认为,莫高 窟北区的243个洞窟是敦煌画师的住所。而最近来自北区洞窟 的考古报告表明,这些洞窟是僧人居住修行或印制佛经的地方, 这使关于壁画作者的千古之谜更加扑朔迷离。敦煌莫高窟有735个洞窟,其中近500窟绘着巨幅壁画 ,总面积达45000多平方米,绘画时间长逾千年,被誉为世 界最大的画廊。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马德说,根据对壁画题记和敦 煌文献的研究,大约只有公元10世纪左右的壁画画工有零星资料 ,而在4世纪到9世纪的壁画中,找不到关于作者的任何资料。 他说,浩繁的敦煌文献和大量壁画题记中,有关壁画作者的题记 和文献记载,总共只有40多条,有名有姓的壁画作者仅有平咄 子等12人。 在开凿于元代的第3窟南北两壁,画着极其精美的千手千眼 观音像。这两幅千手千眼观音像以线写形,以色显容,用遒劲有 力的线条勾勒人物轮廓,轮廓内再淡施晕染,有些不施色彩却见 肌肤,人们公认这是敦煌壁画的极品。壁画的落款为"甘州史小 玉笔",专家认为史小玉应是今甘肃张掖人,史小玉很可能是艺 名而非真名,至于其生平更无从考证。无法确定绝大部分敦煌壁画作者的另一个困难是,宋代以前 的画师们一般没有落款。在壁画的所有题记中,也很难见到有关 画师的记载。研究人员认为,敦煌画师的来源主要有4种:首先是来自西 域的民间画师,这是因为敦煌壁画的早期作品风格和新疆同期的 很多佛教石窟壁画风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获 罪流放敦煌时携带的私人画师;第三是高薪聘请的中原绘画高手 ;第四是来自五代时期官办敦煌画院的画师。在敦煌文献中,所有的画师都被称为画匠或画工,可见画师 们主要来自民间,社会地位并不高,他们创作壁画时很可能就住 在阴暗潮湿的洞窟里。壁画中大量的田间劳动场景,活生生地再 现了当时的经济状态和科技水平;唐代壁画中的婴儿车等生活用 具,更是为神秘的佛教壁画增添了世俗社会色彩,给今天的参观 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中国千年民间风俗画卷。也许,正因为画师 们熟知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才使他们巧妙地把佛国的空灵与人 间的真实融为一体。敦煌画师们绘成了精美绝伦的壁画,而关于他们的记载又几 乎是空白,所以,他们的生平总能激起现代艺术家的无穷想象。 从《丝路花雨》到《大梦敦煌》,两部关于敦煌的著名舞剧,讲 述的都是平民画师历经磨难、献身敦煌艺术的悲壮故事。也许敦煌壁画画工之谜永远无法解开,但辉煌的壁画已经为 这些无名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赫赫声名。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保留有从十
Ⅳ 敦煌莫高窟的故事。
《鹿王本生图》是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画的主要题材。本生故事画,表现“舍己救人”为题材的作品,在壁画上占有突出地位。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生前所经历的许多事迹。释迦牟尼原是古代印度北部一个小国—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传说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很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脱,后来成了“佛”。“鹿王本生”是说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
古代,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波斯商人的骆驼队因遇风沙袭击
而迷路,忽然出现一头九色神鹿给他们指点方向。九色鹿回到林中,听见有人呼救。原来一个弄蛇人在采药时不慎落水。九色鹿忙将他驮上石岸。弄蛇人感恩不尽,九色鹿只求他别将遇见它的事告诉别人,弄蛇人连连答应,还对天起誓。波斯商人到了古国皇宫,与国王谈起沙漠中的奇遇,谁知王后听了,执意要取九色鹿皮做衣裳。国王无奈,张贴布告:捕到九色鹿者给予重赏。弄蛇人见利忘义,向国王告密,并设计将九色鹿引入包围圈。当他假装再次落水,神鹿闻声赶来救他时,守候的武士们就万箭齐发。谁知九色鹿发出神光,利箭都被化为灰烬。九色鹿向国王揭露弄蛇人忘恩负义的丑恶行为,国王深为不安。弄蛇人吓得胆颤心惊,连连后退,跌进深潭淹死,恶人终究得到应有的惩罚。
Ⅳ 敦煌莫高窟的感悟
莫高窟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位于市区的【数字中心】,二就是鸣沙山背面的佛版窟,每一位游客权都必须先到数字中心看宣传电影和学习相关要求,比如不能再佛洞里开灯光,更不能拍照这些,都得遵守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是2014年才开始对外开放,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让人感觉在这里看视频简直是一种享受;当我们真正在现场感受到这一技术的先进与震撼时,更加感叹:雄厚的国力才是保护文物最好的支持!
Ⅵ 谁能讲述敦煌莫高窟的故事
1、曾逗乐总理的 “东方微笑”
"东方微笑"指的就是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小沙弥"。
小沙弥身著衲衣,头颅略向右下倾,面露微笑,那笑容显得那么单纯、毫无机心,甚至有些顽皮,他动人的笑容非常具有的感染力。
据说,当年朱镕基总理在游览麦积山石窟时,当看到微笑的沙弥时,也被逗得笑了起来。能够看到"东方微笑"真身的人不多,但美的吸引力是不可低估的。
2、割肉贸鸽
古代有位尸毗王,发誓救护一切众生,证菩萨道。帝释天得知后,想要试试王的诚心,就命令毗首羯摩天变成一只鸽子,帝释天自己变成一只饿鹰,追逐鸽子直至尸毗王前。
他为了救助一只被鹰追逐的鸽子,不惜将自己身上的肉割下,并将自己的身体全部献出,以喂鹰换取鸽子的性命。他用这种方法来考验尸毗王对佛、对普度众生的坚定至诚。
3、半夜逾城
这幅图是佛祖释迦牟尼本生故事。这幅画描绘了释迦牟尼做太子时,为寻求“解脱”之道,立意出家,不听父亲的再三劝阻,趁其宫里所有人昏昏入睡之时半夜骑马出城,而城门紧闭,正在为难之际,突然四大天王从天而降,各自抬起一只马蹄腾空而起,迅速越过城门的情景。
4、九色鹿救人
九色鹿在河边救起一位溺水人,名叫调达,调达发誓,感激不尽永不泄密。王妃梦想用九色鹿的皮毛做衣服,重赏知情人,调达见利忘义告密九色鹿的住地。九色鹿逐被国王围困,在危机之中,向国王讲述了救人经过,国王深受感动放弃射杀九色鹿,而调达顿时满身生疮。
5、胡商遇盗
丝绸之路中,一群高鼻深目,头戴白皮小毡帽的胡商,突然遇到悬崖幽谷中窜出三个手执长刀的强盗拦劫货物,胡商们惊恐万状,被吓的呲牙咧嘴。胡商放下钱袋与丝绸,口念观音名号,最后盗匪竟然被感化。
Ⅶ 敦煌莫高窟游记400字
这次出游是和几位好友去的,还有一位当地导游.
从江南坐火车,颠簸二天二夜到兰州,再换乘汽车,晓行夜宿,在第5天傍晚终于到了敦煌。
来敦煌之前,在我的印象中,它不过是伫立在黄沙红柳之间。到了敦煌,才知道自己浅薄,敦煌城繁华得很。
当车穿越长长的防风林,驶入市区的时候,这一切意料之外的东西已不再使我们关注,重要的是历经艰辛的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大家心中不约而同地欢呼一声:敦煌,我来了!
第二天清晨,我们驱车去莫高窟。
在车上,导游一再告诫大家,到了莫高窟,不要单独行动,不要离开导游,不要胡乱照相。她称之为"三不"政策,要求大家一定坚守。
车驶出敦煌城这个绿洲,向荒漠中进发,大概开了40分钟的路程,才到了莫高窟。
莫高窟坐落在一条毫不起眼的土黄色山脉的腰间,稀疏的树林掩映着一个个洞窟,一条早已干涸的河床在它脚下横亘着,荒凉极至,萧瑟极至,却又神秘极至。
虽然敦煌除了莫高窟还有鸣沙山月牙泉那样的千古奇观,但敦煌无疑是因为有了莫高窟而成其为敦煌。这里汇集了太多的文化积淀;收藏了太多的历史画卷;也凝聚了太多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走近莫高窟,仿佛就是走进人类文明的时空长廊,使你在人类伟大与渺小的纠缠中不能自拔。
莫高窟相传始建于前秦,号称一千个洞窟,其实大概五百多个洞窟。我们在门前交了相机(相机不许带入莫高窟),跟着走进了一个个黑暗的洞窟,踏进了历史的长河。
为了保护洞窟里的绘画和塑像,莫高窟所有洞窟都没有装灯,每个洞窟里都装着先进的电子监控设备,确保文物受到保护。而且,每个洞窟都是加锁的,导游手里拿着一大把钥匙,打开洞窟,带着游人进去,出来后立即锁上,哪怕后面一批马上就要进来参观也照锁不误。
在导游人员身上,还有一件必备之物,那就是手电筒,这是参观时照明所用。在黑暗的洞窟中,人们跟着导游深一脚浅一脚往里走,忽然导游打开手电筒,照亮一片精美的壁画,开始他们早已烂熟的讲解。他们肯定对此已经漠然,讲解中并无多少感情色彩和抑扬顿挫,对人们的惊叹声也不以为然,但参观的人们却经历着内心的某种激动和思考的冲击,那小小的手电,照亮了前人的伟大,也照出我们的渺小。
参观一个洞窟接着一个洞窟,所有洞窟没有名子只有数字符号:"330窟,350窟,220窟" 它们就象 历史长路上的里程碑一样,记录着人们走向文明,创造文明的历程。也记录着一个个朝代的风貌。唐朝无疑是最杰出的,在所有洞窟中,唯有唐朝的内容最丰富,手法最高超。而到了清代,则明显看出些许衰败,壁画塑像的神韵全无,干巴巴的千篇一律,就象导游小姐说的那样,所有人物的表情特征都象慈禧太后一样。
有了莫高窟才有了敦煌,而有了藏经洞才有了莫高窟。那个难以评价的王道士就是在这里打开了敦煌之门,莫高窟一万多件难以估价的珍贵文物,也是在这里被外国人掠走。
那个被王道士发现的暗门至今仍打开着,里面什么也没有,使人难以相信,在这个简陋的洞穴中,曾经存在过那么丰富的文化矿藏;使人难以判断,这个简陋的洞穴,究竟是一个民族的荣耀还是耻辱。
中午时分,游人们在历经一场心灵的洗礼之后,疲惫地离开洞窟走向返程的车辆。空寂的大漠在正午阳光下更显得荒凉。1600年前,乐樽和尚看见三危山的佛光,开凿了莫高窟第一眼石窟,千百年来,有多少匠人艺师涉过千山万水来到莫高窟,用千万人的心血造就了莫高窟的辉煌。在这个过程中,支撑他们穷其一生的信念是什么呢?那么多的文物艺术精品,来自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艺术手法,是何种原因导致它们从四面八方汇集敦煌?这个世界上难以解释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们不可能也无法找到答案。我们只是敦煌的一群过客,我们来了又走了,留下几声惊叹,带走一些小纪念品,匆匆奔向下一个目的地,而莫高窟永远属于敦煌。
Ⅷ 敦煌莫高窟的故事二十字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穿过河西走廊的古代丝绸之路,到这里,就走到了进入西域的最后一个边关重镇。
敦煌最重要的价值,是那黄沙淹没不住的敦煌石窟群,莫高窟是敦煌石窟群体的代表窟群,它凿建于今天敦煌市东南25的公里鸣沙山的断崖上。
自公元366年开始,在其后的一千年中,这里连续开窟造像,鳞次栉比的佛窟分布于高15至30多米的断崖上,形成南北长1680米的石窟群,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早期的彩塑主体造像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情,但是只要当地的人动手去模仿、去制作,就必然会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本土文化参与进去。
到了隋代,彩塑已经完全离开了墙壁,充分发挥了彩塑的主体性、独立性的特长,隋代后期的大部分彩塑,已经接近标准的中国人的身体比例了。
唐代,敦煌彩塑的体积、规模和数量空前增多,体裁广度和艺术成就都超越前代,后世也无法超越,盛唐之风深深的体现在敦煌彩塑艺术中。
北大佛像是莫高窟最大的塑像,高34.5米,它的气定神娴,是唐朝鼎盛国力的体现。 隋、唐两代是敦煌飞天艺术的极盛时期,完成了中国化、女性化、世俗化、歌舞化历程。飞天的演变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在艺术手法上,中国的线条勾勒表现后,又用西方的“晕染法”填充颜色,所以人物表情才这样生动,这样富于质感。
敦煌壁画中的乐舞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精品,就是这个“反弹琵琶”的舞姿引发了舞剧“丝路花雨”的创作灵感,取得名扬海内外的巨大成功。
在壁画中,有音乐体裁的洞窟200多个,不同类型的乐队有500多组,各类乐器40多种,共4500多件。 “胡旋舞”以表演旋转为主,而且节奏很快。这种大型乐舞表演的场面,只有凭借敦煌壁画所记录的内容“一窥豹斑”。
1900年5月,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打进了中国的国都北京。就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的第二个月,道士王圆箓请一位姓杨的先生抄写莫高窟壁画上的题记,杨先生拿准备用来照明用的芨芨草捅开了藏经洞的秘密。
王圆箓将几卷经卷送到敦煌县令汪宗翰手里,汪宗翰又把经卷送给了甘肃学台叶昌炽。金石学家叶昌炽,立刻建议把所有经卷送省城兰州保管。不料,省政府竟然舍不得出运费,仅在公元1904年3月下令,由敦煌县衙清点。
1906年2月,一个为英国服务的匈牙利犹太人斯坦因来到中国。他从土耳其商人那里听说敦煌王道士手里有古书,于是,不顾一切地赶到了敦煌。
斯坦因用七昼夜的时间,肆意挑选着文物,选中了3000多卷保存完好的经卷,500幅以上的绘画,装在29个大木箱里,悄悄地离开了敦煌。
16个月后,这些珍宝到达伦敦大英博物馆,震动了整个欧洲,斯坦因的发现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法、日、俄和美国迅速组织探险队,从不同的方向赶往中国。
法国人伯希和用预先制好的化学胶布,粘走了26方最精美的壁画,还盗走了几尊彩塑,包括高1.2米的半跪观音。俄国人勃奥鲁切夫,早在1905年,就从王圆箓手中骗去一批文书经卷。1914年,另一个俄国人鄂登堡也来到敦煌,剥去一批壁画,盗走一些彩塑。1911年,日本大谷探险队赶到敦煌,从王圆箓手里买到300多卷写本经卷和两尊精美的唐代塑像,连同盗掘到的大量吐鲁番文书。
大英博物馆内的敦煌文物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从文字方面说,有汉文、突厥文、西夏文、吐蕃文、吐火罗文、回鹘文、梵文等多种,对于研究这些古老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敦煌藏经洞的文献,几乎涉猎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医学穴位图,有军事文书,有诗稿小说,有舞谱,有乘法口诀,还有 字帖,地契,卖身契,林林总总,举不胜举。 唐代的绘画作品流传至今的极为罕见,而藏经洞出土了大量的唐朝绘画。大英博物馆内的敦煌绘画最为精彩。
敦煌藏经洞文献的流失,导致了国际性敦煌学的产生,然而,敦煌文献流失到世界许多国家,又打乱了敦煌文献的系统性,给敦煌学的研究发展带来了困难。 1909年金石学家罗振玉在苏州胡同一家字画装裱店发现了伯希和送来的古代文书,他找到了自己的同学一起要求伯希和在六国饭店当众展示他手里的古董,伯希和说出这些古书来自风沙弥漫的敦煌莫高窟。这以后罗振玉等人每天都要到八宝胡同伯希和住所来观看、抄录伯希和手里的敦煌文献。中国的敦煌学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
罗振玉将敦煌劫难的情况报告给了学部左丞乔书南,由他下令给陕甘总督,就地封存莫高窟藏经洞,并且拨款库银6000两,让敦煌县令收集失散的文物。
王圆箓在押运车辆到来之前,悄悄地把许多珍贵写本藏在了两个大转经桶里,这些珍贵文献最终被1914年第二次来到敦煌的斯坦因,和日本大谷探险队运到了国外。而运往北京的敦煌文献,沿途受到各地官吏燕过拔毛似的掠夺。
当时许多知名学者,投入到了这场文化抢救运动,语言文学家刘半农率先到达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自发地抄录了104件敦煌文书。
然而,学者们所关心的敦煌莫高窟正走向绝境。石窟因为严重的自然风化,而千疮百孔,时刻都有坍塌的危险,村民们仍然按照惯例到莫高窟前去养马、去生火、做饭。
1920年,一批在十月革命中流亡出来的白俄官兵窜入中国境内,被中国地方政府扣留,敦煌的官员把残破的莫高窟作为监狱,竟把他们全部关了进去,于是这里留下了斯拉夫语的下流话和他们部队的番号,还有烟熏火燎的痕迹。
1941年,艺术大师张大千来到敦煌。7个月后,他到了兰州,把他在敦煌临摹的部分作品托人带到成都,办了一个“西行记油画展”。第二年,他带着妻儿全部住进了莫高窟。张大千把五层洞窟全编上号码,临摹作品达276件,张大千三年画壁,感动了许多人,教育部西北考察团从兰州奔赴敦煌。
考察团到了敦煌榆林窟,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也来到了敦煌,张大千要求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莫高窟进行保护。
于右任向国民政府提议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曾在法国巴黎留学的中国青年常书鸿被提名主持这项工作。敦煌的生活艰苦而单调,不能忍受困境的妻子不辞而别。然而,常书鸿不肯放弃责任,更不肯放弃理想。
紧随常书鸿的脚步,段文杰,樊锦诗等一批又一批学者,在敦煌研究院,坚持推进常书鸿开创的事业,敦煌艺术瑰宝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发展。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五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类:
一、佛像画。作为宗教艺术来说,它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
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
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
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大蟒神等等。
这些佛像大都画在说法图中。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
二、经变画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者叫"变文"。
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车上重盖高悬,车后旌旗飘扬,前有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雨师喷雾而致雨。
四、供养人画像 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五、装饰图案画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
六、故事画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魅力。
1、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其中许多是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附会在释迦身上。一般画“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场面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传故事 作横卷式六条并列,用顺序式结构绘制,共87个画面,描绘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出家之间的全部情节。这样的长篇巨制连环画,在我国佛教故事画中是罕见的。
2、本生故事画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画中广泛流行的题材,如“萨捶那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救鸽”、“九色鹿舍己救人”、“须阁提割肉奉亲”等。虽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着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本色。
3、因缘故事画这是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和释迦牟尼度化众生的故事。与本生故事的区别是:本生只讲释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缘则讲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壁画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强盗成佛”、“沙弥守戒自杀”、“善友太子入海取宝”等。故事内容离奇,情节曲折,颇有戏剧性。
4、佛教史迹故事画是指根据史籍记载画成的故事,包括佛教圣迹、感应故事、高僧事迹、瑞像图、戒律画等。包含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资料。这类画多绘于洞窟龛内四披、甬道顶部和角落处次要地方。但有的也绘于正面墙壁,如第323窟的“张骞出使西域图”、“佛图澄”和第72窟的“刘萨诃”等。
5、比喻故事画这是释迦牟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给佛门弟子、善男信女讲解佛教教义所列举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寓言、童话,被佛教徒收集记录在佛经里,保存至今。敦煌壁画中的比喻故事有“象护与金象”,“金毛狮子”等。
七、山水画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遍布石窟,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大多与经变画、故事画融为一体,起陪衬作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参照现实景物加上高超的想象力,描绘出“极乐世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丽自然风光;有的是以山水为主体的独立画幅,如第61窟的,“五台山图”。
壁画内容除以上七类外,还有建筑画、器物画、花鸟画、动物画等。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在结构布局、人物造型、线描勾勒、赋彩设色等方面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中西艺术交流融汇的历史面貌。
上述七类壁画,除装饰图案而外,一般有情节的壁画,特别是经变画和故事画,都反映了大量的现实社会生活,如:统治阶级的出行、宴会、审讯、游猎、剃度、礼佛等;劳动人民的农耕、狩猎、捕鱼、制陶、冶铁、屠宰、炊事、营建、行乞等;还有嫁娶、上学、练武、歌舞百戏、商旅往来、少数民族、外国使者等等各种社会活动。因此,敦煌石窟,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
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另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
壁画之谜:
是谁绘成了堪称世界艺术瑰宝的敦煌壁画?研究人员一直期 待从莫高窟北区找到关于壁画作者的千古谜底,他们认为,莫高 窟北区的243个洞窟是敦煌画师的住所。而最近来自北区洞窟 的考古报告表明,这些洞窟是僧人居住修行或印制佛经的地方, 这使关于壁画作者的千古之谜更加扑朔迷离。
敦煌莫高窟有735个洞窟,其中近500窟绘着巨幅壁画 ,总面积达45000多平方米,绘画时间长逾千年,被誉为世 界最大的画廊。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马德说,根据对壁画题记和敦 煌文献的研究,大约只有公元10世纪左右的壁画画工有零星资料 ,而在4世纪到9世纪的壁画中,找不到关于作者的任何资料。 他说,浩繁的敦煌文献和大量壁画题记中,有关壁画作者的题记 和文献记载,总共只有40多条,有名有姓的壁画作者仅有平咄 子等12人。 在开凿于元代的第3窟南北两壁,画着极其精美的千手千眼 观音像。这两幅千手千眼观音像以线写形,以色显容,用遒劲有 力的线条勾勒人物轮廓,轮廓内再淡施晕染,有些不施色彩却见 肌肤,人们公认这是敦煌壁画的极品。壁画的落款为"甘州史小 玉笔",专家认为史小玉应是今甘肃张掖人,史小玉很可能是艺 名而非真名,至于其生平更无从考证。
无法确定绝大部分敦煌壁画作者的另一个困难是,宋代以前 的画师们一般没有落款。在壁画的所有题记中,也很难见到有关 画师的记载。
研究人员认为,敦煌画师的来源主要有4种:首先是来自西 域的民间画师,这是因为敦煌壁画的早期作品风格和新疆同期的 很多佛教石窟壁画风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获 罪流放敦煌时携带的私人画师;第三是高薪聘请的中原绘画高手 ;第四是来自五代时期官办敦煌画院的画师。
在敦煌文献中,所有的画师都被称为画匠或画工,可见画师 们主要来自民间,社会地位并不高,他们创作壁画时很可能就住 在阴暗潮湿的洞窟里。壁画中大量的田间劳动场景,活生生地再 现了当时的经济状态和科技水平;唐代壁画中的婴儿车等生活用 具,更是为神秘的佛教壁画增添了世俗社会色彩,给今天的参观 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中国千年民间风俗画卷。也许,正因为画师 们熟知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才使他们巧妙地把佛国的空灵与人 间的真实融为一体。
敦煌画师们绘成了精美绝伦的壁画,而关于他们的记载又几 乎是空白,所以,他们的生平总能激起现代艺术家的无穷想象。 从《丝路花雨》到《大梦敦煌》,两部关于敦煌的著名舞剧,讲 述的都是平民画师历经磨难、献身敦煌艺术的悲壮故事。
也许敦煌壁画画工之谜永远无法解开,但辉煌的壁画已经为 这些无名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赫赫声名。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Ⅸ 哪位著名作家写过敦煌莫高窟游记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前面三四篇都是写的关于敦煌的,不仅仅有莫高窟
Ⅹ 不少于500字的游记(写敦煌莫高窟的)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历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叫我小潘吧!敦煌莫高窟可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哦!四大石窟还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但是这些石窟都不能和敦煌莫高窟比美,因为敦煌莫高窟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呢!它的历史也很悠久,它修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和元朝这几个朝代都修建过。说完了这些,就跟我到敦煌莫高窟中去看看吧!
你们看,这就是敦煌莫高窟西南方向的一个洞窟:西千佛洞,你们猜这个洞有多长吗?一定不知道吧,其实这个洞有2.5公里长呢!这些泥巴彩塑在这个洞里有34个呢,但是整个莫高窟的彩塑就有2415个呢!
各种各样的石窟大小不一,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才高不到一英尺。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非常的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的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和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生活方面的画作。好了,说了那么多,我们就去参观下一个景观吧!
你们看,这个东西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立于崖窟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6米,由石胎泥塑而成,是除了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之外的第三大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