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再开发
⑴ 开发历史遗迹的意义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悠久的文化,是承载于千年文化遗产,例如风俗、习惯、传统表演艺术、古遗址、古建筑等之上的。以建筑为例,现代建筑以钢筋水泥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较差,而中国古代多以木质建筑为主,它的建造结构使它具有更强的抗震作用。这一建筑风格背后,蕴含的是中国“以柔克刚”的传统文化理念。例如,丽江古城经历了7级地震还基本无损,后被评为世界遗产。再如,上海市第12块历史风貌区——上海市虹口区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区,就是中国人民与犹太人民友好的见证。这个地方得到保护,全世界人民逐渐都会知道,在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犹太人时,在许多国家拒绝接纳四散逃亡的犹太难民时,也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人民友好地接纳了3万多犹太人。相反,如果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载体消亡了,负载在其上的历史和文化也必然会被冲淡或消亡。
留存文化遗产,其意义也关乎未来。理解文化遗产,应该理解遗产背后蕴含着的深刻历史文化含义,更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现代文化。这种萌发于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社会文明需要新陈代谢,但更新不能摈弃历史,而是在历史基础上发展,是从旧环境中滋生出新的东西。
⑵ 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包含哪些内容
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
(1)历史遗址类资源开发的原则
①依法保护的原则
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利用首先应该是建立在遗址得到充分保护的基础之上的,任何不利于保护而损害遗址的利用措施都是不允许的。在开发过程中,应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文物保护法规,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护方针。切实做好遗址的保护工作,完善各项保护措施,保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②系统规划、科学开发的原则
总揽全局,统筹兼顾,适度超前,服从于省、市、区的总体规划,与邻近地区相呼应,兼顾社会效益与民生工程。实行遗址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全面保护与局部开发相结合、遗址开发管理措施与旅游景观建设技术措施相结合、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与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组合与遗址区整体经济发展相结合、近期开发与远期开发相结合。重点突出近期实施项目,合理规划中远期项目。搞好重点景区景点的配套,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对历史遗址的系统开发、科学开发和动态连续性开发,促进区域旅游开发建设的滚动发展。
③恢复原有人文环境的原则
依据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将遗址本体保护、历史环境修复、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在不干涉遗址遗迹本体的前提下,保证原真性及完整性,要尽可能减少对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本体的干预,保护文物本体的真实性,保护文物及其环境的完整性。营建改善与遗址类旅游资源相协调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景观,保存和恢复遗址原有的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风貌,充分发掘历史遗址的内涵,最大限度地展示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所蕴藏着的历史人文价值,为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④区别对待,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的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类型各异,既有居住遗址、工业遗址、军事商贸遗址,又有水利工程及近代革命遗址。从发展来看也很不平衡,有的发展得比较早,有的仍处于起步甚至完全的保护阶段。类型不一样,开发所展示的文化内涵、外在表现就不尽相同;所处的阶段不同,开发的目标和任务也不同。开发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各类遗址及遗迹的分布、保存现状及文化属性的基础上,对于起步阶段的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和任务是吸引更多的游人来观光消费;对发展较早的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和任务是提高展示效果完善形象品牌塑造宣传及管理措施。
⑤体验旅游开发原则
体验旅游是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在现代社会高度发展、人们学识层次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应仅仅停留在建博物馆、导游解说的层次上,而应通过发掘遗址文化内涵,使游客融入遗址,增加游客参与的程度,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如河北冉庄地道战遗址,在新的保护规划方案中,将建成以展示地道战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综合参观、体验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综合活动区。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展览,了解地道战的历史;钻地道,参观抗战民居,吃抗战饭,看抗战电影,甚至可以亲自打一场“地道战”,真实体验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而在工业遗址或作坊遗址开发中,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制作产品的过程。
(2)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
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观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观是当前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应遵从的主要观念之一。其含义不仅仅是要在利用时保护历史遗址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利用中如何实现一种可持续的、动态的保护模式。其动态保护就是将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纳入当地的生态保护系统、文化旅游开发系统以及文物保护系统;把历史、现实、自然、人文等多种因素进行整合,从全局的观念去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而不是孤立静止地看待历史遗产。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包含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历史遗址本体及其载体的可持续性保护;一是历史遗址所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既包括实体的可持续保护,也包括价值观的再认识。
②“生态博物馆”理论
生态博物馆是指在原来的地理和社会、文化条件下保存人类群体遗存及生存状态的博物馆。即历史遗址应原状地、动态地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环境中,某种意义上讲,遗产环境等同于“博物馆”的建筑面积。换言之,在生态博物馆中,人们将不再从博物架上看结果,而是在房前屋后观过程———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建筑、可移动实物、传统风俗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均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生态博物馆的观念是法国人雷佛首先在 70 年代提出的观念,他主张将一个完整地域以博物馆的观念来思考,将自然生态与历史古迹统合在现代人的生活整体环境中,整体的展现出来达到自然环境、历史古迹保存与增进现代人生活整体环境的目的。它的诞生是人类社会现代环境意识和现代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的反映。在生态博物馆理念中,最重要的是区域保护的原则,以及将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在同一环境中保存的基本理念,这完全符合《西安宣言》的要求。对于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我们可以通过采用“生态博物馆”的模式对其加以开发利用。将遗址所处的环境、自然景观、遗存等动态的保护与展示给公众,用全局的观念去开发和保护[1]。
(3)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目前,国内关于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的模式,主要有四种:
①遗址公园
就是将整个遗址区建成遗址公园,这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一种方式,不仅使遗址得到了较好保护,也通过公园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展示优秀历史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我国现阶段的遗址公园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类在公园内是有所保留的遗址,成为公园景观的一部分,如西湖公园的雷锋塔、成都望江公园的崇丽阁等;第二类是遗址本身可以成为公园,如圆明园遗址公园;第三类是考古型的遗址公园,它强调的是对文物遗存有所展示,并强调文物的真实性展示,如大明宫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
②旅游景区
许多遗址处在风景名胜区之中,在风景区开发的过程中,将遗址作为旅游景区的一个景点,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展示性开发。如乐山大佛旅游区内的苏轼故居,张良庙-紫柏山旅游区内的张良庙、青岛的琅琊台遗址,重庆的合川钓鱼城等,拥有丰富的古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利用自然、人文资源综合开发旅游产品,形成集历史文化、山水风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
③遗址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是指在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的原因形成的遗存的原址上建立的博物馆,包括具有博物馆功能的纪念馆和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源远流长,无论地上或地下都保存着大量的遗址、遗迹和遗物。为了在保护历史遗址的同时传播历史文化我国对历史遗址采取通过兴建博物馆的模式来保护展示宣传其文化内涵。遗址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建立在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形成的原址上,它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等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自然或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通过展示遗址本身的形成和变迁遗址博物馆使公众了解过去,成为链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环节。如1925年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1958年建立了第一座在考古发掘原址上的遗址博物馆——陕西半坡博物馆。再到今天遍布全国各地数百家遗址博物馆,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我国遗址博物馆经历了一个迅猛的发展过程,并因为其自身独特的文化特性及外在表现成为重要的参观游览地。
④遗址历史文化农业园区
中国有许多遗址面积大,遗址区内居民众多,国家目前难以像发达国家那样,拨出大量资金,清空区内人口,对遗址资源实施保护。因此在遗址区建设历史文化农业园区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做法。比如汉长安城面积巨大,居民5万多人,主要以农业经营为主,为了有效保护遗址,可在遗址区内发展都市农业,建设观光农园、市民休闲体验农园、现代高科技农业园区等。
⑶ 为什么徐海遗址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
实用、方便、舒服、安全、卫生、美观就是好风水,用这些标准去衡量,即实在,又便于掌握。
风水就是正确选择居住地形。本人在上百处遗址中的结论认为:那里大多数有风水理气、罗盘用事迹象特征,应明显有一定的罗盘文化含义,但基本是一票否决,是地形局限,没有留下延续的种群。本人在现实中找到的事例是,地形不合法,风水理气、罗盘用事如同儿戏,毫无意义。所以本人才有:”什么叫风水?多从科学角度思考更有益”的结论。过去很多地段无法建房,现在有钢筋、水泥、玻璃、自来水、电、气,可建、可造,克服了劣质地形的局限。木头、泥土、纸糊窗、提吊挑水、茅草、松木火光和钢筋、水泥、玻璃墙、自来水、电、气,决对是两种风水含义,也代表时代在进步,科学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木头、泥土、纸糊窗、提吊挑水、茅草、松木火光的时代,只能选择背风向阳的低洼地段,房屋不能高,只能矮。低洼、低矮有一基本缺陷就是昏暗潮湿,通风条件差、潮湿而干燥性能差和空气质量差,易霉变,易病变。钢筋、水泥、玻璃墙、自来水、电、气,完全有可能使房屋建筑向高处走,高大建筑成为可能,高大、高处明显明亮、通风干燥性能好。比如台形高台地段,过去由于建材的限制,不适合建房,现在有建材的优势,不仅可以建房,而且从某些方面如明亮、空气流通和防水患性能的角度考虑,比洼地更好,更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一个城市的风水优劣,不决定于某一狭小地段的自然风水,而决定于在整体自然地理风水基础上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主宰这个城市的政治地理风水、经济地理风水和人文地理风水。而其中政府就是最典型的政治风水特征。比如: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在某地原来有一个乡级政府在河流的对岸。由于政府机构存在的原因,仅商业网点一项,河流对岸就有十几家在当地认为是最大的商店,形成一条小小的热闹街市。由于种种原因,乡级政府机构搬迁到别处,那里立即出现了“骤冷”的状况,十几家最大商店,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全部维持不下去,后来留下的三家小店,每家的状态也仅是保持一个小摊柜的场面,再无往日的繁华兴隆。一个小小的乡级政府,没有独立的财政功能基础,其影响能力带来的风水效应就能如此,更何况更大的带有独立决策功能和财政功能的政府机构,其影响力的风水效应可想而知就更大。由此事例也可以推论:决定一个城市风水的是那些在自然地理风水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地理风水、经济地理风水和人文地理风水。政治地理风水、经济地理风水、人文地理风水和自然地理风水的紧密结合,才是完整意义上的风水。
城市,明显在更大层度上已摆脱人类对自然地理风水的依赖。发达的交通,天空、地下、地上,像蜘蛛网一样密布,已到了无所不及的地步,形成了网络式的交通便利,不存在对单纯水力的依赖和利用的局限。自来水的实现,完全克服了逐水草而居的事实。电、气的实现,克服了对单一自然燃料——柴、草的依赖。如此等等,包括其它因素的人为实现,这些条件的实现,完全摆脱了人类对自然地理风水的依赖,也有力地证明科学更神奇的事实。
什么叫风水?第一是能供人类生存的条件。第二是更优良的人类生存条件。第三、营利、生意,也就是选择生意上的优良条件。多用科学头脑思维。比如:惠州嘉逸园风水如何?——回答是:就是现代科技的看点,也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风水,比如:没有钢筋、水泥?能造那么高的房屋吗?没有自来水,那里有水吗?没有水,那里能住人吗?没有水,风水再好,也就只是水中月,镜中花。风水,风水,能满足人的生存、生活条件是关健。又比如:有管道横穿自家院上方影响风水吗?——回答是:有管道横穿自家宅院上方,如果处理不合理,影响视线和美观。管道经过有妨碍今后空间再利用的可能(比如房屋再造加高就存在障碍),还有一个管道技术性问题(如管道技术性能不足,有安全隐患),这些都是属于影响到风水的一种因素。其它意义层面上的风水影响不存在。多用现代科学思考更能说明和说清问题。
风水的实质用现代汉语表达就是:创造、选择具有更优越的生存条件、生存优势;合理利用自然客观条件和规律;符合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的要点;合乎力学、科学原理;合乎常识、逻辑,就是好风水。不存在令人费解的特别神秘风水!古代风水,实质就是正确选择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应人类生存。不适合人类的地方,本人从见过的上百处遗址中的结论是:人类在那里已被彻底陶汰,没有再延续种群到今天。风水强调的就是有利、方便、实用,是更好地适合人类生存和生活。用传统风水理论,切入现代建筑设计领域,只怕是盲人摸象,用现代高科技术设计理论切入传统风水领域应游刃有余。对风水要有正确认识:比如植物,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这些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也就是植物有旺风水作用。身体健康,精力充佩,能挣大钱,不需要耗费医药费用,也就是植物有旺财的效果。从科学、正面认识更能说明问题。比如高层空气好,卫生好,这是主要的。顶层,防渗漏,防雷击的措施要有力,当然还存在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项。风水只能提醒从多角度思考,技术层面的事,现代科技更精准。传统建筑是以中心对称理论为主。现代建筑,以实用、功能为主。二者基础不同。打个比方,在传统古老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老风水理论,就象老式马车驾驶技术,能用于指导驾驶现代汽车吗?古代以自然风水为主,现代城市以人为风水为主,二者基础完全不同,怎能固守旧教条。如:服装店收银台吧台下想接个水管放个水糙便于洗杯子、在风水上不知有没有什么讲究?——回答是:方便、舒适、卫生、安全就是好风水。反之就是坏风水。
又如:过门砖断裂影响风水吗?——回答是:引起房屋牢固性变化和结构性损害,就会影响到房屋风水。房屋的风水,首先就是房屋的实用性和耐用性,也就是房屋的使用寿命。
阳台前放消防水箱会影响风水吗?——凡是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事情,不会影响风水;只有对人类社会无益的事情,甚至有害的事情,才会影响风水。阳台前放消防箱,不妨害各类活动,是对房屋安全起保驾作用的,不可能会妨碍风水,是有益于风水。
用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的标准去分别评估考量各类事物。符合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就是好风水。相反,就会坏事,就是坏风水。风水布局再合理,谈不上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等条件,那只能认为是怪论。风水再好,核心必须要更好地适合人类的居住生活和生产活动。如:主卧的门开在背景墙上在风水上有什么说法?——回答是:主卧的门开在背景墙上寓意、像征性的说法,到了现场可以临机发挥。正大的道理为:合理、美观、实用、方便、安全是真理。反之为邪门歪道。又如:风水学,门关应该安门左右边哪个位置?——以方便、实用为准。如果左边实用、方便就安左边,右边实用、方便就安右边。如果门关安上不方便、不实用,就不要安装门关,叫多事,自找麻烦。凡是不方便、不实用、碍手碍脚、自找麻烦的事物,都是风水大忌。
规整:规整的含义是:合理谋划布局,在繁复中见精神。就是要有统一整齐规范标准,整齐划一,不能七零八乱。现代城市和农村中,那些混乱建筑,相互抵消,互相矛盾,从风水的角度论,零乱无序,从事实上看,哪里存在更多贫穷和贫困。如:我家原来是东大门,现在改为南大门,但是西边地势高,一到下雨天,雨水就从门前过流,而且还冲刷西南墙角,这是什么风水,求解——回答是:地形不整齐、不规范。要对地形进行必要整理,使下雨流水规范有序。现在的状况是流水似无头的苍蝇,乱窜。为水流无序,或为流水乱窜。风水如此,人事会相因如形。
对称:对称的核心实质内容是要有中心和重点;由房屋的有中心和重点,诱道人文、行事、为人要有中心和重点,也就是人性要有主心骨,不能是糊涂苍蝇。传统风其实就是对称理论,是受自然和人体美的启发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风水美学观。从圆、方、正这些角度思考,人体其实是一不规则的凹凸形体,但人体有一主要美学特征就是左右对称,作为天人合一的风水观,在传统建筑中体现的基本核心就是:左右对称,前后对称,在对称中求取平衡。
必须:一、是指这些结构和设置必须要,不是多余,是不可缺少的结构和设置。不是可要可不要;有,实质意义不大;没有,对正常生活没有影响的事物。这些结构和设置,是人类必须,服务于人类。二、把这些结构和设置换位置也不适合,也就说,必须是这样。比如,铺双席,为什么要铺双席?需要、必须、实用、舒服、喜爱、欣赏,风水必好。
家中磨砂玻璃隔两间卧室影不影响风水?——回答是:此类问题以是否需要、必须作为衡量风水优劣的标准。家中磨砂玻璃是家中房屋和家具的必要配置构件,不是有毒、有害物质,安装牢固、安全,不影响风水。只有磨砂玻璃不是家中房屋和家具的必要配置构件,是多余配置构件,是有毒、有害物质,安装不牢固、不安全,才会影响风水。
实用:比如窗户只能在哪里,采光效果好,就是好风水。放别的其它位置采光效果差,或根本就不采光,其实就是坏风水。又如:打井水井位置选取,用风水理气的方法位置选得再好,但如果不出水,徒劳无功,完全失去意义,因此打井必须首先选择保证能出水的位置,这就是实用。又如:床头靠窗,化解挂铜葫芦、五帝铜钱好吗?————没有实用价值。如果没有防盗安全网或窗,床头不能靠窗,不安全。把古今中外历代所有皇帝的钱都找来挂上也不解决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安装防盗安全窗,可抵除挂一万个皇帝的风水钱。又如:卧室内放个浴桶风水有什么不好? 回答是:物品能放在它应该放的地方,肯定最好。卧室内放个浴桶,肯定不是浴桶该放的地方。但事情总是有常就有变,在变通行事更合适的情况下,只要不影响、妨碍正常通行和活动,不影响风水,也可以放在卧室内。又如:坐北向南的两进铺位,我想一边封玻璃,一边安装玻璃门,请教大师,封那边,留那边做门好?——回答是:我不在现场,不能肯定回答,只能原则回一、方便出入。二、根据房屋空间和房屋用途(也就是根椐房屋准备做什么),本着合理利用空间、方便实用的原则,二者综合考虑门安装那一边。
最后关于什么叫风水?还可以从其它不同的方向去理解和定义:
为了不伤害失败、受灾的当事人的自尊心,为了不往失败、受灾的当事人的伤口上撒盐,为了不往失败、受灾的当事人的心头上扎针,给予这些人合理的心理安慰,风水学又可称为“退步台阶学”。很多明显是主观失误造成的悲剧,很多明明是主观“无可奈何”的悲剧,如果再从主观上找原因,无疑对当事人的心理是一种再次伤害,而悲剧当事人往往对悲剧的发生总是耿耿于怀,不能释疑,这时风水术总是会导引人们从客观外界找原因,就是客观外界中找不到原因,也可以从“无形的风水术语”定义中找到合理的解释,其实也就是诱导当事人找一找合理“下台阶”的理由,排解当事人心头的痛伤。
为了将主观责任归罪于客观,风水术又可以称为“泼皮无奈术”。如明明是贪污受贿而获罪,风水术可以定义为“财星犯刑冲而带天罗”;明明是因财而生灾,风水术可定义为“财杀并见而遇鬼”。总之,当事人“无过”,而是风水“出错”。这种把主观责任导演归罪于客观,其有利方面可以从客观上起到缓解思想包袱、满足某种虚荣心的作用;但从另一方面思考,它诱使人们不从个人主观方向找原因,不从个人主观方向努力,而把责任向其它方向推卸,这也正是风水术的最大缺点、错误和软肋。
由此又联想到另外别的场景。一个天高气爽的秋天,一位可爱的母亲带着自己心爱的宝贝在室外游玩,宝贝不慎,重重跌了一跤,大声嚎哭,这位可爱的母亲迅速将宝贝扶起来,心疼地爱抚着又轻轻拍了拍宝贝身上的灰尘,然后,这位可爱的母亲对着地头,用双脚狠狠的连蹬带踏了数次,边蹬边说:“这该死的地头,害得我的宝贝摔跤,回家拿锄头来将这块地头挖掉,免得宝宝再摔跤”。这时,那位心爱的宝贝睁开泪眼,抽气了几声,也答话了,边哭边说:“快回家拿锄头来,一定要挖掉”。于是那位可爱的母亲带着心爱的宝贝回家找锄头去了。这就是风水的某些作法的真实写照和缩影。
我家祖坟坐北朝南, 西北方10米内有口井中间有条路 , 这口井影响祖坟吗?——对于一定能出天子帝皇的风水宝地,墓地西北十米远有井肯定风水有影响。原因是对于天子帝皇来说,天天处在高危、众矢之镝的位置,任何地方少有差错,都会万箭穿心,掉入万世不竭的无底深渊,惨像肯定目不忍睹。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墓地那怕隔二、三米有井或无井都无所谓,因为平民百姓不怕掉入万世不竭的无底深渊,也从来不耽心怕摔得粉身碎骨,原因是平民百姓本身就身处渊底,再也不怕往更深处掉,因此再也不会发生粉身碎骨的事。所以人们又将风水术称为“帝皇术”;风水学称为《帝皇学》。
什么是最好的风水?——最好的风水是心态平衡,无贪、无欲、无奢望、无意外贪求。
要想真正懂得什么是“风水”这二字的含义,最好去中国的西北大沙漠和高原去亲身体验一段生活,亲身感悟,才能感触到什么叫风?什么叫水?西北大沙漠,千里无人烟,草木不生,找不到水源,气温偏低,人类和一切生物均无法生存;对比之下,中国的东南方的湿润、温暖气候条件下,一颗种子放在石头上都能生根发芽,生长出可爱的植株,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生命成活的真正动力——那只有水;现在的那些大沙漠,只要水源蓄藏达到一定饱和层度,在极短的时间内,沙漠就会变绿洲,生机勃勃。到了高海拔地区,高原反应严重,呼吸困难,就会想到,低海拔地区的空气是多么的宜人,也就会想到空气——即风的存在是多么的伟大。
风水,也就是某种禁忌。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特定禁忌,外国人有外国人的特定禁忌,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定禁忌。中国人的特定禁忌叫风水,外国人的特定禁忌不一定叫风水,但不等于外国人就没有特定禁忌。禁忌的起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形成,起因于习俗,起因于对某一事项的看法,起因于对某些动植物的忌讳,起因于某些文字、文化含义、寓意的忌讳……等等,比如由“困”字“囚”字解释出来的围墙院内不能有“树”有“人”就是典型的戏说;门窗要小,不能太大,太大漏财,这是由缺少木材的地方演进出来的一种禁忌习俗;红色化煞,是源于某些动物对红色特别畏惧而演进过来的禁例;床头不能向西,源于佛、道文化的“人死是超度解脱,超度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是人的死亡归属地”等等,其它附会此禁例的说法是围绕这一禁例,做更进一步的阐释而存在的……等等;源于神话,如桃木避邪;源于酷暑难熬,西晒房就有许多煞的编排;源于天寒难敌,西北门、窗禁忌颇多……,如此等等,为了能更好地“从客观外部”找原因和答案,而“不从主观内在伤痛的心上撒盐”,门、窗外,视野能见的尖、角、独竖、交叉、弓射物体,石头、破碎山体,自然而然就是犯“煞”犯“邪”的实物例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门、窗外视野能见的尖、角、独竖、交叉、弓射物体,石头、破碎山体,找到一两处这些特征肯定十分容易,人们在最困难的时刻,找到了一两件不属于自身主观而属于客观存在的危害物,心中的平衡、舒服感是必定有的。
禁忌,有些是合理、科学的,有些是相因成俗,不代表全部是合理、科学。如:迷信的说法,怀孕了不能定做衣柜?——这种习俗,只能认为在极少数地方和人群中有这种禁例,不能代表普遍。怀孕期间要以安静为主,家中不宜搬动物件和进行修建等,但不代表在外定做都不可以,定做后不立即搬入家中是可以。有这类禁例,用现代科学常识也能解释得通。
⑷ 如何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址
国外对遗址保护与开发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遗址保护的基础上,提倡按发掘原貌就地保存,或者采用博物馆进行保护和展示。例如意大利的学者们认为对大遗址保护的原则是不改变遗址文物原貌,采用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等形式保护起来。遗址发掘出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决不搞什么重建或“修复”。另外对文物古迹的保护通常不是个体保护,而是成片保护,即实行“整体保护原则”,对历史悠久的城镇采用法定中心区的形式进行保护,对“历史中心区”的宏观保护,法律规定必须保持古城的原有格局和风貌,不准以任何名义进行任何形式的破坏。国内对于遗址保护与开发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众多学者从各方面提出了自己系统的保护思路,郭蜻娟在《试谈大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兼析汉阳陵的开发》一文中提出了保护遗址文物、社会、环境资源的措施以及经营管理模式与组织形式。龚良在《论明祖陵遗址的保护利用》一文中提出遗址公园应逐步实施保护,以达到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其中关键是保护与利用“度”的掌握。黄光宇、李和平在《山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论重庆黄山陪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一文中对山陪都遗址提出整体性、真实性、综合性相结合的保护思想与方法。赵荣、张祖群等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精神的文化地理定位研究—以西安为例》一文中定位了西安古都的城市精神,其中由遗址等构成的文化景观是判别城市精神的四个主要方面之一。
⑸ 历史遗址到底要不要重新开发和建设为什么
要,开发和建设能带来旅游业的发展,是人们更好的了解历史,缅怀先烈
⑹ 文化遗址值得开发英文
A site of Tang Dynasty culture was found in our city recently.Some people thought that we could explore it to attract more tourists to travel; some thought that the site should be kept in it original appeance,and well protected to avoid the destructive influences of man
⑺ 开发及利用古遗址需要哪些步骤
在第五届豫商大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张勇和专门从事城市与区域旅游规划、目的地管理与营销、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海内外嘉 宾就如何立足开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围绕依托文化搞旅游、文化旅游项目的高端谋划、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等议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本版特将专家们的观点予以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张勇:搭建产业平台 诚邀中外客商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勇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宋文化风采独特,拥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开封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跨越”的战略目标指导下,我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抓住机遇,实现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期待与更多的客商携手共创,合作共赢,将开封的文化旅游产业做强做大。
张勇说,开封历史悠久,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开封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优秀文化旅游城市、全国书法名城、也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和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开封还是一个人文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城市,“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都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享 有“一城宋韵半城水”的美誉。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开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空间。开封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名胜古迹,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著名的有北宋东京城遗址、开封城墙、龙亭、铁塔、繁塔、延庆观、山陕甘会馆、大相国寺、包公祠、开封府等。开封有许多传承千年的民间艺术,是著名的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木版年画之乡、盘鼓艺术之乡和菊花之乡。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省级23项,著名的有朱仙镇木版年画、北宋官瓷、开封汴绣、汴梁花灯、皮影戏、蹴鞠、女子马球、水上秋千、剪纸、风筝等。
最应强调的是开封的宋文化。北宋时期开封人口达150万,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都城,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繁华的世界大都会。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宋代经济发达,科技领先,政治清明,军事强大。宋文化是我国历史上发展最鼎盛时期灿烂文化的代表,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占六个大家,宋代书法创造了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巅峰时代,形成了“苏、黄、米、蔡”四大名家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宋词更是把中国文化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后人至今还在广为传颂。另外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精忠报国的岳飞等历史名人故事,也都彰显了宋文化的独特风采。
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封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跨越”的战略目标,积极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开封的文化旅游产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近年来,开封规划建设了水系工程和城墙修复工程,复建和扩建了包公祠、开封府、清明上河园、中国翰园、天波杨府等景点景观,形成了龙亭湖风景区、包公湖风景区、禹王台-繁塔风景区和朱仙镇风景区等17处旅游景区(点),其中国家级4A景区7处。以龙亭为代表的宋代宫廷文化,以包公祠和开封府为代表的宋代府衙文化,以清园为代表的宋代民俗文化以及以繁塔、铁塔、大相国寺和延庆观为代表的宋金宗教文化,将开封打造成了宋文化特色突出的文化旅游胜地。在做好景区景点建设的基础上,开封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充实文化旅游产业的内容。如中国开封菊花花会,作为河南省三个省级节会之一,已经举办了27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是开封市人民政府、中国收藏家协会联合创办的旨在打造全国一流收藏文化品牌的重大会展活动,去年已举办了第二届高峰论坛活动;中国木版年画节已于去年在开封落户。另外还有禹王大庙会、翰园祭祖庙会、万岁山春节庙会等大型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年年都红火热闹。再加上大型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和原创歌舞剧《清明上河图》盛大登场以及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宋绣)、北宋官瓷、灯笼、风筝、烙画、雕画等规模生产成为全国著名的艺术品品牌,这一切都使开封充满了宋文化的诱人魅力,凸现了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前景。
为了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开封作为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制定了新的规划:以“大宋文化体验之都,北国水韵休闲之城”为总体定位,以建设“全国知名的休闲文化旅游产业试验区”为目标,以挖掘、整合、创新为路径,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园区为支撑,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把开封建设成为“古今文明交相辉映,新老城区各展风采”的现代文化旅游名城,把开封大宋文化打造成与西安汉唐文化、北京明清文化三足鼎立的知名文化品牌。开封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正值发展的大好历史机遇。
张勇指出,要抓住这一大好历史机遇实现开封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谋略和策划,需要更大规模的投入,需要更多优秀人才的聚集。开封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可以为客商提供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值得大家积极参与和投入,携手共创,合作共赢,把开封的文化旅游产业做强做大。
吴必虎:文化+旅游+商业是河南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从中国的旅游市场着手,结合我省的历史文化特点,对我省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剖析。他在论坛上提出,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历史悠久、文化品位高,具有极大的深度开发潜力。
吴必虎将我省的文化旅游资源分为三个部分:文化景观资源、文化风情资源和文化艺术资源。每一种资源的旅游价值都具有全国甚至世界水平,应该好好利用。吴必虎指出,目前河南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均排在全国第二位,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在全国位列第三,博物馆数量居全国第四位,这些数据都说明我省具有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河南省目前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比较突出的是郑汴洛都市圈文化旅游,黄河文化、始祖文化、古都文化、佛教文化的开发也有比较好的成绩,开封宋都古城、安阳殷墟、郑州黄帝故里等古遗址和古文化的开发,红色旅游开发,伏牛山、南太行、桐柏山和大别山等山地文化旅游等都是河南省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代表。然而,河南省目前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好说的多、好看的少”,开发项目遍地开花,缺少“眼球”项目的重点突破,而且低投入重复性建设多,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缺乏,整体旅游品牌与综合开发影响力未形成全国冲击力,文化与旅游、土地开发结合尚未形成综合竞争力。
吴必虎说,和国外市场不同,目前中国的旅游市场刚刚起步,大家对旅游都是集开会、观光、采购等为一体的混合需求,这就导致景区的开发必须是多种业态、多种组合并存。而在国外,观光就是观光,度假就是度假。如今世界性的休闲时代即将到来,旅游市场也将由观光向度假转化,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休闲度假市场基本特征,才能将我们的旅游产业做好。在将来的休闲度假市场里,旅游不再是单一的观光产业,每个人都是游客,会展、运动、康体、娱乐等都将与旅游产业存在交叉覆盖,形成复合旅游产业链。
在研究市场定位战略选择时,吴教授列举了北京、杭州、西安、成都四地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北京,东方古都,长城故乡,具有首都风貌的国内首位旅游中心城市和具有东方特色的一流国际旅游城市。西安,扬秦兴唐,最具东方神韵的世界古都旅游目的地城市。杭州,东方休闲之都,人间幸福天堂,最具幸福感和江南个性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与东方休闲之都。成都,中国人(式)的休闲之都,国际乡村度假目的地,以世界遗产旅游、中国式乡村度假为主导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吴必虎提出,中国旅游开发要与地产开放双向并轨。单纯旅游景区开发时代:从西游记宫到锦绣中华。单纯住宅产品开发时代:从香港模式到美国模式。地产+旅游:造景售屋时代。旅游+地产:居游共享时代。TOLD:旅游导向型土地发展。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发展是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时代的“三结合”产物,它所具有的特点包括围绕特定主题,提供多种产品;面向多元市场,允许腹外复制;娱乐功能成主导,房产收益作支撑;资金依赖性强,率先进入者赢。TOLD综合体开发类型有生态导向型低度开发模式、文化导向型主题开发模式、娱乐导向型多元开发模式。吴教授指出,文化导向型主题开发模式最适合河南,我们应该高举文化大旗,大做休闲文章,突出综合产品目的地模式,与原有产品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将旅游地产的地方性与国际性结合起来。
关于河南文化旅游该如何发展,吴必虎说,文化+旅游+商业是河南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栾川现象和焦作模式的成功在于其能够在文化重负下突围,以自然山水之道取胜。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是文化活化的典型例子,它让更多的人爱上古都开封城。吴必虎说,我们要在文化底蕴映照、旅游品牌扩展、土地效益支撑的基础上,将文化、旅游与城市更新、社区发展、土地开发有机结合并综合推进。
花建:创意为龙头 文化为灵魂 实现文化旅游投资效益最大化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特约研究员花建通过专业的研究、权威的统计、生动的事例,指出了我省、我市的文化旅游发展方向。
如何投资和开发文化旅游领域来获取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花建认为,我们应该抓住战略机遇,发展后危机时代的新型战略产业。如今我们正处在后危机时代、后工业化时代、后世博时代,各地都选择了适合各地特色的新型战略产业。在这个阶段,开封要将眼光放远,根据自身特色,把握住做好文化旅游产业的良机。目前文化娱乐服务和旅游服务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两大服务门类,这对开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推动。
开封如何抓住机会,开拓新的市场空间?花建说,开封的发展要形成以创意研发为龙头的产业链,通过科技开发和市场运作,引领和推动开封文化旅游发展。如今的文化创意的“文化”,不再是以前意义上说的文化,它具有扩散性、引领性,可以和其他产业结合成为文化地产、文化房产、创意制造、创意旅游等新的文化形态。例如一个普通的盛早餐的盘子,市场价只能卖到20元,但是一家公司通过创意设计,将齐白石先生的画印在上面并加上创意设计,结果一个盘子就能卖到200美元。其实,很多文化瑰宝没有在旅游工艺技术方面得到开发,我们要对市场进行分析,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我们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市场的竞争,其实就是资源的竞争。像开封的历史文化资源,动辄便是数千年历史,这是别的地方不能与之竞争的。但是光有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将这些资源放在实际操作上,把资源存量转化为市场流量,把市场流量转化为销量,这就需要对资源进行组合。花建认为资源组合,点石成金需要五个步骤:1.把握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把资源里最核心的包含人类智慧密码的精华部分进行提炼。3.对这些精华进行创意设计。4.进行资源组合。5.投入市场,最大规模销售,将利益最大化。
由于开封文化资源众多,随便拿个几乎就是国宝,所以一定要将资源选择好。在其他地区,例如长三角地区,他们没有这么宝贵的资源,所以只能做技术,发展工业旅游、培训旅游、美食旅游等。开封要将优势资源进行创新,把旅游做成既是商业又是文化,既是人文理想又是产业资源的文化旅游。
花建总结说,开封要抓住机遇,努力形成以创意为龙头的产业链条,综合开发宋都特色的文化遗产,要发挥以文化为灵魂的拉动作用,体现文化旅游投资的效益最大化。按照这样的方向前进,相信开封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一定会盛开更加灿烂的文化旅游之花。
⑻ 淹城遗址的开发保护
1985年文物部门对该遗址制订了总体规划,划定了保护范围,并成立了武进县淹城管理委员会和武进县淹城博物馆。
长期以来,武进区人民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淹城遗址的保护,不仅成立了武进区“淹城博物馆”和“淹城管理委员会”等专门保护管理研究的机构,而且还按照中央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和原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淹城遗址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在做好淹城遗址保护工作的同时,武进区政府在淹城的规划利用上也做了许多工作,并将其纳入武进区新城建设的总体规划。近期武进区建委又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在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的《淹城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基础上,着手制订更全面科学的淹城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促进淹城遗址的保护走上良性的道路。
以“保护、考古、修复、利用”为规划原则,科学地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大规模经济建设、文物保护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文物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合理谨慎地对淹城进行保护利用。做到城内城外双向推进,城内立足保护,逐步恢复淹城遗址原貌;城外合理利用,并注意保持遗址固有的环境风貌和历史文化传统。 根据规划原则,以吴越史迹为导线,充分利用考古手段和成果,逐步恢复淹城三城三河形制,展示春秋淹城古文化风貌。认真整治环境、合理综合利用,使淹城遗址成为集科学、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春秋古文化游览胜地”。
近期保护利用项目为恢复城池形制,复原古遗迹景点。结合考古发掘,疏浚古河道,连通三城河,恢复淹城靠水道进出的原貌,利用疏浚古河道所出之土,修补三道城墙,恢复淹城三道城墙的原貌(子城墙已恢复),子城内的竹木井已经修复。
为了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崇尚个性,怀古寄情的精神需求,保护开发淹城遗址旅游资源的项目正在实施。其原则是:文物区禁止一切永久性建筑,力求忠实地反映遗址的历史原真性;综合服务区主要关注文化氛围的体现,在区内设古街市肆、文化广场、书院、茶楼、戏台等,使遗址公园成为弘扬历史文化和不断铸就新的地域文化的重要基地。
淹城遗址公园效果图
淹城遗址的保护开发项目,总投资8亿元,占地4350亩,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由入口广场及1000亩的森林公园绿化组成,森林公园2005年4月份开工,入口广场5月份正式施工,目前已基本完工,累计完成投资27亿元。其中入口广场占地12万平方米,包括广场、城楼、阙楼、钟楼、鼓楼、观景台及淹君桥、龙踞桥、七巧桥等三座桥梁,是游客的集散地。森林公园一期栽种全冠大树8000多棵及下层植物绿化。二期工程包括入口三条古文化街及森林公园二期1500亩绿化,总投资53亿元。古文化街由淹城酒楼、茶楼、戏台、博物馆、商业用房等仿古建筑组成。森林公园二期则环绕淹城城池,进行大规模、多品种、高规格绿化防护,形成春、夏、秋、冬四区十二景,并配套人工湖、湿地、野营烧烤、森林浴场、水幕电影、远古文化通道等文化、休闲性项目。
游览线路拟规划成水、陆、空三路,即建造仿古的独木舟和游船,通过淹城的三道护城河游览淹城;陆路,以毛面花岗岩石块,在城内依地势建一条仿古道路,可步行,可乘仿古马车观光;空中看淹城,拟用飞艇。
春秋淹城,是历史峰峦中的一座著名景点,从不同的方位看,有不同的感悟,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它又像一部博大精深的历史典籍,需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去阅读,其意义、感悟应该超越淹城本身。目前,淹城遗址已成功地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目录”,从长远角度来看,淹城的目标应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太湖流域的其他旅游点共同构成国际文化旅游景点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
为弘扬常州悠久的历史文化,突现淹城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和春秋文化景观,常州市政府规划对淹城遗址及周边地块进行保护、改造,其中对淹城遗址核心区进行保护修复,以反映遗址的历史原真性;另在遗址周边规划建设遗址森林公园。淹城遗址公园以其地域独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必将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景区。
⑼ 开发历史遗址有什么好处
历史遗址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不同时期中各类社会活动所有表现和存在形式遗留下来专的一属切活动痕迹和遗物,是人类历史发展阶段性的具体反映,是人类历史活动的真实写照.能为一种消逝的历史或历史文化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可以作为学习历史的形象化教材.参观各种类型的历史遗址陈列,亲临各种类型的历史文化遗址现场,可以在领略风光的同时考察历史文化遗址,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还能够增强、激发人们对历史事件某种情怀.更是人们认识历史、理解历史的可靠媒介之一,能够化解人们的思古、忆古、怀古之情,更好地促进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的历史情结. 开发意义:历史遗址旅游资源是指能够为旅游业开发和利用的一切历史文化资源,其在城市地理区域内的集中程度和品位高低往往具有人文赋予和历史积淀的特点.因而历史遗址旅游资源不仅成为城市旅游发展奠定特色基础,更容易成为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而使得城市旅游业在旅游市场竞争中获得无法比拟的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