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大堡子山遗址
❶ 大堡子山的介绍
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是中国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大堡子山见证了秦人筚路蓝缕回初创基业的历程,为秦答国后来的强盛和统一奠定了基础。山中发现的墓群有着重大的意义。上世纪90年代初,大堡子山遗址惨遭盗掘,当地政府及时打击制止了大规模盗墓活动,追缴回一些被盗文物,但仍有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散布于公私机构和个人手中。
❷ 大堡子山的发掘过程
为进一步探索早抄期秦文化的面袭貌,寻找秦人早期都邑及其先公、先祖陵墓所在,自2004年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组成联合课题组,启动早期秦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古工作,取得重要的学术成果。
其中,2006年的工作重点是在甘肃礼县县城以东13公里处西汉水北岸的大堡子山遗址,调查和钻探面积为130万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近700处,包括夯土城墙、建筑基址、墓葬、车马坑、灰坑等。该遗址本年度的发掘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主要发现了1处大型建筑基址、9座中、小型墓葬,以及1座乐器坑、4座人祭坑。21号建筑基址位于城址内南端较高处,夯土基址呈南北向纵长分布。该建筑四周为夯土墙,西墙在地面以上还有部分保存,其他三面只剩夯土墙基。整个建筑基址南北全长103米、东西宽16.4米,东、西墙之间正中发现平行排列的18个大型柱础石。该建筑基址的基本结构仍大体清楚,似为大型府库类建筑,大约始建于春秋早期晚段或春秋中期早段,战国时期废弃。墓葬有3座未被盗扰。
❸ 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的遗址现状
当地政府在省抄地领导及省文物局袭的大力支持下,围绕遗址的保护、利用做了不懈的努力,先后成立了“礼县先秦暨三国文化研究会”、召开了“全国秦人西垂文化座谈会”,还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了《甘肃省礼县秦西垂陵区铜器特展》,使该遗址誉满华夏、驰名海外。1997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又将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列为全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并公布了大堡子山秦公墓地保持范围。2001年7月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又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全国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❹ 大堡子山的重要意义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大型乐器坑的发现,对于被盗秦公大墓墓主的确认,以专及早期秦人的礼乐制度、祭祀属制度、铜器铸造工艺等方面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对该遗址的调查、钻探和发掘所取得的成果,对认识大堡子城址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此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❺ 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的发掘收获
自2004年始,在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考古研究所诚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博物馆考古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西北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联合课题组,启动早期秦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2006年度重点对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进行发掘。大堡子山遗址位于礼县县城以东13公里处的西汉水北岸。1992—1993年,大堡子山秦公大墓遭盗掘。1994年3—11月,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对大墓进行了劫后清理,发掘2座中字型大墓和2座车马坑(其中1座未清理),对大堡子山遗址调查、钻探面积150万平方米,发现的遗迹有夯土城墙、建筑基址、墓葬、车马坑、灰坑等。大堡子山城墙依山坡而建,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城墙断续长约1000米,南北城墙长约250米。保存较好的一段城墙位于东北角,长约6米,高约3—4米,夯层厚0.08—0.1米。城墙内遗址总面积约 25万平方米,已钻探出夯土建筑基址26处和堆积较丰富的文化层及少量小型墓葬等,被盗的秦公大墓、车马坑和新发现的乐器坑也位于城内。东北城墙外为中小型墓地,分布密集,钻探出400余座。
与大堡子城址隔河相望,在西汉水对岸的山坪也发现一座城址。夯土城墙断续残存约400米,并发现早期秦文化堆积,初步判断这里也是一座早期秦文化遗址。2006年度大堡子遗址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其中,发掘大型建筑基址1处(21号建筑基址),中小型墓葬2处(发掘9座),乐器坑1座,人祭坑4座。
21号建筑基址位于城内南端较高处,西面背靠黄土断崖,东面俯视河川。夯土基址呈南北纵长分布在二级梯地(现已退耕还林)土层之下,梯地高差约3米,上一级梯地建筑基址以上地层堆积厚约2.5米,下一级梯地多数探方耕土下即见基址。从发掘情况看,该建筑四周为夯土墙,西墙地面以上残高0.3—0.6米,墙宽约1.5米,地下墙基宽约3米;东墙北半部、北墙以及南墙东半部只剩夯土墙基部分,宽约3米。整个建筑基址南北长103米、东西宽16.4米(包括夯土墙基在内的宽度),东西墙之间的正中发现18个大型柱础石,间隔约5米,与东西墙一字平行排列。该建筑基址保存状况虽然较差,但基本结构大体还是清楚的,房址内没有发现隔墙之类的遗迹,似为大型府库类建筑。从地层堆积、遗迹之间的打破关系以及夯土内的包含物初步分析,大约始建于春秋早期晚段或春秋中期早段,战国时期废弃,汉代遭严重破坏;20世纪70年代因平整梯地,该建筑东墙、北墙以及南墙东段地上部分基本被毁,只剩墙基部分。
发掘中小型墓葬9座,其中3座未被盗扰。最大的ⅠM25位于东北城墙外的墓地,长4.8米,宽2.7米,深10.1米。出土青铜器9件,石圭130余件,陶器6件,年代为春秋中期偏晚。乐器坑位于被盗秦公大墓M2的西南部,相距约20米。长8.8米,宽2.1米,深 1.6米,坑口距地表深约2.1米,东西方向。坑内南排木质钟架(仅存朽痕)旁依次排列3件青铜镈、3件铜虎(附于镈)和8件甬钟,镈和钟各附带有1件青铜挂钩;北排磬架(仅存朽痕)下为2组10件石磬,均保存完好。青铜镈一大二小,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舞部及镈体部以蟠龙纹为主要装饰;四出扉棱为透空的纠结龙纹,造型华美;鼓部素面,有铭文20 余字,尚待清理释读。该镈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秦公镈以及宝鸡太公庙出土的秦武公镈近似,年代为春秋早期。
与乐器坑同时发现的还有人祭坑4座,每坑埋人骨架1—2具,肢体屈曲,其性质当为杀人祭祀。乐器坑的性质与人祭坑相同,也应属于祭祀性质。这种用青铜s乐器坑或礼器坑祭祀的方式曾在河南新郑的郑韩故城发现过,其年代略晚于大堡子山乐器坑,为春秋中期。郑韩故城礼乐器坑单个坑面积较小,但坑的数量多,整体规模更为宏大。大堡子山乐器坑距离被盗秦公大墓很近,当与大墓有关,至于实施该祭祀活动的行为人(该坑的主人)以及所祭祀的对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强调的是,该乐器坑是在大堡子山遗址遭多次大规模群体性盗掘后幸存下来的,在坑的附近及坑上部先后发现10多个盗洞,南侧最近的一个大型不规则盗洞长约5.6米,宽3.9米,深3.4米,距离坑边仅 0.2米。
❻ 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的西垂陵园的发现
为了更好地对遗址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2002年礼县县委、县政府委托陕西省古建筑设计研究所完成了该遗址保护的综合规划,2003年6月28日《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保护规划》通过陕、甘两省专家论证,将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实施,这对保护秦公陵园遗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秦早期陵园的自然风貌,先秦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将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重放异彩。
经过甘肃省文物考古专家8年多时间的发掘和研究论证,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发现的古墓群被专家一致认定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礼县也被认定是中国古代重要史书《史记》所记载的秦人发祥地“西犬丘”所在地。至此,考古学和先秦历史学上的两大千古谜团终于大白于世。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完成统一中国,建立封建王朝的第一人。因此,秦族、秦文化的发展史也成为海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1974年,陕西兵马俑及秦始皇陵被发现后,引起了海内外的强烈轰动。众多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的研究,指出秦人应有四大陵园区,并努力寻找它们的所在地。到1987年,秦人四大陵园中的二、三、四陵园,即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和临潼秦始皇陵园都在陕西先后被发现。但秦人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在哪里,却始终无从得知。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的祖先最初居住在“西犬丘”,后因牧马有功被封地授侯,成为西周的附庸,得以建立秦国。所以,“西犬丘”实际上是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和根基所在,查明“西犬丘”的地理位置对研究秦史意义极为重大。1993年,由于盗墓者的乱挖乱盗,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上的古墓被意外发现,一些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甘肃省文物考古所随即在大堡子山进行了为时8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发现,大堡子山的陵墓座西向东,墓主头西脚东,与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始皇陵园完全一样,而长达100多米的中字形墓葬也显示出秦人好建巨陵大墓的特点;这些墓葬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金、玉器,有的青铜器上明确铸有“秦公作铸用鼎”、“秦公作宝用簋”等铭文;从地理位置看,大堡子山“两河夹一山”的独特地势也完全符合先秦皇家陵园“风水”取向。因此,一些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初步认定,大堡子山古墓就是被历史尘封2000多年的秦人第一陵园———西垂陵园。
❼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的发现,仅仅作为先秦的故里来看待,
礼县打堡子做为先秦故里的文化的象征,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是中国人的骄傲,是甘肃人的骄傲,更是礼县人的骄傲!!!希望我国的研究文化的专家,对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推动作用,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❽ 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的考古价值
大堡子山墓地的发掘,使西山陵区得到了确认。根据史料记载,秦襄公和文公葬在西山陵区是没有问题的。西山应是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不是陈仓西北之山。西山陵区是秦国建国后第一个国君陵区。随着西山陵区的发现,从春秋早期到秦统一的秦国国君陵园基本都已经找到了,这为秦国陵寝制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系统的资料。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大堡子山城址及其周边一些年代相近的遗迹的挖掘,基本确定了大堡子山一带是早期秦人的一处重要都邑,极有可能就是“西犬丘”的所在,是我国早期秦文化考古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乐器坑的发现对于被盗秦公大墓墓主的确认以及早期秦人的礼乐制度、祭祀制度、铜器铸造工艺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大堡子山遗址的调查、钻探和发掘所取得的成果,对认识大堡子城址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大堡子山国保单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大堡子山墓地的发掘,为进一步开展早期秦文化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实物材料,同时也为进行这一地区的文物保护,文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大堡子山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此次大型宫殿基址的发现,从体量大和其他特征上判断已经被证实为秦早期所有,并且人牺牲和大型古乐器的同时出现也证明了当时已经拥有了完善的礼乐祭祀制度,已经是贵族和王亲所有,是标志性的发现。
大堡子山遗址较之陕西发现的雍城陵,东陵,郦陵相比为时间最早的,它的出土虽然在规模和文物观赏性上无法和其他三个陵墓相比,但填补了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对秦早期研究的一块空白,研究和史料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并且在出土的文物上也可以进一步发展到看到早期的祭祀形式继而对当时礼乐和祭祀制度展开研究,从而解开从西周到秦早期的研究空白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