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关隘遗址

关隘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3-06 08:41:33

㈠ 万里长城著名的关隘有哪些

嘉峪关 甘肃省 玉门关 甘肃省 万里长城二百关
嘉峪关 甘肃省
玉门关 甘肃省
西固城
乌鞘岭
锁阳城 阳关
杀王坡
峡口
头墩营 张掖城 位于甘肃省张掖市。
索桥堡 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
芦塘堡 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现称芦阳。多被毁掉。有些地方虽有墙址残存,但多已毁成土脊状的夯土堆。
大靖城 位于甘肃省古浪县境内。现称大景。墙体多已坍塌,堆土仅主同于地面3~4米。过朱家湾后至赵家地沟段,夯土城墙风化严重,有些地方仅高于地面1米多。
土门堡 位于甘肃省古浪县境内。黄土夯城墙由土门东向北行,至常家庄段,毁坏十分严重,只很少的地方留有遗迹。
黑山堡 位于甘肃省民勤县境内。这段夯土城墙保存状况较好。
板桥堡 位于甘肃省临泽县境内。过去曾有夯土墙残迹,今基本无存。
四坝堡 位于甘肃临泽县境内。今已无连贯的墙体遗址
胭脂堡 位于甘肃省高台县境内。城大部已不可寻。
居庸关 北京 位于昌平县城以北20公里长的关沟中,距市区50公里。
司马台 密云县东庄乡。目前已开发旅游。司马台长城关口处建有水库一座,库容57.2万立方米,长城的制高点望京楼海拔986米。
慕田峪关
沿河城 北京市门头沟区沿河城乡。1991年北京市文物局对沿河城进行保护性修建。
将军关 将军石关,北京市平谷县东北约40公里的明长城线上,东靠茅山,东南临黄崖关,西北近墙子路关,是平谷东北的重要隘口。保存较好。
白马关 北京市密云县境内。墙体较好,白马关西南亦以险为障,只筑有空心敌楼。
鹿皮关 北京密云县城北20公里处。现在关口设施已全部毁损。
河防口 北京怀柔县境内。今关口及关城均毁。关口遗址,仅公路西侧存一敌楼的条石基础。
莲花池关 北京怀柔县境内。
黄花城关 古称黄花路,亦叫黄花镇,北京怀柔县西北约35公里。地处京师北门,东有古北口,西有居庸关,北邻四海冶,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今关口已所剩无几。
撞道口关 也称镇虏关。北京市怀柔县城西北,东临磨石口,南近黄花城
九孔楼 北京怀柔县与延庆县的交界处。楼今已圯坍。九孔楼北原立有一石碑,存于延庆县文物保管所,是长城沿线十分罕见的题诗碑刻。
四海冶口 又名北口子。北京延庆县境内。关口外可通珍珠泉。关口南五里为四海冶堡,居四山之内,上通独石口,下连横岭,今此堡已毁坏无存。
山海关 河北省 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城防建筑风格。
井陉关 河北省 又叫土门关,位于鹿泉县正太路旁的土门村。
娘子关 河北/山西省
位于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雄踞于晋冀两省的交界处,为三晋东面的门户和交通的咽喉,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所重视,素有天险之称,是大行山上一个著名的关隘。因唐太宗之妹平阳公主曾驻兵于此而得名,
史称万里长城第九关。现存关门、城墙及古车马道。关城座落在悬崖之上。位于东门附近还有悬流百尺的娘子关瀑布。
雁门关 山西省 又称西陉关,位于代县西北20公里处,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
偏头关 山西省 今晋西北的偏关县城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故名。
平型关 山西省 雁门关之东,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古称瓶形寨。
古北口 北京 古北口镇是首都的东北大门,京承公路纵贯全境,为北京市对河北、内蒙古等地的重要窗口,自古有"燕京门户"、"京都重镇"之称。
喜峰口 河北省
河北迁西县境内西北50多公里处,是万里长城上一座雄关险镇。历史上多次在这里发生大战。走通县,穿大厂,过马兰峪。喜峰口雄踞滦河河谷与长城相交,左右高山对峙,是明代洪武初年,大将军徐达在燕山山脉首建的32座重要关隘之一。

瓦桥关 河北雄县
马水口 河北省涿鹿县狼烟山脚下。马水口关口建筑已毁,两侧长城层叠而上,随山势蜿蜒起伏,十分壮观。墙体多为条石砌筑,今存毁各半。
倒马关 河北省
倒马关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内三关之一,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杨六郎曾在此镇守,御辽兵于千里之外。如今,旧的城墙已所剩无己,孤零零的城门洞也显露着悲剧的色彩。
九门口 山海关城东北15公里处。九门口,又名一片石。1992年已全面修复,并对游人开放。
老龙头 山海关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董家口 河北省抚宁县东北。现关口已毁,关城尚存。刻有“忠义”、“报国”等字。
刘家口 河北省卢龙县。今关口两侧城墙已拆毁,过水楼尚保存较好。
马兰关 马兰关简介 马兰关图片
新开口 河北省万全县境内。现关已残毁,但关口一带长城墙体尚保存较好,存高约5米。
插箭岭关 河北省涞源县。今关城毁坏严重,东侧城墙砖被拆走,夯土墙尚存。所辖长城的空心敌楼多保存较好,敌楼的门额上嵌有汉白玉石匾。
金山岭 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密云县交界处,始建于明洪武初年,隆庆、万历年砖砌。敌楼是金山岭长城重要组成部分,在 20
公里长城的范围内修建有100多座各式敌楼。修复后的金山岭长城已成为长城旅游胜景,并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石口 河北省赤城县北,因关口处有一座拔地而起的孤石而得名。
张家口 河北省张家口市。
马市口 河北怀安县马市口村。今关口防御建筑已荡然无存,附近长城尚残存为黄土夯筑。
羊房堡关 河北省宣化县境内。多以碎石砌筑,今均已坍塌。关口已毁,在关南2公里处有羊房堡城。
水口关 河北省怀来县,建于明隆庆年间。该关今尚存一砖券拱门。除个别地方圮残外,大部分较好,很多地方的石砌垛口尚存。
紫荆关
位于易县城西15公里的紫荆岭上,海拔1080米,东连云蒙山,北傍拒马河,南临宽南湖。紫荆关有九关门之称(秦汉称上谷关,北魏称予庄关,隋唐称白壁关,宋称金坡关).

宣化城
明长城宣府镇镇城。今河北省宣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宣化城历史悠久,历来为北方军事重镇,素有“北方古城”之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在原宣德府土城的基础上,将宣化城扩展为城周12公里左右的规模。现尚存城墙长1万米左右。

三屯营 河北省迁西县三屯营镇驻地。
三道关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北。第一道关仅存遗址可辨。第二道关为正关。第三道关是用块石于沟谷之中横砌的一道障墙,作拦截用,原墙上设有一座石砌拱门,今拱门已成豁口,但墙体尚残存。

大毛山关 河北省抚宁县与辽宁省绥中县交界处。今关门已全毁,仅存遗址,城堡尚残存,为大毛山村。
义院口 又名义宛口,河北省抚宁县。口东西的长城建筑坚固,但今毁坏严重。义院口东北的板场峪和西南的花场峪保存有很多明时守戍长城所用的雷石和石炮。
界岭口 河北省抚宁县,因关隘坐落于界岭山下而得名。月城虽遭不同程度的破坏,但轮廓犹存。
重峪口 河北省卢龙县,为弘治十三年(1500)所建。仅在上兴隆庄北有不足百米的砖墙较为完好。
徐流口 河北省迁安县境内。关口双侧山坡较平缓,关口建筑已毁。城现虽已残毁但遗址尚存。
冷口关 河北省迁安县东北35公里, 现关城城墙砌砖被人拆毁,但夯土墙残址仍可看出原建筑规模,城南门砖券拱门洞尚存。
白洋峪关 河北省迁安县境内。今除东墙存约200米外,其余全部被拆毁。
青山关 又称青山口
河北省迁西县境内。南门额上有一石匾阴刻楷书:“青山关”三个大字,并题有“万历二年(1574)十月,吉旦创建立”。青山口南的长城为砖砌,保存很好。
铁门关 铁门关简介 铁门关图片
潘家口 潘家口古称卢龙寨。河北省迁西县场面北60余公里。今关及关城已完全沦于潘家口水库。
龙井关 河北省迁西县。龙井关向西南的长城多为石结构,砌筑坚固,保存较好。龙井关向东的长城大部分为石砌,坍毁较严重。
洪山口 河北省遵化县境内。现关隘建筑设施已荡然无存,关城则仅存残址。
上关 河北省遵化境内。今关口全部淹没于上关水库之中。
常峪口 河北省宣化县境内。关口建筑设施全被破坏,只存零星的夯土遗址。口南约3.5公里处筑有城堡今堡城大部分已被拆毁,只存部分夯土残墙。
狼窝沟口 河北省万全县境内。狼窝沟口在张家口西北,接近坝上。
新河口 河北省万全县境内。坍塌严重,关口处长城已破坏殆尽;但渔儿山一带长城却保存得很好。
白石口关 河北省涞源县下北头乡白石口村. 关城南门楼在河西侧,保存较好,现仍可通行。
浮图峪关 河北省涞源县境。今城堡已毁无存。今除个别地方零星略存遗址外,均已被毁掉。
乌龙沟关 河北省涞源县境内。今城墙城门均保存较好,南、西城门均有瓮城环护,瓮城门额各嵌一匾。南瓮匾阴刻横书“栩荆门”,西瓮城匾阴刻横书“镇朔门”。
飞狐口 河北省涞源境内。飞狐口两壁陡峭,一线微通,逶迤蜿蜒,形势险要。
襄城驿 河南省襄城县西城垣北段呈“匚”形者即是。
鲁阳关 河南鲁山县交口村石羊山下,山顶屯兵城堡遗址依稀可见。建筑已废,地面散存有陶、瓷、瓦残片等。
叶邑关 位于河南叶县旧县镇。城垣遗迹今尚残存,高3米,长2000余米。
缯关
又名大关口、仙翁关,位于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大关口村。两面山坡上仍存有土石墙和要赛设的遗迹,1981年出土之铜戈、铜镞均为上战国器物,是考证楚长城的可靠依据。

野牛岭关 位于河南省南召县塔湾村野牛岭。附近墩台为楚方城遗迹。
郦城堡 河南省内乡县郦城村仍有一段长200米,高2.5米,宽8米的残垣和瓦、陶片等遗物。
黄崖关 天津
寡妇楼 天津蓟县境内。
虎山长城 丹东市
抚顺关 位于辽宁省抚顺市东前甸乡。今关已毁,现存台堡遗址。抚顺城,为沈阳中卫所辖千户所城,城建于明洪武年间。
鸦鹘关 明长城辽东镇重要关隘,位于辽宁省新宾县西南苇子峪乡。又称三道关。
牛庄城 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镇。
分水关 辽宁省北宁市北15公里。清代改称分税关。分水关城已毁,沿北关门遗址两侧有长城遗址,向西直抵医巫闾山,山上尚存石筑烽火台。
宁远城 辽宁省兴城县兴城镇。
阳关 阳关简介 阳关图片
平定堡城 辽宁省铁岭县平定堡乡,堡城已毁,现存有城下镇远南墩台遗址。
清阳关 辽宁省昌图县清阳堡东4公里关门山的隘口处,关城已被采石场拆毁,只存遗迹和关城两翼的长城。
新安关 辽宁省开原县庆云堡乡西4公里的双楼台。双楼台即新安关城东门遗址。
镇远关 辽宁省黑山县白土厂乡。当地人称双棒台,实际为关城被毁后南关门和北关门遗址。北关门两侧长城仍存有两米多高的土筑城墙。关外有晾马山墩台和清柳条边遗址。
锦州城
明辽东镇卫城,明称广宁中屯卫,位于今辽宁省西部,在大凌河之西小凌河之北岸,为山海关通向辽东的枢纽,亦是关内外走廊的要塞,它南临渤海的辽东湾,北依虹螺山,地势十分险要,是明辽东镇长城海防系统的重要屯兵城。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由指挥曹奉在元朝时的永乐县旧址上修筑。并于天启五年(1625)重新修缮。

居延塞故城 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北,今遗址尚存。
鸡鹿塞 内蒙古口市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东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率兵北击匈奴,由此塞出长城。
高阙塞 内蒙古杭锦后旗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一个缺口。
大同城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
杀虎口 位于山西省右玉县北,明称杀胡口。
威鲁堡口 位于山西省左云县境内,明称威虏堡。今城堡毁严重,但四周围墙均有遗址。
金锁关 位于山西省汾阳市黄芦岭。长城遗址尚存石砌关和瓮城券洞。
黄泽关 位于山西左权县。关城已废,仅残存关门遗址和新建的标碑。
黄榆关 位于山西省和顺县,因关建于黄榆山上而得名。今关城遗址尚存,关券拱门洞较好。关北依山为障,关南有两段各长百余米石砌成墙,坍塌严重。
北楼口 位于山西省应县,为翠微山麓的一个最大隘口,东接平型关,西连雁门关。北楼口楼峪河两侧长城墙体尚存,高约6米以上。
宁武关 宁武关简介 宁武关图片
利民堡口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今城堡夯土墙残存,城东砖券拱门完整,门额上嵌有一匾,阴刻横书“利民塞”。
得胜口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今城堡砖墙多已不存,仅南关内砖砌券拱尚好,关门洞外十分精巧的砖雕图案。关门内外各有一匾,分别书有“得胜”、“保障”。门洞内东西各嵌存一块石碑。

镇宏堡口 位于山西省阳高县。今堡城已毁,由镇宏堡至边堡长城尚存黄土夯筑墙体高2--5米。
平远堡 位于山西省三镇县境内。今堡包砖已被拆,只残夯土城墙。
新平堡口 位于山西省天镇县境内。堡墙多被毁。堡东门尚残存砖券拱。城堡中有一座砖木结构的鼓楼。
保平堡口 位于山西省天镇县境内。
桦门堡 位于山西省天镇县境内。当地又称花面墙,居红土沟村东一里的山顶上.城四周均有残存的包砖,还有砖券城门,宽9米,高约6米。
瓦窑口堡 位于山西省县境内。瓦窑口堡今只存残圮的夯土围墙。
镇宁堡口 位于山西省天镇县境内。距白羊口长城南500米。今镇宁堡已废毁。
镇口堡 位于山西省天镇县境内。距水磨口长城周岁500米。今已废毁。
守口堡口 位于山西省阳高县境内。今城堡已毁。长城由守口堡至镇宏堡,破坏较少。
镇边堡 位于山西省阳高县境内。今城堡已毁。长城出镇边堡向西约4公里出阳高而进大同市。这段黄土夯筑的长城墙体较为完整。
镇川堡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境内,镇川口长城南2.5公里。破坏严重,砌砖全部被拆毁,夯土城墙西侧、南侧已毁为平地,东侧墙半毁,仅北侧墙多残存。
宏赐堡口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境内。今堡城砌砖早已被拆光,残土墙亦破坏严重,城南侧墙基本已平,南门原为砖砌券拱门,今已成豁口状。
镇羌堡口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境内,今长城外侧紧傍长城尚存马市围城遗址。
拒墙堡口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境内。今已十分残破。仅砖砌券拱南门尚残存。
拒门堡口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境内。堡城今已废毁。
助马堡口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今堡城南墙、东墙有多处残圮,北墙高大坚固,保存较好。
破鲁堡口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境内。破鲁堡城北墙、西墙今尚残存,南墙,东墙破坏极为严重。
保安堡口 位于山西省左云县境内。西距长城1公里。今城堡包砖早已被拆毁,只有夯土城墙残存。
宁鲁堡口 位于山西省左云县境内。原名宁虏堡。城墙包砖虽早被拆光,但整体堡城尚存。
破虎堡口 位于山西省右玉县境内。原称破胡堡。黄土夯筑墙尚残存,城南砖砌券拱城门亦存。
残虎堡口 位于山西少左云县境内。今只残存砖砌券拱南城门,及已残损的黄土夯城墙。
马堡口 位于山西省右玉县境内。今堡城砌石已被拆毁,只残存夯土城墙。
云石堡口 位于山西省右玉县境内。云石新堡今为一村庄,城堡包砖早被拆毁,仅存夯土墙。
少家堡口 位于山西省平鲁县境内,长城内约1.5公里。今城堡包砖已被拆毁,夯土残墙尚存。
大河堡口
位于山西省平鲁县境内。居山坡之上,四面黄土夯筑残墙尚存,砖石几乎被拆光,已无人居住。今尚存一方庙碑,仅可辨认为“大同平鲁路”,“大水口堡”等字。还有一块石匾,阴刻楷书“汤永固”三个大字。据说原嵌在关门额上。

败虎堡口 位于山西省平鲁县境内。城堡仅存夯土残墙。
迎恩堡口 位于山西省平鲁县境内。城堡仅存夯土残墙。
阻虎堡口 位于山西省平鲁县境内。阻虎堡城包砖早已不存,夯土墙亦无城状,仅零星残存几段。
将军会堡 位于山西省平鲁县境内。堡城全部为石砌,大部分已被拆毁。
丫角山 山名,现废而不用。位于内蒙古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东。虽残破,但墙体尚连贯,远看十分壮观。
老营堡 位于山西省偏关县境内。只存夯土。从高大的夯土墙尚可看出城堡原来的规模。
红门口 位于山西省偏关县东北40公里。红门口南0.5公里设有水泉堡,今亦毁,仅零星存有夯土残墙。
老牛湾堡 位于山西省偏关县境内。东接滑石堡,西临黄河岸。今堡城尚存。
阳方口 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北约13公里。阳方口堡城今已残毁,尚存城北砖券拱门,用横木支撑着,供行人来往。
白草关口 位于山西省代县境内。今尚存一座关楼和一个关便门。
广武城 位于山西省山阴县境内。尚存夯土墙体和北门砖券拱门洞。
北楼口亦称碑楼口。位于山西省应县境内,是翠微山麓的一千最大隘口,东接平型关,西连雁门关。城堡破坏严重,砖包墙仅西北角部分残存。从残存的夯土残墙尚可辨出原堡规模。

狼牙口
位于山西省灵丘县龙须台村和河北省沂涞源县狼牙口村交界处,因建在海拔1700余米的狼牙口而得名。关两侧建有石砌城墙,今多较好。关门尚存石砌券门,今仍为南北通道。

龙泉关
位于河北省阜平县西部的龙泉乡,距县城约35公里的太行山一出口。东临阜平县城,西界五台山,北近平型关。遗存北门向南开,砖拱门洞,宽3.5米,深10米,大型条石砌基。

固关 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境内。由娘子关南约6公里,有固关(旧关)遗址。尚好
鹤度岭口 位于山西省昔阳县皋落乡长沟村东南约1.5公里的山梁上。石城基本完好,有少许圮残。
马岭关 位于山西省昔阳皋落乡圪瘩店村东南2.5公里处。东西墙砌有券门,今仍存,城墙及垛口大部较好,西城墙长于东城墙。
支锅岭口 位于山西省和顺县小董坪村东1.5公里处。关城南侧为山涧,深不可越,西侧为壁立悬崖,陡不可攀,所以只在北、东两面筑有石墙。
峻极关 位于山西省左权县城东约60余公里。南北峭崖陡不可攀,关门北约50米处是一深涧,石砌城墙由陡崖起止临涧的一座小山顶,现已全坍成堆。
榆林塞 陕西榆林
吴旗秦长城 位于陕西省吴旗县。墙体、墩台仍保存较好,遗址周围散布有大量绳纹陶瓦残片。
魏长城南起点 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华山峪口。
定边城 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现北、南、东三面夯土城墙有部分残存,西城墙及四座城门均毁。
高家堡 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境内。今城堡尚残存,城东北两面条石墙体较完好,城东门券拱门洞仍为出入城之通道。
镇北台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红山最高处,东西有长城相连,为榆林南北往来的咽喉之地。镇北台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是榆林镇巡抚为保护红山马市贸易设立的一个观察哨所。镇北台是万里长城中最大的一座城台。

统万城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白城子村。现城址四周不同程度地为流沙所淹没,但高达24米的西南城角敌楼却赫然挺立于沙漠之中。
韩城魏长城 位于陕西省韩城市。
黄甫川堡 位于陕西省府谷县。居黄甫河下游,西北据山,南北临川,距长城10公里。黄甫川长城为黄土夯筑,保存多较好。砖砌空心敌楼多被拆毁。
清水营堡 位于陕西省府谷县,清水河下游。黄土夯筑,多保存较好,一般高在2~4米,保存好的地方,尚存5米余。
孤山堡
位于陕西省府谷县,因居孤山川北侧山坡之上,故名。今城堡外侧包砖及条石基均已被拆光,只内部夯土墙残存。城东、西、南、北各开有一门,南、北门外还圈有瓮城。除东门已毁外,其余三门砖券拱洞尚存。

镇羌堡
位于陕西省府谷县新民堡村。今城堡围墙包砖及条石基已被拆光。城东墙南部、南墙西部遭较大破坏。其余部位夯土城墙基本尚存。城开东、北、南三门,均筑有瓮城。东北二门已毁,南门砖券拱门洞保存尚好。

永兴堡 位于陕西省神木县。今永兴堡附近夯土长城圮坍严重,但遗迹尚连贯,夯土墩台多存,砖石包砌的墩台已全被毁,个别的只残存些砖墙石基。
大柏堡 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大柏堡今为小学校舍,四周堡墙尚残存条石及砖包砌部分。
建安堡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境内。现存夯土墙部分,基本保存原规模。堡城原东、南、北各七一门,门外均有瓮城。今东、南二座砖券门洞尚存。
常乐堡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境内。仅南墙保存稍好,城西门已毁,尚存东门及瓮城砖券拱门洞。
波罗堡 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境内。今堡城砖石砌筑部分,仅西墙和南、北两城角及北墙稍有残存。夯土墙除南门以东基本被毁掉外,多残存。今尚存砖砌券拱同洞及北门洞
怀远堡
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境内。夯土北城墙保存稍好,其余三面均成断续的残存状。城南门已毁。东门砖券洞被农民改为窑洞居住。北门尚存,现为农民盖杂草的库房。堡内原有鼓楼已毁,仅存楼台。

威武堡 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境内。今该堡内全是积沙,城堡砖石已被拆光,仅夯土墙断续残存,基本轮廓可辨。
清平堡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境内。
龙州堡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境内。现该堡为龙州村所在地。
镇靖堡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境内。距长城约2公里。仅残存内部夯土。
镇罗堡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境内。此城堡已于清同治六年(1867)毁。
靖边营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境内。现靖边营为新城乡所在地。
宁塞堡 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境内。宁塞堡倾塌已久。
柳树涧堡 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城堡遗址在今柳树涧南的山坡上,堡内辟为农田,砖石早已拆光。所有夯土虽有坍塌,但还保存原堡形状。
安边堡
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城堡砖石早已拆光,夯土墙体除北门向西那段大致存有原规模外,其他均残塌的七零八落。北城墙中部墙上旧筑有“魁星楼”,已毁。今呆存一约30米见方的夯土基座。

砖井堡 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今三门均毁成豁口。
固原秦长城
位于宁夏固原县张易、红庄、中河、西郊诸乡。固原秦昭王长城,保存最好的地段有两处,一为固原城西南10公里,由孙家庄东侧起,至城北6公里石羊洼,分长18公里。另一处为固原城东南茹河北岸长城梁,全长约7公里。

下马关 位于宁夏同心县下马关乡。下马关附近长城是明固原镇长城中保存最好的地段。
胜金关 位于宁夏中卫县东30公里。
广武营 位于宁夏青铜峡市。今已青铜峡水库淹没于水中,尚有城附近的108塔保存完整。
横山堡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境内,旧名红山堡。今横山堡城已废弃,夯土城墙尚残存。
花马池营 即宁夏盐池县城关。
三关口 位于贺兰山中部,在银川市东北约40公里,银川至内蒙巴彦浩特公路正由关口穿过。
贺兰口
位于宁夏贺兰县境内。两侧的山崖上,仍保存着明朝摩崖刻记两方。沟谷北壁石刻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钦差大臣巡视贺兰山边防题记,南壁为万历三十七年(1609)重修贺兰口时官兵所刻。

镇远关 位于宁夏石嘴山市郊区。镇远关遗址尚存,关城居宁夏旧北长城里侧,关城北墙即是利用的长城城墙。
打口 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区北,今称打武口。
兴武营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境内。今砖石被拆为民用。存夯土墙。
长城关 位于宁夏盐池县城北。今关城建筑已毁无。长城关附近长城亦多只存遗址,成土脊状。
清水营堡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境内。今城在清水营村西1公里处,已废弃无人住。城堡砖石部分早被拆为民用。现仅存夯土城墙。
横城堡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境内。砌筑横城堡的砖石,仅城南门及附近尚存一些,其余多被拆走,残剩夯土。
固原城 位于宁夏自治区南部。今西北角处仍留有残垣。城西5公里处有秦长城遗址,部分土城和碉堡仍旧存留。
银川城 位于宁夏平原中部。老城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西夏朝遗留下来的文化古迹。
防门 位于山东省平阴县广里乡。
铜陵关 位于山东省沂源县张家坡乡。铜陵关及沂源县齐长城建筑已所存甚少,但石砌墙残迹仍时有可见。辘轳岭长城较好地段尚存高1-2米,宽6-9米的残墙。
锦阳关 位于山东省莱芜市上游镇。镇阳关长城,今尚存0.6公里较为完整的石砌墙体,残存城墙最高为7.5米,最厚为6米。
三岔口 位于泰安市上港乡的蒿滩村,是泰山山脉长城岭下一个隘口。其地处莱芜市、章丘县和泰安市的交界点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今尚有部分遗址残存。
大关 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大关镇,穆陵关北10余公里,有大弁山。
穆陵关 穆陵关简介 穆陵关图片
临淄齐国故城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今临淄故城地面上仍保留着不少断壁残墙。国务院1961年将其公布为国家级保护单位。
齐长城入海处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小珠山东北的于家河。今仅在小珠山附近的六汪镇存有部分长城遗址。
桃林关 位于山东省胶南市黑溜顶北侧。胶南县有齐长城约55公里,多已圯塌,但遗址尚清淅连贯。
绕紫窝长城 位于诸城市桃园缣夜的狭肷希诖咛厥獾囊欢纬翘澹糠执娓?米,基宽约15米。
黄草关
位于山东省五莲县松柏镇前长城岭村,居马耳山与喜鹊岭之间,村因长城而得名。长城岭段残墙高约1.5米,基宽约6米,东西山上各有一座直径20米、高5米的峰火台。
东莞长城 位于山东省莒县东莞镇九顶莲花山上。现存遗址高约2米左右,宽近10米,长约8公里。
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即现存郑韩长城的主要部分,始于郑筑,韩灭郑后,续修沿用,故称郑韩长城西固城 乌鞘岭 锁阳城 阳关 杀王坡 峡口 头墩营 张掖城

㈡ 唐代的关隘遗址是哪些

中国古代重要关隘一览

居庸关:古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取“徒居庸徒”之意而得名。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时改为纳款关。唐代设有居庸、蓟门、军都等关。辽以后都称此关为居庸关。此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所争夺。841年,幽州(今北京)发生兵乱,雄武军节度使张仲武因扼住居庸,断乱军粮草,使乱军陷于困境,得以收复幽州。

玉门关:古代关隘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关北依天山余脉,南接阿尔金山,为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后所置。前108年,汉将赵破奴破车师国,前104年,李广利两伐大宛国均由此关出师。

嘉峪关:古代关名。在今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此关南屏祁连山,西北靠嘉峪山,两山夹峙,北大河横贯其间,为古代肃州(今甘肃省洒泉市)西北门户和河西走廊西端之咽喉。明正德年间,即倚此关抵御吐鲁番东侵。

仙人关:古代关隘名。在今甘肃省徽县东南。此关西临喜陵江,南接略阳北界,北有虞关紧接铁山栈道,是关中、天水进入汉中的要地,也是由陕入川的重要咽喉。1134年,宋将吴玠军在此据险坚守,大败金兵,使金军南下的企图破灭。

阳关:古代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因居玉门关之南而得名,与玉门关同为西汉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宋代以后,随着中西陆路交通的逐渐减少,关址渐废。

天井关:古代关名。又称太行关。在今山西省晋城县南部太行山顶。因关南有三所深不可测井泉而得名。这里适当太行南北要冲,形势险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秦与韩、魏相争上党,多交战于此。东汉建武元年(25年),冯异得过此关,连拔上党两城。
平型关在雁门关之东,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今名。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时为内长城重要关口。正德六年(1511)筑岭口堡城,嘉靖二十四年、万历九年都曾增修,这就是后来的关城。

平型关城据平型岭之口,城周长1公里余,今残高6米。关门坐西朝东,门洞用券栿相间的方法筑成,高4米,宽2.7米,墙厚2.7米,今关楼已毁。城内匾额上书“平型岭”三字,两侧岭上明长城遗迹尚存。

平型关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耸立,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这两山之间尽一条不甚宽的地堑式低地,平型关所在的平型岭是这条带状低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形势很险要。由于恒山和五台都是断块山,十分陡峻,成了晋北巨大交通障壁,因此这条带状低地便成为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一条东西向古道穿平型关城而过,东连北京西面的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彼此相连,结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明清时代,京畿恃以为安。

明代国力衰弱,蒙古骑兵频繁侵边,抢掠财物,尤其嘉靖年间为烈。最严重的一次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蒙古鞑靼部俺答又率兵大举南侵,从大同深入浑源攻平型关,明军不能抵挡,遂陷平型关。接着由此直趋灵丘、广昌(今河北涞源),进逼紫荆关。途中遇明将陈凤率军抵抗,蒙古兵便分头掠繁峙,犯蔚县并屠掠延庆诸城,后因连日下雨才引军北归。

平型关在现代战争史上曾写下辉煌的一页。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初期,1937年9月下旬,日本侵略军在占据了华北大片土地后,冀中一路沿平绥线方向西进。当占领了大同以后,便以精锐兵团进攻南面的雁门关及其东西关口,企图南下欧太原。这是刚开到山西抗日前线的八路军,决定利用平型关的险要地形,给日本侵略军一歼灭性的打击。八路军以三个团的兵力冒雨埋伏在平型关至东河南镇(在平型关之东)公路附近的山地上;另以一个团和一个骑兵营的兵力出平型关向灵丘、涞源、广灵方向前进,以钳制敌人,保障侧翼安全。当日军约4000人,军车10O余辆,大车20O余辆,由灵丘向西前进时,八路军埋伏部队突然发起猛攻,迅速将敌军分割,展开白刃战。经过一天激战,八路军歼灭日军1000多人,击毁敌全部军车。缴获各种枪支1000余支,还有野炮、机枪以及战马50匹。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战争开始后我国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它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忱和树立起必胜信心。

现在平型关战役旧址已辟为抗日战争纪念地。旧址在灵丘县城西桥沟一带。距平型关约5公里。这里北依恒山余脉,南屏五台山峭崖,附近峰峦峻陡,比肩连袂,中通一路,形势非常险要。遍山松柏叠翠,风光秀丽,常有游人来参观游赏。

今从北京至太原的京原铁路通过平型关下,附近还有公路通河北、山西各地,这里仍不失为晋东北交通要冲。
天设居庸险,乾坤此北门。山川通上郡,形势冠中原”。好一座不同凡响的居庸关!居庸关确实非常雄奇险要,古往今来有过多少吟诵它的辉煌诗篇!它不但形势险要,而且历史上或为北国大门,或为京畿要防,其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的重要,全国罕有其他关隘能同它相匹的。

居庸关位于今北京市北面的军都山峡谷——关沟中部。古属“居庸”地。相传秦始皇筑长城时徙居庸徒(被征发的民夫、犯人等)于此,因称居庸。其实它早已著名。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就称居庸为天下九塞之一。汉代开始在此设居庸县并置关,即称居庸关。因它处于军都山内,亦名军都关。在历史上曾有不同的称呼:三国时称西关,北齐称纳款关,唐代称居庸或军都不一,还有蓟门关之称。以后各代都称居庸关。北魏时期始筑关城,明洪武元年(1368)重筑,并修筑长城,成为长城的重要关隘,以防蒙古亡元残余势力侵扰。宣德年间曾加修建,景泰六年(1455)又拆除再建,这就是现存的关城。近年再次进行了重修,使已遍体鳞伤的居庸关城旧貌换新颜。明时居庸关与其西南的紫荆关、倒马关之间还筑内长城相连,合称“内三关”,构成京都西部的严固联防线。《述征记》等古籍把居庸关所在的军都陉列为太行八陉中第八陉。

军都山为燕山山脉的南支。燕山山脉呈东西走向绵延于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海拔1000米以上,山势峻急,成为南北的大阻。连山中断,形成关沟,却可以通南北,便利了当地的交通。北京东部的温榆河取源于此,沿河的隘道便是军都陉,古人所称的太行第八陉。居庸关城跨关沟两边的山崖而筑。城周长7公里余,高8米余,有南北二门及一水门,温榆河源从城下穿过。今水门已湮没。城内原有过街塔,今仅留下台基,即著名的云台。古人所称的居庸关范围很大,把整个关沟都叫做居庸关,以南口和八达岭为其南北口。而南口旧称下口,原有城堡,今已毁。八达岭城堡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后于弘治十八年(15O5)重建,就是现在见到的城堡。开两门,东门匾额题“居庸外镇”,西门题“北门锁钥”。八达岭因在高处(海拔约60O米),居高临下,比居庸关城更险要。所以前人说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整条关沟两边,层峦叠嶂,悬崖峭壁,下临深沟,古称绝险。居庸关和南北两口形成重关迭险,真个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何况山上还有长城环护。难怪古人说,“燕京之有居庸,扰秦之崤函,蜀之剑门也”。信非虚言。

北京自古为军事重镇,后又相继成为五前京都。居庸关为北京的北门,向为边地通商场所。居庸关外长期以来是东北方少数民族聚居和活动的地区。少数民族贵族见北京物阜民殷,常存觊觎之心,每思南下侵占北京城,因此居庸关便成为兵祸不息之地。早在东汉时,鲜卑人就屡犯居庸关。自东晋至唐末,地方割据政权也常在此用兵。唐武则天时曾塞断居庸之口以防突厥。到第10世纪前期,五代石晋割燕云十六州结契丹以后,居庸关便成为辽与金、蒙古与金激烈争夺的战场。公元1122年,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谋取辽的燕京(即今北京)。辽以强兵守后庸关,不料临战时,居庸关两边山崖忽然崩落,戍卒多被压死,辽不战而溃。这使金兵得以顺利度关南下,占领了燕京。

公元12O9年,北部强大起来的蒙古军又攻金的中部(即北京),金兵死守居庸关,蒙古军不能入,乃采用“声东击西”之计,留一部分人马屯守居庸关外,暗下移主力向西南攻紫荆关,入关后迅速移兵从南反攻居庸关,居庸关遂被攻破。后来蒙古军却未攻下金中都即退走。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又派兵攻破居庸关,并在关城驻扎。过了三年,蒙古兵再围金中都,金主遣使求和,成吉思汗率主力回国,只留下一部分人马守居庸关。金因受蒙古军威胁,即于当年迁都开封。次年,蒙古军便占领了中都。

到了元末,朱元璋的军队攻打元大都(今北京),元主由居庸关北走,元亡。明大将徐达派兵守居庸、古北等关口,绝了亡元残余势力的南窥之道。
喜峰口关
喜峰口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古称卢龙塞,路通南北。汉代曾在此设松亭关,历史悠久。东汉末曹操与辽西乌桓作战,东晋时前燕慕容儁进兵中原,都经由此塞。后易名喜逢口。相传昔有人久戍不归,其父四处寻问,千里来会,父子相逢于山下,相抱大笑,喜极而死,葬于此处,因有此称。约至明永乐后,讹称为喜峰回。明景泰三年(1452)筑城置关,称喜峰口关。今通称喜峰口。

喜峰口关故址在今河北省遵化县东北,燕山区大河——滦河出口的东南边。关城依山靠水,北倚长城,形势雄壮。城周长1.5公里,关门上有楼高四丈(约合今8米余),名曰镇远楼。又削山为壁,豀峪蹊径,凡人迹可通之处,尽筑城墙与万里长城相接。明嘉靖年间,更在关口处建“来远接”,据说可容万人(为都御史胡守中所建,史称胡出塞尽斩辽金以来松木百万以建此楼),后为滦河洪水所冲没。今城与关楼亦俱倾圮,但从遗址可推知其当年之雄要。

喜峰口关周围是一片低山丘陵,海拔高度由南200余米,向北升高至I000余米,地形突兀,交通困难。由滦河所形成的谷道使成为南北往来的天然孔道。喜峰口关处,左右高崖对峙,地形险要。由此出关折东趋大凌河流域,北上通西辽河上游及蒙古高原东部,向西南经遵化和冀北重镇蓟州(今蓟县)可至北京。这条路径向来是从河北平原通向东北的一条交通要道。喜峰口关扼此要道咽喉,其战略地位之重要可想而知。古时喜峰口一带是汉族与北方及东北方民族交往频繁之地,历代有兵戍守,唐时这里叫卢龙塞。

唐诗人高适在《塞上》诗中有“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之句,可见当时统治者对这个地方的重视。明初,喜峰口关是京都与长城外大宁都指挥司联系的中转站,也是其后蒙古兀良哈部入贡的必经之路。

喜峰口北面约10公里,今河北省宽城县西南的滦河东岸有松亭关。大约由喜峰口迁汉松亭关至此。契丹辽时,契丹人来往于燕京与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之间多经此。

明时行人出喜峰口至大宁,舍此道莫属。这关依山傍水,地势极险要。古人称它有“嵯峨虎豹当大关,苍崖壁立登天难”之势,易守难攻。松亭关和喜峰口关都邻近京畿,是明时北京安全的保障。自永乐年间废除大宁都指挥司后,松亭关亦随之奔守,这给明朝带来很大的后患。

㈢ 中国几个著名的关在哪里比如玉门关、山海关、嘉峪关、函谷关……谢谢。

我是山海关人,我来回答你个全的吧:
万里长城二百关
嘉峪关 甘肃省
玉门关 甘肃省
西固城
乌鞘岭
锁阳城 阳关
杀王坡
峡口
头墩营 张掖城 位于甘肃省张掖市。
索桥堡 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
芦塘堡 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现称芦阳。多被毁掉。有些地方虽有墙址残存,但多已毁成土脊状的夯土堆。
大靖城 位于甘肃省古浪县境内。现称大景。墙体多已坍塌,堆土仅主同于地面3~4米。过朱家湾后至赵家地沟段,夯土城墙风化严重,有些地方仅高于地面1米多。
土门堡 位于甘肃省古浪县境内。黄土夯城墙由土门东向北行,至常家庄段,毁坏十分严重,只很少的地方留有遗迹。
黑山堡 位于甘肃省民勤县境内。这段夯土城墙保存状况较好。
板桥堡 位于甘肃省临泽县境内。过去曾有夯土墙残迹,今基本无存。
四坝堡 位于甘肃临泽县境内。今已无连贯的墙体遗址。
胭脂堡 位于甘肃省高台县境内。城大部已不可寻。
居庸关 北京 位于昌平县城以北20公里长的关沟中,距市区50公里。
司马台 密云县东庄乡。目前已开发旅游。司马台长城关口处建有水库一座,库容57.2万立方米,长城的制高点望京楼海拔986米。
慕田峪关
沿河城 北京市门头沟区沿河城乡。1991年北京市文物局对沿河城进行保护性修建。
将军关 将军石关,北京市平谷县东北约40公里的明长城线上,东靠茅山,东南临黄崖关,西北近墙子路关,是平谷东北的重要隘口。保存较好。
白马关 北京市密云县境内。墙体较好,白马关西南亦以险为障,只筑有空心敌楼。
鹿皮关 北京密云县城北20公里处。现在关口设施已全部毁损。
河防口 北京怀柔县境内。今关口及关城均毁。关口遗址,仅公路西侧存一敌楼的条石基础。
莲花池关 北京怀柔县境内。
黄花城关 古称黄花路,亦叫黄花镇,北京怀柔县西北约35公里。地处京师北门,东有古北口,西有居庸关,北邻四海冶,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今关口已所剩无几。
撞道口关 也称镇虏关。北京市怀柔县城西北,东临磨石口,南近黄花城
九孔楼 北京怀柔县与延庆县的交界处。楼今已圯坍。九孔楼北原立有一石碑,存于延庆县文物保管所,是长城沿线十分罕见的题诗碑刻。
四海冶口 又名北口子。北京延庆县境内。关口外可通珍珠泉。关口南五里为四海冶堡,居四山之内,上通独石口,下连横岭,今此堡已毁坏无存。
山海关 河北省 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城防建筑风格。
井陉关 河北省 又叫土门关,位于鹿泉县正太路旁的土门村。
娘子关 河北/山西省
位于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雄踞于晋冀两省的交界处,为三晋东面的门户和交通的咽喉,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所重视,素有天险之称,是大行山上一个著名的关隘。因唐太宗之妹平阳公主曾驻兵于此而得名,
史称万里长城第九关。现存关门、城墙及古车马道。关城座落在悬崖之上。位于东门附近还有悬流百尺的娘子关瀑布。
雁门关 山西省 又称西陉关,位于代县西北20公里处,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
偏头关 山西省 今晋西北的偏关县城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故名。
平型关 山西省 雁门关之东,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古称瓶形寨。
古北口 北京 古北口镇是首都的东北大门,京承公路纵贯全境,为北京市对河北、内蒙古等地的重要窗口,自古有"燕京门户"、"京都重镇"之称。
喜峰口 河北省
河北迁西县境内西北50多公里处,是万里长城上一座雄关险镇。历史上多次在这里发生大战。走通县,穿大厂,过马兰峪。喜峰口雄踞滦河河谷与长城相交,左右高山对峙,是明代洪武初年,大将军徐达在燕山山脉首建的32座重要关隘之一。

瓦桥关 河北雄县
马水口 河北省涿鹿县狼烟山脚下。马水口关口建筑已毁,两侧长城层叠而上,随山势蜿蜒起伏,十分壮观。墙体多为条石砌筑,今存毁各半。
倒马关 河北省
倒马关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内三关之一,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杨六郎曾在此镇守,御辽兵于千里之外。如今,旧的城墙已所剩无己,孤零零的城门洞也显露着悲剧的色彩。
九门口 山海关城东北15公里处。九门口,又名一片石。1992年已全面修复,并对游人开放。
老龙头 山海关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董家口 河北省抚宁县东北。现关口已毁,关城尚存。刻有“忠义”、“报国”等字。
刘家口 河北省卢龙县。今关口两侧城墙已拆毁,过水楼尚保存较好。
马兰关 马兰关简介 马兰关图片
新开口 河北省万全县境内。现关已残毁,但关口一带长城墙体尚保存较好,存高约5米。
插箭岭关 河北省涞源县。今关城毁坏严重,东侧城墙砖被拆走,夯土墙尚存。所辖长城的空心敌楼多保存较好,敌楼的门额上嵌有汉白玉石匾。
金山岭 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密云县交界处,始建于明洪武初年,隆庆、万历年砖砌。敌楼是金山岭长城重要组成部分,在 20
公里长城的范围内修建有100多座各式敌楼。修复后的金山岭长城已成为长城旅游胜景,并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石口 河北省赤城县北,因关口处有一座拔地而起的孤石而得名。
张家口 河北省张家口市。
马市口 河北怀安县马市口村。今关口防御建筑已荡然无存,附近长城尚残存为黄土夯筑。
羊房堡关 河北省宣化县境内。多以碎石砌筑,今均已坍塌。关口已毁,在关南2公里处有羊房堡城。
水口关 河北省怀来县,建于明隆庆年间。该关今尚存一砖券拱门。除个别地方圮残外,大部分较好,很多地方的石砌垛口尚存。
紫荆关
位于易县城西15公里的紫荆岭上,海拔1080米,东连云蒙山,北傍拒马河,南临宽南湖。紫荆关有九关门之称(秦汉称上谷关,北魏称予庄关,隋唐称白壁关,宋称金坡关).

宣化城
明长城宣府镇镇城。今河北省宣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宣化城历史悠久,历来为北方军事重镇,素有“北方古城”之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在原宣德府土城的基础上,将宣化城扩展为城周12公里左右的规模。现尚存城墙长1万米左右。

三屯营 河北省迁西县三屯营镇驻地。
三道关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北。第一道关仅存遗址可辨。第二道关为正关。第三道关是用块石于沟谷之中横砌的一道障墙,作拦截用,原墙上设有一座石砌拱门,今拱门已成豁口,但墙体尚残存。

大毛山关 河北省抚宁县与辽宁省绥中县交界处。今关门已全毁,仅存遗址,城堡尚残存,为大毛山村。
义院口 又名义宛口,河北省抚宁县。口东西的长城建筑坚固,但今毁坏严重。义院口东北的板场峪和西南的花场峪保存有很多明时守戍长城所用的雷石和石炮。
界岭口 河北省抚宁县,因关隘坐落于界岭山下而得名。月城虽遭不同程度的破坏,但轮廓犹存。
重峪口 河北省卢龙县,为弘治十三年(1500)所建。仅在上兴隆庄北有不足百米的砖墙较为完好。
徐流口 河北省迁安县境内。关口双侧山坡较平缓,关口建筑已毁。城现虽已残毁但遗址尚存。
冷口关 河北省迁安县东北35公里, 现关城城墙砌砖被人拆毁,但夯土墙残址仍可看出原建筑规模,城南门砖券拱门洞尚存。
白洋峪关 河北省迁安县境内。今除东墙存约200米外,其余全部被拆毁。
青山关 又称青山口
河北省迁西县境内。南门额上有一石匾阴刻楷书:“青山关”三个大字,并题有“万历二年(1574)十月,吉旦创建立”。青山口南的长城为砖砌,保存很好。
铁门关 铁门关简介 铁门关图片
潘家口 潘家口古称卢龙寨。河北省迁西县场面北60余公里。今关及关城已完全沦于潘家口水库。
龙井关 河北省迁西县。龙井关向西南的长城多为石结构,砌筑坚固,保存较好。龙井关向东的长城大部分为石砌,坍毁较严重。
洪山口 河北省遵化县境内。现关隘建筑设施已荡然无存,关城则仅存残址。
上关 河北省遵化境内。今关口全部淹没于上关水库之中。
常峪口 河北省宣化县境内。关口建筑设施全被破坏,只存零星的夯土遗址。口南约3.5公里处筑有城堡今堡城大部分已被拆毁,只存部分夯土残墙。
狼窝沟口 河北省万全县境内。狼窝沟口在张家口西北,接近坝上。
新河口 河北省万全县境内。坍塌严重,关口处长城已破坏殆尽;但渔儿山一带长城却保存得很好。
白石口关 河北省涞源县下北头乡白石口村. 关城南门楼在河西侧,保存较好,现仍可通行。
浮图峪关 河北省涞源县境。今城堡已毁无存。今除个别地方零星略存遗址外,均已被毁掉。
乌龙沟关 河北省涞源县境内。今城墙城门均保存较好,南、西城门均有瓮城环护,瓮城门额各嵌一匾。南瓮匾阴刻横书“栩荆门”,西瓮城匾阴刻横书“镇朔门”。
飞狐口 河北省涞源境内。飞狐口两壁陡峭,一线微通,逶迤蜿蜒,形势险要。
襄城驿 河南省襄城县西城垣北段呈“匚”形者即是。
鲁阳关 河南鲁山县交口村石羊山下,山顶屯兵城堡遗址依稀可见。建筑已废,地面散存有陶、瓷、瓦残片等。
叶邑关 位于河南叶县旧县镇。城垣遗迹今尚残存,高3米,长2000余米。
缯关
又名大关口、仙翁关,位于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大关口村。两面山坡上仍存有土石墙和要赛设的遗迹,1981年出土之铜戈、铜镞均为上战国器物,是考证楚长城的可靠依据。

野牛岭关 位于河南省南召县塔湾村野牛岭。附近墩台为楚方城遗迹。
郦城堡 河南省内乡县郦城村仍有一段长200米,高2.5米,宽8米的残垣和瓦、陶片等遗物。
黄崖关 天津
寡妇楼 天津蓟县境内。
虎山长城 丹东市
抚顺关 位于辽宁省抚顺市东前甸乡。今关已毁,现存台堡遗址。抚顺城,为沈阳中卫所辖千户所城,城建于明洪武年间。
鸦鹘关 明长城辽东镇重要关隘,位于辽宁省新宾县西南苇子峪乡。又称三道关。
牛庄城 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镇。
分水关 辽宁省北宁市北15公里。清代改称分税关。分水关城已毁,沿北关门遗址两侧有长城遗址,向西直抵医巫闾山,山上尚存石筑烽火台。
宁远城 辽宁省兴城县兴城镇。
阳关 阳关简介 阳关图片
平定堡城 辽宁省铁岭县平定堡乡,堡城已毁,现存有城下镇远南墩台遗址。
清阳关 辽宁省昌图县清阳堡东4公里关门山的隘口处,关城已被采石场拆毁,只存遗迹和关城两翼的长城。
新安关 辽宁省开原县庆云堡乡西4公里的双楼台。双楼台即新安关城东门遗址。
镇远关 辽宁省黑山县白土厂乡。当地人称双棒台,实际为关城被毁后南关门和北关门遗址。北关门两侧长城仍存有两米多高的土筑城墙。关外有晾马山墩台和清柳条边遗址。
锦州城
明辽东镇卫城,明称广宁中屯卫,位于今辽宁省西部,在大凌河之西小凌河之北岸,为山海关通向辽东的枢纽,亦是关内外走廊的要塞,它南临渤海的辽东湾,北依虹螺山,地势十分险要,是明辽东镇长城海防系统的重要屯兵城。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由指挥曹奉在元朝时的永乐县旧址上修筑。并于天启五年(1625)重新修缮。

居延塞故城 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北,今遗址尚存。
鸡鹿塞 内蒙古

㈣ 万里长城著名的关隘有

万里长城二百关
嘉峪关 甘肃省
玉门关 甘肃省
西固城
乌鞘岭
锁阳城 阳关
杀王坡
峡口
头墩营 张掖城 位于甘肃省张掖市。
索桥堡 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
芦塘堡 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现称芦阳。多被毁掉。有些地方虽有墙址残存,但多已毁成土脊状的夯土堆。
大靖城 位于甘肃省古浪县境内。现称大景。墙体多已坍塌,堆土仅主同于地面3~4米。过朱家湾后至赵家地沟段,夯土城墙风化严重,有些地方仅高于地面1米多。
土门堡 位于甘肃省古浪县境内。黄土夯城墙由土门东向北行,至常家庄段,毁坏十分严重,只很少的地方留有遗迹。
黑山堡 位于甘肃省民勤县境内。这段夯土城墙保存状况较好。
板桥堡 位于甘肃省临泽县境内。过去曾有夯土墙残迹,今基本无存。
四坝堡 位于甘肃临泽县境内。今已无连贯的墙体遗址。
胭脂堡 位于甘肃省高台县境内。城大部已不可寻。
居庸关 北京 位于昌平县城以北20公里长的关沟中,距市区50公里。
司马台 密云县东庄乡。目前已开发旅游。司马台长城关口处建有水库一座,库容57.2万立方米,长城的制高点望京楼海拔986米。
慕田峪关
沿河城 北京市门头沟区沿河城乡。1991年北京市文物局对沿河城进行保护性修建。
将军关 将军石关,北京市平谷县东北约40公里的明长城线上,东靠茅山,东南临黄崖关,西北近墙子路关,是平谷东北的重要隘口。保存较好。
白马关 北京市密云县境内。墙体较好,白马关西南亦以险为障,只筑有空心敌楼。
鹿皮关 北京密云县城北20公里处。现在关口设施已全部毁损。
河防口 北京怀柔县境内。今关口及关城均毁。关口遗址,仅公路西侧存一敌楼的条石基础。
莲花池关 北京怀柔县境内。
黄花城关 古称黄花路,亦叫黄花镇,北京怀柔县西北约35公里。地处京师北门,东有古北口,西有居庸关,北邻四海冶,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今关口已所剩无几。
撞道口关 也称镇虏关。北京市怀柔县城西北,东临磨石口,南近黄花城
九孔楼 北京怀柔县与延庆县的交界处。楼今已圯坍。九孔楼北原立有一石碑,存于延庆县文物保管所,是长城沿线十分罕见的题诗碑刻。
四海冶口 又名北口子。北京延庆县境内。关口外可通珍珠泉。关口南五里为四海冶堡,居四山之内,上通独石口,下连横岭,今此堡已毁坏无存。
山海关 河北省 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城防建筑风格。
井陉关 河北省 又叫土门关,位于鹿泉县正太路旁的土门村。
娘子关 河北/山西省
位于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雄踞于晋冀两省的交界处,为三晋东面的门户和交通的咽喉,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所重视,素有天险之称,是大行山上一个著名的关隘。因唐太宗之妹平阳公主曾驻兵于此而得名,
史称万里长城第九关。现存关门、城墙及古车马道。关城座落在悬崖之上。位于东门附近还有悬流百尺的娘子关瀑布。
雁门关 山西省 又称西陉关,位于代县西北20公里处,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
偏头关 山西省 今晋西北的偏关县城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故名。
平型关 山西省 雁门关之东,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古称瓶形寨。
古北口 北京 古北口镇是首都的东北大门,京承公路纵贯全境,为北京市对河北、内蒙古等地的重要窗口,自古有"燕京门户"、"京都重镇"之称。
喜峰口 河北省
河北迁西县境内西北50多公里处,是万里长城上一座雄关险镇。历史上多次在这里发生大战。走通县,穿大厂,过马兰峪。喜峰口雄踞滦河河谷与长城相交,左右高山对峙,是明代洪武初年,大将军徐达在燕山山脉首建的32座重要关隘之一。

瓦桥关 河北雄县
马水口 河北省涿鹿县狼烟山脚下。马水口关口建筑已毁,两侧长城层叠而上,随山势蜿蜒起伏,十分壮观。墙体多为条石砌筑,今存毁各半。
倒马关 河北省
倒马关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内三关之一,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杨六郎曾在此镇守,御辽兵于千里之外。如今,旧的城墙已所剩无己,孤零零的城门洞也显露着悲剧的色彩。
九门口 山海关城东北15公里处。九门口,又名一片石。1992年已全面修复,并对游人开放。
老龙头 山海关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董家口 河北省抚宁县东北。现关口已毁,关城尚存。刻有“忠义”、“报国”等字。
刘家口 河北省卢龙县。今关口两侧城墙已拆毁,过水楼尚保存较好。
马兰关 马兰关简介 马兰关图片
新开口 河北省万全县境内。现关已残毁,但关口一带长城墙体尚保存较好,存高约5米。
插箭岭关 河北省涞源县。今关城毁坏严重,东侧城墙砖被拆走,夯土墙尚存。所辖长城的空心敌楼多保存较好,敌楼的门额上嵌有汉白玉石匾。
金山岭 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密云县交界处,始建于明洪武初年,隆庆、万历年砖砌。敌楼是金山岭长城重要组成部分,在 20
公里长城的范围内修建有100多座各式敌楼。修复后的金山岭长城已成为长城旅游胜景,并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石口 河北省赤城县北,因关口处有一座拔地而起的孤石而得名。
张家口 河北省张家口市。
马市口 河北怀安县马市口村。今关口防御建筑已荡然无存,附近长城尚残存为黄土夯筑。
羊房堡关 河北省宣化县境内。多以碎石砌筑,今均已坍塌。关口已毁,在关南2公里处有羊房堡城。
水口关 河北省怀来县,建于明隆庆年间。该关今尚存一砖券拱门。除个别地方圮残外,大部分较好,很多地方的石砌垛口尚存。
紫荆关
位于易县城西15公里的紫荆岭上,海拔1080米,东连云蒙山,北傍拒马河,南临宽南湖。紫荆关有九关门之称(秦汉称上谷关,北魏称予庄关,隋唐称白壁关,宋称金坡关).

宣化城
明长城宣府镇镇城。今河北省宣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宣化城历史悠久,历来为北方军事重镇,素有“北方古城”之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在原宣德府土城的基础上,将宣化城扩展为城周12公里左右的规模。现尚存城墙长1万米左右。

三屯营 河北省迁西县三屯营镇驻地。
三道关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北。第一道关仅存遗址可辨。第二道关为正关。第三道关是用块石于沟谷之中横砌的一道障墙,作拦截用,原墙上设有一座石砌拱门,今拱门已成豁口,但墙体尚残存。

大毛山关 河北省抚宁县与辽宁省绥中县交界处。今关门已全毁,仅存遗址,城堡尚残存,为大毛山村。
义院口 又名义宛口,河北省抚宁县。口东西的长城建筑坚固,但今毁坏严重。义院口东北的板场峪和西南的花场峪保存有很多明时守戍长城所用的雷石和石炮。
界岭口 河北省抚宁县,因关隘坐落于界岭山下而得名。月城虽遭不同程度的破坏,但轮廓犹存。
重峪口 河北省卢龙县,为弘治十三年(1500)所建。仅在上兴隆庄北有不足百米的砖墙较为完好。
徐流口 河北省迁安县境内。关口双侧山坡较平缓,关口建筑已毁。城现虽已残毁但遗址尚存。
冷口关 河北省迁安县东北35公里, 现关城城墙砌砖被人拆毁,但夯土墙残址仍可看出原建筑规模,城南门砖券拱门洞尚存。
白洋峪关 河北省迁安县境内。今除东墙存约200米外,其余全部被拆毁。
青山关 又称青山口
河北省迁西县境内。南门额上有一石匾阴刻楷书:“青山关”三个大字,并题有“万历二年(1574)十月,吉旦创建立”。青山口南的长城为砖砌,保存很好。
铁门关 铁门关简介 铁门关图片
潘家口 潘家口古称卢龙寨。河北省迁西县场面北60余公里。今关及关城已完全沦于潘家口水库。
龙井关 河北省迁西县。龙井关向西南的长城多为石结构,砌筑坚固,保存较好。龙井关向东的长城大部分为石砌,坍毁较严重。
洪山口 河北省遵化县境内。现关隘建筑设施已荡然无存,关城则仅存残址。
上关 河北省遵化境内。今关口全部淹没于上关水库之中。
常峪口 河北省宣化县境内。关口建筑设施全被破坏,只存零星的夯土遗址。口南约3.5公里处筑有城堡今堡城大部分已被拆毁,只存部分夯土残墙。
狼窝沟口 河北省万全县境内。狼窝沟口在张家口西北,接近坝上。
新河口 河北省万全县境内。坍塌严重,关口处长城已破坏殆尽;但渔儿山一带长城却保存得很好。
白石口关 河北省涞源县下北头乡白石口村. 关城南门楼在河西侧,保存较好,现仍可通行。
浮图峪关 河北省涞源县境。今城堡已毁无存。今除个别地方零星略存遗址外,均已被毁掉。
乌龙沟关 河北省涞源县境内。今城墙城门均保存较好,南、西城门均有瓮城环护,瓮城门额各嵌一匾。南瓮匾阴刻横书“栩荆门”,西瓮城匾阴刻横书“镇朔门”。
飞狐口 河北省涞源境内。飞狐口两壁陡峭,一线微通,逶迤蜿蜒,形势险要。
襄城驿 河南省襄城县西城垣北段呈“匚”形者即是。
鲁阳关 河南鲁山县交口村石羊山下,山顶屯兵城堡遗址依稀可见。建筑已废,地面散存有陶、瓷、瓦残片等。
叶邑关 位于河南叶县旧县镇。城垣遗迹今尚残存,高3米,长2000余米。
缯关
又名大关口、仙翁关,位于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大关口村。两面山坡上仍存有土石墙和要赛设的遗迹,1981年出土之铜戈、铜镞均为上战国器物,是考证楚长城的可靠依据。

野牛岭关 位于河南省南召县塔湾村野牛岭。附近墩台为楚方城遗迹。
郦城堡 河南省内乡县郦城村仍有一段长200米,高2.5米,宽8米的残垣和瓦、陶片等遗物。
黄崖关 天津
寡妇楼 天津蓟县境内。
虎山长城 丹东市
抚顺关 位于辽宁省抚顺市东前甸乡。今关已毁,现存台堡遗址。抚顺城,为沈阳中卫所辖千户所城,城建于明洪武年间。
鸦鹘关 明长城辽东镇重要关隘,位于辽宁省新宾县西南苇子峪乡。又称三道关。
牛庄城 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镇。
分水关 辽宁省北宁市北15公里。清代改称分税关。分水关城已毁,沿北关门遗址两侧有长城遗址,向西直抵医巫闾山,山上尚存石筑烽火台。
宁远城 辽宁省兴城县兴城镇。
阳关 阳关简介 阳关图片
平定堡城 辽宁省铁岭县平定堡乡,堡城已毁,现存有城下镇远南墩台遗址。
清阳关 辽宁省昌图县清阳堡东4公里关门山的隘口处,关城已被采石场拆毁,只存遗迹和关城两翼的长城。
新安关 辽宁省开原县庆云堡乡西4公里的双楼台。双楼台即新安关城东门遗址。
镇远关 辽宁省黑山县白土厂乡。当地人称双棒台,实际为关城被毁后南关门和北关门遗址。北关门两侧长城仍存有两米多高的土筑城墙。关外有晾马山墩台和清柳条边遗址。
锦州城
明辽东镇卫城,明称广宁中屯卫,位于今辽宁省西部,在大凌河之西小凌河之北岸,为山海关通向辽东的枢纽,亦是关内外走廊的要塞,它南临渤海的辽东湾,北依虹螺山,地势十分险要,是明辽东镇长城海防系统的重要屯兵城。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由指挥曹奉在元朝时的永乐县旧址上修筑。并于天启五年(1625)重新修缮。

居延塞故城 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北,今遗址尚存。
鸡鹿塞 内蒙古

㈤ 关隘的历史上的关隘

〖秦之四塞〗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武关
〖太行关隘——太行八陉〗轵关-铁铃关、太行关(天井关,雄定关)、井陉关(土门关)、飞狐关、紫荆关(子庄关,宋称金陂关)
〖洛阳八关〗函谷关(今洛阳市西、新安县东)、大谷关(今洛阳市东南)、广成关(今洛阳市南、临汝县西)、伊阙关(今洛阳市南龙门)、轘辕关〔huán yuan guan〕,轘辕山一地,在今偃师与登封交界处,为洛阳通往许、陈的捷径要冲、旋门关(今洛阳市东、荥阳县西)、孟津关(今洛阳市东北、孟津县东北)、小平津关(今洛阳市东北、孟津县东北)等八关。
〖义阳三关〗大别山脉主要隘口,指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豫鄂两省交界处。
虎牢关:古代关名。又称武牢关、成皋关、古崤关、汜水关。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地处东西咽喉,由岭夹峙,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时因其地险而设关。以后每逢战乱,多争此关。
蓬关(西晋豫州地界)、鲁阳关
潼关、壶关、雁门关、倒马关(鸿上关,汉称常山关)、娘子关
阳关 ,古代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因居玉门关之南而得名,与玉门关同为西汉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宋代以后,随着中西陆路交通的逐渐减少,关址渐废。 阳平关
阳平关建于221年。据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第957页载:“阳平关在四川中江西北三十里,蜀汉后皆为重镇,明末毁于兵。”宋初《元丰九域志》载:“阳平镇属玄武六镇之一。”清代《中江县志》记载:“阳平镇,建于汉代。为古五城、玄武北境门户,去绵州、罗江必经之地。”阳平关在历史上既是军事关隘,又是税务关卡。古代帛氏奴、蜀王(年号泰始)程道养、清朝的兰朝鼎和李永和等历代农民起义军都曾把天台山、鸡冠山等作为屯兵练武和安营扎寨的地方。
阳平有怀归县遗址;有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第七代后裔自湖南入蜀后,在蜈蚣山所建的“碑林”,刻有“皇恩宠赐”的花碑及龟山上的“正气堂”遗址;有始建于明弘治五年的“天台寺”;有铁骨牡丹不下山的美丽传说;有晚清名士李福源的“溶海园”遗址;有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的“阳平大佛”……这些,无一不向人们述说阳平关的历史沧桑。载入中国文学史册的古绵州巴歌:“豆子山,打瓦鼓。阳平关,撒白雨。白雨下,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更是把人带入远古的梦境。
清道光年间的中江诗人何盛斯(中江城北人),游览《阳平关》诗云:“沔北屯军士,流传即此间。密云排甲仗,新月想刀环。我渡桃花水,人歌豆子山。蒙蒙飞白雨,顾盼一开颜。”作者期盼着总有一天,这奇特秀丽的山河会被重新开发利用,到了那个时候,万民将会笑逐颜开。
剑门关
三国时诸葛亮修建蜀道,见此地地形陡峭,两山峡谷间是天然关隘,于是就势修建了关卡以为蜀汉屏障。诸葛亮死后,姜维在此率兵抵抗钟会十万魏军,直至蜀汉降魏。
西元965年,剑门之战,后蜀军被宋军击败。
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一诗描述剑门关:“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门关关楼于20世纪80年代重修。2005年因火灾焚毁后重修。2008年因汶川大地震而毁坏后,在清代故址上修建现在所看到的剑门关楼。
葭萌关
葭萌关,古关名,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关城今已荡然无存。葭萌关原属四川昭化县,1959年并入四川广元县,1985年撤县改称广元市,属省辖市。葭萌关一带古往今来发生过很多重大战役,最早是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的秦蜀之战,魏蜀时期“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之战,使葭萌关名闻遐迩。(参见《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 “一滩高一丈,光泽在天上”。从闽江到富屯溪溯源而上,闽北光泽县地处源头最高峰,所以古人有这样的形容之说。然而立于县境四面高山险道上的“九关十三隘”更是八闽一绝,遐迩闻名,也是山城一道令人瞩目的景观
光泽县位于闽赣边陲,地势高峻,四面环山,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自古有战城之称。县境四周高山险道都是历代争战留下的关隘。大口为关,小口为隘。关隘相间,遥相呼应。据记载,从北向南有鸭母关、马铃关、云际关、火烧关、山头关、分水关、铁牛关、杉关、王际坳关等九座山关和金家隘、蛇岭隘、台尖隘、孔坑隘、白虎隘、牛田隘、风扫隘、羊头隘、岩岭隘、杨公隘、义角隘、毛家隘、仙人隘等13座山隘,如屏障雄立在县境的四面八方,护卫着光泽大地的安宁。
这“九关十三隘”都设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之处。
这些关隘中,最有名的当属杉关,位于县城西面约25公里处的杉岭要道,历代都视为“天险可凭,有恃无恐”之地,古有“八闽第一关”和“瓯闽西户”之称。杉关就山脊建有城堞、楼阁炮台,锁住这条由赣入闽的主要通道。元末陈友谅、明朝邓茂七等农民起义将领都以此为根据地,抵抗统治者军队的进攻。
铁牛关,原在大禾山的铁牛岭,山形如牛状,山顶曾有石牛为镇。关内外岩石嶙峋,峭削直立。关势两山中凹成一路,旁扼险滩,且有深涧环护,如铁桶般坚固,故称铁牛关。后迁这位于县城西北面30公里的牛岭坑上。关上炮楼立于山顶,逼视关外,素来喻为闽赣北面通道的“咽喉之地”。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所部当年就曾破此关,由光泽进兵而定闽中。
分水关,关口海拔1180米,在关隘中最高,木石关口。山峦叠翠,怪石昂立,峡谷深险,涧溪密分流,山道崎岖,可谓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牛田隘,位于县境西北面,海拔925米,险地陡峭,道口扼住由此入闽的要道。
“无限风光在险峰”。九关十三隘大都位于高山绝顶险峻风光奇异处,让人游览而赞不绝口。如县城北面位于司前乡的云际关,名字意为“高与云齐”。这里山巍巍,崖岌岌,林森森,路曲曲,山势峥嵘,风光秀丽,景致独处。而且常年锁在云雾中,云烟滚滚,云浪不停环绕而过,蔚为壮观。人在其上,飘飘欲仙。难怪古人有诗赞道:“凌空石蹬三千丈,匝地瑶林百万花。自有眼来方见此,直疑身已到仙家。”
位于县西北面的马铃关,屹立在两峰对峙中,下仰为“一线天”。山高峰奇,泉清林秀,关下狮山脱群峰昂首于东,麒麟山怪立于南,象山伸鼻于西,令人忍俊不禁而赞其观。不远处的跑马岗,风中时时传来声响酷似马铃声,传说是当年穆桂英平剿山寇在山顶留下马铃,故关以此名,又使关外敌人闻铃声而不敢进犯,所以增添了此关神秘的人文色彩。
千百年来,这些关隘还赋予了浓郁的人文色彩。关门、城堞、炮楼、观望棚等,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机巧,以及一定的建筑文化。关名的来历也各自成趣,丰富了这关隘文化的内涵。有的因传说而名,如火烧关,山岩石成黑褐色,林木稀少,相传是北宋杨六郎“安抚南蛮”,放火烧山,林木全毁,木石俱黑,故而至今留其色,也有了这火烧关之名。有的是因形象而名,如鸭母关,关口向西而缓,山形如母鸭伸颈呷水,所以称其名。有的是依处所在而名,如山头关,位于寨里镇山头村的所在地。金家隘,位于司前乡金家自然村。历代文人墨客给这些关隘留下许多诗文,而赞其观。如仙人隘,有人附托元代闽北著名诗人黄镇成的诗于此:“霏霏暝色满山城,隐隐岩扉带晚晴。试问仙家何处所?数声樵唱不胜情。”
“九关十三隘”大多是以村庄为依托,民力和一切给养取之于民。关口为内外交通必经之路,两省民众往来,商贾互通,亲戚互走,文化和生活习性极其相似。平时往来,战时共同抵抗外侮,起到保护一方安宁的作用。而今,这些关隘已无作用,随着时间的到迁延,大多关隘已经毁损,残缺不全,只留下遗址作为名胜古迹于此。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为巩固边防,云南巡抚陈用宾在今盈江、陇川、瑞丽边境要塞设八关九隘驻兵防守。
八关分上四关和下四关。上四关是神户关、万仞关、巨石关、铜壁关;下四关是铁壁关、虎踞关、汉龙关、天马关。万历二十三年(1595),设蛮哈、陇巴两守备统领八关。蛮哈守备统领上四关,陇巴守备统领下四关。
八关据险而立,易守难攻。
神户关
位于今盈江县盏西老关城,原为控制茶山、古永、威缅、迤西等要道。据《腾越厅志》载:“台周三十丈,高三丈,楼高五丈四尺,公署一所。古关门洞深七丈,宽一丈,高一丈三尺,左右有墙,各高九尺。”今古关遗址砖石犹存。
万仞关
位于今盈江县勐弄乡政府南1.5公里的山顶。据《腾越厅志》载:“台周三十丈,高二丈八尺,楼高七丈三尺。”时关址城垣、石基尚存,台周近110米,用毛石和卵石砌成,中有宽、高约3米多的城门道遗址,仍清晰可辨,城楼台基上残留镌刻着颜体大楷书’天朝万仞关’字样匾额一块,已断裂为数节,经拼接后仍较完整。”
巨石关
位于盈江县昔马乡白岩坡,从昔马乡政府步行一小时即到。其关建在山顶石岩上,居高临下,昔马坝子尽收眼底。原为控制户岗、迤西之要道。今遗址尚存部份城砖、瓦砾;山顶几块拔地而起的巨石上枕着一面高二丈、长十多丈的土坯墙;有镌刻着“天朝巨石关”的匾额两方,已断裂为数节,经拼接一方较完整,一方残缺不全。
铜壁关
原设在今腾冲城西南540里的布岭山顶,是控制芒哈、海黑、芒莫之要塞。据《腾越厅志》载:“城垣台周二十丈,高二丈二尺,楼高五丈四尺,公署二所。”清初向东内移50里,内移后所辖边境未失。新关址设在戛渎山,即今盈江县铜壁关乡雪梨寨附近。距遗址约200米处,是明万历年间所设守备驻防公署故地,其西北侧是留守署,有遗井一口,存有石壁一方,上镌“大清乾隆三十九年右营中军”和“龙王神位”等字。原城楼东侧道旁立有高约一米、宽半米的石碑一块,上刻“天朝”二字。
铁壁关
原设在今腾冲城西南540里的西等练山。清道光年间将关址移到今陇川县邦外乡垒良村西部的板凳山上。1885年中英会勘时,将西等练山一带划入缅境。
虎踞关
设在原陇川地区的邦抗山,今缅境洋人街之西班候山,距陇川县城章凤六七十里处。
汉龙关
设在原瑞丽地区南部的芒棒山,今缅境南坎东北部的拱卯山。1885年中英会勘至汉龙关时,在关址掘得“龙关”二字残石匾额二块,关之石门犹存。该地后来被英国人占领。1960年中缅划界时才与南坎一并划归缅甸。
天马关
设在原瑞丽、陇川交界三角地内的西邦欠山上。明天启《滇志》卷五载:“天马关在西邦欠山上,台周二十六丈,高二丈三尺,楼高四丈四尺,有公署一所,控制勐广、勐密、勐曲等要路。”由瑞丽市弄岛出缅境15公里至曼允,再走一天行程,就到“哈布新蚌”(意为石头为界的地方),即为天马关关址所在地。据说现在还有一丈多高,周长三个人才能合抱的界碑,顶部有印,还有汉字。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下谕在铜壁关、铁壁关等关内,择沿途要地设立比关口小一个等级的隘所,分别在今腾冲、梁河、盈江、陇川境内设置九隘,由北至南分别是古永隘、滇滩隘、明光隘、大塘隘、支那隘、猛豹隘、坝竹隘、衫木笼隘、石婆坡隘。后来又增设了茨竹隘,但时间不长。九隘无永久性建筑,立木为栅,定员守卫。前四隘在腾冲境内,后五隘在德宏境内。
我国现仅存盈江县境内的上四关,1987年盈江县人民政府在上四关各立一遗址石碑,并上报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㈥ 关山古道的古道关隘

提到关隘,人们经常会联想到河西走廊一带的阳关、玉门关,加之古代诗词里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及“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诗句的极力渲染,似乎只有它们才可以和人们想象中的关隘相提并论。其实,在关山古道也有不少关隘,不但在古代的军事地理上颇为重要,而且很有名气——如固关,如大震关。
出陕西陇县30里,就是有名的固关。固关也是陇县西行翻越陇坂的第一站,早在《永乐大典》里就有“固关站,有马200匹”的记载。固关在陕西省陇县固关镇,镇名因关而起。由于交通上的便利,固关镇成了关山脚下的重镇之一。
从固关出发,不远即到大震关,原名陇关,后改名为大震关。大震关设在汧水之南的重岗之上,关前两道峡谷,一条通秦家源,一条通老爷岭。关于大震关之名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元鼎五年10月,汉武帝刘彻在凤翔祭祀五帝,之后在大臣的提议下翻越陇坂视察民情。汉武帝乘着华贵的马车西巡,当到达陇坂地界,天气突变,霎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因此,陇坂被称为“大震关”。
而与大震关息息相关的,就是安戎关。赵建平撰文介绍,安戎关原名定戎关,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由陇州防乱御使薛逵移筑,该关建成后,大震关即废。而安戎关已于1980年被陕西省陇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立碑示人。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翻越关山时就给宇文判官写过一首诗。他在这首题为《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诗里如下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唐代的关山古道,不但关隘遍野,而且还设有不少驿站。
据史书载,唐代驿站三十里一置,若地势力险要难行,可不必三十里。据陕西陇县地方志载,唐代从长安西行,关山一带由东向西依次设有大震关驿、分水驿和马鹿驿等。至今,在关山一带,即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亦有几处有名的驿站,遗址尚存,而且,村镇的名字里,也均有驿站之字。它就是张棉驿和长宁驿。
张棉驿在张家川县北部,至今,还是一个村子的名字。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据史料载,西汉时期外交家张骞于建元三年(前138年)经匈奴被俘后,匈奴王单于见其一表人才、有胆有识,便将公主许配为妻,但张骞始终秉持汉节。后来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返回中原途中,恐带妻儿回长安汉武帝以叛逆罪杀掉他,便在途经张家川时,将匈奴公主和孩子安置在张家川。张骞回长安面君复旨,汉武帝见其一片丹心,不但赦免其罪,封张骞为“博望侯”,并钦定张骞长子张绵为亭驿官职,建立驿站在今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石桥村,辖行政、军事为一体。后因羌人不断骚扰,张绵便将驿站迁移到今张家川张棉乡所在地。因驿官名叫张绵,后人称此为张棉驿(棉是绵的同音),名传至今。
长宁驿其实离张棉驿不远,在张家川的马鹿镇。据《明史》记载,长宁驿道是明英宗正统年间凿山开通的。其实,明清时期,长宁驿是陇右一带直通陕西凤翔的通道之一。现在,一条不甚规整的山路,在山坡与森林间时隐时现,延伸向连绵不断的大山深处。而如今的长宁驿村,分上店和下店两个村落,不足100户的人家,在这里清贫地生活着,他们也许知道,这里曾经是商贾走卒歇脚的繁华之地。

㈦ 古潼关的关隘遗址在陕西潼关县的哪个乡(镇)是否在紧靠黄河的港口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

古代潼关县港口镇东南版的黄河边上与权崤函古道东口的函谷关遥遥相对,守卫着这条古道要津的西口。

抗战时期的中条山战役,就在“风陵渡”口激战过。

所以紧临黄河的港口。

㈧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关隘,你知道多少呢

历史关隘
中原关隘
秦之四塞: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武关。
太行关隘:太行八陉----轵关、铁铃关、太行关(天井关,雄定关)、井陉关(土门关)、飞狐关、紫荆关(子庄关,宋称金陂关)。
洛阳八关:函谷关(今洛阳市西、新安县东)、大谷关(今洛阳市东南)、广成关(今洛阳市南、临汝县西)、伊阙关(今洛阳市南龙门)、轘辕关〔huán yuan guan〕,轘辕山一地,在今偃师与登封交界处,为洛阳通往许、陈的捷径要冲、旋门关(今洛阳市东、荥阳县西)、孟津关(今洛阳市东北、孟津县东北)、小平津关(今洛阳市东北、孟津县东北)等八关。
义阳三关:大别山脉主要隘口,指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豫鄂两省交界处。
虎牢关:古代关名。又称武牢关、成皋关、古崤关、汜水关。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地处东西咽喉,由岭夹峙,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时因其地险而设关。以后每逢战乱,多争此关。
共5张
关隘
阳关:古代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因居玉门关之南而得名,与玉门关同为西汉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宋代以后,随着中西陆路交通的逐渐减少,关址渐废。
还有蓬关(西晋豫州地界)、鲁阳关、潼关、壶关、雁门关、倒马关(鸿上关,汉称常山关)、娘子关等。
蜀道关隘
阳平关:阳平关建于221年。据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第957页载:“阳平关在四川中江西北三十里,蜀汉后皆为重镇,明末毁于兵。”宋初《元丰九域志》载:“阳平镇属玄武六镇之一。”清代《中江县志》记载:“阳平镇,建于汉代。为古五城、玄武北境门户,去绵州、罗江必经之地。”阳平关在历史上既是军事关隘,又是税务关卡。古代帛氏奴、蜀王(年号泰始)程道养、清朝的兰朝鼎和李永和等历代农民起义军都曾把天台山、鸡冠山等作为屯兵练武和安营扎寨的地方。
阳平有怀归县遗址;有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第七代后裔自湖南入蜀后,在蜈蚣山所建的“碑林”,刻有“皇恩宠赐”的花碑及龟山上的“正气堂”遗址;有始建于明弘治五年的“天台寺”;有铁骨牡丹不下山的美丽传说;有晚清名士李福源的“溶海园”遗址;有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的“阳平大佛”……这些,无一不向人们述说阳平关的历史沧桑。载入中国文学史册的古绵州巴歌:“豆子山,打瓦鼓。阳平关,撒白雨。白雨下,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更是把人带入远古的梦境。
清道光年间的中江诗人何盛斯(中江城北人),游览《阳平关》诗云:“沔北屯军士,流传即此间。密云排甲仗,新月想刀环。我渡桃花水,人歌豆子山。蒙蒙飞白雨,顾盼一开颜。”作者期盼着总有一天,这奇特秀丽的山河会被重新开发利用,到了那个时候,万民将会笑逐颜开。
剑门关:三国时诸葛亮修建蜀道,见此地地形陡峭,两山峡谷间是天然关隘,于是就势修建了关卡以为蜀汉屏障。诸葛亮死后,姜维在此率兵抵抗钟会十万魏军,直至蜀汉降魏。西元965年,剑门之战,后蜀军被宋军击败。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一诗描述剑门关:“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门关关楼于20世纪80年代重修。2005年因火灾焚毁后重修。2008年因汶川大地震而毁坏后,在清代故址上修建所看到的剑门关楼。
葭萌关:古关名,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关城今已荡然无存。葭萌关原属四川昭化县,1959年并入四川广元县,1985年撤县改称广元市,属省辖市。葭萌关一带古往今来发生过很多重大战役,最早是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的秦蜀之战,魏蜀时期“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之战,使葭萌关名闻遐迩。(参见《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
福建关隘
古代于交通要塞屯兵把守,设置关隘,一方面是为了军事防御和控制交通,另方面也是征收关税的重要设施。据《福建通志》记载:全省境内共设有89关、376隘、158寨,其中,仅与浙江、江西、广东三省交界的福鼎、福安、寿宁、松溪、政和、浦城、崇安、光泽、邵武、泰宁、建宁、宁化、长汀、武平、上杭、永定、平和、诏安等18个县中设置的关隘寨即达370座之多。《邵武县志》曾有这样的记载:“入闽有‘三道’,建宁为险道,两浙之所窥也;邵武为隘道,江西之所趋也;广漳航海为间道,奇兵之所乘也”。说明,从浙江入闽是险道,从江西入闽是狭道。可见福建古道关隘之艰险。

㈨ 西北地区有一个关隘面对黄河在哪里叫什么关

金城关隘
金城关位于市区黄河以北,东邻白塔山公园,西至金山寺、金城关遗址版,占地约90亩。
周时明月权秦时关”,金城关始于秦,壮于西汉。汉武帝在黄河岸边设置的金城津是当时兰州的四大要津之一,也是通往河西的要地之一。事实上,秦王朝当时能够控制的实际地域也就是今日的兰州。兰州以西的整个河西走廊并不在中央王朝的掌控之下。秦时的金城关西控大漠,南接吐蕃,东临长安,实为秦王朝在西北最重要的军事要塞。雄关、雉堞、箭垛、刁楼、烽燧,那时的金城关何等雄伟,在秦王朝庞大的防御体系中,金城关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拱卫防线。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总是那样激情而激烈、血腥而悲壮,刀箭相撞,血肉迸溅,对阵的双方用肢体对话,互相能听到对方急促的呼吸声,互相能看到杀红的血眼中迸放的仇恨,和现代战争比起来,那纯粹是一种力的较量,血的比拼,要么关存人亡、要么人存关亡。人类把天然的屏障应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那是战争的神圣感和悲壮感。军事家认为一条大河胜过10万雄兵,一处雄关可阻百万雄师止步不前。每次攻守之战;关隘前血流成河,陈尸横野啊。金城关这样的雄关给秦王朝带来了安宁,使得大汉民族在他的护翼下出现短暂的福祉。

㈩ 问一下苏州浒墅关古时候真的有这样一个关隘吗现在还有遗址之类的吗

苏州浒墅关古时候真的有这样一个关隘,现在没有遗址了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