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营垒遗址
1. 太平军坚守小城,为何清军调来一万五千斤大炮也没戏
1862年10月,李秀成率13王爷40万大军(号称)回京“勤王”,下溧水、克溧阳,越过秣陵关,怒气汹汹杀向雨花台,直接与九帅曾国荃“吉字营”2万疲惫之师展开决战。此次战斗共44天,太平军曾一度靠近湘军营盘,枪支击中曾国荃左额,使其鲜血直流,可结果依然无功而返。此次作战失利,后勤补给跟不上是其一,太平军战斗力低下,士气不高才是关键。40万搞不定2万,后期太平军未免太差了吧。其实,前期太平军战斗力非常强,若是有40万,定可以横扫清军,追着曾国藩吊打。1854年5月,600名太平军将士坚守一座小城池,与10000余清军展开激战,清军调来15000斤重炮轰击,也无济于事。大战10个月后,清军主帅因拿不下这座小城,咸丰皇帝一怒之下直接将其撤职,改由他人出任统帅。
强攻、偷袭、云梯、吕功车、15000斤大炮轰击、“穴地攻城”等战术悉数拿出来,可胜保10000余清军硬是拿李开芳600太平军没办法。不得不说,此时太平军之战斗力、战斗意志应该是超一流水准,即使是湘军也难以望其项背。大招都用完了,胜保继续重复玩几个月,结果还是没戏。1855年3月,围攻高唐10个月后,咸丰皇帝再也受不了胜保如此拖拖踏踏,于是让僧格林沁去督师,暗中拿下胜保,将其押解回京,革除职务。
2. 苏州有什么旅游景点
《拙政园》
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 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狮子林》
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迷宫甲园林。
《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十里枫桥西南不远处。座东朝西,门对古运河,旧临官道今属江苏苏州金阊区枫桥镇。寒山寺相传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509)其经始年月不详。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始见于《吴郡图经》、而后《吴郡志》、《姑苏志》、《百城烟水》、《苏州府志》均沿其说以迄其今。)
《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咸宁年间,苏州诸园颇多毁损,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园。现全园占地约50亩,大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
《虎丘》
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距阊门3.5公里的郊外。 虎丘海拔34.3米,占地约20公顷,山体为距今1.5亿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的流纹岩。虎丘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和苏州古城一样历史悠久。
《北寺塔》
北寺塔占地1.3亩,北寺塔是报恩寺的俗称,位于北塔公园,是中国楼阁式佛塔,号称"吴中第一古刹",始建于三国,相传是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因而得名抱恩寺塔。北寺塔为九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每层挑出平座、腰檐,底层对边18.8米 ,副阶周匝,基台对边34.3米,塔顶与刹约占1/5。塔高76米,重檐覆宇,朱栏萦绕,金盘耸立,峻拨雄奇为吴中诸塔之冠,登塔远眺,可俯瞰苏州全景。
《西园》
西园寺位于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始建于元至元年间,初名归元寺。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 年)太仆徐泰时置建东园(今名留园),同时将归元寺改为宅园,易名西园。以后,其子徐舍宅为寺。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住持茂林和尚为弘扬“律宗”,改称“戒幢律寺”。“幢”是旗帜的意思,“戒幢”就是以戒律为旗帜,弘扬戒法的寺院,该寺成为当时著名的律宗道场之一。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 年)毁于战乱。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由广慧和尚筹资建修,更名为 “西园戒幢寺”,俗称“西园寺”。
《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南宋绍兴初年,沧浪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改名“韩园”。清康熙年间,巡抚宋荦重建沧浪亭,并将明朝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三字作为匾额。一九六三年沧浪亭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面积约16.5亩,是苏州古典大型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
《木渎》
木渎是江南著名古镇,地处苏州城西,太湖之滨,四周群山环抱,峰联岭属,灵岩、天平、狮山、七子、尧峰等吴中名山环如障列,苍翠悦人,形成一座物富民丰,人杰地灵的"天然聚宝盆"。木渎历史可上溯吴越春秋,文化蕴积深厚,名胜古迹遍布。境内除了山川林石之美,更有小桥流水之秀,古宅深巷之幽。镇上河道纵横,桥街相连,其中胥江、香溪均为吴越遗迹,山塘老街则为乾隆御道,小镇人家或临街或枕河,粉墙黛瓦,重脊高檐,一派典型的水乡古镇风貌。古镇区深宅大院毗连,尤以严家花园、榜眼府第和古松园等私家花园为最,其中严家花园集苏州园林之大成,为江南名园。木渎古镇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独特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中少有。清人王汝玉的诗句道出了木渎古镇之魅?quot;山近灵岩地最幽,香溪名胜足千秋。"
《周庄》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卫生镇和国家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0年周庄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的“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周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谓摇城;北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周迪公郎舍宅为寺渐成集镇,故称周庄,已有900多年建镇历史,具“小桥、流水、人家”风格的江南古镇周庄已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锦溪》
锦溪(旧称陈墓),位于昆山市西南23公里处,东与上海市青浦区接壤,西与苏州市吴中区为邻。全镇占地面积90.6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6平方公里。锦溪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北有沪宁铁路,312国道,沪宁高速,南有 318国道,沪青平高速,昆山南北交通主干道在此过境。
【《角直》】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具有2500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她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这里为什么叫甪直?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镇上河水清清,环境幽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历史景观,鸭沼清风、分署清泉、吴淞雪浪、海芷钟声、浮图夕照、渔莲灯阜、西汇晓市等被先人们概括的“甫里八景”虽然历经历史的磨难,大部分已经被拆除,但仍能找出它们当年的恢宏的风彩。
《同里》
同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有文人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同里位于周庄西面10公里处,距苏州城也只有18公里,古镇外四面环水,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建筑依水而立,有“东方小威尼斯”之称。同里的主要特色是:水、桥多,明清建筑多、名人雅士多,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主要景点可以概括为“一园”、“二堂”、“三桥”。同里古镇的民居不少,虽不像周庄全部沿河而建,却给人空间感。这里的河道更为开阔,是用青石板铺成的。
3. 上海革命遗址寻踪急急急快教我
1、澛港河畔战妖兵
澛港镇襟江带河,地势险要,是芜湖太平军的西南屏障。1858年(咸丰八年)11月,清军水师提督杨载福率总兵李成谋、副将丁泗滨及陆军千总尹景昌、韦以琳等合攻澛港一带太平军,经过多次激战,没有得手。直到1862年(同治元年)4月18日,清军攻陷繁昌县城,严重威胁澛港太平军的防务。因此,太平军在澛港扩大集兵屯粮,加强澛港营垒的军事防御措施。曾国藩四月初四日奏疏说:“芜湖贼援,潜在澛港,增党屯粮,以图抗拒。”四月十八日太平军匡王赖文鸿、佐将林有志等率军撤出繁昌,屯扎澛港,为芜湖前卫。曾贞干会同水师总兵李成谋、李济明于4月24日水陆来犯。曾贞干亲率恒营及晏恭山的陆师五营驻扎螃蟹矶。李成谋正右营及左光培等水师三营、李济清副中营及罗世贤水师二营分泊于囗矶与螃蟹矶之下。曾贞干命令清军多备船筏,搭好浮桥,以便渡河,并命令江口决堤,以便水师用木船从决口驶入港内。李成谋令戴德祥领陆兵南渡,与入港水师炮船相呼应。次日,曾贞干领带陆兵渡浮桥进攻北岸太平军的营垒,晏恭山的陆兵沿着澛港大堤前进,陶宝堂领陆兵沿江边大道进攻,彭楚汉水师复从港内飞桨而出,太平军水师船二百余号被消灭。由于清军水陆进扑澛港河南北营垒,水军失利,腹背受敌,太平军最后撤出澛港,退回芜潮大营。
2、血战金柱关
清军攻陷澛港镇以后,又根据曾国荃的计划:“必从金柱关入手,则芜湖与金陵老巢横中截断,贼势乃孤”的战略,彭玉麟于1862年5月3日会合各营水师船,由针鱼嘴驶进来石矶,焚船毁垒,率师登陆,突袭金柱关的太平军。这时,东梁山的太平军援师至,敌军乃退。彭玉麟接受了失败教训,认为:金柱关地险城坚,非水陆并进不可。于是将上游水师调至裕溪口以下,曾国荃率马步十五营自西梁山南渡,逼近金柱关下,沿堤结营数十里。为了防止太平军的侵扰,特派李朝斌带领外江新右营及喻俊明等内河水师三营猛攻太平军后方。又派成发翔、邓万林内河左右营及王明山、万化林、外江水师四营黄翼升、淮扬水师八营,从下游环击太平军前阵。曾国荃大营既立,于5月19日率军绕出三叉河、上泗渡,水师分为三队,一队守江路,一队冲入内河,直逼塔下,一队抬炮登陆,环城轰击。金柱关内太平军居高临下,矢石如雨,蔽空而下,两军激战到午夜,清军黄翼升等明火执杖地匍匐前进,后来西门城楼被清军火箭射中,引起大火,清军趁势攻进金柱关。东梁山营垒也同时失守。曾贞干率军沿江向芜湖逼近,并约李成谋决堤放水,驶进小船,向芜湖四面合围,黄翼升率内河水师也飞桨而出。其先,曾贞干令知州黄润昌与芜湖太平军守将陈星斗、沈万国、陈太和、王品来有举众内应之约,5月20日在曾贞干水陆围攻之下,太平军守将没有举众内应,却放弃芜湖城,向官陡门、卜家店方向退却,在南辛圩、三里埂一带筑营结寨,坚持战斗。
3、血染青弋江
1863年(同治二年),彭玉麟督师芜湖,派周万倬、吴坤修进攻南辛圩太平军李世贤营垒,同时派水师任星元、左光培驻扎清水河,为芜湖城的外围水上屏障。3月13日,李世贤军从三里埂沿河而下,进攻清水河任、左两水师。清军水师将领王三锡登堤督战,被太平军枪弹击伤。后因太平军死伤过多而退回三里埂。3月21日罗逢元、朱南桂领水陆军攻万顷湖(今万春圩)边南辛圩,李世贤军失利。3月22日,太平军又自湾沚奔袭清水河,清军万化林与水师任星元、左光培趁湾沚兵力空虚,从青弋江下游驾船潜往,五更到达,一时万炮齐发,青弋江上游清军霆营又刚刚破了西河镇太平军,清军水师从青弋江顺流而下,上下夹攻,当天晨雾弥漫,清军登上湾沚街口,点燃柴草,火光冲天,太平军被迫退至竹塘、湾沚后山。(这可是我给语文课代表的哦)
世纪初的那些日子,在赭山那苍翠的松柏之后,掩映着安徽公学的遗址,它曾被人称作"安徽的北大"。1905年,陈独秀在芜湖的赭山皖江中学堂和安徽公学教书期间,曾主办过《安徽俗话报》,传播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册“辛亥前安徽文教界的革命活动”一文指出,“安徽的辛亥革命活动发源地是芜湖,而在芜湖的活动中心则为安徽公学(安徽公学是皖江中学堂的连襟学校)。这时期的革命人士有陈独秀、李光炯、张伯纯、苏曼殊(著名诗人、文学家、《民报》编辑)、谢无量(著名革命家、作家和书法家、孙中山建国方略的起草者之一)、章士钊、柳亚子等著名人物。 现中长街20号,曾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芜湖科学书社》,它于1903年由绩溪人汪孟邹创办并任经理。它经历过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且都是时代波浪的前潮,被称为“革命的据点”和“新文化的媒婆”。它经销的有《新青年》、《向导》、《湘江评论》和鲁迅的《呐喊》等早期革命书刊。1904年下半年,时在芜湖“安徽公学”和“赭山中学”任教的陈独秀,就寄居在书社的小楼上,编写半月刊《安徽俗话报》,他两次到芜,历时两年多,都是在这里居住。 1926年,现代文学家阿英曾在芜湖主编过激进清新的《苍茫》杂志。出生于芜湖的30年代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和女作家王莹,她的自传小说《宝姑》将芜湖20年代的风土人情描写得栩栩如生,展现了当进的芜湖风貌。1911年新剧《恨海》曾多次在大戏院内公演,开安徽话剧演出之先声。 市区赭山内,有抗日名将戴安澜之墓,党和国家领导人王稼祥纪念馆;镜湖西南有纪念早年安徽省委代理书记王步文牺牲的步文亭,有文化名人王莹纪念馆,有曾在芜湖编著早期革命书刊《苍茫》的阿英藏书室,还有孙中山光临芜湖的地方;革命先辈恽代英、蒋光慈、刘希平等早年在芜湖活动时的旧址。登上江南第一船的解放军,就是在芜湖荻港上的岸,这些都是“红色之地”的闪光点。
4. 洪秀全去世后,太平军依然有数十万大军,为啥八年就被消灭了呢
在过去的封建朝代,-几乎每一朝,都曾因为农民起义运动而元气大伤,更有甚者则直接推翻,参考东汉的黄巾军,唐朝的黄巢军,以及明朝的李自成张献忠,而到了清末,一场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运动,也就正式打响了,在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领导下,起义军从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清朝的武装起义,短短数年就席卷全国,到了1853年,太平天国已经攻占了南京,并且在第二年攻克扬州和江南大营,迎来了军事上的全盛。
随着太平天国情况越来越危急,也开始强征壮丁,到处劫掠,逐渐丧失了民心,不再得到拥护,根据后来被俘虏的士兵回忆:“打仗时,俱派湖南、湖北、南京、广东、广西人,新掳去的不使打仗,止做粗活”,再往后走,一些太平军,已经和土匪没有什么区别,从而就为自己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5. 芜湖的有什么战争遗址和本地的英雄人物。
褚磊,呵呵没想到你也有今天啊!我是王峰哈哈?我帮帮你把。
1、澛港河畔战妖兵
澛港镇襟江带河,地势险要,是芜湖太平军的西南屏障。1858年(咸丰八年)11月,清军水师提督杨载福率总兵李成谋、副将丁泗滨及陆军千总尹景昌、韦以琳等合攻澛港一带太平军,经过多次激战,没有得手。直到1862年(同治元年)4月18日,清军攻陷繁昌县城,严重威胁澛港太平军的防务。因此,太平军在澛港扩大集兵屯粮,加强澛港营垒的军事防御措施。曾国藩四月初四日奏疏说:“芜湖贼援,潜在澛港,增党屯粮,以图抗拒。”四月十八日太平军匡王赖文鸿、佐将林有志等率军撤出繁昌,屯扎澛港,为芜湖前卫。曾贞干会同水师总兵李成谋、李济明于4月24日水陆来犯。曾贞干亲率恒营及晏恭山的陆师五营驻扎螃蟹矶。李成谋正右营及左光培等水师三营、李济清副中营及罗世贤水师二营分泊于囗矶与螃蟹矶之下。曾贞干命令清军多备船筏,搭好浮桥,以便渡河,并命令江口决堤,以便水师用木船从决口驶入港内。李成谋令戴德祥领陆兵南渡,与入港水师炮船相呼应。次日,曾贞干领带陆兵渡浮桥进攻北岸太平军的营垒,晏恭山的陆兵沿着澛港大堤前进,陶宝堂领陆兵沿江边大道进攻,彭楚汉水师复从港内飞桨而出,太平军水师船二百余号被消灭。由于清军水陆进扑澛港河南北营垒,水军失利,腹背受敌,太平军最后撤出澛港,退回芜潮大营。
2、血战金柱关
清军攻陷澛港镇以后,又根据曾国荃的计划:“必从金柱关入手,则芜湖与金陵老巢横中截断,贼势乃孤”的战略,彭玉麟于1862年5月3日会合各营水师船,由针鱼嘴驶进来石矶,焚船毁垒,率师登陆,突袭金柱关的太平军。这时,东梁山的太平军援师至,敌军乃退。彭玉麟接受了失败教训,认为:金柱关地险城坚,非水陆并进不可。于是将上游水师调至裕溪口以下,曾国荃率马步十五营自西梁山南渡,逼近金柱关下,沿堤结营数十里。为了防止太平军的侵扰,特派李朝斌带领外江新右营及喻俊明等内河水师三营猛攻太平军后方。又派成发翔、邓万林内河左右营及王明山、万化林、外江水师四营黄翼升、淮扬水师八营,从下游环击太平军前阵。曾国荃大营既立,于5月19日率军绕出三叉河、上泗渡,水师分为三队,一队守江路,一队冲入内河,直逼塔下,一队抬炮登陆,环城轰击。金柱关内太平军居高临下,矢石如雨,蔽空而下,两军激战到午夜,清军黄翼升等明火执杖地匍匐前进,后来西门城楼被清军火箭射中,引起大火,清军趁势攻进金柱关。东梁山营垒也同时失守。曾贞干率军沿江向芜湖逼近,并约李成谋决堤放水,驶进小船,向芜湖四面合围,黄翼升率内河水师也飞桨而出。其先,曾贞干令知州黄润昌与芜湖太平军守将陈星斗、沈万国、陈太和、王品来有举众内应之约,5月20日在曾贞干水陆围攻之下,太平军守将没有举众内应,却放弃芜湖城,向官陡门、卜家店方向退却,在南辛圩、三里埂一带筑营结寨,坚持战斗。
3、血染青弋江
1863年(同治二年),彭玉麟督师芜湖,派周万倬、吴坤修进攻南辛圩太平军李世贤营垒,同时派水师任星元、左光培驻扎清水河,为芜湖城的外围水上屏障。3月13日,李世贤军从三里埂沿河而下,进攻清水河任、左两水师。清军水师将领王三锡登堤督战,被太平军枪弹击伤。后因太平军死伤过多而退回三里埂。3月21日罗逢元、朱南桂领水陆军攻万顷湖(今万春圩)边南辛圩,李世贤军失利。3月22日,太平军又自湾沚奔袭清水河,清军万化林与水师任星元、左光培趁湾沚兵力空虚,从青弋江下游驾船潜往,五更到达,一时万炮齐发,青弋江上游清军霆营又刚刚破了西河镇太平军,清军水师从青弋江顺流而下,上下夹攻,当天晨雾弥漫,清军登上湾沚街口,点燃柴草,火光冲天,太平军被迫退至竹塘、湾沚后山。(这可是我给语文课代表的哦)
世纪初的那些日子,在赭山那苍翠的松柏之后,掩映着安徽公学的遗址,它曾被人称作"安徽的北大"。1905年,陈独秀在芜湖的赭山皖江中学堂和安徽公学教书期间,曾主办过《安徽俗话报》,传播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册“辛亥前安徽文教界的革命活动”一文指出,“安徽的辛亥革命活动发源地是芜湖,而在芜湖的活动中心则为安徽公学(安徽公学是皖江中学堂的连襟学校)。这时期的革命人士有陈独秀、李光炯、张伯纯、苏曼殊(著名诗人、文学家、《民报》编辑)、谢无量(著名革命家、作家和书法家、孙中山建国方略的起草者之一)、章士钊、柳亚子等著名人物。 现中长街20号,曾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芜湖科学书社》,它于1903年由绩溪人汪孟邹创办并任经理。它经历过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且都是时代波浪的前潮,被称为“革命的据点”和“新文化的媒婆”。它经销的有《新青年》、《向导》、《湘江评论》和鲁迅的《呐喊》等早期革命书刊。1904年下半年,时在芜湖“安徽公学”和“赭山中学”任教的陈独秀,就寄居在书社的小楼上,编写半月刊《安徽俗话报》,他两次到芜,历时两年多,都是在这里居住。 1926年,现代文学家阿英曾在芜湖主编过激进清新的《苍茫》杂志。出生于芜湖的30年代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和女作家王莹,她的自传小说《宝姑》将芜湖20年代的风土人情描写得栩栩如生,展现了当进的芜湖风貌。1911年新剧《恨海》曾多次在大戏院内公演,开安徽话剧演出之先声。 市区赭山内,有抗日名将戴安澜之墓,党和国家领导人王稼祥纪念馆;镜湖西南有纪念早年安徽省委代理书记王步文牺牲的步文亭,有文化名人王莹纪念馆,有曾在芜湖编著早期革命书刊《苍茫》的阿英藏书室,还有孙中山光临芜湖的地方;革命先辈恽代英、蒋光慈、刘希平等早年在芜湖活动时的旧址。登上江南第一船的解放军,就是在芜湖荻港上的岸,这些都是“红色之地”的闪光点。
6. 为什么太平天国留着江南大营不打,而去北伐、西征呢
我们不能孤立的看江南大营。
咸丰三年(1853年),钦差大臣向荣领兵一万人,在南京城东孝陵卫驻扎,称江南大营。琦善领兵一万人在扬州城外驻扎,称江北大营。
再看北伐和西征的兵力,北伐用了两万人,西征用了不到三万人。如果不去北伐西征,凭着这不到五万人,就一定能啃下江南、江北两万多人坚守,而且不断得到补充的大营吗?
还有,北伐和西征虽然分散了太平军的兵力,但也调动了远比太平军多得多的清军兵力啊。如果没有北伐和西征,那这些兵力肯定是要补充到江南、江北大营的。到时候南京方面的军事压力只会更大!
其实说到底,历史不是选择题,你选A错了,不等于选B正确。
北伐和西征失败了,但如果不北伐和西征,不等于江南、江北大营就能拿下,还有可能兵力全消耗在攻坚战中,太平天国可能覆灭的更早……
从历史上看,其实直到,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才有足够的力量,去攻破向荣的江南大营。
7. 为剿灭太平天国而成立的江南、江北大营命运如何
文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崛起之后,很快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攻城略地发展壮大,1853年春定都南京改称天京后,清廷日益感受到新生革命力量的严重威胁,于是在太平天国占领中心之外设立了两个钳制和打击太平军的据点,是为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以下我们分别来讲一讲江南、江南大营的建立、发展及结局。
(太平天国极盛时期)
江南、江北大营被太平军摧毁后,清廷正规军已经溃烂到底不可再用,这为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官僚及其掌握的军事力量的崛起做足了铺垫。
参考文献:
盛巽昌,李子迟著:《太平天国十四年》,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年版。
夏征农,陈至立主编;熊月之等编著:《大辞海中国近现代史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
邓金林编著《中国战争简史》,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版。
个人简介: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长,季我努学社自媒体主编,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采访与资料整理工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8. 文昌阁的文物简介
苏州文昌阁位于苏州市浒墅关镇兴贤桥南大运河西岸土丘上。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版23年(1595年),四权周小河环绕,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居高临下俯瞰运河,形势险要。1860年至1863年太平军驻守浒墅关期间,将文昌阁作为扼守运河的营垒和屯储粮草的所在,曾在阁四周构筑一道高3米余,厚约1米的砖墙。北面沿河正门之内还筑有类似月城的砖垒,东南角有辟门,下通水池,门上有阳文砖刻“草园”两字。太平军进驻过的文昌阁前后两殿及两厢尚存,均为清代硬山顶建筑,屋顶还可见到太平天国特有的龙凤纹瓦当、滴水。
1960年3月17日,文昌阁太平军营垒遗址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现由于行政区划调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9. 苏州旅游景点很多,请问有哪些是游苏州必须去的
虎丘、拙政园、狮子林。枫桥寒山寺等
看你从什么地方去了,坐火车最方便
从广州版出发可以坐火车到上海权,再到苏州,很方便的
苏州市内有公共汽车,可以到各个景点,离的都不远,
还可以坐车去周庄、同里,大概1小时
盘门一般,就是古代的城门,看你的个人爱好了,不过苏州的园林是最好的,不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