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运河遗址
A. 国家文物局批准泗县大运河建公园吗
我们了解到,泗县政府计划在“十里长街”建大运河遗址公园及旅游区,让内广大中外游人到此容一览隋唐大运河的迷人风姿。
申遗,也是为了还历史一个真相。
时间,很多时候就像一个高明的导演,用蒙太奇的手法将历史和现实随意拼接,让我们迷失在虚幻和真实之间。但通过硕果仅存的故道,我们仍能够将隋唐大运河这个几乎被岁月掩埋的人类奇迹从历史的角落中找出来。
泗县这段故道,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上的唯一故道,很大程度上能够佐证通济渠的确切走向,起到了补史和证史的作用。而随着后期考古的不断发现,我们势必要慢慢勾画出隋唐大运河本来的模样。
B. 泗县有什么历史名胜古迹
国家AAAA级石龙湖湿地保护区位于泗县城南15公里处,大路口乡、墩集镇内境内。泗县沱河省级自然保护容区位于泗县丁湖、草沟二乡镇境内。陈胜、吴广起义旧址,位于宿县城东南40华里处的刘村附近。旧址为覆斗形高台,高出地面4‘5米,东西长为67.6米,南北宽为65.5米,北高南低。台南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大理石塑像。隋堤贯穿泗县县城,自西而东,今天在城郊还能看出隋堤遗迹。垓下古战场,位于县城南五十里,城后大队一带。泗县文庙估计遗址坐落在泗城正中偏北,原有大成坊、木灵星门、泮池、戟门、东西厢房、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建设,现仅存大成殿。
C. 中国大运河 世界遗产 包括哪些
遗产名称:中国大运河
入选时间:2014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v)(vi)
地理位置:N34 41 38 E112 28 06、
遗产编号:1443
中国大运河项目遗产点(65项)
【北京,4项】
1、昆明湖及绣漪闸
2、广源闸、高梁闸、澄清上闸、澄清中闸
3、南新仓
4、平津上闸
【天津,1项】
1、天妃宫遗址
【河北,8项】
1、红庙村金门闸
2、马厂炮台及军营遗址
3、捷地分洪设施
4、东光码头沉船遗址
5、连镇谢家坝
6、华家口夯土险工
7、郑口挑水坝
8、油坊码头遗址及险工
【山东,10项】
1、苏禄王墓
2、临清片区
3、东昌府运河大小码头
4、阿城盐运司
5、济宁枢纽
6、南旺枢纽
7、济宁东大寺
8、会通河节制闸群
9、通惠闸
10、微山县乾隆御碑
【河南,2项】
1、含嘉仓遗址
2、回洛仓遗址
【安徽,1项】
1、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江苏,25项】
1、龙王庙行宫
2、窑湾镇历史街区
3、双金闸
4、清江大闸
5、清口枢纽
6、洪泽湖大堤(包括险工、救生桩、水志、信坝、碑刻等)
7、吴公祠
8、镇水铁牛(高良涧铁牛、邵伯铁牛、三河铁牛、高家堰铁牛、马棚湾铁牛)
9、瘦西湖
10、普哈丁墓
11、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衙署(仅门厅)
12、扬州盐业历史遗迹(个园、何园、汪氏小苑、汪鲁门盐商住宅、卢绍绪盐商住宅、盐宗庙等)
13、盂城驿
14、邵伯古堤
15、邵伯老船闸
16、邵伯码头
17、清晏园
18、总督漕运公署遗址(不含博物馆)、淮安府衙正堂、镇淮楼
19、丰济仓遗址
20、清江浦楼
21、淮安钞关遗址
22、天宁寺行宫(含重宁寺)
23、西津渡古街
24、清名桥历史街区
25、盘门
【浙江,14项】
1、分水墩、落帆亭
2、长安闸
3、南津镇历史街区
4、杭州凤山水城门遗址
5、杭州富义仓
6、洋关旧址
7、通益公纱厂旧址
8、杭州拱墅运河历史街区
9、水利通判厅遗址
10、西兴过塘行及码头
11、清水闸
12、永丰库遗址
13、宁波水则碑
14、宁波庆安会馆
河道(31项)
1、通惠河段主线
2、玉河故道
3、长河
4、北运河段主线
5、南运河段主线
6、会通河段主线
7、小汶河
8、中河段主线
9、淮扬运河段主线
10、宝应宋泾河
11、宝应明清运河故道
12、高邮明清运河故道
13、邵伯明清运河故道
14、古邗沟故道(邗沟东道,扬州城区段)
15、镇江城区运河故道
16、常州城区运河故道
17、无锡城区运河故道
18、现京杭运河无锡至苏州段
19、苏州城区运河故道
20、现京杭运河苏州至吴江段
21、江南运河吴江-嘉兴-杭州段
22、杭州中河-龙山河
23、钱塘东段
24、浙东运河主线
25、卫河(永济渠)段主线
26、通济渠—荥阳故城段
27、汴河遗址商丘南关码头遗址段
28、汴河遗址百善老街及柳孜码头段
29、汴河遗址宿州段
30、汴河安徽泗县—江苏泗洪段
31、淮河口段
D. 谁知道安徽泗县的古运河在哪个地方
在泗县县城的西关,环城河的堤下有一个水泥砌成的矩形孔洞,就是当年泗县县城西关古运河版的水门。权隋唐古运河的泗县段一千多年前就是沿着东西方向,顺着这道水门,穿越泗县县城的。如今,在泗县县城西关的古运河故道,再向西行大约一公里处。据了解,在泗县境内古运河的遗存西起唐河东至水口魏庄,全长约有26公里。实在不知道找个导游或者坐出租车好了。都很方便的。或者去泗县问问当地百姓,肯定都知道的。
E. 请问泗县大顾的历史起源
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隶属宿州市,黄淮海平原南端,地处苏皖两省五县交界地带,地近沿海,背靠中原,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中国山芋之乡”,虽有这个称号,但名不副实!安徽省东向发展前沿县,加快皖北及沿淮三市六县发展重点县。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人口94.4万人,辖15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泗县历史悠久。早在夏朝即始建制,古称虹县、泗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境内有自然秀美的“虹乡八景”,有楚汉之争的古战场—霸王城古迹遗址,有目前国内保持最完整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遗址。2013年6月,隋唐大运河泗县段已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9月,运河申遗顺利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场验收,将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泗县文化金字品牌。加之宿淮铁路、泗许高速、明徐高速即将建成通车,泗县未雨绸缪,做好了新一轮经济发展提速的准备。历史编辑
原始社会晚期,境内就有人类生活。县城西南约20公里佘家台,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属龙山文化。古为淮夷地,又称九夷。三代尧封禹为夏伯,在此建邑,名夏丘(邑治遗址在今县城东南1里许),属徐州。商沿夏制。周时属青州,春秋时,初属宋,宋灭属楚。秦始皇统一中国,属薛郡。后在潼城(今泗县的潼城)增设僮县,与夏丘境属泗水郡。西汉置夏丘县,属沛郡。东汉时,属下邳国。北周改夏丘为晋陵县,后与朱沛郡的高平县并置泗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复夏丘县,属泗州。
唐武德四年(621),置虹县(治今五河县境)。六年废夏丘入虹。之后,虹县移治夏丘,属仁州。贞观八年(634),废仁州,虹县属泗州。元和四年(809)改属宿州。大(太)和四年(830),废宿州,复属泗州。后复置宿州,治于虹,虹县再属宿州。五代时沿唐制。
宋元十七年(1092),虹县属淮南路。绍兴九年(1139),改属淮东路泗州。十一年属南京路泗州。建炎后没于金,虹县仍属南京路泗州。元置行省、路(府)、军(州)、县4级建制,虹县初属河南江北行中(尚)书省(又称河南行省)淮安府泗州,继属江北淮东道。至正二十七年(1367),改属临濠府泗州。
明洪武六年(1373)九月,泗州改属中立府。七年八月属凤阳府,属凤阳府泗州。
清初沿明制,后实行省、道、府(直隶州)、县4级制。
顺治二年(1645),虹县属江南省凤阳府泗州。康熙六年(1667),江南省分置安徽省。雍正三年(1725),泗州升为直隶州,虹县仍属凤阳府。乾隆四十二年(1777)泗州迁州治于凤阳府虹县,并虹县入泗州,虹县降称虹乡,至此泗县始为泗州州治。
1912年4月废州制,改称泗县,直属安徽省。1914年6月,安徽省设3道,泗县属淮泗道(驻凤阳县)。1932年10月废道,泗县为安徽省第七区首席县,治泗城。后改行行政督察专员制,泗县属第六区,专员公署暨泗县政府治泗城。
1938年11月7日,日本侵略军小川部侵占泗县城,六区专员公署暨泗县政府先后迁治于郑集、双沟、管镇等地。1940年3月,中国共产党组织接管国民政府在皖东北政权,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同年10月,撤销泗县建制,以泗县为中心,结合邻县。成立泗东、泗南、泗宿、泗北、泗五灵凤5个办事处。1941年4月起,办事处先后撤并为泗南(治今江苏省泗洪县双沟、罗冈一带)、泗宿(治今泗洪县臧桥)、泗五灵凤(治今五河县申集)、(治今泗县黄圩区三侯家)3个边区县,次年春增设泗灵睢县均属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泗县沦陷区的伪政权,先是维持会,后为县政府,治泗城,先后属苏淮特区和淮海省。1945年8月日本投降,汪伪泗县政府亡。9月,抗日民主政府撤销边区县,恢复泗县建制,属苏皖边区淮北地区第七专区。专员公署、中共地委暨泗县政府治泗县城。
1946年7月,国民政府军进占泗县,泗县人民民主政府东撤,国民政府在泗主政。改属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47年11月后,复建人民民主政府,先后恢复原4个边区县制,属苏皖边区淮北地区第七专区,县政府均驻农村,无一定地点。1948年5月起属豫皖苏边区江淮区。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泗县;翌年4月21日,恢复泗县建制,治大庄;5月迁治泗城,属皖北行署宿县地区。1952年,属安徽(宿州)专区。1956年属蚌埠专区。1961年属宿县(宿州)专区,沿续至今。泗县的由来
泗县(古称虹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因古泗州府所在地而得名。早在二千年前,西汉曾设立了夏丘县。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移虹县治此,以临汴河,北宋因之。清朝乾隆年间因泗州被洪泽湖淹没,徙州治于虹县,取其地势高,不惧水患,虹县名称遂改。虹县城东南为一系列北北西向砂礓缓岗,高程为37.3米,使城东地势明显高于城西的徐淮黄泛平原。当年汴河不易开凿,只得偏向东北,绕行今枯河头,再折向东南。当地盛传隋炀帝乘舟东下扬州,行至枯河头,因水涩舟止,不得不“纳粟行舟”,即在缺水河段用稷子拌香油铺于河底,两岸由人拽船而进。文献记载虹县以东汴河河道唐宋时期也确实屡有兴作,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河南采访使齐瀚以江淮运漕经淮水波涛,有沉溺之忧,遂开广济渠下流,自虹县至楚州淮阴县北十八里合于淮,逾时毕工,后以水流湍急,行旅艰阻,旋又停废,仍由旧河。[34]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遣宿、亳丁夫自泗州至虹县沿汴河修作踏道擗岸,其浅处为锯牙,以束水势,使其浚成河道”。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都水监丞侯叔献言:“昨疏浚汴河,自南京至泗州,概深三尺至五尺。惟虹县以东,有礓石三十余里,不可疏浚,乞募民开修。”徽宗大观中泗州知州胡师文因创开泗州直河,筑签堤阻遏汴水,兴师动众,费钱谷累百万计,寻复淤淀,生事*功而坐降。以上事例皆说明虹县城东的砂砾缓岗给汴河行水载舟带来很大不便,汴河不得不在虹县由东南流向折转东北。虹县城恰好处在两种不同地貌景观的分界带上,按照城市地理学观点,正是城址长久不废的原因所在。汴河河道的改向亦导致了虹县城市布局也是违背正南正北的传统主导方向。今泗县城区东西长约1公里,建筑形势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西门之间的老街集中了全县最主要的商店、旅馆、饭店和影剧院,行人熙攘。此街北侧十余米又有一条同方向的大街紧邻,现已辟作穿过城区的干线公路,其地面明显低于两侧,形成相对高差3米多的南北陡坡。据文献记载:“汴水由虞姬墓经阴陵、鹿鸣二山入州境,穿城东注。西关外为西汴河,东关外为东汴河。”“城内汴河一道,穿泮河而东,长二百八十丈。万历四十四年……以城内汴河道淤塞,城外水冲反跳,乃于水口筑石坝以截其流,开通东、西水关,浚深内河,旧河道凿泮池,使河口往来无滞。由是潼、汴二水之赴于虹者,会城西,穿城东,出东水关南绕,复迤逦而西注,始旋转而东流。”[36]这条低于城内地面的行车干道就是当年汴河的遗址。经县文管会同志指引,找到了它的西端——西水关旧址,砖砌券拱式水门宽3米,拱顶离地面2米,门内水道已为砖填塞。今泗县城的老街当年可能是汴河的南堤,沿河形成市街,买卖业集中的传统迄今不改,还保存着“牛市巷”之类具有商业功能含义的地名。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的会馆也邻街选址。城内汴河北岸依次集中着州县衙署、文庙、城隍庙等行政职能机构和受官府政权直接管理的科考、祀典场所。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郑刚中尝沿汴路西去陕西凤翔,留下一部记述沿途见闻的《西征道里记》,其中关于虹县的一段是这样说的:“虹县城因隋渠为壕,潴水深阔,城具楼橹。虹以西诸邑往往皆城,虹独坚密……隋渠自虹以上为陆,木已丛生,县以东水接淮口。”文意表明虹县护城壕水也与汴河相通,这与今日泗县城周围水道的形势是相符的。骑河筑城,城内行船,壕河相通的结构可能是汴河城市的显著特点。由此观之,汴河道上的宿州、虹县、灵璧、永城无论为州为县,皆遵其制。受运河流向和水运码头机制的影响,汴河城市沿运河走向的横轴拉得很长,而城市纵身相对很短。上述特点也影响了汴河故道上的村镇聚落,如:青阳镇(今泗洪县)、马翁店(今马公店)、通海镇(今通湾店)、静安镇(今大店乡)、蕲泽镇(今四铺集)、白禅(白善集)、柳子镇(今柳孜)、酇阳镇等,房屋建筑皆沿汴河而建,拉得很长。甚至影响了今天公路行车的速度和安全,交通部门正在着手改线,绕行村镇外圈,因为这些村镇房舍纵深不大,改线无需绕行过远。由于汴河淤废以后,河床改作车路,继续保持交通干道的功能,沿线城市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故能长久不废,很少有城址迁移的现象出现,这与前文介绍的永济渠——御河沿线城市的发展演变有所不同,虽然双方都处于易遭受洪水威胁的黄淮海大平原上。至于城市布局,则因为永城以西至开封间金元以降屡遭黄河溺荡,地面淤高,汴河形迹不存,旧城堙没,驿路改途。原来受汴河水运机制影响而出现的市街码头布局特点也渐渐丧失,故汴河西线带上的城市格局又转而服从明清北方平原城市方整的布局规律,不再显示运河沿岸城市的特点了。地理编辑位置
泗县地处淮北平原东部,为安徽省东北边缘县,位于北纬33°16′~33°46′,东经117°40′~118°10°′。
泗县旧境东至老子山,交江苏省淮阴县界,西至虞姬墓,交本省灵璧县界,横长155公里;南至天井湖,交本省五河县界,北至湖山庄,交江苏省睢宁县界,直长140公里。东南至淮河,交盱眙县界,西北至渭桥,交睢宁、灵璧县界,斜长125公里;西南至马家集,交五河县界,东北至归仁集,交江苏省宿迁市边界,斜长85公里。全县面积3975平方公里。民国38年(1949)5月,马公店、上塘集以东划出,组建泗洪县。现行区域西起长沟乡许韩庄,交灵璧县界,东止黑塔区大魏乡朱庙,交泗洪县界,宽43.5公里;南从墩集区大路口乡小营庄,交五河县界,北到大庄区大庄乡许庙庄,交睢宁县界,长44.3公里;东南从墩集区霸王乡界牌张,交泗洪县界,西北至黄圩区曹场乡朱埝庄,交睢宁县界,约58公里;西南起草沟区大梁乡沈庄,交灵璧、五河县界,东北至山头区找沟乡的后蔡庄,交宿迁县界,约674公里。面积1787平方公里。区域基本呈长方形。
气候
泗县境内大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适于各类农作物生长,尤其是农林牧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F. 泗县有隋朝大运河吗
隋唐大运河(泗县段)28公里故道是大运河仅存的故道,尤其是泗城东段8公里故道专原始风貌保存完好,是全国属唯一的“活运河”。泗县“虹乡八景”中的“隋堤烟柳”、“汴水晴波”均源于当年的繁华盛景。去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卡塔尔多哈决议》,把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G. 大运河的世界文化遗产
2011年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获悉,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正式出炉,会议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承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方茂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袁秋年,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副巡视员肖向红,省文物局副局长刘谨胜出席会议,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长关强主持会议。
全国65项遗产点入选申遗预备名单
2014年,“中国大运河”将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遗报告,经过多次论证、现场考察和集体评审,形成了专家推荐的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共包括132个运河遗产点和43段河段,其中遗产点有65个立即列入项目和67个后续列入项目;河段有31个立即列入项目和12个后续列入项目。
2013年8月前完成全部申遗
据介绍,大运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之一,也是世界运河史上的里程碑,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 》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涉及8个省(直辖市)35个地市的大运河遗产整体申报世界遗产,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2006年,国务院将京杭大运河整体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法律地位。
据了解,按照2014年申遗成功的要求,我国要在2012年9月将申报文本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审,在2013年8月前完成全部申遗准备工作并接受专家评估考察。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共包括中国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 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第一部分:立即列入项目
一、遗产点(共65项)
【北京】1、昆明湖及绣漪闸2、广源闸、高梁闸、澄清上闸(含万宁桥)、澄清中闸(含东不压桥)3、南新仓4、平津上闸
【天津】1、天妃宫遗址
【河北】1、红庙村金门闸2、马厂炮台及军营遗址3、捷地分洪设施(含捷地分洪闸、乾隆御书《捷地、兴济坝工纪事诗碑》、清代宪示碑、1933年德国西门子启闭机)4、东光码头沉船遗址5、连镇谢家坝6、华家口夯土险工7、郑口挑水坝8、油坊码头遗址及险工
【山东】1、德州苏禄王墓
2、德州四女寺枢纽3、临清片区(砖闸<别名二闸>、会通闸<别名会通桥>、临清闸<别名问津桥>、鳌头矶、临清运河钞关)4、东昌府运河大小码头5、阿城盐运司6、济宁枢纽(天井闸、堽城坝遗址、金口坝)7、南旺枢纽(戴村坝、十里闸、邢通斗门遗址、徐建口斗门遗址、运河砖砌河堤、柳林闸、寺前铺闸、上泉古泉群、南旺分水龙王庙遗址)8、济宁东大寺9、会通河节制闸群(含23座闸:戴湾闸、土桥闸、梁乡闸永通闸<辛闸>、李海务闸、周家店船闸、七级下闸、七级上闸、阿城下闸、阿城上闸、荆门下闸、荆门上闸、陶城铺闸、戴庙闸、安山闸、靳口闸、袁口闸、通济闸、仲浅闸、师庄闸、枣林闸、南阳闸、利建闸)10、通惠闸11、微山县乾隆御碑
【河南】1、含嘉仓遗址2、回洛仓遗址
【安徽】1、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江苏】1、龙王庙行宫(不含御码头和御马路遗址)2、窑湾镇历史街区3、双金闸4、清江大闸5、清口枢纽(洪泽湖引河堤防:临湖堤、圈堰;济运设施:济运坝、塘河<含左右堤>遗址;御黄束清设施:御黄坝、御黄二坝、束清坝、束清二坝、御坝及其顺水堤、临清堤;中运河堤坝:中运河北岸缕堤、中运河南岸缕堤、中运河头坝、中运河二坝、中运河三坝;黄河故道堤工:黄河北岸格堤、缕堤、黄河南岸缕堤、汰黄堤、顺黄坝堤;里运河旧道堤坝:里运河左右堤遗址、盖坝、头坝、二坝、三坝、四坝、五坝;转水墩:康熙旧大墩、新大墩、乾隆新大墩;码头三闸:惠济正越闸、通济正越闸、福兴正越闸;御制重修惠济祠碑)6、洪泽湖大堤(包括险工、救生桩、水志、信坝、碑刻等)7、吴公祠8、镇水铁牛(高良涧铁牛、邵伯铁牛、三河铁牛、高家堰铁牛、马棚镇湾铁牛)9、瘦西湖10、普哈丁墓11、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衙署(仅门厅)12、扬州盐业历史遗迹13、高邮盂城驿14、邵伯古堤15、邵伯老船闸16、邵伯码头17、清晏园18、总督漕运公署遗址(不含博物馆)、淮安府衙正堂、镇淮楼19、丰济仓遗址20、清江浦楼21、淮安钞关遗址22、天宁寺行宫(含重宁寺)23、西津渡古街24、清名桥历史街区25、盘门
【浙江】1、分水墩、落帆亭(不含杉青闸)2、长安闸3、南浔镇历史街区4、杭州凤山水城门遗址5、杭州富义仓6、洋关旧址7、通益公纱厂旧址8、杭州拱墅运河历史街区(桥西历史街区、杭州小河直街历史街区)9、水利通判厅遗址(含乾隆御碑)10、西兴过塘行及码头11、清水闸(不含管理设施)12、永丰库遗址13、宁波水则碑14、宁波庆安会馆
二、河道(共31项,其中需要细分的14段河段用*注明)
1、通惠河段主线
2、玉河故道 3、长河 4、北运河段主线* 5、南运河段主线* 6、会通河段主线* 7、小汶河 8、中河段主线* 9、淮扬运河段主线* 10、宝应宋泾河11、宝应明清运河故道 12、高邮明清运河故道13、邵伯明清运河故道 14、古邗沟故道(邗沟东道,扬州城区段) 15、镇江城区运河故道 16、常州城区运河故道 17、无锡城区运河故道 18、现京杭运河无锡至苏州段* 19、苏州城区运河故道 20、现京杭运河苏州至吴江段* 21、江南运河吴江-嘉兴-杭州段* 22、杭州中河-龙山河*23、頔塘东段(平望-南浔,含頔塘故道)* 24、浙东运河主线* 25、卫河(永济渠)段主线* 26、通济渠—荥阳故城段 27、汴河遗址商丘南关码头遗址段 28、汴河遗址百善老街及柳孜码头段 29、汴河遗址宿州段 30、汴河安徽泗县-江苏泗洪段* 31、淮河口段* 第二部分:后续列入项目
一、遗产点(共67项)
【北京】1、永通桥(含御制通州石道碑)2、通运桥3、汇通祠4、什刹海5、白浮泉
【天津】1、十四仓遗址2、石家大院
【河北】1、朱唐口险工2、泊头清真寺3、大名府故城
【山东】1、德州码头(含码头、德州仓储)2、会通河古桥(月径桥、迎春桥)3、临清舍利宝塔4、河隈张庄明清砖官窑遗址5、聊城山陕会馆6、太和桥7、漕井桥8、济宁河道总督府遗址9、台儿庄月河段古码头群10、济宁浣笔泉遗址和泉林
【河南】1、云溪桥2、合河石桥3、枋城堰遗址4、百泉和卫源庙5、荥阳故城6、北宋东京城遗址7、洛口仓遗址8、商丘古城
【安徽】1、柳孜镇遗址2、花石纲遗址3、濉溪县百善镇运河河道遗址剖面
【江苏】1、宿迁大王庙2、清江清真寺3、扬州城遗址4、茱萸湾古闸5、高邮南门大街历史地段6、高邮平津堰遗址7、高邮镇国寺塔8、镇江虎踞桥9、常州飞虹桥10、常州文亨桥11、常州新坊桥12、常州广济桥13、苏州下津桥14、苏州上津桥15、苏州吴门桥16、苏州灭渡桥17、吴江三里桥18、吴江安民桥19、吴江安德桥20、宝带桥(苏州)21、十里亭22、无锡黄埠墩及西水墩23、苏州觅度桥水文观测站24、吴江古纤道
【浙江】1、长虹桥(嘉兴)2、拱宸桥(杭州)3、广济桥(杭州)4、长安镇历史街区5、嘉兴文生修道院和嘉兴天主教堂6、杭州运河古桥(隆兴桥、欢喜永宁桥、桂芳桥)7、龙山闸旧址8、三塘五坝遗址9、八字桥(绍兴)10、大小西坝11、绍兴曹娥江两岸堰坝遗址12、虞余运河水利航运设施(含五夫长坝及升船机、驿亭坝、西陡门闸坝遗址)二、河道(共12项)
1、陶城铺运河
2、仪扬运河3、子婴河4、丹徒河5、古新河6、余杭塘河(仓前—杭州)7、永济渠遗址8、百泉河9、通济渠—洛河隋唐洛阳城段10、通济渠—洛河洛口段11、汴河遗址北宋东京城段12、汴河济阳镇段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首批选择了58个遗产点和27个遗产段,总长度1011公里。
H. 泗县古运河地址
隋唐大运河横亘泗县全境,这段遗存西起唐河,东至濉河,全程28公里,以泗县城东十里井段(5公里)更是保存了隋唐运河的原始风貌,被誉为“隋唐运河的活化石”。
I.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有没有关于隋唐大运河与隋炀帝的传说故事呢
大运河不经过安徽
J. 古汴河的遗址在哪里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开凿古运河。分东、西两段:西段起自东都洛阳,西引谷水、洛水,东循阳渠故道由洛水入黄河;东段起自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引黄河水行汴水故道。至今河南开封市别汴折而东南流。经杞县、睢县、宁陵至商丘东南蕲水故道,又经夏邑、永城、安徽宿县、灵璧、泗县、江苏泗洪县至盱眙对岸注入淮河。在隋炀帝时代所开凿的运河中,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对当时和以后唐、宋两代中原和江淮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这条古运河,隋时名通济渠,唐改名广济渠,唐宋时通称为漕渠,和洛水东段改为汴河和汴渠。
古汴河由灵璧县虞姬墓入泗县境,东经长直沟、周庄、彭铺,沿泗宿公路北侧穿城东注。当地人称城东一段为东汴河,城西至唐河一段为西汴河。东汴河经水口魏庄、枯河头、通海店至泗洪县马公店约20公里与谢家沟(老濉河)水汇合,东流至青阳镇折向东南,经石集、城头至淮头入洪泽湖。另一支流由泗城西关外绕城过南关闸南下,越10公里至霸王城南石梁子,又南行15公里至天井湖由漴潼河入淮。清康熙十二年(1673),龚起翚著《虹县志》时称此河为南潼河,今则通称为石梁河。
汴河故道,灵璧以上久淤,灵璧以下至唐河一段,在解放初期尚有河形,后经历年平整土地,河床已无。唯隋堤尚微有起伏。城东至水口魏庄一段河身尚存。由水口魏庄至泗洪县洪庄(马公店东)一段为新濉河所代。洪庄以下故道,自1966年算第三次治濉时,已成泗洪县内河,不与新濉河通。
汴河以下故道,其说不一,《泗虹合志》亦附疑笔。
一说由天井湖入淮。宋朱弁诗云:“离汶未逾千里道,渡濉先泛万安湖”。按旧志所说万安湖即天井湖,有说万安湖紧连天井湖。当为石梁河至天井湖入漴潼河一线。另一说,汴水至镵石山下与淮并驰,经龙窝驿、皇岗至二城沟入淮。再一说,泗城之东,其南必有汴河故道。前两种说法,汴水由石梁河入天井湖一线,系其支流,并非主干。城东向南有汴河故道入淮之说,则为断章取义。按泗州旧址在今盱眙县北,隔河相望,仅2里许,大方向是在泗县南,《泗虹合志》是略言“东南至泗州入淮”。并非说出城后折向东南。从地势上看,泗县东南一带,尽为岗地。开挖不易。故偏向东北走水口魏庄。枯河头至青阳折而南下,这是治水上因势利导的原则。此一线应为主干无疑。古代河流虽已湮没,但所经之处,应有河淤遗迹。今查遍泗县东南一带岗地,土质为岗白土、岗黄土,或为坡黑土、砂礓土,无一处有河流淤土。
汴河走水口魏庄、枯河头、马公店、青阳一线向南入泗达淮,尚有出土物可证。1951年治濉时,于枯河头南岸,曾挖出黍子数石。昔传隋开汴河有“纳黍行舟”之说,由枯河头至通海店一段,地势较高,向为航运所阻,纳黍代水似为有据。
如今,泗县境内残余的汴河故道约50里,虽不通舟楫,也有灌溉之利。遗址在泗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