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茶陵游记

茶陵游记

发布时间: 2021-03-06 11:31:07

❶ 云阳山游记作文600字

写作思路:不要平铺直叙地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给读者主体化之感。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文:

大暑节气,我和爸爸妈妈还有果果一家来到了位于茶陵县城郊的云阳山国家森林公园

云阳山没有张家界那么神奇,也没有衡山那么有名。但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南岳圣帝都会驾临云阳山避暑,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成群结队的善男信女来到云阳山祈福朝拜。云阳山也因为地貌多样,林木繁茂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小南岳”。

我们从山脚下一条人工开凿出来的山路驾车盘旋而上,因为路面狭窄,惊险刺激,引得我们阵阵尖叫。车窗外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片茂密的森林。来到半山腰停下车,拿出我们早已准备好的风筝一起放飞,我们迎风而上,一路欢歌笑语地向山顶进军。

山上的风景美如画,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在这迷人的景色中我们流连忘返,大口大口贪婪地呼吸着这新鲜的空气。走在蜿蜒的山路上,两旁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虽然天气炎热,但山上却异常的凉快。一阵阵微风吹过,树枝在风中摇摆,好像一位位迎风而舞的少女。

山路边偶有山泉水欢快地流过,我和果果迫不及待地跑过去,将手伸进水中,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意顿时流进了我们的心窝里,“哇……太舒服了”我和果果异口同声地大声叫到。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传说中太上老君修道升天的地方——老君岩。这里的奇岩怪石林立,千姿百态。老君神像矗立在与天相接的神坛上栩栩如生,神像下刻有宏伟壮观的石刻《道德经》,堪称“全国之最”。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古南岳宫,传说这是南岳大帝来云阳山避暑的行宫。走进南岳宫的大殿,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南岳大帝的神像,只见他威武地坐在神椅上,站在他两旁的是两排罗汉,他们就像卫兵一样守护着整个大殿,神像下有香案,因为香火旺盛,香案上烟雾缭绕,也给古南岳宫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沿着古南岳宫后面的山路我们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了云阳山的山顶,登高远眺,美景尽收眼底,云阳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它集秀、幽、雄、奇、险之美于一山,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又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游云阳山让我走进了大自然,亲临了大自然的爱抚,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❷ 徐霞客为什么能写出《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幼年喜爱读历史、地理、探险和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

徐霞客19岁时,父亲病故。3年服孝期满,徐霞客萌发了外出游历的想法。而贤德的母亲也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愿自己的儿子像篱笆里圈着的小鸡,车辕上套着的小马一样,被束缚而没有见识和出息。

她对徐霞客的决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徐霞客从22岁开始外出旅游,历经34年,直至生命结束为止。正是这些长期而丰富的经历,使他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写成了我国著名的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

他先后游历了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包括今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北京、天津、上海等19个省市。踏遍了泰山、普陀山、天台山、雁荡山、九华山、黄山、武夷山、庐山、华山、武当山、罗浮山、盘山、五台山、阻山、衡山、九异山等名山。游尽太湖、岷江、黄河、富春、闽江、九鲤湖、钱塘江、潇水、湘水、郁江、黔江、黄果树瀑布、盘江、滇池、洱海等胜水。

在漫长的旅途当中,徐霞客为了考察得准确、细致,大都步行前进。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对于所遇的险阻,他都以顽强的斗志去克服,而且无论身体多么疲惫、条件多么恶劣,他都每天坚持写日记。

这些旅游日记记录了他的旅途经历、考察的情况以及心得体会,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理材料。

徐霞客很重视标本的研究价值。他在武当山等地冒险采集了榔梅,在尚山采集了当地一种形似菊花的特产—金莲花,在五台山采集了天茶花等珍稀名贵植物,在玛瑙山上采集了“石树”,在蝴蝶泉边采集了花树的枝叶。

在云南腾越,徐霞客为了把一个岩洞看个明白,冒死攀登上悬崖;在湖南茶陵时,独闯传说中神秘的麻叶洞;在广西融县真仙岩,徐霞客为了探索一个岩洞,竟然从一条横卧的巨蟒身上跨过进到洞内。

徐霞客对科学研究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他喜欢猎奇,可以说是“闻奇必探,见险必截”。

每遇到古洞、名刹、温泉、飞瀑、奇峰、深林、幽皇等奇异景观,他都把安危置之度外,只求一览“庐山真面目”。他在自己的记录中说:“亘古人迹未到之处,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

他还经常和鬼神迷信作斗争。云南地方上有一本《鸡山志略》,书中记载了五台山、峨眉山和鸡足山等地的“放光瑞影”现象,这种五彩光圈通常被社会上认为是“佛光”或“宝光”。

徐霞客则从地形环境的角度,解释了出现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驳斥了迂腐的迷信说教,这也表现了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徐霞客经过30多年考察,最后撰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这部作品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❸ 读徐霞客游记有什么好处

《徐霞客游记》内容包括山、水两部分,其内容很是丰富。当然一般有两种眼光:研究、欣内赏容。就研究而言,可以使历史、文学、地理水文、文化等等;而当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时,作为一部古文佳作,其可谓世受举赞!尤其是近代伴随着“科学”探究引入后

❹ 古人怎么评价徐霞客游记

吴国华在《徐霞客圹志铭》中叙述说:“霞客磊落英奇,目空万卷,少专应试不得志,即肆志玄览,属尽发先世藏书,并镌未见书,……称博雅君子”。《高士徐霞客》中记载:“君少习举业,旋弃去。调优负奇,天下奇胜无不游,奇人无不交,奇事无不探,奇书无不鬻”。(徐世宗谱)。

❺ 《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上有什么成就

徐霞客一生几乎没有停止旅游,并详细记录途中所见,以日记体写成的我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

《徐霞客游记》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游黄山日记》、《游庐山日记》等著作,主要是对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幼年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

徐霞客19岁时,父亲病故。3年服孝期满,徐霞客萌发了外出游历的想法。而贤德的母亲也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愿自己的儿子像篱笆里圈着的小鸡,车辕上套着的小马一样,被束缚而没有见识和出息。对徐霞客的决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徐霞客从22岁开始外出旅游,历经34年,直至生命结束为止。正是这些长期而丰富的经历,使他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写成了我国著名的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

他先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于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包括今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及云南16个省,遍及北京、天津、上海3市。

踏遍泰山、普陀、天台、雁荡、九华、黄山、武夷、庐山、华山、武当、罗浮、盘山、五台、阻山、衡山、九嶷等名山。

游尽太湖、岷江、黄河、富春、闽江、九鲤湖、钱塘江、潇水、湘水、郁江、黔江、黄果树瀑布、盘江、滇池、洱海等胜水。

在漫长的旅途当中,徐霞客为了考察得准确、细致,大都步行前进。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对于所遇的险阻,他都以顽强的斗志去克服,而且无论身体多么疲惫、条件多么恶劣,他都每天坚持写日记。

这些旅游日记记录了他的旅途经历、考察的情况以及心得体会,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理材料。

徐霞客很重视标本的研究价值。他在武当山等地冒险采集了榔梅;在尚山采集了当地一种形似菊花的特产——金莲花;在五台山采集了天茶花等珍稀名贵植物;在玛瑙山上采集了“石树”;在蝴蝶泉边采集了花树的枝叶。

在云南腾越,徐霞客为了把一个岩洞看个明白,冒死攀登上悬崖;在湖南茶陵时,独闯传说中神秘的麻叶洞;在广西融县真仙岩,徐霞客为了探索一个岩洞,竟从一条横卧的巨蟒身上跨过进到洞内。

徐霞客对科学研究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他喜欢猎奇,可以说是“闻奇必探,见险必截”。

每遇到古洞、名刹、温泉、飞瀑、奇峰、深林、幽皇等奇异景观,他都把安危置之度外,只求一览“庐山真面目”。他在自己的记录中说:“亘古人迹未到之处,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

他还经常和鬼神迷信作斗争。云南地方上有一本《鸡山志略》,书中记载了五台山、峨眉山和鸡足山等地的“放光瑞影”现象,这种五彩光圈通常被社会上认为是“佛光”或“宝光”。

徐霞客则从地形环境的角度,解释了出现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驳斥了迂腐的迷信说教,这也表现了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28岁那一年,徐霞客来到浙江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其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

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会有湖呢?但他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

他发现悬崖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是百丈深渊,无法下去。他只好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

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接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

还有一次,徐霞客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但徐霞客不听劝阻,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

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他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

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

徐霞客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3条险径,这就是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可谓处处险象横生,步步惊心!

1636年,徐霞客年届50岁。他立志考察西南地貌,跋涉“蛮荒”。便于这一年的农历九月十九深夜,辞别亲友,放足万里。同行的有静闻和尚和顾姓仆人。

静闻是江阴迎福寺僧人,曾刺血写成《法华经》一部,愿供于云南的鸡足山。

他们取道浙江,越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去云南。于1637年农历二月二十夜泊湘江新塘,同船还有其他几个客人。

这天夜里,静夜中有女子的哭声从岸边传来,僧人心不能忍,就下船去劝说那女子。等他回到船上不久,一群盗贼尾随杀了过来。

徐霞客由于长年履足山川大河,早已锻炼得身手敏捷。他见势不好,跃身跳入水中逃生。盗贼不仅抢劫,还用刀枪乱刺客人。他又只身逃到远处的一条小舟上,被一个姓戴的客人搭救。

第二天,徐霞客找到静闻与仆人,仆人受了枪伤。后来他们才得知,同船的一位客人在这次劫难中死去,几天后,尸体在下游找到。

徐霞客此时身无分文,便进城找到一个同乡金祥甫求助,就寄住在他家。遭此一劫,徐霞客并未气馁,不曾放弃游历的志向。通过一些朋友的帮助,并以家乡1.3公顷田租为代价,换来重新上路的川资。

不久,静闻病死于广西南宁崇善寺。徐霞客背负静闻遗骨,与顾姓仆人分担行李,历时一年余,经贵州到达云南的鸡足山悉檀寺,供上了静闻刺血写成的《法华经》,替他完成了遗愿。

后来,徐霞客在僧人们的帮助下继续考察,主要活动于崇山峻岭。山中无粮,就吃野菜野果为生;无处投宿,就以山洞树林为家。

攀绝壁,涉洪流,探历100多个石灰岩溶洞,认真记载。由此,他成为世界上对这一带石灰岩地貌进行大规模考察,并做详细记录和深入研究的第一人。

接着,徐霞客又横穿云南,对金沙江、澜沧江、丽江等诸水流实地调查勘测,写成《溯江纪源考》和《盘江考》,详细论证长江和盘江的水源,肯定金沙江为长江上源,纠正了儒家经典《禹贡》以岷江为长江源之谬。

此外,徐霞客还远抵云南边陲腾冲,对有地下热能表现的地区进行寻访。直至患了足疾,还应丽江知府木生白之请,在此驻留,帮修《鸡足山志》4卷,历3个月告成。

徐霞客经过30多年考察,最后撰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它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上有4个方面的重要成就:

其一,徐霞客是我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他对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

仅在广西、贵州、云南省区,他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而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具体记载。徐霞客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其二,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我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如否定自《尚书•禹贡》以来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导江”旧说,肯定了金沙江是长江上源。

正确指出河岸弯曲或岩岸水流之处冲刷侵蚀厉害,河床坡度与侵蚀力的大小成正比等问题。对喷泉的发生和潜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学的解释。

其三,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

其四,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我国也是最早的。对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包括各地的经济、交通、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和风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记述。

值得一提的是,《徐霞客游记》在文学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词汇丰富,敏于创制,不落窠臼;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段,使游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

此外,作者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情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

徐霞客

❻ 徐侠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外,几乎没有停止旅游,并详细记录途中所见,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徐霞客游记》自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初版到1985年朱惠荣校注本。已出版38次,相关的研究论文有139篇。让人刮目相看。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也作宏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江苏江阴人。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地理学家之一,也是有名的旅行家和文学家。万历十四年(农历1586年,公元1587年1月)出生在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南喝岐村(今日属于霞客镇)。徐霞客的家乡在当时属于“东南财赋地”的经济发达地区。徐霞客出身什宦世家、书香门第,他的曾祖和祖父曾经挂过虚名,但到了他的父亲徐有勉那一代,徐家已经家道中落了。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他对仕途没有多大兴趣,也不喜欢和官场中的人结交,宁愿平静悠闲地在乡间生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年幼的徐霞客有所影响。[2]幼年时期的徐霞客,天资聪颖,有很强的记忆力。对于不明白的地方,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他对“四书五经”和八股文没有很大的兴趣,却特别青睐历史、地理和探讨大自然力一面的书籍。这类书在当时视为小正规的闲书、奇书。他的阅读面很广,诸如古今史籍、舆国方志、山海国经等,他都有所涉猎。他的族兄徐仲昭曾说他“性酷好奇书,客中未见书,即囊无遗钱,亦解衣市之,自背负而归。今充栋盈箱,儿比四库”。有钱必买书,无钱则变卖衣物来换钱买书,徐霞客“奇书”的嗜好:好就是到了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看了这些书以后,使得他更加向往五厉等名山。
徐霞客19岁时,父亲病故。三年服孝期满,徐霞客萌发了外出游历的想法,而贤德的母亲也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愿自己的儿子像篱笆里圈着的小鸡,车辕上套着的小马一样,被束缚而没有见识和出息。对徐霞客的决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年轻的徐霞客终于告别书斋生活,挣脱了仕途功名的束缚,开始实现儿时的梦想。他22岁就开始外出旅游,历经34年,直到生命结束为止。他先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于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包括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及云南等16个省遍及北京、天津、上海3市。踏遍泰山、普陀、天台、雁荡、九华、黄山、武夷、庐山、华山、武当、罗浮、盘山、五台、阻山、衡山、九异等名山;游尽太湖、民江、黄河、‘富春、闽江、九鲤湖、钱塘江、潇水、湘水、郁江、黔江、黄果树瀑布、盘江、滇池、洱海等胜水。
在漫长的旅途当中,徐霞客为了考察得准确、细致,大都步行前进。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对于所遇的险阻,他都以顽强的斗志去克服,而且无论身体多么疲惫、条件多么恶劣,他都每天坚持作日记,这些旅游日记记录了他的旅途经历、考察的情况以及心得体会,给后人留下了的宝贵的地理材料。
徐霞客很重视标本的研究价值,他在武当山等地目险采集了榔梅; 在尚山采集了当地一种形似菊花的特产—金莲花; 在五台山采集了天茶花等珍稀名贵植物;在玛瑙山上采集了“石树”; 在蝴蝶泉边采集了花树的枝叶。
徐霞客对科学研究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他喜欢猎奇,可以说是到“闻奇必探,见险必截”。每每遇到古洞、名刹、温泉、匕瀑、奇峰、深林、幽皇等奇异景观,他都把安危置之度外,只求一览“庐山真面日”。他在自己的记录中说: “旦古人迹未到之处,小惜捐躯命,多力一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比。”他在云南腾越为了把一个岩洞看个明自,冒死攀登上悬崖; 在湖南茶陵时,独闯传说中神秘的麻叶洞; 在广西融县真仙岩,徐霞客为了探索一个时洞,竟从一条横卧的巨蟒身上跨过,进到洞内。他还经常和鬼神迷信做斗争一,云南地力一上有一本《鸡山志略》,书中记载了五台山、峨眉山和鸡足山等地的“放光瑞影”现象,这种五彩光圈通常被社会上认为是“佛光”或“‘宝光”。徐霞客则从地形环境的角度,解释了出现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驳斥了迁腐的迷信说教,这也表现了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着,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世人视徐霞客为游圣。
徐霞客自22岁(1607年)新婚那年开始旅游,直到去世前一年(1640年),足迹遍布中国16个省。
1607年,开始旅游,母亲为他制远游冠,游历无锡太湖泛舟,登东西洞庭山,游记缺失;
---1608在家乡附近陪伴母亲游玩,母亲死后,守孝三年,认为“父母在,不远游;”
1613年,入浙,从曹娥江独走宁波,渡海游落迦山,游记缺失。从3月30日开始是游记第一卷,游天台山,游雁荡山。
1614年冬,游金陵(南京),游记缺失;
1616年,游白岳、黄山、武夷山、九曲溪、杭州西湖;
1617年,第一位妻子病逝,没有旅游;
1618年,再游黄山,庐山;过波阳湖;年底续娶第二位妻子;
1619年,妻子生子,没有旅游;
1620-1922年,游福建仙游九鲤湖,试钱塘江潮;
1623年,游嵩山、华山、太和山(武当山),开始游记第二卷;
1624年,游荆溪、勾曲(在浙江),没有游记;
1625年-1627年,游洛阳;
1628年,游福建;
1629年,游北京、天津蓟县盘山,游记缺失;
1630年,再游福建;
1631年,没有旅游;
1632年,游天台山、雁荡山,泛舟太湖;
1633年,北上游五台山、恒山;
1634年-1635年,长媳生长孙,次子娶妻,没有旅游;
1636年-1640年,放舟赴浙江,从浙江旅游至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年没有回家,游记中第三卷到第19卷都是这四年的游记,每日都有记载,其中有部分散失,第20卷是他的诗文,其他人写的序等。

❼ 侠客徐游记是干嘛的

徐霞客游记,是古代一个人写的游览记录,对地理研究有参考价值。你网络一下

❽ 名人眼中的《徐霞客游记》

历朝历代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的评述

徐霞客及其游记不仅获得了他同时代人的推崇和赞赏,而且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在徐霞客的朋友中,陈继儒、文震孟、钱谦益、陈函辉、陈仁锡等人无不对徐霞客的旅游壮举和游记奇文给予高度评价。
钱谦益对《徐霞客游记》的高度重视和评价前已述及;黄道周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徐霞客“乃欲搜剔穷真灵,不畏蠼岩不避死”的探险精神赞叹不已,当他在狱中得到徐霞客长子徐屺送来的游记,则不仅“感激不已”,而且“读游记知名山幽胜无奇不有,不觉手舞足蹈欣赏无已”;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说:“霞客工诗,工古文词,更长于游记。文湛持、黄石斋两师津津赞美而霞客自怡笥箧,雅不欲以示人。今散帙遗稿,皆载六合内外事,岂长卿《封禅书》乎?”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陈继儒的评价。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自称“清懒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明史》卷二百九十八《隐逸传》载,陈眉公自幼颖异,能文章,得到后来任首辅的同郡徐阶的器重;为诸生时,与董其昌齐名;当朝宰相王锡爵曾招他与自己的儿子王衡一起读书;文坛盟主“王世贞”亦雅重之。他在二十九岁时,焚弃儒冠,隐居昆山。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时,“招之,谢弗往”;朝中官员多次举荐,“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终生杜门著述,闲时与黄冠老衲登山临水,吟啸忘返,足迹罕入城市。《明史》认为他“通明高迈”、“志尚高雅”。这样一位可以薄丞相的名士对小自己二十九岁的一介布衣徐霞客却礼敬有加,殷勤有加,他说徐霞客“不谒贵,不借邮符,不觊地主金钱,清也;置万里道途于度外,置七尺形骸于死法外,任也;负笠悬瓢,惟恐骇鱼樵而惊猿鸟,和也。吾师乎徐先生也”。正由于对这份“清”、“和”的欣赏,陈眉公为徐霞客写了许多推荐信,尽量为其西游提供帮助,而且请求徐霞客“出游记示我,请为涤耳易肠而读之”(《答徐霞客》)。
后来的《徐霞客游记》整理者,从不同角度重申或阐释钱谦益“奇人奇书当流传不朽”这一看法,对徐霞客及其游记进行热烈礼赞。清代著名山水诗文作家潘耒傲视千古,对往昔诸名人游记皆不以为然,可是在读了《徐霞客游记》后却“逊谢弗如”,在《序》中不但发出“牧斋称为古今纪游第一,诚然哉”的感叹,而且进一步强调说:“宇庙间不可无此畸人,竹素中不可无此异书。惜吾衰老,不复能褰裳奋袂,蹑其清尘,遂令斯人独擅奇千古矣。”奚又溥《序》将徐霞客及其游记与司马迁及其《史记》相比,说:“先生之游过于子长,先生之才气,直与子长埒,而即发之于记游,其得山川风雨之助者,固应与子长之《史记》并垂不朽,岂仅补桑《经》郦《注》之所未备耶。”杨名时《序一》以徐霞客的探险喻“学道”,说:“霞客之游也,升降于危崖绝壑,搜索于蛇龙窟宅,亘古人迹未到之区,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学者之于道也,若覃思鼓勇,亦如霞客之于山水,则亦何深之不穷,何远之不届?”杨名时《序二》则对《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作了高度评价:“大抵霞客之记,皆据景直书,不惮委悉烦闷,非有意于描摹点缀,托兴抒怀,与古人游记争文章之工也。然其中所言名山巨浸弘博富丽者,皆高卑定位,动静变化之常;下至一涧一阿,禽鱼草木,亦贤人君子,偃仰栖迟,寤言写心之境,正昔人所云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者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徐霞客游记》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尤其强调其地理学价值:“弘祖耽奇嗜僻,刻意远游;既锐于搜寻,尤工于摹写;游记之夥,虽莫过于斯编。虽足迹所经,排日记载,未尝有意于为文,然以耳目所亲,见闻较确。且黔、滇荒远,舆志多疏,此书于山川脉络,剖析详明,犹为有资考证。是亦山经之别乘,舆纪之外编矣。存兹一体,于地理之学,未尝无补也。”叶廷甲《序》称《徐霞客游记》为“千古不易之书”。除了这些整理者之外,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在82岁高龄时欣然赋诗盛赞徐霞客的丰功伟业:“霞客乃好奇,足踏天下半。”“曷勿继遐踪,探奇尽禹甸,归补图经全,供我卧游遍。”
清末民初,西风东渐,徐霞客身上体现出来的科学考察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清华园中掀起了一股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记的高潮。
中国古代的学者大多在书斋里皓首穷经,研究学问,徐霞客却能走出书斋,通过实地考察纠正经书上陈陈相因的错误。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徐霞客这种科学的考察方法和精神推崇有加,他认为徐霞客和宋应星是晚明新风气下诞生的两大怪人,留下了两部怪书,而《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实际调查的地理书”中的“第一部”,并强调说:“是以科学精神研治地理,一切皆以实测为基础,如霞客者真独有千古矣。”
新文化运动的骨干胡适也十分推崇《徐霞客游记》,他不仅建议而且自始至终关心丁文江整理《徐霞客游记》的工作。在《丁在君与徐霞客》一文中,胡适说:“徐霞客在三百年前,为探奇而远游,为求知而远游,其精神确是中国近世史上最难得、最可佩的。”
这一时期,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研究用力最深、贡献最大的是首任中国地质研究所所长丁文江(1887~1936)。丁文江自16岁始留学欧洲10年,归国后,前辈叶浩吾对他说:“君习地学,且好游,宜读《徐霞客游记》。徐又君乡人,表彰亦君辈之责。”他千方百计购得此书,在云南野外考察时,以《徐霞客游记》与所见所闻对证,“惊叹先生精力之富,观察之精,记载之详且实”。于是,他在梁启超、龌适、罗叔韫、张菊生等人的帮助之下,整理出版《徐霞客游记》,并撰写《徐霞客年谱》,又集地学界同仁编制《徐霞客旅行线路图》,还将《徐霞客游记》中的部分精华译成英文推向世界。丁文江以锐利的地学家的眼光,看到了徐霞客及翼游记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迥异于传统的新学风,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当明之末,学者病世儒之陋,舍章句而求实学,故顾亭林、王船山、黄梨洲辈,奋然兴起,各自威家,遂开有清朴学之门。然霞客先生生于顾、黄、王诸公之前,而其工作之忠勤,求知之真挚,殆有过之无不及焉,然则先生者,其为朴学之祖欤?”(《重印徐霞客游记及新著年谱序》)丁文江认为徐霞客是一代新学风的开创和实践者,是朴学的先驱和近代地理学的先驱。如果说,明清文人评价徐霞客及其游记为奇人奇书,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那么,丁文江对徐霞客的全面推介,尤其是对其实证考察的科学精神的推介,则已上升到理性的层面。这一评价奠定了现代“徐学”的基调。
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等倡议召开了纪念徐霞客逝世300周年学术讨论会,产生了第一批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记的论文,全方位肯定了徐霞客在地理学上的贡献及其作为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基者的地位。这是徐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纪念大会和学术活动,对日后徐学的深入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除了地理学界之外,文学界、政界不少名人也曾给予徐霞客及其游记以高度的重视和评价。青年鲁迅曾为自己珍藏的《徐霞客游记》题《跋》,从《跋》中得知,鲁迅曾将《徐霞客游记》由原来的八册重订为四册,阅读过两遍,并拟以“独鹤与飞”四字为次。对此,有人认为鲁迅是化用苏轼《后赤壁赋》中“孤鹤掠舟而飞”之典,表明自己如一只孤鹤与霞客一起神游祖国山水;也有人认为,鲁迅是受徐霞客“我欲倒骑玉龙背,峰颠群鹤共翩翩”等诗句的启发,以此四字来表达自己与徐霞客一样的高蹈之志。李先念曾为徐霞客诞生400周年的纪念活动题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对徐霞客其人其游其书作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毛泽东在1958年1月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明朝那个江苏人,写《徐霞客游记》的,那个人没有官气,他跑多路,找出了金沙江是长江的发源。‘岷山导江’,这是经书上讲的,他说这是错误,他说是‘金沙江导江’。”毛泽东说徐霞客没有官气,能够坚持实地考察并敢于纠正经书否定权威,强调的是“实践出真知”以及“反对官僚作风”。
在国外,徐霞客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早在17世纪中叶,意大利传教士就研读过《徐霞客游记》,并将它作为编写《中国新图志》的重要材料之一。现代美国、英国的一些学者也很重视徐霞客及其游记。美国学者亨利·G·施瓦茨在《徐霞客与他的早年之游》一文中说,徐霞客追求并体现了一种“中国的自然之爱”。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李祁有著作《徐霞客旅游日记》,第一章即以“中国的自然之爱”为题,认为徐霞客是这种“自然之爱”的代表人物。所谓“自然之爱”就是徐霞客自己所说的“五岳之志”,即有别于政治旅行和宗教旅行、完全超功利的对山水的兴趣和挚爱。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郑和、耶律楚材等都是受朝廷的派遣而出游,具有政治色彩;唐玄奘西游求佛典,出于宗教目的,并且也曾得到唐天子的资助,像徐霞客这样“非宦非贾,而山水是癖”(《豫庵徐公配王孺人传》)之游,的确别具一格。这种“自然之爱”虽然不能说始于徐霞客,却由徐霞客而发扬光大。此外,美国匹兹堡大学地理学教授谢觉民在《徐霞客——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一文中认为,顾炎武的《日知录》、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都受到《徐霞客游记》的影响。
在所有外国学者中,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最深、评价最高的是英国著名学者、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博士。他认为,就徐霞客观察自然之精细和记载之翔实而言,“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的野外勘察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他不但在分析各种地貌上具有惊人的能力,而且能够很有系统地使用各种专门术语”(《中国科技史》)。李约瑟强调的有三点:第一,徐霞客写于17世纪的游记几乎与20世纪的野外考察家所写的考察记录具有同样的科学价值;第二,分析推理的逻辑方法向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思维方法上的弱项,徐霞客却具有惊人的逻辑分析能力;第三,徐霞客没有也不可能受到现代地理学的专门训练却已系统地使用了各种专业术语。从这三个方面来说,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确可以说是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们不禁要再次重复潘耒的感慨:斯人独擅奇千古矣!
20世纪的野外勘察家所写的考察记录,“《徐霞客游记》的内容涉及地理、民俗、民族、政治、宗教、边防等诸多方面,其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地理方面,李约瑟说它像20世纪的野外勘察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也主要指地理方面的内容。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地理学界研究的主要对象,对一般读者来说却比较枯燥、隔膜。据笔者了解,唐锡仁、杨文衡《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一书在这方面的研究全面系统而且条理清晰,我们即参照此书中的有关章节进行介绍。
概括地说,《徐霞客游记》在地理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地貌;二、水文;三、生物;四、人文地理。这四个方面又各自包含若干子项。
地貌:《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地貌类型主要有岩溶地貌、山岳地貌、红层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冰缘地貌、应用地貌7种;描述地貌形态时所使用的名称多达102种,分别是山、洞、峰、岭、江、溪、水、关、瀑布、滩、石、河、湖、塘、潭、泉、岩、伏流、渡、坪、石峰、崖、台、原、坡、坳、池、冈、湾、坝、冲、峒、川、石山、坑、峡、天生桥、井、涧、坞、沟、典流、壑、一线天、谷、分水岭、脊、干海子、岳、陇、顶、眢井、盘洼、穿山、洲、嶂、矶、窝、峪、隘、渠堰、阜、峤、崾、尖、屏、落水坑、门、槽、岫、独山、梁、渊、坂、泽、阙、天窗、丘、洼、凹、堆、平川、洋、窟、平原、砥柱、石锷、石齿、石钟乳、石笋、乳柱、天池、阱、穿、龙井、巅、渎、海、菌类有树蛾、木耳、灵芝、竹菰、玉菌、蕈、蒸菌、天花菜、八担柴等等。
藤类有扶留藤、木毡藤、藤、藤刺等等。
竹类有竹、刺竹、粽竹、方竹、观音竹、实心竹、细竹、猫竹、筋竹、淡竹、紫竹等等。
《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动物约50种,包括鱼类、昆虫类、鸟类、家禽家兽类、鼠类、蛇类以及虎、象、猿等等,其中鱼类最多,近20种,包括:大鱼、竹鱼、白鲢、香鱼、锦鲤、绿鳜、鲫鱼、金线鱼、油鱼、比目鱼、时鱼、鲭鱼、黑鱼、边鱼、金鱼、青鱼、巨鱼、小鲫等等。
人文地理:除了自然环境外,徐霞客还很注意人们改造、利用地理环境的各种活动,记录了手工业、矿业开采、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城镇聚落的分布和兴衰演替等情况,这些都属于人文地理尤其是经济地理的研究范畴。
至此,我们对《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分别对这些内容举例进行分述。
岩溶地貌
我国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超过1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七分之一。其中,从湖南南部至云南东部有55万平方公里,接近全国岩溶面积的一半。徐霞客第一阶段主要游览的是非岩溶区的名山胜景,虽然在《游嵩山日记》、《闽游日记前》等篇章中也有一些关于岩溶的记载,但不多,也不够典型;第二阶段西南万里遐征,对湖南至云南的岩溶地貌作了详细的考察,并有10余万字的记载和论述,具体可分为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两部分。
地表岩溶
石芽、溶沟、谷峡等是典型的地表岩溶地貌,《徐霞客游记》对它们的特征作了生动形象的记录。
石芽和溶沟。石芽与溶沟是由于地表水沿石灰岩节理裂隙流动,不断进行溶蚀和冲蚀而形成的。溶痕由微小而逐步加深以至形成溶沟,沟槽间突起的地方就是石芽。溶沟宽一般为十几厘米至两米,深为几厘米至三米。溶沟间的间距一般为一至二米,很少超过十米。石芽与溶沟将平坦的地面分割得崎岖不平,难以行走。《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载如,杭州飞来峰“洞顶灵石攒空,怪树搏影,跨坐其上,不减群玉山头也”;湖南茶陵云阳山附近“岭忽乱石森列,片片若攒刃交戟”;湖南永州(今零陵县)南面的陈皮铺“西山层坠而下,时现石骨,逗奇标异,已而一区奏灵,万窍逆幻”,“石片层层,尽若鸡距龙爪下蹲于地,又如丝瓜之囊,筋缕外络而中悉透空”;广西桂林以东的廖村“石俱廉厉凿足”,使徐霞客“目有余而足不及”等等,其中,灵石攒空不减群玉山头、乱石森列若暂刃交戟、石骨逗奇标异、石片若鸡距龙爪又如丝瓜之囊、石俱廉厉凿足等等都是典型的石芽溶沟地貌。此外,《徐霞客游记》中描写的“花萼”、“石萼”、“石锷”、“石纹”、“石齿”等也都是指石芽溶沟地貌。
岩溶裂隙。岩溶裂隙是由于地表水沿可溶岩的节理裂隙进行垂直运动,不断对裂隙四周进行溶蚀和冲蚀,从而不断扩大成几厘米至一二米宽的岩溶裂隙。《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载如,云南省罗平与师宗交界处,路面上有“石孔眢井,故用木补填之也”,即用木头嵌在石隙中填平道路;云南腾冲乌索附近的一个冈脊,“脊两旁皆削,中复有容下陷,故以木填之”。
落水洞。落水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河的主要通道。流水沿裂隙进行溶蚀和机械侵蚀,使裂隙扩大,引入大量的地表水,当流速较大时,水中挟带的岩屑就对管道进行强烈的磨蚀,使原本狭窄的地下通道不断扩大,顶板发生崩塌,就形成了落水洞。它多分布在溶蚀洼地和岩溶沟谷的底部,有时也分布在斜坡上,形态有圆形、井状和缝隙状三种,宽度一般在十米以内。《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载如,湖南省茶陵县东岭“岭头多漩涡成潭,如釜之仰,釜底俱有穴直下为井,或深或浅,或不见其底,是为九十九井。始知是山下皆石骨玲珑,上透一窍,辄水捣成井。窍之直者,故下坠无底;窍之曲者,故深浅随之。井虽枯而无水,然一山而随处皆是”。这里描写的是井状落水洞的形态,而且明确指出它形成的原因是“上透一窍,辄水捣成井”。在广西崇左县媚娘山附近,“路侧有容一圆,名龙井。下坠五六丈,四围大,径三丈,俱纯石环壁,坠空缀磴而下,下底甚平,东北裂一门,透门以入其内,水声潺潺,路遂昏黑。践崖扪隙,其下忽深不可测”,这是圆形落水洞。在崇左县青莲山,“有深客悬平畴中,下陷如阱,上开线峡,南北横裂,中跨一石如桥,界而为两,其南有磴,可循而下,泉流漱溉,仰睇天光,如蹈瓮牖也”,这是缝隙状落水洞。漏斗又称斗淋、灰岩坑、溶斗、盘坑、盆坑等,为漏斗形或蝶状的封闭洼地,直径在一百米以内,因地表水沿节理裂隙不断溶蚀并伴有塌陷、沉陷、渗透及溶滤作用发育而成。前引“如釜之仰,釜底俱有穴直下为井”即典型的“漏斗”地貌;再如,《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浙江金华府(今金华市)的一个大型漏斗地貌:“两山夹中,又回环而成一洼,大且百丈,深数十丈,螺旋而下,而中竞无水。”
竖井。竖井又叫天然井,天坑。由落水洞进一步向下发育而成,深度由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徐霞客在湖南省茶陵县东岭所见“九十九井”、在广西庆远(今宜山)会仙山所见的“周回大数十丈,深且百丈”的深井、在广西崇左县驮朴墟所见的“下坠五六丈,四围大,径三丈”的龙井等等都是典型的竖井地貌。
溶蚀洼地。溶蚀洼地是由于岩溶作用而产生的封闭洼地,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徐霞客游记》称溶蚀洼地为“盘洼”,具体形态为“深岩回渊,其上削崖四合,环转无隙,高墉大纛,上与天齐,中圆若规”。这些“盘洼”“浅者为田,上下异穴,彼此共容”,“低平可植五稼”。在湖南、广西的一些地方,溶蚀洼地被当地百姓称为“峒”,有的峒底部有“大溪横贯之”,有的峒则“甚辟,居民甚众”。
岩溶槽谷。岩溶槽谷即长条状的合成洼地,《徐霞客游记》对其形态有具体的描写:“南北石山排阀成坞,中有平畴,东向婉转而去,大溪亦贯其中”;在贵州独山县普林堡村有一个坞,“南北开洋,其底甚平,犁而为田,波耕水耨,盈盈其间”,这都是平底坞。有的平底坞规模很大,是农业生产基地,如云南剑川县沙溪坞,“东西阔五六里,南北不下五十里,所出米谷甚盛,剑川州皆来取足焉”,贵州定番州(今贵阳市)八垒有一个坞,“南北长二里,水亦中洼下坠,两旁多犁为田”。也有的坞荒无人烟,贵州普安县有一个很大的坞,“皆荒茅盘错,绝无禾塍人烟”。坞底也并不一定是平的,有时地形漏陷,会导致“坞中有坑,中坠如井”。
岩溶盆地。岩溶盆地是大型的溶蚀洼地,也可称作坡立谷。其底部或边缘常有泉和暗河出没,《徐霞客游记》中称之为“盘壑”、“甸”、“坞”。如,云南罗平有一个地方,“环山成洼,中有盘壑,水绕其底而成田塍”,“盘壑之东,有峡穿陇而至,其峡自东南大山破壁而至者。峡两崖皆亘壁,其上或中剖而成峡,或上覆而成梁,一坞之中,倏断倏续,水亦自东南流穿盘壑”。坞的形态是“夹环为坞,中平如砥,而四面崖回嶂截”;云南腾冲县芹莱塘有一个坞,“乃四面小山环围而成者,不比他川之沿溪成峡而已”,这些都是圆形坞。云南右甸城(今昌宁)处于一个典型的岩溶盆地之中,“右甸之城,中悬南坡之下,甸中平畴一围,聚落颇盛。四面山环不甚高,甸中自成一洞天,其地犹高,而甸乃圆平,非狭嵌”。
盲谷。盲谷是岩溶地区没有出口的地表河谷,地表的常流河或间歇河的水流消失在河谷末端的落水洞中而转为暗河,多见于封闭的岩溶洼地或岩溶盆地里。《徐霞客游记》记载的云南保山县的大小落水坑都是典型的盲谷,他“西下绝壑,视西来腾跃之水,一里抵壑之悬绝处,则水忽透石穴下坠,此所谓‘小落水坑’也”;又见“一溪西南自落水寨后,破石门东出,盘曲北来,至此岭东麓,即捣入峡,水从南入峡,悬溜数尺丈,汇为潭。东崖忽迸而为门,高十余丈,阔仅数尺,西向峙潭上,水从潭中捣而入之,其势甚沸,余从西崖对瞰,其人若饮之入喉,汩汩而进”,此即大落水坑。《徐霞客游记》中记载了各地盲谷十余个。
干谷是岩溶地区干涸的河谷。因地壳上升,地表河侵蚀基准面下降而转为地下河,地表河谷则成为干谷。《徐霞客游记》记载了不少干谷,如:云南元谋县茶房附近,“有枯涧自西来,其中皆流沙没足,两傍俱回崖亘壁,夹峙而来,底无滴水”;云南鹤庆县松桧之南,“山盘大壑而无水,沟涧之形,似亦望东南去”;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崖脚院附近,“院东南有洼地在村庐问,中涸无水,尚有亭台堤柳之形,乃旧之海子环为园亭者,今成废壑也。又南二里,有枯涧嵌地甚深,乃雪山东南之溪,南注中海者。今引其水东行坞脊,无涓滴下流涧中。南四里,有枯涧东西横坞中”。

❾ 《徐霞客游记》的作者是

是徐霞客
书籍介绍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外,几乎没有停止旅游,并详细记录途中所见,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徐霞客游记》自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初版到1985年朱惠荣校注本。已出版38次,相关的研究论文有139篇。让人刮目相看。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也作宏祖),字振之,别号(别名)霞客,江苏江阴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地理学家之一,也是有名的旅游家和文学家。万历十四年(农历1586年,公元1587年1月)出生在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南喝岐村(今属霞客镇)。徐霞客的家乡在当时属于“东南财赋地”的经济发达地区。徐霞客出身什宦世家、书香门第,他的曾祖和祖父曾经挂过虚名,但到了他的父亲徐有勉那一代,徐家已经家道中落了。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他对仕途没有多大兴趣,也不太欢喜和官场中的人结交,宁愿平静悠闲地在乡间生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年幼的徐霞客有所影响。 徐霞客
幼年时期的徐霞客,天资聪颖,有很强的记忆力。对于不明白的地方,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他对“四书五经”和八股文没有很大的兴趣,却特别青睐历史、地理和探讨大自然力一面的书籍。这类书在当时视为小正规的闲书、奇书。他的阅读面很广,诸如古今史籍、舆国方志、山海国经等,他都有所涉猎。他的族兄徐仲昭曾说他“性酷好奇书,客中未见书,即囊无遗钱,亦解衣市之,自背负而归。今充栋盈箱,儿比四库。”有钱必买书,无钱则变卖衣物来换钱买书,徐霞客“奇书”的嗜好:好就是到了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看了这些书以后,使得他更加向往五厉等名山。 徐霞客19岁时,父亲病故。三年服孝期满,徐霞客萌发了外出游历的想法,而贤德的母亲也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愿自己的儿子像篱笆里圈着的小鸡,车辕上套着的小马一样,被束缚而没有见识和出息。对徐霞客的决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年轻的徐霞客终于告别书斋生活,挣脱了仕途功名的束缚,开始实现儿时的梦想。他22岁就开始外出旅游,历经34年,直到生命结束为止。他先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于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包括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及云南等16个省遍及北京、天津、上海3市。踏遍泰山、普陀、天台、雁荡、九华、黄山、武夷、庐山、华山、武当、罗浮、盘山、五台、阻山、衡山、九异等名山;游尽太湖、民江、黄河、‘富春、闽江、九鲤湖、钱塘江、潇水、湘水、郁江、黔江、黄果树瀑布、盘江、滇池、洱海等胜水。 徐霞客
在漫长的旅途当中,徐霞客为了考察得准确、细致,大都步行前进。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对于所遇的险阻,他都以顽强的斗志去克服,而且无论身体多么疲惫、条件多么恶劣,他都每天坚持作日记,这些旅游日记记录了他的旅途经历、考察的情况以及心得体会,给后人留下了的宝贵的地理材料。 徐霞客很重视标本的研究价值,他在武当山等地目险采集了榔梅;在尚山采集了当地一种形似菊花的特产—金莲花;在五台山采集了天茶花等珍稀名贵植物;在玛瑙山上采集了“石树”;在蝴蝶泉边采集了花树的枝叶。 徐霞客对科学研究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他喜欢猎奇,可以说是到“闻奇必探,见险必截”。每每遇到古洞、名刹、温泉、匕瀑、奇峰、深林、幽皇等奇异景观,他都把安危置之度外,只求一览“庐山真面日”。他在自己的记录中说:“旦古人迹未到之处,小惜捐躯命,多力一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比。”他在云南腾越为了把一个岩洞看个明自,冒死攀登上悬崖;在湖南茶陵时,独闯传说中神秘的麻叶洞;在广西融县真仙岩,徐霞客为了探索一个时洞,竟从一条横卧的巨蟒身上跨过,进到洞内。他还经常和鬼神迷信做斗争一,云南地力一上有一本《鸡山志略》,书中记载了五台山、峨眉山和鸡足山等地的“放光瑞影”现象,这种五彩光圈通常被社会上认为是“佛光”或“‘宝光”。徐霞客则从地形环境的角度,解释了出现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驳斥了迁腐的迷信说教,这也表现了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着,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世人视徐霞客为游圣。
编辑本段成书经过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自22岁(1607年)新婚那年开始旅游,直到去世前一年(1640年),足迹遍布中国16个省。 1607年,开始旅游,母亲为他制远游冠,游历无锡太湖泛舟,登东西洞庭山,游记缺失; ---1608在家乡附近陪伴母亲游玩,母亲死后,守孝三年,认为“父母在,不远游;” 1613年,入浙,从曹娥江独走宁波,渡海游落迦山,游记缺失。从3月30日开始是游记第一卷,游天台山,游雁荡山。 1614年冬,游金陵(南京),游记缺失; 1616年,游白岳、黄山、武夷山、九曲溪、杭州西湖; 1617年,第一位妻子病逝,没有旅游; 1618年,再游黄山,庐山;过波阳湖;年底续娶第二位妻子; 1619年,妻子生子,没有旅游; 1620-1922年,游福建仙游九鲤湖,试钱塘江潮; 1623年,游嵩山、华山、太和山(武当山),开始游记第二卷; 1624年,游荆溪、勾曲(在浙江),没有游记; 1625年-1627年,游洛阳; 1628年,游福建; 1629年,游北京、天津蓟县盘山,游记缺失; 1630年,再游福建; 1631年,没有旅游; 1632年,游天台山、雁荡山,泛舟太湖; 1633年,北上游五台山、恒山; 1634年-1635年,长媳生长孙,次子娶妻,没有旅游; 1636年-1640年,放舟赴浙江,从浙江旅游至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年没有回家,游记中第三卷到第19卷都是这四年的游记,每日都有记载,其中有部分散失,第20卷是他的诗文,其他人写的序等。
编辑本段整理流传
《徐霞客游记》的编辑整理和流传,除了徐霞客家的塾师季梦良幼子李介立(徐霞客的小儿子,为徐霞客侍妾周氏所生。周氏孕后因“不容于嫡,改嫁于李”,遂名李介立,又名李寄)作出了很大贡献外,民间藏书家的珍藏、校订、增补,也是《游记》得以保存和流传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明、清改朝换代的政治变乱中,季梦良辑集的首部《游记》稿本在战火中成为灰烬。此后,季梦良再次搜集材料,又编成了一部稿本。后来,徐霞客志同道合的族兄徐仲昭,为使《游记》尽早成书梓印,把这部抄本面交常熟名士宿儒钱谦益。 钱谦益,明万历进士,官至吏部侍部,著有《初学集》、《有学集》,编有《列朝诗选》,是当时“操海内文字之柄”的著名学者。他又是个大藏书家,曾不惜重资购聚古本,在红豆山庄筑了绛云楼,藏书一万卷。钱谦益同徐霞客有过交往,深知《游记》是霞客毕生“手攀星岳,足蹑遐荒”的考察记录,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可惜,已届耄耋之年的钱谦益生活窘迫,特别他那座万卷楼刚刚被大火焚毁,《游记》再好也无条件珍藏,更谈不上刻印了。为此,他只得求助于当时全国闻名的大出版家毛子晋,写了《嘱刻游记书》,连同稿本一并交给了毛子晋。 毛子晋也是常熟人。他好古博览,藏书八万多卷,专门构建了汲古阁、目耕楼存放。还聘请文士校勘、梓印了《十三经》、《十七史》、《古今百家》及未印刷的书籍。当然,《游记》应该是毛子晋所欢迎的书稿,但不知什么原因未能刻印成书,却把它让给了独山莫绳孙。莫也是个搜访异本的藏书家,他把《游记》长期珍藏在他的影山草堂里,也始终未能刻印。后来,这部《游记》稿本辗转到了浙江湖州南浔镇喜嘉业堂藏书楼。这是楼主刘承干为扩充藏书,向江浙等地十多家藏书家收购古籍时无意中得到的。刘见了书稿,视为善本,一直收藏在鹧鸪溪畔的书楼里。新中国成立后,刘承干把书楼捐赠给国家,《游记》稿本也随之转到了北京图书馆。直到七十年代,一批“徐学”研究者重新整理出版《徐霞客游记》,才在善本特藏部发现了这部辘转大江南北、历时三百余载、数易书主的《游记》稿本,这不能不说是民间藏书家的功劳。 《游记》在藏书家们长期保存和传抄中,还做了大量校订、增补和梓印、刊行等工作。今天还有两部珍藏在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的《游记》抄本,就是经藏书家们考证,充实的稿本。第一部系江阴人杨明时抄录、编订的《游记》稿本。杨为康熙进士,曾任云贵总督,当过吏部尚书。他也著书立说,曾纂《周易折中》、《性理情义》等,乾隆时入召教授皇子,是个大学者。康熙四十八年(1707年),他从外舅那里获得了《游记》稿本,亲手誊抄了一部,写了“序言”。不及,又得到了一部经文禄堂赵季方、广东番禺蔡乃煌、京师广东学堂等收藏过的稿本。第二年,杨明时按江阴友人所藏《游记》原本,对手头稿本进行了校勘、考订。经过“订其异同,考其缺失”,对传抄中的谬误或同“实境不符,文意不协”之处,均加以改正,然后又一次誊抄了一部,并再次撰写了“序言”。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徐霞客的族孙徐镇正式梓印的木刻本《游记》,就是以杨明时稿本为基础的。因此,经杨校勘的《游记》,是目前留传下来内容完整、正确,学术价值较高的早期稿本。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徐霞客游记》中涉及到很多古地名、古民族名和古代历史遗迹,这些在生活中并不常见的名词。为此,我们不但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对于原文中出现的一些古地名也追根溯源,在注释中将古地名的地理位置准确标示出来,减少了普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地理位置描述的困惑和障碍。更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最后,我们按照整部书的风格选取了精美古朴的木版画,配合图说,或是概括性地介绍了书中出现的风景名胜,或是介绍徐霞客当年途经之处的人情风物。呈献给读者的不仅是文字上的享受,更有一种文化和艺术美感上的提升。 徐霞客在游历过程中曾经多次遭遇险境,这已经远远超越了游玩的境界,而是彻彻底底的探险、冒险了。他的这种执着被现代的旅行家们称为“徐霞客精神”,而徐霞客其人也成为那些富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的旅游爱好者们所推崇的对象。 《徐霞客游记》对于地理学家是一份珍贵的地理科学报告。对普通读者而言,它更像是一本旅游指南,书中那一片片壮阔辽远的风景,一座座高峻雄伟的山峰,似乎正在催动我们渴望冒险的心,在攀登中获得乐趣,在探索中寻觅真知。
编辑本段作品目录
游天台山日记 游雁宕山日记 游白岳山日记 游黄山日记 游武彝山日记 游庐山日记 游黄山日记后 游九鲤湖日记 游嵩山日记 游太华山日记 游太和山日记 闽游日记前 闽游日记后 游天台山日记后 游雁宕山日记后 游五台山日记 游恒山日记 黔游日记一 滇游日记一 游太华山记 滇游日记二 盘江考 永昌志略 丽江纪略 法王缘起 溯江纪源
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徐霞客游记
在地理学上的重要成就有: (1)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3省区,他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具体记载。并初步论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他是中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 (2)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如否定自《尚书·禹贡》以来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导江”旧说,肯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源。正确指出河岸弯曲或岩岸近逼水流之处冲刷侵蚀厉害,河床坡度与侵蚀力的大小成正比等问题。对喷泉的发生和潜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学的解释。 (3)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 (4)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国也是最早的;对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包括各地的经济、交通、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和风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记述。 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超越前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和探险家。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赣入湘,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历时55天,先后游历了今衡阳市所辖的衡东、衡山、南岳、衡阳、衡南、常宁、祁东、耒阳各县(市)区,三进衡州府,饱览了衡州境内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观,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记。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一笔珍贵的史料。
编辑本段文学特点
在文学上的主要特点是: (1)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 (2)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 (3)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 (4)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 (5)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段,使游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 此外,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情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仁兄当急为编次,谋得好事者授梓,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问亦不可无此书也。 ——钱谦益 忆吾十六七岁时,读名人书,深慕徐霞客之为人,誓游名山大川。——张恨水《金粉世家》序《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世界上最早一部记载石灰岩地貌的著作,是中国明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他比欧州最早对石灰地貌进行考察和描述的爱士倍尔早一百年,比欧洲最早对石灰进行系统分类的瑙曼早两百多年。——(英)科学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4月11日国家旅游局召开的“中国旅游日”新闻发布会上悉: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徐霞客游记》开篇日)将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编辑本段作品选析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之文美、景奇、质实。满清四库出,古书亡。 其中的《游恒山日记》体现了《徐霞客游记》的风格特点。写于崇祯六年(1633年)八月十二日,原文记述初十日、十一日两天游北岳所观。现行教材删去初十日所游之内容,又删十一日记游中关于北岳山麓三重山脉的描写及飞石窟的传说故事两处。窥一斑而观全豹。《游恒山日记》按游览进程,逐步深入,用生动的形象和极为经济的笔墨添上细部,真实地展现了北岳的全景全貌。 记游之作,基本要求有三:一是叙写有序,不可错了方位;二是状物有神,不可忽视特征;三是行文有变,不可人云亦云。《游恒山日记》中,作者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一步一步地叙写了游历全程;以独具慧眼的概括力,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各风景点的景物特点;以简练生动、富于节奏感的语言,完美地表述了叙写内容。 文章开篇,在描写了“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的气候环境之后,点出登山的方向----“面东而上”,叙写初登时的地貌特点“土冈浅阜”和登山之初的感受“无攀跻劳”。紧接着,写登山所见和登山所感,步步引人入胜。登山游览途中,按里程标出一个个风景点,简括准确地勾画出景物或地形的特征。“一里转北”处,“山皆煤炭”,浅表“可得”。这既是地貌特点,又是科学考察的成果。“又一里”处,是“望仙亭”,“土石皆赤,虬松离立”,奇特的地质特点形成了此处的独特景观。“又三里”处,“名虎风口”,“崖石渐起,松影筛树”,自此始,北岳陡峻的地形特点逐步呈现出来。再行“三里”,是“朔方第一山”桀坊,“官廨厨井俱备”,很明显,这是历代登岳游人憩息之所。沿“坊右”东向而上,有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依次而现。北岳殿是著名胜迹,其特点是“上负绝壁,下临官廨,云级插天,穹碑森立”。在此,既看到了古代人民开辟登岳通道的鬼斧神工,又欣赏到历代文人墨客登岳遗留的艺术珍品。“殿右”的“会仙台”,“石窟为室,群仙环列”,呈现出道教圣地的神秘气氛。绕过岳殿东上,顺“登顶间道”行“二里”至“危崖”,但见“短树蒙密,槎枒枯竹”,一幅人迹罕至的景象。登山所见,依此而叙,景观迷人,特征突出。在写景同时,作者巧妙穿插抒写登山所感。北岳巍峨,自虎风口至会仙台,“石路萦回”,游览者必须“循崖乘峭而上”,登岳之难,显而易见。从岳殿东上登顶,过断崖,走间道,游者要“解衣攀蹑”,路险人疲,令读者汗颜。至危崖,“仰望绝顶,犹桀然天半”,非心雄气壮之士必然忘而生畏,至此却步。满山荆棘,“钩衣刺领,攀践辄断”,叫人有劲使不出,令人心烦,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就会功亏一篑。只有“鼓勇而上”,才能登临绝顶,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所见生所感,所感烘所见,高超的表达技巧产生了相形益彰的艺术效果。 文 徐霞客
章的关键部分,是岳顶之观。犹如全景拍摄,作者按方位、按空间的远近位置,描写了岳顶鸟瞰图景。北向而望,“崩崖乱坠,杂树密翳”,山势奇陡,树生石缝,恒山之奇生动的展现于作者笔下。地理学家的敏锐目光,捕捉了恒山独特的地貌特点:“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因为“北向俱石”,所以“树皆在北”。北向远望,山麓是浑源州城,再远,“隔山一重,苍茫无际”。由近而远,读者目光依作者文笔所指,从恒山延伸,投向无限的空间。向南远望,龙泉如帷,向西远望,五台挺拔,两山清秀奇丽,与北岳相伴。近看,龙山横亘西面,其支峰往东伸展,与恒山相连,状如“比肩连袂,下扼沙漠”。神奇的相象,比拟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北岳雄伟险要的地势特点。绝顶远眺,雄视四方,以岳顶为基点,从宏观上建立观察坐标系,展现在作者笔下的,是恒山的自然风貌和众多山系勾连辉映的奇形伟势,绝无云车仙影、虚无缥缈的不实之词,平实真切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崇尚科学、尊重自然的记游态度。 文章结尾,叙写下山所见,照应前文,有回环往复之妙。从西峰下山,寻先前上山之路,茫茫眩目,望而却步。北岳高峻,在此再现一笔,又照应了先前登山之不易。山高路险惊难下,忽遇山中识径人。经指点,从东南松柏间望见寝宫后面的高崖,因而得路。往南经过松柏林,见其树木异常高大。从岳顶远看,“如蒜叶草茎”,谁知到此,竟然“合抱参天”,比虎风口的树木要大好多倍。深山藏巨木,北岳的林业资源记载于作者笔下。从悬崖缝隙径直而下,到达飞石窟,作者结束了艰难攀蹑、富于收获的登顶之行。登山难,下山亦难,不识路径的小插曲,使文章趣味横生,令人为北岳的险绝惊叹不已。虽平实而叙,不事渲染,而字里行间藏玄隐密,使人叹绝。 奇文赏心悦目,除全方位多角度叙写的结构而外,还在于遣词准确生动传神。文章多用四字短语,状物绘景,叙程述感,富于节奏感。景物美,结构美,语言亦美。作者很少选用现成词语,而是根据己所亲见,以其独具智慧的构词方式来进行表述描写,形成独特风格。科学考察与勘查的结果,借助完美的语言形式记载下来,徐宏祖集科学家与文学家的才华于一身,对地理地质的科学探索,做出了贡献。
编辑本段四库提要
《徐霞客游记》·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徐弘祖撰。弘祖,江阴人,霞客其号也。少负奇气,年三十出游,携一襆被,遍历东南佳山水。自吴、越之闽,之楚,北历齐、鲁、燕、冀、嵩、雒,登华山而归。旋复由闽之粤,又由终南背走峨嵋,访恒山。又南过大渡河至黎雅寻金沙江,从澜沧北寻盘江,复出石门关数千里,穷星宿海而还。所至辄为文以志游迹。没后手稿散逸,其友季梦良求得之,而中多阙失。宜兴史氏亦有抄本,而讹异尤甚。此则杨名时所重加编订者也。第一卷自天台、雁荡以及五台、恒、华,各为一篇。第二卷以下皆西南游记,凡二十五篇。首浙江、江西一篇,次湖广一篇,次广西六篇,次贵州一篇,次云南十有六篇,所阙者一篇而已。自古名山大泽,秩祀所先,但以表望封圻,未闻品题名胜。逮典午而后,游迹始盛。六朝文士,无不托兴登临。史册所载,若谢灵运《居名山志》、《游名山志》之类,撰述日繁,然未有累牍连篇,都为一集者。弘祖耽奇嗜僻,刻意远游。既锐於搜寻,尤工於摹写。游记之夥,遂莫过於斯编。虽足迹所经,排日纪载,未尝有意於为文。然以耳目所亲,见闻较确。且黔滇荒远,舆志多疏,此书於山川脉络,剖析详明,尤为有资考证。是亦山经之别乘,舆记之外篇矣。存兹一体,於地理之学未尝无补也。 ──右“地理类”游记之属,三部、十五卷,皆文渊阁著录。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