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浦遗址
㈠ 连云港市汪恕有滴醋厂的历史
汪恕有滴醋厂是苏北地区最大的食醋生产民营企业,产品已形成调味、保健、风味三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汪恕有滴醋创牌于清初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距今已有三百三十多年的悠久历史。曾被乾隆帝封为“御品”,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在其烹饪名著《随园食单》一书中推荐“以板浦醋为第一”。汪恕有滴醋以优质高粱为主料,采用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全天然发酵制作,其配方独特,制作考究,醇美津香。传统的配方与现代的工艺相结合,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相融合,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主要参观点有展示室、翻醅车间、淋醋车间、醋坛迷宫、历代传人画像、品尝室等。游客在进行工业旅游的同时,还可游览李汝珍纪念馆(古典文学名著《镜花缘》的作者、清代文坛巨匠李汝珍的故居)、“淮北第一名园”秋园、“骑马关山门”之说的国清禅寺、清末武状元卞赓的“状元府”遗址。
汪恕有滴醋是连云港市的传统名特优产品,始创于清初康熙十四年间,即公元一六七五年,距今已有三百二十多年的历史。
三百多年前,有不少安徽人来到海州地带谋生,“汪恕有”滴醋的创始人汪懿余系徽州迁居板浦汪氏第一代,起初在家中建立一个作坊,用简单的工具 生产数量有限的“老糖”,后来改制成为生产食醋,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为了生意上的方便,便起了店号叫做“恕有”,由于汪氏做的醋酸度甜香醇和,味美津香,每次食用只需几滴则醇香弥足,故称之为“滴醋”,汪恕有滴醋从此就作为产品的正式名称而流传下来。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船 过运河时,海州知府前往拜见,在贡献的地方土特产品中就有汪恕有滴醋 ,乾隆皇帝原大不以为然,当食用后连赞:“美哉”!遂成为海州属地贡品,名声大振。大诗人袁枚特令人购取,并亲自品尝,在他的烹饪名著《随园食单》中对板浦滴醋赞许道:“镇江醋颜色虽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为第一,浦口醋次之。”早在一九三二年南京举办的江苏省名品展览会上,荣获地方特产奖。
汪恕有滴醋前进的步伐与时代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一九三八年,日寇飞机轰炸板浦,被迫停产,其后,汪恕有滴醋虽维持生产,但无大的发展;一九四八年板浦解放,汪恕有滴醋的第十代传人汪亮祖以私人作坊生产滴醋出售, 同时积极参加对私改造,一九五六年,加入板浦供销社生产食醋,一九五八年,转入新创建的板浦副食品厂,主持制醋车间工作;从这时汪亮祖老技师将一直保守了近三百年的“汪恕有”滴醋祖传配方和独特工艺公开献给了党和人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汪恕有”这牌子被“砸烂”了,但滴醋没有消失,遂改为“板浦滴醋”,直至粉碎“四人帮”以后,又从新改为“汪恕有”滴醋,恢复了传统名牌。
㈡ 2009-2010鼓楼区五年级第一单元试卷
徐福,即徐市,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登泰山勒石颂德。然后经黄县、(月垂)县,攀成山,登芝罘(今烟台)山,南下琅琊台,逗留3个月。在此期间,秦始皇看到海州湾内出现海市蜃楼,认为是仙人所显,遂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寻求长生不死之药。徐福入海数年求药不得。
9年以后(前210年),秦始皇再次东巡又找来徐福,徐福怕秦始皇怪罪,诈称海中的大鲛鱼十分厉害,船只难以靠近仙山取药,须派善射者同去,射杀鲛鱼,才能上岸求药。泰始皇再次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师、武士、射手500多人,装带五谷种子、粮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药。徐福东渡没有获得“不老药”,却在熊野浦登陆后,发现了“平原广泽”(即日本九洲)。长生不死之药没找到,返回恐遭杀身之祸,便长居于此,不再复返。徐福等人在九洲岛等地向日本土著民族传播农耕知识和捕鱼、锻冶、制盐等技术,还教给日本人民医疗技术等秦朝先进文化,促进了社会发展,深受日本人民敬重。日本尊徐福为“司农耕神”和“医药神”。和歌山县、佐贺县、广岛县、爱知县、秋田县、富士山地区都有徐福活动的遗迹。佐贺、新宫等地神社都把徐福作为神来大会奉祀,每年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为了弘扬徐福精神,中国、日本成立了全国徐福会,连云港、龙口、胶南、沧州、苏州、慈溪和新宫、佐贺、大阪、富士吉田、鹿儿岛、东京等地也都成立了徐福会。近几年,有关徐福论著和文艺作品不断出版,有关徐福的剧目亦搬上了舞台。
钟离昧(?一前200年),汉朐县伊芦乡(今灌云县伊芦乡)人。楚汉相争时,钟离昧为楚王项羽大将,素与韩信交情不错。汉高祖四年(前203年)被汉军围困于荥阳东,项羽往救,汉军退走。项羽乘胜追击,切断了汉军粮道,汉军被困求和,项王不许,陈平向汉王献计说:项王的忠臣,只有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几个人,如果你能用万金买通说客,去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再出兵攻打,项王必败。汉王遂用此计。项王果然对忠臣疑忌,致使忠臣纷纷离去,只有钟离昧还追随项王。项王败死后,钟离昧投奔韩信。汉王忌恨钟离味,就诏令韩信把钟离昧逮捕,韩信不从。汉王又用陈平计策,假称到云梦去狩猎,要求诸侯到陈地集合。韩信有顾虑。有人劝他说:你把钟离昧杀了,带他的头颅去见汉王,保你无事。韩信与钟离昧商量此事,钟离昧说:汉王已经知道你要谋反,不敢来攻你,就是因为我们在一起。如果你把我杀了,去见汉王,你也回不来了。韩信不听他的劝告,钟离昧大骂韩信说:“公非长者。”并说:“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随即自刎。韩信便带着他的头颅去拜见汉王,结果被汉王绑了起来,带回朝廷。
糜竺(?—223年),字子仲,汉东海朐(今云台区关里村)人。糜竺曾任徐州牧陶谦的别驾从事,陶谦让位给刘备时,他做了许多联络工作。陶谦死后,他亲自到小沛迎接刘备到徐州任州牧。汉建安元年(196年),吕布乘刘备出兵抵御袁术之机,偷袭了刘备的下邳城,掳走了刘备的夫人。刘备被迫转移到广陵海西(今灌云、灌南县一带),身陷困境,糜竺把妹妹嫁给刘备,还支援他奴客和许多金银。后糜竺被曹操提任为赢郡太守,但他辞了官,跟随刘备转战各地。刘备取荆州时,先派糜竺到荆州和州牧刘表联系,并任命他为左将军从事中郎。刘备取了益州后,又拜他为安汉将军,待以上宾之礼。章武年间(22l一223年),糜竺弟弟糜芳任南郡太守时,对关羽有二心,关羽败死,糜芳负有责任,糜竺遂向刘备请罪,刘备说:弟弟犯罪不能牵连哥哥。仍然对他很好。但他总觉不安和惭愧,不久即病故。后迁葬于海州石棚山西麓,立有安汉将军糜公墓碑。他的家乡关里村留有“益州院”、“糜竺井”等遗址。
鲍照(405—466年),字明远,东晋义熙元年出生于北海郡(今连云港市云台区)。元嘉期间(424—45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孝武帝即位后,为大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转永嘉(今温州市)令,后任朐海王刘于顼的前军参军、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太始二年(466年),江州(今九江市)刺史刘子勋称帝,刘于顼响应,后刘于勋败,刘子顼被赐死,鲍照在荆州被乱军杀害。
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的“俊逸鲍参军”,就是赞美李白的诗有鲍照的俊逸风格。其作品留芳后世,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之一。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和《梦还乡》赞美了家乡的山水。
石延年(994一1041年),字曼卿,其先祖父是幽州人(今北京一带),因避契丹之乱,全族南迁中原,在宋城(今河南商丘市〕落了户。石延年为人豪爽,讲信用,重气节。曾任北宋金乡县知县、光禄大理寺丞。因朋友范枫得罪权贵失宠,石延年受牵连被降职,任海州通判。任职期间,廉洁奉公,受到地方官吏及百姓的钦佩。不久,调任秘书校理。太子中允编有《石曼卿诗集》。海州石棚山留有“石曼卿读书处”遗迹。
胡松年(1086—1146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今赣榆县)人。他忧刚国忧民,为官清正。在出任平江(今苏州)知府时,人还未到任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便闻风敛迹。他到任以后,在大街上张榜公布兴利除害等17件大事,让广大百姓献计献策,监督执行,深受人民拥护爱戴。他曾多次上书朝廷,建议坚决抗金,大造战船,建立水军,加强长江防线,得到朝廷的赏识。朝廷要派人出使金国,不少人人感到疑虑和害怕,胡松年挺身而出,接受朝廷出使金国的任命。在金国朝廷上,不顾个人安危,不辱使命,出色地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因主战有功,被提升为吏部尚书权参知政事。朝廷每次给予他的赏赐,都以“军兴费广”为由拒受。有人劝他积蓄点钱财,留给子孙,他都以“儿孙自有儿孙福”、“给子孙留财产,会助长子孙懒惰”的道理,婉言谢绝。他的高风亮节、优良品质,备受时人的尊敬和后代的赞誉。秦桧当政时.胡松年从不“曲意阿附”。宋绍兴五年,胡松年因遭攻讦而引疾辞职,改任宣州知州。绍兴十六年(1146年)胡松年病逝,后迁葬故里。
李汝珍(约1763一约1830年),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人,19岁随兄李汝璜来板浦,居住在板浦场盐保司大使衙门里。其后除两次去河南做官外,一直居住板浦。
李汝珍受业于经学大师凌廷堪,与乔绍傅、乔绍侨、许乔林是同窗。到板浦不久,李汝珍即娶许乔林堂姐为妻,与板浦二许结成姻亲。
李汝珍博学多才,不仅精通文学、音韵等,还精于围棋。乾隆六十年(1795年),曾于板浦举行公奕,与九位棋友对局。后又辑录当时名手对奕的200余局棋谱,成书《受子谱》,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刊行。许乔林在序言中称赞该书“为奕家最善之本”。
李汝珍平生最大成就是写成古典名著《镜花缘》。此书是他在海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是古海州地区直接产生的一部古典名著。
《镜花缘》自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对它都有研究,评价颇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镜花缘》已被译成英、俄、德、日等文字。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学者还相继来板浦考察此书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李汝珍晚年穷因潦倒。现在,其板浦故居建有“李汝珍纪念馆”。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海州。现代散文家、诗人、教授。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写作。1920年秋,创办《诗刊》。
1925年到北京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不久任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1948年6月,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1948年8月20日,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记雅俗共赏》等。
谷牧(1914年一 ),原名刘曼生,山东荣成人,1931年加入共青团,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在北平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是左联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东北军第一一二师工作委员会书记、山东分局统战部长、滨海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长、新海连特委书记兼警备区政委等职。建国后,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国家建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是中共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1938年谷牧在东北军一一二师任中共工委书记期间,曾在本市新浦陇海公寓办公(现已建为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1948年11月新海连地区解放,谷牧任新海连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不久任中共新海连特区委员会书记兼警备区政委,对接管新海连地区、建立民主政权、恢复发展生产做了大量工作。谷牧到中央工作后,仍然关心连云港的建设,多次来连云港视察、指导工作。1973年2月,周思来总理发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后,时任国家建委主任、国务院建港领导小组组长的谷牧视察连云港的港口、岸线,听取建港汇报,并就港口建设规模、条件、战略意义和今后任务作了指示。1985年6月,谷牧在江苏省省长顾秀莲陪同下视察了连云港。1988年11月、1996年10月他又两次视察连云港,对连云港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㈢ 连云港灌云县下面的乡镇有板浦镇吗
有的
板浦镇简介:
板浦镇建于隋末唐初,自隋唐以来,一直是古海州所辖的经济繁华、文化发达的文明古镇。历史上是 淮北最大的盐都,是全国四大盐砀中最富有最繁华的地方。“得山海之势,具鱼盐之 利”的两淮盐商大都聚集于此。古色古香的建筑物,石板铺地的深巷小街,青砖小瓦 的幽深庭院,使人感到古老而清新。从1912年灌云建制,至解放前夕,一直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即为古海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数学家许乔林、许桂林的故乡。李汝珍在此生活30年,撰写了文学名著《镜花缘》。1912年置县时为灌云县治,1949年后为县属镇建制。
板浦是淮北最著名的古城,文化教育事业相当发达,历代人才辈出。明代作家吴承恩,清代经学大师凌延堪,大学士阮元等曾游学板浦,光绪年间在镇北 中正出了个武状元卞赓,驻守广州后,衣锦还乡,状元府遗址尚存。文学巨匠李汝珍 寓居板浦长达30年(李汝珍纪念馆已正式开放)而写出文学名著《镜花缘》,成为不 朽之作。板浦的教育事业一直经久不衰。“精勤书院”、“敦善书院”可上溯一百多年。 颇有名望的江苏省第8师范学校曾一度设在板浦。板浦中学已有60多年历史,原江苏省长惠浴宇、联合国科教文预算局局长杨天全曾在该校就读,这里还是现代著名科学家汪德昭、汪德辉、汪德宫汪氏兄弟的故乡。
板浦镇位于灌云县北部,地处善后河北岸,东、西、北三面均与东辛乡接壤,南与板浦果园相邻,紧靠204国道线,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1319亩。 该镇地热平坦,高程为3至3.5米。土壤属二碱性粘土,地下水质差,井水不宜食用。该镇交通规则十分方便,与邻近市、县、乡、镇之间都有客车通行。
板浦镇解放前房魏路窄,道路泥泞,大小街巷坎坷不平,解放后复修了中大街,拓宽了东西大街,新辟了菜市街,新建了大会堂,改造了市容。初步形成纺织、食品、建材、机电、化工、包装配类生产体系,骨干工业企业主要有电镀厂, 年产百吨优质醋的副食品厂,100台布机的织布厂,以及化工厂、包装厂、保温厂等,主要产品有传统名特优产品“汪恕有”滴醋(88年获中国博览会银牌奖,89年获部优产品),包装纸箱、镀锌钢管、二号熔剂,碳酸钙系列产品、全棉及维棉白布等。
板浦镇文化教育较发达,解放前板浦就有私立小学11所,初级中学1所, 解放后,文化教育得到发展,现有中学2所,小学数所学站、电影院、职工俱乐部等文化设施,卫生事业也有较大发展,解放前只有几家私立医院和药店,现有中心医院一所,病床近百张,医务人员近百人,镇辖村设有卫生所,部分工厂还有门诊室。
板浦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颇具特色。其中以“汪恕有滴醋”为最佳。此醋用高梁酿制 而成,风味独特。袁枚诗云“镇压江醋颜色虽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 醋第一,浦口醋次之。”乾隆皇帝食此醋后也赞不绝口,故有“皇帝老儿尝滴醋,袁大才子写名著”的佳话。
㈣ 淮海的风土人情
1、悠久的历史文化
板浦镇建于隋末唐初,自隋唐以来,一直是古海州所辖的经济繁华、文化发达的文明古镇。历史上是 淮北最大的盐都,是全国四大盐砀中最富有最繁华的地方。“得山海之势,具鱼盐之 利”的两淮盐商大都聚集于此。古色古香的建筑物,石板铺地的深巷小街,青砖小瓦 的幽深庭院,使人感到古老而清新。从1912年灌云建制,至解放前夕,一直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即为古海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数学家许乔林、许桂林的故乡。李汝珍在此生活30年,撰写了文学名著《镜花缘》。1912年置县时为灌云县治,1949年后为县属镇建制。
板浦是淮北最著名的古城,文化教育事业相当发达,历代人才辈出。明代作家吴承恩,清代经学大师凌延堪,大学士阮元等曾游学板浦,光绪年间在镇北中正出了个武状元卞赓,驻守广州后,衣锦还乡,状元府遗址尚存。文学巨匠李汝珍 寓居板浦长达30年(李汝珍纪念馆已正式开放)而写出文学名著《镜花缘》,成为不朽之作。板浦的教育事业一直经久不衰。“精勤书院”、“敦善书院”可上溯一百多年。 颇有名望的江苏省第8师范学校曾一度设在板浦。板浦中学已有60多年历史,原江苏省长惠浴宇、联合国科教文预算局局长杨天全曾在该校就读,这里还是现代著名科学家汪德昭、汪德辉、汪德宫汪氏兄弟的故乡。
2、富饶的一方热土
板浦镇位于灌云县北部,地处善后河北岸,东、西、北三面均与东辛乡接壤,南与板浦果园相邻,紧靠204国道线,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1319亩。该镇地热平坦,高程为3至3.5米。土壤属二碱性粘土,地下水质差,井水不宜食用。该镇交通规则十分方便,与邻近市、县、乡、镇之间都有客车通行。板浦镇解放前房魏路窄,道路泥泞,大小街巷坎坷不平,解放后复修了中大街,拓宽了东西大街,新辟了菜市街,新建了大会堂,改造了市容。初步形成纺织、食品、建材、机电、化工、包装配类生产体系,骨干工业企业主要有电镀厂,年产百吨优质醋的副食品厂,100台布机的织布厂,以及化工厂、包装厂、保温厂等,主要产品有传统名特优产品“汪恕有”滴醋(88年获中国博览会银牌奖,89年获部优产品),包装纸箱、镀锌钢管、二号熔剂,碳酸钙系列产品、全棉及维棉白布等。
板浦镇文化教育较发达,解放前板浦就有私立小学11所,初级中学1所, 解放后,文化教育得到发展,现有中学2所,小学数所学站、电影院、职工俱乐部等文化设施,卫生事业也有较大发展,解放前只有几家私立医院和药店,现有中心医院一所,病床近百张,医务人员近百人,镇辖村设有卫生所,部分工厂还有门诊室。
3、独特的风味小吃
板浦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颇具特色。其中以“汪恕有滴醋”为最佳。此醋用高梁酿制 而成,风味独特。袁枚诗云“镇压江醋颜色虽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第一,浦口醋次之。乾隆皇帝食此醋后也赞不绝口,故有“皇帝老儿尝滴醋,袁大才子写名著”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