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市古遗址
① 关于子长子长陵的介绍的一篇说明文800字左右
今天上午我们游览位于北京昌平区的十三陵景区,大约需要50分钟的车程,利用这段时间给大家讲一讲十三陵的历史背景以及一些简要情况。
明永乐五年(1407年),皇后徐氏去世,朱棣派礼部尚书、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准备修建陵寝。直到明永乐七年(1409年)他们来到昌(chang)平才惊喜地发现这块雄浑的“龙脉”从太行山-燕山山脉而来,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北方处于四象玄武方位的是高大的天寿山(镇山),东为一条形如奔越腾挪的龙山称蟒山,西为状似一只伏地警觉的猛虎称虎峪。在三山围成的小平原内还有“金水河”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从此拉开了在天寿山脚下修建明皇陵寝的工程。现在这里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今天我们参观长陵和已被发掘定陵的地宫。
请司机把车开慢点,大家透过车窗往外看到一个石牌坊,这是陵区的标志。这个牌坊5间6柱11楼,全部用汉白玉雕砌,是现在国内保存下来最大、最精美的石牌坊。
好!目的地到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下车集合。
这座门叫大红门是陵墓区的正门,穿过正门我们脚下的这条道路就是十三陵的神道,这条神道随地形回转起伏,这是依据“风水”理论中有“生旺而弯环则吉,衰死硬直则凶”的说法,它是我国历代修建的帝王陵中最长的神道,全长有7.3千米。
往前看有一个碑亭,这就是长陵的神功颂德碑,圣德碑上为盘龙碑首,下为龟趺驮碑,通高7.91米,刻有“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正面是长子朱高炽(chi)为其父撰写的4000多字颂德碑文,背面是在乾隆撰写的《哀明陵三十韵》,后又在碑之左侧刻御制诗一首,右侧刻清嘉庆御制文一篇,论述明王朝灭亡的原因。
过了碑亭,在800米的神道上排列着石兽12对、石人6对,叫做石像生。树立这些是为了体现帝王生前的仪仗和死后的尊严。
这是一座棂星门,也叫龙凤门,取天门之意。在这个三门六柱的门中央位置上,有三个火焰宝珠,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火焰牌坊。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宏伟建筑就是——长陵,它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陵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得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在执政的22年中,勤于政务、不喜奢华,作了许多益事,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派郑和六下西洋,中国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古迹中有四处是朱棣开创基业的。长陵共占地10公顷,中轴线建筑有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和宝顶。陵墓共有三进院,最具欣赏价值和文物价值的是位于二进院落中的陵恩殿,是十三陵中唯一保存完好的祾恩殿,祾恩
的意思,是仿照紫禁城的太和殿的规制建成的,它面阔九
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殿内有60根巨大楠木柱,中间的四根直径都达到了一米以上,是国内最好的楠木殿,用途是供奉帝后神位和举行谒(ye)陵祭祀活动的场所。
从殿后门出来就到达了第三进院落,长陵标志性的建筑——明楼,明楼内竖有石碑一块,上书: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因为皇帝姓朱,所以碑身也都是用的朱砂红色。
接下来我们去定陵,在那里大家就可以参观到古代皇帝的地下宫殿了。 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万历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墓。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九岁登基后以万历十七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有大臣张居正的辅佐,国家的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大有中兴大明之势。张居正病逝后,他像换了一个人, 28年不理朝政,导致国家几乎停摆。后人评论,其实明朝灭亡的命运,在万历皇帝时就已经成为定局了。朱翊钧一生中作过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就是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七年决定了“抗日援朝”战争,巩固了中朝关系。
定陵是十三陵中的第三大陵,建筑规制去祖父世宗永陵,宝城前面的建筑在战火中被毁,从仅存的须弥座台基上可以想见当年的规模。在前面的陈列室里,陈列展出的都是定陵出土的国宝级的文物,都非常精美,各位可以一饱眼福,30分钟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现在我们来到了定陵的宝城,直径230米,宝城正中为重檐歇山顶的明楼,是定陵地面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在明楼内立6.19米高的石碑,额书“大明”,碑文为“神宗显皇帝之陵”。宝城中间的大土丘叫做宝顶,其实就是坟头。
大家随我从左侧的通道进入地宫。定陵地宫的挖掘工作是从1956年5月开始的,1958年结束。最开始发掘人员是发现了宝城西南侧墙上露出了一处券门,于是就正对着券门开了第一条探沟,探沟见底后发现了用城砖砌成的隧道。沿着隧道指示的方向在明楼后正对宝顶的方向开了第二条探沟,在这条探沟中碰到了刻有“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石碑,这块石碑就是指示方向用的标志,因为定陵是皇帝生前建造的,完工后必须将地宫用土封上以待帝后。沿着石碑指示的方向,又开了第三条探沟,最终找到了石隧道,并且发现了金刚墙,将其上的金刚门拆开,即进入了地宫的隧道券,在西侧正中有两扇汉白玉的石门,从里边顶着“自来石”,发掘人员用铁棍把自来石从地面凹槽撬起,然后用铅丝套住并让它顶在其中一扇门后,另一扇门就可以打开了,沉睡了300多年的定陵地宫被打开了。
整个建筑的用料都是砖石,礼制上是仿明堂的“九重法宫”制,分为前室、中室、后室和左右室五个殿。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前室,也叫前殿,打开时在只有地面上的一层黄松木板直通后殿,在木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运送棺椁的车辙。
再往前走就是中殿了,它位于前后左右四室中央,地面铺以细料方砖,据说这种砖会越擦越亮的。殿中陈设有汉白玉石神座,它的样式和皇帝生前宝座是一样的,神座靠背和扶手雕有龙头,两位皇后的神座雕有凤头。在三个宝座之前,设有祭祀用具黄琉璃五供,包括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瓶,神座
前各有青花云龙大瓷缸,缸中原来盛有香油,里边放有灯芯,叫做长明灯。
这座富丽堂皇的地宫就是后殿,又称皇堂,是地宫中最大的一个殿,地面铺设的是磨光的花斑石。在后殿正中设有须弥座式、面铺花斑石、镶有汉白玉石边的棺床一座,中央有一方孔,中间填的是黄土,是选择墓穴时的第一铲黄土,叫做金井。棺床的上安放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还有装随葬品26箱,万历皇帝为自己设计了明清两代最高等级的葬礼——金井玉葬。
按照皇帝陵寝的规置是一帝一后,后殿只安放皇帝棺椁,皇后的棺椁应在左右配殿,为什么定陵一帝二后?左右配殿没有任何的陈设,两位皇后的棺椁却在后殿?先说他的二后:孝端是朱翊钧的正宫皇后,后与他没有孩子。孝靖皇后是万历皇帝母亲身边的宫女王氏,万历为母请安私幸,巧的是王氏就为万历生下了嫡长子,就是后来的“一月天子”朱常洛,死后万历才封她为贵妃,简称孝靖。她比朱翊钧早死九年,被埋在东井左侧平冈地,之孙朱由校继位后才追封为太皇太后。为什么合葬在一起呢?根据专家推测:在万历四十八年的时候,先是孝端皇后病逝,三个月后万历皇帝去世,而他的儿子朱常洛也在即位29天后就死于红丸案。刚刚即位的16岁皇帝朱由校眼前有三个葬礼、还有亲奶奶的移灵,这么巨大的任务都压在他身上,所以准备工作十分的仓促。而且当时正好是雨季,安放皇后的配殿不方便打开,于是皇帝皇后的棺椁就都从正门进去了。可是到了地宫发现配殿的甬道太窄了,皇后的棺椁进不去,所以只好将它们一并放入了后殿当中。
走出地宫后我们今天的明十三陵之行也将近尾声了,相信大家一定都为这座巨大的帝王陵墓群而感叹,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各位留下深刻的印象,领略我国古代的文明
② 子长县的历史
西周初,地属翟。东周隶晋、隶魏、隶秦,更迭频繁。
秦统一六国后,全国实行郡县制,于今榆林一带置上郡,在今子长县石家湾乡曹家坬附近设阳周县,隶上郡。
楚汉战争时,项羽于高祖元年(前206)二月在戏(今临潼县东)分封诸侯,封董翳为翟王,改上郡为翟,境内为翟地。七月,董翳降汉,阳周为西汉上郡属县。
新莽时期,王莽改阳周县为上陵峙,仍隶上郡。东汉初,废上陵峙,置肤施县(治所在今绥德附近),子长县为上郡肤施县地。建武十八年(42),罢州牧,复置州刺史部,境内属并州刺史部,仍为肤施县地。三国时期,境内为羌胡占据,未置县。东晋时期,境内相继为前秦、后赵、后秦领地。东晋义熙三年(407),赫连勃勃于奢延水(今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筑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建夏国,境内为夏国领地。南北朝时期,境内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所辖。北魏始光元年(424),境内属夏州辖。北魏中叶,在今子长、延川县交界地带设朔方郡魏平县,境内为魏平县地。神龟元年(518),在今县东北部设城中县(治所在今子洲境内),境内分属城中、魏平两县。北周,境内为延州城中、魏平县地。
隋代开皇元年(581),城中县避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名讳改称城平县,治所东迁30里(今清涧县境内),境内仍属城平、魏平两县,隶延州。大业三年(607),延州废,置延安郡,境内为延安郡辖地。大业十三年(617)八月,延安、雕阴诸郡降唐,境内属唐。唐代武德元年(618),大并州县,分天下为15道,境内为关内道延州延川县地。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境内为上郡延川县地。五代十国时期,境内相继为后梁、后唐辖,隶延州。
北宋初,设路以辖州,境内隶郎延路延州,仍为延川县地。至道年间(995~997),境内被两夏占据。康定元年(1040),升安定寨为安定堡。庆历元年(1041)设丹头寨(在今史家畔乡丹头村)。元符元年(1098)在安定堡西北置殄羌寨。崇宁元年(1102),在安定堡西北筑天降山骈城,政和八年(1118)更名制戎城。正大三年(1226),升绥平、怀宁、克戎3寨为绥平、怀宁、克戎3县,今子长县南沟岔乡属怀宁辖,余为延川县地。蒙古宪宗二年(1252),升安定堡为安定县,属延安路辖。至元元年(1264)析置丹头县,至元四年(1267)撤丹头县并入安定县。明洪武二年(1369),改延安路为延安府,子长县属延安府绥德州辖。清代实行省、道、府、县四级行政制,子长县为陕西省延榆绥道延安府属县。
民国二年(1913),省下设道、县两级,子长县隶属陕西省榆林道。二十二年(1933),道制废除,县直属于省。二十三年(1934)八月,中共陕北特委在涧峪岔区景家河村建立陕北第一个县级政权——安定县革命委员会,十月,更名为赤源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十二月改称赤源县苏维埃政府,为陕北第一个县苏维埃政府,与南京政府陕西省安定县政府并存。二十四年(1935)二月,秀延县苏维埃政府在境内建立(治所在今玉家湾镇柳树沟村,1937年10月并入边区安定县)。同年一月底,陕北省在境内白庙岔(今属安塞县)成立。同年四月,西北工委在安定县西北和安塞县北部筹建重远县(未公开),五月,在此区域建立子长县(1937年10月废)。赤源、秀延、子长3县隶属陕北省。同年九月,赤源、秀延、子长3县隶属陕甘晋省。十月,瓦窑堡市(县级建置)建立,亦隶属陕甘晋省。十一月,中共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瓦窑堡遂成中国革命的红都。西北办事处成立后,赤源、秀延、子长、瓦窑堡4县市属陕北省辖。二十六年(1937)九月,边区安定县与陕西省安定县在境内并置,边区安定县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直属县。二十九年(1940)二月二十九日,陕西省安定县政府撤离,境内属边区安定县辖。三十一年(1942)五月一日,经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安定县改为子长县,沿用至今。
建国后,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2日发布划分区域命令,子长县为绥德分区辖县。1956年10月5日,子长县划归延安专署辖。1958年11月,安塞县治撤销,原安塞县北部地区划入子长县,1961年6月复归安塞。
③ 子长陵说明文600字
北京的由来北京古代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国都,辽代称燕京,金代称中京,元代为大都,明代始改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北京的名称。古时,帝都称京师。北京的“北”字,是根据其地理位置而取的,故金陵为南京,长安(西安)为西京,汴梁(今开封)为东京;洛阳、辽阳也称过东京。天津的由来清代乾隆初年,从浙江来天津的诗人汪沆,写出描写天津民俗的第一本《竹枝词》(通俗诗),诗中说:“天津名自长陵赐”。长陵是指十三陵中理葬的明代皇帝成祖朱棣。天津就是在他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永乐二年,公元1404)给起的名字。当时不是作为地名,而是作为军事建置而命名的,它就是天津卫。燕王朱棣当了皇帝后,把首都定在现在的北京,北京的故宫就是他逐步建成的。燕王朱棣当了永乐皇帝,想到天津(当时还叫直沽)是一个既通海又通内河的军事要地,就想派他的军队到直沽一边种地一边防守。回忆到自己在直沽顺利渡河,就建立起天津卫。卫是一处警备小区的意思,每卫5600人。“津”是渡口的意思,永乐皇帝认为这里是“天子的津梁”,即皇帝的渡口,通过这个渡口,眼前就是康庄大道。上海的由来上海简称沪,名称最早见于北宋郊旦之《水利书》。上海因何得名?一说“其地居海上之洋”(《弘治上海志》),即当时渔民商船出海的地方;一说是由于当时的渔民用“沪”这种捕鱼的工具劳作,干活就是上“沪”,因而得名。宋代开始设上海镇,元代称上海县。宋代之后贸易日盛,一跃而为“东南名城”,至清道光年间,“商贾云集,海艇大小以万计,城内外无隙地”。1928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称上海市,沿用至今。广州的由来广州是一座具有221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务院颁布的62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史书记载,在公元前9世纪的周朝,这里的“百越”人民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民已有来往,特建“楚庭”来纪念这种友谊,这是广州最早的名字。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海、桂林、象三个郡,郡下面设县。其中南海郡管辖番禺、龙川等四个县。南海郡治,即政治、军事机构所在地,设在这里,当时称蕃禺,并在此建城,此为广州建城之年。公元226年(吴黄武五年),东吴孙权由原交州分出南海、苍梧等4郡,新设置广州,因州治原在广信(今梧州、封开一带),广州之名取自广信的“广”字。交广分治后,广州州治迁到番禺,广州之名由此而来。西安的由来历史上的西安叫做长安,还有过大安府(后梁)、京兆府(后唐)、陕西路(宋)、安西路(元)、奉元路(元)等不同名称,一直是“八百里秦川”的中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第二年春,大将军徐达攻下奉元路,将奉元路改名为西安,就是安定的大西北的意思。拉萨的由来我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相当于安徽黄山主峰的两倍高度。那么这个名称是怎样来的呢?拉萨,藏文意为“圣地”或“佛地”,古称为“逻娑”。相传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娶得大唐文成公主入藏。为了庆祝此事,决心要好好建设王都。但当时的吐蕃王都,还是一片荒草沙滩之地。文成公主由于精通天象地气,善观五行风水,她观察拉萨的地形,发现其好像一个仰卧的罗刹女(即母夜叉),认为选拉萨作为国都实在是对国极为不利。于是公主建议在拉萨外围建立四个寺庙,以镇住女魔的四肢。她又算出拉萨中心的卧马湖是母夜叉的心脏,湖水便是母夜叉的血液,都应想法镇住。于是,公主根据五行之说,主张用白羊背土填湖。藏王松赞干布听从了公主的意见,就在卧马湖动工,填湖造寺,建成了著名的大昭寺。拉萨原称“山羊地”,便由此得名。大昭寺建成后,藏王便把文成公主由长安带来的释加牟尼佛像供在庙内,从此各地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朝拜。久而久之,这块神圣的“逻娑”(山羊地)因音似,便被称为“拉萨”即“圣地”了。苏州的由来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公元前5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惟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澳门的由来据记载,明代前期,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沿海有许多供外国商船停泊的地方,如浪白、广海、望峒、奇潭、十字门、虎头门、屯门、鸡楼等处,海边这些可供船只停泊的地方,在粤语中被通称为“澳”。至於“门”,其由来则有多种传说:一、“门”是中国内河通往海洋的海峡总称,澳门内港的妈阁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海峡像门,故称“澳门”;二、澳门南面对开的乙水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间,成十字门状,所以亦有“十字门”之称,故称“澳门”;三、澳门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两山相封成门,故称“澳门”。总之,既是澳,亦有“门”,便称“澳门”了。香港的由来香港,意为出口香料的港口。历史上东莞的莞香树受虫蛀或人式砍伤后,由木质分泌而出,经多年沉积而成,有特别香气,故名“沉香”。可作中药,又是制作多种香的主要原料。东莞一带所产的这种香料最有名,故称“莞香”。今香港新界沙田、大屿山等地,古属东莞,亦产莞香。当时莞香多数先运到香土步头今尖沙咀,再用小艇运至港岛南边的香港仔与鸭月利洲相抱形成的石排湾,然后换载“在眼鸡”帆役转运广州,再行销北方,远至京师。莞香所经之地,多被冠以“香”字:集中莞香的码头叫香土步头;运莞香出口的石排湾,就被称为香港仔、香港围;1860~1870年间,在旧围之外又建起新围,叫香港村,即今黄竹坑。原石排湾亦有几户人家,1965年在此开发兴建渔光。总之,“香港”原指石排湾、香港仔一带,后推而广之,扩大为香港全岛乃至九龙、新界之总称,而香港仔则独留其原有之名。至于莞香生产,自清康熙年间海禁迁界之后,已经衰落,今香港地区只剩少量野生香木。
④ 子长县的文化
民国初,民间组织小戏班,逢庙会、集日唱社戏。演员农忙务农,农闲唱戏。二十四年(1935),原西北工委组织的“列宁剧团”改为“工农剧社”,二十五年(1936),“工农剧社”又改名“人民抗日剧社”,迁驻瓦窑堡,危拱之任团长,杨醉乡、刘保林分任歌舞、戏剧班班长,有男女演员40人。三十一年(1942)春,延安“边保剧团”驻瓦窑堡,组织指导各工厂青年徒工排练节目。同年,以丝织厂为核心成立子长县民众业余剧团,可演部分折子戏,主要活动于子长县农村。大型商贸集会则多请绥德、延安剧团演出。三十六年(1947),胡宗南部进犯瓦窑堡,县民众业余剧团随军转移。1949年民众业余剧团恢复。1953年,剧团人员增至40人。1956年,成立县人民剧团。1958年,招收关中籍演员10人,排演大型秦腔、眉户剧目。1968年,剧团解散。1971年,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成立。1972年,改名为子长县文工团。1973年,恢复子长县人民剧团名称,全团人员51人。1990年,团内有职工30人,以演秦腔、道情剧为主。
陕甘宁边区时期,剧团设备简陋,道具靠自行解决。三十三年(1944),县民众业余剧团赴延安演出成功,边区政府奖励戏剧服装3套、汽灯4个和锣鼓等。建国后,剧团在演出收入中提取发展资金,购置设备。“文化大革命”中,大量古戏装被毁。1973年剧团恢复后,设备不断添置,灯光、舞台美术等设备达到先进水平,至1990年,县人民剧团有大排练室4间,古装和现代戏装2箱,道具20余件,打击、吹奏乐器,舞台地毯,灯光照明等器材俱全。
建国前,业余剧团演员每到一地,自己动手搭柳枝棚,前台木柱上点麻油灯进行演出。50年代始,剧团主要业务为下乡演出,曾多次赴延安地区各县及西安、渭南等地演出。
县剧团上演的节目有:《藏舟》、《三回头》、《走雪》、《反徐州》、《游龟山》、《鱼腹山》、《烈火扬州》、《李亚仙》、《状元打更》等古装戏和《保卫和平》、《两颗铃》、《红灯记》、《朝阳沟》、《南海长城》、《红梅岭》、《智取威虎山》、《四差捎书》等35个现代戏。其中《保卫和平》、《任志贞》、《老戏迷审案》、《风水》等分别参加延安地区戏剧调演、陕西省戏剧选调展演和陕西省首届艺术节的演出。《老戏迷审案》、《风水》两剧获延安地区演出创作一、二等奖。 钟山石窟,又名“普济院”、“普济寺”、“石宫寺”、“万佛岩”。始建于西晋太和年间(336年—370年),其历史比中国的四大石窟还早,是中国最早、世界罕见的石窟群,其艺术价值可与西方美神维纳斯相媲美,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第二敦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保护区包括钟山石窟、萧寺宫、石窟寺砖塔、惠善大和尚浮图塔、松岩大禅师浮图塔五部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现已挖掘出的石窟内石佛像数以万计,且都是连石雕刻,其手法细腻、形态生动、鬼斧神工,堪称国宝。1980年以来,国家多次对钟山石窟进行整修,现已初步建成公园式的古文化旅游风景区。
钟山石窟前有一石牌坊,通高8米,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其后为寺院山门,门楣上方刻“石宫寺”3字。石窟前有木结构□廊。钟山石窟共有6个洞窟,从右至左依次编号,4号窟为主窟,5号窟和6号窟尚有部分造像,其余各窟造像大都风化湮没。
4号窟有3个窟门,均高3.5米,宽2.6米。中门楣上篆书“万佛岩”3字。窟宽16.4米,进深9.5米,高5.5米,平面呈长方形。窟中央凿石坛,长11米,宽5米,高1.4米,有8根石柱与窟顶相接。坛上雕3尊佛像,前为胁侍,有佛弟子和供养菩萨。窟四壁及柱壁上,满刻千佛、弟子、菩萨等。前壁下方为16尊罗汉像,均高70厘米左右,或合目或沉思或微笑,神情各异。左壁雕释迦涅□图。钟山石窟造像,朴质写实,有个性,富于生活气息。
钟山石窟在金、元、明、清各代均曾修缮。1983年国家拨专款进行维修保护。现由子长县钟山石窟管理所负责保护管理。 高柏山位于子长县李家岔镇石家湾,海拔1527米。清道光《安定县志》载:高柏山,在县北八十里,即桥山,山有古柏,故名。该山南北长而东西窄,南至石嘴村,北至曹家洼村,纵贯十余里,高峰耸立,山势巍峨,是大理河与淮宁河之源头交接处,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遗址,有趣的是该山还呈现出龙凤吉祥的自然景观。1990年,子长县政府确定高柏山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北起曹家洼村,南至石嘴村,面积约50万平方米。
2009年9月以来,子长县先后投资350万元新修了10公里的上山道路,铺设了饮水工程,栽植了1000多亩松柏,免费向游人开放,吸引了不少旅客前往观光。 子长烈士纪念馆系全国烈士重点建筑物保护单位。子长烈士纪念馆是1946年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谢子长烈士所建,有烈士塔、雕像、墓、陈列室和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的题词。
子长陵位于陕西省子长县瓦窑堡,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谢子长(1897-1935)将军修建了子长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纪念塔”在门内,有10多米高。塔身呈方形,四面正中各镶十块青色碑石。塔顶是虎殿式建筑,精巧秀美。塔顶和塔身之间有几何图纹,洁净朴素。塔后是宽敞的院子,院中有笔直的砖道。砖道两侧是陈列室。陈列室后边,松柏成林,百花放香,雅静肃穆。再向后,有7米高的台子。陵园的主要部分——纪念堂和灵墓,就建在高台上。纪念堂碧瓦红柱,古色古香,内立4块碑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给谢子长烈士的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等。谢子长墓在纪念堂后边。灵堂高大,棺木上覆盖着红色棉被,灵堂挂有谢子长画像。
⑤ 陕西历史遗迹
大明宫遗址,大雁塔,青龙寺
重点文物
陕西境内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延安革命遗址 1937-1947年 延安市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汉至宋 汉中市
大雁塔 唐 西安市
小雁塔 唐 西安市
兴教寺塔 唐 西安市长安区
西安城墙 明 西安市
西安碑林 汉至近代 西安市
药王山石刻 隋至明 铜川市
半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丰镐遗址 周 西安市长安区
阿房宫遗址 秦 西安市
汉长安城遗址 西汉 西安市
大明宫遗址 唐 西安市
黄帝陵 黄陵县
秦始皇陵 秦 西安市临潼区
茂陵(汉武帝刘彻墓) 西汉 兴平市
霍去病墓 西汉 兴平市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唐 礼泉县
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 唐 乾县
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墓) 唐 咸阳市
陕西境内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西安事变旧址 1936年 西安市
蓝田猿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 蓝田县
周原遗址 西周 扶风县、岐山县
司马迁墓和祠 西汉至宋 韩城市
陕西境内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瓦窑堡革命旧址 1935年 子长县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1937-1946年 陕西省西安市
大佛寺石窟 唐 彬县
钟山石窟 北宋 子长县
昭仁寺大殿 唐 长武县
西岳庙 明至清 华阴市
西安清真寺 明至清 西安市
秦雍城遗址 东周 凤翔县
秦咸阳城遗址 战国至秦 咸阳市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 唐至元 铜川市
长陵 西汉 咸阳市
杜陵 西汉 西安市长安区
桥陵 唐 蒲城县
扶托村 商周 西安市户县
陕西境内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姜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临潼区
郑国渠首遗址 战国 泾阳县
魏长城遗址 战国 华阴市、大荔县 、韩城市
统万城遗址 十六国 陕西省靖边县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包括青龙寺遗址) 隋、唐 西安市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 隋、唐 麟游县
灞桥遗址 隋-元 西安市
华清宫遗址 唐 西安市临潼区
武侯墓 三国 勉县
泰陵 隋 咸阳市
永陵 西魏 富平县
仙游寺法王塔 隋 周至县
府州城 五代-清 府谷县
西安钟楼、鼓楼 明 西安市
水陆庵 明 蓝田县
延一井旧址 清 延长县
陕西境内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甜水沟遗址 旧石器时代 大荔县
花石浪遗址 旧石器时代 洛南县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华县
康家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老牛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西安市
栎阳城遗址 战国至汉 西安市
京师仓遗址 西汉 华阴市
良周遗址 秦、汉 澄城县
东渭桥遗址 唐 高陵县
玉华宫遗址 唐 铜川市
西汉帝陵 西汉 咸阳市、西安市
唐代帝陵 唐 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
三原城隍庙 明 三原县
鸠摩罗什舍利塔 唐 户县
公输堂 明 户县
仓颉墓与庙 明、清 白水县
泰塔 北宋 旬邑县
香积寺善导塔 唐 西安市长安区
西安城隍庙 明、清 西安市
白云山庙 明、清 佳县
八云塔 唐 周至县
泾阳崇文塔 明 泾阳县
彬县开元寺塔 北宋 彬县
韩城普照寺 元 韩城市
韩城文庙 明 韩城市
韩城城隍庙 明 韩城市
党家村古建筑群 明、清 韩城市
耀县文庙 明 铜川市耀州区
澄城城隍庙神楼 明 澄城县
镇北台 明 榆林市
重阳宫祖庵碑林 元至清 户县
慈善寺石窟 隋、唐 麟游县
洛川会议旧址 1937年 洛川县
杨家沟革命旧址 1947~1948年 米脂县
陕西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龙岗寺遗址 旧石器时代至汉 南郑县
石峁遗址 新石器时代 神木县
石摞摞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佳县
李家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乡县
北首岭遗址 新石器时代 宝鸡市
东龙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汉 商洛市
横阵遗址 新石器时代 华阴市
李家崖城址 商至周 清涧县
梁带村遗址 周 韩城市
杨家村遗址 周 眉县
法门寺遗址 南北朝至清 扶风县
麟州故城 唐至明 神木县
秦东陵 秦 西安市
张骞墓 汉 城固县
明秦王墓 明 西安市
蔡伦墓和祠 清 洋县
精进寺塔 唐至宋 澄城县
长安圣寿寺塔 唐 西安市
长安华严寺塔 唐 西安市
百良寿圣寺塔 唐 合阳县
昭慧塔 唐 高陵县
开明寺塔 唐 洋县
大秦寺塔 宋 周至县
太平寺塔 宋 岐山县
武陵寺塔 宋 永寿县
神德寺塔 宋 铜川市
法王庙 宋至清 韩城市
北营庙 元 韩城市
五门堰 元 城固县
吴堡石城 明至清 吴堡县
周公庙 明至清 岐山县
榆林卫城 明至清 榆林市
张良庙 明至清 留坝县
扶风城隍庙 明至清 扶风县
玉皇后土庙 明至清 韩城市
玄武庙青石殿 明 合阳县
庆安寺塔 明 渭南市
咸阳文庙 明 咸阳市
盘龙山古建筑群 明 米脂县
姜氏庄园 清 米脂县
丰图义仓 清 大荔县
灵岩寺摩崖 汉至民国 略阳县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富县
杨珣碑 唐 扶风县
万安禅院石窟 宋 黄陵县
易俗社剧场 民国 西安市
渭华起义旧址 1927年 华县
吴旗革命旧址 1935年 吴起县
保安革命旧址 1936年~1937年 志丹县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延安、韩城、榆林、汉中、咸阳。
⑥ 子长在古代地名是什么
秦统一六国后,全国实行郡县制,于今榆林一带置上郡,在今子长县石家湾乡曹家坬附近设阳周县,隶上郡。
新莽时期,王莽改阳周县为上陵峙,仍隶上郡。东汉初,废上陵峙,置肤施县(治所在今绥德附近),子长县为上郡肤施县地
北魏中叶,在今子长、延川县交界地带设朔方郡魏平县,境内为魏平县地。神龟元年(518),在今县东北部设城中县(治所在今子洲境内),境内分属城中、魏平两县。
隋代开皇元年(581),城中县避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名讳改称城平县,治所东迁30里(今清涧县境内),境内仍属城平、魏平两县,隶延州
唐代武德元年(618),大并州县,分天下为15道,境内为关内道延州延川县地。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境内为上郡延川县地。
康定元年(1040),升安定寨为安定堡。庆历元年(1041)设丹头寨(在今史家畔乡丹头村)。元符元年(1098)在安定堡西北置殄羌寨。崇宁元年(1102),在安定堡西北筑天降山骈城,政和八年(1118)更名制戎城。正大三年(1226),升绥平、怀宁、克戎3寨为绥平、怀宁、克戎3县,今子长县南沟岔乡属怀宁辖,余为延川县地。蒙古宪宗二年(1252),升安定堡为安定县,属延安路辖。
至元元年(1264)析置丹头县,至元四年(1267)撤丹头县并入安定县。
明洪武二年(1369),改延安路为延安府,子长县属延安府绥德州辖。
⑦ 陕西的名胜古迹有什么
1、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帝的陵园,也称骊山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其规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内涵之丰富,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
⑧ 陕西有哪些名胜古迹
陕西的名胜古迹如下:
华山: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兵马俑: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位于秦始皇帝陵以东1.5公里处。 经考古工作者连续多年大规模钻探及研究考证,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帝之陵园中一处大型从葬坑。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约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陵(含兵马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华清池:华清池亦名华清宫,华清池位于西安城东,骊山北麓,华清池距历史文化名城西安30公里。自古华清池就是游览沐浴胜地,华清池是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7年国务院公布华清宫遗址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骊山:骊山位于西安临潼县城南,属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最高峰九龙顶海拔1301.9米,山上松柏长青郁郁葱葱,远看形似一匹青色的骊马,故名"骊山"。骊山又名"绣岭"。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有"骊山晚照"之美誉。.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小寨东路与翠华路的交叉路口西北侧,占地约7万平方米,是国家级历史博物馆,也是我国最大型、最现代化的历史博物馆。
大雁塔: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
小雁塔:小雁塔位于距西安城1公里处的荐福寺内。荐福寺创建于公元684年,是在唐高宗死后百日,为其献福而建的,所以最初起叫献福寺。公元698年改名荐福寺。大.小雁塔是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这一"小"字小出了精致和典雅,但也小出了小气,在声名和气势上与大雁塔简直是天壤之别。
碑林博物馆: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
钟楼: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它以其金碧辉煌的雄姿踞于西安城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古城西安的标志建筑,被誉为"古城明珠"。
鼓楼:西安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清乾隆五年(1740)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
半坡博物馆:西安半坡遗址即半坡遗址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郊约六公里的半坡村,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距今有6000年的历史。属于仰韶文化。这类遗址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就发现了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称。
西安城墙: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1370枣1378)年,以公元6世纪时隋唐皇城墙为基础扩展形成,周长13912米。
清真大寺:大清真寺位于西安鼓楼西北的化觉巷内,又称化觉巷清真大寺,它与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并 称为中国西安最古老的两座清真大寺,因其在大学习巷寺以东,故又叫东大寺。
青龙寺:青龙寺是唐代著名的佛寺之一,在9世纪出达到鼎盛,它是日本佛真言宗的祖庭,是日本人心中的圣寺。
兴教寺: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长安区杜曲镇樊川北原(少陵塬)。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陆庵:水陆庵地处蓝田县城东10公里的普化镇王顺山下,原名水陆殿,为六朝古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见的彩塑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第二敦煌"。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大的壁塑群。
八仙庵:道教胜地八仙庵,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内,为西安最大的道教庙宇,也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道教建筑。相传修建于宋代,随后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主建筑均为清代所建,因庵中供奉以传说中的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八位神仙的塑像为主,故名"八仙庵"。
曲江寒窑:曲江寒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郊,大雁塔东侧、雁引路以南、曲江池东南方向的一条沟里。进入寒窑,可欣赏雕绘精美的山门坊,一览王宝钏当年绣球择婿的飘彩楼,可观画室、寒窑故事蜡像馆。
楼观台:楼观台得名于西周,古代圣哲老子曾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高岗筑台授经,故此地是全国的道教圣所,并受道教信徒的仰慕膜拜,是我国著名的道教胜地,被誉为中华文化之魂所在地,有"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草堂寺:中国佛教寺院。在陕西户县东南15千米,面对终南山。龟兹僧人、大翻译家鸠摩罗什为后秦姚兴迎至长安后不久,即安住此寺译经。因其以草苫为寺中一堂屋顶,故名。
翠花上:翠华山在终南山太乙镇,去了终南山就一定要去一下翠华山。据说大约在周幽王时期,关中发生大地震到这里。地质构造比较脆弱的翠华山一带发生强烈山崩,甘湫池和翠华峰是山崩破坏最严重的地段大量的崩积物堆满山谷,截水成湖,形成秦岭北坡罕见的两个堰塞湖,即水湫池和甘湫池。
大唐芙蓉园:大唐芙蓉园(Tang Paradise)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之侧,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早在历史上,芙蓉园就是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今天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以"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
⑨ 子长县子长陵导游词作文
潜山县名来源于天柱山。因为天柱山主峰周围有40多座群峰环拱簇拥着,主峰潜伏隐藏着让人不得轻易相见,因此,天柱山又叫作“潜山”。潜山县隶属于安庆市,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县境西北部是大别山余脉,多高山峻岭,幽壑深涧,自然环境险恶造就了自然风光绮丽。天柱风光,雄奇灵秀,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自然风光迤逦,人文景观丰富,主景区面积82.46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333平方公里。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92年列为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山高水长、景美境幽是潜山县生态环境的写照。这里的水质和空气质量都是一流的,游客朋友们,到了潜山,就到了绿色植物库,进了天然大氧吧! 潜山无处不是风景,无处不是文化。这里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名震世界,已被考证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也是古人类的起源地之一。人类祖先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有一年高考就有两道试题考到了潜山县历史文化——一是被称为“长诗之圣”的我国汉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大家都熟诵这首千古绝唱,但有着东方“罗米欧与朱丽叶”之誉的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诞生地在潜山县却鲜为人知;另一道题是新石器时代的“薛家岗文化遗址”,这个著名的遗址就在潜山县王河镇,距离县城不足10公里,是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出土的两千多件珍贵文物,包含着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代表着独树一帜的文化类型,被中科院命名为“薛家岗文化”。大家试想一下,一张全国高考的试卷就有两道题的内容与潜山相关,这不能不让大家惊叹潜山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影响之大。历代名人雅士、达官显贵钟情天柱山水,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都曾游历天柱,饱览胜境,唱怀咏诵,刻石勒名,留下了许多传世诗文和人文景观。天柱灵气也孕育了一代代的潜山人,自古这里人才辈出。东汉大魔术家、中国炼丹术创始人左慈,三国时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著名诗人曹松,宋代宰相、文学家王珪……在近现代,有“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有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还有当代的“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新秀韩再芬。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是地灵人杰吧!
⑩ 谁知道子长县在什么地方
子长县位于延安市北部,地处陕西省黄土高原腹地,清涧河上游,北依横山版,东权接子洲、清涧,南连延川、延安,西邻安塞、靖边,介于东经109°11′58″~110°01′22″,北纬36°59′30″~37°30′00″之间。西包公路横穿全县44.7千米,县城距延安市区95千米,距西安466千米。下辖13个乡镇,全县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55.70千米,面积2405平方千米,人口27万,耕地3.4万公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930~1562米。地形峁梁起伏,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名胜古迹有北钟山石窟、瓦窑堡会议旧址等。
土特产有荞面煎饼等。
比较出名的美食有:子长粉条、子长洋芋、子长煎饼、子长水晶梨、西川炖羊肉、子长灌肠、子长荞面漏鱼、风味西川炖羊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