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凌王府遗址

凌王府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3-07 11:55:43

『壹』 忠王府的建筑风格

忠王府的建筑风格是属于江南小巧玲珑型的,与北方的大型皇家园林截然相反,营造一种“小桥流水、山石花卉”的氛围,主要包括公署、邸宅、花园等部分。正殿高大宽敞,北有穿廊连接后轩。正殿、穿廊与后轩平面呈“工”字形,合称为工字殿。在公署建筑中,仍保存着400余方隽秀的梁枋彩绘,9幅生动的壁画,正殿门窗上有精细的龙凤纹窗格等艺术珍品。
忠王府的建筑上有丰富多彩的雕刻与绘画,龙凤雕刻是其主要特征,如大门前的石狮子与工字殿的20扇大门窗上的龙凤雕刻,后殿九幅裙板上的彩画和前后四面梁柱上的彩画等。忠王府的壁画和彩画很有特点,现存壁画共9幅,绘在木板上,内容非常丰富,大多是描绘田野景色的。忠王府的彩画很多,从大门到后殿的5进建筑物上,都绘有图案、花鸟鱼虫、山水等内容的彩画,保存完好的达到300多幅,具有较高的价值。在中国历史上,农民革命的遗址遗迹保存如此完好的,忠王府是唯一的特例。
忠王府的建筑艺术具有独特风格。原来的大门前有两座吹鼓亭,相对而立,是供乐队演奏用的。大门两侧的辕门上各建有一座凌空飞展的角楼。据考证,这座大门高数丈,十分庄严雄伟。但这座大门已被李鸿章改筑成清代的旧式衙门了。府中的正殿、后轩、两庑等仍保存完好。正殿与后轩在平面上形成“工”字形,这在中国建筑史上称为工字殿,这种形式的建筑体现了太平天国宫殿建筑的特点。正殿东西两侧的两庑,能衬托出正殿的主体地位。据考证,这种建筑形式与太平大国召集会议的需要有关。府中原有一座四方形的五层楼,用以进行军事瞭望,但现已无存。
忠王府的苏式彩绘亦堪称一绝。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水平高,为全国所罕见。经调查统计,原有包袱棉285方,如意头210个,共有彩绘495方,其中3/4为山水、花鸟、走兽及绚丽的锦纹,取材大多寓意福禄寿、吉庆有余、百事如意、锦上添花等,如钱蝠(全福)、柏鹿(百禄)、蝠磐(福庆)、蜂猴(封侯)等。其中反映太平天国艺术特征的主要是龙凤艺术,如大门、仪门的额枋和正殿的额枋、步桁、脊桁绘有双龙戏珠、祥云团龙、丹凤朝阳、凤穿牡丹,惜早已被涂刷,仅有正殿东西次间脊桁上的两方凤穿牡丹幸存。彩绘完整留存的共343方,其中323方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原作,其余是后来涂改的。苏式彩绘以精雅秀丽著称,忠王府彩绘可谓现存清代苏式彩绘的代表作。

『贰』 十王本是十五子十王府胡同探源之地吗

十三岁封旗主,十五岁领兵征战,二十二岁为统兵主帅,二十七岁晋为亲王,三十岁为扬威大将军,三十一岁晋为辅政亲王,三十六岁因病卒,这就是明清之际的风云人物多铎的人生轨迹。

..摄政王多尔衮

“金王府巷”,位于沈河区东部,抚近门(大东门)内街南,上属东顺城内街至南苇巷,因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第三子尼堪的府址在此而得名;“肃王府巷”,清代原名为“人寿胡同”,位于沈河区中部,上属沈阳路,因巷东曾是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豪格的肃王府而命名;“郑王府巷”,位于沈河区中部,原天佑门(小南门)东,因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济尔哈朗的郑亲王府而得名;“庄王府巷”,位于沈河区东部,上属朝阳街,得名于皇太极第五子承泽裕亲王硕塞及其第一子博果铎的庄王府。

除了这些王府巷外,在沈河区的中街北部,即大北门与小北门里之间,曾有一“罕宫巷”。据《盛京城阙图》绘载:此地原有一座罕王宫。此宫邸系老罕王努尔哈赤从辽阳迁都沈阳时所建,历经三百多年,早已圮毁,人们却将该遗址的所在胡同命名为“罕王巷”。

王府巷无言,皇族的记忆在繁华里中断,时光抹去了王府的一切痕迹。庆幸的是,有一些地名保存了下来,帮人们找到三百多年前的模糊影像。

『叁』 南京太平天国翼王府在那啊

天王府
天王洪秀全,于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二月二十四日(1853年3月29日)由水西门坐黄轿进城(据张汝南著《金陵省难记略》),四月建天王府于总督署。
何绍基的绝句诗曰:“十年壮丽天王府,化做荒庄野鸽飞。”(见《东洲草堂诗集》卷二)。我们从这句诗中可以体会到天王府建筑的宏伟壮丽。
《同治上江两县志》建置考里说:“往者粤匪作逆,陷金陵,伪称为天京,据总督署为天王府(始居将军署,后徙此),堕明西华门一面城,自西长安门至北安门,南北十余里,穷砖石,筑宫垣九重。”可见天王府范围是很大的。
五十年代从《桂林守城记》汇订本(钞本,原钞本藏前江苏博物馆),看到孙亦恬《金陵被难记》里对天王府的建筑描述很具体,据记载:“天王府就制台署改造以外,如吉祥街、清溪里巷、大行宫(即南巡行宫)等处民房全行拆毁,周围厚筑墙垣高约五六丈,仅辟一门。复添造房屋作头门,门上绘龙虎形相,门内不准擅入,门外两旁造伪朝房,伪官厅无数,居中去头门约一箭路,建一牌楼,上书‘天子万年’四字,离牌楼约一箭路,建一高台,名曰‘天父台’,设长胡梯,不禁人登,惟登台者必令下跪,明敬天父意也。跪起,任人眺望,于城外四处,无不在目。”作者在太平天国初期,曾在太平军前三军旅帅黄玖均名下当过圣兵,又在竹匠公馆及天朝又二巡查馆做过工作,在城中住了一年半,凡所见闻比较确实。这是天王府前期的情形。
后期的天王府,从陈庆甲著的《补愚斋诗存》中可以了解一个大概。陈庆甲于太平天国十二年四月(1862年5月)被俘到天京,住于天王府附近,第二年八月逃出天京,他把在天京所闻所见,写成《金陵纪事诗》若干首,天王府一首诗说:“天堂底事众争夸,地是当年制府衙。”又一首说:“皇天门接圣天门,殿号真神体势尊。几幅舆图嵌四壁,鸣钟伐鼓闹黄昏。”下面加注说:“头门为皇天门,门内殿为真神殿,殿后为圣天门,四壁嵌砖镌地理图,旁列龙凤钟鼓。”写的虽然很简单,然从头门到圣天门的情形已大概描画出来,圣天门以内就是后宫了。圣天门以内,作者另一首诗说:“天日荣光结构深,重门掩处尽沉沉。”下面加注说:“自圣天门以内,人莫能到,执役悉用女官,有女丞相、女指挥等名目。”圣天门以内普通人不容易进去,所以记载就比较少了。
东王府
东王杨秀清,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二月二十三日(1853年3月28日),由水西门坐轿进城,先驻将军署,旋移藩署,后移旱西门前山东盐运使何其兴宅,又把姓史的住宅一并圈去。在现在汉西门黄鹂巷一带。
关于东王府的建筑,南京图书馆所藏山曲寄人题壁诗稿本,
第一首初立东王府诗:“紫禁城中虎血攒,谁知鬼瞰胆都寒,烦冤不定分新故,任使强徒也不安。”诗说东王本来想驻清将军署,诬蔑东王因怕鬼不敢住。
第二首再立东王府诗:“藩署宜将旧制还,胜朝王府虎中山(藩署为明功臣中山王徐达帅府,供有神像),匪人入座三批颊,到底威灵总不刊。”这首诗诬蔑东王驻藩署时梦被中山王神像三批其颊,而迁移。这是指瞻园。
第三首三立东王府诗前两句说:“黄鹂雅号是高岗,筑起巍峨四面墙。”
黄鹂岗又叫做黄泥岗,在汉西门附近,包括堂子街一带,现74号东王屋官衙署内仍保存着珍贵的太平天国壁画。《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五里面说:“黄泥岗巷,古运巷。按《建康志》:运巷,与今天庆观相接,即黄泥巷。沈约自序曰高祖赐馆于都亭里之运巷,即此。有何其兴运使宅。”
位于朝天宫西侧堂子街108号的太平天国王府古建筑群正式启动大修。从南京市文物局获悉,此次工程将重点修缮中轴线上的5幢古建筑,包括藏有18幅太平天国壁画的正厅和二厅。工程结束后,文物部门还将进行展陈设计和环境整治等工作,以王府古建筑群为基础建设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
堂子街108号原为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的衙署所在地,太平天国后期成了一个小王的王府。该建筑群坐北朝南,中轴线前后共六进,共保留有5幢太平天国时期的砖木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砖门楼、正厅、二厅、三厅、四厅和后檐房。1952年,文物普查人员在这里发现了18幅太平天国壁画,其中正厅山墙保存有山水、花鸟题材的壁画8幅,二厅和后檐房壁板上保存有10幅,鉴于这批壁画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遗址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堂子街古建筑群多处屋面和山墙出现漏水、渗水,环境潮湿加上煤烟油污的侵蚀,对室内壁画造成了很大伤害,昔日色彩绚丽的图案渐渐变得暗淡无光,局部还出现霉变、粉化、开裂等病害。
南京市文物局文物处相关负责人说,此次维修工程的核心任务就是“防水除湿”,为脆弱的壁画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保存空间。据介绍,中轴线上的5幢古建筑屋面将全面翻修并铺设防水层,防止屋顶漏水;建筑西侧的山墙全部重砌,新砌墙体中还将布下“三道关卡”——防水层、保温层和夹空层,防止墙体内侧的壁画受潮;而整个庭院的地面排水系统也会进行重建,尽一切可能将环境湿度对壁画的影响降到最低。
按照规划,修缮工程结束后,堂子街古建筑群将进行展陈改造和环境整治,“变身”为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
据悉,壁画艺术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中轴线上的5幢古建筑将作为陈列区,展示太平天国时期的壁画、板画、砖雕、石刻等艺术品;古建筑西侧原为王府花园,现仅存一幢花厅,此次工程除维修花厅外,还将重建书房、水池、假山等景观建筑,重现王府花园的风采。
据统计,国内保存下来的太平天国壁画仅有100余幅,南京地区有30幅,是该时期壁画分布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主要分布在堂子街、罗廊巷、竺桥、如意里等处。
南京市文物局委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堂子街壁画进行了保护性修复,文物保护专家将壁画揭取下来后,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进行了精心修复。等到艺术馆建成后,正厅和二厅的壁画将各归其位进行原址展示,竺桥、如意里等处的壁画也会陆续乔迁“新居”,届时,这里也将成为国内馆藏太平天国壁画数量最多的陈列机构之一。
幼东王府
幼东王即是天王洪秀全第五个儿子洪天佑。在“天京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及其亲属、部下皆被杀尽,大王洪秀全为悼念东王,特将第五子洪天佑作东王嗣子,并封爵幼东王。天京失陷时,幼东王不知所终,幼东王府位于现今建康路409号,即淮清桥大同被单厂附近。
西王府
西王肖朝贵于太平天国壬子二年七月(1852年8月)猛攻长少沙时牺牲;天王笃念功勋,到南京后,仍各建王府,安置幼西王萧有和。西王府设在布政使衙门,在现在的瞻园。
南王府(幼南王府)
南王冯云山同年四月(五月)进攻全州时陈亡。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甚念已阵亡的南王冯云山,仍在现建康路针巷口淮清桥附近,原清朝按察使司衙内辟建王府,以安置幼南王冯小云。具体位置为现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所在地。
北王府
癸好三年二月二十一日(1853年3月26日)由仪凤门骑马进城,先驻西辕门李氏宅,又迁上江考棚,最后移中正街李姓住房。在上述山曲寄人题壁诗,同东王府一样,亦有初立北王府、再立北王府、三立北王府诗三首,同样地说明了年甲第自堂皇,制府辕门共一方(李氏宅与总督衙门相近),最好灵狐知节义,逼他叛贼远飞飚。”
这首诗说北王韦吕辉住富室李姓宅,距离制府西辕门不远,地主阶级文人又诬蔑北王为狐所祟,因而迁移。第二首再立北王府诗:“相定安徽试院前,崇阂两宅却毗连(安徽试院,即上江考棚,在今建邺区小王府巷,原与邢王两姓住宅相连,并打通为一),无端委地茶瓯破,盗贼惊慌又避迁。”这首诗说北王因茶碗忽然堕地,迁出上江考棚。第三首三立北王府前两句说,“迁来又属谪仙家,涂抹垣墉甚不华。”这诗说北王第三次又迁移到一个李姓的房子,把墙壁加以粉刷,并加上彩画。
北王府,北王韦昌辉,王府初设在西辕门李宅,后移至中正街(即今白下路)前湖北巡抚伍长华新宅,即今白下路东南、大中桥以西的自下区东八府塘、锅底塘一带。
翼王府
天国癸好三年二月(1853年3月),到南京后,先驻大中桥附近斛斗巷旁刘氏宅,距离北王府不远,门面很宽敞。当时各王府都就旧房加以改造,惟翼王府只把门面加以修刷,宅内没有多大变更(据《金陵杂记》)。是年八月出巡安庆,冬天回来,因人多又迁到上江考棚,在今建邺区小王府巷。王韬《瓮牖余谈记翼贼事篇》卷六说:“金陵初陷,入据大中桥刘氏宅,改建为伪府,栋宇固宏敞即仍其旧,未毁民居。”又说:“自安庆退,人众屋小,且旷废之后,时有鬼狐为祟,乃移于上江考棚,并扩并前任安徽道王宅及邢园而居之。”
翼玉府,翼王石达开,初设于青溪里巷熊宅,后迁至大中桥西斛斗巷的侯府,最后又设在朝天宫的东王府巷内(当时为上江试院)。
太平天国有“一王多府”的现象,一种是某王多次搬家,如翼王石达开在南京三迁府邸,初住城北青溪里,复移城东斛斗巷,后至城西小王府巷;另一种是某王设多府,如忠王在苏州有王府,在南京有两处王府;英王在安庆和天京各有王府一座;侍王在溧阳、金华、漳州有三处王府。那么,居留时间长短,府邸规模大小以及建筑本身价值高低,便成了后世文物保护投入的衡量标准。苏州忠王府中外闻名,李秀成在天京明瓦廊梅氏祠堂和升州路的王府则毁于战火。当年府邸的恢弘气派可参看呤唎的记载。百年之后,据历史学家郭存孝说:“1985 年笔者在南京第二十四中学(忠王府旧址的一部分)基建工地上看到了出土的一批忠王府石柱础,当是珍贵的文物了。”(《太平天国博物志》64 页)旧忠王府的版图还包括今日南京第一中学。也许走一遍升州路,就横穿了当年的忠王府。一心开疆拓土的王们有“圈地癖”,只苦了粉丝,端着一尊怀古酒,不知酹几处?
石达开所居住的巷子今天居然还在闹市保留着 叫小王府巷。
小王府巷的天京翼王府,亏得网友寒山拍摄多幅照片,我们才知道如今只剩水榭一座。 以上各府无论是否遗存多少,都是经过专家考证的地点
大王府巷如今已是繁华热闹的王府大街,小王府巷却依旧是一条沐浴历史风雨的小巷子。记者在高楼林立之间发现一条小巷,巷宽不过2米,巷内建筑紧凑低矮,再走几步就看见了“小王府巷”的门牌。据史书记载,小王府巷就是石达开的故居。
城北青溪里巷一带(今长江后街)熊宅;接着移住城东大中桥畔斛角巷刘宅。1854年以后,才定居城西小王府巷内的上江考棚,并其右侧原来清安徽道士王宅及上元诸生刑昆之私家园林,建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翼王府。王府位于市区西部建邺路东侧上江考棚以及其附近的刑园一带。
翼王府南临建邺路,北至石榴园,东到丰富路,西达王府大街。大门彩绘龙虎形象,悬挂对联:“翼戴著鸿猷,合四海之人民齐归掌握”;下联“王威驰骏誉,率万方之黎庶尽入版图”。翼王府前建有望楼一座,高四五丈,计五层,楼顶有平台,供人眺望。
在1856年9月发生的“天京事变”中,石达开连夜逃走,留在天京的全家老小均被韦昌辉杀害,翼王府亦被焚毁,史书记载,“大火燃三日方止”,随后就只剩下了少部分建筑。
在小王府巷,找到了现存的几间翼王府建筑。小王府巷宽不过2米,巷内的建筑紧凑低矮,午后的小巷让人感觉安逸而舒缓。整条小巷长不过两三百米,翼王府现存建筑正好坐落在小巷两端。
小王府巷14-16号是一排相邻的两个小院落,加在一起也不过100多平方米,狭小的空间里挤着10余家的住户。老房屋顶檐角风化严重,临街墙面凹凸不平,透过剥落的水泥,原本平整的青色石砖显露了出来。14号住户李老太太现在78岁,她在这里已住了50多年了。她说,几十年来老房子一次次被改造,房内的结构一点点被破坏,除了这几根房梁,几片瓦,这个大院里就没什么是原来的了。
在14号院内,还住着4户居民。据了解,老房在1983年曾作过一次大改造,原结构只保留了屋顶、主梁和临街的一面墙,房内原有的精美雕栏石刻都在那次大改造中被毁。自那以后,随着住户的不断变动,不少住户又动工改造老房。现在,走进大门能看到的全部都是红砖水泥高矮各异的房间。只有细细察看,还能偶尔在水泥墙中找到几根木梁、黑黄的木纹,静静诉说着它百年前曾有的辉煌。
16号院内情况和隔壁大同小异,去年9月一住户房内失火,房主干脆把部分老屋彻底重建。记者走进院内,迎面就看到崭新的灰色水泥墙面,古典气势尽失。记者了解到,老房已经被规划拆除了,红色的木门上,写着大大的“拆”字。相比小王府14-16号的晚景凄凉,小王府5号的现状也不好。这里原本是石达开的私人清真寺,现在被改为一工厂的职工宿舍,现在院子的面积还剩下200平米左右。在5号的门口两边都盖着违建,狭窄的通道只剩下了一半。
翼王府南邻建邺路,北至石榴园,东到丰富路,西达王府大街。但在1856年9月发生的“天京事变”中,石达开连夜逃走,留在天京的全家老小都被韦昌辉杀害,翼王府也被焚毁,大火烧了三天后只剩少量建筑。
小王府巷16号-18号是相邻的两个小院落,总共不过百个平方米,狭小的空间里挤着10余家住户。老房屋顶檐角风化严重,临街墙面凹凸不平,透过剥落的白石灰,原本平整的青色石砖显露了出来。当年的翼王府早已不存在,留在这里的16号住房是当时王府内的佣人住的。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徽等地的人也纷纷聚到此处,这里还有一个名字叫“安徽会馆”。
据史料记载在小巷深处有一处明清遗存它是石达开翼王府旧址。引谢介鹤在《金陵癸甲纪事略》中的叙述1853年3月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二月,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南京后,石达开入城,初住青溪里巷熊宅,又移至大中桥畔斛斗巷旁,侯府后洋行刘宅,侯府指清初靖逆侯张勇。1854年春翼王从安庆回京述职时,王府已迁至朝天宫以东皇甫巷之上江考棚处,即今天的小王府巷内邢园以北。
当年翼王府界南邻建邺路北至石榴园东到丰富路西达大王府巷。涤汗道人在《金陵杂记》中说石达开从安庆回来“住金陵城中门扇绘如韦室”。也就是说石达开离开天京时,按照各王的不同规格,天京已经为石达开修建了翼王府。新修建的翼王府富丽堂皇大门上画着一龙一虎。
石达开从小念过书,喜欢幽雅,在王府的殿堂里陈设着几幅用黄绫朱写的对联。按照太平天国诸王撰写对联的习惯,左右联的第一个字是各以爵位的两字起头。石达开悬挂的对联其中有这么一幅,翼戴著鸿猷合四海之人民齐归掌握,王威驰骏誉率万方之黎庶尽入版图。
翼王府前建有望楼一座髙四五丈计五层楼顶有平台供人瞭望。前不久我探访了翼王府遗址。在建邺路上见一当地路人上前打听上江考棚遗址处,他热情的说你走错了远着呢在夫子庙那边。追问听说历史上建邺路这边设有上江考棚处就不知其位置。这位老兄惊讶的说不可能没听说过。看来这位老兄已分不清楚上、下江考棚。又问小王府巷,他指一指前方的王府大街说就在路右边党校后。谢完指路人,去找小王府巷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转来转去都是石榴新村,就没看到小王府巷的门牌。纳闷如此有名的巷子居然没有路牌。在一不宽的小巷中停住脚步问一坐在门口吃饭的大妈,小王府巷在哪,她说此巷就是,我又问这么没有门牌啊,她说这一片全改成石榴新村了,你找几号,答道太平天国的翼王府16、18号。她说就是前边那旧房子,有什么好看的,都成危房了。
“太平天国”几字,还是童年与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时知道的,那时比输赢不像现在的孩子伸出手直接喊石头、剪子、布,那时须喊“太平天国你输我赢”导语,然后再伸石头、剪子、布的手形,虽不知“太平天国”是何意却一样能分辨输赢。再次知道太平天国是在人人崇拜毛泽东的那个年代,从老师解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诗句中,品出了他老人家不愿成为第二石达开的大无畏气魄,也知道了太平天国、知道了石达开。据传红一师全体将士都渡过大渡河,在离安顺场不远的山脚下休整时,见有几棵参天古木旁边立着一块石碑,大家讨论起这块石碑是为什么事情而立的。毛泽东走近看了看石碑,然后对战士们说这块石碑是为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全军覆没而立的。
太平天国因为内部分裂,石达开带领四五万人马离开南京,在同治二年1862年来到这里打算在安顺场渡河。正遇上山洪爆发渡河不成四面受围。前有大渡河,后有彝民,左有悬崖峭壁,右有清兵。本来石达开的部队和彝族人民的关系还不错,但是因为石达开疑心太重,结果弄僵了关系,后来清兵又占领了对岸。石达开的部队在安顺场被围了四十多天没能渡过河去最后全军覆没。
毛泽东还告诉大家,我们的红军来到了当年石达开失败的地方,蒋介石也抱了很大的希望,巴不得我们步石达开的后尘,他们以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和石达开一样的命运,那只是他一厢情愿。
充满期望走进小王府巷走进16、18号两个相邻的小院落,虔诚探寻太平天国最完美男人的王府遗迹,从遗迹中发现他的传奇故事,从故事中解读他的人生轨迹。可一切只剩流传的故事换了人间。石达开1830年生广西贵县客家人地主出身。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三十二岁时被凌迟处死“临刑之际神色怡然”。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提心吊胆甚至他身后数十年中都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活动和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党人曾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各种媒介宣传他的事迹以“激励民气号召志士鼓吹革命”。有关他的民间传说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其短暂的人生迸发出许多闪光点照亮了太平天国本来乏善可陈的历史天空。置身于翼王府遗迹之中前后环视了二个小院在狭小的空间里拥挤着几十户人家到处是违建房屋。老房屋顶檐角风化严重临街墙面凹凸不平透过剥落的白石灰原本平整的青色石砖显露了出来。当年的翼王府早已不存在剩下的只是一面临街的墙还有几根房梁。史传在1856年9月发生的“天京事变”中石达开连夜逃走留在天京的全家老小都被韦昌辉杀害翼王府也被焚毁大火烧了三天后只剩少量建筑现留存的16号住房据说还是当年王府内佣人住的。院子里的老人说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徽等地的人也纷纷聚到此处这里还有一个名字叫“安徽会馆”。
在用粉笔字写着“小王府巷5号”的门口,两只斑驳的大石鼓静静地卧着。住在这里的李先生说,“唯一还有点当年痕迹的就属我们这儿了,原来这里是礼拜寺,后来租给我们电线电缆厂做员工宿舍直到今天,这里现在有住户23家。”大门头上还能依稀看见“礼拜寺”中“拜”字的右半边。走进门内,看到的全部都是红砖水泥高矮各异的房间。只有细细查看,还能偶尔在水泥墙中找到几根木梁、黑黄的木纹,静静地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肆』 清朝恭王府的前身和现状怎么样

恭王府

从清朝入关算起,一直到结束,一共经历了十四代帝王,被封为王的就有十代帝王,历代皇子中有亲王、郡王,封号的有七十位,他们的王府遗址有五六十处,可保存完好的没有几个。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17号,是第一代恭亲王奕的府邸,占地100多亩,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也是现今北京城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王府,其前身是和珅的宅第。

恭王府分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其建筑不仅规模宏伟,富丽堂皇,而且环境也十分优美。

恭亲王府坐北朝南,有两重正门,大门面宽三间,门前有一对石狮子;二门面阔五间。

整座王府布局分中、东、西三路建筑。穿越三门便是中路建筑正殿和东西配殿,后面为后殿和东西配殿,后殿称"嘉乐堂"。

这些建筑均严格按照王府的有关规制,主体建筑的屋顶均覆盖有绿色琉璃瓦,屋脊装饰有吻兽。东西配殿等附属建筑的屋顶均以筒瓦覆盖。

东路建筑的正厅称"多福轩",这是恭亲王奕会见宾客的场所,穿过正厅便是后院厅,称"乐道堂",是恭亲王起居处。

西路建筑正方面阔五间,叫"葆光室",后面是面阔九间,叫"锡晋斋"的后厅,厅内全部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作为隔断,使该厅看起来曲折圆环。

在正厅与后厅之间的垂花门上方,悬有"天香庭院"的匾额。在三路建筑之后,有50多间、全长160多米的两层后罩楼,东部称"瞻雾楼",西部称"宝约楼"。楼中间有一过道,穿过去就是王府花园。

花园南北约长150米,东西宽170多米,又称"萃锦园"。正门为西洋建筑风格的石拱券门。左右有青石假山,迎门立一座刻有"独乐峰"三字的高达5米的柱形太湖石。石后有一形似蝙蝠的小水池。

水池之上有一座小桥,水池后有一面宽五间的"安善堂",东西各有配殿,其东有配房"明道堂",其西有配房"棣华轩"。

越过安善堂有一方形的水池,池中有一组假山。

中路最后一组建筑是五间正厅,左右还有形似蝙蝠之两翼的耳房,又称"蝠殿"。

除此之外,在院内还有大戏楼、怡神所、韬华馆、澄怀撷秀、诗画舫、海棠轩、益智斋、花月玲珑、凌倒影、天香庭院、妙香亭、秋水山房等一系列建筑。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奕死后,其次子载滢的长子溥伟袭封为第二代恭亲王,继续住在府中。

民国后的20年代,溥伟将恭王府及其花园以9万银圆押给了西什库教堂。后因溥伟无力还押款,德国人以108根金条买下了王府产权,办起了辅仁大学。

新中国成立以后,恭亲王府先后由艺术师范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使用为了办学,先后拆除了一些建筑,如花洞、花神庙、前院的四合院等,盖起了几座楼房,1982年恭王府和王府花园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恭亲王府是真正作为原王府对游客开放的王府。

『伍』 桂林有关的,作业,帮帮忙

桂林名胜古迹

甑皮岩洞穴遗址

【甑皮岩洞穴遗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南独山西南麓,距市中心约9公里。洞口向西南,高于地面约5米,洞口高8米,宽13米,洞穴分主洞、矮洞和水洞三部分,总面积约400平方米。1966年试挖,1973年对遗址主洞进行正式发掘,出土的遗迹、遗物甚为丰富,经测定距今7500~9000年,为华南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典型洞穴遗址。在洞穴中出土人骨30余具,其中较完整的有14具,葬式多为罕见的曲肢蹲葬和二次葬。二次葬中有一例"妇婴合葬"。年龄一般在40~50岁之间,其中一具超过60岁。遗址中出土大量的生产和生活用具。石器有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骨器有骨镞、骨?、骨鱼叉等,蚌器有蚌铲、蚌刀、蚌勺等,陶器有夹砂粗陶、泥质陶,器形有盆、钵、罐、碗等。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骨骼有陆栖和水生动物40余种,被命名为"甑皮岩遗址动物群"。其中哺乳动物有灵长目、偶蹄目、食肉目、啮齿目和长鼻目等5目12科25种。有水牛、猕猴、竹鼠、梅花鹿、苏门羚、椰子猫、板齿鼠和亚洲象等。在动物群鹿科中,发现新种属,定名为"秀丽漓江鹿"。遗址中出土的古植物是目前国内发现种属最多的古植物群落,以其用途归纳为食用、油料、药用、饲料四大类。甑皮岩洞穴遗址的发现,对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例证。1978年在洞口建馆陈列展出。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