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西游记一到三回读后感

西游记一到三回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3-07 22:41:19

❶ 西游记的1到3回的读后感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吴承恩先生的杰作,讲述的是一个泼猴和唐三藏及师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本书我虽然看了一遍,但是以这本书编辑的电视机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它给人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让人看了就喜欢上了它.
看完这部小说,有很大的感悟,我觉得学习唐僧的全心全意,孙悟空的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写它从天不怕地不怕变为一个恭敬的猴子,为了师傅的安危他奋不顾身,他并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也不像沙僧那样憨厚,作者更是借助他这一点勾勒出孙悟空的大智大勇,自从唐三藏把孙悟空从五指山解救出来到取得了真经,这期间经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孙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师傅的,最后才圆满的取回真经.
在打白骨精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多累,多饿,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门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会被社会淘汰,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门说话,识字,等大一点儿他们又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在学校里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只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广交益友,可见书何其的重要.
从书中我们会悟出许多真理,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❷ 西游记第三回的读后感

天才与规则:《西游记》第三回读后感

世界上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遵守现有规则的,另一种是不遵守规则的,前者是好人但未必是天才,后者可能是天才也可能是恶棍,唐僧属于前者,孙悟空属于后者。《西游记》第三回充分反映了作为天才的孙悟空的两面特征。
在第一回和第二回里,孙悟空已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和菩提祖师学了一身本领,会翻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第三回首先写他给小猴们和自己弄武器,吴承恩这样写道,孙悟空“忽然静坐处,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他的动机,简言之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就是他为自己、也为自己的领地立下的规则,这个规则其实没错,而且体现了他有气魄有胆识的一面。但他却不知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所以先是去傲来国街市上抢了若干武器,后是到了东海龙宫不由分说取了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并且得寸进尺所要铠甲披挂。市面上的武器本来是应该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去买的,定海神针也是龙宫的镇海之宝,也不该在对方勉强的情况下取了来,由于他艺高人胆大,没有人敢惹他,所以两次搬弄武器都得了手,但却也因此得罪了人,东海龙王记了他的仇后来去玉帝那里告发他了,他不遵从规则,伤害了别人。
而后,冥府以阳寿已尽的法度将他拘了去,他十分恼怒,便拽出金箍棒,在幽冥界中大打出手,直到森罗殿,悟空的话说的义正言辞:“悟空道:‘汝等既登王位,乃灵显感应之类,为何不知好歹?我老孙修仙了道,与天齐寿,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为何着人拘我?’”既然已经成了仙,当然就不服不合理的规则。悟空拿到生死簿,看到自己的名字,就把自己的名字勾了,这还不算,还把猴属的名字都勾掉了,从此猴类有很多长生不老的。吴承恩的这一段文字写得令人拍手称快:“【悟空】捽下簿子道:“了帐!了帐!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可以说,悟空在这里也创造了一种关于生死的新规则。但细想来悟空的做法有些霸道,其他的猴子并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仙,却白白得了长生不老,旁观起来,有点不劳而获的感觉。这种霸道的做法也得罪了阎王,阎王也把他告到了天庭。
应该说,悟空这个人是天才,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胆识有魄力,不服旧规则,想要创造新规则,其实,事情的关键不在于遵守规则还是创造规则,而是规则本身是否正确合理,如果旧规则是合理的,那么就遵守,不合理就该废除;而作为创造规则的人,如果他的规则合理,他才值得称赞,如果不合理就不值得称赞了。《西游记》写到此时,悟空尚不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的天才同时具有善和恶两种特点,因此,才有了日后的西天取经的辛劳,因为,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在历练中成长。

❸ 西游记第一回至第三回的读书笔记。

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前三回给我的感触颇深:

●第一回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
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第三回
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❹ 西游记第1至3回读后感400字

西游记第1至3回读后感400字
有奖励写回答共5个回答
羽思寐幻
TA获得超过6.9万个认可
关注成为第256位粉丝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 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尊称 为美猴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 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 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为孙 悟空。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一天,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 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 兽纷纷拜悟空为尊。悟空向龙王索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 金箍棒。在幽冥界命阎王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 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返回目录
第一至三回主要人物:孙悟空 孙悟空性格特点:勇敢,机智聪明 分析:
勇敢:1.“众猴道:‘那个有本事的,钻 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者,我等即拜 他为王。’连呼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 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 去!’在这么多猴中,唯有石猴敢进瀑布 看一看。”
返回 目录
2.“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 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 必访此三者,学一个长生不老,常躲过阎 君之难。’”云游海角这事不是普通人敢 去试的,而石猴却把它看作是一件再简单 不过的事,足以体现石猴的勇敢。 机智聪明:1.“悟空喜道:‘老师父果然 注意与我传道,故此开着门也。’”这里 石猴猜出了师傅是想与他偷偷传道,足以 证明悟空的机智聪明。 2. “见祖师蜷跼身躯, 朝里睡着了。悟空不敢惊动,即跪在榻 前。”这里悟空并没有去惊动正在熟睡的 祖师而是跪在他床前等待,并没有粗鲁的 叫祖师起床为他传道,足以看出悟空的机 智聪明。

❺ 西游记第一回至第三回的读后感,急啊!!! 一百字以内

读后感:1至3回:世界上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遵守现有规则的,另一种是不遵守规则的,前者是好人但未必是天才,后者可能是天才也可能是恶棍,唐僧属于前者,孙悟空属于后者。《西游记》第三回充分反映了作为天才的孙悟空的两面特征。
在第一回和第二回里,孙悟空已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和菩提祖师学了一身本领,会翻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第三回首先写他给小猴们和自己弄武器,吴承恩这样写道,孙悟空“忽然静坐处,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他的动机,简言之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就是他为自己、也为自己的领地立下的规则,这个规则其实没错,而且体现了他有气魄有胆识的一面。但他却不知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所以先是去傲来国街市上抢了若干武器,后是到了东海龙宫不由分说取了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并且得寸进尺所要铠甲披挂。市面上的武器本来是应该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去买的,定海神针也是龙宫的镇海之宝,也不该在对方勉强的情况下取了来,由于他艺高人胆大,没有人敢惹他,所以两次搬弄武器都得了手,但却也因此得罪了人,东海龙王记了他的仇后来去玉帝那里告发他了,他不遵从规则,伤害了别人。
而后,冥府以阳寿已尽的法度将他拘了去,他十分恼怒,便拽出金箍棒,在幽冥界中大打出手,直到森罗殿,悟空的话说的义正言辞:“悟空道:‘汝等既登王位,乃灵显感应之类,为何不知好歹?我老孙修仙了道,与天齐寿,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为何着人拘我?’”既然已经成了仙,当然就不服不合理的规则。悟空拿到生死簿,看到自己的名字,就把自己的名字勾了,这还不算,还把猴属的名字都勾掉了,从此猴类有很多长生不老的。吴承恩的这一段文字写得令人拍手称快:“【悟空】捽下簿子道:“了帐!了帐!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可以说,悟空在这里也创造了一种关于生死的新规则。但细想来悟空的做法有些霸道,其他的猴子并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仙,却白白得了长生不老,旁观起来,有点不劳而获的感觉。这种霸道的做法也得罪了阎王,阎王也把他告到了天庭。
应该说,悟空这个人是天才,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胆识有魄力,不服旧规则,想要创造新规则,其实,事情的关键不在于遵守规则还是创造规则,而是规则本身是否正确合理,如果旧规则是合理的,那么就遵守,不合理就该废除;而作为创造规则的人,如果他的规则合理,他才值得称赞,如果不合理就不值得称赞了。《西游记》写到此时,悟空尚不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的天才同时具有善和恶两种特点,因此,才有了日后的西天取经的辛劳,因为,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在历练中成长。

❻ 西游记第1至3回读后感

我觉得西游记是神话小说,是华夏文化框架下的神话小说。

第一回中,作者就引用了北宋哲学家邵康节的“元会运世”学说,书中一开头,连去了几个五千四百岁,从“天地昏[日蒙]万物否”“天地两间人物俱无”的混沌,到水火山石土五形现天地交合万物滋生。终于,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人间社会开始形成。
东胜神洲的海外乃傲来国,此国近大海,大海中矗立着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天地之间清浊开,鸿蒙破时就已存在,可说与天地同寿,作者用“势镇汪洋”来形容此山,壮哉!想想看,汪洋大海之间矗立一座奇山,奇峰峭壁,古柏丛生,丹崖上,彩凤鸣,麒麟卧!游龙更是出入石窟,山林中还有玄鹤仙狐寿鹿等灵禽神畜,神山神兽在那汪洋之中,多么令人神往的一幅图景!除了壮观,此图还很美,且看:青松翠柏,仙桃修竹,涧壑原堤,美哉壮哉!作者用文字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天马行空的有着中华古典美的壮丽景象。
花果山顶孕一仙石,花果山与天地同寿,仙石亦然,此石三丈五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天地开辟以来,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遂有灵通,内孕仙胞,仙胞产卵,遇风化猴。妙!石猴天地初开就开始孕育了,集天地灵气,日精月华,此灵猴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灵霄宝殿。玉帝知道情形后,却道“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作者并无花过多笔墨描写石猴相貌体征,但看到此处,笔者更倾向于认为在灵山仙境,集天地精华所生的“下方之物”,更应像一仙猴,灵猴,而非妖猴。我想象中的灵猴,面目不应过于狰狞
接下来是作者对于水帘洞和石猴称王的构思,想象力更是令人拍案叫绝。那“千寻雪浪飞”的瀑布飞泉的源头,竟然是一未知洞天石板桥下之水在冲贯石窍,“倒挂流出去,遮蔽了桥门”,上了桥头,竟然有石座石床,石盘石碗,龙珠倚挂,修竹梅花,青松带雨,浑然像个人家。
石猴称王,还分封了君臣佐使。西游记当真是处处洋溢着中华的文物典制。石猴为争得众猴之王,潜入瀑布之中,此处描写使得争胜好强的个性跃然纸上。为逃脱生死轮回,枯松为阀,竹竿作篙,漂洋过海,寻访仙家,更是体现了其不愿屈从于现状并与之斗争的特性。日后夺神针,改生死,号齐天,闹凌霄,这般的随性所至,这般的不屈于现实与强权,在此处已埋下伏笔。第一回中,作者的奇思妙想和妙笔生花,使得故事开头,石猴个性已然十分鲜明,引人入胜。
撑篙汪洋的背影,那是孑然一人搏击命运的勇决,征服漫漫长途的孤寂更需要豁达和乐观的心性去斗,去战胜,在天马行空的神话世界,猴王也从此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传奇经历。来到了熙熙攘攘的南瞻部洲的人间社会,猴王串长城,游小县,学人礼仪,穿人衣裳,却见世人皆是名利之徒,“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想必也是作者当时社会的写照,作者估计当时也是这么想的,人终有一死,为何世人却“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面对这功利社会,猴子倒看得更通透,若然跳脱不出轮回,我纵有齐天权势,那也不快活。 猴王坚定了参访仙道的决心,游历南瞻部洲,忽行至西洋大海,“依前作筏,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州地界。”
樵子引歌一首”满庭芳”,想必已勾起读者兴趣了,猴王可要快访到仙家了!果不其然,樵子引路,猴王出深林,上路径,过山坡,望见一座洞府,当真是清奇飘然,超然于世,”烟霞散彩,日月摇光中”,有老柏,石崖,青苔,门外奇花,桥边摇草。“仙鹤唳时,声震霄汉”“凤凰翔起,五色彩云”,除了仙鹤和凤凰,还有“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崖头立一石碑,三丈余高,八丈余阔,乃“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番气派,想必那樵子口中的菩提祖师必是道骨仙风,湛然若神了。谁知先出来的却是仙童,“真个丰姿英伟,像貌清奇”,“一尘全不染,甲子任翻腾”。猴王跟随童子,层层深阁琼楼,进进珠宫贝阙,不尽静室幽居,到了瑶台之下,菩提祖师端坐台上,两边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层层渲染,菩提祖师终登场,“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菩提赐姓命名时,对猴王提到“你身躯虽是陋鄙,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这句话是全书第一句对猴王相貌的评价,菩提提到“陋鄙”,自然是有参照物的,与“丰姿英伟”的仙童,还有小仙们相比,猴王先天相貌当然“陋鄙”了,与三星洞其他修道之人比,猴王刚别离市井乡野,气质难免也逊了,这是自然。

菩提祖师取名的过程倒十分有趣,居然就从“猢狲”谈起。“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 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 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好个孙悟空,作者在此说道“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此鸿蒙初辟天地所生的灵猴,从此就唤作了“孙悟空”,这孙悟空,一度将天宫地府龙宫搅得不得安宁,也是这孙悟空,西行路上无畏的行者,那漫漫长路上,他戾气渐消佛性渐长却依然刚正不阿不畏艰险,成为万千书里书外的人们心中的英雄.

❼ 西游记第三回的读后感

西游记第3回读后感1.
《西游记》第三回:大闹天宫,孙悟空拿着金箍棒回到了花果山,孩儿们看见大王回来了他们都非常高兴孙悟空把金箍棒一会变山一样高一会便绣花针一样校最后塞进了耳朵里。金箍棒真是太神奇了,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东西居然能塞进耳朵里,真让我佩服。
孙悟空背阎王抓去了,结果孙悟空大闹了一场,并改写了自己和孩儿们的生死簿。这个事让玉皇大帝知道了。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封孙悟空为弼马温,孙悟空不满意又回到了花果山。玉皇大帝又让他管理蟠桃园,开蟠桃会没有请孙悟空,他很生气大闹一常玉皇大帝白了十万个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结果没有打过孙悟空。
孙悟空真是太厉害了,连神仙都没有放在眼里。
2.
原着说到,孙悟空没有一把比较好的武器。经打听后知道东海龙王那里有很多很好的武器。悟空立刻来到东海龙宫,给老龙王敖广讲明了来这儿的目的。龙王不好推辞,叫虾兵们抬出一杆三千六百斤重的九股叉,悟空接过来玩了一阵,嫌它太轻。龙王又命令蟹将们抬出一柄七千二百斤重的方天画戟,悟空一见,仍然嫌它太轻。龙王说:“再也没有比这更重的兵器了。”悟空不信,和龙王吵了起来,龙婆给龙王说:“大禹治水时,测定海水深浅的神珍铁最近总是放光,就把这给他,管他能不能用,打发他走算了。”龙王听后告诉悟空:“这宝物太重了,你自己去取吧!”孙悟空跟龙王来到海底,龙王用手一指说“放光的就是。”悟空见神珍铁金光四射,就走过去用手一摸,原来是根铁柱子,斗一样粗,二丈多长。孙悟空使劲用手搬了搬说“太长太长了,要是再短些,再细一些就好了。”孙悟空话还没有说完,那个宝贝就短了几尺,也细了一圈。孙悟空看了看说“再细些就更好了。”那个宝贝真的又细了许多,悟空拿过来,见上面写着“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顺手玩了一会儿,觉得十分好用。老龙王和龙母本以为这个宝物那里重那么大,孙悟空肯定拿不了,可是孙悟空的力气大得惊人,只好把宝物给了孙悟空。孙悟空很高兴的离开了东海龙宫,而龙王和龙母却很痛苦的说:“早知道就不和孙悟空说有这个宝物了。”
我读了之后很受感动,我读后明白了如果要得到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定下了目标,就要弃而不舍的去得到它。学习也是一样,只要你想学好它,就要努力的去学,就算你失去了一样东西,但是到最后,得到的比失去的还要多。

❽ 西游记第三回读后感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回《西游记》,第一次读时,纯粹是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节;后来再读,对书中的各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就有了一些看法。 《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喜欢他的善良、调皮、机灵、法力无边、对各天神说话时的直率、打妖怪时的执着(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对兄弟、师傅和猴子猴孙的情谊。在唐僧师徒四人中,孙悟空经常第一个发现妖怪,可是他的师傅唐僧却总是轻易地被那些装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骗,而对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紧箍咒惩罚,甚至不顾他的解释把他赶走。悟空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听师傅的话,没有死皮赖脸地跟着师傅。但是当八戒又来找他帮忙时,他一听到师傅有难,就不记前嫌、义无返顾地跑去救师傅,没有半句怨言。他虽然天生比较冲动,性格比较火爆,有时会因为一时冲动而杀生,但是在我看来,那些人都是罪有应得的,都是些杀人无数的强盗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却不信,他不管怎么样都不让悟空杀人,却不去管那些恶人去害人,我总是觉得悟空很冤枉。 唐僧在他们师徒四人中是让我比较难以理解的人,他总是被妖怪抓走。在师徒四人之中,他总是带来麻烦,没有什么本事,只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时还会添乱,要是没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经去另外一个西天了。他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却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师傅,见到妖怪害人时,总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当悟空打死那些祸害苍生的人时,他却大惊失色,不仅念紧箍咒,有时还要赶走他,难道他就不会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家伙给杀了,他们又会去祸害别人,这样,岂不是为了一条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吗?但是,唐僧却也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为了到达西天取得真经造福苍生,他不仅不要快速到达西天而不让悟空自己飞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的,也从没让悟空帮他飞过。唐僧在一路上遇见了不少人善意或恶意地极力挽留他,甚至给他金山银山,乃至整个国家,可是他都拒绝了,我想这是因为他始终坚持着要取得真经的信念吧。 猪八戒是一个又懒又馋的大肥猪,有时悟空叫他去找点水果给师傅吃,可是他要么就是在路上躺着睡大觉,要么摘了许多水果,却在回来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来却随便找个借口说个谎想敷衍过去,但总是被机灵的悟空识破,被整得很惨。我觉得八戒在取经的路上总是想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会儿在这藏一点钱,一会在那藏一点宝,还总是想着高老庄的媳妇和嫦娥,师傅被抓了,他动不动就说:“我们收拾收拾行李散伙吧”、“我回高老庄去了”这类丧气的话。他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总爱吹牛,有时候,悟空把妖怪打败了,他却绘声绘色地向别人吹嘘着自己如何把妖怪打败的。但是,他有时也会发挥作用,如:在师傅被白骨精抓住时,他来到花果山想着办法把猴哥给请了出来,最后,把师傅救了出来。所以我觉得八戒还是挺可爱的,虽然时不时动点歪脑筋,但也会有智慧的火花。 沙和尚是三个徒弟中最老实的一个,他始终对师傅忠心耿耿,对两位师兄也是毕恭毕敬。可是打起妖怪来却是毫不手软,虽然没有悟空那么厉害,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能保护师傅的。而且,在师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觉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师傅。 虽然《西游记》已经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会经久不衰,因为这师徒四人,实在各有妙处,很吸引

❾ 西游记3到4回读后感100字

《西游记》里的真假美猴王,讲的是悟空被师傅赶走了,结果来了版一个假美猴王,唐僧没有认权出来,这两个悟空特别厉害,都有七十二变,而且都有一个金箍棒,从天上打到地上,从天宫打到东海,不分胜负。

幽王也没有认出,观音也没有认出,最后他们来到了雷音寺,见了如来,如来说假猴子是六耳猕猴。六耳猕猴听了想逃走。却被如来的金钟罩罩住了,悟空看了看,果然是六耳猕猴,悟空一棒打死了。师徒四人又到西天去了。



(9)西游记一到三回读后感扩展阅读:

《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他们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过富于揩趣的对话得到生动的表现,这也是《西游记》充满奇趣的又一大特点。

在人物描写上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造成《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谓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谓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会性;所谓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动物属性。《西游记》展现了一个神化了的动物世界,同时又熔铸进社会生活的内容。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