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姜寨遗址
『壹』 西部地区的名胜古迹
1、兵马俑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帝的陵园,也称骊山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其规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内涵之丰富,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
2、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坐落于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
3、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塔尔寺院依山势建筑,由众多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等组成,布局严谨,建筑巍峨,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4、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
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
5、林芝巨柏林
巨柏,又称雅鲁藏布江柏木,特产于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下游海拔3000米~3400米的沿江河谷里,藏语又称为“桂辛秀巴”。林芝地区八一镇东南方10多千米处的巴结乡有一片巨柏保护点,这也是西藏两个古柏保护点之一,塔形的树冠以及挺拨的树干十分惹眼。
『贰』 姜寨遗址的生产状况
姜寨遗址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有1万多件,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还有许多骨器,生活用具主要为陶器,彩陶器中有许多件前所未有的葫芦形鱼鸟纹彩陶瓶,表现了精湛的技艺,说明制陶作为一个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已有相当发展。
生产工具类
生产工具类以石、骨、陶、角、蚌等材料为主,共3811件,与石材加工的生产工具种类不同,形态各异。石斧、石锛、石铲、石凿、石刀、石钻、石球、石敲砸器、石臼杆、石砚、石弹丸、古锥、石砍器、石磨盘、石磨棒、石镞、石网坠、石纺轮等30余种,充分突出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具物品。骨制工具占据第二位。除此,还意外地发现了黄铜片、黄铜管金属物。
生活用器
生活用器主要以陶器为主,3000余件,100余种。最为珍贵的是半坡时期的彩陶花纹和刻划符号及史家族类型,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形状、纹饰,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特点是彩绘艳丽、形态奇特、花纹齐全。姜寨先民用各种颜色在石砚上磨成粉拌好,然后在陶器上绘成各种图案。由此可见,绘画早在母系氏族就有了,彩绘图案有人面纹、鱼纹、几何纹、网纹、鸟纹等几十种饰纹。划符号陶器102件,这些符号就是当时信息交流语言沟通的文字。陶具类型比较奇特的形状有凹底、尖底、圈足形瓮、罐,有曲腹碗、钵、双唇口尖底瓶、鸡冠耳罐、双耳高档三袋足鬲、釜形三足斝、三耳罐等30余种。这些陶具在制作上不断有所突破创新,形成了千奇百怪,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可心用品,一直延长和影响着今天的陶冶发展。
装饰器类
装饰器类主要有骨、陶、石等经过精细加工后制成。玉圭1件、牙饰1件,装饰品385件,陶簪600件、骨簪44件,陶环382件,石环6件,骨珠饰14077颗,这些装饰品在当时能做出来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随葬品基本全是生活用品,瓮、钵、棺座内最多放两件,其它墓道内多少不等。碗、盆、瓶、壶、盂、盘、杯等用具比较普遍。除此,在儿童墓和15——16岁女孩子墓中佩戴骨珠2170余颗。姜寨遗址仅仅发掘一部分就发现了这么多文物瑰宝。可见其内藏丰富,源远流长。
『叁』 何谓"仰韶文化"其主要类型有哪几种
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河南,陕专西、山西属、河北南部和甘肃东部,其时代约在公元前4515-2460年之间。彩陶艺术是仰韶文化的一项卓越成就。这两个著名的彩陶盆显示了仰韶文化遗物迷人的艺术魅力。彩陶盆二内壁的图纹是鱼和青蛙,因其多子,而为先民所崇拜。彩陶盆一的两个图案比较抽象,如果将它们与彩陶盆二对比,则网纹可能代表青蛙,另一图案大概是人面鱼身,鱼身被展开为三面,与后来的青铜器文饰有共同之处。
『肆』 仰韶文化的几种类型
1、农业
仰韶文化各个部落继承了前仰韶时期各种文化的传统生产方式,农业生产仍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粟的遗存在各重要遗址中经常发现,如西安半坡一座房子内的罐、瓮中都盛放着粟,另一座房子的小窖穴中也发现了粟壳遗存,特别是有一个窖穴中粟壳堆积达数斗之多。
在重要遗址北首岭、泉护村、下孟村、王湾,也都发现了或多或少的粟壳。临潼的姜寨遗址,还发现了另一种耐旱作物黍。靠近长江北岸的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发现了稻谷痕迹。此外,在洛阳孙旗屯、郑州林山砦、淅川下集等遗址,也都发现了粮食遗迹。
上述情况表明,仰韶文化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粮食作物品种不仅是一种粟。同时,人们还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半坡遗址的一座房子内,一个陶罐里装满了已经炭化的白菜或芥菜之类的茶籽。
2、采集和渔猎
仰韶文化时期,黄河中游各部落的采集和渔猎经济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根据考古发现的资料,当时的采集品中有榛子、栗子、松籽和朴树籽等,还有水中的螺蛳。其它如植物块根、鸟蛋、蜂蜜以及昆虫等,也是采集的对象,这些与过去没有多大区别。
各氏族营地附近,都有大小河流和比较宽阔的水域,水产十分丰富,利于捕捞活动。遗址中普遍发现了石、陶制网坠和骨制鱼钩、鱼叉等工具,说明当时氏族先民的捕捞方法既有网捕,也有垂钓和投叉击刺。
许多遗址的彩绘陶器上都有鱼网的描画。半坡类型的彩陶盆内及其它一些彩陶器皿上常有鱼网纹和鱼纹,显然是长期捕捞活动的真实写照。
3、手工业
仰韶文化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畜牧业经济一样,主要从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活动,以物易物的交换形式已普遍存在,商品经济的萌芽还没有产生。
在各个部落里,氏族成员从事的生产劳动主要是以性别和年龄为分工的。手工业生产中的一些专业性技术,开始由氏族内部长期从事、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成员掌握,这些专业分工尚不十分明确和规范。当时的手工业生产,主要是制陶业和制石、制骨、制革、纺织、编织等。
4、制陶业
仰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制陶技术最能代表当时的手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从考古发现看,各部落都掌握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包括选用陶土、塑坯造型、烧制火候等一系列技术和绘画、贴塑装饰的工艺。
5、石器制造业
仰韶文化的石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早期打制的多,使用直接打击法,制出的砍砸器和刮削器往往不加修整即行使用,比较粗糙。中期以后,磨制石器已明显占居主导地位,器形也有很大改进,数量大批增加。各类型遗址中出土的磨制石器,都是先打出初坯然后细致研磨成器的。
与磨制相联系,切锯石材和穿孔的技术普遍使用,穿孔石斧在各遗址都有发现。穿孔主要使用钻穿,但往往先凿出浅窝再施钻,也有的是先磨出凹槽而后施钻的。穿孔石器是为了更好地装柄以制成复合工具,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伍』 姜寨遗址的史前建筑总体布局是怎样的
陕西临潼附近姜寨村史前时代聚落遗址,也是近年来所发现的一处很有价值的史前文化遗址。这个遗址的文化层,也属仰韶文化期。这个遗址总面积达2万5千平方米。在已经发掘的1万7千平方米中,已显露出的房屋基址有一百余座,还发现有大量的窖穴、墓葬等,它们所反映出的史前新石器时代的聚落形态,从建筑形态来说与半坡的(建筑)形态相仿,但从总体布局来说,则更为完整而且典型。整个居住区的北、东、南三面,被一条壕沟所围,西南端有一条河流。壕沟的东边及南边是集中的墓葬区。居住区内四面都分布着许多大、中、小型的房屋。更有意义的是这个居住区的布局,它们的房屋的门都向着居住区的中心开设的。居住区的中央,有一块大空地(广场),还有两片可能是作为牲畜超大型夜宿场的地方。据考证,所有的房屋几乎都是住人的,每座房屋的室内都设有火塘(灶炕)。大部分房屋形式是半穴居式的,也有少量的是平地建造的房屋。小型的房屋面积约15平方米左右。这种小型房屋也有方形、圆形两种,可住三至四口人。中型的房屋可住六至八口人。而大型的房屋在整个聚落中只有五座,每座面积约100平方米,若住人,则可容二十余口人。但这估计不是一个“家”,而可能是老者残疾者居住的,并有集体的“公共建筑”的功能,可在此议事、节庆等活动。从布局(见图)明显地可以看出,房屋分为五大组,每组一座大房子。大房子的门也朝向广场的中心。这里可以看出他们的氏族社会的结构形态已很完善。根据考古学家和民族学家分析,这个聚落遗址的大、中、小型房屋是有不同功能的。小型房屋是作为母系社会中一个家庭里成年女子过对偶生活的住房,好比如今新结婚住的“鸳鸯楼”、一室户差不多。不过这种家庭在史前时期还只是一个生活上的单元,而在生产和经济上还不是独立的,他们仅保存有少量的分配给的储粮,所以他们没有独立的窖穴。中型房屋是供一个家庭使用的,族长是女性,带领着老人、未成年人的孩子住在一起,好比今天的三代之家。屋内除了灶炕外,还有一处地方用来作为举行会议节庆活动的空间,这也好比我国民居中的堂屋差不多。室内睡觉的床位往往分成左右两半,分布在人口两侧,可能是因男女分睡的要求而设置的。在家族中供对偶家庭使用的小房子都围绕着家族房子布置。大型房屋供整个氏族使用,如上所说,除了有一部分类似集体宿舍那样的房间,供孤老、残疾人使用外,大部分的空间供整个氏族集会、议事、庆祝活动。这个已发掘出来的姜寨史前聚落遗址,有五个氏族聚居,他们有共同的陶窑、畜栏、窟穴、墓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由游牧过渡到农业社会。土生土长,世代相承,显现着中华民族的社会文化。
姜寨遗址史前建筑
『陆』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有哪些建筑特点
姜寨遗址堆积丰富,延续时间长,从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持续有史家类型专、庙底沟类型属、西王村类型,最上层还有陕西龙山文化的遗存,前后达2000多年。遗址的最下层,遗存保存非常完好,清理出房屋基址120座,有方形的和圆形的,有地穴式和半地穴式的;灶坑261个,有坑穴式的、有地面式的,还有灶台式;窖穴297个,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这些坑穴当初大部分是作为临时储藏东西的地下仓库挖建的,所以大部分都比较规整,少数是倒垃圾废物的灰坑;窑址3处和制陶作坊一处;在这里还发现了其他地方罕见的牲畜圈栏和牲畜夜宿场各2处;在居住区内发现多段零星的道路,有的是用料僵石铺垫的,有的是用红烧土铺垫的,也有的是人工踩踏形成的,保存最长的一段长53.3米;在居住区内外,共清理墓葬380座。
『柒』 介绍一下西安的名胜古迹
1、蓝来田猿人遗址自
蓝田猿人遗址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东15公里处的公王岭和县西北10公里处的陈家窝村两地。是中国直立人化石及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物出土地点。
『捌』 在中国著名的文化遗址中 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什么遗址
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众多。
不完全统计有华南的洞穴遗址、贝丘遗址、华北的磁山文化、华中的彭头山文化(见彭头山遗址)、半坡文化遗址、姜寨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大溪文化遗址;
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址、山东章丘城子崖城址,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湖北天门石家河、湖南澧县城头山的城址等等。
现着重列举如下:
1、洞穴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
地点在春湾镇高村牛窿洞,陂面镇紫云岩、赤豹岩,石望乡马腰岩,春城镇崩石埇、旧石角,马水乡蛤窿洞。
这7个石灰岩洞穴均发现遗存有剑齿象、纳马象、犀牛、熊、鹿、野猪、豪猪、猪獾、牛、羊、鼬等动物的牙及骨化石、烧骨和螺壳等,在旧石角洞穴还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绳纹夹砂粗陶7件。
但未发现人类使用的工具,还未能足以证实是古人类居住的文化遗址。有待今后发掘,进一步弄清其文化内涵,然后再作确切结论。
2、彭头山遗址(新石器时代中期)
彭头山遗址,位于湖南省澧县大坪乡平原中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头山遗址主要文化堆积为彭头山文化时期遗存, 是长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距今约8200-7800年。彭头山遗址的文化面貌与以往所发掘过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完全不同,已被命名为彭头山文化。
3、姜寨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
姜寨遗址,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城北,地处临河东岸的第二台地姜寨遗址上。
姜寨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民北路,地处临河东岸的第二台地上。面积约5万平方米。
1972~1979年,西安半坡博物馆和临潼区文化馆合作,由巩启明等主持进行11次大规模发掘,揭露面积1.658万平方米,是迄今中国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中,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
该遗址仰韶文化堆积由下到上依次为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或称西王村类型)。
4、半坡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
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队在西安东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发现了半坡遗址。同年9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发现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1954一1957年,先后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1万平方米。
已发掘出46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半坡遗址博物馆于1958年4月28日建成开放。
5、平粮台古城遗址(新石器时代末期)
平粮台古城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城址。位于河南省 淮阳县东南4公里的大朱村西南方。平粮台古城址即是宛丘之地,距今已有4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发掘出土进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陈风宛丘》以及《东门之枌》、《尔雅注疏》、《晋书》中均有记载。根据史书记载和地理方位分析,平粮台可能是太昊之墟、神农之都的古宛丘都城。
这座古城时代最早、面积最大、保留最好,对研究我国古代城市的出现、国家的起源、早期奴隶制等重大学术问题,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玖』 中国上下有5000年的历史,那你知道六大古都是什么
六大古都包括: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
北京
我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北京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远在69万年前,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北京人”,曾在境内西南郊的周口店地区繁衍、生息;在距今约18000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也在这里生活。考古发现,北京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兼有中原仰韶、龙山文化和东北地区红山文化的特征。约在四五千年前,北京地区已有固定居民点。战国时的燕、五代时的前燕和金、元、明、清各朝都先后定都于北京。民国初年,北京仍是首都,称为京师。1928年改称北平特别市。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有:故宫、长城、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天安门、明十三陵、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等。
南京
江苏省省会,有“六朝古都”之称,计有十个朝代建都于此,又称“十朝都会”。南京古称句吴,属西周大夫周章封地。公元229年,孙吴从武昌迁都南京(时称建业),南京建都自此开始,都城周长十多公里。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及南唐均以南京为都(时称建邺、建康)。1368年,朱元璋称帝时才改称南京,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统一的政治中心。明初,在此建立了南京城和规模宏伟的宫城,称应天府。清初改应天府为江宁府。1853年,太平天国攻克南京,在此建都,称天京。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在此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称南京。1949年南京解放。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夫子庙、明故宫、中山陵、中华门、灵谷塔、明孝陵、总统府等。
西安
陕西省省会。西北五省区最大的城市,又是我国六大古都中建都朝代最多、帝都历史最长的古都。西安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五六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 “蓝田猿人”和新石器时代的“半坡、姜寨”先人就在沣、渭、浐、灞河流域活动。蓝田人遗迹和半坡村遗迹、姜寨遗迹,都分布于此。半坡村遗址和姜寨遗址属于距今约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在我国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即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在西安地区建都,前后历时一千多年,其中统一的周、秦、汉、唐诸朝,在西安城市历史中影响最大,文化遗存最多。西安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大明宫遗址、丰镐遗址、阿房宫遗址、蓝田人遗址、华清池、钟楼等。
洛阳
九朝古都,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远在六七千年前,洛阳已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著名的仰韶文化即首先发现于洛阳西北的仰韶村。东周、东汉、曹魏、武周、西晋、北魏、后梁、后唐、后晋先后曾定都于洛阳。九朝以洛阳为都近千年,仅次于西安。著名的文化古迹有:龙门石窟、仰韶遗址、白马寺、汉魏洛阳城遗址、光武帝陵等。
开封
七朝古都,名胜古迹众多。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将都城从安邑(今山西省内)迁往开封(时称大梁),开封作为都城的历史由此开始。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均定都于此,历经40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时,定都开封,长达168年之久,时称东京,开封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开封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宋代东京人口已逾百万,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宋徽宗时,张择端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开封的繁华景象。以后,开封曾为金的都城,改名汴京,历时20年。开封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大雄宝殿、仓颉墓、铁塔、相国寺、禹王台、龙亭、岳飞庙等。
杭州
浙江省会。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自秦时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活。历史上吴越、南宋曾定都于此,称临安。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灵隐寺、雷峰塔、六和塔、孙权故里、瑶林仙境、西湖等。公元589年,隋朝开皇九年,废钱塘郡设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公元1381年,杭州为浙江行省的省会,此后杭州一直是浙江省会。公元1912年废杭州府,并钱塘、仁和两县为杭县。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直隶于省。
『拾』 在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中发现了哪些物品
在陕西临潼姜寨属于仰韶文化的遗址中,发现有玉雕耳坠,在山东宁阳大汶口、浙江杭县良渚和余姚河姆渡等文化遗址中,曾发现雕刻细致的玉环、玉璜、玉璧和象牙雕刻的小杯、琮筒、双凤纹饰片等实用器皿或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