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丈遗址
㈠ 是全国保存最好,并具有世界意义的古战场遗址.
. 第十名:最具个人英雄主义和传奇色彩的古战场——湖北当阳
. 第九名:最具悲情色彩的古战场——山东威海
. 第八名:屠杀生命最多的古战场——山西长平
. 第七名:最具爱国色彩的古战场——广东虎门
. 第六名:最没有硝烟气息的古战场——陕西五丈原
. 第五名:最易被遗忘的古战场——安徽淮南
. 第四名:最具硝烟气息的古战场——山西雁门关
. 第三名:最具现代味道的古战场——乌兰布统
. 第二名:最具浪漫色彩的古战场——安徽垓下
. 第一名:最受关注的古战场——湖北赤壁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十名:
当阳:最具个人英雄主义和传奇色彩的古战场(湖北.宜昌)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和赵子龙都是一等一的英雄人物,但是真正让两人威震天下的,无疑是当阳一战。赵子龙在曹操的千军万马中杀了个七出七入,上演了单骑救主的勇猛;张飞则上演树上开花之计,横矛立马,一声大吼,喝断当阳桥,吓退曹操雄兵。这无疑让当阳极具传奇色彩。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九名:
威海:最具悲情色彩的古战场(山东.威海)
电影《甲午风云》演绎的是100多年前发生在渤海湾上,抵御外敌的故事。这场战争本身极富悲壮色彩,也和那个年代其他的战争一样,最后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而如邓世昌这样的英雄人物,必将为后人所纪念。而发生战争的海滨城市威海,也成为人们悼念英雄之所在。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八名:
长平:屠杀生命最多的古战场(山西.晋城)
战争,伴随的就是生命的代价,除了烽火硝烟之外,往往就是鲜血和尸骨。公元前二六零年,为了统一中国,秦国进攻赵国,在反间计和纸上谈兵的双重作用下,几乎兵不血刃,赵国40万大军就束手被擒。然而这并不是战争的结束,白起在战场所在地长平,就地挖坑,将40万条生命化成了白骨,这在中外战争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七名:
虎门:最具爱国色彩的古战场(广东.广州)
提起虎门,人们想起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但是这里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场。虽然在虎门,战争中参战的人数并非很多,也没有演绎太多的传奇故事,但是这里浓缩了中国人抗击侵略最悲壮的一幕,中国人第一次用大刀长矛和土枪土炮与西方的洋枪洋炮展开了斗争,也揭开中国屈辱的百年抗争史。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六名:
五丈原:最没有硝烟气息的古战场(陕西.宝鸡)
严格的说,五丈原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役,这里也没有其他古战场的那些烽火硝烟,但是因为它和诸葛亮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就具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在杜甫的诗里,诗人正四处寻找那年那地的悲情;乡间的戏里,“五丈原”的故事正在方寸之地重新上演;在现代人玩的电脑游戏里,五丈原也赫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五名:
八公山:最易被遗忘的古战场(安徽)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产生于东晋的淝水之战,而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战争的典范。因此这场战争到今天依然被人们经常提起。发生战争的所在地八公山,扼守在淮河重镇-淮南,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作为古战场,淝水之战和其他的战争好像并没有以八公山为名,所以,八公山已经成为一个快被人们遗忘的古战场了。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四名:
雁门关:最具硝烟气息的古战场(山西.忻州)
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中,雁门关一役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之一,雁门关也就成了小说情节的主要发生地。而长达百年的宋辽对持,雁门关作为古三关,也无疑见证了最多的血雨腥风。追述历史,雁门关从秦汉时期,就成为行兵之道。提起雁门关,人们必然会联想到对峙、战争……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三名:
乌兰布统:最具现代味道的古战场(内蒙古.赤峰)
俗话说:“运气来了,想挡也挡不住”,把这句话用在今天的乌兰布统,绝不为过。近几年来,众多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很出名的如《三国演义》、《康熙帝国》、《射雕英雄传》等,大段大段的“人海战场”戏在这里拉开。一时间,许许多多的“战争”就开始在现代科技和历史故事中上演。这让本来默默无闻的乌兰布统,开始被许许多多游客,尤其是想一睹草原风光和历史遗迹的游客所喜欢。但这里终归还是一个出名的古战场,康熙曾和葛尔丹大战于此,上演的是真刀真枪的故事。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二名:
垓下:最具浪漫色彩的古战场(安徽)
项羽是历史上形象最为鲜活的人物之一,虽然他失败了,也犯过错,但是他可以说是个至性至情的人物。尤其是被困垓下城后,上演了儿女情长的凄切与乌江边拔剑自刎的悲壮,更是为后人所道哉。尽管如此,依然无法掩盖在垓下所发生的刀光剑影和金戈铁马。就因为在战争中上演了这样的故事,所以垓下也“一战”成名。
topten之十大古战场第一名:
赤壁:最受关注的古战场(湖北.咸宁)
问了许多人,说提起古战场,你会想起哪里,几乎十个人九个回答说是赤壁,这足以说够了。这里发生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聚集了曹操、刘备等一带枭雄;后来,苏东坡等文人骚客均不惜笔墨,留下千古名句;而今,人们为了争夺谁是所谓真正的赤壁而新闻不断;小说《三国演义》和各种媒体上的三国作品,几乎无一不拉出赤壁来大肆渲染,看来赤壁快要成为古战场的代名词了。
㈡ 厦门的历史遗址有哪些
南普陀寺、厦门北辰山、梵天寺、胡里山炮台、曾厝垵
㈢ 古城遗址发现汉代墓葬,墓主为汉代的欧洲人。讲的是什么
在这座古城遗址还发掘出了一处前后两室的汉代墓葬,前室有4件完整的灰陶、陶灶和陶仓,后室遗体的头骨旁有一撮毛发,呈棕红色,遗体下面有一枚红色纽扣。
经考古论证,墓主为汉代的欧洲人。
在与者来寨邻近的杏树村,村民们曾挖出一根丈余长的粗大圆木,周体嵌有几根一尺多长的木杆,专家认为,这可能就是古罗马军队构筑“重木城“的器物。邻近的河滩村则出土了写有”招安”二字的椭圆形器物,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罗马降人军帽上的顶盖。
根据一件件出土文物,关教授及其合作者认定,甘肃永昌县的者来寨正是骊靬古城遗址,也正是罗马战俘的聚居地。
村民中很多人都有欧洲人的相貌特征。
在考察者来寨的过程中,关教授发现,尽管这里的村民们讲汉语,族系也为汉族,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有欧洲人的相貌特征:个子高大,蓝眼睛,眼窝深陷,头发呈棕色,汗毛较长,皮肤为深红色。
他对此进行了专门统计,结果发现,者来寨共有400多口人,其中有欧洲相貌特征的有200多人。他发现,这些被外人称为“黄毛”的村民很少出外做事,他们总有一种自卑感。因此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出外做事总要把头发染成黑色。
关教授及其合作者还对这里的民俗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们发现,当地民俗具有古罗马遗风。
当地人的葬俗与众不同,他们在安葬死者时,不论地形如何,一律头朝西方。
关教授等认为,这正是面向古罗马的方向。
他们还发现,当地人对牛十分崇尚,且十分喜好斗牛。
村民们在春节时都爱用发酵的面粉,做成牛头形馍馍,俗称“牛鼻子”,以作祭祀之用。
他们还习惯在村社和主要路口修牛公庙。
放牧时,村民们特别喜欢把公牛赶到一起,想方设法让它们角斗,比如将牛群赶到屠宰过牛的地方,牛群嗅到血腥后会发狂地突奔吼叫,或拼死抵斗,俗称“疯牛扎杠杠”。研究者认为,这正是古罗马人斗牛的遗风。
关意权教授等人找到的种种证据无疑支持了他们的推论,即,在公元前53年的卡莱尔战争中神秘失踪的古罗马第一军团,在东移的过程中曾被匈奴收留,在后来的汉匈郅支城之战时又被汉军俘虏,最后由西汉政府安置在骊靬城定居了下来。
㈣ 古代战争遗址
磐石城又名大石城、磨盘寨,址在今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爱国村专,新县城至高处,形如巨大磨属盘,故名。《华阳国志》中所谓朐忍有大小石城即指此。始扩建于宋,完备于明清两代,为兵家用武之地。清乾隆《云阳县志》云:“盘石城者,夔门之砥柱,东川之保障也”。
磐石城的建设起于对蒙古军队的防御。南宋淳祐二年(1242),余阶受任四川安抚处置使,指挥四川中路军民抵抗蒙古军入侵。他针对蒙古军善骑射,不谙山地作战的特点,采用“因山为垒,棋布星分”的守备战略,在长江、嘉陵江及一些交通要冲选择15处寨堡进行改造建设,使之成为进退两利、攻守皆备的战略防御重点,磐石城作为万州天生城(即小石城 )防御体系的支点受到重视,余阶派部将吕师夔驻守于此,对蒙古军进行了有效防御。从此,磐石城名声大振。
-----------------------------
襄樊古代战争遗址
1.邓城遗址:春秋战国
2.三国:水淹七军遗址(关羽VS于禁)、隆中(三顾茅庐)等
3.两宋:鹿门山古寨及襄阳城、护城河(宋蒙襄阳之战)
4.明清:襄阳王府(张献忠烧过的,李自成也呆过)
㈤ 为什么古代宫殿会变成遗址
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级、最豪华、艺术价值最高的一种类型。它们是历代奴隶主和封建帝王把大量的财富、最好的建筑材料、最高级的匠师、最精湛的技艺集中起来建造的,代表了当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最高水平。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相传在公元前20世纪,奴隶主即开始为自己修筑了宫殿,《史记·夏本纪》上记载,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可能此时已有侈华的宫殿出现。到了殷代末年(前12世纪),殷纣王大修宫苑,《史记·殷本纪》注引《竹书纪年》说:“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朝歌即今河南安阳,这处宫殿遗址曾经在数十年前进行过发掘,其中有不少土筑殿基,上置大卵石柱础,排列成行。柱础之上,有的还覆以铜“櫍”(即垫板)。建国后,又发现了不少殷和早周时期的宫殿建筑遗址,如湖北武汉盘龙城殷代宫殿遗址,陕西扶风、岐山早周(公元前11世纪)宫殿遗址等等。其院落式组合的平面布局与台基立柱等之构架,已奠定了后来宫殿建筑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争霸的同时,对宫室的营建也不遗余力,并以此相夸耀。所谓“高台榭、美宫室”成了一时之风气。这一时期的齐临淄、赵邯郸、燕下都等处宫殿遗址,现在仍然历历可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修宫殿,建造了历史上规模宏大的阿房宫,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施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由于前殿之宏伟,加之始皇之帝业,以后凡帝王之居皆称之为宫殿。“宫”指一组宫殿之全部,“殿”则是指宫中的重要建筑。此后,汉长安之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洛阳之北宫、南宫,殿阁楼台,离宫别馆,组成了规模宏大的帝王宫苑。汉以后,隋之仁寿宫、唐之大明宫、兴庆宫,北宋东京大内,辽、金、元之燕都宫殿,无不日益豪华壮丽。然而这些帝王宫殿,都在改朝换代的战火中,付之一炬。纵或未在王朝更替中毁坏,也未能保存下来。因为帝王宫殿乃王朝政权之象征,不毁去前朝宫殿不足以显示新王朝之威势。所以当元朝统治者自大都败逃之后,大都宫殿虽还完整无损,但明朝并不保存它。朱元璋特地派了工部侍郎肖洵前来北京拆毁元代宫殿。肖洵来到大都之后,看到完整的宫殿时,还十分欣赏,但又不能不把它拆毁。于是他专门写了一本《故宫遗录》来记录其盛况,成了今天研究元代宫殿的重要资料。 现在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帝王宫殿,只有两处,一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二是沈阳的清故宫。北京的明代故宫非常幸运地被保存下来了,其原因是当清统治者攻下北京时,见到巍峨的宫殿十分壮丽,起初也有拆毁之念,但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感到毁之可惜,非数十年功夫和大量的财力重建不起来,于是想出了一个妙法,即把原来建筑物上的匾额取下来换上一个新的。例如把原来的皇城头道门大明门换成了大清门,把原来的承天门改成了天安门,把原来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改成了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一座明王朝的皇宫顷刻之间变成了清王朝的皇宫,免去了历代的焚烧拆毁,可称得上是一次极大的创举。另一处是沈阳故宫,它原是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使用的宫殿。由于它是清王朝“发祥”之地,全国统一之后,统治者仍然注重对它的保护,并且还增修了不少殿阁楼台等建筑。
㈥ 关于宁夏的一些古迹遗址
1、萧关,为古代西北边地著名关隘。秦汉帝王出巡,汉唐文人出塞,都与萧关有缘。萧关方位在何处,向有争议,但在宁夏固原县东南这一大略方位是没有争议的。
秦汉萧关,应该是指三关口至瓦亭峡这一险要的地带,这里虽非绝壁,却险峻雄奇。处在这一防御地带上的瓦亭,地处六盘山东麓边缘,实质上是萧关的重要屏障。这里不但雄峰环拱,深谷险阻,易守难攻,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而且有泾水南出弹筝峡三关口,是萧关由南向北天然形成的一个防御体系。而今,这里四季泾水涌动,潺潺生辉。春来野桃花遍野满山,夏秋山色滴翠,黛墨远映,伴以高架桥涵,火车出入,天堑通途,也是游人观览的去处。
最佳时间: 全年
交通指南: 铁路交通:包兰铁路穿越宁夏境内,与全国各大铁路干线相通直达沿海各口岸,宝中电气化铁路南北贯穿固原境风165公里,连通了京包,陇海两大干线,货物可经欧亚大陆桥的陇海-兰新线抵达中亚和欧洲。 公路交通:固原地区境内公路四通八达,西安-兰州,兰州-宜川,平凉-银川国道公路 纵横穿越固原。
秦、汉王朝与雄踞蒙古草原的匈奴长期对峙,时有战争。秦惠文王时,拔义渠二十五城;秦昭王时,攻灭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这就是固原城北战国秦长城。
2、秦长城
这条长城宛如一条巨龙,起自甘肃省临洮县的洮河谷地,途经渭源、陇西、通渭、静宁县,顺葫芦河东岸经北峡口从闫庙进入宁夏西吉县,经黄家岔、玉桥、张结子、好水川口,单民、兴隆镇、谢家东坡、王家湾、韩家堡至将台,在将台以90度的角度转折向东,顺马莲河河谷至马莲水庙出西吉而进入固原县的张易乡,至黄堡东,转折为东北方向,进入红庄乡政府。长城过红庄后进入滴滴沟,出滴滴沟山口后至孙家庄、白家湾,在这里又转折向东,经过吴庄、闫家庄,至明庄西北,便分为两道,形成"内城"和"外城"之分。
内城从明庄过公路,便爬上固原城西北5公里的一道顺向小丘陵上,经郭庄、十里铺过清水河后至沙窝。外城更向西北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弓背状,经乔洼过清水河,过河后再折向东南至沙窝与内城合二为一。内城与外城遗迹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内城城墩城墙高大、宽厚、完整,城线笔直如划,气势雄伟巍峨。全线约8公里长的内城遗迹保存较完好,除现代公路及少数后期冲沟穿破外,全线基本上不曾中断,每200至230米便有一个城墩。外城已残毁不堪,大部分夷为平地,残留的城墩多为2至3米高,大部分看不到城墙。
长城过沙窝后爬上程儿山,经阳洼以南、中庄乔家沟,上黄水庙、王家崾岘、黄家庄而出固原县进入彭阳县川口乡的黄湾以北、彭阳乡的姜洼、丰台、阳洼、崾岘前洼、陡坡子、李岔、城阳乡的瑶湾、白岔、乔渠、长城白马庙、祁家庄、张沟圈、小庄、施坪,从刘家堡子出彭阳县,又进入甘肃省镇原县的孟家塬。在祁家庄和小庄之间的转弯处,有一节多出长城主线1公里而伸向正南张沟圈村的长城。说明在长城施工之前,曾经有过系统而精心的地理位置勘察,施工中有统一的技术规范要求。但施工时由于政区的分工,两个政区之间并末完全同步施工所致,因此,长城在此处又向东北成90度的转向。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经过西吉、固原、彭阳3县,全长约174公里。
3、 唐制胜关
唐制胜关(安化县城)遗址位于县城西2公里,永丰村南侧。泾源县地处六盘山腹地,素有“秦风咽喉,关陇要地”之称,历来为兵家重地。地处六盘山东麓的瓦亭萧关,千百年来更是刀光剑影,烽火狼烟,留下了许多历史纪实和遗迹。 唐朝为防御吐蕃攻袭在原州先后设置“原州七关”:木峡关、石峡关、石门关、六盘关、制胜关、木崝关,驿藏关。七关中泾源境内就有六盘关、制胜关、木崝关、驿藏关四关。唐朝军队和吐蕃在争夺这些重要关隘时不断发生战争,互有胜负,争夺异常激烈。制胜关(旧称大震门),为原州七关之一,控制陇西一带,管领沿坡小寨25处。宋乾德二年(964年)废关,改置安化县城。遗址呈方形,边长50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开东西二门,东门有瓮城长49米、宽38米。城址现已开垦为农田,田间常露有汉代绳纹瓦片。近年出土有唐宋元代陶器、瓷器及“开元通宝”等铜币。
编辑本段交通
唐制胜关交通 在泾源县城西1.9公里处,香水河北岸,可在当地包车或自驾车前往。
4、 古城
古城位于宁夏朝那县城西16公里处的古城镇人民政府驻地,朝那城因其年代久远,故名古城,为秦汉朝那县治所。朝那城址居古城川正中,茹河北岸,这里三面环山,峰峦叠嶂,为通往古长安的要冲。 朝那古城地势平坦,其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82米、南北宽480米,占地面积32.7万平方米。朝那城墙残高1-13米不等,基宽14米,夯土层14~20米。朝那城依东西南北开四门,今彭固公路穿东西城门而过。沿朝那城墙外四周辟有深3米、宽20米的护城壕堑,至今犹存。
5、西安州古城,位于海原县西南20公里处,背靠天都山,前临销黄川,古城大体完好,应该是固原境内保存较完好、较大的古城址之一。城址为长方形,边长近千米,每边有19个等距离的马面,每50米一个。马面,是宋代筑城的标志。
6、固原城,地外宁夏南部山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固原境内城的缘起已有两千多年了,最早应是乌氏城,而得以沿袭且发展起来的城就是现在的固原古城,并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如钟鼓楼、禹王庙铁塔、文澜阁等。
内城:周围九里三分,高三丈五尺,垛口一千零四十六座,炮台二十八座。
7、
㈦ 大连有哪些中国近代革命遗址
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南山俄军墓地,南山日俄战争遗址,石门子战场遗址,关东厅地方法院旧址,苏军烈士纪念塔,旅顺火车站,关东州厅(大连)旧址,关东军司令部旧址。
㈧ 大同的遗址有哪些
大同的遗址(包括战役遗址)三代精华,两朝重镇,千年
佛都
,天下大同。
㈨ 隋唐洛阳古城遗址具体在洛阳什么位置
在王城大桥与牡丹桥的交汇处,坐公交车26、29、34、37、62、68都可以到,下车最多的走一站路。
㈩ 银川城的历史遗址
银川建城已有2121年。因其西夏古都、回族风情、塞上江南的三大特色,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跻身全国110座历史文化名城之列。古城内分布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它们反映了银川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随着岁月的推移,银川市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逐渐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为此,银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先后投巨资维修保护西夏陵、贺兰山岩画、玉皇阁、鼓楼、南门楼等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以来,银川市文化部门根据银川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情况,综合各方资料,并经过专家论证会讨论,选择了能反映银川城市发展的第一批12处标识点,这12个标示点都是明清时期文化遗存,其中城门旧址7处,官府旧址3处,文庙旧址(明代)1处,回纥清真寺旧址(明代)1处。
清和门旧址(明) 清和门旧址位于今银川市解放东街与清和街交汇处,为银川古城东城门,俗称“东门”,城门上建有清和楼,据《乾隆宁夏府志》载,始筑于西夏时期,元、明、清三代延续之,清乾隆三年(1739年)毁于地震,五年(1741年)重修,并在原址基础上将城门和城墙向内移动近20米,即现址。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
朝阳门旧址(明)
朝阳门旧址位于银川市胜利北街与南桥巷交汇处北侧,为明清时期银川旧城南关门,1944年筹建银川市时,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对其进行了改建,称为“胜利门”,因城楼下设双门而被民间俗称为“双城门”,1966年被拆毁。
光化门旧址(明)
光化门旧址位于银川市利民街与南薰路的交汇处,为银川旧城西南门,俗称“小南门”,始建于西夏时期,元末弃之,明正统九年(1444年)“复修筑西弃之半”时重建,上建光化楼,清乾隆三年(1739年)毁于地震,乾隆五年重修,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
镇远门旧址(明)
镇远门旧址位于银川市解放西街与凤凰街的交汇处,为银川旧城西城门,俗称“西门”,上建镇远楼,据《乾隆宁夏府志》载,始筑于西夏时期,元末曾东移至今进宁街与解放西街交汇处,明正统九年(1444年)西移回原处,清乾隆三年(1739年)毁于地震,五年(1741年)重修,并在原址基础上将城门和城墙向内移动近20米,即现址。20世纪70年代被拆除。
振武门旧址(明)
振武门旧址位于北京东路南侧的实验中学和自治区地震局之间,为银川旧城西北门,俗称“小北门”,始建于西夏,元末废弃,明正统九年(1444年)“复修筑西弃之半”时重建,上建有振武楼,清乾隆三年(1739年)毁于地震,乾隆五年重修,同治二年(1863年)被封堵,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
德胜门旧址(明)
德胜门旧址位于银川市中山北街与北京东路交汇处,为银川旧城北城门,俗称“北门”或“北关门”。据《乾隆宁夏府志》载,始筑于西夏时期,元、明、清三朝代延续之,清乾隆三年(1739年)毁于地震,五年(1741年)重修,并在原址基础上将城门和城墙向内移动近20米,即现址。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
庆王府旧址(明)
庆王府旧址位于中山南街以西,步行街以东,解放东街至新华街之间的区域。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庆靖王朱旃在此建府邸。据《嘉靖宁夏新志》载“箫墙高一丈三尺,周二里”。南门一座曰“棂星门”,府内建有王宫、东宫、西宫、承运殿、后殿、庆王庙、书堂等宫殿庙堂和后花园等,是当时宁夏镇城内重要的政治中心。毁于明末兵燹。
都察院旧址(明)
都察院旧址据《嘉靖宁夏新志》载,都察院在儒学西,即今解放西街馨园一带。为明清时期中央派驻宁夏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的机构。民国时期为宁夏省委员会所在地。
帅府旧址(明)
帅府旧址位于兴庆区玉皇阁北街建材巷内,据《嘉靖宁夏新志》载,帅府在德胜门内大街西,即今银川第一职业中专学校处。明代称帅府,清初为宁夏总兵官署,民国为宁夏护军使属,即宁夏镇守署。现一职院内还遗留有当年的水井遗址,称为“帅府井”。
文庙(学宫)旧址(明、清)
文庙(学宫)旧址位于今银川市兴庆区文化东街北侧的银川市第十五中学(老二中)院内。明永乐年间始建,为卫学所在地,成化六年以后多次重修,清代增修,由大成殿(文庙)、东西庑殿、戟门、角门更衣厅、省牲所、栅栏牌坊、名宦祠、讲堂、明伦堂、尊经阁、府学教授署、宁夏县学官署、宁朔县学官署等建筑组成,乾隆三年毁于地震,乾隆四年重修。是一处集祭祀先孔和府学教育于一体的庞大的教育建筑群。
回纥清真寺旧址(明)
回纥清真寺旧址位于今解放东街永康南巷口老市委大院东侧,为迄今志书中所见宁夏城中最早的清真寺。《宣德宁夏志》称“回纥礼拜寺,永乐间御马少监者哈孙所建”。《银川小志》称“回纥礼拜寺,在城内宁静寺北。(乾隆三年)震灾后尽坍。回回重建。殿宇巍焕工丽。正殿供万岁牌,不设别像。每逢七日,回回俱到寺中礼拜。白布裹首,去鞋,口喃喃番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