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吴越郊坛遗址

吴越郊坛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3-08 21:21:58

1. 杭州八卦田的旅游线路

杭州市民可以乘坐公交20/K20路、Y3路、809路到陶瓷品市场站下车。
俯瞰八卦田最好的位置在玉皇山上的紫来洞前,杭州市民可乘坐12/K12路、Y3路、809路在丝绸博物馆站下车,然后从玉皇山景区入口上紫来洞。
八卦田周围,还分布着不少历史文化遗迹,譬如国家级文保单位吴汉月墓和天龙寺造像,省级文保单位吴越郊坛遗址,文保点杭县公署171号令碑和南观音洞等。八卦田二期、三期规划中,这些景点将和八卦田一起,组成一条西湖南部重要的旅游线路。

2. 浙江省有什么古遗址

1 铜山铜矿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唐
公布时间:1981年4月13日
位于淳安县的铜峰山,距县城排岭镇约公里,系1970年上半年和1971年12月,该县铜山铁矿筹备处的工人在探矿过程中发现的

位于枫树岭镇铜山锡铁矿区。有老矿洞4处,并出有坑木、蚂蝗板、铁钉、木轮等物。矿井一般均随铜矿丰富、且质量高的矿脉走向而开采。矿渣堆积范围约3平方米,剖面观察有4-5米厚。洞口山崖石壁上,有阴刻楷书摩崖石刻一通,内容为“大唐天宝八年(749)年,开山地取铜,至乾元元年(759年)七月,又至大历十年(775年)十右二月再采,续至元和四□(809年)。”文字底边离地表1.30米,方向为南偏东16.4度。

2 良渚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公布时间:1996年11月20日

良渚遗址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的余杭县和德清县境内,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
良渚遗址发现于1936年,此后断续发掘至今。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范围广阔,内涵丰富,分布于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的50余处。其中以反山墓葬群、瑶山祭坛和莫角山土筑金字塔等几处最为重要。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3 小古城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潘板镇俞家堰村西南200米。是一座人工堆筑的大土台,面积约达35万平方米,高出耕地2-3米。采集遗物有马家浜文化夹砂红陶釜、牛鼻器耳、夹砂陶圆柱形鼎足;良渚文化夹砂黑陶“T”字形鼎足;鱼鳍形鼎足,豆把、黑陶罐、盘,有段石锛、大型石犁、石钺等;商周时代的印纹陶圜底罐、和鸭形壶原始瓷等,还有石刀、石戈、石矛、石镞等。

4 茅湾里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周至战国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大汤坞村北6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堆积厚1.5米。采集陶片有印纹硬陶罐、坛等,胎多紫褐、红褐色,烧结坚硬,饰米字、网格、方格、云雷纹等;原始青瓷片有盘、盅、碗等,胎灰白,施青黄色薄釉,内底多为螺旋纹。

5 跨湖桥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萧山区城厢街道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遗址原有面积数万平方米,已发掘1030平方米。遗址堆积厚2-3米,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特,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和木器,有机质文物保存良好。釜、豆、盆、钵、甑、罐为常见的陶器群,形制别致,彩陶较多,分内彩和外彩两种。发现千余粒栽培稻谷米,出土7500年前的独木舟。
跨湖桥遗址文化内涵不同于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出土的栽培稻实物将浙江的栽培稻历史提前1000年;出土的独木舟是迄今我国年代最早的。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是我省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个突破,对研究浙江省早期新石器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6越王城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春秋战国之际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
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厢镇湘湖村西北700米城山山巅。1991年试掘。遗址位于山巅,中间低四周高,高处即为人工夯筑的城垣,平面呈横葫芦状,周长1091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城垣内缓外陡,四角有高隆台地。城内有泉水及池。属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屯兵抗吴的军事城堡

7 纱帽山窑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春秋战国 萧山区进化镇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是春秋战国时期印纹陶和原始瓷合烧窑址。窑址文化堆积较厚,产品种类丰富,主要器形有碗、罐、瓮等。烧造历史悠久,分布范围较广。印纹陶与原始瓷合烧是越民族先民文化遗存的一个主要文化特征。这样庞大的印纹陶和原始瓷烧造中心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历史价值。
印纹陶与原始瓷正处于从陶过渡到瓷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制作工艺对瓷器起源和发明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东汉成熟青瓷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 临安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南宋
公布时间:2001年6月25日
临安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南部凤凰山,建于南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
临安古城城址平面呈方形,总面积约10000余平方米,由大型夯土台基、石砌围墙、门址等组成。有三座城门,城内有殿、堂、楼。阁约130余座,主要宫殿区现均被深埋在距离地表3米以下,基址保存相当完好。
临安城遗址对于研究南宋政治、经济及文化,研究南宋皇城的布局,探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宋至元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郊坛下窑遗址位于杭州市玉皇山南的乌龟山西麓,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1956年,浙江省文管会曾在遗址南部进行首次局部发掘,清理龙窑窑炉一座,并发掘了窑旁的部分瓷片堆积。1985年10月-1986年1月,临安城考古队对窑址进行正式发掘,1988年冬,因建设南宋官窑博物馆又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1400余平方米,共发现窑炉一座,作坊遗址一处,其中作坊遗址包括房基三座、练泥池一个、辘轳坑两个、釉料缸两个、堆料坑一个,素烧炉一座,以及素烧坯堆、排水沟、道路等遗迹。出土瓷片三万余片,窑具数千件。
老虎洞窑遗址位于杭州市凤凰山北麓,南距南宋皇城北城墙不足百米,西南距郊坛下窑遗址约2.5 公里。发现于1996年,同年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古调查,发现两座窑炉和作坊遗址,1998年、1999年,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实际发掘面积约2300平方米,揭露了该窑址的全部文化层。老虎洞窑遗址的发掘先后被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奖和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郊坛下、老虎洞窑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官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0 富盛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周至战国 绍兴县富盛镇倪家溇村南300米瓜岭长竹园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面积约4000平方米。发现南北并列两条龙窑。1978年试掘,其中一条龙窑残长6米、窑床宽2.46米。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合烧。原始瓷有碗、盘、碟等,胎质坚密,胎骨灰白,釉呈青色。叠烧时以扁圆形垫珠间隔。印纹陶有坛、罐等。胎呈深紫、深灰色,外饰米筛纹、杉叶纹、回纹。该窑址对研究我国瓷业生产尤其是绍兴地区早期制瓷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11马鞍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绍兴县马鞍镇寺桥村南1公里仙人山、寺桥南500米(凤凰墩)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遗址包括仙人山与凤凰墩两处。仙人山遗址总面积约8000平主米。1985年经局部发掘,堆积厚约1米,分两个文化层:上层出土夹砂红陶,印纹硬陶片和石器。夹砂红陶有绳纹鼎、釜支子。印纹陶饰方格纹、条纹、云雷纹等,器形多见凹底器圜底器。石器有凹槽式有段锛、半月形刀等。属马桥文化;下层出土有泥质灰陶、黑皮陶和夹砂红陶,器形以鱼鳍形足鼎、圈足盆、喇叭形镂孔豆为主。石器有有段石锛、柳叶形镞等。属良渚文化。凤凰墩遗址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1984和1993年局部发掘。文化层厚约1米,出土石器有刀、镞等;陶器以泥质灰陶、泥质黑皮陶、夹砂红陶为主,部分用刻划、镂孔及附加堆纹。器形有鼎、豆、壶等。属良渚文化晚期。马鞍遗址反映了良渚文化向马桥文化发展的文化继承关系。

12西施山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春秋战国 绍兴市区五云门外东北1.2公里处
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
西施山,又名土城山,亦称美人宫,传为西施习步处。曾采集有青铜犁、锄、镢、镰等,还有原始青瓷、印纹硬陶和黑皮灰陶碎片。在西施山旁的念佛桥又发现距地表2米以下,有厚0.4米的文化层,采集有青铜剑、矛、铁矛和原始青瓷、印纹硬陶、黑皮灰陶碎片。

13小仙坛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汉 上虞上浦镇石浦村北200米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面积约800平方米,窑炉破坏严重。产品制作规整,质量甚高。器形以碗为主,兼有壶、洗、罐等。胎质致密,胎色灰白,釉色青绿。器表饰蓖纹、席纹、水波纹、弦纹等。窑具有垫饼、喇叭形支座等。小仙坛窑址的发现表明早在东汉时期成熟的瓷器已在浙江烧造成功。

14上林湖越窑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五代、宋 浙江省慈溪县的上林湖(原属余姚县)
公布时间:1988年1月13日
上林湖越窑遗址是越窑青瓷的主要产地之一,古代属于越州,故而得名。1957年以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故宫博物院对窑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先后在慈溪县上林湖、上岙湖、白洋湖、杜湖和古银锭湖周围发现了古窑址100余处。越窑开创于东汉时期,唐代和五代时期得到蓬勃发展,越窑青瓷更是闻名遐迩,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东汉至隋代,前一阶段是其产生和开始发展的时期,产品较为简单,东汉时期常见的器物有礨、罐、壶、洗、钵、碗等。后一阶段的主要产品有碗、罐、碟、鸡首壶、水盂等,器皿较为笨重。到了唐代,上林湖的制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制瓷业相当的繁荣,曾有“扶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的诗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上林湖制瓷业的水平,考古发掘也证明,上林湖早在唐代晚期已经开始烧造进贡皇上的精美瓷器了,当时的瓷器,品种繁多、造型优美,作瓜形,似花朵、像荷叶,轻巧可爱,釉层均匀,色泽滋润,如冰似玉,文人雅士为之赞不绝口。
五代十国时期,浙江为吴越国所割据,在上林湖等地设立了官窑,烧造专供吴越小朝廷使用和向中原进贡的瓷器。这些瓷器的胎质细腻坚硬,制作精细工整,采用先进的釉下彩绘工艺,并用金、银、铜镶边,花纹装饰,采用刻、划、镂、堆塑等多种手法,题材有珍禽异兽、鱼、龟、花草和人物等,构图新颖,颇具情趣。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朝廷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继续监理越州窑务,直到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上林湖还在烧造贡瓷。
上林湖越窑青瓷,质优物美,名传天下,自唐代开始,就通过明州、杭州,远销到朝鲜、日本及阿拉伯等地,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15寺龙口青瓷窑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唐—南宋 慈溪市匡堰镇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寺龙口窑址在1998、1999年经过两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发现有龙窑、作坊等遗迹及大量的瓷器,窑址在南宋时期曾烧造过一类产品,有别于越窑传统的青釉产品,而与汝官窑却非常相似,进而被确认为南宋时期为宫廷烧造的御用产品,从而揭开了南宋初宫廷用瓷之迷,也把越窑的烧造历史从北宋中晚期延续到了南宋,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发现。

寺龙口窑址堆积厚达10米以上,一直从晚唐烧造到了南宋,这样烧造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地层叠压关系清楚的窑址,在迄今为止的瓷窑址考古中是不多见的,不但为越窑瓷器编年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也成为探讨秘色瓷及南北、官民瓷业交流、融合的重要环节。

16永丰库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元 宁波市中山西路北侧,府桥街之南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大型元代仓储遗址。遗址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北侧,府桥街之南。在距现存地表深1.5米处,揭露出以两处单体建筑基址为核心,并有砖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沟、水井、河道等与之相互联系、布局相对完整的元代大型建筑遗迹,同时出土有大量当时各地著名窑系的陶瓷产品与各种建筑构件。通过文献考证,可确认该建筑遗迹为元代的永丰库遗址,是当时衙署的仓储机构。
元代永丰库遗址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古代地方城市的大型仓储遗址,结构保存基本完整,为研究元代仓储类建筑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考古实例,是中国城市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7塔山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象山丹城镇东塔山南麓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面积约1.5万平方米。经1990年10月和1993年3月两次发掘,清理了包括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等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发掘面积500多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早期出土泥质红陶豆、夹砂釜、夹炭釜等陶器,发现密集有序的单人墓葬墓葬42座,依据墓向、随葬品及分布位置等,可将这些墓分作3组,随葬品有泥质红陶喇叭形圈足豆、绳纹釜、盆、钵、罐、鼎及玉块等;中期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墓葬中有合葬现象,发现一处建筑遗迹;晚期出现大量几何印纹陶。该遗址反映出河姆渡文化与马家浜文化交融的现象,为钱塘江以南河姆渡文化之后古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

18河姆渡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余姚县罗江公社河姆渡村
公布时间:1982年2月23日

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夏,是河姆渡村的农民在村东北修建排涝站时偶然发现的。闻名世界的河姆渡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堆积厚度约4米左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其中第四层的时代,经过对地层中出土的遗物的碳-14测定,确定其年代为距今约六七千年。
遗址中有一排排的木柱和板桩,很有规律的沿着小山坡呈扇形分布,这是一种干栏式的建筑,其中大的长23米多,深约7米,前廊深1.3米。许多木构件上还有榫头和卯口,说明采用了榫卯结点的技术,这是中国现已发现的古代木构建筑中最早的榫卯。
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保存较好,经过鉴定属于栽培稻的籼稻和粳稻两种。河姆渡遗址出士稻谷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分布范围之广,在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是十分罕见的,填补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史上“有粳无籼”的空白。同时出土的还有骨耜、木箱、骨镰和木材等,都是农业生产或谷物加工的工具。这些发现证明,早在六七千年前,当地的农业已经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河姆渡遗址大量稻谷的发现,还有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人们认为印度是亚洲水稻的原产地,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这里的水稻比印度发现最早的水稻还早了三千余年。
河姆渡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遗骨,其中有人工饲养的猪、狗、水牛等,还有野生的鹿、赤麋、漳、熊,以及在这一地区现在已经绝迹的象、犀牛等,这对探讨古代气候的演变规律和原始畜牧业的起源过程有很大的价值。
河姆渡文化的原始艺术丰富多彩,在陶器上有雕刻和堆塑的动植物图案,有陶塑的猪、羊、人头等,有骨雕和象牙雕作品,还有至今仍能吹出乐曲的骨哨。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早在六七千年前,长江下游已经有了比较进步的原始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19鲻山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余姚丈亭镇西岙村鲻山东南麓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面积约5万平方米。1980年试掘,1996年正式发掘,发掘面积35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3米,划分为10层,文化内涵包括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商周时期,以河姆渡文化堆积为主,出土文物1000余件。石器有斧、锛和以燧石为原料制作的小石器。陶器分夹炭黑陶和夹砂灰黑陶等,器形有釜、罐、盘、钵、豆、鼎等。多素面,纹饰有绳纹、弦纹和锥刺纹等,另还出土河姆渡文化早期干栏式建筑遗迹、大批稻谷、葫芦、鹿角等动植物标本以及骨器和象牙器等。该遗址极大地丰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内涵,为更加全面地了解河姆渡文化的产生、生活状况及经济形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3. 浙江有什么文化遗址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内器时代遗址,位于容浙江省余姚市。遗址保存完好,内涵丰富,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独特的制陶技术为文化特征,真实地反映了7000年前长江流域繁荣的史前文明。

其发现和发掘动摇了中华远古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一元论,有力地证明了长江同样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

(3)吴越郊坛遗址扩展阅读: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的东北 ,距宁波市区约20千米,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约7000—5000年前)遗址。

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堆积厚度4米左右,上下叠压着四个文化层。其中,第四文化层的时代,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地层之一。第三、四文化层保存了大量的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和构件,以及数以千计的陶器、骨器、石器、木器等。

4. 杭州有什么古建筑

()文明源头 良渚文化
杭州北郊良渚镇,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良渚文化”在这里发生,延续了5000多年文脉。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在1936年被发现,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 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
现有良渚文化博物馆(规划将要建设国家公园),从博物馆陈列的史料以及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为古都谱写的5000多年神韵,璀璨夺目,堪称中华文明瑰宝。
(2)道骨仙风 抱朴道院
抱朴道院位于杭州的西湖北岸,有一座名曰葛岭的小山的半山腰,亦称葛仙庵抱朴庐,旧名先后有福地院、涵青精舍、涵青道院、玉清宫,相传为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设炉炼丹修炼之所,有“瑶台仙境”之称。葛岭抱朴道院与黄龙、玉皇合称“西湖三大道院”。
抱朴道院始建于晋,南宋时曾被宰相贾似道据为别墅,元代毁于兵火,明清至今多次重修重建。杭州市道教协会从2001年6月开始,主持修复道院殿宇、神像雕塑。2003年1月11日上午,抱朴道院修复竣工,举行神像开光仪式,正式向游人开放。
抱朴庐旧址:
抱朴,是道教教义,即保守本真,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世事困扰,所谓“人行道归朴”。葛洪自号抱朴子,并以名其书,作有《抱朴子》七十卷。从葛岭山麓赭黄色穹门入口,拾级经流丹阁,至山腰四角方亭,一路古柏葱郁,清泉低吟,岩上有“人间福地”、“不亚蓬瀛”等题刻。再从涤心池拾阶而上,便到抱朴庐旧址。
现在的抱朴道院:
现在抱朴道院有正殿——葛仙殿,东侧为半闲草堂,另侧为红梅阁、抱朴庐,还有炼丹古井、炼丹台、葛仙庵碑等古迹。现为杭州道教协会所在。
(3)胥丘东起最高楼—鼓楼
鼓楼位于吴山东麓、中山路与望江路相关处,旧名朝天门,鼓楼只是它的俗称。
据史料记载,朝天门为吴越王钱氏所建。“规石为门,上架危楼,楼基叠石,高四仞有四尺,东西五十六步,南北半之。中为通道,横架交梁,承以藻井,牙柱壁立三十有四,东西阅门对辟,名曰武台,夷敞可容兵士百许。武台左右北转,登石级两曲,达于楼上。楼上高六仞有四尺,边基而会,十有一仞,贮鼓钟以司漏刻。”古时之一仞合今之七尺或八尺,朝天门总高十一仞,在当时确实可以对周边的一切建筑物“一览众山小”。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收录的诗词中如“城上高楼接太霞”(赵子昂)、“胥丘东起最高楼”(高得)等句,绝非虚夸之辞。既可藏兵又贮钟楼,朝天门在当时起到了城防和报时的双重作用,故有“鼓楼”之称。
南宋时仍称朝天门,御街(又称天街,今中山路)从其下过。元大德三年(1299)改称“拱北楼”,明洪武八年(1375)改“来远楼”,不久又更名“镇海楼”,有匾,篆书“吴山伟观”四字。成化十年(1474)毁于火,总督浙江军务胡宗宪再次重修,其幕士徐渭(字文长)为之作《重修镇海楼记》。清初又毁,康熙二十五年(1686)再建。光绪年间(1875—1908)又整修。清时,镇海楼与镇东楼(今通江桥东)、雄镇楼(今上仓桥东)同称“省城大观”。
1970年,鼓楼因道路扩建而拆除。令人们感到欣慰的是,在“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的历史进程中,鼓楼的复建终于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1年月8月,复建工程正式启动。仅仅一年之后,巍巍鼓楼的雄姿已再次屹立在秀丽的吴麓。在完成细部装修和周边景观布置之后,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了32年之久的鼓楼,已于2002年10月西湖博览会期间向市民和中外游客开放。
(4)杭州最著名的回族历史古迹
杭州市回族公墓位于浙江杭州清波门南宋聚景园旧址。史又称回回坟、丁氏垅、番回冢墓、南园回教公坟,是杭州市最著名的回族历史古迹。宋代末年。该地被中西亚东来穆斯林选为殡葬之地。元以后墓庐日增,占地近7万平方米。据原存大量阿拉伯文、波斯文及汉文墓碑记载,历史上有诸多和卓、王子、长者等高层人士殡葬于此。著名回族文学家丁鹤年及其家人亦多葬于此。1953年扩建西湖风景区时,该墓园迁移至山地回族公墓。
(5)名刹古寺 仙灵所隐
杭州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又名云林寺,为杭州最早的名刹。灵隐寺地处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开山祖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
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叔崇信佛教,广建寺宇,当时灵隐寺规模宏大,僧众三千,成为江南名刹。大雄宝殿前的石塔,天王殿前的石经幢均是五代十国吴越时的遗物。灵隐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龙藏等等,都是珍贵的宝物。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药师殿。
(6)伊斯兰教的东方圣地—凤凰寺
凤凰寺位于中山中路,是我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另三处为:扬州的仙鹤寺、泉州的麒麟寺和广州的狮子寺)之一,在阿拉伯国家中也享有盛誉。凤凰寺即清真寺,创建于唐代,以其形似凤凰,故名。宋代毁于火。元时,来自西域的大师阿老丁慨然捐资重修。最近一次修建是在1953年。寺宇宏大壮丽,焕然一新。寺内大殿是最古老的建筑。正殿没有梁架。殿顶上起攒尖顶三座是宋代的遗物。中间一座上刻《可兰经》文,相传是明景泰二年(1451)重修时设置的。寺内还保存有阿老丁墓碑等阿拉伯文碑刻。远在五代,杭州与阿拉伯国家就有友好往来。如今,这里是杭州伊斯兰教的礼拜中心。
(7)屹屹白塔 故宫遗梦
自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定都杭州,至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南宋王朝在凤凰山筑紫禁城,周长4.5公里。又筑外城高6.7米,阔3.3米,城门13座。紫禁城内建起大殿13座,气势恢宏。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入杭州,南宋亡。次年,因民宅失火延及,紫禁城内所有宫殿焚烧殆尽。只有白塔桥边的白(石)塔依然屹立。从白塔眺望凤凰山南宋故宫遗址,一片葱绿,通向御苑的古道石级直达凤凰山巅。
(8)一剑霜寒十四州——钱王陵
钱王陵,是杭州城缔造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奠基者——吴越国王钱镠的墓地,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是浙江省保存完好的王陵,是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钱镠(公元852-932),字具美,浙江临安人。他出身平民,在唐末五代中原扰攘之际,割据一方,建立创立吴越国,为当时十国之一,北起苏州、浙江全境、南至福州,史称“一剑霜寒十四州”。吴越国定都杭州。他推行了“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吴越国成了富甲天下的经济强国,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太平兴国三年(978),其孙弘俶举旗归宋,纳土国除,共统治两浙八十余年。
钱王陵坐落在浙江临安市锦城太庙山,海拔92m,距杭州市38公里。墓背靠太庙山,左右列距青龙白虎两砂,与功臣山遥遥相对,陵区内筑有牌坊、钱王祠、州祠、凌烟安国楼等景点。到处是苍翠的松柏、凄迷的芳草,登上安国楼,青山绿水秀丽美景尽收眼底。
(9)精忠报国沥肝胆—岳王庙
岳王庙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 代代相传一直何存到现在。殿内塑有岳飞彩像,其上有岳飞草书:“还我河山”巨匾。大殿右首是岳飞墓,系块石围砌, 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样。旁有其子岳云墓。墓道两侧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马、石虎和石羊; 墓道阶下有秦桧、王氏、万俟呙、张俊四跪像。 墓道前方照壁上,有明人洪珠所书“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古柏森森,庄严肃穆。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 但被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飞遇害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岳飞遗体,越过城墙,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2l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昭雪, 并以五百贯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就是现在岳坟的所在地。嘉泰四年(1204年) 即岳飞死后63年朝廷追封为鄂王。
(10)西湖石窟 摩崖石刻
杭城三面环山,山石峥嵘,古木参天,藤蔓遍布,风景清幽,山间溪水滋润茂林修竹,更显神秘,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随着唐代佛教盛行,在西湖四周起伏的群山之中,给后人留下众多的反映出当时古人高超精湛技艺的摩崖石刻艺术。杭城古时曾有吴越国和南宋二朝建都,因此除极少的唐代石刻遗迹外,大都是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石刻遗存,而这些也大都集中在西湖的四周,因此也称“西湖石窟”。
目前杭城有名的造像约有19处,其中较为集中的有灵隐禅寺前的飞来峰造像,规模最大的约有400余尊(其中一部分已风化剥落)、慈云岭造像、石屋洞造像、烟霞洞造像、仁王讲寺造像、宝成寺造像、圣果寺造像、天龙寺造像、通玄观造像等,另外凤凰山、宝石山、紫阳山、南高峰等均有分布。在这些石刻造像中,主要有刻于崖壁上暴露在外和刻于洞窟之内两种,同时又有造像和文字两种形式。

5. 杭州人来告诉下,怎么爬玉皇山

景区有好几个出入口,可以通过网上买票或者在门口景区售票处购买。

门票只要10元而且免票政策: 1.2米以下(不含1.2米)儿童享受门票免费政策。

优惠政策: 学生票、儿童票、全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或有相关政策优惠人群请持有效证件到景点门票窗口咨询购买。不用买票的地方可能没那么精彩,票价挺便宜的。

具体行程:

  • 主入口是北面中国丝绸博物馆附近的玉皇山路,两个比较常走的入口在南面的八卦田遗址公园附近,通常会从前者上山,后者下山。玉皇山路入口有一条盘山公路可以驾车上到山顶的福星观,但步行游览的体验更佳。

  • 从主入口往上爬,会先到老玉皇宫,从它面前的石阶上山,穿过盘山公路,顺着指示牌找到上山的路继续往上,不远有一个岔路。往左去到慈云岭造像和南观音洞;往右走大约15分钟就可以到紫来洞。

  • 慈云岭造像是五代时期的遗物,精美而且珍贵,这一带还保留着不少造像遗迹。紫来洞是真正的“洞天福地”,终日阴凉,特别是夏天,洞里的凉风阵阵往外透,洞口总聚集着不少纳凉的人。

这里也是俯瞰山下八卦田视野最好的地方,八块田地泾渭分明,四周清水环绕。洞外有个颇为幽静的茶室,在此来一杯清茶,眺望山下八卦田和钱塘远景,悠闲自在。

  • 紫来洞是玉皇山的最大看点,也是一个岔道口。从紫来洞往上,绕过七星亭,继续往上走10分钟左右就是福星观,由此可沿小路经宝月亭、得意亭下到虎跑路。

或者往八卦田遗址公园方向走,这条路上会路过吴越郊坛遗址,地上是古时建筑留下的残垣,感觉很肃穆。八卦田内有农家乐可以用餐。

(5)吴越郊坛遗址扩展阅读:

玉皇山(237米),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地处西湖与钱塘江之间原名龙山,远望如巨龙横卧,雄姿俊法,风起云涌时,但见湖山空阔,江天浩瀚,境界壮伟高远,史称“万山之祖”。与凤凰山首尾相连,有“龙飞凤舞”的美称。

每年农历春节至清明的一段时间,杭嘉湖和苏州无锡的香客蜂拥而至,福星观龙殿前香烟缭绕,人头攒动,盛况空前,成为山上的一大景观。平日里上山健身游览的人群,从清晨到傍晚络绎不绝,是一座深受百姓喜爱的旅游休闲名山,也是新西湖十景之一“玉皇飞云”所在地。

6. 请问各位大虾,有没有人知道哪里可以找到杭州历史建筑的分布图,我之前好像看到过的,但是现在找不到了。

1)文明源头 良渚文化
杭州北郊良渚镇,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良渚文化”在这里发生,延续了5000多年文脉。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在1936年被发现,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 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
现有良渚文化博物馆(规划将要建设国家公园),从博物馆陈列的史料以及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为古都谱写的5000多年神韵,璀璨夺目,堪称中华文明瑰宝。
(2)道骨仙风 抱朴道院
抱朴道院位于杭州的西湖北岸,有一座名曰葛岭的小山的半山腰,亦称葛仙庵抱朴庐,旧名先后有福地院、涵青精舍、涵青道院、玉清宫,相传为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设炉炼丹修炼之所,有“瑶台仙境”之称。葛岭抱朴道院与黄龙、玉皇合称“西湖三大道院”。
抱朴道院始建于晋,南宋时曾被宰相贾似道据为别墅,元代毁于兵火,明清至今多次重修重建。杭州市道教协会从2001年6月开始,主持修复道院殿宇、神像雕塑。2003年1月11日上午,抱朴道院修复竣工,举行神像开光仪式,正式向游人开放。
抱朴庐旧址:
抱朴,是道教教义,即保守本真,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世事困扰,所谓“人行道归朴”。葛洪自号抱朴子,并以名其书,作有《抱朴子》七十卷。从葛岭山麓赭黄色穹门入口,拾级经流丹阁,至山腰四角方亭,一路古柏葱郁,清泉低吟,岩上有“人间福地”、“不亚蓬瀛”等题刻。再从涤心池拾阶而上,便到抱朴庐旧址。
现在的抱朴道院:
现在抱朴道院有正殿——葛仙殿,东侧为半闲草堂,另侧为红梅阁、抱朴庐,还有炼丹古井、炼丹台、葛仙庵碑等古迹。现为杭州道教协会所在。
(3)胥丘东起最高楼—鼓楼
鼓楼位于吴山东麓、中山路与望江路相关处,旧名朝天门,鼓楼只是它的俗称。
据史料记载,朝天门为吴越王钱氏所建。“规石为门,上架危楼,楼基叠石,高四仞有四尺,东西五十六步,南北半之。中为通道,横架交梁,承以藻井,牙柱壁立三十有四,东西阅门对辟,名曰武台,夷敞可容兵士百许。武台左右北转,登石级两曲,达于楼上。楼上高六仞有四尺,边基而会,十有一仞,贮鼓钟以司漏刻。”古时之一仞合今之七尺或八尺,朝天门总高十一仞,在当时确实可以对周边的一切建筑物“一览众山小”。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收录的诗词中如“城上高楼接太霞”(赵子昂)、“胥丘东起最高楼”(高得)等句,绝非虚夸之辞。既可藏兵又贮钟楼,朝天门在当时起到了城防和报时的双重作用,故有“鼓楼”之称。
南宋时仍称朝天门,御街(又称天街,今中山路)从其下过。元大德三年(1299)改称“拱北楼”,明洪武八年(1375)改“来远楼”,不久又更名“镇海楼”,有匾,篆书“吴山伟观”四字。成化十年(1474)毁于火,总督浙江军务胡宗宪再次重修,其幕士徐渭(字文长)为之作《重修镇海楼记》。清初又毁,康熙二十五年(1686)再建。光绪年间(1875—1908)又整修。清时,镇海楼与镇东楼(今通江桥东)、雄镇楼(今上仓桥东)同称“省城大观”。
1970年,鼓楼因道路扩建而拆除。令人们感到欣慰的是,在“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的历史进程中,鼓楼的复建终于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1年月8月,复建工程正式启动。仅仅一年之后,巍巍鼓楼的雄姿已再次屹立在秀丽的吴麓。在完成细部装修和周边景观布置之后,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了32年之久的鼓楼,已于2002年10月西湖博览会期间向市民和中外游客开放。
(4)杭州最著名的回族历史古迹
杭州市回族公墓位于浙江杭州清波门南宋聚景园旧址。史又称回回坟、丁氏垅、番回冢墓、南园回教公坟,是杭州市最著名的回族历史古迹。宋代末年。该地被中西亚东来穆斯林选为殡葬之地。元以后墓庐日增,占地近7万平方米。据原存大量阿拉伯文、波斯文及汉文墓碑记载,历史上有诸多和卓、王子、长者等高层人士殡葬于此。著名回族文学家丁鹤年及其家人亦多葬于此。1953年扩建西湖风景区时,该墓园迁移至山地回族公墓。
(5)名刹古寺 仙灵所隐
杭州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又名云林寺,为杭州最早的名刹。灵隐寺地处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开山祖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
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叔崇信佛教,广建寺宇,当时灵隐寺规模宏大,僧众三千,成为江南名刹。大雄宝殿前的石塔,天王殿前的石经幢均是五代十国吴越时的遗物。灵隐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龙藏等等,都是珍贵的宝物。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药师殿。
(6)伊斯兰教的东方圣地—凤凰寺
凤凰寺位于中山中路,是我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另三处为:扬州的仙鹤寺、泉州的麒麟寺和广州的狮子寺)之一,在阿拉伯国家中也享有盛誉。凤凰寺即清真寺,创建于唐代,以其形似凤凰,故名。宋代毁于火。元时,来自西域的大师阿老丁慨然捐资重修。最近一次修建是在1953年。寺宇宏大壮丽,焕然一新。寺内大殿是最古老的建筑。正殿没有梁架。殿顶上起攒尖顶三座是宋代的遗物。中间一座上刻《可兰经》文,相传是明景泰二年(1451)重修时设置的。寺内还保存有阿老丁墓碑等阿拉伯文碑刻。远在五代,杭州与阿拉伯国家就有友好往来。如今,这里是杭州伊斯兰教的礼拜中心。
(7)屹屹白塔 故宫遗梦
自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定都杭州,至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南宋王朝在凤凰山筑紫禁城,周长4.5公里。又筑外城高6.7米,阔3.3米,城门13座。紫禁城内建起大殿13座,气势恢宏。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入杭州,南宋亡。次年,因民宅失火延及,紫禁城内所有宫殿焚烧殆尽。只有白塔桥边的白(石)塔依然屹立。从白塔眺望凤凰山南宋故宫遗址,一片葱绿,通向御苑的古道石级直达凤凰山巅。
(8)一剑霜寒十四州——钱王陵
钱王陵,是杭州城缔造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奠基者——吴越国王钱镠的墓地,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是浙江省保存完好的王陵,是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钱镠(公元852-932),字具美,浙江临安人。他出身平民,在唐末五代中原扰攘之际,割据一方,建立创立吴越国,为当时十国之一,北起苏州、浙江全境、南至福州,史称“一剑霜寒十四州”。吴越国定都杭州。他推行了“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吴越国成了富甲天下的经济强国,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太平兴国三年(978),其孙弘俶举旗归宋,纳土国除,共统治两浙八十余年。
钱王陵坐落在浙江临安市锦城太庙山,海拔92m,距杭州市38公里。墓背靠太庙山,左右列距青龙白虎两砂,与功臣山遥遥相对,陵区内筑有牌坊、钱王祠、州祠、凌烟安国楼等景点。到处是苍翠的松柏、凄迷的芳草,登上安国楼,青山绿水秀丽美景尽收眼底。
(9)精忠报国沥肝胆—岳王庙
岳王庙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 代代相传一直何存到现在。殿内塑有岳飞彩像,其上有岳飞草书:“还我河山”巨匾。大殿右首是岳飞墓,系块石围砌, 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样。旁有其子岳云墓。墓道两侧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马、石虎和石羊; 墓道阶下有秦桧、王氏、万俟呙、张俊四跪像。 墓道前方照壁上,有明人洪珠所书“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古柏森森,庄严肃穆。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 但被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飞遇害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岳飞遗体,越过城墙,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2l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昭雪, 并以五百贯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就是现在岳坟的所在地。嘉泰四年(1204年) 即岳飞死后63年朝廷追封为鄂王。
(10)西湖石窟 摩崖石刻
杭城三面环山,山石峥嵘,古木参天,藤蔓遍布,风景清幽,山间溪水滋润茂林修竹,更显神秘,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随着唐代佛教盛行,在西湖四周起伏的群山之中,给后人留下众多的反映出当时古人高超精湛技艺的摩崖石刻艺术。杭城古时曾有吴越国和南宋二朝建都,因此除极少的唐代石刻遗迹外,大都是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石刻遗存,而这些也大都集中在西湖的四周,因此也称“西湖石窟”。
目前杭城有名的造像约有19处,其中较为集中的有灵隐禅寺前的飞来峰造像,规模最大的约有400余尊(其中一部分已风化剥落)、慈云岭造像、石屋洞造像、烟霞洞造像、仁王讲寺造像、宝成寺造像、圣果寺造像、天龙寺造像、通玄观造像等,另外凤凰山、宝石山、紫阳山、南高峰等均有分布。在这些石刻造像中,主要有刻于崖壁上暴露在外和刻于洞窟之内两种,同时又有造像和文字两种形式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