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苏毗国遗址

苏毗国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3-09 03:56:02

Ⅰ 有名的女儿国是这里生活着什么族人

《精绝国与女儿国》

“精绝国,国王驻精绝城,距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人口四百八十户,三千三百六十人,其中具有战斗能力者五百人。设置有精绝都尉、左右将军、译长各一人。北距西域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距戎卢国四日的行程。地形崎岖。西通弥四百六十里。”

在《汉书》中,对于精绝国的描述只有这区区113字。在班固的眼中,也许精绝国太微不足道了。全国仅有480户,人口仅有3360人,能战斗的士兵仅有500人。

精绝国确实是一个小如沧海一粟的小国,但它曾经活跃在丝绸之路南路,以殷实、富庶着称。当时,尼雅城叫做尼壤,是精绝国最繁华的城市。可惜的是,这个富庶的国家不知因为什么原因突然消失了,以至于时四五百年之后,玄奘取经东归时经过尼雅城,只见到了满目的荒凉。

玄奘身为佛教信徒,所写的作品也就充满了怪力乱神。在关于精绝国一带的描绘中,他就根据传说写了许多有神话色彩的东西。

玄奘这样写道:“在一片发生过大战的战场往东走30多里地,就到了媲摩城。城中有一尊雕檀立佛像,高两丈有余,非常灵验,经常放出光明。从媲摩川东进入沙海,走200多里,就是尼壤城了。尼壤城周长三四里,位于大沼泽地中。那里又热又湿,难以跋涉,芦草生长茂盛,没有可以通行的途径,唯有进入城中的道路可以通行,所以往来的人没有不经过这座城池的。而于阗则以此地作为其东境的关防。从尼壤继续往东走,就进入大流沙地带。那里沙流漫漫,聚散随风而定,人走过之后留不下痕迹。也正因为这样,有很多人在那里迷路了。在大流沙地带,放眼四顾,都是茫茫沙漠,分不清东南西北。因此,那些往来的行旅就把别人的遗骨聚集起来作为路标。不仅分不清方向,那里水草也很缺乏,热风肆虐,风起的时候人畜昏迷不清,很容易染上疾病。人们在那里时不时的还会听到歌和呼啸的声音,有时会听到哭泣之声。不知不觉间,人就会跟随声音,受到魅惑,不知道身在何处,这样一来就经常有走失的人。这都是鬼魂精灵所干的事……”

说到玄奘,就不能不提一提《西游记》中演绎出来的“女儿国”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几乎人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只有女人、没有男人的地方,叫做女儿国。女儿国国王爱上了唐僧,想留唐僧做女婿。一段浪漫的传奇就这样展开,并以遗憾结尾。

许多人大概以为,女儿国不过是杜撰而已,很少有人知道玄奘真的知道女儿国的所在,也很少有人知道精绝国与女儿国之间还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

女儿国,在历史上被称为女国,国中之人则称自己的国家为苏毗。在鼎盛时期,苏毗国是一个北接于阗、东北邻青海通天河、西至天竺、东与吐蕃接壤的部落型国家,是一个大国。

苏毗国在形式上是一个母权国家,最高统治者为女王。苏毗女王每五日一听朝,处理军国大事,另外还有一位小女王协助女王管理国家。苏毗国的王位由女性终身把持,后继者也必须是女性。王位的继承有两种途径,一是两位女王如果都死了,大臣们就带着丰厚的礼物,求死者族中最有声望的女子两人,一个立为女王,一个立为小女王,共主国政。若女王死了,小女王就可以即位为女王;二是女王死后,由女王的侄女继承王位。

国王的丈夫被称为金聚,社会地位远不如女性。女国向中原王朝所遣使者,虽然都是男性,但他们的职责只在执行命令,不能决断国事。因此史称:“凡号令,女官自内传,男官受而行。”

至于苏毗国的来历,在青海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苏毗国开始没有男人,女孩只要到黄河源头的星星滩去洗个澡就可以怀孕。据说女儿国后裔一年一度的洗澡节就是因这个风俗而起的。至于后来居住在苏毗国的男人,则是战败的羌人战俘。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四中记载了这个奇特的国家,称之为“东女国”或“苏伐剌拿瞿呾(dá)罗国”,并说此国“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不过,对于“东女国”,玄奘也只是听说,并没有到过那里。

苏毗国重女轻男的风俗在婚姻问题上最突出。《新唐书》称:“(苏毗国)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就是说,像古代中原有钱有权的男人妻妾成群一样,苏毗国的贵族女子都有很多丈夫侍候。据《唐会要》记载,在苏毗国,不仅是贵族女子,就算是最没钱没权的女子,也是家中的家长,有多个丈夫。女人生了孩子都随母亲的姓氏。而再尊贵的男性,也不能有妻子之外的女人。

由此可见,苏毗国是一个并不多见的一直承袭母系氏族公社传统的国度。考证它的国家机构,已经属于奴隶社会,但观其风俗,则俨然是母系氏族公社。苏毗国人的生活有很浓厚的原始风情,平时喜欢在脸上涂抹颜料,头发也不论男女一律披散着。

虽然保留着浓厚的原始风貌,但苏毗国却曾经是个非常富有的国家,属民以畜牧业、农业为生,男子务农狩猎,女子要么出将入相,要么就是尽享一家之主的荣光。苏毗国出产有上等黄金,还有黄铜、朱砂、麝香、牦牛、蜀马、骏马等。国中尤盛产盐,与印度有贸易往来,具备相当殷盛的国力。

前边之所以说精绝国与苏毗国有关系,是因为在精绝国遗址出土的木简中的一些记载。根据木简的只言片语可知,精绝国王朝长期受到西南方向的强大部落 “SUPIS”人的威胁和入侵,并且步步加深,国王对“SUPIS”人的威胁十分担忧。在精绝人的眼中,“SUPIS”是一群像魔鬼一样野蛮、凶猛、可怕的敌人。有人据此认为,精绝国的消失就是“SUPIS”人造成的。

推敲“SUPIS”的读音,与苏毗二字极其相近,苏毗国的位置,相对于精绝国来说,也确实是在其西南方。根据苏毗国的风俗来看,苏毗人保留着相当原始的生活方式,在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精绝国人看来,苏毗人必然是野蛮可怕的。虽然在精绝国遗址出土的木简中未见有“苏毗”等确切的字样,但汉朝时苏毗国不为人知也是极有可能的。精绝国曾经与“SUPIS”在一段时间里爆发了战争,而且经常打败仗。苏毗国在隋代时被记载人口有上万家,人口估计在7万以上。那么,在汉朝时,苏毗国人口也应该远在精绝国之上,更何况比较原始的民族青壮年男子都可以在战时成为战士,远不是仅有500士兵的精绝国所能战胜。种种迹象表明,“SUPIS”就是苏毗国。

苏毗国是一个非常让人感兴趣的国度,曾经拥有辉煌的文明。遗憾的是,这个曾经以原始制度称霸一方的民族没有延续下来。

由于实行女王与小女王的共同执政,苏毗国内逐渐出现了裂痕,矛盾日益激化。

当时,苏毗女王达甲吾居于辗噶尔旧堡,而小女王墀蚌苏则居于悉补尔瓦之宇那。达甲吾昏庸暴戾,大臣念·几松上言劝谏,反为达甲吾放逐。念·几松怨恨在心,于是暗中策划,杀死达甲吾,投奔了墀蚌苏。

墀蚌苏也不是英明的君主,被她器重的念·几松的妻子又恣意妄为,残酷虐待奴隶,于是激起民怨。一些大臣暗中联系吐蕃王南日伦赞,里应外合,一举占据苏毗王宫,处死了女王墀蚌苏,苏毗从此被吐蕃吞并了。

后来,南日伦赞死于内部斗争,苏毗人造反独立。南日伦赞之子松赞干布即位后,又重新征服苏毗。

苏毗与吐蕃合一后,迅速由女全社会转变为男权社会,苏毗军队因为战斗力极强,成为吐蕃武力扩张的得力工具,在河陇、西域一带屡次征战。苏毗也成为吐蕃的后方大基地。当时,苏毗具有相当大的势力,在吐蕃诸部中最强大。有的苏毗人不堪忍受吐蕃奴役之苦,就投奔唐朝。唐玄宗天宝年间,就有苏毗王没陵赞企图率部投唐,结果被吐蕃发现,没陵赞及其家族共2000余人被杀;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春,没陵赞之子悉诺逻也要投奔唐朝,事情再次暴露,其1000余部众被吐蕃所杀,悉诺逻本人则逃至陇右,后来到了唐都长安。唐以后,苏毗渐渐淡出历史,苏毗被逐渐藏化了。

(节选)

(出自《神秘消失的古国》月明日。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中原农民出版社)

Ⅱ 象雄王国遗址的象雄文明

在一万八千多年前的阿里地区,曾有数个少数民族部落建立的王国,其中最昌盛的除吐蕃外,就要数信奉“雍仲本教”、实力强大的象雄王国了。象雄,在当地语言中意为“大鹏之地”。象雄,汉史记载“单同”,是西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专家考证,古代象雄人即以大鹏为图腾。象雄鼎盛之时,正值中原地区唐朝,当时称象雄为“大羊同国”。古书记载,象雄没有文字,但据许多中外藏学家的研究与现存遗迹证明,这一条并不准确。
根据对当地人名、地名的研究,现阿里地区的许多地名皆为古象雄语遗留下来的;研究认为,当时(在松赞干布创造藏文之前)象雄的本教师们就用自己的文字书写了经书。后来吐蕃征服象雄地区,推广佛教与藏文,象雄文失传。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传统土著宗教“雍仲本教”的发源地,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其神秘的消亡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迷。难怪有许多人煞费苦心仍找不到有关象雄文化遗址的蛛丝马迹,这也许正如一位作家所说“象雄是游牧民族。它不属于土地的文明”。
象雄古国是吐著之前在西藏高原雄霸一方的部落国家。它的疆域西起阿里地区的岗仁波齐,是为上象雄;东至今昌都丁青,是为下象雄;横贯藏北的尼玛、申扎一带是中象雄。象雄王宫就建在当惹雍错湖边。象雄王国与古代波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象雄信奉雍仲本教。
象雄王国崛起于青藏高原西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年代至少先于吐蕃六部结盟两个世纪,按同一时期的雍仲本教经典描叙,阿里、拉达克(克什米尔一带)等地是“内象雄”,是核心地带卫藏(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为·中象雄”;多康(那曲、安多、昌都)等地为“外象雄’。势力范围几乎囊括了整个青藏高原,又跨青海、四川的部分地区。严格来说象雄还不是国家,只是一个较大、较强的部落联盟。其后,苏毗、吐蕃先后兴起于藏北与山南,逐步削弱了象雄的势力。三大部落彼此互有战事,成三足鼎立之势。
象雄王国的最后一代国王李迷秀是被赤松德赞串通了其王后,在他祭湖的时候将其暗杀,导致了象雄的灭亡。象雄当时已经拥有高度的文明,曾创立自己的文字,并且是雍仲本教的发源地。其文字与古克什米尔及古旁遮谱(印度古邦)的文字有关联,晚于象雄文出现的藏文也曾经借鉴。
据考古学研究和史籍记载,象雄在公元前10世纪就已在西藏高原的西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偏僻角落中崛起,且早于吐蕃与唐朝建立关系。在公元6-7世纪,象雄已是以牧为主,兼有农业。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发祥地,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象雄王朝鼎盛之时,曾具有极强的军事力量,其疆域包括了西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和青海、四川的一部分、以及西部的克什米尔和拉达克。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八世纪时,彻底征服了象雄。从那时起,象雄王国和文化就突然消失了,其文字文献、宫殿遗址等至今无从考证,留下了千古之疑。

Ⅲ 苏毗国最后的女王是谁

苏毗是藏族历史上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在今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南木林县一带。《新唐书》说苏毗是“西羌种”。可知苏毗原属羌系民族。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认为,苏毗是一个藏种的国家,苏毗系羌系民族的名称,而“孙波”则是吐蕃的名称,此论已为学界公认。

Ⅳ 《鬼吹灯》中的鬼洞族为什么会突然离奇消失

大热的探险小说《鬼吹灯》中出现了精绝古城以及被诅咒的民族鬼洞族,由于精绝女王滥用鬼眼神赐予的法力导致灭亡,而精绝古城成为废墟被掩埋在黄沙之下,鬼洞族人则就此灭绝,从小说看来,鬼洞族是灭亡于诅咒无疑。但就真实历史中,的确有精绝古城出现,但精绝王也并非是一条蛇,而鬼洞族也并不存在,真实历史中可以称之为精绝古城的尼雅人才对。

由此可以大胆推测出精绝人的突然消失并非其他原因,而且被苏毗古国征服后成为奴隶,此后作为奴隶的精绝国人要不死于战火,要不死于他乡,终没有回到精绝古城的一天,这也正是精绝古国和精绝人突然衰落的原因。

由此可见,“鬼洞族”并非真的存在于精绝国内,蛇一样的精绝女王也只出现在小说中。精绝人及其建立的精绝古国灭亡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精绝人的去向则有极大可能是被苏毗人掠走当了奴隶,因而会消失在滚滚历史长河中……

Ⅳ 女儿国究竟在什么地方,唐僧孙悟空对话中有没有暗示

百回本《西游记》从第五十三回至第五十五回用两万多文字叙述了唐僧师徒在“女儿国”中的经历。

也正是《西游记》,将一个由纯粹的、由女性组成的“国家”搬上了文学舞台之上;也由此在广大男性群体们的灵魂深处激起了层层波澜,想象力也如脱缰的烈马在旷野中驰骋开来……

尽管每位读者完全懂得“女儿国”只是文人的虚构,但还要查阅资料在浩瀚的史海中一探究竟,“女儿国”真的存在吗?也就是《西游记》中描述的“西梁女国”有原型吗?

笔者认为《西游记》中的“西梁女国”不但有原型,而且或是今天的青海省湟水北岸土族人居住之地!笔者能够断言,是因为找到了很多依据,其中最为醒目的依据是:女儿国中的女子都是“长裙短袄……、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之类。”在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居住地,要分辨女性群体的族别,首先就要观察其服饰和头饰。至少在明朝,但凡见到一两个女子,通过服饰和发饰足以能断定她们的族别,当地人甚至能确定她们所居住的村庄!在解放前,河湟谷地生活着的少数民族也只是大概分为藏族先民、回族先民和土族先民(当时叫土人,不叫土族)等。在少数民族地区,服饰、头饰和方言代表着不同村寨的民俗文化符号。如将《西游记》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中出现的、对女儿国中人物的外部特征描述的词语摘出来问青海省当地人:着“长裙短袄……、两截穿衣”者是什么民族?并“三绺梳头”者是什么人?答案只能是“土族女人”!除了这些,小说内容中的场景、时间,人物故事都是在影射“西梁女国”的原型是青海省湟水北岸土族人居住之地。具体分析如下。

西梁之地在哪里?

“西梁女国”之“梁”字与古代西北地区用来表示一个政权的“西凉”之“凉”字,在此暂用通假字理解,“西梁”即“西凉”。西凉作为政权名,有如下简介:

西凉,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自西汉建武威郡以来名字换了多次,匈奴族统治河西走廊时称姑臧,西汉占领后建武威郡,东汉称西凉,其疆域也时大时小,大时把大半甘肃都占了,还扩延周围几省……。

今天的青海省互助县所在地,在古代一直是西凉、西夏的管辖范围之内。



历史上,吐谷浑王国要养活一个国家的人民,在粮食产量低下的高原气候条件下必须要承袭原在辽东的产业,仍将牧马作为主业。

牧马不同于牧牛羊,牧牛羊一人可牧成百头没问题。吐谷浑养马除了自己军需外,多数马匹要作为商品出口到中原。养马而不驯成野马,野马是废物。小马不驯,长大成野马。驯马要在规定的时间进行,马驹太小不可驯,年岁过大驯不了。在与中原互市时,驯就的战马才有市场,驯不好的、没驯的马难以控制,没有使用价值。雄马阉割叫做骟马,用来耕地拉车;雄马不阉割叫儿马,可留作种马,也可作军马(其实雄马大部分都要阉割),母马一般要留下繁殖。一年四季要操心的岂止成千上万匹马?吐谷浑国度的男性得全员参与还顾不过来。土族老人讲,那时侯男孩长到十二岁就被征去放马。女性与十二岁以下男童还有不能放马的老人、病人守家务农。牧马、驯马、良种马培育,有时还得争地盘战斗、对外贸易,还得防盗马贼。一系列活做下来,男人们几乎没有时间回家了,战事吃紧时几年回不了家。

现实中形成的“女人之国”是在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下形成的,临时的社会组织形式。史书载,唐朝兴盛时,“东女国”不复存在。原因是吐谷浑政权瓦解,男人们回家了!

在《西游记》第五十三至第五十五回中的,对女儿国中人的服装、饮食风格等细节的描述可以窥见,“西梁女国”的原型直指青海湟北土族群体居住地。“琵琶女”招待唐僧时,端出了一荤一素两样包子,在土族人的婚礼上,这两样食品也最能代表土族的婚宴。在古代,也只有这两盘包子才是土族婚宴美食的主角。

Ⅵ 谁了解西域当年到底有几小国

确切的说,西域是一个复杂的称谓,在历史、地理甚至文化领域各有不同的面貌。要认识西域,必然需要搞清楚观察的出发点。
不过,西域首先是一个历史和地理相交错的概念,并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西域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政权和地区。在丝绸之路的影响下,西域也被特指汉、唐两代中国政府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今天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成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域对东西方国家的贸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转站的重要作用。而广义上的西域则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及丝绸之路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参见《中国历史地理学》上的论述)。

今天生活在新疆的人回望西域的苍茫辽阔,常常会听到西域历史上有三十六国的说法,那一段久远而迷人的时代,流传下多姿多彩的文化古迹。即使今天新疆的很多地州县份,依然还保留着不少历史陈迹,作为诸多西域古国存在过的凭据。
不过,这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虽然《汉书·西域传》开头就是:“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但在历史上,不论是西汉还是东汉,西域从来都不是三十六国。作为信史的《汉书》、《后汉书》的《西域传》所能罗列的西域大大小小政权,前者是四十九国(前辈历史学家岑仲勉的名著《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不止49国,包含了所谓东汉分出的国家),而后者是二十二国。一直到清代著名的边疆地理学家徐松写出《汉书西域传补注》之后,才流传下今天人们所熟悉的三十六国一说。

在这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声名远播的三十六国指的是:(1)乌孙: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的部分;(2)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一带;(3)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4)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一带;(5)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南、罗布泊西北一带;(6)楼兰: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罗布荒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与今天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有别,所以今天鄯善县打造的楼兰鄯善文化其实是戴错了帽子);(7)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西南;(8)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东、车尔臣河南岸,为西域三十六国中最小的国。(9)戎卢:在今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南;(10)纡弥: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东;(11)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南;(12)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东南的藏桂乡附近,目前尚有皮山古城废墟;(13)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西南;(14)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东一带;(15)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莎县东南;(16)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喀什市;(17)莎车:今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后被于阗吞并;(18)尉头: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和喀什地区巴楚县一带;(19)温宿:今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一带;(20)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尉犁县,后被焉耆吞并;(21)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一带;(22)卑陆: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带;(23)乌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昌吉市以北一带;(24)卑陆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东一带;(25)单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东北;(26)蒲类: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27)蒲类后国: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28)西且弥:今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东南;(29)东且弥: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30)劫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东北;(31)狐胡: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以北;(32)山国: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33)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34)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市及附近地区;(35)车师尉都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东南;(36)车师后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周围。

很显然,还有一些今天新疆人较熟悉的西域古国没有在其中,例如大名鼎鼎的大宛、月氏、精绝、苏毗(就是女国,因为大小国王都是女人,是一个母系氏族政权,到《西游记》中被敷衍成为全是女人的女儿国)之类。
当然,这些国家有的在《后汉书》中出现过,有的在胡三省给《资治通鉴》卷二十附注中记载过,表明汉代的西域诸国如何演变为50余国。另外,著名的民族史学家林干先生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一书也据此有过一番梳理。

可是,为什么西域丝绸之路上这么多的国家后来又统一成了三十六国?一个很简单的解释就是:有一些西域国家,后来不包含在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中国境内,例如安息、康居、大夏等,他们属于广义上的西域范畴。其实这不是一个全面的理由,例如苏毗就大部分在新疆境内(北接于阗、东北邻青海通天河、西至天竺、东与吐蕃接壤,也算一个大国),但它为什么也不在其中?
精绝在三国两晋时神秘消失,留下了今天的精绝尼雅遗址,根据史书记载,有研究者推测是被苏毗国攻击,苏毗显然比精绝国强大。在《汉书》中,精绝全国仅480户,人口仅有3360人,能战斗的士兵仅500人上下。尽管苏毗人的生活方式有着浓厚的原始风情,平时喜欢往脸上涂抹颜料,头发不论男女一律披散。但苏毗却是个富有的国家,属民以畜牧业、农业为生,男子务农狩猎,女子要么出将入相,要么就是尽享一家之主的荣光。苏毗出产有上等黄金,还有黄铜、朱砂、麝香、牦牛、蜀马、骏马等。国中尤盛产盐,与印度有贸易往来,具备相当殷实的国力。比起精绝受较为糟糕的自然条件威胁:“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苇茂密,无复途径”,所以人口并不多,无论如何,苏毗都应该比精绝更有优势。
所以,西域有三十六国的说法是一个不准确的概念,或者这仅仅是一个概数。我们有必要认清,历史上的真实西域面貌。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需要说明,西域历史的演变并非是这36国和50余国的互相传承,这仅是汉代400年间的西域。之后南北朝有柔然汗国、突厥汗国、高车、厌哒、铁勒诸部落,隋唐时期的曲氏高昌、回纥、回鹘、黠戛斯部;两宋时期的葛罗禄部、东西喀拉汗国、回鹘高昌、李氏于阗、花喇子模、西辽国、乃蛮部、康里部;元明时期蒙古诸部察合台汗国及其分裂政权、瓦剌等等。所以,实际上西域2000年来的有过的国家和政权大大小小多达上百个,也因此才铸就了丰富多彩、传承不绝的多民族文化。

Ⅶ 苏毗的背景介绍

苏毗的原始居地在今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南木林县一带。也即襄曲流域。因此藏文史籍又称襄曲为苏毗河。苏毗“在葱岭之南”,可知苏毗原居于青藏高原西部及西北部。之后逐渐东扩,一直抵达拉萨河流域和昌都的西北部一带,我们课题组在丁青寺背后的山顶上发现许多传说是古代孙波居住的建筑遗迹(见照片)。
《隋书》记载,苏毗“人有万家”,可见隋朝时期苏毗已是有户逾万的大国,兼之地域广阔,更是雄长一方。由于苏毗国内实行女王与小女王的共同执政,逐渐出现了裂痕,矛盾日益激化。
当时,苏毗女王达甲吾居于辗噶尔旧堡,而小女王墀蚌苏则居于悉补尔瓦之宇那(今拉萨北)。达甲吾颟顸昏庸,骄纵暴戾,大臣念·几松上言劝谏,反为达甲吾所逐。念·几松乃暗中策划,杀死达甲吾,投奔墀蚌苏。
墀蚌苏大喜,重赐念·几松。念·几松之妻恣意妄为,残酷虐待奴户,激起民怨,而墀蚌苏亦非明君。在这种条件下,一些大臣暗中联系驻扎于秦瓦达孜宫的吐蕃达日年塞赞普,图谋颠覆。
达日年塞之子南日伦赞继位后,便与苏毗众旧臣起誓结盟,里应外合,一举占据苏毗王宫,处死了昏庸的女王墀蚌苏,王子“芒波杰孙波逃遁突厥”。苏毗归属于吐蕃。
据《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载:南日伦赞时代,吐蕃控制的地域,南到雅隆、达波,东到达布、娘波,西到藏地、朱孤,北到苏毗。显然,此时苏毗本部已归于吐蕃治下,南日伦赞甚至改之为彭城(今拉萨北)。
不久,南日伦赞死于内部斗争,苏毗与达波、娘波等纷纷叛起,各自独立。证明苏毗女王、臣民并不甘心受吐蕃的统治。
公元七世纪南日伦赞之子松赞干布时,又重新征服苏毗、达波诸部,正式统一了青藏高原地区。此时,吐蕃的疆域,已由初期的以雅隆悉布野部为中心的“三茹”,扩大为“五茹”,增加的“五茹”之一就是“孙波茹”,表明苏毗再次为吐蕃所征服。苏毗被征服后,大部分被藏化,而吐蕃也把苏毗视为本民族的内部成员。苏毗有功的奴隶主,如巴、农、蔡邦等君臣也成为了吐蕃上层新贵族,整个苏毗连同羊同、党项、吐谷浑一起称作内四族。敦煌藏文文书将吐蕃与苏毗连名,简称“蕃孙”,说明吐蕃兴起后再次征服苏毗,并将之纳入了藏族。
苏毗与吐蕃合一后,苏毗军队成为吐蕃武力扩张的得力工具,在河陇、西域一带屡次征战。苏毗也成为吐蕃的后方大基地,即所谓“吐蕃举国强援,军粮马匹,半出其中”。
苏毗为吐蕃征服后,仍保有相当的势力。《新唐书·苏毗传》记载:苏毗在吐蕃诸部中“最大”,其范围,东与多弥(即难磨)为邻,西接鹘葬硖,有人口3万户。也有苏毗人不堪忍受吐蕃奴役之苦,前去“投唐”。唐玄宗天宝(742~756)中,就有苏毗王没陵赞率部投奔唐朝之事,结果被吐蕃发现,没陵赞及其家族共二千余人被杀;天宝十四年(755年)春,“苏毗王子悉诺逻去吐蕃来降”,悉诺逻系没陵赞之子,投唐而事泄,其一千余部众被吐蕃所杀,悉诺逻本人则逃至陇右,后来到了唐都长安。
唐以后,苏毗很少见于史载,表明苏毗逐渐藏化。
苏毗女国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Ⅷ 谁知道苏毗王国

吐蕃时期(公元7-9世纪),昌都地区是著名的"东女国"和苏毗王国的所在地。据《旧唐书》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蛮西南蛮传》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二行。有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我国著名藏学家任乃强先生考证也称,今昌都一带为东女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此今日在昌都地区还可以看到吐蕃东女国和苏毗王国文化的痕迹。

西藏多山,大型轿无法通过崎岖的山路,画面上的这种小型轿正适用于山区长途远行。它被抬起时,座位向后微仰,使乘坐者感到舒适安全。

唐朝时候丹巴曾属东女国。东女国人著“缁衣”,首饰多用各种珠宝,华贵富丽。其记载与今丹巴一带妇女装束相似,至今丹巴藏族妇女的服饰不管多么漂亮,多么变化多端,其色彩基调仍以黑色为主。

《西域图记》《隋书》《大唐西域记》《北史》《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通典》《旧唐书》《新唐书》《太平寰宇记》《资治通鉴》都有多多处有收录"女国"的文字记载。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东女国”的传闻。《西游记》第54回曾描写过一个大名鼎鼎的“西梁女国”。翻开玄奘亲撰的《大唐西域记》卷四,发现他记录一个“大雪山中”的“东女国”(也叫“苏伐剌拿瞿呾罗国”),玄奘称此国“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并且特别提到东女国“东接吐蕃国”。

泯灭的王朝遗址

从藏史《贤者喜宴》《西藏王臣记》《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可以查找到吐蕃以前子从母姓的历史记述,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诸峰全是女神,遍布藏区的大地之神(即十二丹玛)也是女神。可见藏族是一个神化和崇尚女神的民族,一首藏族民歌向春季女神发出了这样的请求:“春季的庄稼女神啊/请赐给我们土水风火吧/我这藏红花呀/正要扎下根啦”。当人们拜倒在女神足下的时候,也许已经隐约透露出藏民族对其史前母系时代的集体追忆,更容易让人在想象中去浮现逝去不见踪影的“东女国”。

Ⅸ 苏毗国的介绍

苏毗在公元六世纪中叶前由羌王苏毗建立的羌人国家。国土以今西藏羌塘为中心,包括整个藏北高原。东接今青海省,西接南亚次大陆恒河上游的三波呵国,南接唐旄,北接新疆于阗。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