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东坡底遗址

东坡底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3-09 05:59:34

A. 郯城地震的地震遗迹

地震遗迹,是对历史地震最直观的记录,可以通过它们对地震进行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然而1668年地震距今已三百余年,随着岁月流逝,人口繁衍,人类的建设和资源开发,加上洪涝和战乱等天灾人祸,地震遗迹的保存已廖廖无几,虽然地震专家通过野外考察和开挖,发现了不少这次地震的地表破坏和开挖揭露的地震时地面震害遗迹,但在地表找到震时留下的遗迹却很困难了。极震区的都城几乎没有保存三百年前的古建筑,现时所见“莒国古城”的土基城墙,也遭人为挖土破坏,剩余残迹不显当时特色。在极震区的外围和低烈度区,还保存一些古代建筑群,当时虽遭到损环,有时又及时复修,现在难以看出震迹。如临沂的簧学大殿、莒县浮来山刘勰故居、曲阜的孔庙、孔府和邹县的孟祠等[8]。
1、天然遗迹 在郯城特大地震史料中,有二三十余州县记载了山崩地裂或滑坡等有关自然面貌破坏现象。然而,随着岁月流逝,人口繁衍,农田开发,人类住所、水利工程以及工矿设施建设等,郯城地震造成的山崩地裂、滑坡、喷沙冒水等自然景观逐渐消失。多年来虽有不少人曾到过有历史记载的地方去寻查山崩滑坡等遗迹,但都渺无踪迹。然而幸运的是,由于2000年春枣庄山亭镇熊耳山大裂谷的发现,1668年郯城地震在这里造成山崩现象被发现了。据刁守中撰文介绍,熊耳山在枣庄市以北约25千米处,主峰南麓山脚附近为毛宅村,海拔483米。山虽不高,却十分险峻。2000年3月初的一天,一个农民上山打猎,因追赶猎物发现一个大溶洞,此事传开后,当地政府十分重视,马上组织有关专家开展科学考察,发现并确认了熊耳山溶洞群。其后,于5月间又进一步发现“山东仅有,全国罕见” 的熊耳山天然大裂谷及山崩遗迹。现场保留有完好如初的山崩石堆,石块断面较新鲜,石堆中压有一个石碾槽,与当地传说的一个故事有关。传说山脚下原本有一个五六户人家的小村庄,三百年前的一天夜里,忽然地动山摇,随着一声巨响,山崩地裂,整个村子被埋在大石堆下, 除了一个外出串乡的货郎和一只猫幸免外, 村内其他所有生灵全部遇难,这个石碾槽就是当时这个村子的村民碾米用的。这个传说的时间与1668年郯城特大地震年代相符,也与康熙《峄县志》记载相符。大裂谷两壁岩石棱角较新鲜清晰,易于风化破坏的钟乳石石壁现在仍然基本完整无损,甚至岩石顶部覆盖的黄土厚度也大体相当,说明大裂谷形成年代不长,且是一次形成的。大裂谷两壁错动方式复杂,以张性开列为主,也有垂直下滑,还有水平左旋错动,说明裂谷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复杂。这些都被认为劣裂谷和山崩为1668年郯城大地震所造成的证据。
2、地震碑迹 现在可以找到的较多的遗迹主要是一些古建筑遗址和经地震损坏后更新修聋时所立的碑铭志,其中很多记载了地震当时的情况和所更新修聋的建筑物当时的破坏情况。这次地震碑迹分布很广,最北莒县最南到江苏邳县。至今发现保存的数量仅存12幢,事实上这是大大缩小了的数字,但是在近二.三十年的农田水利、农业生产、道路建设中都已当作“四旧”被破坏了,例如郯城县塔上乡新村红石崖古庙曾有一碑,现被新村小学当作石料砌垒在教室墙基内,许多地方的地震碑敲碎作修桥铺路或另作他用,如沂南县新兴庄的碑被凿了个洞作为架井台辘轴。临沂城西的太山行宫东狱庙碑,被博物馆收藏。从这些碑迹分布来看,在震害严重的高烈度区和低度区内都有分布,但大多数碑在重破坏区,反映重破坏区的数量多,如太山行官碑,重修子孙殿三义碑,都宪祖墓志文,赵氏碑,李贞毅碑,阎君殿碑,玉皇殿观音堂等。碑铭除了震时破坏情况的记载,对于发震日期有较多的记录,也有记录时刻的,也有记录余震的。如奶奶庙碑记载了山东同时地震,房屋倒塌,压死人民不可胜数,较之嘉靖年压死王槐野韩苑落马伯循之变更甚焉 “三圣堂序”……六月间,地震百余日初震时平地裂泉,深井冒水,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从这些碑刻分布和碑文记述,可以看出当时地面建筑物遭受地层不同程度的破坏。
1668年7月25日晚8时许(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最大的一次地震在郯城发生。
顷刻间,电闪雷鸣,郯城县李庄镇地陷严重,马陵山多处断裂,县城百里范围内房屋倾倒,喷砂、涌水,平地积水深三四米。到处都是哭声喊声,而且幸存者们更是惨不忍睹,苦风凄雨,伴着灯火四野荒芜。
这次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5级,震中为郯城,受灾最为严重的是郯城、临沂和莒县,有感范围涉及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十余省及中国东部海域,有文字记载的受震地区达400余州县,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旷世奇灾:文史记载编绘灾难史
一次大震前,总会相应地出现许多宏观异常现象。郯城地震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较详细的记载,仅从现存的历史资料来看,大地震之前出现过特旱大涝、地下水位上升、动物异常等宏观方面出现异常情况。
郯城地震发生的4年前,郯城西部广大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份部分州县出现大面积干旱。“这年,除山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外,其他各地夏秋绝产,千里赤地,草木皆枯。”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地震发生前许多动物,如牛、马、驴、狗、鸡等,表现出明显的异常。陵县、临淄、淄川、泰安、海丰等地史料中均有记载,“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此外,地震时出现地气、地光、地声等现象,如有白色、黑色、混浊烟状气体,似来自地下。震中区外围的江苏赣榆、河南西华、山东高密等地,出现黄紫色云状、红色或似火光的地光。震前,地声特征距离震中越近,音量越强,其音似雷声、奔马声、风吼声、连炮声等。
地震发生的刹那,极震区郯城、临沂、莒州,城池、县治、官衙、学宫、仓敖、民房、庙、寺、祠、塔、桥等建筑物倒塌,地裂、喷砂涌水山崩地陷。康熙《郯城县志》有载:“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底者连二、三次,遂一颤既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康熙《沂州志》:“地震有声,自西北来,响若雷,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俱毁……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所漂有朽木乱沙。”康熙《莒州志》:“沂州地震,彻夜摇动如雷,官廨、民房、庙宇、城楼、墙垛尽倒,仅存破屋一、二,人不敢入。河水暴涨,城中上无寸椽,下无片地。”

当走在郯城麦坡地震遗址红褐分明岩石上的一刹那,你后脚还没离开1亿年前的土地,前脚就会踏上了200万年前的红砂岩。在这里,一次次的地质活动,使两组相差约亿年的地层重见天日,并奇迹般地并排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处神秘的自然奇观……
文/片 本报记者 张纪珍
二十年后恐消失遗址亟待保护
麦坡地震遗址的地质地貌原始而神奇,它是渺渺远古留在地球上的一条印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片曾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年代的地震遗址,正在风雨侵蚀和
人为的破坏下逐渐缩小,“如果不加以保护,大约二十年后这片遗址就会消失”,任郯城县地震局局长的陆军对此忧心忡忡。
“下一场雨就能冲掉不少”,17日,在遗址附近为花生除草的村民徐芝芳说,以前这些“红土山”都是连接在一起的,而现在许多山丘都从中间断开了,零零散散地卧在沟底,规模小了很多。
沟底下,红色山丘周围的一些空地,被附近勤俭的农民开垦成为田地,种上了花生、西瓜、大豆等农作物,不时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在这一片红色中晃动。
世代在此居住的农民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身边的这片“红土山”有着多么重要的价值。相反,因为这断层的砂土适合做上好的翻砂,以前曾一度有村民偷土卖钱。如今虽然村里加强了看管,但由于在户外,占地面积又大,仍然难以阻止偷土的人。
社会上许多有识之士对这片遗址的保护也开始关注。去年以来,纪录片《 大地震1668》的制片人王峰,和摄制组成员一起,在实地拍摄麦坡地震遗址并查阅大量资料后,对该遗址的重要价值和亟需保护的现状高度关注,并在片中发出了“让麦坡景观在人们的视线里永远不要消失”的呼吁。
陆军说,郯庐断裂带是与东非大裂谷齐名的两条世界巨大断裂带,而南北长约2600米的麦坡地震遗址,是郯庐大断裂出露条件最好、剖面最典型的一段,也是景色最壮观、最神奇、最具科研价值的一段。保护好这一处珍贵的自然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保护麦坡地震遗址大体有两个设想,一是进行棚护,就是将断层划出重点保护范围,建造大棚进行保护。再就是胶护,即用一种特制的胶水将断层固定,以防止风雨无情的剥蚀。但因为缺少资金,这些设想暂时还无法付诸实施。
“红土山”苍凉而神秘
17日,记者来到位于郯城县高峰头镇麦坡村马陵山西坡,那个举世闻名的郯城麦坡地震遗址。即便是有心理准备,但在那一望无垠平整的田地中间,忽然看到一大片沟壑纵横、色彩艳丽的“火焰山群”拔地而起,仍会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从马陵山西坡的高处俯视,那一片层层叠叠的像神秘古堡一样的山丘,呈现出与别处截然不同的红色。在这一大片沟壑中,这些岩石呈东西方向排列,形态各异。虽说是岩石,但它却并不坚硬,随手一抓便可以抓起一把,原来经过多年的风化,这红山丘的表层已成为面粉一样的砂土,当地人因此将其称为“红土山”。
更让人奇怪的是,别处山上、沟边都长满荒草,唯独“红土山”上不长,就那样赤裸着,置身其间,满目的红色,很有些苍凉厚重、神秘莫测的感觉。在附近翻地的村民张大爷说,这“红土山”上不长草,即便有一些长草的地方,那也是风把别的地方的土刮到了这红土山上,所以才长出来的。
在“红土山”的东端,与其“并肩”而立,且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片褐色的岩石山体。两者紧密连成一体,却又可以明显看出一条刀切一样直的分界线,分界线东面略高呈褐色,西面略低呈红色,两种颜色泾渭分明。“一步跨亿年”地震留奇观
麦坡地震遗址奇特的自然景观让人惊叹,但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紧紧依偎在一起的红褐两种山丘,其形成年代竟然相差大约1亿年。
郯城县地震局局长陆军说,红色的砂岩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距今约200万年,褐色的砂页岩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距今约7000-14000万年),也就是恐龙生活的时代。按年代推算,那褐色的砂页岩应该注视过恐龙消亡的悲惨情景,也经历了人类进化的全部过程。
当我们从红褐岩石相交的地方迈动脚步时,后脚还在200万年的土地上,前脚已经踏进了“亿年之前”,这就是当地人相传的“一步跨亿年”之说。如今,凡是到此参观、游览的人,无不在这里走上一走,感受“一步跨亿年”的神奇,感受一番历史的沧桑。
这来自久远历史的地层,为什么会冲出地面,裸露在我们面前呢?一亿多岁的"老祖宗"褐色砂页岩,为什么会和"后代"红色砂岩"并肩"而立?造成这种奇特现象的原因,是自远古以来一次次的地质活动。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每一次地质活动,都会使地层断裂、错动、逆冲,终于让两组不同年代的地层"重见天日",并巧合地紧挨在一起。根据麦坡地震活断层的形态,这并不是一两次大地震就可以形成的,而是经过多次特大古地震才最终形成。
“旷古奇灾”成就地震活断层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背后,却是人类的灾难。麦坡地震活断层是经过多次特大古地震才最终形成。目前,我们能有史可查最早发生在郯城的特大地震记载,就是在300多年前的那次“郯城大地震”。
1668年7月25日,郯城发生了8.5级地震,波及中国东部十余个省,有震害记载的地区达 19 万平方公里。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一次最为强烈的地震。“郯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震遭荼毒,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举头不见眼前人,举头不见当时屋。”时任郯城知县的冯可参,所写的《灾民歌》真实描写了郯城大地震的惨状。
那次地震造成了至少数万人丧生,也使“山川易景”、“河流改道”,据考证原来沿北向南流的沭河就是这次地震中,在马陵山东坡遽然拐向西坡。陆军说,1668郯城大地震对麦坡地震活断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正是类似这样的数次地震,最终形成了今日我们所看到的麦坡地震活断层。

除史料记载外,从古建筑遗址、地震损坏后重修的碑志铭、地面震害遗址等,也侧面反映出大地震的破坏情况。
原郯城县史志办主任徐敏超说:“极震区的郯城由于破坏严重,几乎没有保存300年前的古建筑。”在极震区北端、外围和低烈度区,虽然保存了一些古代建筑群,如浮来山定林寺、校经楼等,由于当时遭到破坏后及时复修,现在难以看出震迹。临沂境内临沂市博物馆《重修泰山行宫碑记》、莒南县板泉镇白常村王氏墓《都宪祖墓志文》、兰山区白沙埠镇中安静村《重修子孙殿、三义殿碑记》等,这些或完好或残缺的石碑,均对郯城大地震有所记述。
此外,从近几年野外考察和开挖发掘的地震迹象可看,闫洪朋说:“形变带延伸长度达120公里。其中强破裂带大致北起莒南县的板泉,南到郯城县的茅茨村,在长约70公里的地段内发现有地震断层、构造裂缝、软层理揉皱、砂土液化、喷水冒砂和山体滑移等形变类型。”
地震断层裸露明显,从临沭县岌山附近的七级山到郯城县的茅茨,地表出露近30公里的断层,是1668年郯城地震所形成的地震断层,它是沂沭断裂带内一次最新的破坏。地裂缝也是郯城地震造成地面形变的主要形式之一,沿沭河河漫滩及阶地呈带状分布,北起莒县,经莒南、临沂东部,南到临沭岌山,形成一条长约80公里,宽5至15公里的构造裂缝形变带。通过形变带本身现象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郯城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由南向北逐渐减弱。
1668年7月25日晚8时许(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最大的一次地震在郯城发生。
顷刻间,电闪雷鸣,郯城县李庄镇地陷严重,马陵山多处断裂,县城百里范围内房屋倾倒,喷砂、涌水,平地积水深三四米。到处都是哭声喊声,而且幸存者们更是惨不忍睹,苦风凄雨,伴着灯火四野荒芜。
这次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5级,震中为郯城,受灾最为严重的是郯城、临沂和莒县,有感范围涉及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十余省及中国东部海域,有文字记载的受震地区达400余州县,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旷世奇灾:文史记载编绘灾难史
一次大震前,总会相应地出现许多宏观异常现象。郯城地震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较详细的记载,仅从现存的历史资料来看,大地震之前出现过特旱大涝、地下水位上升、动物异常等宏观方面出现异常情况。
郯城地震发生的4年前,郯城西部广大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份部分州县出现大面积干旱。“这年,除山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外,其他各地夏秋绝产,千里赤地,草木皆枯。”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地震发生前许多动物,如牛、马、驴、狗、鸡等,表现出明显的异常。陵县、临淄、淄川、泰安、海丰等地史料中均有记载,“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此外,地震时出现地气、地光、地声等现象,如有白色、黑色、混浊烟状气体,似来自地下。震中区外围的江苏赣榆、河南西华、山东高密等地,出现黄紫色云状、红色或似火光的地光。震前,地声特征距离震中越近,音量越强,其音似雷声、奔马声、风吼声、连炮声等。

原郯城除史料记载外,从古建筑遗址、地震损坏后重修的碑志铭、地面震害遗址等,也侧面反映出大地震的破坏情况。
史志办主任徐敏超说:“极震区的郯城由于破坏严重,几乎没有保存300年前的古建筑。”在极震区北端、外围和低烈度区,虽然保存了一些古代建筑群,如浮来山定林寺、校经楼等,由于当时遭到破坏后及时复修,现在难以看出震迹。临沂境内临沂市博物馆《重修泰山行宫碑记》、莒南县板泉镇白常村王氏墓《都宪祖墓志文》、兰山区白沙埠镇中安静村《重修子孙殿、三义殿碑记》等,这些或完好或残缺的石碑,均对郯城大地震有所记述。
此外,从近几年野外考察和开挖发掘的地震迹象可看,闫洪朋说:“形变带延伸长度达120公里。其中强破裂带大致北起莒南县的板泉,南到郯城县的茅茨村,在长约70公里的地段内发现有地震断层、构造裂缝、软层理揉皱、砂土液化、喷水冒砂和山体滑移等形变类型。”
地震断层裸露明显,从临沭县岌山附近的七级山到郯城县的茅茨,地表出露近30公里的断层,是1668年郯城地震所形成的地震断层,它是沂沭断裂带内一次最新的破坏。地裂缝也是郯城地震造成地面形变的主要形式之一,沿沭河河漫滩及阶地呈带状分布,北起莒县,经莒南、临沂东部,南到临沭岌山,形成一条长约80公里,宽5至15公里的构造裂缝形变带。通过形变带本身现象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郯城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由南向北逐渐减弱。
1668年7月25日晚8时许(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最大的一次地震在郯城发生。
顷刻间,电闪雷鸣,郯城县李庄镇地陷严重,马陵山多处断裂,县城百里范围内房屋倾倒,喷砂、涌水,平地积水深三四米。到处都是哭声喊声,而且幸存者们更是惨不忍睹,苦风凄雨,伴着灯火四野荒芜。
这次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5级,震中为郯城,受灾最为严重的是郯城、临沂和莒县,有感范围涉及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十余省及中国东部海域,有文字记载的受震地区达400余州县,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旷世奇灾:文史记载编绘灾难史
一次大震前,总会相应地出现许多宏观异常现象。郯城地震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较详细的记载,仅从现存的历史资料来看,大地震之前出现过特旱大涝、地下水位上升、动物异常等宏观方面出现异常情况。
郯城地震发生的4年前,郯城西部广大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份部分州县出现大面积干旱。“这年,除山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外,其他各地夏秋绝产,千里赤地,草木皆枯。”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地震发生前许多动物,如牛、马、驴、狗、鸡等,表现出明显的异常。陵县、临淄、淄川、泰安、海丰等地史料中均有记载,“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此外,地震时出现地气、地光、地声等现象,如有白色、黑色、混浊烟状气体,似来自地下。震中区外围的江苏赣榆、河南西华、山东高密等地,出现黄紫色云状、红色或似火光的地光。震前,地声特征距离震中越近,音量越强,其音似雷声、奔马声、风吼声、连炮声等。
地震发生的刹那,极震区郯城、临沂、莒州,城池、县治、官衙、学宫、仓敖、民房、庙、寺、祠、塔、桥等建筑物倒塌,地裂、喷砂涌水山崩地陷。康熙《郯城县志》有载:“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底者连二、三次,遂一颤既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康熙《沂州志》:“地震有声,自西北来,响若雷,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俱毁……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所漂有朽木乱沙。”康熙《莒州志》:“沂州地震,彻夜摇动如雷,官廨、民房、庙宇、城楼、墙垛尽倒,仅存破屋一、二,人不敢入。河水暴涨,城中上无寸椽,下无片地。”

郯城-临沂大地震,郯城-莒县大地震,郯城麦坡地震。
郯城县、临沭县部分地区烈度达XII度,其它地区烈度达XI度。震时如舟覆,地侧树偃,百谷陨箨,城郭、公廨、官民庐舍、庙宇等一时尽毁,山崩为堑,地漩为渊,沙涌井湮。郯城城楼垛口、村落寺观俱倒塌如平地,地裂泉涌,上喷高达二、三丈,地裂或缝宽不可越,或缝深不敢视,李家庄一镇数千家并陷;沂州人无完宇,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莒州百里无存屋,马蓍山崩四散,五庐崮山劈裂一半,阎家崮、旋风朵、马齐山大山个裂一半,城内四乡遍地裂缝。区内死尸遍野,不能殓葬者甚多;暴雨烈日,瘟痢随作,人民疏散。
X度区北至诸城,南至新沂南,西至蒙阴、费县,城郭官民房舍尽坏,压毙居民无数,山崩,地裂涌黑沙水,平地水涌数尺。
IX度区北至潍坊、益都,南至江苏省邳县、沭阳,东至日照、胶县,西至兖州、邹县,坏官民房无算,人畜死伤甚多,地裂山崩,涌水出沙。
VIII度区北起济南至昌邑、即墨一带,南至江苏省盐城、涟水一带,西至微山、济宁、泰安,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城垣官舍倾倒无数,人畜多为压死,地陷裂山崩。
VII度区北起胶东半岛至惠民、德州一带,南至安徽省淮北、蚌埠到江苏省盱眙、宝应、大丰,西至菏泽、河南省商丘,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城垛庐舍多坏,人民有压伤及死者,地裂出黑水。
VI度区北起黄河口北,南至安徽省安庆、宣城到上海,西至河北省冀县、丘县到河南省安阳、郑州一带,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一般记载房屋多倾倒或扑屋伤人。
沂水县志记载“倒房数千间”,章丘县志记载“龙山山崩”。
2.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卷二《地震》一文中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以下引述《地震》中的相关内容: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大震。余适客稷下(编写者注:今临淄),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体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侧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3.当时郯城知县冯可参(清代邵武县人,康熙进士)震后积极抚恤灾民,时任县令冯可参写作《灾民歌》详细的记述了震后百姓的生活:
郯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震遭荼毒, 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 或如奔马走危坡,又如巨浪摇轻轴, 忽然遍地涌沙泉,须臾旋转皆干没。 开裂缝坼陷深坑,斜颤倾欹难驻足, 阴风飒飒鬼神号,地惨天昏蒙黑雾。 逃生逃死乱纷纷,相呼相唤相驰逐,举头不见眼前人,侧身不见当时屋, 盖藏委积一时空,断折伤残嗟满目。 颓垣败壁遍荒村,千村能有几村存,少女黄昏悲独宿,老妪自首抚孤孙, 夜夜阴磷生鬼火,家家月下哭新魂, 积尸腐臭无棺殓,半就编芦入冢幡
1668年7月25日晚8时许(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最大的一次地震在郯城发生。
顷刻间,电闪雷鸣,郯城县李庄镇地陷严重,马陵山多处断裂,县城百里范围内房屋倾倒,喷砂、涌水,平地积水深三四米。到处都是哭声喊声,而且幸存者们更是惨不忍睹,苦风凄雨,伴着灯火四野荒芜。
这次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5级,震中为郯城,受灾最为严重的是郯城、临沂和莒县,有感范围涉及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十余省及中国东部海域,有文字记载的受震地区达400余州县,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旷世奇灾:文史记载编绘灾难史
一次大震前,总会相应地出现许多宏观异常现象。郯城地震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较详细的记载,仅从现存的历史资料来看,大地震之前出现过特旱大涝、地下水位上升、动物异常等宏观方面出现异常情况。
郯城地震发生的4年前,郯城西部广大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份部分州县出现大面积干旱。“这年,除山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外,其他各地夏秋绝产,千里赤地,草木皆枯。”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地震发生前许多动物,如牛、马、驴、狗、鸡等,表现出明显的异常。陵县、临淄、淄川、泰安、海丰等地史料中均有记载,“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此外,地震时出现地气、地光、地声等现象,如有白色、黑色、混浊烟状气体,似来自地下。震中区外围的江苏赣榆、河南西华、山东高密等地,出现黄紫色云状、红色或似火光的地光。震前,地声特征距离震中越近,音量越强,其音似雷声、奔马声、风吼声、连炮声等。
地震发生的刹那,极震区郯城、临沂、莒州,城池、县治、官衙、学宫、仓敖、民房、庙、寺、祠、塔、桥等建筑物倒塌,地裂、喷砂涌水山崩地陷。康熙《郯城县志》有载:“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底者连二、三次,遂一颤既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康熙《沂州志》:“地震有声,自西北来,响若雷,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俱毁……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所漂有朽木乱沙。”康熙《莒州志》:“沂州地震,彻夜摇动如雷,官廨、民房、庙宇、城楼、墙垛尽倒,仅存破屋一、二,人不敢入。河水暴涨,城中上无寸椽,下无片地。”

B. 东坡遗址今何在

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自号“东坡居士”,写下了700多篇诗词文赋,为黄州留下了大量的东坡胜迹。但920年后,东坡雪堂、定惠院、临皋亭等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专家们也陷入了无尽的争论。带着一些疑问,我和几位黄州苏学爱好者,带着明、清黄州府城地图踏上了寻找东坡的历程。

北宋黄州城

北宋初年黄州刺史王元之在《黄州谢上表》中说:“黄州地连云梦,城倚大江。”苏东坡《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黄州小郡夹溪谷,茅屋数家依竹苇。”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张耒在《明道杂志》中记述说:“黄名为州,而无城郭,西以江为固,其三隅略有垣壁,间有藩篱,城中居民才十二三,余皆积水荒田,民耕渔其中。”

另据明弘治十四年《黄州府志》记载:“本府城,宋元在今城南二里许,西临大江,东傍湖泊,水涨淹没。本朝甲辰年指挥黄荣于此展筑,洪武十七年指挥曹奉、永乐六年指挥郭显,前后修理高二丈一尺,周围一千八百二丈八尺五寸,绕以壕堑,为门四,东曰清淮、南曰一字、西曰清源、西北曰汉川。”由此,我们得出四条结论:

1、宋城随山就势而建。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北部的赤壁山、聚宝山是非常好的屏障。

2、宋城很简陋。特别是北宋时,主要是垣壁和藩篱,还不具备战争防御功能。城的西边倚江而建,东边傍湖泊,南边比明城多二里。

3、宋城很落后。城中居民和建筑物不多,很多地方还是农田和池塘。

4、现存黄州古城遗址是明城。

明代黄州城

由于资料的缺失,宋城的范围,我们只能寻找明城墙遗迹,再推算宋城的大致范围。

从汉川门出发,沿着古城墙,来到沙街,在清源门居委会院子,几位老市民热心地告诉我们,黄州区装卸公司与东坡足疗堂之间、横跨沙街就是当年的清源门所在地。在黄州区装卸公司院内,我们还发现了残存一段30余米的古城墙。

清源门外是濠沟路,过去是古城墙外的濠沟,即护城河,现在是一个菜市场和小商品市场。沿着濠沟路走到尽头,就是位于考棚街口的市卫生防疫站,一字门旧址就位于市卫生防疫站大门口与区教育局宿舍区之间。绕到八一路,我们在市三医院房子后面看见一段高高的岸墙,这就是位于市中心医院内的古城墙遗迹。

穿过胜利南村,在市邮政局宿舍区,两位老人告诉我们,清淮门(俗称东门)位于银海商场与市邮政局宿舍之间、横跨胜利街。清淮门向北是胜利北村和市政府宿舍区,市政府宿舍区东边是一段高高的砖岸,高岸下是市体校田径场。站在这里,我们豁然明白,市政府位于龙王山脉,对面的黄冈师范学院老校区位于聚宝山脉,两山之间是山谷,也就是现在的七一水库和市体校田径场。

对照古今地图,我们发现现在的黄州老城区实际上还是明城的格局,主要是沙街、青云街、考棚街和胜利街,城北是龙王山,城西是长江,城南是濠沟路和八一路,城东是体育路。

我们认为,宋朝限于经济条件,只能依山就势建城,城的范围可能比明城略大。而明朝虽修建了高大的城墙,因为经济原因,它只好收缩范围,比宋城要小。因此,黄州府志记载,宋城在明城南二里,估计宋城南墙处在八一路和西湖一路之间。

柯山和黄冈山

接着,柯山和黄冈山进入了我们的眼帘。

明弘治《黄州府志》记:“定惠院,在府治东南。苏子瞻尝寓居,作《海棠》诗以自述。”施元之注《东坡八首并叙》云:“东坡,在黄冈山下,州治东百余步。”

建筑物易毁,山形难以改变。我们穿过八一路,实地勘察了黄冈中学老校区、市工商局宿舍区、火神庙、安国寺、落星台小区、市自来水公司、市缫丝厂、八一小区、定花园小区等地,发现这一带有两座山岗,一座位于宝塔大道的东边,一座位于宝塔大道的西边。对照明清黄州府地图,我们判定东边的是柯山,即市自来水公司至定花园小区;西边是黄冈山,即黄州区八一小学到安国寺。

实际上,整个黄州城就坐落在山上,城北是赤壁山、两耳山、龙王山、玉矶山、聚宝山,城南是柯山和黄冈山,城中有十八坡、十三坡等等。黄冈之所以得名,府志记载就是因黄冈山而得名。

定惠院

定惠院是一个小庙,非常破落。

苏轼遭贬,刚来黄州时心情非常落寞,也怕惹是生非,经常白天睡觉,夜晚出行。“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名作就是他寓居定惠院,夜晚出游而作。

至于定惠院的地址,苏轼曾述:“柯丘海棠吾有诗,独笑深林谁敢侮。”文中的海棠诗是指《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由这两首诗可知,海棠长在柯山,定惠院就在柯山的西侧。

经过我们现场勘察,柯山大约在市缫丝厂内,定惠院应该在现在的市自来水公司院内。

临皋亭

临皋亭又名回车院,宋时为驿站。元丰三年五月底,苏轼的家眷二十多人来到黄州,由定惠院迁居临皋亭。

苏轼在《临皋闲题》载:“临皋亭下不数十步,便是大江。”《答秦太虚书》:“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记赤壁》:“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由此可知:临皋亭在黄州城西、长江主干道边,亭下是江水,对岸是武昌的西山,离赤壁大约一里路。

北宋许端夫在《齐安拾遗》中记载:“夏澳之侧,本水驿,有亭曰临皋。”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载:“东坡故居,即今之临皋亭及临皋馆,后又居雪堂。……临皋馆,在朝宗门外,元名瑞庆堂,以故相秦公桧之父舣舟其下,秦公于是乎生。又有临皋亭,东坡曾寓居焉。”这与苏文所载完全相符,又有赤壁和长江为参照,我们在详细考察了黄冈中学老校区后,亦认为临皋亭应该在黄冈中学东侧围墙所在的高阜上。

东坡、雪堂

东坡原址,众说纷纭。

陆游在《入蜀记》中写道:“(八月)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

苏东坡在《东坡八首并序》中说:“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余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与章子厚二首》:“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与子安兄》:“近于城中得荒地十数亩,躬耕其中。作草屋数间,谓之东坡雪堂。”也由此得出:东坡在城中,不是在城外;东坡是故营地,营地一般也应该在城内;东坡是荒地,面积为五十亩。

弘治《黄州府志》所载:“东坡故居在今县学东,宋元丰三年苏轼为吴兴守,谪黄州三年,故人马正卿为守得地,立雪堂居之,自号东坡居士”、“东坡书院,苏子瞻去后以雪堂付潘大临、陈慥,开学教生徒,名曰书院,今之县学,即东坡故址。”明黄州知府卢浚所编《古黄遗迹》所载:“东坡,在府治东南县学前,宋苏子瞻先生谪黄筑居于此,因以为号。有洗墨池尚存,后人思之为建祠塑像,在赤壁山。”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中记载:“东坡,在州治之东百余步。”

这些记载表明,东坡在府治东南县学处,而县学就在一字门西侧,刚好也在州治之东百余步。

陆游、苏东坡、王象之、卢浚和弘治《黄州府志》的记载完全吻合,再参照清代《黄州府志》和现场调查,我们认为县学(即雪堂)大约在市烟草局宿舍区和市商业局一带;东坡应该就在十三坡,大约是市商业局至胜利街派出所。

黄州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但现在的黄州除了汉川门和赤壁外,绝大多数历史名胜都已经烟消云散。笔者认为,在黄州城市建设中,适当加入古城黄州的文化因子,有计划地恢复或重建东坡遗胜,将会大大提高黄州城市品位。

C. 芜湖的有什么战争遗址和本地的英雄人物。

褚磊,呵呵没想到你也有今天啊!我是王峰哈哈?我帮帮你把。
1、澛港河畔战妖兵

澛港镇襟江带河,地势险要,是芜湖太平军的西南屏障。1858年(咸丰八年)11月,清军水师提督杨载福率总兵李成谋、副将丁泗滨及陆军千总尹景昌、韦以琳等合攻澛港一带太平军,经过多次激战,没有得手。直到1862年(同治元年)4月18日,清军攻陷繁昌县城,严重威胁澛港太平军的防务。因此,太平军在澛港扩大集兵屯粮,加强澛港营垒的军事防御措施。曾国藩四月初四日奏疏说:“芜湖贼援,潜在澛港,增党屯粮,以图抗拒。”四月十八日太平军匡王赖文鸿、佐将林有志等率军撤出繁昌,屯扎澛港,为芜湖前卫。曾贞干会同水师总兵李成谋、李济明于4月24日水陆来犯。曾贞干亲率恒营及晏恭山的陆师五营驻扎螃蟹矶。李成谋正右营及左光培等水师三营、李济清副中营及罗世贤水师二营分泊于囗矶与螃蟹矶之下。曾贞干命令清军多备船筏,搭好浮桥,以便渡河,并命令江口决堤,以便水师用木船从决口驶入港内。李成谋令戴德祥领陆兵南渡,与入港水师炮船相呼应。次日,曾贞干领带陆兵渡浮桥进攻北岸太平军的营垒,晏恭山的陆兵沿着澛港大堤前进,陶宝堂领陆兵沿江边大道进攻,彭楚汉水师复从港内飞桨而出,太平军水师船二百余号被消灭。由于清军水陆进扑澛港河南北营垒,水军失利,腹背受敌,太平军最后撤出澛港,退回芜潮大营。

2、血战金柱关

清军攻陷澛港镇以后,又根据曾国荃的计划:“必从金柱关入手,则芜湖与金陵老巢横中截断,贼势乃孤”的战略,彭玉麟于1862年5月3日会合各营水师船,由针鱼嘴驶进来石矶,焚船毁垒,率师登陆,突袭金柱关的太平军。这时,东梁山的太平军援师至,敌军乃退。彭玉麟接受了失败教训,认为:金柱关地险城坚,非水陆并进不可。于是将上游水师调至裕溪口以下,曾国荃率马步十五营自西梁山南渡,逼近金柱关下,沿堤结营数十里。为了防止太平军的侵扰,特派李朝斌带领外江新右营及喻俊明等内河水师三营猛攻太平军后方。又派成发翔、邓万林内河左右营及王明山、万化林、外江水师四营黄翼升、淮扬水师八营,从下游环击太平军前阵。曾国荃大营既立,于5月19日率军绕出三叉河、上泗渡,水师分为三队,一队守江路,一队冲入内河,直逼塔下,一队抬炮登陆,环城轰击。金柱关内太平军居高临下,矢石如雨,蔽空而下,两军激战到午夜,清军黄翼升等明火执杖地匍匐前进,后来西门城楼被清军火箭射中,引起大火,清军趁势攻进金柱关。东梁山营垒也同时失守。曾贞干率军沿江向芜湖逼近,并约李成谋决堤放水,驶进小船,向芜湖四面合围,黄翼升率内河水师也飞桨而出。其先,曾贞干令知州黄润昌与芜湖太平军守将陈星斗、沈万国、陈太和、王品来有举众内应之约,5月20日在曾贞干水陆围攻之下,太平军守将没有举众内应,却放弃芜湖城,向官陡门、卜家店方向退却,在南辛圩、三里埂一带筑营结寨,坚持战斗。

3、血染青弋江

1863年(同治二年),彭玉麟督师芜湖,派周万倬、吴坤修进攻南辛圩太平军李世贤营垒,同时派水师任星元、左光培驻扎清水河,为芜湖城的外围水上屏障。3月13日,李世贤军从三里埂沿河而下,进攻清水河任、左两水师。清军水师将领王三锡登堤督战,被太平军枪弹击伤。后因太平军死伤过多而退回三里埂。3月21日罗逢元、朱南桂领水陆军攻万顷湖(今万春圩)边南辛圩,李世贤军失利。3月22日,太平军又自湾沚奔袭清水河,清军万化林与水师任星元、左光培趁湾沚兵力空虚,从青弋江下游驾船潜往,五更到达,一时万炮齐发,青弋江上游清军霆营又刚刚破了西河镇太平军,清军水师从青弋江顺流而下,上下夹攻,当天晨雾弥漫,清军登上湾沚街口,点燃柴草,火光冲天,太平军被迫退至竹塘、湾沚后山。(这可是我给语文课代表的哦)
世纪初的那些日子,在赭山那苍翠的松柏之后,掩映着安徽公学的遗址,它曾被人称作"安徽的北大"。1905年,陈独秀在芜湖的赭山皖江中学堂和安徽公学教书期间,曾主办过《安徽俗话报》,传播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册“辛亥前安徽文教界的革命活动”一文指出,“安徽的辛亥革命活动发源地是芜湖,而在芜湖的活动中心则为安徽公学(安徽公学是皖江中学堂的连襟学校)。这时期的革命人士有陈独秀、李光炯、张伯纯、苏曼殊(著名诗人、文学家、《民报》编辑)、谢无量(著名革命家、作家和书法家、孙中山建国方略的起草者之一)、章士钊、柳亚子等著名人物。 现中长街20号,曾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芜湖科学书社》,它于1903年由绩溪人汪孟邹创办并任经理。它经历过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且都是时代波浪的前潮,被称为“革命的据点”和“新文化的媒婆”。它经销的有《新青年》、《向导》、《湘江评论》和鲁迅的《呐喊》等早期革命书刊。1904年下半年,时在芜湖“安徽公学”和“赭山中学”任教的陈独秀,就寄居在书社的小楼上,编写半月刊《安徽俗话报》,他两次到芜,历时两年多,都是在这里居住。 1926年,现代文学家阿英曾在芜湖主编过激进清新的《苍茫》杂志。出生于芜湖的30年代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和女作家王莹,她的自传小说《宝姑》将芜湖20年代的风土人情描写得栩栩如生,展现了当进的芜湖风貌。1911年新剧《恨海》曾多次在大戏院内公演,开安徽话剧演出之先声。 市区赭山内,有抗日名将戴安澜之墓,党和国家领导人王稼祥纪念馆;镜湖西南有纪念早年安徽省委代理书记王步文牺牲的步文亭,有文化名人王莹纪念馆,有曾在芜湖编著早期革命书刊《苍茫》的阿英藏书室,还有孙中山光临芜湖的地方;革命先辈恽代英、蒋光慈、刘希平等早年在芜湖活动时的旧址。登上江南第一船的解放军,就是在芜湖荻港上的岸,这些都是“红色之地”的闪光点。

D. 交城县的社会事业

城市建设
2006-2010年,交城县共投入资金5亿元,实施了迎宾大道、新开路中段拓宽改造工程、旧307国道城区拓宽改造工程、卦山生态园一期工程等重点市政工程42项,涉及拆迁个户500余户、院落250余处、建筑面积8万余平米。 交城县累计硬化道路568公里,栽植各类苗木720万株,改造、新建科技文化活动室81个,农民休闲健身广场73个,便民连锁店167个。
路网结构
2006-2010年五年来,交城县共投资7.84亿元,完成了经济开发区路网一期工程、307国道县城段改线工程等30项重点公路建设。
电力
2006-2010年五年来,交城县共投资3.49亿元,对交城县主网、农网、主干线路及变电站进行了新建、改造。
水利
2006-2010年五年来,交城县投资9.86亿元的柏叶口水库工程完成大坝封顶,2012年底全部完工;龙门渠供水工程已奠基将开工。
环保
2006-2010年五年来,交城县累计投资10.5亿元,实施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00余个,增加和改造治理设备1080台(套),关停取缔违法排污企业100余户。 旧石器时期遗址
本县旧石器文化遗存分布在西冶河和瓦窑河之间及瓦窑河东岸一线。在瓦窑、坡底、郑家庄、西岭、高家圪台、木槽、细曲、横头、马岭、野则咀以及偏交等村,共49个地点。遗存区东西约15公里,南北约30公里。属旧石器时代中期。1957年,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贾兰坡教授鉴定,相当于山西丁村文化期。
文化遗存主要是打制石器。计有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石核器4种,石器原料以角页岩为主,火石、石英料很少。石器由两面用交互方法打击者为多。旧石器文化分布范围很广,除打制石器外,未发现灰层。
新石器时期遗址
(一)瓦窑遗址
瓦窑遗址位于瓦窑村,分布于瓦窑河两岸的斜坡及台地上。瓦窑河东呈梯形:北至卦山西顶,东至文昌宫,南至驮煤道,西至瓦窑河;瓦窑河西呈弯月形:北至碌碡坪,西至神头凹,南至村,东至瓦窑河,总面积70万平方米。1962年,发现其北部遗址2000平方米。1982年春县发现西东部大面积遗址,报告国家文物局。1983年,经山西省考古所王克林等专家鉴定,分属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
遗址文化遗存丰富,有陶窑、墓葬、白灰面土窑洞居室、大量灰层。较典型的彩陶有尖底瓶口沿及各类彩陶器皿残片。灰、黑陶有鬲、盂等炊具,三足瓮、甑等残片及纺轮、刀等工具。石器有刀、斧、锛、凿、锄、纺轮等生产工具,环、璧等装饰品。玉器有黄玉璧残段。骨器有刀、环、鹿角器。发现的白灰面居室有5处,穹顶圆形或长方形,四壁施以白灰。
石器的制法为琢制、磨制,石质为石灰岩及少量砂岩。陶器多系拍制,兼有部分轮制。彩陶原料为第四纪黄土质陶土,饰有几何形花纹。灰陶、黑陶质地分为细泥陶、夹砂陶、红土陶,纹饰为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几何形刻纹。器形以平底、三足居多。
除上述遗存外,灰坑内还有许多猪、犬、马等遗骸。
(二)广兴遗址
广兴遗址发现于1983年春,该遗址位于广兴村西和开栅砖厂东,北至新公路北,面积约为2 500平方米。属仰韶晚期文化,龙山初期文化。
遗存文物为石器、陶器、骨器。石器有石斧、石球、石刀、圆形刮削器;陶器全部为红陶残片,饰以绳纹、篮纹;骨器有骨针、蚌壳等。石器质地为石灰岩、页岩,前者居多,磨制、琢制而成;陶器质地为细泥陶,表面磨光,拍制、轮制而成;骨针通体打磨,一端钻孔。文化层厚度达2米。除石、陶器具外,还保留了一部分鱼骨。
(三)南堡遗址
1957年,发现四圣宫后小面积遗址,1985年春,发现大面积遗址,该遗址位于南堡村文峪河东岸武元城。北至武元城北,南至黄崖沟,东至黄土坡顶,西进入水库区。遗址沿文峪河东岸成带形,分布在三个黄土丘上,总面积达98 000平方米。属仰韶晚期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以龙山文化为主。
地面拣拾文物分陶器、石器、骨器三类型:陶器有彩陶、黑陶、灰陶3种。彩陶质地为细泥陶、夹红泥陶、夹沙陶,绘以几何纹等图案,以红陶黑彩、桔黄陶紫红彩为主。器型有斧、钵、盆、罐等炊器盛器,底部勒有绳纹。黑、灰陶质地为夹砂、细砂、细泥夹胎3类,器形有袋形三足器、平底器两种。从残片分析,有甑鬲等炊具,盆罐等盛器。纹饰为绳纹、篮纹、刻纹附加堆纹,制法主要为拍制,兼少量轮制。
石器遗存丰富,除石斧、石铲、石刀等常见石器外,还有因材而用、造形独特的靴形石器。石质为石灰岩。制法为打制、磨制。
骨器地面散落不多,有鸟翅骨、蚌壳两种,弧面略加打磨成刃,非常锋利。
此外,还有泥壁陶窑一座。遗址面散落有烧结石。
(四)洪相遗址
洪相遗址北部发现于1956年,东西部发现于1982年。位于洪相村东石壁沟口两侧,总面积合11 000平方米。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
遗址地表散落有灰陶残片及石器。陶器以拍制为主,施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器形为三足器与平底器;陶器遗存有钵、盆、双耳罐、鬲等炊、盛器。石器以磨制、琢制为主,偶有打制。陶器土质一般为黄土,石质为石灰岩、砂岩。石器有斧、锛等砍砸器。骨器有磨制三棱骨簪。
(五)坡底遗址
坡底遗址发现于1982年春,位于坡底村东杨家洞山坡上。东至磁窑河西岸,西至村东砖厂,南至交岭公路,北至黄土坡顶,呈斜梯形,总面积达7 500平方米。属龙山文化。
遗址文化层有的厚达3米,文物内涵丰富。遗存文物主要为石器、陶器两类。石器有打制刀形器、尖状器、圆形刮削器,磨制石斧、石凿、石锛、鬲足。石质为石灰岩、砂岩;陶器有陶刀、鼎、钵、罐、盆等炊器具。饰以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器形以平底、三足为主。陶色为磨光黑陶、灰褐陶。陶土以黄土为主,兼有少量红土。拍制器皿居多。
(六)磁窑遗址
磁窑遗址发现于1983年,位于磁窑村南黄土坡,呈不规则梯形。东至果园,西至磁窑河东岸,南至沿山大道,北至磁窑村南,总面积为3 600平方米。时期与河南龙山文化相当。文化层出露很少,地面仅有少量磨光石器及篮纹灰陶残片。保存较好的是8座“白灰面”土窑洞居室,分筑于3处。屋顶穹形,座向朝南、朝西,穹顶及地面抹一层厚度O.5厘米的白灰。居室中间有圆形火灶。石器比较精致,石质为石灰岩。
(七)覃村遗址
覃村遗址发现于1983年,位于覃村村北山坡上,呈梯形。北至云梦山下梯田顶部,南至县陶瓷厂东北,东至黄土冲沟,西到小河沟。总面积为14 000平方米。与龙山文化同期。
遗址地表散落有石器及陶器残片,石器有石斧、石凿、石刀等生产、生活用具,琢制、磨制而成,石质为石灰岩。陶器纹饰以篮纹为主,大都为罐、甑、鬲、杯等炊器、储器残片,以灰陶为主,制法以拍制为主。灰坑内,还发现松树芯残段,直径约20厘米。
(八)水峪贯遗址
水峪贯遗址发现于1983年,位于水峪贯村,由南至北分为3段:南段地处村南河滩东,呈方形;中段地处村东山梁,呈带形;北段地处村北山坡上,呈不规则方形。总面积3 500平方米。与龙山文化同期。
遗址文物中无完整器皿,地表散落残陶片很多,器形有鬲、甑等三足器,盆罐等平底器。饰以绳纹、篮纹、附加堆纹。陶色以灰陶为主,偶有黑陶。陶质为夹砂陶、细泥陶,原料为红土、黄土质陶土以及其它粘土,大部分拍制。石器有斜刃石斧、石球等器具,上端琢制,刃部磨制。间有个别打制石器,石质为石灰岩。
(九)会立遗址
会立遗址发现于1984年,位于会立村。遗址东临文峪河,西靠山,呈C形环绕会立村。面积为850平方米。与龙山文化同期。
地表出露有一定数量的残陶片,多数为三足器及平底器的口沿耳腹底等残片,纹饰为绳纹、篮纹。陶质为粗泥陶,胎壁一般较厚。颜色为灰陶,拍制多,轮制较少;石器散落不多,石质为石灰岩,刃端磨制;骨器以钻孔骨刀为代表,用大型蚌壳磨制。
(十)东坡底遗址
东坡底遗址发现于1984年,位于东坡底村南西葫芦川道,北至东坡底粮站南,东至东葫芦河,西至东坡底村边,面积2 500平方米。与龙山文化同期。地面散落石器很少,陶器残片丰富,为三足器、平底器口沿耳足部分残片,无完整器皿。泥质为粗泥、夹砂泥。颜色为灰陶,饰以绳纹、篮纹。拍制为主,偶有轮制。 哺乳类动物化石遗址有1956年发现的覃村花果山黄土坡遗址,1959年发现的范家庄遗址,1979年发现的西冶村遗址,1980年发现的广兴北坡遗址,1982年发现的瓦窑塔儿坡遗址。
脊椎类动物化石遗址主要为1982年发现的坡底村西驼鸟蛋化石层。
植物化石遗存点目前发现的有覃村龙眼沟,瓦窑汉池沟北坡。瓦窑村北石井壁尚有一直径40厘米的古树化石裹在二迭纪砂岩中,已炭化。
此外,县境东南平川段村、梁家庄等村均在地面以下20~300米的地层中发现海蚌、田螺等动物化石。西岭窑儿头村山沟亦发现有属刘家沟组古动物化石。 交邑冶铁始于战国,宋代初期,立大通铁冶监于狐突山西侧义泉社,名日西冶。之后历数百年到明代中叶,冶炼经久不衰。据查,宋元遗址现存的主要有7处。
西冶村遗址:位于村西铁炉地、村后大炉沟。遗址内铁渣堆积层最厚处达3米多。明代冶司府旧址一片废墟,仅剩高1.7米青石雕狮一尊。附近建有一安置历代刻石之碑亭,已毁于兵火。
陈台沟遗址:位于陈台沟东口,旧名砧台,系冶炼与锻造之地。遗址大堆残渣,建西冶铁厂时处理殆尽。
水峪贯遗址:位于水峪贯村南。遗址出露面积约400平方米、铁渣堆积层约2米,间有刀剑农器残片。
东、西孟家山遗址:位于铁炉梁。梁畔残片堆积多处,逐年被河水冲刷,今仅遗残迹。
席麻遗址:位于席麻村南小炉沟。
野则咀遗址:位于野则咀村西沟侧,今遗址尚有残铁可寻。
寨立遗址:位于寨立村路侧,遗存残炉为竖炉,高1.3米,内径1米,呈瓶状底大口小。 交城鼓书
交城鼓书是流传民间的一种说唱形式,新中国成立前演唱者多为盲艺人。1956年,县文化馆成立了“交城县盲艺人宣传队”,对交城鼓书进行了整理革新,交城鼓书由十字句或七字句组成。鼓书音乐旧以板鼓为主,辅以三弦、胡琴等弦乐,六十年代始加入大众琴及板胡、响铃。传统长篇书目有《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传》等。1980年9月,由张有洛创作、李学成演唱的交城三弦书《会安排》,参加了山西省曲艺会演大会,分别获得创作奖和表演奖。
交城莲花落
源于太原莲花落清代以前即在交城县境内流传。光绪二十九年(1903),祁县著名莲花落说唱家毕者山收交城县成村吕著为徒,传授莲花落艺术。光绪三十一年(1905),吕著自立书摊,成为清末民国时期交城县艺术造诣较高的莲花落艺人。由于吕著亦精通晋剧、碗碗腔,将莲花落融进了戏剧艺术,自成体系。1962年,县文化馆系统整理了莲花落艺术,并聘请吕著收徒传艺。
交城叮叮呛
源于“拉洋片”。1972年,县文化馆张有洛在原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叮盯呛为坐架脚踏式。坐架内装置木梆、手锣、小镲、小鼓、木鱼5件打击乐,用双脚踏动踩板表演,表演者坐于其上演奏弦乐,文场武场,说、拉、打、唱集于一人。由他创作并与武秀兰合演的叮叮呛《吕梁人民学大寨》,1973年推选出席山西省曲艺调演,获表演第一名;1974年参加了华北曲艺调演。
交城顺口溜
交城县民间很早流行一种“四六句”口头艺术,句式可长可短,押韵顺口。用方言土语演说,风趣幽默。张有洛的叮叮呛本世纪六十年代,“四六句”经县文化馆张有洛整理改革,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交城顺口溜”。初期,顺口溜沿袭民间传统,以方言土语入韵,题材多以农村生活为主。1978年以后,逐渐以普通话入韵,扩大了听众范围。有张有洛创作的《怕茶壶》、《胡批》、《双送子》等一批顺口溜小段。
交城杂则
亦称快板书,七字句句式,上下旬连续反复演说。有张有洛创作的《二奴子避孕》、《破除迷信》等段子。1964年,收集整理了以杂则为主的专集《交城曲艺》。“文化大革命”之后,杂则小段除盲艺人继续表演外,已逐渐被顺口溜取代。
美术书法
交城美术主要有绘画、版画、剪纸、木雕、泥塑等。交城书法届颇有建树的有任杰生、任利生、韩学武先生等。
民歌
交城方言属于以太原话为代表的晋中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清代中叶,悲怆哀怨的民歌《交城山》流传于交城县,成为清末秧歌《割莜麦》主调。交城县流传民歌有:《交城山》、《刨洋芋》、《要死要活相跟上》3首。新中国成立以来代表性民歌主要为《交城是个好地方》。

E. 中国四大佛山是哪四个

佛教四大名山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五台回山,文答殊菩萨道场,山西省五台县境内,由五座山峰环抱合成,峰顶平坦宽阔如石垒之台,故称 “五台山”。汉唐以来,五台山设佛寺弘法,以宗教利生,一直是世界与中国的多元佛教文化中心之一,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禅寺有 :显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龙虎寺。

F. 太原市区有哪些旅游景点

1,云顶山

娄烦县云顶山,海拔2789米,是太原市境内最高山峰,因山势险峻、山顶直插云际而得名。山头平坦广阔,奇花异草遍布,是一片茫茫草原,沿途林海壮观。

车程110公里。驾车路线一:上绕城高速转太佳线娄烦出口下高速—娄烦县城—省道 S217—安家沟—S104—米峪 镇。路线二:兴华西街向西顶头,上太古高速,古交下—镇城底—天池店方向至景区,大门口停车徒步上山,大约两个小时登上山顶。

特色美食:当地土豆沙绵,用土豆泥和白面和起来蒸熟搓成鱼鱼再炒的面食叫“圪搓搓”。当地的豆腐有嚼头。

出游提示:山上较冷,多备衣服,5月份下雪是常有的事。因车不能上山,徒步距离长,老人和孩子不宜前往。下山可顺便去汾河水库。山上不能起火,只能冷餐。

2,凌井沟

凌井沟位于阳曲县西凌井乡,北起阳曲县凌井村,南至关口村,两侧高山对峙如门,称“天门山”,自古就是晋西北通达太原的交通要道。凌井沟全长30里,沟深处河道屈曲,山峦起伏,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共有“七十二景”。凌井沟自然保护区是我市四大自然保护区之一,面积很大。该景区里有三郎洞,是指这里曾有三郎庙,现还留有遗迹。庙旁有潺潺溪水,是孩子戏水的好地方。

路程78公里。驾车路线一:太原—柴化路-康西公路至西凌井—北小店乡—六固村—进村—进山就到。路线二:太原西环绕城高速转太佳线西凌井出口下至北小店乡六固村。

特色美食:阳曲县小杂粮很有名,尤其是小米,叫“太后香”。六固村口有农家乐,有莜面、黑猪肉。

出游提示:康西公路沿途风光不错,路况不好,因有森林,注意防火。

3,云竹湖

榆社县云竹湖是华北地区少有的高山湖泊,四面环山,景色宜人。湖边蜿蜒曲折,湖水碧波荡漾,游客可休闲垂钓、体验水乡风韵。当地大力发展旅游,尤以向阳村岩良村农家乐出名。岩良村还种植了大片荷塘,夏天有江南水乡的味道。

行车路线:滨河东路上太长高速,榆社北转和汾高速鱼头出口下即到,车程80公里。

特色美食:来云竹湖要吃水库鱼、水库虾喽,当地农家乐、水上餐厅很多。当地特产有“榆社笨蛋”、河峪小米。

4,龙栖湖

龙栖湖位于寿阳县境内南燕竹镇蔡庄村附近。湖心小岛卧龙岗油松茂密,风光秀丽;湖周围滩涂地上湿地植物生长茂盛,引来大量鸟类栖息繁衍,一派秀美风光。游人来这里,可湖边垂钓,或湖上泛舟,或岛上休憩,感受惬意的休闲时光。

驾车路线:太旧高速晋中出口下,转省道 S216, 蔡庄村即到,路程60公里。

特色美食:当地有寿阳豆腐干,此外,还有寿阳油柿子。传说寿阳以前产大柿子,后来气候变冷柿子减少,人们就发明了面食油柿子来代替。建议游客品尝南燕竹镇的老头肉夹饼。

出游提示:湖边太安驿镇有五峰山,据说,傅山在山上的龙泉寺修炼过。寺里过去有一眼泉,由于水位下降,现为井,水质甘甜。

5,定襄南庄

定襄南庄位于县城东南方向,四周山谷纵横,大山林立,周围生态环境极好,滹沱河水经此流过,人称“小桂林”。此外,小溪潺潺、飞鸟啼鸣,林草丰茂,群峰竟秀。所属村庄村貌很具农家特色:石板路、夯土墙。沟里有柿子、花椒和核桃三大特产。。

驾车路线:原太高速转忻阜高速建安出口下,转东坪线,沿路进山即到。

特色美食:花椒核桃都是绿色无污染的特产。山里的红薯味道甘甜。

6,盂县梁家寨大汖村

大汖村位于盂县北部梁家寨乡,整个村庄群山环绕,围合封闭,附阴抱阳,松柏罩头,清泉绕村。大汖村的房舍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被称为小“布达拉宫”。大汖村现存百余间老房,房屋基本由黄黏土与石头的混合材料构建而成。最有特色的是三层石楼。没有任何地基,单纯凭借石头和黏土盖在光滑的岩石上,石楼一般一层是厕所,二层住人,三层是存放物品的地方,风格接近南方建筑。因千年古村保留原貌,来此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驾车路线:太原绕城高速,转太阳高速盂县出口下,转省道 S314, 转石阳线,沿滹沱河北上,至梁家寨见路牌右转进山即到,路程167公里。

特色美食:梁家寨盛产花椒、核桃。黑枣已很少见了。温泉水养的罗非鱼也不错。盂县卤土豆很有特色。

出游提示:滹沱河上现有漂流,全长47华里,可顺流而下,终点正好在梁家寨。梁家寨温泉是山西省五大温泉景区之一,山环水绕,景色优美。水温63摄氏度,水质极佳,含有钙、镁、铀、镭、氡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7,马川沟

马川沟位于忻州以西20公里处。浅浅的一条小河从沟中穿过,河两岸开着许多不知名的野花,河里有林蛙,草里到处飞着一种蓝翅膀绿身子的蜻蜓,不时有松鼠跳来跳去。小朋友可以在林子里采蘑菇,大人可在河中嬉水,老人可在河边喝茶……这里适合全家或者朋友们踏青聚会。

驾车路线:太原上东环高速,向北到忻州口,下转 S313 忻黑线,向静乐方向至三交镇,见第一个山洞口左转,向前200米右手边就是河滩了。路程114公里。

特色美食:高速忻州口去静乐和奇村叉路口“天外天”农家乐有当地土饭。

出游提示:这里不允许起火。近年去的人多了,看到一些随意丢下的塑料袋和啤酒瓶。记得一定要带走垃圾。

8,文水苍尔会

仓尔会位于文水西30公里吕梁山脉中,区内山高林密,沟谷交错,沿路两边都是茂密的树木,满眼绿色,景色优美。与公路相伴的是一条清清的河流,坐在小河边上,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比较惬意。仓尔会景点并不集中,沿途风光很美,边走边看,到仓尔会乡官帽山行程结束。

驾车路线:从太原绕城高速,转大运高速,再转到吕梁的 G20 高速,文水开栅收费站口下,左转上307国道,右转去西社和庞泉沟的路,一直顺着山路走,到了野则河有岔口,循路标,左转一直就会到达,路程160公里。

特色美食:大村有虹鳟鱼养殖场,村西有饭店。饭店特色就是虹鳟鱼。

G. 如何判断南坡北坡,阴坡阳坡

判断南坡北坡:朝北的坡面为北坡,朝南的坡面为南坡;

判断阴坡阳坡:阴坡也就是没有太阳光照射的一面,阳坡就是有太阳光照射的一面。由于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在北半球,朝南的坡为阳坡,朝北的坡为阴坡;在南半球,朝南的坡为阴坡,朝北的坡为阳坡。一般的,阳坡热量条件较好,所以同一自然带,位置高的为阳坡,位置低的为阴坡。

(7)东坡底遗址扩展阅读

坡向对于山地生态有着较大的作用。山地的方位对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有影响。辐射收入南坡最多,其次为东南坡和西南坡,再次为东坡与西坡及东北坡和西北坡,最少为北坡。

向光坡(阳坡或南坡)和背光坡(阴坡或北坡)之间温度或植被的差异常常是很大的。南坡或西南坡最暖和,而北坡或东北坡最寒冷,同一高度的极端温差竟达3~4℃。在南坡森林上界比北坡高100~200m。永久雪线的下限因地而异,在南坡可抬高150~500m之间。东坡与西坡的温度差异在南坡与北坡之间。

坡向对降水的影响也很明显。由于一山之隔,降水量可相差几倍。来自西南的暖湿气流在南北或偏南北走向山脉的西坡和西南坡形成大量降水;东南暖湿气流在东坡和东南坡造成丰富的降水。

H. 赣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赣州有很多好玩的旅游景点,这里给大家简单地介绍几个:

第一个旅游景点是通天岩。通天岩是一个国家4A级风景区。通天岩石窟开凿于唐朝时期,兴盛于北宋时期,时至今日,这里仍然保留着唐朝至宋代的石龛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国的摩崖题刻128品,被称为“江南第一石窟。值得一提的是,通天岩还有一处荷花潭,如果是夏季的话,还可以去赏荷。通天岩距离赣州火车站17公里,距赣州机场约1小时40分钟,非常方便。

第五个旅游景点是关西新围。关西新围是一座非常典型的客家建筑,位于赣州市龙南镇新围村,始建于1798年,于1827年完工,历时将近30年的时间,系关西名绅徐名钧所建。

总而言之,以上五个旅游景点都非常好玩,非常值得一去。

I. 广州旅游的历史遗址

1、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

墓中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其中“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错 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平板玻璃铜牌饰等文物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两千年前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南越王墓是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入选国家AAAA级景区,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南越国遗迹》与《海上丝绸之路》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狭义上讲,应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广义上讲,即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3、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

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六榕寺的别称)以塔显”之称。

4、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花都区新八景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大布乡官禄布村。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间泥砖、瓦顶木结构平房,石砌墙基,总面阔16.5米,进深5.5米。

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单间小屋,泥墙,无间隔。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余年,青少年时期在此度过。故居的附近还有洪秀全读书和教书的私塾、洪氏宗祠等。故居原建筑曾被清政府焚毁,新中国成立后重建。现在的故居建有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洪氏宗祠辟为纪念馆辅助陈列室。

5、大佛寺

广州大佛寺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在北京路西侧、广州百货大楼正南方)。广州大佛寺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名新藏寺,为南汉王刘龑上应天上二十八宿而建。

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后改为巡按公署。清顺治元年(1649)公署毁于火。平南王尚可喜于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仿京师官庙制式,兼具岭南地方风格重建殿宇,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

J. 交城县东坡底乡最高海拔多少米

交城县东坡底乡位于交城县北部山区,东与交城县水峪贯镇为邻,西与交城县会立乡相接,北与太原市娄烦县接壤。全乡面积368.5平方公里,其中森林占地300余平方公里,山地50余平方公里,公路占0.5平方公里,村庄及道路占1.2平方公里,耕地12平方公里。95%以上的面积为山地,最高海拔1700多米,是一典型的山区乡镇。 全乡有行政村14个,系在2003年底前在行政村合并中重新确定。原有行政村35个,其中东葫芦17个,西葫芦18个。全乡1785户,7541人,农民人均收入646元,是全县两个贫困乡之一。 东坡底乡由东西两道葫芦川构成,东葫芦自逯家岩村始至鱼儿村结束,一座大山阻隔了北上娄烦县的交通,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胡同;西葫芦川自游家坪村开始到大塔村,北上可到达娄烦县,潘岔线贯穿西葫芦川并延伸到娄烦县潘家庄。 东西两葫芦川河属文峪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它们分别自鱼儿村、大塔村森林之水源,流至东坡底村会合,到达岔口村后汇入文峪河。东葫芦川河流域面积5.5平方公里,长为35公里;西葫芦川河流域面积6.5平方公里,长40公里。 东西葫芦川相比,西葫芦川面较宽,但最宽不足300米,东葫芦川最宽不足250米。最窄处均为50余米,平均宽度在120至200米之间。由于近年来的持续干旱和过渡放牧,以及多年来的滥砍乱伐导致两条河流量锐减,河流流量的减少已严重威胁到全乡的农业生产。 乡政府及乡辖村东坡底乡于2002年乡镇合并时由燕家庄乡和惠家庄乡合并而成。乡政府现有干部、职工31名,其中行政干部17名,事业人员13名,临时工1名,离退休人员3人。 农业、副业及特产.全乡总耕地面积12300亩,全乡群众主要以农业为主,由于气候的原因,东坡底乡的主要农作物有马铃薯、莜麦、大豆、美国豆、荞麦等,作物品种较少,但由于其属于小杂粮系列,因此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2004年,全乡种植玉米3170亩、谷子3060亩、土豆2800亩、莜麦930亩、豆类1200亩、油料1240亩。 随着各大城市对无公害蔬菜的大量需求,东坡底乡杜里会——大塔村、横岭——鱼儿村一带农户已自行同市场取得一种默契,每年种植大量的返季节豆角,由于其属纯天然绿色蔬菜故受到社会的亲赖,每亩纯收入超过2000元。 由于东坡底乡盛产马铃薯,且淀粉含量高,其加工成粉条后同离石粉条属同一系列,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目前惠家庄村有一粉条加工户,其产品供不应求。每年东坡底乡马铃薯产量达3000余吨,除去很少部分自用外,决大部分需外运或加工,但由于农民市场意识不强,观念落后,又没有掌握加工技术,因此仍然停留在过去坐在家里等用户上门的层次上,导致每年有大量的马铃薯因不能加工或外运而白白烂掉。 东坡底乡70%以上的地表被森林覆盖,且有大量的榨树和山杨树林,因此每年有大量的羊肚菌、木耳和蘑菇生长,其生长期正逢农闲季节,采摘羊肚菌、木耳、蘑菇成为全乡农民的一项重要的副业,光这几项每年可为东坡底乡群众增加200万元以上的收入。同时,采中药材也是全乡群众的一项副业,在森林和坡地中生长着大量的贡芩,柴胡、窜地龙、沙参等名贵中药材,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群众已初步掌握了部分中药材的生长特性,开始进行人工培植中药材,上药材收入每年在100万元以上。 牧业方面 东坡底乡的大量森林资源给全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户大多均有相当数量的羊和大牲畜,全乡大牲畜存栏数在3470头,羊14310只,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历届党委政府也十分关心畜牧业的发展,全乡牲畜存栏数正以相当快的速度增长,畜牧业收入已成为50%以上农户的收入主要来源,畜牧业已继农业之后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 其 他 东坡底乡除具有农业、畜牧业和一些小副业外,还有储量相当的石英矿、钾长石,铁矿,石绵矿、云母矿、硅矿和其他矿藏。去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响应县委“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战略决策,积极引进了两个年产5万吨的石英石矿和钾长石矿加工企业,目前正在建厂期间,预计可望在今年十月份投产。这两个工矿企业的投产将成为东坡底乡的龙头企业。对全乡的相关产业和服务业将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彻底改变了东坡底乡没有企业的历史。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