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县古遗址
㈠ 灵石有哪些早期人类遗址
山西省灵石县位于山西晋中盆地南端,旌介村位于灵石县东北部, 太岳山山麓,与介休县毗邻。1985年在这里发掘了商代墓葬, 1986年省考古研究所组织对灵石旌介商代遗址再次进行了勘探, 钻探面积4万平方米。发现从商代至汉代的土坑竖穴墓54座, 其中不规则墓葬14座, 砖室墓5座。
1987年4~6月对钻探的墓葬区内部分墓葬和遗迹等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钻探资料表明在墓葬区的东南部, 距1985年发掘商代墓葬东南150米处40米见方的范围内, 分布有6座圆形粮仓。粮仓呈十字形式排列, 南北并列4座, 东西各1座。直径相似,为地穴式。
更早期的人类遗址好像还没有发现。
㈡ 山西有那些古遗迹他们在哪儿简要介绍.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涌现出一批风景区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第一批)、平遥(第二批)、祁县 、新绛、代县(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第一批)、山西省临县碛口镇(第二批)、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第三批)
㈢ 山西灵石县的文化简介
灵石县--静升王家灵石名胜荟萃、钟灵毓秀。全县共有文物古迹46处。王家大院以其雄伟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的紫禁城”和“华夏民居第一宅”,更有“王家归来不看院”之美誉。静升古镇以其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列为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榜首,现存大大小小的店铺、典当行、水井、石板小路、戏台等依稀可见当年静升的繁荣景象和独特的人文气息。国家级森林公园石膏山风景名胜区、红崖大峡谷、介庙、中国式古堡夏门古堡、千年古刹资寿寺、韩信墓、周槐等景点闻名遐迩。县委、县政府通过打造古镇古堡大院游、山水生态休闲游和节庆民俗文化游三个旅游品牌,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现代旅游名县的跨越,文化旅游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灵石县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灵石置县后的1400多年来,有过许多先烈为民族的解放献出了生命,有过许多豪杰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贡献。据不完全统计,灵石有革命烈士928人,有高中进士者47人。古代有为民请命的师范、秉公除恶的梁中靖,有学贯中西的杨尚文、藏书万卷的耿文光;近代有科学兴晋、实业救国的耿步蟾,有辛亥元老、爱国忧民的何澄;当代有法学泰斗张友渔兄弟、著名版画家力群、牛文,著名作家胡正;特别是两渡何家,自清乾隆中期到光绪初年,有15人高中进士,太学生、举人不计其数,以至后来,出现了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何泽慧、著名固体物理学家何怡贞、医学专家何泽涌、生物学者何泽瑛。如今,灵石儿女遍及祖国各地,有的旅居海外,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无愧家乡的哺育,无愧灵石的父老乡亲。[4]
㈣ 山西灵石特别出名的一个地方,它的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名称由来
隋开皇十年,文帝“巡幸开道,得瑞石,遂于谷口置县,因名‘灵石’。”。一说,相传大禹治水在此“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素有“秦晋要道,川陕通衢”之称 ,距省会太原市150公里,北临介休市,南接霍州,东靠沁源,西连交口、孝义,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之称。全县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东西宽53.5公里,南北长39公里。
(4)灵石县古遗址扩展阅读:
灵石县四周群山环绕,山峦重叠,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0%以上。中部为汾河谷地,县城即居于谷地之中,乃为晋中通往晋南之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县境东部有太岳支脉石膏山,海拔2532米,西部为丘陵地形属吕梁山脉,较大山为县城西北14.5公里处的新建塬,海拔1275米,坡度约40度,顶部平坦,面积12平方公里左右,是控制两渡至西山、控制灵石河西的战略要地。
㈤ 灵石古八景分别是什么
只知道石膏山志里有石膏山古十景,至于灵石古八景,真没听说
㈥ 灵石县的风景名胜
在灵石县文化艺术中心右侧,有一石块,满身孔洞,似铁非铁,似石非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旧时附近乡民视为“神石”,前来焚香膜拜,祈求平安。据考察系古代降落的一块陨石。灵石县名即因此物而得。
全县共有文物古迹46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属国家级文物保护的有旌介古遗址、王家大院、资寿寺、晋祠庙、后土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静升文庙,石膏山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
静升古镇地处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丘陵地带。东眺绵山,西望汾河,北与介休接壤,南与本县马和乡交错。周边沟壑纵横,层层梯田,海拔900余米。其地形有似双乳,高不露风,低不失水。土地肥美,物产富庶。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
石膏山,是太岳山的主峰之一,制高海拔2532.6米,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75平方公里 ,位于灵石县城东南35公里处。石膏山是山西名山,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古代就被作为传统游览观赏地。明未清初,傅山先生曾落墨“山林野趣”,成为千古绝唱。撩开石膏山久已尘封的面纱,即能看到它深藏浅露,大美而不言的英姿。
红崖峡谷景区位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部,灵石县马和乡境内,西距灵石县城20公里,距大运高路灵石出口5公里,与介休绵山风景区和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灵石县王家大院仅6.5公里之遥,和千年古刹资寿寺有9公里之隔。峡谷景区面积2591公顷。
介林是三晋名贤介子推的墓地,位于灵石县马和乡张嵩村东,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春秋,兴起于秦汉,鼎盛于隋唐,是三晋清明寒食文化之乡、忠孝文化圣地。
资寿寺,座落在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十公里的苏溪村。东临绵山,西傍汾河,古树交荫,风景秀丽。这处寺庙,创建于唐代,重建于宋代,在金代又遭破坏,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重建。资寿寺规模颇大,院落宏敞,布局完整。寺内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雷音殿,罗汉殿,地藏殿,药师殿,二郎殿等。这些古代建筑结构奇巧,雕梁画栋,碧瓦凌空。屋顶三彩琉璃瓦覆盖,制作精巧,很有特色。现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㈦ 山西灵石的传说始于哪代
灵石县区位特殊,地势险要,扼三晋南北咽喉,素有"燕冀之御,秦蜀之径"之称。古代有千里径、雀鼠谷、韩信岭古道,特别是韩信岭古道,自汉以来已成为通都御道,轮蹄不断。如今,同蒲铁路、大运公路纵贯全境,东夏公路在县境内与大运公路相接,二连浩特至河口高速公路从县域东部穿过,在境内留有两个出口(静升、仁义);县城有通往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柏油路,各乡镇政府所在地正在向所属各村修建油(水泥)路;灵石北距省城太原120公里,南距古都西安550公里,距首都700公里。京-太-西通讯光缆穿境而过,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无线寻呼、图文传真等可直达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
灵石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一万年前,先民们就在灵石地域劳动、繁衍、生息;到了新石器时期,已有族徽为·W·的部族在这块沃土上耕耘、狩猎。史前文化女娲补天、禹王治水,为灵石留下了美丽的传说;天外来客"灵石",文帝因以置县又为灵石披上了神奇的色彩;石膏山下,植自周初的古槐,至今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县城东陲,缘自春秋的绵上,介林、介庙,遗址尚存,正在修复,不日将成为凭吊介子、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胜地;
㈧ 灵石县早期人类遗址
旌介遗址,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旌介村东,绵山西坡,汾河东岸。西南距灵石县城约15公里。除商代文化遗址外,还分布有新石器、东周及汉代以后的文化堆积。
1976年发现商代晚期墓葬一座,出土有鼎、爵、觚、觥等铜器30余件。1985年1月,在村东取土场又发现两座商代墓和一座车马坑,经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青铜器等。
座商代墓均为土坑竖穴墓,葬具有棺、椁。1号墓,一椁三棺,正中为男性墓室,仰身直肢,两侧各一具女性尸骨,均为侧身葬,面向墓主。2号墓,一椁二棺,男性墓主靠南,仰身直肢,女性靠北,侧身面向男性。两墓填土中都有殉人、殉狗、附葬牛腿。墓底有腰坑、殉狗。
两墓出土有青铜器鼎、簋、尊、卣、觚、爵、羊头小刀铜器等140余件。玉器有鱼、燕、鸟、虎、璜等10余件。从出土青铜器的器形、纹饰和羊头青铜小刀等分析,此墓葬属于商代晚期北方青铜器石楼类型。且其中40余件青铜器上面有族徽“VV”,可释为鬲,说明灵石一带在晚商时期为鬲族方国所在地。两座墓主为其统治者。另外2件爵有铭文羌字,说明这一带当时也在羌人活动范围之内。一件青铜簋底铸有阳线条马的图案,这与甲骨文中常见的马羌有关连。
㈨ 灵石县的历史遗址及墓毙
全县共有文物古迹46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属国家级文物保护的有旌介古遗址、王家大院、资寿寺、晋祠庙、后土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静升文庙,石膏山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静升古镇地处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丘陵地带。东眺绵山,西望汾河,北与介休接壤,南与本县马和乡交错。周边沟壑纵横,层层梯田,海拔900余米。其地形有似双乳,高不露风,低不失水。土地肥美,物产富庶。王家大院 (43张)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石膏山,是太岳山的主峰之一,制高海拔2532.6米,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75平方公里 ,位于灵石县城东南35公里处。石膏山是山西名山,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古代就被作为传统游览观赏地。明未清初,傅山先生曾落墨“山林野趣”,成为千古绝唱。撩开石膏山久已尘封的面纱,即能看到它深藏浅露,大美而不言的英姿。 红崖峡谷景区位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部,灵石县马和乡境内,西距灵石县城20公里,距大运高路灵石出口5公里,与介休绵山风景区和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灵石县王家大院仅6.5公里之遥,和千年古刹资寿寺有9公里之隔。峡谷景区面积2591公顷.介林是三晋名贤介子推的墓地,位于灵石县马和乡张嵩村东,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春秋,兴起于秦汉,鼎盛于隋唐,是三晋清明寒食文化之乡、忠孝文化圣地。资寿寺,座落在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十公里的苏溪村。东临绵山,西傍汾河,古树交荫,风景秀丽。这处寺庙,创建于唐代,重建于宋代,在金代又遭破坏,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重建。资寿寺规模颇大,院落宏敞,布局完整。寺内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雷音殿,罗汉殿,地藏殿,药师殿,二郎殿等。这些古代建筑结构奇巧,雕梁画栋,碧瓦凌空。屋顶三彩琉璃瓦覆盖,制作精巧,很有特色。现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请采纳
㈩ 灵石有哪些远古传说和历史故事
灵石县历史非常悠久,是先民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从境内出土的文物证明,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繁衍,从事农业、畜牧业生产。从三皇到五帝,自商周历秦汉,经唐宋至元明,几千年厚重的历史, 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千秋文明:旌介商墓, 展现出远古文化的辉煌; 西许周槐, 记载下时代发展的变迁。登绵山而凭眺介子推,早著高风;过西河而遐思卜子夏,久留教译。高壁汉淮阴侯墓,演奏着千古悲歌;苏溪唐资寿古寺,诉说着历史兴衰。举不胜举的宋元文物古迹,蜚声中外的明清建筑奇葩,都在向世人展示着灵石地灵人杰、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天人和谐的一方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