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绸机遗址
① 什么遗址是汉晋时期精绝国的遗址,位于哪里呢
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精绝国的遗址,是位于中国新疆的民丰县,在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这个遗址是1959年才开始发掘的,在三年之后就成为了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在1996年的时候才成为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现在,这个地方就成为了旅游的地方,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遗址中出土了很多东西,不单单是珍贵的珠宝文物,还出土了一些他们所吃的粮食。从他们制作这些器具,还有他们使用过的东西,可以初步的认,初步的判断这个地方精绝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为之后研究中原王朝,还有西域古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历史资料,且为了研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尼雅遗址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典型代表。
② 在织布机出现之前,古代人都是如何织布的呢
在古代没有织布机,做衣服就很难,但衣服又是一个生活必需品和消耗品,所以人们为了织布付出了很多幸苦,和我们现在相比,古代的人们很不容易。
慢慢的人们也从穿麻衣到后面儿的穿绸缎衣服,不只是织布的机器变好了,也是那些织布者的技术增强啊,所以我们不止要称赞发明和改造这些织布机器的人,还要记得用这些织布机器来织衣服的人,是他们让我们穿上华丽好看的衣服,这些人都是织布界的先驱。
③ 从纱绸机到珍妮纺纱机,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进行工业革命呢
我国是由小农经济为基础构成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而发展工业革命是需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
如果我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话,封建君主的统治就会崩溃,所以没法进行工业革命
T_T 相信我吧,我是读历史专科的
④ 古代纱、绸、绫等衣料的种类
1)纱是最早出现的丝织物品种之一。古代的纱根据其本身组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表面有均匀分布的方孔,经纬密度很小的平纹薄形丝织物,唐以前叫方孔纱。一种是和罗同属于纱罗组织,以两根经线为一组(一地经,一绞经)起绞而成的,密度较小的织物。纱在南北朝以前都是素织,后来花织逐渐增多,宋以后益为繁盛。由于纱薄而疏,透气性好,古时应用较广,是各个时期夏服的流行用料。纱织物的名贵品种很多,如轻容纱、吴纱、三法纱、暗花纱等。宋代亳州所出轻容纱,在全国最为有名,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形容它“举之若无,载以为衣,真若烟雾”。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过一件表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重49克,用极细长丝织成的平纹素纱禅衣。此件薄若蝉翼的纱衣,织作之精细,令人惊叹,是古代纱织物中的珍品。
2)绸:丝织物的一个大类。指采用基本组织或混用变化组织或无其他类丝织物特征的、质地紧密的丝织物。按原料分有绵绸、双宫绸,采用柞蚕丝的鸭江绸、涤纶绸。习惯上把绸与起缎纹效应的缎联系起来作为丝织物的总称——绸缎;有时也用丝绸用为丝织物的代称。丝绸起源于中国。绸出现于西汉,当时写作“ ”,专指利用粗丝乱丝纺纱织成的平纹织品。两晋南北朝时期,绸开始有粗、细之分。丝绸 : 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长丝织成.汉唐时期,中国丝绸即已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中亚、欧、非各国。明清以来绸成为丝织品的泛称。绸按原料分,除采用桑蚕长丝的以外,还有用绢纺落棉的棉绸,使用柞蚕丝的鸭江绸,用双宫丝的双宫绸,用化学纤维长丝的涤纤绸等。绸可分为生(白)织和熟(色)织,又可分为不提花的素绸和提花的花绸。绸属中厚型丝织物,其中较轻薄的品种可做衬衣和裙;较厚重的可做外套和裤。近代以来,习惯把紧密结实的经向支持面平纹丝织物称作绸,如塔夫绸。具有上述特点的棉织物也常被称作绸,如府绸。
3)绫: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中国传统丝织物。是在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始产于汉代以前,盛于唐、宋。绫光滑柔软,质地轻薄,用于书画装裱,制作衬衫、睡衣等。用作装裱图画、书籍以及高级礼品盒等的称裱画绫。 绫类丝绸按原料分为有纯桑蚕丝织品、合纤织品和交织品。绫类织物的地纹是各种经面斜纹组织或以经面斜纹组织为主,混用其它组织制成的花素织物,常见的绫类织物品种有花素绫、广绫、交织绫、尼棉绫等,素绫是用纯桑蚕丝做原料的丝织品,它制裁地轻薄,用于裱表裱图,其它绫类织物色光漂亮,手感柔软,可以做四季服装。
⑤ 中国丝绸主要产自哪里
我国丝绸产地,与蚕丝产地基本一致。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为我国最大丝绸产地,产量占全国一半。主要集中于苏州、杭州、湖州,称为三大绸市。
其次有绍兴、南京、嘉兴,镇江和常州等。四川盆地是我国第二丝绸产区,生丝产量仅次于浙江。第三大丝绸产区在珠江三角,以纱绸为主。
国际发展
一、产业调整改变丝绸生产格局
1、茧丝生产梯度转移
从总量上看,中国,印度,巴西,越南,泰国等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而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则相继大幅下降。
2、蚕丝生产趋于多极化
世界上有蚕丝生产的国家和地区65个,其中有一定规模的近40个,在世界蚕丝生产中占有一定地位的有l0个左右。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国丝绸业,蚕茧年产量达44万吨,最高的一年份曾达到70万吨之多,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
印度茧丝绸生产发展迅速,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丝绸生产大国。泰国,越南,巴西,马来西亚等国也十分重视蚕丝业投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本国蚕丝业发展。
(5)纱绸机遗址扩展阅读
1、丝绸文化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几千年前,丝绸从长安沿着丝绸之路传向欧洲,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从那时起,丝绸几乎就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
2、原料特性
现代工业丝绸,很少有百分之百全蚕丝产品,主要是天然纤维、人造纤维、纤维素的组合体。
⑥ 列举我国现存的古遗迹
大明宫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明宫是唐帝国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是唐朝的国家象征,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毁于唐末。面积3.2平方公里,是北京明清故宫的4.5倍大。唐大明宫是东方园林宫殿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大明宫遗址是1961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确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遗址保护工程,是丝绸之路整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西安城市建设、大遗址保护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园”,使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成为带动西安率先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的城市增长极,成为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
天坛
圆明园
⑦ 遗迹楼兰存在吗有多久的历史了如何消失的
楼兰古城四周的墙垣,多处已经坍塌,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墙垣孤伶伶地站立着。城区呈正方形,面积约十万平方米。楼兰遗址全景旷古凝重,城内破败的建筑遗迹了无生机,显得格外苍凉、悲壮。 俯瞰楼兰古城,城中东北角有一座烽燧,虽然经过历代不同时期的补修,但依然从它身上可以看出最早汉代建筑的风格。 烽燧的西南是“三间房”遗址。这座100平方米的房屋,建筑在一块高台上,三间房正中的一间要比东西两间显得宽大。20世纪初,斯文.赫定曾在东面一间房内发掘出大量的文书简。从三间房西厢房残存的大木框架推测,这里昔日曾是城中屯田官署所在地。继续向西,是一处大宅院。院内,南北各有三间横向排列的房屋。在古城,这座院落建筑也是比较排场的。相形之下,大宅院南面的房舍多数是单间,矮小、散杂而破败不堪。如果根据出土文书推测三间房毗邻的框架结构房屋是楼兰古城的官署遗迹。 楼兰是汉代西域一个强悍的部族,他们居住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部,罗布泊的西北缘。楼兰人的首都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城。据记载,那时的楼兰国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物产丰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繁华之邦。公元前108年,楼兰国臣服了汉朝,年年岁岁进贡来朝,以后几降几反,成为当时汉朝的心腹之患。 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它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它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向东,到达孔雀河下游,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3月27日,探险队到达了一个土岗。这时,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斯文·赫定发现他们带来的水泄漏了许多。在干旱的沙漠中,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他们于是去寻找水源,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一座古城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有城墙,有街道,有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 斯文·赫定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片竹简和几支毛笔…… 斯文·赫定回国后,把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莱鉴定。经鉴定,这座古城是赫赫有名的古国楼兰,整个世界震惊了,随后,许多国家的探险队随之而来…… 经历史学家和文物学家长期不懈的努力,楼兰古国神秘的面纱被撩开了一角。 1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组织了楼兰考古队,开始对楼兰古城古道进行调查、考察。在通向楼兰道路的孔雀河下游,考古队发现了大批的古墓。其中几座墓葬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是一层套一层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圆木,圈外又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整个外形像一个大太阳,不由得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它的含义究竟如何,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说法一: 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说法二: 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 说法三: 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 斯文·赫定认为,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欧洲人种部落生活在楼兰地区,1500多年前楼兰再次进入繁荣时代,这都和罗布泊游移有直接关系。 说法四: 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经过哈密(伊吾)、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说法五: 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说法六: 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 楼兰古城之谜 到新疆,对一个探险旅游者来说,有一处地方是充满吸引力的。这个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的神秘古城,就是西域古国楼兰。 古楼兰位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岸,是新疆最荒凉的地区之一。这里悠久的历史、天方夜谭似的传说故事是多么令人神往;它那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又意外地出现,引起多少人的兴趣——许多中外游人和探险家都不辞辛劳地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进发,去目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古楼兰。1979年1月,我国已故科学家彭加木就曾从孔雀河北岸出发,徒步穿过荒漠到达楼兰遗址考察。 楼兰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中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城。西汉时,楼兰的人口总共有1万4千多人,商旅云集,市场热闹,还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然而当时匈奴势力强大,楼兰一度被他们所控制,他们攻杀汉朝使者,劫掠商人。汉武帝曾发兵破之,俘虏楼兰王,迫其附汉。但是楼兰又听从匈奴的反间之计,屡次拦杀汉朝官吏,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前,大将军霍光派遣傅介子领几名勇士前往楼兰,设计杀死了楼兰王尝归,立尝归的弟弟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将都城南迁。但是汉朝并有放松对楼兰的管理,“设都护、置军候、开井渠、屯田积谷”,楼兰仍很兴旺。 东晋后,中原群雄割据,混战不休,无暇顾西域,楼兰逐渐与中原失去联系。到了唐代,中原地区强盛,唐朝与吐蕃又在楼兰多次兵戎相见。“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可见,楼兰在唐朝还是边隆重镇。然而,不知在什么年代,这个繁荣一时的城镇神秘地消失了。楼兰古国究竟在何方呢?成了人们猜了若干世纪的不解之谜。 1900年3月,著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一支探险队到新疆探险,他们在沙漠中艰难行进。我国维吾尔族人爱克迪在返回原路寻找丢失的铁斧,遇到了沙漠狂风,意外地发现沙子下面一座古代的城堡。他把这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第二年斯文赫定抵达这神秘城堡,发掘不少文物,经研究后断定,这座古城就是消失多时古楼兰城。 楼兰城的再现,引得各国探险家争相前往探险觅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美国人亨迁顿、日本人桔瑞超先后抵达这座“有高度文化的古城遗址”,掠走了一批重要文物。 楼兰城从沙丘下被人发现了,但一个更大的谜困惑着探险家们:繁华多时的楼兰城为什么销声匿迹,绿洲变成沙漠、戈壁,沙进城埋呢? 1878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考察了罗布泊,发现中国地图上标出的罗布泊的位置是错误的,它不是在库鲁克塔格山南麓,而是在阿尔金山山麓。当年普尔热瓦尔斯基曾洗过澡的罗布泊湖水涟漪,野鸟成群,而今却成了一片荒漠、盐泽。也就是说,罗布泊是个移动性的湖泊,它实际的位置在地图位置以南2度纬度的地方。 普尔热瓦尔斯基部分解开了这个谜。1979年和1980年,新疆科学工作者对它进行了几次详细考察,终于揭开了这个被风沙湮没1600多年的“沙中庞贝”之谜,使人看到了它的本来面目—— 楼兰古城的确切地理位置在东经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5秒。它占地面积为10万8千多平方米。城东、城西残留的城墙,高约4米,宽约8米。城墙用黄土夯筑;居民区院墙,是将芦苇扎成束或把柳条编织起来,抹上的粘土。全是木造房屋,胡杨木的柱子,房屋的门、窗仍清晰可辩;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筑,墙厚1.1米,残高2米,坐北朝南,似为古楼兰统治者的住所;城东的土丘原是居民们拜佛的佛塔。 罗布泊怎会游移呢?科学家们认为,除了地壳活动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积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汇聚在罗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长,泥沙越积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觅新道,流向低洼处,形成新湖。而旧湖在炎热的气候中,逐渐蒸发,成为沙漠,水是楼兰城的万物生命之源。罗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楼兰城水源枯渴,树木枯死,市民皆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 楼兰的消失跟人们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有关系。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为了本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良好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公元三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在今尉犁东南改道南流,”致使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⑧ 楼兰古国的古城遗址
楼兰古城位于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1988年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组织的罗布泊文物队伍在部队的配合协助下,经过32天的奋战,在楼兰古城西南找到了“海头”(被斯坦因编号为lk古城)等两座古城并测绘了国内第一张该两座古城的地形图,采集了一批珍贵文物标本,进一步填补了罗布泊地区考古的空白。 1934年5月,一支探险队在楼兰库姆河边扎下营地。他们要寻找隐藏在库姆河流域的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地。
两个月中,罗布“猎驼人”奥尔德克(本名乌斯曼,1864年出生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的米兰镇北部民族村附近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阿不旦村)等人一次次搜寻都劳而无功。就连奥尔德克本人都猜测,古墓已让十几年间新形成的河湖水域给淹没了,或者是被某次强烈的黑风暴重新埋葬了。月底,探险队向更靠近罗布荒原西南的绿洲带挺进。
不久,他们发现了一条流向东南的河流。它有20米宽,总长约120公里,水流迟滞,一串串小湖沼被芦苇、红柳环绕。它是库姆河复苏后出现的新河,历史不足10年。在他们沿这条河流进入沙漠前,临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小河”。“小河”东岸4-5公里,有一个浑圆的小山丘。远远看去山丘顶部有一片密密的枯立木,高4-5米。奇怪的是,枯立木的株距极近,一株连着一株,互相支撑着。山丘上,遍地都是木乃伊、骷髅、被支解的躯体、随时绊腿的巨大木板和厚毛织物碎片。在一船形木棺中,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打开棺木,严密的裹尸布一碰就风化成粉末了。揭开覆盖在面部的朽布,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双目紧闭,嘴角微翘,就像着了魔法刚刚睡去,脸上浮现着神秘会心的微笑。这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公主”或“罗布女王”。她已在沙漠之下沉睡了2000多年。她长发披肩,身材娇小,身高仅5.2英尺。
在10×16平方米的山顶,有彩绘的巨大木柱,精美的木栅栏,真人一样大的木雕人像,醒目的享堂(墓地的地面建筑)。专家认定,这是一处重要陵墓。
1998年,一批考古专家力尽艰难险阻到达了罗布荒漠。他们意外地看到了一些类似废弃的城墙的痕迹,无所遮掩地袒露于黄天之下。在一个百岁罗布老人的指引下,证实这是一个已成为废墟的罗布人的村庄。
小河也许是一个楼兰古遗址———古城居民们的公共墓地。经过近百年来探险家、考古家们的忙碌,已在罗布荒漠发现了许多大规模的墓葬及随葬物品。 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东北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20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
这里出土了距今3800年、为印欧人种的“楼兰美女”。发现了近10处古代人类遗址,一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铜器碎片、三棱形带翼铜镞、兽骨、料珠等人类遗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盖的黄土地表面。还有一些5000-6000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头、细小石叶、石核等。这清楚地显示,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楼兰,自新石器后期、青铜时代直至汉代前期,的确曾绿草萋萋,森林覆盖率达到40%。 到新疆,对一个探险旅游者来说,有一处地方是充满吸引力的。这个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的神秘古城,就是西域古国楼兰。
古楼兰位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岸,是新疆最荒凉的地区之一。这里悠久的历史、天方夜谭似的传说故事是多么令人神往;它那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又意外地出现,引起多少人的兴趣——许多中外游人和探险家都不辞辛劳地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进发,去目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古楼兰。1979年1月,我国已故科学家彭加木就曾从孔雀河北岸出发,徒步穿过荒漠到达楼兰遗址考察。
楼兰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中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城。西汉时,楼兰的人口总共有1万4千多人,商旅云集,市场热闹,还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然而当时匈奴势力强大,楼兰一度被他们所控制,他们攻杀汉朝使者,劫掠商人。汉武帝曾发兵破之,俘虏楼兰王,迫其附汉。但是楼兰又听从匈奴的反间之计,屡次拦杀汉朝官吏,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前,大将军霍光派遣傅介子领几名勇士前往楼兰,设计杀死了楼兰王尝归,立尝归的弟弟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将都城南迁。但是汉朝并有放松对楼兰的管理,“设都护、置军候、开井渠、屯田积谷”,楼兰仍很兴旺。
东晋后,中原群雄割据,混战不休,无暇顾西域,楼兰逐渐与中原失去联系。到了唐代,中原地区强盛,唐朝与吐蕃又在楼兰多次兵戎相见。“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可见,楼兰在唐朝还是边陲重镇。然而,不知在什么年代,这个繁荣一时的城镇神秘地消失了。楼兰古国究竟在何方呢?成了人们猜了若干世纪的不解之谜。
1900年3月,著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一支探险队到新疆探险,他们在沙漠中艰难行进。我国维吾尔族人爱克迪在返回原路寻找丢失的铁斧,遇到了沙漠狂风,意外地发现沙子下面一座古代的城堡。他把这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第二年斯文赫定抵达这神秘城堡,发掘不少文物,经研究后断定,这座古城就是消失多时古楼兰城。
楼兰城的再现,引得各国探险家争相前往探险觅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美国人亨迁顿、日本人桔瑞超先后抵达这座“有高度文化的古城遗址”,掠走了一批重要文物。
楼兰城从沙丘下被人发现了,但一个更大的谜困惑着探险家们:繁华多时的楼兰城为什么销声匿迹,绿洲变成沙漠、戈壁,沙进城埋呢?
1878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考察了罗布泊,发现中国地图上标出的罗布泊的位置是错误的,它不是在库鲁克塔格山南麓,而是在阿尔金山山麓。当年普尔热瓦尔斯基曾洗过澡的罗布泊湖水涟漪,野鸟成群,而今却成了一片荒漠、盐泽。也就是说,罗布泊是个移动性的湖泊,它实际的位置在地图位置以南2度纬度的地方。
普尔热瓦尔斯基部分解开了这个谜。1979年和1980年,新疆科学工作者对它进行了几次详细考察,终于揭开了这个被风沙湮没1600多年的“沙中庞贝”之谜,使人看到了它的本来面目。
楼兰古城的确切地理位置在东经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5秒。它占地面积为10万8千多平方米。城东、城西残留的城墙,高约4米,宽约8米。城墙用黄土夯筑;居民区院墙,是将芦苇扎成束或把柳条编织起来,抹上的粘土。全是木造房屋,胡杨木的柱子,房屋的门、窗仍清晰可辩;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筑,墙厚1.1米,残高2米,坐北朝南,似为古楼兰统治者的住所;城东的土丘原是居民们拜佛的佛塔。
罗布泊怎会游移呢?科学家们认为,除了地壳活动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积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汇聚在罗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长,泥沙越积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觅新道,流向低洼处,形成新湖。而旧湖在炎热的气候中,逐渐蒸发,成为沙漠,水是楼兰城的万物生命之源。罗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楼兰城水源枯渴,树木枯死,市民皆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
楼兰的消失跟人们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有关系。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为了本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良好的植物受到严重破坏:“公元三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在今尉犁东南改道南流,”致使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向东,到达孔雀河下游,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3月27日,探险队到达了一个土岗。这时,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斯文·赫定发现他们带来的水泄漏了许多。在干旱的沙漠中,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他们于是去寻找水源,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一座古城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有城墙,有街道,有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
斯文·赫定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片竹简和几支毛笔……
斯文·赫定回国后,把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莱鉴定。经鉴定,这座古城是赫赫有名的古国楼兰,整个世界震惊了,随后,许多国家的探险队随之而来…… 经历史学家和文物学家长期不懈的努力,楼兰古国神秘的面纱被撩开了一角。
1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组织了楼兰考古队,开始对楼兰古城古道进行调查、考察。在通向楼兰道路的孔雀河下游,考古队发现了大批的古墓。其中几座墓葬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是一层套一层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圆木,圈外又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整个外形像一个大太阳,不由得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它的含义究竟如何,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说法二: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
说法三: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 斯文·赫定认为,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欧洲人种部落生活在楼兰地区,1500多年前楼兰再次进入繁荣时代,这都和罗布泊游移有直接关系。
说法四: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经过哈密(伊吾)、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说法五: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说法六: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说法七:由于中亚游牧民族侵入, 导致本土文化被毁灭,当地的居民逃往他方,楼兰随后就走向了衰亡 著名的“ 楼兰美女”出土于1980年,当时,考古学家在罗布泊铁板河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古尸,女性的皮肤为红褐色,还稍有弹性,面部轮廓非常明显,眼睛大而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而翘。经过图像处理后,生活在数千年前的一位美女,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由于这具女性古尸是在神秘的楼兰古城附近被发现的。
在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三角洲,曾发现了一片墓地,墓中出土有一具女性干尸,体肤指甲保存完好。她有一张瘦削的脸庞,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头发披肩。她身上裹一块羊皮,毛织的毯子,胸前毯边用削尖的树枝别住,下身裹一块羊皮,脚上穿一双翻皮毛制的鞋子,头上戴毡帽,帽上还插了两枝雁翎,被世人称为“ 楼兰美女”。经用她身上的羊皮残皮做碳14鉴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尸。她是谁?为什么会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就成为考古界的谜。“ 楼兰美女”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年代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眼大窝深、鼻梁高窄、下巴尖翘的“ 楼兰美女”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然而,关于此尸所代表的人群具体属于何种种族类型以及他们生前是当地土著还是从他处迁徙而来等问题至今在考古界仍众说纷纭。
⑨ 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出现纺机
中国最原始的纺织工具应为纺砖,它是由石片或陶片所作成的扁圆形的纺轮,中间有一短杆,利用物体回转的惯性,从事卷绕捻合纱线的工作。
从出土的纺织品中,可以推断出春秋时期即已有纺车。秦汉时,手摇单锭纺车已广为使用。
宋代纺车的改良迈向突破性的发展,麻纺大纺车与水运大纺车的出现实际上已具备小型工厂的雏形。在纺织技术上最重要的成就,是纱罗锦锻等织物的织造方法和提花工艺。棉织业也逐步发展。——常识历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