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小吃游记
❶ 作文以“西安游记”为题首尾呼应520字
二零一二年的大年初一,我和妈妈到了西安。这里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七大古都之首,先后有周、秦等十多个朝代在这里定都,听妈妈讲这座城市有千余年历史呢!
我和妈妈乘坐的飞机终于降落在咸阳机场,我往窗外一看,大叫一声:“哇,跑道上全是积雪哪!”我们乘上了去西安的大巴车,经过一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到了西安的市中心中环广场,然后兴奋地拖着行李箱住进了“速8”酒店。
当天下午我们就去了鼓楼。那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闻天鼓”,鼓面直径2。83米,等于两个我那么高,鼓楼是1380年修建的。我还去了钟楼,那儿有一个大钟,钟楼是1384年修建的。我们观看了欢天乐鼓和编钟表演。我们又去了回民街吃晚饭,那儿有很多的小吃,有羊肉泡馍、牛羊肉串……当天晚上我们一起去了城墙看灯会,我在那里看了龙的舞蹈、激光舞蹈,我还看了五大洲的灯,五颜六色的。灯会里还有很多电视里的人偶,太好玩了。
第二天,我们随着旅游大巴去了半坡博物馆,那里介绍的是半坡人的生活场景。随后我们去了骊山,蒋中正曾经在那里住过。骊山上还有个华清池,那里是李隆基和杨玉环洗澡的地方。听说那儿的水可以喝,我去尝了一下,咸咸的。下午我们参观了兵马俑博物馆,我在那里看到了一排排整齐的兵马俑,可是有很多兵马俑都坏了,只有一些兵马俑是好的,多可惜呀!我还在里面看了环形电影。
第三天,我们去了汉阳陵。那儿是汉景帝的墓,墓的周围有八十一个坑道,一个坑道代表国家的一个部门。我们还去了茂陵,那儿是汉武帝的墓,我在山上看见一个大石头上面有两个洞,我拿了一个硬币朝里面扔,听说这样可以保佑自己。山上有一个去病石,听导游说汉武帝在上面踩了一个脚印,只要我们在上面踩一下,学习会进步,工作会更好。我们最后去了法门寺,法门寺以前烂了一半,现在建得雄伟壮观,到里面主要参观佛主释迦牟尼的舍利子。
第四天我们去了历史博物馆,那里有秦、汉、唐等朝代的文物。我们还去了大、小雁塔,我在大雁塔广场看到了美丽的音乐喷泉。
四天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次西安的旅行。西安真好玩,我爱西安!
国庆节旅游作文500字:国庆节西安游记550字
国庆中,呆在家里实在很无聊,倒不如出个远门,游游景点,开开眼界呢。经过爸爸妈妈一番商议,最终就决定去西安这座美丽而古老的城市游玩。听到西安,我的心就像被火烧着一般激动起来,要知道,西安那块可是有文明世界的四大山之一——华山呢,这能使我不激动吗?
在路途中,我的心情就开始激动不已,真想赶快见见西安,可到了西安,太阳已近亲吻着西山跟我们挥手告别了。还是先找个住处,等第二天养好精神再去旅游景点。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蒙蒙亮,我们就坐上车去华山了,到了山脚下,抬头一望,真是宏伟有惊险,现在的华山被云雾缠绕着半个身躯,就像一位披着白色仙衣的大仙一样坐在那。从山脚下坐车几分钟就可以到缆车区坐上缆车,从缆车上向下看,真能吓出一身冷汗,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壮观极了。到了山中腰就得自己行走了,在山上,空气清新的很,看看周围,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奇幻无比。在通向更高地方的路只有一条,这也应证了一句古话——自古华山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我看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和奇妙的风景,可这条路越走越险,越走越远,我们走到一半就先后泄了气,四处便观赏奇妙的风景。飘飘忽忽游览了一个上午,最后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这座名山。
第三天,法门寺又让我大饱了眼福,首先到门口第一个映入我的眼帘的就是那金碧辉煌的大殿,走到里面更是惊叹不已,每走一段路就会有两座菩萨像映入我的眼帘,菩萨像各各栩栩如生,像活的一样。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入大殿,可是我还是可以想象出大殿里金碧辉煌的样子。
告别了法门寺,也告别了西安这座美丽而古老的城市,我们也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我的激动的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❷ 西安游记600字
在中国有这么一句俗语:“看十年的中国在深圳,看百年的中国在上海,看千年的中国在北京,看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在西安。”这次,我将探访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去一览它的风采!
千人千面兵马俑
谈起西安,人们的脑海中就一定会出现一个响亮的名字——兵马俑。它位于秦始皇陵中,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国的艺术瑰宝。
来到一号坑,映入眼帘的是排着整齐队伍的兵马俑,远远望去,他们并无分别,仔细一看,他们个个都独一无二,各有各的面相,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采奕奕;还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真可谓千人千面,神态各异。咦?兵马俑怎么排着横着的队伍?它们不是应该排成一列列的吗?哦,原来,这些排头军就是率领士兵冲杀的突击队员,也就是现在所称的“敢死队”,正是因为这些军人都具备舍己为人的精神,秦国才能一统天下,成为中国的霸主!我的敬意油然而生。
这延续东西三公里的珍贵的兵马俑却只占秦始皇陵墓的万分之三,可想而知,兵马俑在秦陵中是多么渺小,而秦陵又是多么庞大的工程!
西安标志大雁塔
大雁塔自古以来就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传说它是唐玄奘西天取经归来,为收藏所带来的木材、布料、舍利而建造的,塔身七层。在唐代,它还是一栋木质建筑;到明代,一层厚厚的砖块包裹了大雁塔;民国时期,人们为了能让大雁塔更加坚固,又在塔底建造了塔基,现在的大雁塔已是一位1362岁的高龄“老人”了,它见证了唐代至今中国的发展历史。
今天我见到的大雁塔,不仅看到它古老的塔身,在它的南北广场还欣赏到了美妙的喷泉表演,将古代建筑的艺术美与现代的科技美融为一体,让人叹为观止!
穿越历史在陕博
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乘坐着“时空穿梭机”,我首先来到青铜器时代,一件件雕刻着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的青铜碗、青铜缸、青铜酒盅展现在我眼前,我想,这样坚硬的青铜器,竟能雕刻出如此复杂的花纹,当时的工匠技术真不可想象!据说这样精美的器皿只能有帝王们才能享用,那普通百姓用什么呢?是泥巴做的?木头做的?这真是个未解之谜!
在临潼我目睹了千人千面、惟妙惟肖的秦兵马俑,在陕博我还看到了汉兵马俑、唐兵马俑,但是这些俑个个都千篇一律,就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那是因为暴戾的秦始皇不想让这些能工巧匠透露地宫的秘密,把他们关在封闭的地宫里窒息而死,所以这些工艺就失传了,直到今天,即使运用高科技也无法达到秦代的工艺,这也是中华艺术文明的一大损失。
西安是一支歌。它将黄土高原的豪迈、关中平川的坦荡和秦巴山区的婉约融汇在自己悠扬而久远的旋律之中。
西安,不虚此行。
❸ 西安游记小说中的四大州
吴承恩(1501?-1582?),字汝忠,号射阳抄山人
《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南部瞻洲 东胜神州 北芦具洲 西牛贺洲
西游记是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神怪玄奘远出西域取经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
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敖闰殿下的三太子
最后盘绕再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❹ 一篇西安游记
其实描写西安游记的文章很多,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篇描写西安游记的文章,感觉写的不错,转录在下面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助到你.
西安游记
刚下火车就大吃一惊。导游介绍西安的第一句话竟是:“没有到过西安就不算到过中国!”不禁哑然,我竟做了十八年的不是中国人的中国人。再看周围,稍感安慰,同一团中有数位五十多岁的团友,他们竟做了半个多世纪的“假”中国人。话虽有些不妥,但西安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尽在其中。
西安人很喜欢叫这座城市为“古都”,抑或直接呼其古名——长安。更有甚者要求国家更改城市名称,叫“长安”或“西京”。我想,这就是西安特有的文化内涵,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沉淀。尽管有高楼大厦、有高速公路、有商业中心,但西安保留着全国最完整的古城墙,为了保护地下文物,他们甚至放弃建设地铁。这种对文化传承的坚持在过于重视经济建设的今天尤为宝贵。
西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古老,继而,我发现了她的坚持。
第一站是西岳华山,初中时就读过“山河表里潼关路”的诗句,华山之险,历来称颂。在周围黄土高原的大背景下,华山的岩石变得十分突出。黄土的中心竟是一座石垒的高山,怎能不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凭借索道,我们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北峰。但相比于其余的东、南、西、中四峰,北峰不过是半山腰上的一个平台。也许是古人知道华山难爬,所以称此为北峰,聊感安慰而已。抬头望去,海拔2187米的南峰高高在上,刚刚还埋怨这来回110元的索道费太贵,现在才发觉值得,否则爬死也到不了山顶。
没有爬到顶端,我便打起了退堂鼓。第一站就遇到了本次旅游的第一大遗憾——没有征服华山。但是,看过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险峻,相信不虚此行。
如果要评一个“最名不符实奖”,我想西安将有两样东西入选。一是羊肉泡馍。来西安前总认为它是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象征,一见之后,不过是将羊肉汤浇在碎面饼之上,遂大失所望。另一个便是钟楼。初到西安,问当地人何处最好玩时,十有八九都推荐了钟楼、鼓楼。它的地位就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世界之于上海。记得当时有人到上海来玩,总会被问“大世界去白相过吗?”去过,那很好。没去过,哎呀,你怎么大世界也不去?可惜啊。于是,我对钟楼、鼓楼也充满期待。
钟楼位于西安市的正中心,周围车水马龙,因此钟楼就好象车流中的一座孤岛,需要由地道才能抵达。沿着地道走了一大圈,方找到钟楼的入口。拾级而上,才发现那不过是一个二十多米高的平台。所谓“一览”西安市区根本不可能,更不用说“鸟瞰”了。匆匆游览一圈便走了下来,心中还暗自庆幸——还好没有买钟楼、鼓楼的套票。第二天,从买套票的团友之抱怨声中,我更觉庆幸,似乎还有些幸灾乐祸了。
到中国就一定要来西安。
来西安又怎能不去看兵马俑?
今年年初,上海博物馆展出了数座由陕西空运来的兵马俑。那时也没觉得如何,不过是几个泥人罢了。然而,当真正站在兵马俑博物馆的一号坑前时,成百上千的“泥人”所构筑起的气势丝毫不逊于千军万马。我想,很少有人能不心潮澎湃。周围有不少外国游客,大多数人对中华文化少有涉猎,但他们同样在那里啧啧称奇。他们所感到的,不是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不是秦朝工匠的精湛技艺,而是那股不可抗拒的气势。人们说音乐是无国界的,它的旋律能感动世上几乎所有的人,兵马俑有何尝不是如此?
在兵马俑博物馆内参观了一圈,已觉双脚无力,心想秦始皇也够猛的,光陪葬的军队就怎么多。然而,当看到几十平方米的秦陵复原模型角上一小块标着“兵马俑遗迹”的模型时,我真有些惊呆了。我已经找不出词语来形容秦始皇以及这座偌大的陵墓,剩下的只有可惜与愤怒——为这座陵园的荡然无存而可惜,为项羽当年的暴行而愤怒。
如今仅存的只有秦始皇的墓地,一座兀然孤立的土丘。据说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而没有进行发掘。因此我们只看到了根据《史记》记载复原的墓内情形。豪华、奢侈等词已不能描绘其中的装饰,我也只能再次发出一阵阵惊叹。看过模型,却已再无气力爬上那座土丘(昨日华山之行已消耗了太多的体力)。于是有了此次西安之行的第二大遗憾——没有将秦始皇踩在脚下。
旅游途中,听到了一副有趣的对联。上联:翻身要靠共产党。下联:发财不忘秦始皇。横批:感谢老杨。“老杨”即是1974年发现兵马俑的四位姓杨的当地农民。巨大的陵园因项羽而付之一炬,堆砌如山的珍宝只有一小部分仍伴秦始皇长眠地下,另一大部分却似乎鬼使神差地到了当地人民手中。因为旅游业,秦陵、兵马俑所在的临潼区已成为西安最繁荣的地区之一。这,是可笑,抑或是可悲?
曾有一种说法:看近几年的中国要去广东,看近几十年的中国要去上海,看近几百年的中国要去北京,看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则要去西安。似乎一个“古”字足以成为西安的定语。
但是,我为西安鸣冤,因为西安有华清池。且不说当年蒋介石“督战”时住的五间厅,单是骊山山腰上的一座小亭就足以见证中国的五十多年历史。自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它的名字历经“总统蒙难亭”、“捉蒋亭”、“兵谏亭”的变化,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历史。如最后的“兵谏亭”是近几年为缓和海峡两岸矛盾所改的。历史总是由小处折射,由此可见一斑。
❺ 西安游记作文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前往西安旅游。很早以前我就从书上看到过关于古都西安的介绍,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曾有13个历史王朝在此定都,存在着大量的历史古迹。它见证了古代大唐的繁盛,目睹了近代导致国共携手抗日的西安事变,是现代丝绸之路的中心起点,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出发的前一夜我十分激动,整晚都没合眼,对这次旅行我充满了期盼。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收拾好行李前往西安。经过十几小时的漫长驾驶,终于来到了古都西安,我们安排好住宿便急急忙忙前往著名的回民街。回民街果然名不虚传,大街上人流涌动,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羊肉味,两旁到处都是回民小吃:羊肉夹馍、羊肉泡馍、羊肉······让人目不暇接;老白家、老马家、老海家······一块块金字招牌下站着热情的带着小白帽的回民伙计,不断地大声吆喝,每家店铺中都坐满了食客。我们去了鼎鼎大名的贾三灌汤包。三层的饭店中没有一张空座,座位间站满了等待用餐的客人。我们好不容易在三楼找了一处空位坐下,伙计很快为我们送上了所点的美味,灌汤包是如此的多汁,小小的一口让汁水如水枪发射般喷射出去;烤羊排外焦里嫩,没有一丝的骚味······西安的美味给我留下了浓重的第一印象!
次日,我们前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兵马俑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是秦始皇的陪葬品。自七十年代发掘至今已开发了三个坑而供游人参观。人们常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就是出于此。
一号坑是目 前发掘出最大、最完整的兵俑阵,里面兵马俑神态各异,造型逼真:威武的将军俑、自然的持戈俑、严肃的驾车俑、规范的射手俑都栩栩如生。庞大的军阵一应俱全,数千兵俑好像随时准备一跃而出奋勇作战。让我不禁叹服中国古代人民的创造力。
三号坑处于边发掘边开放的状态,我有幸看到了考古人员复原兵马俑的现场操作,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
短短的三天西安之行很快过去了,虽然时间不长,但西安已用它的美食和历史古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又一次用旅游来了解了古都西安。我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吧!
❻ 西安游记作文600字
第二天早晨,我们早早的就驱车来到了华清池。华清池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建于唐华清宫故址之上,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是古代贵妃、大臣、娘娘等人的洗浴场所。
在华清池中,我们参观了好似海棠花的海棠汤,这是供杨贵妃洗澡用的,两边有两个踏步,池底铺满了墨玉。
参观完海棠汤,我们随后又陆续参观了莲花汤、太子汤、星辰汤。他们分别是供皇后、太子、大臣们使用的,它们有的像莲花,有的像半圆,还有的像方砖。。。
走出华清池,我们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来到了梦寐以求的秦朝文化----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进门我就被兵马俑的雄伟壮观所震倒。我们首先观看了博物馆里的震馆之宝:两座铜车马,其中一座较豪华的是贵妃坐的,另一座是保护她的马车。他们都是彩色的铜俑,他们都是按照真车马真人的二分之一的比例建造的。看完震馆之宝我们又来到了一号坑,看了许多已出土的兵马俑,千人千面,千姿百态。又来到了二号三号坑,有的是一堆碎片,有的只有身子没有头。因为在秦朝末年,项羽在这里进行了砍头计划,及焚烧。所以我们只能看到身子,看不到头。还有的还没有出土,因为我们人类只有能力开发,没有能力保护。我不禁叹了一口气:哎,时代在进步,人类在后退啊。现在我们看到的兵马俑都是土灰色的,听导游介绍,兵马俑一出土时,全身都是彩色的,但是出土时间不长就全被氧化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兵马俑都是土灰色的了。
听了导游的讲解,我痛心疾首,我听导游说在1987年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我站在坑边浮想联翩,我长大以后要多学习科学知识,长大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保护世界历史遗产,为国家做出一份贡献。
最后我们随着人流缓缓走出了博物馆,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希望我能帮到你,多谢。随随便便给个面子,多多少少给个采纳吧!你的采纳是我的动力!
❼ 我的家乡∼陕西,游记散文
散文《故乡的罗猛塘》,该文主题思想好,描写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事情节感人,尤其是那个美丽传说,深深打动人心。该文笔简洁,词语优美,品味十足,是2015年“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有空点击看看。
❽ 西安兵马俑游记2500字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县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发现三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并相继进行发掘和建馆保护。三个坑成品字形,总面积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三个坑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兵马俑坑。 一号坑最大,坑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6000余陶人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坑东端有三列横排武士俑,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似为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南北两翼的后卫部队。二号兵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东,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大致可分为弩兵俑方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兵俑混合长方阵,骑兵俑方阵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0多辆,并有大量金属兵器。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积约520平方米,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似为统师三军的指挥部,出土68个陶俑和4 马1 车。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出土后由于空气干燥,颜色就慢慢地脱落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兵马俑(一说为宣太后)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马高1.5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人、马车和军阵是通过写实手法的艺术再现。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有差异。
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艺术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跃跃欲试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绝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满了个性特征,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俑坑发现种类齐全,数量空前的青铜兵器极大地丰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领域,其中长铍,金钩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兵器铸造的标准化工艺、兵器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设计者为了再现2000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右侧为一个巨大的方阵,左前方为一个大型疏阵,左后方则是指挥部。那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
还有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如将军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彩色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一般战士的神态: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昂首静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两者虽然得刻画一个“思”字,由于表现手法不同,前者给人的印象是气宇轩昂略带傲气,后者沉静文雅。秦俑表现的是古代军事题材,它既没有选择两方交战、将士厮杀的战争场面,也没有选择将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场面。而是捕捉了将士披甲,直兵列阵地,严阵以待的临阵场面。尽管我在这个井然有序的静态军阵营,艺术家们在单个陶俑的雕塑上,还是力求“偶动与静之中”。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锐的武士俑昂眉张目,肃然伫立,神态坚定而勇敢,他们好似整装待发,又好似处于临战状态,还有那一件件驾车的御手俑,双臂前伸,紧握髻绳,目视前方,待命而发;那一匹匹曳车的陶马,两耳竖立,双目圆睁,张鼻嘶鸣,跃跃欲试;那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的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正是由这千百个充满生气、神态各异的陶俑构成整体静态的军阵地,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静极则生动,愈静则愈动”。惟有这种静态的军阵才能使人们感到军阵巨大威慑力的深浅莫测。这样恢宏的阵列,宏伟的构图,空前绝后,无与伦比。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而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它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骑兵俑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相关。
而铜车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为之一新。其工艺之复杂,作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无不令人惊叹。秦陵二铜车是一种带有篷盖的豪华车,车舆接近正方形,它宽78厘米,进深88厘米,其宽度仅比一号车长4厘米,可进深较之一号车长40厘米。二号车舆上罩着一块类似于龟盖状的篷盖。大篷盖不仅将车舆全部罩了起来,甚至连车舆前边的“驾驶室”也遮盖起来,形成封闭式的车舆。以便车主与“驾驶员”传递命令。二号铜车属于小轿车类型。车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如果躺在这样宽敞、舒适、豪华的车舆内,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种“软卧车”的舒服感。既使远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长途颠簸的疲劳。二号车车内设备更富有特色。车舆内曝有彩绘精美的软垫。考古专家曾在车舆底部发现一块方形大铜板,其大小几乎与舆论舆论底尺寸相当,铜板表面彩绘着各种鲜艳的几何形图案花纹,下面四角和中部有8个3厘米高的铜支钉支撑。这块彩绘大铜板无疑就是古车上的“文茵”,类似于一种软垫制品。如果车中铺设双重文茵,一定更加平稳而舒适,其功能无异于现代的“软卧车”。可以说二号车属于我国最早的“软卧车”模型。考古专家经过仔细清理发现二号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其中铜铸件1742件,金铸件737件,银铸件983件。总重量达1241公斤,其中金铸件3公斤多,银铸件,4公斤多。一号铜车马铸件的数量也不会相差太远。两乘车加起来不少于5000多个零部件,尤其令人拍手叫绝的是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而这5000多个零部件无论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盖、伞盖及车舆、铜马、铜俑等,还是不足0.2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铸造成型。就拿篷盖与伞盖的铸造来说,它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0.4厘米,薄的地方仅有0.1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这样难度大的篷盖、伞盖能一次性浇铸成功,不要说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和铜俑的铸造也令我们当代的工程师望尘莫及。我们发现8匹铜马、两个御官俑的铸造都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神态、性格、气质的刻划都可以与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将军俑相媲美。铜马、铜俑铸造如此准,形神兼备实为罕见。比如铜马的笼头,它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0.8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经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专家们用放大镜反复观察,惊奇地发现铜丝表面无锻打痕迹,粗细均匀,表明很可能是用拔丝法制成。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严密。如此纤细的铜丝(0.5毫米)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目前还是一个谜团。总之,铜车马的铸造工艺堪称古代青铜冶铸方面了不起的奇迹。试想当时没有车床,更没有现代化的冶铸设备,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银、铜大小规格不同的车马部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出土的总之,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车兵、骑兵俑等,首次为我们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秦始皇三号俑坑位于一号兵马俑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兵马俑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三号俑坑号的陶俑大部分没有头,陶马马头也同样残缺不全,甚至有的残破陶片坑内也不见踪影。由此不难看出,三号俑坑曾遭受过严重的人为破坏。三号俑坑对于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
大凡参观过兵马俑的人们,对于少数陶俑脸部残留的彩绘或许还记忆犹新。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陶俑的战袍上绘有朱红、桔红、白、粉绿、绿、紫等色。裤子绘有蓝、紫、粉紫、粉绿、朱红等色。甲片多为黑褐色,甲组和连甲带多为朱红。同时也有一部分甲组、连甲带绘成紫色。陶俑的颜面及手、脚面颜色均为粉红色,表现出肌肉的质感。特别是面部的彩绘尤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连眼睛的瞳孔也彩绘的活灵活现。陶俑的发髻、胡须和眉毛均为黑色。整体色彩显得绚丽而和谐。同时陶俑的彩绘还注重色调的对比。从个体看,有的上着绿色长襦,下穿绿色短裤。再从整体来看,如探方20战车后的一排陶俑,第一个身着红袍第二个身着绿袍,第三个身着紫袍,第四个身着白袍。不同色彩的服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陶马也同样有鲜艳而和谐的彩绘。如探方20出土的一组陶马,其局部仍然保留着鲜艳的色彩。四匹马似为白蹄枣红马,但是在局部用色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如马躯体部分为枣红色,前体腔及肚皮部位分绿色,生殖器则绘为黑色。马腿表面也是枣红色,内面异为粉绿色,蹄为白色。马前腿内侧的两个小夜眼(俗称)也绘为白色。马头部的颜色更是精心彩绘,两腮及眼睛以下部位为白色,鼻梁枣红色,鼻孔为粉红色,嘴唇下部亦为枣红色,舌胎则为粉红色,牙齿又绘为白色,马鬃、马尾均为黑色。总之,陶马的色彩既逼真又艳丽,使之静态中的陶马形象更为生动,更具有艺术魅力。
秦俑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蔚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这不仅在彩绘艺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秦俑彩绘技术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一般在彩绘之前对陶俑表面先进行处理。由于陶俑是没有釉的素陶,具有较多的毛细孔,表面不能滑润。而彩绘则要求毛细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涩。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陶俑在烧造之前表面似用极细的泥均匀涂抹,并加以压光,减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洁度,同时在陶俑烧造之后,似进行了化学物理处理。从陶俑陶片断面观察,也证明了陶俑烧造之前表面曾用细泥涂抹,有的部位不只涂抹一次,陶俑表面还涂有一层薄薄的类似以胶质的物质,表面涂胶减少了陶俑两者紧密地粘接起来,使之彩绘不易脱落。彩绘技法则是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陶俑的颜面、手、脚面部分先用一层赭石打底,再绘一层白色,再绘一层粉红色,尽量使色调与人体肤色接近。而袍、短裤、鞋等处的彩绘则是采取平涂一种颜色,只是在衣袖与袖口、甲片与连甲带之间运用不同的色调作对比,更显示出甲衣的质感。有些胡须、眼眉的处理,则是用黑色绘成一道道细细的毛发。总之,彩绘工序复杂,手法多样,着色讲究,充分显示了彩绘的层次和质感,使雕塑与彩绘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其中有些彩绘技法为汉代所继承。陶俑、陶马彩绘严格模拟实物,但在色调的掌握上以暖色为主,很少使用冷色。红、蓝、绿等色调的使用,巧妙地表现出秦军威武。
门票·开放时间: 旺季(3月1日至当年11月底)90元,学生凭证45元;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65元,学生凭证35元。目前二号坑因维修保养关闭,游客可参观一号坑、三号坑及铜车马。 建议听导游讲解。馆内中文导游60元/次,听讲人数不限;省钱的话也可以跟在其他游客请的导游后面听,但因馆内不允许使用扩音器,所以听讲人数过多的话效果不好。英语、日语导游90元/次。3月16日—11月14日: 8:30—17:30 11月15日—3月15日: 8:30—17:00 交通概况: 由西安火车站东广场乘游5(306)路公交至终点站“兵马俑”,全程票价7元。此外,东广场还有914、915路公交开往兵马俑,单程7元。车程1-1.5小时。 由临潼区前往,可乘坐101专线、914、915路公车,车程15分钟左右。
❾ 急需一篇陕西游记!!!!!
从陕西回来已经有几天了,一直想写点东西以志此次旅行.
元旦黄山行之后我就一直打算去西安,虽说高中是文科班出身,但是古城西安却一次也没去过。于是想趁着公司9天的长假,可以把西安,华山和延安都走过一遍.征集是1月底就在携程网上发了,可是刚开始应者寥寥,3月份渐渐地多起来了,还聚了次会,可惜最后同行只有一个网友和我的一个同事.
在历经波折之后,终于买到了去程的火车票(硬卧187元)和回程的飞机票(八折1010元).4/30夜里,我们一行3人上了去西安的临时列车,频繁的靠站,在历经26小时之周的2日凌晨04:15在蒙蒙细雨中抵达了古城西安.
早上在预先订好的招待所中稍事休息,7点我们就重返火车站了,其实这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火车站,西安车站的管理比较混乱,警察在那也不管什么事,拉客的中年男人女人们热情有加,但是给我们严加拒绝了,在细雨中不停地寻找旅游线路车.寻寻觅觅中,开往法门寺的旅游3号车给我们终于发掘出来了!18块的车资.法门寺的门票是届于20-30之间吧,寺庙很大,拜佛的人也很多,印象中除了一个有舍利子的地宫外,还有一个有钱人捐赠的一座3米高金身佛像.当时正值雨后云散,空气特别清新.
逛完法门寺,已经是下午1点多了,吃了点据说是西安名小吃的肉加摸,居然5元一个,也没见得有多少美味,大概是在景区门口的缘故吧.下午本来想回市区参观博物馆的,但看看为时还早,我们三人就拦了辆车,60元直奔乾陵.虽说是武则天的陵墓,但是地宫并没有打开,只有陵墓前两排大臣的站像和无字碑,还有一个列国使者参拜的站像还在.可惜很多人像的头都没有了,如果能看到列国使者的头像的话,应该别有一番意味.无字碑在乾陵的右边挺立着,虽说无字,但我分明看到很多字刻在上面.
回西安市区颇费了点周折,先坐当地中巴1人1元到乾县,然后再转乾县到西安汽车西站的大巴1人8元,幸好在西安我的高中同学来接站,晚饭时分我们到了名声在外的清真一条街.五一的缘故吧,人多的找不到吃饭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吃饭的地方,楼北楼还是楼外楼什么的,已经靠近北院门了,装潢的倒是富丽堂皇的,可惜西安的饮食是我们所不能习惯的,我和我的同事只都吃了一点点,倒是那位网友和我的同学还可以,也许男生在饮食上可以先比女生适应吧.
第二天开始我们的早餐进了西北大学的食堂,大学的食堂哪里都一样,偏重地方的同时有些大一同的.例如稀饭,只是北方的稀饭真的很稀,一勺子下去没什么米粒,中国哪里都有的蛋饼却有悖于西安普遍的咸,一点味道也没有。
05/03这天我们乘坐旅游2号车出发去了华山(门票70元),听闻西岳是以险著称的,果不其然,在历经3个小时的索道(来回110元)排队后,我们上了金锁关..其实一直想去长空栈道走一走,可是日程安排的紧,只能上了最近的东峰.5月的华山居然还有雪,山峰在白雪的映照下显着格外美丽,只是给爬山的人们增添了很多险境.上东峰时候经过了"天梯",残留着雪水的天梯坡度有90度以上,除了有10CM宽的台阶外,能使上力的只有铁链条了.权衡了一下我的臂力,还是上了旁边的铁梯,虽然还是很滑,和前者想比起来至少75度的台阶还是比较安全的。上了台阶走了一段雪地平路,发现没有了路,有的只是山坡,留着铁链,还有积雪,以及雪后凝固的冰.一边是悬崖,一边是雪和冰,拉着铁链,我们三人也渐渐地爬到了半坡.雪景益发地漂亮,山路也益发地险峻了.当到了东峰的观日台后,才发现一切的危险都是值得的.上山容易下山难,下东峰的时候有的时候就靠滑行了,幸好裤子比较牢固,才安全地抵达了坐索道的地方。下山又是排队,谁让我们挑了黄金周呢,又是3个小时,回到西安已经是11点多了。这次的晚饭去了西安的夜市--东兴街,看到很多美女一个人在店门口吃着麻辣小龙虾,不禁对她们有点佩服起来。
05/04和05/05参了早已预定好了延安两日团,一人430元,不算贵,但我们那个团明显人员太多了,一个导游带了50多个人,包括老人和幼童.轩辕庙都是人造的.黄帝陵还不错,古树参天,蒋中正的题词在这也给安了个地方。到延安天色已晚,到招待所放置好背包,我们还是按照事先导游的安排,在饥辘**中上了宝塔山,去延安的一路上尽是黄土和一楼的土屋,真没想到延安居然给援建的这么好,五六层的建筑比比皆是,有一街上练歌房也挺多,还有个起名为新天地酒吧的,朔大的招牌在夜色中也耀眼的很。05日早上起床,导游就急急地带我们去了延河大桥边拍照,昔日的滚滚延河水如今裸露了大部分的河床.7点多了时候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我们又去了枣园和杨家岭,缅怀了一下毛主席们当年的窑洞岁月.接下来又是漫长的车途,经过了一条条盘山公路,快2点时,终于到了号称中国第二大瀑布的壶口瀑布,的确很雄伟,四周黄色的水珠飞溅,水雾弥漫.瀑布上空还有滑翔机,100元1人一次,可惜没有时间了,不然真想在空中看看我们的母亲河.
一路颠簸回到西安市区已经快10点了,进了一家门面颇大的饭店,被告知:我们要休息了.FAINT.只能进了西安的KFC,说起来颇有些丢人,但无论如何,KFC是全国一个味,比起西安的小吃还是好吃了些,虽然上海的KFC我并不怎么进入.
05/06,一起去的网友先行起程,留下我和同事在市区观光.一觉睡到了中午,才发现西安的太阳确实有点大,树阴下倒比较凉快,古城的大雁塔是玄奘建的,虽然也重建过,倒也比较朴素,只是上去又下来,除了二重门票有点贵之外,大雁塔的北广场留给我一个深刻的印象,一重重的喷水,共有10重,夏夜是个很好的散步的地方.3点多了,我们又进了附近的博物馆,35元的门票,还是值得的,里面的确藏了很多民族的瑰宝.西安饭庄吃完饭,我们登上西安的古城墙,晚风吹拂中别有一番怀古情思.那里正在举办康藏风情展,门票又贵了20元.不过城墙里的西藏民族舞蹈真的很好看,以前没发现西藏的舞蹈也那么干劲有力,后来的集体舞蹈让大部分观众都参与了其中,有个肥肥的老美还跳了相当不错~~.
05/07,在西安的最后一天了,我们去了本次旅行的经典项目兵马俑,90元是我目前为止付的最昂贵的门票了。3个坑各有特色,蹭了别的团的导游,一路听下去也不错。中午回到市区,来了十串羊肉串,不知道是不是真饿了还是习惯了,味道真是不错.下午我就在西安的超市里了,买了很多的有名土特产,还有5大袋的陕北粗粮,沉就一个字.晚上9点半飞机起航~~~,呵呵,终于回到湿漉漉的上海.
在这次旅行中,需要感谢的是同行的那位网友,您在爬山路程中勇挑重担,在路上也不停的唠唠叨叨,给本次旅行增添了很多乐趣。还有我的同事,让我对上海的女生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这次自助游有很大的吃苦成分,她毫无怨言,而且精神也特别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