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榆林秦长城遗址

榆林秦长城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3-10 17:30:00

㈠ 有关榆林长城的资料

在历史上,榆林一直都是中原政权和北方游牧民族相互争夺的古战场。先后有魏长城,秦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从这里经过,在长城上我们看到这座巨大的墩台无论是形状和规模都与它两边的长城不一样,这就是被人们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镇北台。

这座巨大的墩台就坐落在榆林城北的红山之上。

镇北台的名字就是威镇北方的意思,它是明代长城上最大的了望台,也是榆林重要的军事设施,它的东侧和西侧与长城相连,在这里可以看见远处的墩台、烽火台和断断续续、模糊不清的土长城,那么,为什么在不同时期人们都要在榆林修筑长城呢?

今天我们在榆林所能看到的是明长城。那么我们还能找到魏长城、秦长城和隋长城吗?

榆林的秦长城它不是秦始皇修造的那个长城,而是在他,统一六国之前就开始建造的,它叫战国秦长城,战国秦长城是在魏长城的一小部分基础上建造的。而隋长城是在相当的段落沿用了战国的秦长城,最晚的这个明长城是在绝大部分的段落上使用了隋长城的基础。这四条长城当时都是出于战争防御的目的建造的,它们的大体走向也是一致的。

历史上曾经有四条长城横穿榆林。其中就有最著名的秦代长城。

秦代长城大多已经追随蒙恬大将军以及他的三十万大军沉眠于黄沙之中。即使这条明代长城也显得支离破碎,据史志记载,明代长城在榆林全长七百多公里,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当年四万将士居然仅用了三个月便修建完成,明代将士究竟用了什么方法来修筑长城的呢?

根据史料记载,明代的长城驻军在镇北台一带就有五万人左右,榆林境内七百多公里的长城,守卫的人一定不会少,那么他们又都住在什么地方呢?

原来在榆林境内有36座城堡和长城遥遥相望,这36座城堡就是当年屯兵的地方。

神木县可以看到很多烽火台还有山上的城堡。其中有一个具有相当规模、保存较好的古城堡——建安堡。

榆林的很多城堡大都和长城一样依山而建,往往都在山顶上,易守难攻。四面土垒的围墙和三个城门把建安堡圈在了山顶上。建安堡建于明代成化十年,据说,这里曾经屯有重兵,四周的城墙和城门也修建的相当坚固。

建安堡东西长一百八十五米,南北宽四百五十一米,城堡中心的这座钟楼比建安堡还早一百年,说明当时的建安堡是在钟楼下建起来的。建安堡现在有三十户人家,他们是当年守军将领的后代吗?

沿长城的36堡过去是军事重地,它们的名字大部分都有平安祥和的意思,如保宁堡、怀远堡、建安堡等,一个军事设施能起这样的名字,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和平安宁的祈盼。

明代在这里修筑的长城和三十六堡起到了防御和炫耀武力的作用。而镇北台修筑的时间晚于这七百里长城,它和榆林同时建造于明代成化年间,那么镇北台是为了保护榆林城而建的吗?

站在镇北台上放眼望去,方圆几十里风光一览无余,难怪它是这里最大的军事观察所,然而在它的脚下却有一处蒙汉双方官员友好往来的场所。

镇北台东北角这个小城池它的名字叫款贡城,为什么叫款贡城呢?它主要是为蒙汉双方官员敬献供品、赠送礼品、洽谈边关事务而修建的。这个款贡城和镇北台是同时建造的,它的建造说明在当时这一带的边关已经具备和平的气氛。

在镇北台西南800米处,还有明代易马城遗址,据榆林府志记载,易马城是当年十一个蒙汉民间贸易场所之一,也是蒙汉民族和睦相处的历史见证。

在物资交流的同时,文化的交往也在进行,红石峡原来是宋代的一座名刹,后来成为蒙汉文人学士常去的地方,山上刻上了许多蒙汉友好的名言佳句。

我们有理由说,镇北台既是一个防御性的建筑,又是一个带有炫耀性和装饰性的建筑,同时它还是一个象征和平的建筑。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镇北台的顶层是当年驻军最高将领观察的场所,在它的南面就是当年的军事中心所在地今天的榆林市。

据史料记载,明代中期,榆林只是一个小小的军事要塞,当时的军事指挥中心在绥德,有重兵驻守,榆林一有战情,便派人快马去绥德报信,然而绥德离榆林二百多里路,等援兵赶到榆林,蒙古骑兵抢掠完毕早已离去。因此,明代成化年间便把指挥中心搬到了榆林,从此这个要塞卫城成为明代北疆的九边重镇之一。

http://www.hsm.com.cn/zhwh/zwjl/200609/11/44565.shtml

㈡ 秦长城的起末各是哪两个地方

秦代长城
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北逐匈奴,占据河套,并修筑长城。“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史记·蒙恬列传》)秦长城把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从临洮到辽东的绵延万里,从此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㈢ 秦长城遗址在什么地方

秦长城遗址:西起临洮东三十里铺的杀王坟,从东峪沟长城坡,上阳山进入渭源县境内,经地儿坡、樊家湾、文昌宫、秦王寺、石堡子、陈家洼、方家梁、城壕、高咀山、马家山、下盐滩、阳山等四个乡镇十四个村盘垣三十七公里,从野狐湾进入陇西县境。
秦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上的奇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如今虽然被历史的风雨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仍以苍苍莽莽的气势,威武雄浑的壮阔,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

㈣ 秦朝时期修建的秦长城如今还在吗

已经不在了,只有遗址了。

如固阳秦长城遗址就是保存的比较完好的。

固阳秦长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中部的色尔腾山北坡上缘,固阳县境内全长95.6千米。此段长城墙体的构筑方式以石筑为主,这也是该长城经历两千多年依然保存完好的原因之一。固阳秦长城沿着山体蜿蜒曲折,宛如一条巨龙,气势恢宏。

(4)榆林秦长城遗址扩展阅读:

秦代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抵辽东,共分5段:临洮段、榆中段,并河以东段、阴山段、辽东段。其中,除宁夏河东段以外,其他四段在史料里均有明确记载,在历次的长城普查中都有迹可循。

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汉代和明代长城发挥的作用最大,但秦始皇长城是中国第一条万里长城,开创了万里长城的先河。

秦统一全国之后,用战国时期的秦长城、赵北长城和燕北长城来加强边疆地区的防御和管理。

到公元前214年左右,在北驻匈奴30万人以后,秦王朝又修建了北部的燕山、大青山(现内蒙古巴彦淖尔的乌拉特中旗、前旗和包头的固阳境内)一带的长城,加强了这一带防御的建设。这一段是秦朝新修的长城,有明确的历史文献记载,而且目前遗址也已经被发现了。董耀会说道。

从目前的历史文献来看,秦始皇万里长城的西段主要利用战国时期的秦长城。通过几十年的考古调查,战国时期秦长城的基本走向已经清晰了。

㈤ 榆林秦长城遗址从火车站怎么走急求

从火车站乘6路、7路、10路到长城路改乘11路即可。

㈥ 历史上的秦长城为何修建它的东西起止点各是何处

目的是抵御匈奴的侵犯!
秦长城遗址最西端再甘肃临洮县城东23公里尧甸长城坡.南北向,黄土板筑,残高1米左右.是秦代长城西端的起点,断断续续经渭源,陇西,通渭,会宁,静宁等8县入宁夏后,又回到甘肃境环县,庆阳县入陕西省,翻山越岭,飞渡沟壑,穿沙漠草原,蜿蜒东去,止于鸭绿江畔.

㈦ 战国秦长城由于修建历史年代的久远只保留了哪些遗址

这座战国秦长城,由于修建历史年代的久远,再加之后来的秦始皇又重建了部分长城路段,为此,它保留到后来的遗址主要有临洮战国秦长城遗址、渭源战国秦长城遗址和固原战国秦长城遗址等。

㈧ 秦长城有多长

请按义项进行编辑
秦长城

添加义项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秦长城2.河北泊头恶性杀人案嫌犯

1.秦长城编辑本义项
秦长城
网络名片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实际是在战国秦长城的基础上加以修缮,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在固阳县城北7公里处的色尔腾山上,一条蜿蜒的巨龙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这就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长城。
目录

秦长城介绍
保护
秦长城遗址
秦长城的意义
秦长城景观
秦长城传说
编辑本段
秦长城介绍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32年(前21年)在北方大规模修筑长城。
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原诸侯国间用以“互防”的长城被拆毁:“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史记·秦始皇本》)
国,秦至西汉初年的陶片。
固阳县境内的秦长城,长达120。
秦长城[1]尚未建造,杞梁之妻哭倒长城之说,在时间上难以成立。关于孟姜女的民间传说,虽然说法种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故事再现了当时数十万劳工筑长城时餐风露宿,艰难地开山凿石的苦难和牺牲,再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编辑本段
保护

秦长城东至辽东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历史上孟姜女哭的并不是秦长城,而是山不仅莲花池两侧山垭口有遗存,北京司马台、白马关、椴树岭等地也有类似发现,但都不如这里完整和明显。
编辑本段
秦长城遗址

秦长城遗址
在包头除了较早时期赵武灵王修筑的赵长城之外,还有一段较为完整的秦长城。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筑起了西起临三北(今甘肃山尼县)东至辽东郡(今辽宁省)的万里长城,它由宁夏延伸入内蒙古之后,从狼山而东,经由包头市固阳县北部的西斗铺、银号、大庙乡,进入武川县经大青山东部,延伸至河北。 在包头市境内的秦长城累计长度为120公里左右,多半修筑在山峦北坡,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多用石砌或土石混筑,一般石砌长城遗迹保存尚好。现存的一般为外壁高度在4米以上,基宽4米,顶宽2米左右。站在高处,依然可见长城顺着山势上下,状若游龙,每隔一段尚能辨清古代烽火和障城的遗迹,在包头秦长城内外,留有8-9座古城遗址,其中,常可找到秦国至西汉初年的陶片。 秦长城不仅在构筑方法上有自己的风格,而且在防御设施的建置也有一定的特色,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汉代沿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
秦始皇长城大致为:西起于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黄河以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县境。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省张北、围场诸县,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终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
编辑本段
秦长城的意义

秦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上的奇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如今虽然被历史的风雨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仍以苍苍莽莽的气势,威武雄浑的壮阔,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

编辑本段
秦长城景观

固阳县境内的秦长城,长达120公里,横穿固阳三个乡镇。它多半修筑在山峦的阴面半坡上,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就地取材。保存较为完好的秦长城是固阳县九分子乡那一段,长约12公里,城墙外侧有5米高,内侧有2米高;顶宽2.8米,底宽3.1米,墙体多以黑褐色厚石片交错叠压垒砌而成。人们还可以看得出来,筑长城的民工和驻兵是把附近的山石一块块切割下来,磨平后干砌在城上,每块石片重的约有五、六十斤,轻的约有十余斤,这样干砌起来的长城,历千年而不塌。历经2200多年的风吹日晒、雨雪冲刷,长城石块原来所用的青色、半黄色石料,现在表面已蒙上了一层黑色、棕黑色的氧化物。

秦长城
站在高处,依然可见这段秦长城顺山势上下。在城墙内侧,每隔1000米设一座烽火台。固阳段内共有烽火台4座,也都以石块干砌而成,成为著名的烽隧遗址。烽火台多设在视野宽广的山巅,与长城垂直距离。离烽火台不远的高地上,有房子坍塌后留下的石墙圈遗迹。这乃是驻兵的哨所。史料中记载的用木料泥土毡做的房顶早已不存,但看到这些供驻兵戍守用的房子遗迹,人们会很自然地和史书上长城“亭”的建制联系起来。在重要的山口和关隘处,往往有城障,城障是附属于长城的军事城堡。在秦长城内外,常可觅得秦国至西汉初年的陶片。在色尔腾山的高处,有一座高耸的汉代名将卫青的雕像,是今人为纪念他在此地打败入侵的匈奴而建造的。
在这段秦长城约三公里的内侧,朝南凿刻着百余幅阴山岩画(已发现107幅),有北山羊、骆驼、驼鹿、舞者、骑士等,还有突厥文形的符号,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这些岩画对于研究北方游牧民族古代经济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这些岩画多以简练流畅的线条勾画形象。有幅岩画画了一只山羊,长角弯曲,身体肥壮,短尾上翘,呈静立状态。另一幅岩画描绘了一个牧人放牧的情景,牧人策马前行,举臂向后,仿佛在呼唤身后的山羊,具有浓厚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气息。这些作品可能是修长城的工匠和驻军在修筑长城时的业余时间创作的。在秦长城附近,还有蒙恬大将的点将台、匈奴万箭穿石处等历史遗迹,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编辑本段
秦长城传说

在固阳县秦长城红石板沟段有一处豁口,相传就是当年孟姜女千里寻夫不见、哭倒长城的地点,成为秦长城的一大历史遗迹。此传说是否可信,尚有待于专家学者的研究考证。因为另有一说是,历史上孟姜女哭倒的并不是秦长城,而是山东的齐长城。其根据是“杞梁妻哭夫”的史实。它始见于《左传·襄公二三年》(公元前550年),齐庄公发兵攻打莒国,齐军先锋杞梁在与莒国交战时战死,齐庄公班师回国路上,在莒城郊外遇到杞梁的妻子,向她吊唁,杞梁妻得知丈夫已战死,悲痛交加,拒绝接受在郊外吊唁,齐庄公便到杞梁家中设祭吊唁。《孟子·告子下》又记载淳于髡的话:“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后人便把“哭夫”的史事改为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型。
唐代《雕玉集》的《感应篇》记载了杞梁妻哭倒长城的完整故事:新婚之夜,秦兵将杞梁抓走,杞梁修长城而亡,葬于长城下。杞妻孟仲姿缝好寒衣送到筑长城处,得知丈夫早已去世,葬在长城下。她悲痛万分,向城号哭,一时城崩倒塌露出白骨,孟仲姿刺手指将自己的血滴在白骨上说:“若是杞梁的骨,血就流入。”血果然流入白骨,仲姿将丈夫的尸骨葬于燕山长城下。敦煌曲子《捣练子》就写道:“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但《左传》所记杞梁是交战而死事,比秦始皇筑长城早300多年,当时秦长城尚未建造,杞梁之妻哭倒长城之说,在时间上难以成立。关于孟姜女的民间传说,虽然说法种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故事再现了当时数十万劳工筑长城时餐风露宿,艰难地开山凿石的苦难和牺牲,再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 秦长城介绍 .
开放分类:
历史地理 史社 , 历史与社会

2.河北泊头恶性杀人案嫌犯编辑本义项

㈨ 秦长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确切年代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实际是在战国秦长城的基础上加以修缮,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
秦长城遗址
在包头除了较早时期赵武灵王修筑的赵长城之外,还有一段较为完整的秦长城。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筑起了西起临三北(今甘肃山尼县)东至辽东郡(今辽宁省)的万里长城,它由宁夏延伸入内蒙古之后,从狼山而东,经由包头市固阳县北部的西斗铺、银号、大庙乡,进入武川县经大青山东部,延伸至河北。
在包头市境内的秦长城累计长度为120公里左右,多半修筑在山峦北坡,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多用石砌或土石混筑,一般石砌长城遗迹保存尚好,现存的一般为外壁高度在4米以上,基宽4米,顶宽2米左右。站在高处,依然可见长城顺着山势上下,状若游龙,每隔一段尚能辨清古代烽火和障城的遗迹,在包头秦长城内外,留有8-9座古城遗址,其中,常可找到秦国至西汉初年的陶片。
秦长城不仅在构筑方法上有自己的风格,而且在防御设施的建置也有一定的特色,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汉代沿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
秦长城的意义
秦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上的奇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如今虽然历史的风雨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仍以苍苍莽莽的气势,威武雄浑的壮阔,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
秦长城经不经过北京
专家以秦长城经过不经过北京有以下解释,根据古代《延庆州志》,《宣化府志》卷六十四《塞垣志》,《西关志·居庸卷》等古代史册得出结论:秦长城不经过北京延庆县八达岭之北三里岔道,而在八达岭以北300里赤城县独石口、滦河上游一带。
孟姜女哭的并非秦长城而是齐长城
孟姜女传说日前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历史上孟姜女哭的并不是秦长城,而是山东的齐长城。
这个故事的毛坯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始见于《左传·襄公二三年》(公元前550年),齐庄公发兵攻打莒国,齐军先锋杞梁在与莒国交战时战死,齐庄公班师回国路上,在莒城郊外遇到杞梁的妻子,向她吊唁,杞梁妻得知丈夫已经战死悲痛交加,拒绝接受在郊外吊唁,齐庄公便到杞梁家设祭吊唁。
到了战国时期,《檀弓》一书引曾子的话中对这段史实增加了“其妻迎灵柩于路而哭之哀”一语。《孟子·告子下》记载淳于髡的话:“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从而把“哭夫”的史事定为孟姜女哭长城。
秦长城的发现
重大发现秦长城在青龙峡北分水岭梁头、慕田峪北莲花池梁头一线……后者长里许,残高可两米,横亘垭口,毛石土筑,粗布纹瓦,两侧皆大山,其为秦长城无疑。据考古专家李亚忠介绍说古代防御外敌入侵,垭口两边以山为墙,人马就很难攀上。由于所处位置相当隐秘,所以保存最为完好。此处城墙全为毛石土筑,与附近2公里的北齐时期块石灰缝拦马墙长城和明长城明显不同。此次考察发现不仅莲花池两侧山垭口有遗存,北京司马台、白马关、椴树岭等地也有类似发现,但都不如这里完整和明显。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