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遗址
Ⅰ 吴王城遗址的建设沿革
吴王城遗址原为三国东吴都城。公元221年,孙权自公安来鄂,不久,接受魏文帝曹丕的封吴王称号,同年阴历八月开始营建吴王城。孙权又取“以武而昌”之意,把鄂县改名“武昌”,故名武昌城。
公元229年阴历四月,孙权在此称帝,又名吴大帝城。同年九月,孙权迁都建业(今南京),派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留守武昌,成为东吴陪都(即西都)。
太元二年四月,孙权卒,大臣诸葛恪挟天子当政,派人重修武昌宫殿,准备还都武昌,后因事变,迁都未果。
甘露元年(公元265年)九月,末帝孙皓徙都武昌,留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建业,武昌再度成为孙吴首都,建业却成陪都。东吴统治期间,孙吴三建武昌宫,二度建都武昌,共历时五十余年,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终孙吴之世,武昌均处于首都、陪都或称“西都”的地位。 吴王城遗址距今1700多年,是三国六朝时期已经确知的、年代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
Ⅱ 常州无锡“阖闾城”遗址就是春秋吴国都城“阖闾大城”吗
是的。阖闾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雪堰镇城里村与无锡市胡埭镇湖山村之间,为春秋时期城池遗址,是扼守太湖北部的军事站略要地阖闾城。
该城始建于周敬王六年 (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时间。城址呈长方形,城中段有残存城墙相隔,形成东西两个方形城区。东城较小,在无锡境内;西城较大,大部分在武进境内。城墙残高3-4米,墙基厚约20米,均系夯土筑成。城壕总长约4000米。发现陆门和水门、大型建筑群、护城河等遗迹。西城遗有练兵场和点将台,一土墩传为兵器库遗址。城东北胥山传为伍子胥屯兵处。
遗址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陶、红陶和西周至春秋时期流行的曲折纹、回纹、菱形填线纹等几何形残陶片。为研究春秋晚期吴国历史和无锡的吴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1982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阖闾城作为吴都虽然只有30年的历史,但这个吴都存在的时期正是吴国最辉煌的时代,从吴国精神楷模季子到吴国最伟大君主阖闾。
(2)吴王遗址扩展阅读:
考古过程
2009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开始了对苏州先秦时期古遗址的全面调查、发掘和研究。这同时也是对东周时期吴越地区大型遗址进行的首次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通过近六个月的调查和发掘,一座面积大、遗存丰富、等级高的大城渐渐掀开历史的卷帘,慢慢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在口传历史中不难发现,今天的苏州西南部山间盆地,也有多处与吴国建城有关的地名,如木渎、馆娃宫、胥山、胥口、越城等。宋人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城邑》也记载:“而流俗或传吴之故都在馆娃宫侧。”在考古队看来,除了上述的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外,这座古城所处的位置,也比现在的苏州市区更适宜用作春秋晚期的吴国都城。
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付仲杨先生提供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古城遗址位于盆地之内,三面环山,只有一个主要的山口可供军队进出。将城门设在山口所对的位置,就可以形成极好的防御效果。胥口新锋村发掘点发现的水门遗址紧靠太湖,也与史料中,吴国拥有强大水军的记载相对应。
Ⅲ 甘肃徽县吴王城遗址
有没有人出来解说一下徽县的吴王城是那个吴王
Ⅳ 吴王城遗址的规模如何
吴王城遗址呈长方形,现存南城墙夯土城墙一段,城墙外是护城河,现存一段,版名为濠塘。据《元和郡县权志》记载:孙权故都城,汉将灌婴所筑。《太平寰宇记》记载:城有五门,多以所向为名。西北角多有一道门,名叫流津。流津城门直通吴王苑囿——江边散花滩。宫城东有鸡鸣阙。传说吴王在宫城完工之后,为了很快地把阙建成,当夜有鬼怪神力相助建阙,一夜之间至天亮鸡鸣时即全部完工,故名“鸡鸣阙”。唐代诗人陈子昂《感遇诗》中云:“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即指这一典故。这一故事,在鄂州民间一直广为流传。吴王城遗址内有武昌宫,四周有宫城,宫城内有太极殿、礼宾殿、安乐宫。太极殿,是孙权称帝时大会群臣的金銮宝殿;礼宾殿是举行祭礼和接见宾客的地方;安乐宫是孙权的起居之所。吴王城宫殿建筑材料昂贵,《太平寰宇记》记:武昌宫殿砖瓦用澄泥制成,可以为砚,一瓦值万钱。
Ⅳ 古代吴王夫差王宫旧地址在哪
姑苏台又名姑胥台,在苏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苏山上。姑苏台遗址即今灵岩山也。公元前492年吴王夫差自战胜越国之后,在吴中称王称霸,得意忘形,骄傲起来,在国内大兴土木到处建造宫室、亭台楼阁,作为他享乐、荒淫无度的“蓬莱仙境”,长生逍遥之地。
Ⅵ 关于三国时期著名的吴王城有哪些记载和历史渊源
吴王城遗址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凤凰街百子畈村,北倚长江滨,南濒洋澜湖,东抵虎头山,西接古楼街。据考古专家多次考察研究证实,这是三国时期古城墙遗址中比较明确的唯一城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吴王城遗址是三国时期东吴都城。221年,孙权自公安来鄂,不久,接受魏文帝曹丕的封吴王称号,开始营建吴王城。孙权又取“以武而昌”之意,把鄂县改名“武昌”,故名武昌城。
229年,孙权在此称帝,又名吴大帝城。之后,孙权迁都建业,即今南京,派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留守武昌,成为东吴陪都,称为“西都”。
孙权死后,大臣诸葛恪挟天子当政,派人重修武昌宫殿,准备还都武昌,后因发生了事变而没有迁都。265年,末帝孙皓徙都武昌,留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武昌再度成为孙吴的首都,建业却成了陪都。
东吴统治期间,孙吴三建武昌宫,二度建都武昌,共历时50余年,现在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了。
吴王城遗址呈长方形,现存南城墙夯土城墙一段,城墙外是护城河,现存一段,名为濠塘。
据《元和郡县志》记:孙权故都城,汉将灌婴所筑。
《太平寰宇记》记载:
城有五门,多以所向为名。西北角多有一道门,名叫流津。流津城门直通吴王苑囿——江边散花滩。宫城东有鸡鸣阙。
传说吴王在宫城完工之后,为了很快地把阙建成,当夜有鬼怪神力相助建阙,一夜之间至天亮鸡鸣时即全部完工,故名“鸡鸣阙”。
唐代诗人陈子昂《感遇诗》中云:“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即指这一典故。这一故事,在鄂州民间一直广为流传。
吴王城遗址内有武昌宫,四周有宫城,宫城内有太极殿、礼宾殿、安乐宫。太极殿,是孙权称帝时大会群臣的金銮宝殿;礼宾殿是举行祭礼和接见宾客的地方;安乐宫是孙权的起居之所。
吴王城宫殿建筑材料昂贵,《寰宇记》记:
武昌宫殿砖瓦用澄泥制成,可以为砚,一瓦值万钱。
在城的周围设有多处军事堡垒:城西的樊口戍,占西山之利,扼长江之险,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千百只战船,就是从樊口戍出发的。城对岸筑有邾城,派重兵驻守,以对付曹军。城东西两面的高山顶上,都建有烽火台,以传军事警报。
自吴王城出西门,有一座山临江而立,逶迤曲折,林木葱茏,古称樊山,又称西山,是当年吴王孙权避暑读书之地,现存有避暑宫、即位坛、读书堂、广宴楼、试剑石等遗迹。
西山寺是在当年吴王避暑宫旧址上修筑的,寺中大雄宝殿旁的月门上,正面写有“英雄避暑”,背面写有“清凉福地”,相传此地就是避暑宫殿旧址,内有孙权塑像,能勾起人们怀古的幽情。
出寺便是广宴楼,相传是当年孙权宴饮群臣之地。在山顶,有一土坛,人称“即位坛”,为孙权称帝筑坛祭天的地方。吴王“读书堂”遗址掩映在修竹茂林之中,旁边有“吴王井”,相传孙权当年曾在此汲水煮茶。
往西山主峰,半山处有两块巨石,一立一卧,仿佛用利剑劈削而成,旁边石碑上刻着“吴王试剑石“几个大字。距巨石不远,另有一巨石平卧,石上有一个工整的“十”字,将巨石一分为四,传说是孙权和刘备比试剑锋时留下的剑痕。旁有一潭池水,名“洗剑池”。
相传吴王孙权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写诗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宋诗人王十朋在鄂州凭吊昔日孙权故都时,睹物思情,在《吴大帝庙》诗中,不由得抒发起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沧桑之感:
樊山八字形长在,汉鼎三分国已墟。
安乐故宫犹庙食,遗民时荐武昌菹。
Ⅶ 吴王城遗址的文物保护
2013年3月由国务院核定抄公布为袭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8月8日鄂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加强对吴王城遗址保护,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迫切要求,加快建立吴王城遗址保护工作机制,充分认识加强吴王城遗址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整体保护、重点修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划定遗址区域,明确保护范围,实行维护性、修建性、重建性相结合的保护措施。 对于核心保护区的南城垣,要依法严格实施保护措施,突出立体形象展示,可以根据历史修复古城垣,在旁边兴建介绍吴王城的文化长廊。
Ⅷ 来安县的吴王城城址三国东吴孙权所建吴王城有什么关系
吴王城遗址位于新安镇东南35公里处的烟陈乡姜渡村姜东生产队。遗址呈方台形,古城垣尚存,边长120米。遗址内残存大量瓦砾,平均文化层厚度约80厘米。据江苏省六合县民国版县志记载,吴王城为三国东吴所建因吴王孙权而得名。北齐瓦梁郡治所置于吴王城故墓之上,南唐时废。
Ⅸ 东吴古墓遗址的介绍
坐落在江西省吉水县郊的三碗斋,是1991年8月京九铁路施工中发现的。考古专家们内称为“江南第一墓”。墓主为容吉水县城郊谭埠村人谭绍。谭绍系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夫人的姐夫,早年读书中举,外出做宫,官至骑都尉,也算是皇亲国戚。
Ⅹ 吴王“读书堂”遗址有什么
吴王“读书堂”来遗址掩映在源修竹茂林之中,旁边有“吴王井”,相传孙权当年曾在此汲水煮茶。往西山主峰,半山处有两块巨石,一立一卧,仿佛用利剑劈削而成,旁边石碑上刻着“吴王试剑石“几个大字。距巨石不远,另有一巨石平卧,石上有一个工整的“十”字,将巨石一分为四,传说是孙权和刘备比试剑锋时留下的剑痕。旁有一潭池水,名“洗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