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遗址文物
A. 尼亚古城遗址在哪里
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在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尼雅河畔发现了一座古回城遗址答,并从这里挖掘出封存了千年的各种珍贵文物12箱之多。当这些文物被带回英国时,使西方学者大为震惊,这就是被称其为东方“庞培城”尼雅遗址。
B. 尼雅文明是怎么回事
20世纪初,在我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尼雅地区,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发现了一座古城。古城遗址规模庞大,东西宽约7千米,南北长约26千米,许多城墙、房舍、街道、佛塔的轮廓依然保存相当完好,其气势磅礴,堪与著名的古罗马庞贝城相媲美。更令人惊讶的是,从这里挖掘出的大量珍贵文物,其中还有很多书写了奇怪符号的木简。这些发现立刻使尼雅一夜间轰动了世界,那些奇怪的符号是文字吗?如果是的话,写的又是什么?为什么在这沙漠之地会有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城?这座古城是如何从历史上消失的?
在尼雅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奇怪木简符号,经专家考证确实是一种叫怯卢文的文字。这是一种早已消失的文字,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的印度西北部,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就使用此种文字。公元2~4世纪曾流行于新疆楼兰、和田一带,随着印度贵霜王朝的灭亡,怯卢文也随之消失了,距今已经有1600多年,当今世上只有极少数专门的研究者能读懂它。怯卢文能在异国他乡流行起来至今还没有非常合理的解释。不过这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木简上的佉卢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在解读它们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木简内容也许揭示了尼雅消亡的原因。其表述的多是各种命令,如“有来自某国人进攻的危险……军队必须上战场,不管还剩有多少士兵……”,“现有人带来关于某国人进攻的重要情报”;“某国人之威胁令人十分担忧,我们将对城内居民进行清查”。这些文字字体是弯曲形的,没有标点,字与字之间无间隔,给解读带来了困难。但单从这些零星的只言片语我们可以得知,尼雅王国受到了某个王国的威胁,而且该国力量异常强大,尼雅几乎无力抵抗,只有忐忑不安地等待着那悲惨的命运。尼雅的消失,是不是因为那个令尼雅害怕的王国的致命一击呢?
新疆一带古时又称西域,公元元年前后,有诸多小王国都臣服于强大的汉王朝。尼雅遗址属于当时某个小王国当属无疑,但又是哪个小王国呢?有人认为是史籍中记载的精绝国。精绝国位于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与今天的尼雅遗址十分接近,而且精绝国的消失也是在公元二三世纪,与尼雅王国的消失时间上重合。不过当时的精绝国可不是滚滚黄沙,而是气候宜人,水草丰茂的一片绿洲。公元二三世纪,中原处于东汉末年和三国两晋的慌乱与纷争中,无暇他顾,致使西域诸多势力较强的王国没有顾忌,也掀起了兼并弱小王国的战争。木简上的怯卢文记载了尼雅的恐惧,无情的战火央及尼雅,伟大的文明淹没在血腥的厮杀中。
另一种说法是,尼雅被毁是尼雅人自己造成的。从遗址及所发现的文物可以看出,当年的古城盛极一时。清澈的尼雅河从城郊缓缓流过,众多水道交织,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周边茂密的林木将遥远的大沙漠隔离。但尼雅人的活动却不断地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特别是在1700多年前,尼雅的生产方式粗放,人口的增加破坏了植被,又大肆砍伐树木,致使水源枯竭。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最终把尼雅吞噬。现在的尼雅遗址中房屋建筑被厚厚的黄土掩埋,只露出一些残垣断壁,到处是破碎的陶器,累累的残骨,干尸常常暴露在废墟中。要是当年富庶的尼雅人能看到今天的破败景象,也许他们就会珍惜那片神赐的绿洲。
尼雅的命运令人扼腕叹息,同时又告诫人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不珍惜,即使再辉煌的文明也会成为一片荒凉的废墟。
C. 尼雅博物馆
尼雅遗址位于民丰县城以北150千米的尼雅河尾闾,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心地区。该古城1901年由斯坦因首次发现,他又复于1906年再度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斯坦因两次共发掘废址53处,掘获卢文木简721件,汉文木简、木牍数件,以及武器、乐器、毛织物、丝织品、家具、建筑物件、工艺品和稷、粟等粮食作物。同时,还对遗址进行了测绘。其考察成果公布后,轰动了世界。继斯坦因之后,1905年美国人亨延顿,1911年日本人桔瑞超等亦先后涉足此地,此后,斯坦因于1913年和1931年又来过两次,解放后,新疆博物馆等单位组织专业队伍对尼雅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产抢救性清理。1959年发掘的东汉夫妇合葬墓是新疆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了两具干尸和一批珍贵文物,其中蓝底卉染棉布残片和棉布裤,被认为是我国迄今所见的最早棉织物。从1989年起新疆文化厅与日本小岛康誉为首的有关学术团体,有计划地开展了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调查与考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通过综合调查业已查明,尼雅遗址位于尼雅河末端已被黄沙埋没的一片古绿洲上。古遗址散处掩坦在古尼雅河谷的沙丘链之间,以佛塔为中心,呈带状南北延伸25千米,东西布展5—7千米。在这片狭长区域内,散
布着规模不等、残存程度不一的众多房屋遗址、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渠系、池塘、陶窑和冶炼遗址等。发现的各类遗址已多达70处以上。尼雅这一梦幻般残留于瀚海荒漠中的古代
文明遗址,经多数学者考证,就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有“户480、口3 360、胜兵500人”的“精绝国”故地。1995年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考察队发掘的汉晋夫妻合葬墓,在新疆乃至全国考古史上都是罕见的;同时也以其田野考古发掘之科学规范及精美珍奇的出土品之丰而被列入1995年全国十大考勤古新发现之一尼雅遗址最理想地表现了“沙埋古代文明”的历史浪漫主义美感。
游客在去尼雅遗址探秘的途中,还可顺道到古树葱笼的民丰大麻扎去一游。该麻扎位于民丰县城北96千米的尼雅乡,传为伊斯壮教什叶派第六代伊玛目——加帕尔·萨迪克的陵墓。民丰大麻扎有“穷人的麻扎”之称,因为穆斯林们认为如果无力去麦加朝圣,那么朝拜该麻扎,就等于去麦加朝了觐,故这里每年接待的朝圣者达数万名之众。
D. 尼雅遗址的意义
尼雅遗址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精绝国故址,东汉后期为鄯所并,后受魏晋王朝节制。因其地处丝路南道交通必经之地,大量文物的出土不仅反映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更为研究西域史、丝绸之路史、古代东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翔实资料。
尼雅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原王朝与西域古国的关系、研究东西文化交流以及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尼雅遗址规模宏大的,珍贵文物众多,所代表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可作为古丝绸之路文明兴衰的典型代表。各种遗迹以及尼雅遗址的聚落情况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相关的全面系统研究有待深入,拓展。遗址中出土还发现有麦、青棵、糜谷、蔓菁、羊肉、羊蹄、雁瓜等食物。
E. 尼雅遗址的文物遗存
尼雅遗址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民丰县喀巴阿斯卡村以北20公里的沙漠中,其间的伊玛木加法尔萨迪克大麻扎(坟墓)也是赫赫有名(门票50元/人)。尼雅遗址是一个以东经82度43分14秒、北纬37度58分35秒为中心的狭长地带。东西向7公里宽,南北向25公里长,散布在尼雅河古河床沿线。将遗址区向北推移了几十公里。在1700年前的公元三世纪,发源于昆仑山脉吕士塔格冰川的尼雅河经此向北延伸,那时这里还是一片繁荣的绿洲。1700年以来,由于气候和地质的变迁,河床退缩,这里已经退化成为典型的流动沙丘地貌。在百年之前的茫茫死亡之海中还曾存在着这样一片古文明,实属不可思议之事。但百年来的考古成果已经证明,这个“东方庞培城”的存在是铁的事实,留给人们的将仅仅是对于这个事实的来影去踪的考证。一般认为,沙漠周边居民群落的消亡总是伴随着河流的退缩、改道或其它自然条件的恶化。但对尼雅遗址的考古学,气象学、水文地质学的综合研究表明,尼雅文明的消亡极可能不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异,而是由于军事、社会或其他突变因素引发的结果。这个神奇的遗址为人类留下了千古之迷。这座古城1901年由英国人斯坦因首次发现,被确定为西汉时期精绝国的遗址。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西域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处东西交通要塞,位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以北约100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尼雅河下游尾闾地带。遗址以北纬37°58′45.3″、东经82°43′13.5″的佛塔为中心,沿古尼雅河道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分布范围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其间散落房屋居址、佛塔、寺院、城址、冶铸遗址、陶窑、墓葬、果园、水渠、涝坝等各种遗迹约百余处,是新疆古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且保存状况良好又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大型遗址之一。
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精绝国 的遗址。古遗址以佛塔为中心,散布于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5~7公里的区域内。遗址内发现有房屋、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河渠、陶窑、冶炼遗址等遗迹。出土有木器、铜器、铁器、陶器、石器、毛织品、钱币、木简等遗物。此外,还发现了当时炼铁遗留下来的烧结物和炭渣。
丝织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护臂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织锦的图案总体采用山状云作骨架,沿织锦纬向连续铺展。自右边起依次有两鸟、独角兽和虎,并伴以铭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在铭文旁还有两个圆点纹代表五星中的两星。同墓所出另一残片可以确定属于同一织物,上有云气纹、羽人纹、星纹和“诛南羌”三字铭文。经复原,可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连读。此锦采用1:4平纹经重组织,整个图案不分色区,均以蓝、绿、红、黄、白五色织出,五星的图案也恰好由这五种色彩表示。经密220根/厘米,纬密24根/厘米,图案经向循环有84根夹纬,7.4厘米,远远大于普通的汉魏织锦,因此,它是汉式织锦最高技术的代表。
尼雅的前身是古精绝国,位于民丰县北约150公里处的沙漠中,周围都是起伏的沙山。已发掘出来的部分建筑保存完好,除了土木结构的房屋外,还有河道和水渠。遗址中还发现了写有古代于阗文字的木简及羊皮文献。
在100平方米范围内共发掘了8座属社会上层统治集团的墓葬,随葬品丰富,级别高,保存完好。按其种类可分为陶器、木器、铁器、漆器、弓矢、纺织品及料珠等,其中纺织品为其大宗,特别是出土了一批组织复杂、色彩绚烂、花纹繁缛的线织品和精美毛织品,如被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定为国宝级文物的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衾,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还有延年益寿长保子孙、世毋极锦宜二亲传子孙、登高明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金池凤等华丽织锦,色彩斑烂,保存之佳实属空前罕见。
尼雅遗址系二十世纪初发现,遗址分布在约60~80平方公里范围内。遗址中心标识物是一座佛塔,塔周围流散分布着组成的聚落、冶作坊遗址群、墓葬等。该遗址是塔克拉玛干现存最大的遗址群,它对汉晋时期丝路南道邦国以及丝路的人文地理变迁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尼雅遗址以地理坐标为北纬37°58ˊ20.7″,东经82°43ˊ27″的佛塔为中心位置,其范围南北约20公里,东西7公里。沿尼雅河呈南北向细长形状。东西北三面环绕着高大的金字塔型沙山,南部地势较低。其范围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10多公里,至少可划分为六组建筑群落。古建筑保存较好,房舍废墟分布在干涸的尼雅河东岸,3-1幢集中一起。地基一般用麦草、牛粪等台泥铺墁,墙壁多为红柳编成再外垠泥土。室内建有炉灶和贮藏窖。遗址内有渠道和古河道的痕迹。
F. 被称为东方“庞培城”的尼雅遗址,为什么使西方学者大为震惊
你好,因为这里有大量的文物,斯坦因所发现的尼雅遗址,就是中国史籍中记载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
起初,英国人斯坦因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尼雅河畔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并从这里挖掘出封存了千年的各种珍贵文物达十二箱之多。之后,当这些文物被带回英国时,使西方学者大为震惊,这就是被称其为东方“庞培城”的尼雅遗址。
尼雅王国后裔们的命运如何?这些未解之谜让历史学家们苦思不得其解,而尼雅王国的最后归宿,又令人惊叹。可疑的是,在各种史书上从来没有关于SUPIS人的任何记载,这个凶猛好战而富于侵略性的民族会是些什么人?
G. 尼雅的遗址
尼雅遗址位于民丰县城以北150千米的尼雅河尾闾,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心地区。该古城1901年由斯坦因首次发现,他又复于1906年再度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斯坦因两次共发掘废址53处,掘获卢文木简721件,汉文木简、木牍数件,以及武器、乐器、毛织物、丝织品、家具、建筑物件、工艺品和稷、粟等粮食作物。同时,还对遗址进行了测绘。其考察成果公布后,轰动了世界。继斯坦因之后,1905年美国人亨延顿,1911年日本人桔瑞超等亦先后涉足此地,此后,斯坦因于1913年和1931年又来过两次,解放后,新疆博物馆等单位组织专业队伍对尼雅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产抢救性清理。1959年发掘的东汉夫妇合葬墓是新疆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了两具干尸和一批珍贵文物,其中蓝底卉染棉布残片和棉布裤,被认为是我国迄今所见的最早棉织物。从1989年起新疆文化厅与日本小岛康誉为首的有关学术团体,有计划地开展了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调查与考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通过综合调查业已查明,尼雅遗址位于尼雅河末端已被黄沙埋没的一片古绿洲上。古遗址散处掩坦在古尼雅河谷的沙丘链之间,以佛塔为中心,呈带状南北延伸25千米,东西布展5—7千米。在这片狭长区域内,散布着规模不等、残存程度不一的众多房屋遗址、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渠系、池塘、陶窑和冶炼遗址等。发现的各类遗址已多达70处以上。尼雅这一梦幻般残留于瀚海荒漠中的古代文明遗址,经多数学者考证,就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有“户480、口3 360、胜兵500人”的“精绝国”故地。1995年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考察队发掘的汉晋夫妻合葬墓,在新疆乃至全国考古史上都是罕见的;同时也以其田野考古发掘之科学规范及精美珍奇的出土品之丰而被列入1995年全国十大考勤古新发现之一尼雅遗址最理想地表现了“沙埋古代文明”的历史浪漫主义美感。
游客在去尼雅遗址探秘的途中,还可顺道到古树葱笼的民丰大麻扎去一游。该麻扎位于民丰县城北96千米的尼雅乡,传为伊斯壮教什叶派第六代伊玛目——加帕尔﹒萨迪克的陵墓。民丰大麻扎有“穷人的麻扎”之称,因为穆斯林们认为如果无力去麦加朝圣,那么朝拜该麻扎,就等于去麦加朝了觐,故这里每年接待的朝圣者达数万名之众。
H. 尼雅遗址的底蕴文化
尼雅遗址发现90多处的房屋以外,还有多数遗迹,如佛塔、古桥、墓地、果树园、寺院、手工作坊、家畜饲养舍、田地、林荫路,而且还保留着大量的枯树林及河床等,可以说定是极为珍贵的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经过考古调查、发掘过程中出土和采集了木简、木雕、各种纺织物等。佛塔的建筑下为方形基座,上为圆柱形塔身。此塔的形制与其周边如楼兰、米兰、安迪尔、喀什和库车的苏巴什佛塔极为相近。
显示了其明显的中心标识地位,应该是有意识的安排,也反映了佛教在此地的崇高地位。至今,人们把它称为“东方庞培”、“古代梦幻都市”、“本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随着近几年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和考古发掘,封尘的尼雅遗址兴衰之谜将逐步被打开,丰富人们对于西域文明和丝绸之路的认识和了解。
尼雅遗址位于民丰县城以北150千米的尼雅河尾闾,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心地区。该古城1901年由斯坦因首次发现,他又复于1906年再度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斯坦因两次共发掘废址53处,掘获卢文木简721件,汉文木简、木牍数件,以及武器、乐器、毛织物、丝织品、家具、建筑物件、工艺品和稷、粟等粮食作物。同时,还对遗址进行了测绘。其考察成果公布后,轰动了世界。继斯坦因之后,1905年美利坚合众国人亨延顿,1911年日本人桔瑞超等亦先后涉足此地,此后,斯坦因于1913年和1931年又来过两次,解放后,新疆博物馆等单位组织专业队伍对尼雅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产抢救性清理。1959年发掘的东汉夫妇合葬墓是新疆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了两具干尸和一批珍贵文物,其中蓝底卉染棉布残片和棉布裤,被认为是我国迄今所见的最早棉织物。从1989年起新疆文化厅与日本小岛康誉为首的有关学术团体,有计划地开展了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调查与考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通过综合调查业已查明,尼雅遗址位于尼雅河末端已被黄沙埋没的一片古绿洲上。古遗址散处掩坦在古尼雅河谷的沙丘链之间,以佛塔为中心,呈带状南北延伸25千米,东西布展5—7千米。在这片狭长区域内,散布着规模不等、残存程度不一的众多房屋遗址、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渠系、池塘、陶窑和冶炼遗址等。发现的各类遗址已多达70处以上。尼雅这一梦幻般残留于瀚海荒漠中的古代文明遗址,经多数学者考证,就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有“户480、口3 360、胜兵500人”的“精绝国”故地。1995年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考察队发掘的汉晋夫妻合葬墓,在新疆乃至全国考古史上都是罕见的;同时也以其田野考古发掘之科学规范及精美珍奇的出土品之丰而被列入1995年全国十大考勤古新发现之一尼雅遗址最理想地表现了“沙埋古代文明”的历史浪漫主义美感。
I. 尼雅遗址的介绍
尼雅遗址1是汉晋时期精绝国故址,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的民丰县。年代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1959年至今,遗址内发现有房屋、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河渠、陶窑、冶炼遗址等遗迹。出土有木器、铜器、铁器、陶器、石器、毛织品、钱币、木简等遗物。1962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
J. 尼雅古城的历史意义
尼雅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原王朝与西域古国的关系,研究东西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资料。
尼雅遗址位于民丰县城以北150千米的尼雅河尾闾,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心地区。该古城1901年由斯坦因首次发现,他又复于1906年再度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斯坦因两次共发掘废址53处,掘获卢文木简721件,汉文木简、木牍数件,以及武器、乐器、毛织物、丝织品、家具、建筑物件、工艺品和稷、粟等粮食作物。同时,还对遗址进行了测绘。其考察成果公布后,轰动了世界。继斯坦因之后,1905年美利坚合众国人亨延顿,1911年日本人桔瑞超等亦
尼雅古城
先后涉足此地,此后,斯坦因于1913年和1931年又来过两次,解放后,新疆博物馆等单位组织专业队伍对尼雅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产抢救性清理。1959年发掘的东汉夫妇合葬墓是新疆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了两具干尸和一批珍贵文物,其中蓝底卉染棉布残片和棉布裤,被认为是我国迄今所见的最早棉织物。从1989年起新疆文化厅与日本小岛康誉为首的有关学术团体,有计划地开展了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调查与考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通过综合调查业已查明,尼雅遗址位于尼雅河末端已被黄沙埋没的一片古绿洲上。古遗址散处掩坦在古尼雅河谷的沙丘链之间,以佛塔为中心,呈带状南北延伸25千米,东西布展5—7千米。在这片狭长区域内,散布着规模不等、残存程度不一的众多房屋遗址、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渠系、池塘、陶窑和冶炼遗址等。发现的各类遗址已多达70处以上。尼雅这一梦幻般残留于瀚海荒漠中的古代文明遗址,经多数学者考证,就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有“户480、口3 360、胜兵500人”的“精绝国”故地。1995年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考察队发掘的汉晋夫妻合葬墓,在新疆乃至全国考古史上都是罕见的;同时也以其田野考古发掘之科学规范及精美珍奇的出土品之丰而被列入1995年全国十大考勤古新发现之一尼雅遗址最理想地表现了“沙埋古代文明”的历史浪漫主义美感。游客在去尼雅遗址探秘的途中,还可顺道到古树葱笼的民丰大麻扎去一游。该麻扎位于民丰县城北96千米的尼雅乡,传为伊斯壮教什叶派第六代伊玛目——加帕尔-萨迪克的陵墓。民丰大麻扎有“穷人的麻扎”之称,因为穆斯林们认为如果无力去麦加朝圣,那么朝拜该麻扎,就等于去麦加朝了觐,故这里每年接待的朝圣者达数万名之众。
尼雅遗址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民丰县喀巴阿斯卡村以北20公里的沙漠中,其间的伊玛木加法尔萨迪克大麻扎(坟墓)也是赫赫有名(门票50元/人)。
尼雅遗址是一个以东经82度43分14秒、北纬37度58分35秒为中心的狭长地带。东西向7公里宽,南北向25公里长,散布在尼雅河古河床沿线。近年又将遗址区向北推移了几十公里。
在1700年前的公元三世纪,发源于昆仑山脉吕士塔格冰川的尼雅河经此向北延伸,那时这里还是一片繁荣的绿洲。1700年以来,由于气候和地质的变迁,河床退缩,这里已经退化成为典型的流动沙丘地貌。百年之前,谈到在茫茫的死亡之海中曾存在着这样一片古文明,实属不可思议之事。但百年来的考古成果已经证明,这个“东方庞培城”的存在是铁的事实,留给人们的将仅仅是对于这个事实的来影去踪的考证。
一般认为,沙漠周边居民群落的消亡总是伴随着河流的退缩、改道或其它自然条件的恶化。但对尼雅遗址的考古学,气象学、水文地质学的综合研究表明,尼雅文明的消亡极可能不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异,而是由于军事、社会或其他突变因素引发的结果。这个神奇的遗址为人类留下了千古之迷。这座古城1901年由英国人斯坦因首次发现,被确定为西汉时期精绝国的遗址。
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西域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处东西交通要塞,位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以北约100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尼雅河下游尾闾地带。遗址以北纬37°58′45.3″、东经82°43′13.5″的佛塔为中心,沿古尼雅河道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分布范围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其间散落房屋居址、佛塔、寺院、城址、冶铸遗址、陶窑、墓葬、果园、水渠、涝坝等各种遗迹约百余处,是新疆古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且保存状况良好又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大型遗址之一。 从1901年英籍匈牙利人马克·奥里尔·斯坦因首次发现尼雅遗址至近年的中日尼雅遗址联合学术考察,尼雅考古已走过了近百年历程,特别是近年的中日联合学术考察,对该遗址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科学规范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重要古文化遗存和珍贵遗物,逐渐揭开了尼雅遗址神秘的面纱。尼雅的前身是古精绝国,位于民丰县北约150公里处的沙漠中,周围都是起伏的沙山。已发掘出来的部分建筑保存完好,除了土木结构的房屋外,还有河道和水渠。遗址中还发现了写有古代于阗文字的木简及羊皮文献。
1995年尼雅I号墓地的发现,使尼雅考古获得丰硕成果,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轰动学术界,使尼雅遗址备受世人瞩目。在100平方米范围内共发掘了8座属社会上层统治集团的墓葬,随葬品丰富,级别高,保存完好。按其种类可分为陶器、木器、铁器、漆器、弓矢、纺织品及料珠等,其中纺织品为其大宗,特别是出土了一批组织复杂、色彩绚烂、花纹繁缛的线织品和精美毛织品,如被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定为国宝级文物的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衾,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还有延年益寿长保子孙、世毋极锦宜二亲传子孙、登高明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金池凤等华丽织锦,色彩斑烂,保存之佳实属空前罕见。 尼雅遗址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精绝国故址,东汉后期为鄯所并,后受魏晋王朝节制。因其地处丝路南道交通必经之地,大量文物的出土不仅反映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更为研究西域史、丝绸之路史、古代东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翔实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