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游记
㈠ 写一篇大荔第一粮仓的游记
大荔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是黄 、洛、渭三河汇流之地。南界渭河与潼关回、华阴、华县答为邻,西绕洛河与蒲城、临渭区毗连,北沿台塬与澄城、合阳县接壤,东濒黄河与山西永济相望,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大荔为古芮国及同国所在地,春秋时少数民族沿洛河进入此地建立大荔戎国。秦厉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伐大荔,设临晋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筑城。距今已有两千年了。这里东临黄河,据有薄关要冲,地处守卫西京的险要位置。所以汉后各代都视其为重镇。
㈡ 观丰图义仓有感作文600字
观丰图义仓有感
丰图义仓,位于家乡大荔朝邑镇东南约3公里处,由晚清重臣阎敬铭倡导、筹资并督促建设,是当时全国唯一的民间粮仓。阎公,是我对阎敬铭的敬称,字丹初,清代朝邑县人。我知晓阎公,源于丰图义仓。
义仓与老家近在咫尺,几十年间曾三观其貌。一观为相识,是带女友前往,后成为我的妻子,算是第一次携她旅游,门票是5元,颇有点初恋味道。二观为相知,一家三口同往,得益于保护国家重点文物,可看之处较多,门票15元。农耕器具、储粮物件、计粮容器、五谷种子、计划经济年代的布粮油票等,一应俱全,各有展厅与布设。孩子感受也真,知道了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劳动人民才是最可敬之人。三观为相珍,陪礼泉朋友同观,友颇感东府竟有如此建筑,不愧“天下第一仓”之佳称。乐中出忧,友爱人一耳环无意丢失,终未寻回。友转忧为慨,就让新婚信物永远成为义仓的一件无形展品吧!
义仓,坐落于黄土崖上,地势显高,易防潮洪。阎公当时勘察地形细心与慎重,他建的是关乎国家兴亡与百姓疾苦的民心工程。义仓,是中国所存无几的清代大型粮仓之一,与苏州的“丰备义仓”并重一时,驰名全国。其为城中城建筑格局,分内城和外城。外城坐东朝西,是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内城为仓墙合一构筑,坐北向南,可在城墙上巡逻,兼具防御和仓储双重功能。仓房为砖窑式,对防火、防盗、防入侵等都有独特作用。仓城南开东西两门,各有一对石狮,正上方嵌楷书"丰图义仓"石刻大字。从历史的考究看,仓墙合一的建筑魅力,令人叹为观止的防水设计以及传统有效的杀虫方式,在中国粮仓建筑历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慈禧太后曾御封为“天下第一仓”。仓顶置“虎”、“龙”二字,这二字是阎公七十大寿时太后所赐,是对他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赏赐。
义仓中设有阎敬铭纪念馆,游客可在这里睹物缅贤,了解其生平、功绩及精神。阎公一生胸有才略,清廉耿直,忧国忧民,又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28岁中进士,大器晚成,历任户部主事,湖北按察使,署布政使,署山东盐运使,山东巡抚,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救时宰相”为时人所送,这也是百姓对阎公修建丰图义仓的最好评价。阎公看似仕途不凡,屡屡升迁并几易任职,然入官也来之不易。起初参加大挑(清乾隆年间的一种科考制度)未能入选,竟是面视不过关,因长相一般,两眼一高一低,倒是以貌取才了,也许是为官不能影响朝廷形象。对阎公来说是怀才不遇,然矢志不渝,不忘初心,终因其才得到朝廷任用。
阎公做官为人,有一二逸事。某年山西大旱,民众闹饥,屡派官员赈济,这些官员非扰即贪。朝廷遂派阎公视察赈务,与随从轻车简服,执法不苟,查拿贪官,弹劾尚书、都察院要职,晋民交口称快。穿越时空,阎公即“拍苍蝇”又“打老虎”,从严从实治官一时传为佳话。阎公一生为官多是理财,任户部尚书,深知户部弊端,一反过去堂官所为,亲自入库清点,认真核查财务档案,奏参问题官员受到“革职回籍”严厉惩处。整顿户部积弊,掀开许多黑幕,最惹眼的是云南省军费报销案。处理此案,为中国近代史一件大事,如无阎公参审,很难想有谁敢去揭穿其中黑幕,做法和态度震动朝野。为臣忠为要。光绪十四年,阎公因直柬反对朝廷重修颐和园,犯颜被革户部尚书职留任,之前以年老奏请准免军机大巨,而专心户部业务。不久复职,仍因疾四次上疏辞官,终得允准。荣归故里,热心地方公益事业,遂捐款修建义学,倡导建起义仓。
曾听父辈们说过许多阎公与义仓的事,可见义仓在同州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和人们对阎公的感情之深厚。义仓修在这里,现在看来,阎公于家向西眺仓,仓矗立在目,仓东览阔滩,览五谷在望。阎公是想风调雨顺时,喜看丰粮入仓,深知国有粮而不乱;天灾饥荒时,一睹开仓放粮,深感民有粮而不荒。我想这是他心血、心愿所在吧!如今,义仓景区广场、东府广场矗立其雕塑,阎公从历史回到现实了。
㈢ 2014年中国十佳散文
2014年中国十佳散文还未评出
2014年度第二届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初选名单
1、《祖国万岁!》(散文诗)
文/赵月明 山东省滕州市
2、《新中国好 共产党好》
文/赵月明 山东省滕州市
3、《改革开放铸辉煌》
文/赵月明 山东省滕州市
4、《黄河口,说一口中国话》
文/单素奎 山东省东营
5、《家园》
文/单素奎 山东省东营
6、《草原印,草原引(外二则)》
文/牛合群 湖北省枣阳市
7、《心素如简 人淡如菊》
文/王永梅 贵州省黔西南州
8、《下定决心忘记你》
文/王永梅 贵州省黔西南州
9、《在父亲背上》
文/廖军 四川省成都市
10、《载着春风赶路》
文/章宏磊 安徽省合肥市
11、《夏日的雨夜》
文/王云飞 安徽省临泉县
12、《唱出来的故事好神奇》
文/许一跃 福建霞浦松
13、《瓜州风》
文/王景普 甘肃省瓜州县
14、苞 谷 儿
文/王景普 甘肃省瓜州县
15、临终不忘对儿爱
文/王景普 甘肃省瓜州县
16、篆书名家张卓恭的幸福晚年
文/李广义 河南省郑州市
17、岁月中的电视节目
文/曾尚尉 台湾省台中市
18、草色弥漫的岁月(散文)
文/杨喜鹏 甘肃省兰州市
19、清波入梦
文/ 梁伟贞 广东省佛山市
20、燕子飞过初春的田野(散文)
文/杨喜鹏 甘肃省兰州市
21、父亲给我发稿费
文/刘洪光 黑龙江省鹤岗市
22、仙鹤飞过的山岗
文/刘洪光 黑龙江省鹤岗市
23、秦淮明月夜
文/刘洪光 黑龙江省鹤岗市
24、运河上的人家
文/荣玉平 辽宁大连市
25、荷塘冬雨
文/陈平 江西省高安市
26、放 生
文/高洪义 河南省周口市
27、妈妈的背,我的摇篮
文/刘海涛 辽宁省营口市
28、北方的天空
文/刘海涛 辽宁省营口市
29、钱的记忆
文/刘海涛 辽宁省营口市
30、苏州的紫藤
文/宋显仁 广西贵港市
31、长 城
文/唐本年 湖北省潜江市
32、活 法
文/唐本年 湖北省潜江市
33、听 雨
文/巴建强 安徽休宁县
34、古韵五章——散文诗
文/巴建强 安徽休宁县
35、风华绝代悲佳人——诗词中的李清照
文/周爱华 浙江杭州
36、鸡鸭人家
文/周爱华 浙江杭州
37、龙虎山印象
文/周爱华 浙江杭州
38、岁月里的陈香往事
文/罗波 重庆九龙坡区
39、半身白和花颈儿
文/罗波 重庆九龙坡区
40、真水有魂
文/刘洪光 黑龙江省鹤岗市
41、老井
文/黄孝纪 浙江余姚
42、结冰盖啷的日子
文/黄孝纪 浙江省余姚市
43、屠户常节眯眼
文/黄孝纪 浙江省余姚市
44、记 忆
文/林丙沅
45、门与路
文/林丙沅
46、白玉兰
文/林丙沅
47、三 代 人
文/刘祖荫 广西宾阳县
48、绽放在春天里的那一抹橄榄绿
文/刘文禄 广西区南宁市
49、清明丝语
文/刘文禄 广西区南宁市
50、永远的致敬(外2篇)
文/刘玉广 北京丰台区
51、遗 憾
文/刘玉广 北京丰台区
52、一朵美丽的“中原花”
文/刘玉广 北京丰台区
53、凌云雄关
文/赵春 山西省太原市
54、如许清澈,水的天堂 ——美得让人感动的九寨沟
文/胡瑛 山西省太原市
55、奉献·厚德·大爱 家乡漫记——山西
文/赵春 山西省太原市
56、天柱山游思
文/谢丁 山西太原市
57、醉美南湾
文/赵建华 山西省太原市
58、北国天堂
文/赵烨 山西省太原市
59、我们·太原·“家”
文/胡瑛 山西省太原市
60、太原的路
文/赵春 山西省太原市
61、故乡,故……乡……
文/黄政钢 四川省巴中市
62、记忆中的“过年”
文/松林湾 四川宜宾
63、《八株生命树》
文/松林湾 四川宜宾
64、《划倒在地的泡桐树》
文/松林湾 四川宜宾
65、诗情画意天柱山
文/宋春来 湖南省长沙市
66、南浔印象
文/陈宏宾 河南省上蔡县
67、耕耘一方水田
文/程征 湖北省麻城市
68、天目读湖
文/陈宏宾 河南省上蔡县
69、在山水中放浪
文/赵林 湖北省嘉鱼县
70、江边琴声
文/赵林 湖北省嘉鱼县
71、仲夏夜之梦
文/赵 林 湖北省嘉鱼县
72、为什么不行
文/龚显梁 四川省南充市
73、我眼中的南昌
文/李旭 山西省大同市
74、夕阳古渡
文/陈于晓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75、乡愁四韵
文/陈宏宾 河南省上蔡县
76、乡 村(三章)
文/司舜 安徽宿松县
77、春 天(四章)
文/司舜 安徽宿松县
78、春天里(五章)
文/司舜 安徽宿松县
79、或红或绿(三章)
文/司舜 安徽宿松县
80、因为丰富所以宁静
文/杨强劲 安徽省肥东
81、爬山虎下的少年
文/杨强劲 安徽省肥东
82、红薯干
文/杨强劲 安徽省肥东
83、与父母的时光
文/包绮霞 江西鄱阳县
84、在故乡的天空下
文/范玲玲 安徽省太湖县
85、生命的意义
文/王云飞
86、人生的思考
文/王云飞
87、夏日的雨夜
文/王云飞
88、飘雪
文/贺鹏威 广东省龙门县
89、夜幕下的农场
文/贺鹏威 广东省龙门县
90、油菜花
文/贺鹏威 广东省龙门县
91、老家那盘青石碾
文/蒋兴强 四川省达州市
92、堰·井·树·人
文/牛合群 湖北枣阳市
93、恰似流水爱上一座桥(散文4则)
文/牛合群 北省枣阳市
94、母 亲
文/王晓林 四川省大竹县
95、诱人的豆花
文/王晓林 四川省大竹县
96、民工兄弟李文杰
文/王晓林 四川省大竹县
97、南极明信片的背后
文/风信子 北京市
98、神话鸟黑嘴端凤头燕鸥
文/风信子 北京市
99、生活组章
文/风信子 北京市
100、清明茶语
文/刘鹏程 安徽省宿松县
101、那些千年的旧
文/刘鹏程 安徽省宿松县
102、怀念一场雪
文/袁会 甘肃省白银市
103、“鬼谷”往事
文/王瑶宇 山东省济南市
104、最怕老家来电话
文/李发明 沈阳市沈河区
105、正月十四找坏虫
文/杜跃清 浙江省慈溪市
106、两份保单雪藏13年警民深情
文/杜跃清 浙江省慈溪市
107、慈溪文化人在枫泾成为风景
文/杜跃清 浙江省慈溪市
108、读书趣谈
文/马运葆 山东省枣庄市
109、手表
文/马运葆 山东省枣庄市
110、那山·那水·那年月
文/马运葆 山东省枣庄市
111、心灵场
文/李晓平 吉林省洮南市
112、走过荒园
文/李晓平 吉林省洮南市
113、大声地喊你
文/李晓平 吉林省洮南市
114、风情遗爱湖
文/郑能新 湖北省黄冈市
115、凤 凰 的 歌 呤
文/郑能新 湖北省黄冈市
116、茶的感悟
文/林杰荣 浙江省奉化市
117、荷之畅想
文/林杰荣 浙江省奉化市
118、方寸的世界
文/林杰荣 浙江省奉化市
119、林深景美宝台山
文/张会军 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
120、山坡上,吉他声悠扬
文/廖军 四川省成都市
121、回来了
文/谢明洋 河南开封市
122、成都的雨
文/谢明洋 河南开封市
123、飘过记忆的炊烟
文/钱海 云南省楚雄
124、宁要臭脚
文/钱海 云南省楚雄
125、永不谢幕的主角
文/钱海 云南省楚雄
126、绚丽日出
文/陈远惠 四川什邡市
127、村庄在秋天里消失
文/蔡文刚 宁夏固原市
128、夏天,与父亲有关的日子
文/蔡文刚 宁夏固原市
129我是谁
文/蔡文刚 宁夏固原市
130、儿时的伙伴(外两篇)
文/徐阳光 湖北武汉
131、守望戈壁的男人们
文/钟志红 四川省乐山市
132、红尘似锦,流年如云
文/周瑞 吉林
133、等
文/周瑞 吉林
134、匆匆
文/周瑞 吉林
135、微笑的天使
文/吉荣华 江苏金坛市
136、长荡湖情怀
文/吉荣华 江苏金坛市
137、壮哉,雁门关
文/吉荣华 江苏金坛市
138、明月夜,故国千里
文/萧艾
139、一桩成功的生意
文/萧艾 绵阳市
140、千年一街的歌与画
文/马永欢 大理州永平县
141、一个春梦
文/马永欢 大理州永平县
142、大理西湖
文/马永欢 大理州永平县
143、运河三宝
文/陈跃 江苏扬州
144、家有慈母(散文)
文/刘兴聪 陕西省汉中市
145、父亲,深深浅浅的脚印刻在岁月的地平线上(散文)
文/刘兴聪 陕西省汉中市
146、坝坝电影(散文)
文/刘兴聪 陕西省汉中市
147、成长是过程,成熟是方向
文/李武 安徽省合肥市
148、大牯牛倒在了半截绣花针上
文/戴俊马 吉林省辽源市
149、“花花”之死
文/戴俊马 吉林省辽源市
150、一生不去辩解
文/戴俊马 吉林省辽源市
151、举头闻鹊喜
文/翠薇 山东省聊城市
152、锦被
文/翠薇 山东省聊城市
153、映山红
文/侯钦民 河南省鹿邑县
154、“老表”喊我一声小哥哥!
文/候钦民 河南省鹿邑县
155、怀念爷爷
文/侯钦民 河南省鹿邑县
156、散 步
文/谢亨 江西省九江
157、筹粮高家村
文\谢 亨 江西省九江
158、月下看川戏记
文/王黎冰 四川省绵阳市
159、此心长醉仙公山 ——游历泉州仙公山感悟二篇
文/王黎冰 四川省绵阳市
160、送不出去的礼物
文/郑志斌 广东省佛山市
161、春节中山行
文/郑志斌 广东省佛山市
162、走进梅州
文/郑志斌 广东省佛山市南
163、尘埃的依偎
文/杜博雅 湖北省武汉市
164、巫山上的红叶
文/楚天姬 河北省磁县
165、风折枝
文/楚天姬 河北省磁县
166、不可越雷池一步
文/楚天姬 河北省磁县
167、百 年 爱 恋
文/龙小芬 湖南桃源
168、吹泡泡
文/杨艳
169、无处安放的关心
文/李璐 安徽大学
170、母亲
文/钱丽萍 河北省唐山市
171、感恩他人 回报社会
文/钱丽萍 河北省唐山市
172、二娘
文/钱丽萍 河北省唐山市
173、游览乾县
文/喻文华 四川
174、偷心
文/乔文革 河南省商丘市
175、采摘心情
文/乔文革 河南省商丘市
176、岁月挡不住思念的回忆,因为那里有初恋的味道
文/湘客 湖北省石首市
177、徘徊在十字路口的纠结
文/湘客 湖北省石首市
178、忠臣孝子的书法 ——岳飞《出师表》欣赏
文/方刘品 河南省南阳市
179、我爱颜筋柳骨
文/方刘品 南阳市
180、天地之间的正气
文/方刘品 南阳市
181、红尘姐妹(两章)
文/王宏侠 青岛市
182、大山
文/唐廷武 贵州分毕节
183、故乡的那片场
文/刘来堂 衡水市
184、夜访郑成功
文/钟心 福建省泉州市
185、范老师领我走近《今日上海》
文/韩建刚 上海市普陀区
186、点 灯
文/韩建刚 上海市普陀区
187、踏着歌声去流浪
文/韩建刚 上海市普陀区
188、蝴蝶的宫殿
文/晓雷 广东省佛山市
189、我的哥哥
文/晓雷 广东省佛山市
190、永远的惮悔
文/晓雷 广东省佛山市
191、我们都是流浪狗
文/晓雷 广东省佛山市
192、蚂蚁大战记
文/晓雷 广东省佛山市
193、母爱馨香
文/张继 新疆石河子
194、我在源牌
文/孙万春 姜文运 安徽省霍山县
195、地震孤儿
文/刘鑫洋 四川省什邡市
196、山村姑娘的美丽梦想
文/刘邦琨 四川省什邡市
197、思念
文/陈远惠 四川省什邡市
198、窗前的石斛兰
文/徐梅勋 常熟市
199、弥漫陈香唯老酒
文/徐梅勋 常熟市
200、品茗舜过泉
文/徐梅勋 常熟市
201、钟爱红楼
文/卢沛 山东省临沂市
202、乞巧,记忆中的那抹虹
文/卢沛 山东省临沂市
203、一桩成功的生意
文/龙山萧艾 北京市朝阳区
204、一代明星的红与黑
文/龙山萧艾 北京市朝阳区
205、馨香竹都水 情浓长宁人
文/唐秋桐 广东东莞市
206、卑微或者斑斓
文/龚小萍 广州市白云区
207、梦 房 子
文/宋帼平 广州市越秀区
208、没想到你是这样坏的孩子
文/宋帼平 广州市越秀区
209、村里的光棍汉(散文)
文/郝然 河北省盐山县
210、害羞的三爷
文/郝然 河北省盐山县
211、仙人球开花了(姊妹篇)
文/吴利强 陕西省宝鸡市
212、散文:又见仙人球开花(姊妹篇)
文/吴利强 陕西省宝鸡市
213、歌唱的小麦(散文诗3则)
文/牛合群 湖北省枣阳市
214、河是凤家乡
文/牛合群 湖北省枣阳市
215、开启清明模式
文/牛合群 湖北省枣阳市
216、醉美他留
文/赵发员 云南省昆明市
217、他留姑娘
文/赵发员 云南省昆明市
219、在青春的脚步里
文/诗乡晓晋
220、同一个青春,追逐不同的梦
文/诗乡晓晋 贵州省绥阳县
221、荷塘冬雨
文/陈 平 江西省高安市
222、放 生
文/高洪义 河南省周口市
223、妈妈的背,我的摇篮
文/刘海涛 辽宁省营口市
224、北方的天空
文/刘海涛 辽宁省营口市
225、钱的记忆
文/刘海涛 辽宁省营口市
226、苏州的紫藤
文/宋显仁 广西贵港市
227、《长 城》
文/唐本年 湖北省潜江市
228、《活 法》
文/唐本年 湖北省潜江市
229、听 雨
文/巴建强
230、古韵五章——散文诗
文/巴建强 安徽休宁县
231、龙虎山印象
文/周爱华 浙江杭州
232、鸡鸭人家
文/周爱华 浙江杭州
233、风华绝代悲佳人 ——诗词中的李清照
文/周爱华 浙江杭州
234、岁月里的陈香往事
文/罗波 重庆九龙坡区
235、半身白和花颈儿
文/罗波 重庆九龙坡区
236、真水有魂
文/刘洪光 黑龙江省鹤岗市
237、老井
文/黄孝纪 浙江省余姚市
238、结冰盖啷的日子
文/黄孝纪 浙江省余姚市
239、屠户常节眯眼
文/黄孝纪 浙江省余姚市
240、七夕遐想
文/姚俊庚 河南省南乐县
241、午夜,我的灵魂在狂欢
文/姚俊庚 河南省南乐县
242、我以我的挚爱向一座玫瑰城靠拢(散文3则)
文/牛合群 湖北枣阳市
243、白桃花,红桃花
文/牛合群 湖北枣阳市
245、一枚芦苇究竟能承载多少灵魂?
文/牛合群 湖北枣阳市
246、国门母亲
文/曾其祥 北京市朝阳区
247、溶于春意中
文/李宏迎 山东省邹平县
248、我的老师甘虹桢(外一篇)
文/二月草芽 四川省眉山市
249、西江游记
文/唐仁禹
250、又见风筝飞满天
文/张浩洪 河北省滦南县
251、偷番薯
文/余其美 深圳市福田区
252、一枚芦苇究竟能承载多少灵魂?(四则)
文/牛合群 湖北省枣阳市
253、醉自然
文/赵明亮 辽宁省
254、沙果红了……
文/李曙光 沈阳市
255、相逢在书展
文/薛鲁光 上海
256、走近陶渊明
文/薛鲁光 上海
257、秦淮河边的遐思
文/薛鲁光 上海
258、家有“恶”妻
文/郑名富 广东省广州市
259、锅炉房里说诗歌 ——记道谟老先生
文/何民 四川成都
260、青城书院纪事
文/何 民 四川成都
261、松游故道上的寻踪者 ——记何正泰校勘《松游小唱》
文/何民 四川成都
262、陈毅铜像前的深思
文/顾国民 河南省禹州
263、草 木 语 言
文/余显斌 陕西省山阳县
264、最忆是小镇
文/余显斌 陕西省山阳县
265、栀子花(外二篇)
文/赵可法 江苏省连云港市
266、永远的父亲
文/詹彬 四川省双流县
267、老婆石:一个让山川铭记的名字
文/牛合群 湖北枣阳市
268、记忆里你依然还我的初恋
文/芷晨
269、河泥稀追
文/高锦潮 江苏省洪泽县
270、拜读刘老庄
文/高锦潮 江苏省洪泽县
271、拿风的蒲扇
文/高锦潮 江苏省洪泽县
272、圣路随笔
文/秦汉 新疆库尔勒市
273、不朽的钟声
文/吴卢明 广东省湛江市
274、怀念一头牛
文/吴卢明 广东省湛江市
275、沈园游记
文/吴卢明 广东省湛江市
276、一道悲悯的目光
文/吴卢明 广东省湛江市
277、抗洪赞歌
文/张宇杰 黑龙江省同江市
278、族 谱
文/杨春山 云南省永胜县
279、滇西北的鹰
文/杨春山 云南省永胜县
280、老天有眼
文/楼永治 浙江省东阳市
281、我爱的人
文/楼永治 浙江省东阳市
282、梦里又飞花
文/婵忆
283、为你,执一盏心灯
文/婵忆 辽宁省调兵山市
284、燕衔泥
文/婵忆 辽宁省调兵山市
285、梦里又飞花
文/婵忆 辽宁省调兵山市
286、大病初愈的母亲
文/张爱明 安徽省太湖县
287、幽悠河上洞
文/李建华 云南昆明市
288、夏游洋山河
文/覃海波 贵州省德江县
289、久违了,水龙节
文/覃海波 贵州省德江县
290、拜谒杜甫
文/钱海 云南省楚雄
291、宁要臭脚
文/钱海 云南省楚雄
292、飘过记忆的炊烟
文/钱海 云南省楚雄
293、来 钢
文/沙 辉 四川省凉山州
294、翱翔人生天地间
文/任和平 江苏省张家港市
295、平生文字为吾累
文/任和平 江苏省张家港市
296、干腌齑、水腌齑
文/任和平 江苏省张家港市
297、碓窝姥
文/张恒 安徽省合肥市
298、老村那眼青石井
文/张恒 安徽省合肥市
299、故乡那在与不在的湖
文/张恒 安徽省合肥市
300、小城,遍地黄叶
文/赵 丰 西安市户县
301、榆树,祖父的风景
文/赵 丰 西安市户县
302、冬天的寓言和童话
文/赵 丰 西安市户县
303、拐 爱
文/贾政卿 山西省原平市
304、朋友与红嘴鸦
文/贾政卿 山西省原平市
305、“廉书记”小记
文/郑名富 广东省广州市
306、梦的守护
文/王云学 重庆市城口县
307、印象丽江
文/庞锋 广东省东莞市
308、奶 奶
文/ 庞锋 广东省东莞市
309、故乡老屋
文/ 庞锋 广东省东莞市
310、只缘身在此山中
文/李晓霞 山西省运城市
311、写不完的乡村
文/姚瑶(侗族) 贵州省凯里
312、妈妈,我想对你说
文/李晓霞 山西省运城市
313、回望大明宫
文/詹芳珍 陕西西安市
314、那一夜,我又想起了三毛
文/詹芳珍 陕西西安市
315、你的健康,我的快乐---母亲六十岁生日礼赞
文/詹芳珍 陕西西安市
316、美丽丹霞石
文/刘邦琨 四川省什邡市
317、荒寂的宅院
文/刘省平 陕西大荔县
318、父母进城来看我
文/刘省平 陕西大荔县
319、伤 逝——悼念李保平
文/刘省平 陕西大荔县
320、鸟翼上的天堂
文/陈思侠 甘肃省酒泉市
321、流石河
文/陈思侠 甘肃省酒泉市
322、平草湖
文/陈思侠 甘肃省酒泉市
323、蓝湖
文/陈思侠 甘肃省酒泉市
324、“吝啬”的父亲
文/徐光惠 重庆市大足区
325、母亲的爱心菜园
文/徐光惠 重庆市大足区
326、婆婆也是妈
文/徐光惠 重庆市大足区
327、魅力独显的九华山
文/郑富名 广东省广州市
328、共和国的旗帜不容玷污
文/许一跃 福建省霞浦
329、时间都去哪儿了
文/吴利强 陕西省宝鸡市
330、油菜花开
文/李晓霞 山西省运城市
331、清明时节,油菜花开。
文/李晓霞 山西省运城市
332、散文《老二的牛》
文/张仲英 吉林省长岭县
333、感恩
文/刘鑫洋 四川省什邡市
334、魅力乡村
文/刘鑫洋 四川什邡市
335、蓥华山
文/陈远惠 四川什邡市
336、小A的“专业技术”活儿
文/陈远惠 四川省什邡市
337、节奏错乱的生命钟摆
文/邵衡宁 天津市河西区
338、握紧母亲的手
文/邵衡宁 天津市河西区
339、记忆被吞噬的母亲
文/邵衡宁 天津市河西区
340、最后六个人
文/唐廷武 贵州分公司毕节
341、荷叶田田
文/李仡 山西省隰县
342、佛国凡尘
文/李仡 山西省隰县
343、一滴柔究竟能承载李白多少幸福(散文四则)
文/牛合群 湖北枣阳市
344、仲宣:一个喜欢学驴叫的怪才
文/牛合群 湖北枣阳市
345、细嗅草野
文/牛合群 湖北枣阳市
346、雨落熊河
文/牛合群 湖北枣阳市
347、邛水河的足迹
文/童伟 贵州省三穗县
348、离别的车站
文/童伟 贵州省三穗县
㈣ 回回最早起源什么时候
回回民族是外来的民族成分,与中国国内民族成分相互融合的产物,也是中亚伊斯兰教文化同中国汉文化相互交汇的产物。它的形成,大约经历了200年多年左右的时间。“回回”一词最早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和南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中出现,主要指葱岭东、西处于喀喇(哈拉)汗朝统治下的回纥(回鹘)人。回回和回纥、回鹘音近,应是后者的音转或俗写。其时,伊斯兰教已由喀什噶尔向东南传播到和田、叶尔羌、英吉沙尔等地。因此,回回原应包括有信仰伊斯兰教回纥(回鹘)人在内的含义。12世纪30年代,喀喇(哈拉)汗朝亡于西辽,其居民大部分仍是穆斯林。13世纪初叶蒙古西征,西辽破灭。葱岭东喀什噶尔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纥(回鹘)人的后裔,同葱岭西的中亚及波斯;阿拉伯广大地区不同民族的穆斯林,大批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东方来。他们主要以驻军屯牧和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不同身份散布在中国的西北、中原及江南、云南等地区,被称为回回人,成为元代色目人中的重要部分。后来,他们也以回回自称,是形成回回民族的主要部分。元代到明代前期,回回人中包含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纥(回鹘)人的后裔,他们同当时高昌及河西一带仍信仰佛教的畏兀儿人相区别,明中叶以后,维吾尔族普遍接受伊斯兰教信仰,而当维吾尔人迁到内地之后,自然地渐渐同化于回回之中。元、明以来,不少蒙古贵族及其士卒因接受伊斯兰教信仰而逐渐同化于回回之中。明代哈密地区的哈剌灰人,原是蒙古人,正德(1506~1521)以后由哈密迁到肃州,到万历年间已经“不食猪肉,与回回同俗”。
另外,由于通婚的和政治的原因,以及接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原因,回回中不断吸收了相当多的汉族成分。由于同样原因也有不少回回逐渐同化于汉族之中。回族与维吾尔、蒙古、汉等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亲缘关系。另外,回回族中还吸收有中国犹太人成份。犹太人迁居我国开封等地的时间,一般认为在北宋徽宗年间(1101一1125)。元代称他们为“术忽回回”。由于他们信仰犹太教,不食猪肉,行割礼和每日礼拜等宗教习俗与回回有相似之处,加上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缠头巾为青蓝色,因而也被称为“蓝帽回回”或“青回回”。在长期发展中,有的逐渐融合于回回当中,各种不同的来源的回回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伴随着民族的形成,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回回文化扎根于华夏大地,成为华夏文化中的一个新类型。
13世纪时移居中国的西域各国“回回”人,他们原来并不都是同一个民族。他们之中,既有波斯和阿拉伯人,也有阿儿浑、哈刺鲁等突厥语族诸人。除共同信仰伊斯兰教外,他们相互之间并没有多少共同之处,因此在中国最初只能算是一个穆斯林的集合体。因当时蒙古族在中国是一个人数不多的民族,原有的文化又较落后,故“回回”人一到中国,立刻受到蒙古统治阶级的信赖与重用,有些人被吸收到蒙古国家的各级政权机构中供职,有些人又受派效力于官营手工业作坊,有的则受命随从蒙古军囚出征战。于是,随着蒙古统一中国的实现,他们便逐渐流散于全国各地,或继续从事手工业生产;或被改为“编民”从事农业耕作;或一面屯田,一面担任卫戍任务,过着“屯驻牧养”的生活。从有关记载中可以看出,今甘肃北部、包括甘肃张掖一带及河南、山东、陕西、云南等地,都是当年回回人从事屯垦的重要区域。
由于回回遍布全国,故元政府为加强对回回人的管理,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回回令史”、“回回掾史”以及“回回书写”等官员,以协助各地官署处理回回人事务。此外,还设置“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回回炮手军匠万户府”、“回回水军万户府”、“回回国子监学”等机构。在这些机构中任职的回回官员数量也很多。《明史·西域传》载:“元时回回遍天下。”
由于回回遍布全国,故元政府为加强对回回人的管理,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回回令史”、“回回掾史”以及“回回书写”等官员,以协助各地官署处理回回人事务。此外,还设置“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回回炮手军匠万户府”、“回回水军万户府”、“回回国子监学”等机构。在这些机构中任职的回回官员数量也很。《明史·西域传》载:“元时回回遍天下。”回族的起源和发展
时间: 2008-09-28 来源:
回回民族即今回族。关于回回民族的形成问题,学术界目前尚无一致看法。有的认为形成于元代,有的认为形成于明代,也有的说形成于16世纪中叶。下面所述,即以第三说作为依据。有关回回门宦制度问题,附带一并阐叙。
一、回回族称和族源
“回回”一词,原是“回纥”、“回鹘”音转,最早见于沈括《梦溪笔谈》卷五的“凯歌”词中。据沈括自己说,其词原是“市井鄙俚之语”(大众语)。徐霆《黑鞑事略》云:“霆考之,鞑人本无字书,然今之所用则有三种……行于回回者则用回回字,镇海主之。回回字只有21个字母,其余只就偏旁上凑成……燕京市学,多教回回字。”这里所说的“回回字”,显然是指“回鹘字”。成书较早的《蒙鞑备录》说:“今鞑之始起,并无文书……其俗既朴,则有回鹘为邻,每于西河博易贩卖于其国。迄今于文书中,自用于他国者,皆用回鹘字。”可见“回鹘”、“回回”,原是一名异译。
但在《黑鞑事略》中,“回回”一词,有时也被用以泛指西域各国:“霆在草地,见其头目民户,车载辎重,及老小畜产,尽室而行,数日不绝……问之则云,此皆鞑人调往征回回国……回回诸种,尽已臣服。”所述明指窝阔台时遣兵征中亚各国事。徐霆之所以将西域各国均称为“回回”,显然是认为他们都是“回鹘”引起的。但随着蒙古国统治范围的扩大,与中亚各国人民往来的频繁,“回回”一词的含义不久又有所变化。在蒙古国的官方文书或诏令中,一般都以其指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而将“回鹘”称之为“畏兀儿”或“委兀儿”。例如1265年(元至元二年),忽必烈在一份诏谕中就说:“今拟黄河以南,自潼关以东,直至蕲县地面内百姓、僧、道、秀才、也里可温、答失蛮、畏吾儿、回回……应据官中无身役人等,并不得骑坐马匹。”①又如元《至顺镇江志》在载述其地侨居户时说:“蒙古二十九(户),畏兀儿十四(户),回回五十九户,汉人三千六百七十一(户)。”②这里所说的“回回”与“回鹘”显然已不相干。按当时使用情况看,其涵义已与“穆斯林”大致相当,主要是指来自中亚的各国人。
14世纪中叶,明代元而兴,“回回”一词的使用,基本上仍因袭于元。《明史·哈密传》引马文升奏疏中就有:“哈密故有回回、畏兀儿、哈刺灰三种,北山又有小列秃、乜克力相侵逼……”许进《平番始末》:“哈密之人凡三种:曰回回、曰畏兀儿、曰哈刺灰,皆务耕织。”均可为证。但又派生出“汉回”一称,主要是指长期生活于内地的回回人。例如严嵩《议处甘肃夷贡疏》:“缘汉回通事,实本非我族类……今后如遇回夷入贡,伴送通事,亦用中国精通回语之人,不得差委汉回,致生奸弊。”③
在清代,由于存在以伊斯兰教作为划分民族的倾向,故又常将“回回”和维吾尔人俱称为“回”。但为了区别,有时也称“回回”为“汉回。或“熟回”,称维吾尔族人为“缠回”或“生回”。因其中夹杂着民族歧视因素,故现代广大回族人民仍依元明时习惯,自称为“回回”。
关于回回民族来源,向有不同说法:一认为主要来源于唐代回纥,一认为来源于汉族,一认为来源于突厥与东来的波斯、阿拉伯、阿富汗人的混合体,一认为来源于东迁的波斯、阿拉伯及13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国人。④根据现有史料,回回民族的先世最早可以追溯至唐、宋时期到中国经商的波斯和阿拉伯商人。
众所周知,自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中国封建社会便实现了空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唐代都城长安及东南沿海各通商口岸广州、扬州、泉州等地,商业都十分繁荣。世界各国商人,纷纷前来贸易。有的沿着丝绸之路,负笈驼载,直趋长安。有的泛舟大海,乘风破浪,往返于广州和泉州等地。唐政府在各通商口岸设“市舶司”,委任“市舶使”,以管理进出口商务,并准许前来贸易的商人,寄居于“海滨湾泊之地,筑石联城,以长子孙”,⑤时谓之“番客”,称其居地为“番坊”、“番巷”或“番市”。⑥
住在“番坊”内的商人,虽然世界各国都有,但人数最多的还是波斯和阿拉伯等地的穆斯林商人。唐朝为尊重其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并使其自己管理自己,曾任命番坊中最有德望的人为“都番长”,以处理其内部事务,还允其于聚居区内建礼拜寺以从事宗教活动。宋朱彧《萍州可谈》云:“广州番坊,海外诸国人所居住。置番长一人,管勾番坊公事,专切招邀番商。”9世纪中期到过广州的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在其《游记》中说:“中国商埠为阿拉伯人麇集者曰康府。其处有回教牧师一人,教堂一所”。“各地回教商贾既多聚广府(广州),中国皇帝因任命回教判官一人,依回教风俗,治理回民。判官每星期必有数日专与回民共同祈祷,朗读先圣戒训……一切皆能依《可兰经》(《古兰经》)、圣训及回教习惯行事”①。这些寄籍“番商”,有的后来长期寄居于中国,娶妻生子,并接受汉族文化影响,改用汉族姓名,习儒书,以适应其生活的环境。有的仕宦于当朝,如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以进士显名的李彦升,据说就是原居住于广州的阿拉伯商人。五代时又有颇具诗名的李珣兄妹,祖先也是移居于四川的波斯商人。878年(唐乾符五年)黄巢起义军攻破广州时,据载住在广州的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犹太人等,前后被杀者有12万人。②数字或不免夸大,但其中穆斯林商人占多数似可肯定。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政治、经济虽远不如唐代兴盛,但因继续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经海路到广州、泉州、明州(宁波)、杭州等地贸易定居的波斯、阿拉伯等国商人,比唐代还多。他们从事象牙、犀角、珍珠、香料等的运输和贩卖,大都获利甚丰,成为各地的巨富。《泉州府志》载当时:“胡贾航海踵至,其富者资巨万,列居城南。”③如巨商蒲寿庚家族,据说就是先居广州后移居泉州的。《广东通志》亦云:“海舶贾蕃,以珠犀为之货,丛委于地,号称富庶。”④为了攫取巨大利润,有的人甚至千方百计请求到内地州郡经营。⑤部分穆斯林手工业者、宗教职业者等也相继前来定居,从而使前来寄居的穆斯林不断增加,并逐渐出现“土生番客”及“五世番客”诸名目。
除商人和宗教职业者外,还有部分来自阿拉伯的士兵。据记载,755年(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唐,唐政府派兵镇压,并请大食出兵援助。757年(唐至德二年),大食阿拔斯朝哈里发遣兵参加平叛。平定后,这支部队并未被遣回,而是滞居于沙苑(今陕西省大荔县南洛、渭二河间),后遂发展为沙苑回民的一部分。⑥《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一书说,清代西北地区穆夫提门宦创始人马守贞,祖先就是唐时受命参加平叛而落籍于陕西的。⑦
以上所述诸人,在整个回回民族来源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其最主要来源还是13世纪初年以后,自中亚等地陆续迁入的各地回回人。
中亚回回人东渐,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西征中亚引起的结果。从现有记载看,蒙古军在前后数次远征中,至少曾掳掠了十数万人解送回中国。例如1221年春,蒙古军在攻破撒麻耳干(撒马尔罕)时,成吉思汗便将其工匠3万人分给诸子和族人送回;又从被俘的青壮年中,选择同样数量的人签发为军。⑧不久,在夺取花刺子模都城玉龙杰赤(今中亚土库曼境内乌尔根奇)时,又将其妇女和孩子俘为奴隶,将10万左右工匠遣送中国北方。⑨1223年窝阔台率军进攻哥疾宁,当城他被攻克后,蒙古军队除对该城进行洗劫外,又将“工匠”、“手艺人”解送回国。①此后,拔都、绰儿马罕、旭烈兀等西征,又陆续有部分人被发遣东迁,加上部分自愿投降蒙古军的人,②其数字显然不在少数。
成吉思汗国以前,居住于蒙古地区的回回商人就不少,例如札八儿火者③、马哈木·牙刺瓦赤④、阿里火者、哈散哈只等,就是其中的著名者。1217年奉成吉思汗命令前往花刺子模贸易商团450人就全是回回人。随着蒙古贵族势力的扩大,中亚各地穆斯林商人自愿东徙的也很多。他们或从事从中亚至蒙古地区的长途贩运,或充当蒙古统治阶级的“斡脱户”(官商户)为各级王公贵族放高利贷。这些人在东迁的回回人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以上诸项回回,是尔后形成回回民族的重要基础。
诚然,汉、维吾尔、蒙古等各族成员,也是构成回回民族的重要成分之一,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是回回民族的主要来源。
二、回回民族的初步形成
回回民族是外来的民族成分,与中国国内民族成分相互融合的产物,也是中亚伊斯兰教文化同中国汉文化相互交汇的产物。它的形成,大约经历了200年多年左右的时间。
13世纪时移居中国的西域各国“回回”人,他们原来并不都是同一个民族。他们之中,既有波斯和阿拉伯人,也有阿儿浑、哈刺鲁等突厥语族诸人。除共同信仰伊斯兰教外,他们相互之间并没有多少共同之处,因此在中国最初只能算是一个穆斯林的集合体。因当时蒙古族在中国是一个人数不多的民族,原有的文化又较落后,故“回回”人一到中国,立刻受到蒙古统治阶级的信赖与重用,有些人被吸收到蒙古国家的各级政权机构中供职,有些人又受派效力于官营手工业作坊,有的则受命随从蒙古军囚出征战。于是,随着蒙古统一中国的实现,他们便逐渐流散于全国各地,或继续从事手工业生产;或被改为“编民”从事农业耕作;或一面屯田,一面担任卫戍任务,过着“屯驻牧养”的生活。从有关记载中可以看出,今甘肃北部、包括甘肃张掖一带及河南、山东、陕西、云南等地,都是当年回回人从事屯垦的重要区域。《元史》载,“世祖之时,海宇混一……命宗王将兵镇边徼襟喉之地,而河洛、山东据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⑤所谓“探马赤军”,其中也应包括回回人在内。而原居住于中国北方的回回商人,也在不断走向全国。许有壬云:“我元始征西北诸国,而西域最先内附,故其……大贾擅水陆利,天下各城巨邑,必居其津要,专其膏腴。”⑥
元代,回回人的政治地位,一般都比汉族人优越,故回回人在全国各地做官的很多。其中任职中书省的,世祖朝有妈妈、赛典赤·赡思丁、阿合马、阿里、阿里伯(别)、麦术丁、别都鲁丁、赛典赤(伯颜);成宗朝有赛典赤(伯颜)、伯颜察儿、麦术丁、阿里、阿(合)散、阿老瓦丁、木八刺沙、忽都不丁、迷儿火者;武宗朝有怯里木丁、法忽鲁丁、阿里、兀(乌)伯都刺、忽都不丁;泰定帝朝有倒刺沙、乌(兀)伯都刺、伯颜察儿;顺帝朝有买术丁、马某火者、陕西丁。供职于行中书省者,前后有66人,岭北、辽阳、河南、陕西、云南、四川、湖广、江浙等各省,都有其广泛分布。①若再加上在各路、府、县等供职的人,数量就更为可观了。通常一个回回人做官,都有一大批回回百姓跟随,也促进了回回向各地的移民。
由于回回遍布全国,故元政府为加强对回回人的管理,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回回令史”、“回回掾史”以及“回回书写”等官员,以协助各地官署处理回回人事务。此外,还设置“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回回炮手军匠万户府”、“回回水军万户府”、“回回国子监学”等机构。在这些机构中任职的回回官员数量也很多。《明史·西域传》载:“元时回回遍天下。”周密《癸辛杂识》云:“今回回皆以中原为家。”元代到过中国的北非穆斯林旅行家伊本·白图泰说:“中国各城市都有专供穆斯林居住的地区,区内有供举行聚礼等用的清真大寺。”“穆斯林商人来到中国任何城市,可自愿地寄宿在定居的某一穆斯林商人家里或旅馆里”回回人随着全国统一的实现而出现大分散、小聚居局面。例如河西地区,包括今宁夏、张掖、酒泉一带,回回人就很密集。因为这里在元代既是重要的镇戍、屯田区域、又是从西域进入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故落籍的回回人便越来越多。
㈤ 结草衔环是什么意思出自什么典故
结草衔环
发音jiécǎoxiánhuán
释义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唐·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示例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四回)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撕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
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㈥ 求成语故事和出自哪,还有意思,要很多!!!
【成语出处】
《庄子·外物》
,这个故事源于庄周借粮,但是监河侯却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
要等到拿到金钱之后。庄子‘忿然作色’
,立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反击监河侯。
【例句】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
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
斗之水一样。
——
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
萧规曹随:
xiāo guī cáo suí
【成语解释】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
规办事。含贬义。
【成语出处】
史记·
曹相国世家》
:
“参代何为汉相国,
举事无所变更,
一遵萧何约束。
”
汉·
扬
雄《解嘲》
:
“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
”
【例句】他处理公司的事务总是萧规曹随
,
没有一点主见。
运斤成风:
y
ù
n j
ī
n ch
ã
ng f
ē
ng
【成语解释】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又说技巧熟练,大胆、快捷
而有力。有时也用于形容自信。
【字词解释】运,挥动;斤,横刃的斧头(可以简单理解为像锄头的锐器)
。
【成语出处】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
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
’
匠石曰:
‘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
【例句】钢琴大师把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演奏得运斤成风。
终南捷径:
zh
ō
ngn
á
nji
ã
j
ì
ng
【成语解释】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成语出处】
《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作官,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
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
【例句】借此认识了几位当道,
又结交了几家富贾豪商,
自以为终南捷径,
即在此小小酒馆
之中,因此十分高兴。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
随珠弹雀:
su
í
zh
ū
t
á
n qu
â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轻重。以极大的代价,去获取微小利益。极度得不偿失。
【字词解释】随珠:随侯之珠,珍珠
/
夜明珠。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让王》
: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
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
【例句】以飞蛾扑火的勇气去努力、以随珠弹雀的代价去付出
,
所得不过兔丝燕麦。
兔丝燕麦:
tù sī yàn mài
【成语解释】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字词解释】兔丝:菟丝子。菟丝子是一种生理构造特别的寄生植物。
【成语出处】语见《北齐·魏收·魏书·列传第五十四·李崇传》
:
“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
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例句】以飞蛾扑火的勇气去努力、以随珠弹雀的代价去付出
,
所得不过兔丝燕麦。
死不旋踵:
s
ǐ
b
ù
xu
á
n zh
ǒ
ng
【成语解释】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字词解释】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
【成语出处】出自《战国策·中山策》
:
“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
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
【例句】锐士报国死不旋踵。
入吾彀中:
r
ù
w
ǔ
g
î
u zh
ō
ng
【成语解释】
进到我的弓箭的射程之内了。
比喻他人进入所设的圈套之中或自己的掌握之中。
【字词解释】彀:张满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到的范围,即射程范围之内。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
'
天下
英雄入吾彀中矣!
'
”
【例句】兹乃投其所好
,
荣以正位
,
亦安有不入吾彀中哉
!(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胶柱鼓瑟:
ji
ā
o zh
ù
g
ǔ
s
â
【成语解释】是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
通。
【字词解释】柱: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瑟:一种古乐器。
【成语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
传,不知合变也。
”
【例句】若非公孙杵臼,焉得赵氏孤儿,既以遇难避仇,不必胶柱鼓瑟。明·无名氏《鸣凤
记·桑林奇遇》
结草衔环:
ji
ã
c
ǎ
o xi
á
n hu
á
n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字词解释】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
【成语出处】
“结草”
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
594
年的秋七月,秦桓公
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
厮杀在一起,
正在难分难解之际,
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
使这位堂堂的
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
摔倒在地,
当场被魏颗所俘,
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原来,
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爱妾祖姬,无子。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说:
“我若死了,你一定
要选良配把她嫁出去。
”后来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
“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
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
”
等到魏武子死后,
魏颗没有把祖姬杀死陪葬,
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
其弟责问为何不尊父临终之愿,
魏颗说:
“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
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
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
老人说,我,你所嫁出去的夫人的父亲,
你用了先人发给你的好的
命令,没有让我女儿陪葬,所以我结草抵抗杜回来报答你!
“衔环”
典故见于《后汉书·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
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
箱中。黄雀只吃黄花,百日之后羽毛丰满,振翅飞走。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
“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
”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
“它可保佑君
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
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
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例句】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
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结草衔环,
一定会报答你二
位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四回
买椟还珠:
m
ǎ
i d
ú
hu
á
n zh
ū
【成语解释】
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
经常用来比
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字词解释】椟:木匣;珠:珍珠。
【成语出处】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
楚
人有卖其珠於
郑
者,为木兰之柜,薰以
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
善鬻珠也。
”
【例句】很多附庸风雅、虚有其表的收藏家
,
专干买椟还珠的蠢事。
曲突徙薪:
q
ū
t
ū
x
ǐ
x
ī
n
【成语解释】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此成语用来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时也启发人们,
应善
于接受别人的良好建议,不能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字词解释】曲:使
...
弯曲;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
【成语出处】
《霍光金日磾传
.
霍光传》
: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
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
幸而得息。
”
【例句】做事要先曲突徙薪
,
想好万全之策
,
才能有稳操胜算的把握。
拾人牙慧:
sh
í
r
ã
n y
á
hu
ì
【成语解释】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吸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字词解释】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
【成语出处】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
“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
【例句】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期期艾艾:
q
ī
q
ī
à
i
à
i
【成语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词重复,说话不流利。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
: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
虽欲废太子,
臣期期不奉诏。
”
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言语》
:
“邓艾口吃,
语称艾艾。
”
【例句】感情的激动使我说话期期艾艾了。茅盾《腐蚀·十月十日》
倾箱倒箧:
q
ī
ng xi
ā
ng d
à
o qi
â
【成语解释】把大小箱子里的东西都倒出来。比喻全部拿出来或彻底翻脸。
【字词解释】箧:小箱子。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
“王家见二谢,倾筐倒庋,见汝辈来,
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
”
【例句】急得陈大郎性发,倾箱倒箧的寻个遍,只是不见,便破口骂老婆起来。
(明·冯梦
龙《古今小说》卷一)
木梗之患:
m
ù
g
ě
ng zh
ī
hu
à
n
【成语解释】比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成语出处】
汉·
刘向
《说苑·
正谏》
:
“今秦,
四塞之国也,
有虎狼之心,
恐其有木梗之患。
”
【例句】今秦四塞之国也
,
有虎狼之心
,
恐其有木梗之患。
㈦ 结草含环是怎么来的
结草 衔环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撕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
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㈧ 急求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一个老店,名叫“哑巴锅盔”名小吃的地址或者联系方式。谢谢大家。
乐山名小吃,或能拿出台面,如乐山油烫鸭,洒齐马,牛麻辣烫和豆腐,苏稽跷脚牛肉,米花糖西坝豆腐,但真正能发扬名小吃“老字号”的却寥寥无几。走在一些元,乐山名小吃的街道上,你会发现很多小吃的迹象名称+小吃名称“的模式,如”和记黄埔牛中国麻辣烫“前面的”一心二用“你可能听没有听然而,真正的惊喜出现在顶牛的中国字,食客也是冲着这点去的。
缺少的光环难以摆脱的“老字号”的乐山本地名小吃圈的当地小吃,外国游客都想去吃,乐山名小吃,当地人指点是绝对不会让他“直接进入”名小吃的地方,更不用提离开这个地方,没有人会光顾当地的小吃,也无法乐山知名的迹象。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些地方名小吃,没有品牌的概念,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乐山许多小吃经营者也开始看到它适合给老推的迹象之前,这些小吃更远的地方。
乐山豆腐金融麻,辣,酸,香,热,满满的一碗开胃菜,调味品,麻辣理想的令人兴奋的,所以经常感冒,食欲不振,并始终在吃出汗当人们说“的胃口不开,吃豆腐脑”,或一个年轻的女子三三两两的豆腐店“嘶嘶”的纸擦嘴,倒入碗里明显的酸皱眉,但也桌子上的醋,也说“酸”的话;不怕辛辣刺激性的嘴唇跳喋喋不休,添加少许胡椒粉辣椒面对凄厉的叫喊:
豆腐程序,点豆花:豆浆豆腐脑,简直成了一种味觉的兴奋剂!过滤,加入适量石膏或卤水,凝结成的圆筒,焖几个小时,它成为了一个柔和的白色和软豆腐缸,此时,薄,圆的锅铲,一铲一铲铲到豆腐混合芡粉在沸水中,切成小块,然后绘制,所以他们点缀半透明厚的汤。
肿木薯钓鱼吃一把竹漏勺,放沸水中烫一下捞起,放入味精,鸡精,白酱,红酱,辣椒油,辣椒末,生姜,豆芽,粉,榨菜丁,芝麻油等10多个调味料碗,然后煮了一碗豆腐只要把仁,葱,芹菜叶,酥黄豆,炒花馓子是一个最好的豆腐,加一勺用卤油,辣椒加少许鸡肉丝银线般的乳房是鸡豆腐;辣椒,生姜,小茴香,郫县豆瓣,八角,三奈,八角,冰糖,盐炖牛肉汤,牛肉豆腐脑。
“百年老店游记肥肠
地点:箱街 />初秋的傍晚,前乐山市最繁华的老商业街 - 散步纳凉的东大街上的人。人们来来往往百年历史的娱乐肉汤“,”海汇源“,”宝华园旁飞驰而过,这些都是老乐山人熟悉的标志。
以下著名的乐山热气腾腾的肉汤平时吃的豆腐脑又是一个热气腾腾的肉汤汉堡牛肉汉堡,真的好好吃?也可以添加到豆腐脑的味道,吃的人会感觉很好??
BR /> 2,翘脚牛肉
出生地:乐山市苏稽
一般商店一大锅(内牛骨头汤熬好的底部,有十几家调味品),部分牛:鸭,牛肉心脏,肝脏牛肉,舌头,脑花,脊髓,肌腱,牛肉,牛肠,牛鞭等专用的小篮子,在炎热的牛肉汤,来回打个滚,酿到一个小碗里,倒入牛肉汤,撒上芹菜或香菜浸泡在自己的专卖店涌好的红辣椒(红辣椒干与当地的红辣椒在锅里,手工制作的石床上涌成细末,加味精和盐,这样做出来的是又香又辣的红辣椒,翘脚牛肉美味的键)。
3油炸
位置:县街小学长征制药厂
老杜语录:这是很多油炸里面的王,官方公认的最好的。他们卖的时候,我在小学1年级读到。有长征的房子,大家说是经典中的经典?!针对外界的杨湾前,后移动了张巩桥的油炸仔骨,而且还好吃啊?
四个蛋烘糕:
位置:府街小学入口
老杜语录:谁知道我知道,每次我回去吃,蛋烘糕,1级的时候就开始销售。
五钵钵鸡的
地点:乐山港,
老杜语录:比萨饼也很美味?
/>的位置,吴砂锅:相反教育学院(最好在砂锅,砂锅最好吃的牛肉,辣的牛肉全部)。
老杜语录:在我家附近的入口??也不好意思,
7四方豆干
地点:远离II,查普曼!
老杜语录:吃,放糖,辣椒,花生或大豆粉或芥末的个人喜好。最后,淋上酸甜汁,真的很美味哦,哦,不来了一堆啊?五毛钱,价格便宜,好!
8东北冷冰淇淋
地点:乐山电影院
附近的老杜语录:吃就胖,呵呵?
9锅魁 BR />地点:乐山轮儿童
10 BBQ:凯凯烧烤,乐山刘记烧烤的烧烤。
地点:八万人体育场,古桥,顺成街。
外XI搅拌鸭舌
地点:乐山港
12,我第拉面店
位置:乐山老牛肉面
十三拇指冰
位置:音乐下
14,豆腐脑
老杜语录:这是乐山啊经典的小吃!稍微太好吃了???
15
位置的卤鸭子:新村
老杜语录:乐山最好的食品,非新,赵鸭村你莫属?
16烧卖
地点:东大街,
老杜语录:哪些元素我最喜欢吃的一个,和我的妻子去一定要吃?
第七,棒棒鸡
地点:兴发街
18胡椒鸡
位置:清风街(中国医药医院前)
第九,西坝豆腐
西坝古镇秦惠王??14年形成的重要驿站,为南方丝绸之路,被称为西坝水码头水陆交通枢纽,自古以来作为。西坝“原名为”西溶解“,境内蓉江的名字命名的。这个镇有名的豆腐,乐山超过20公里,距闽江冲积平坝边的领地流,云,水的质量是非常好的。镇在井说:“凉水井”删除水从深井清冽甘甜的井水和当地大豆小磨出来的豆腐新鲜的味道,入口化渣,系统软豆腐和韧性,而且有股甜味。 20
果冻川北
地点:公园旁边
老杜补充:他们的业务做得很好,现在,人吃多了,在对面的县点!
21,赖12日馄饨
位置:新庄广场
位置的红烧牛肉面:油榨角落
老杜语录:牛肉面条,我吃的最可口的,最好的!儿子油榨块,跷脚牛肉店一24小时开放!
23,哑花生
位置:乐山小大的老
老杜语录:我相信有很多乐山人都知道,像他们这样做的味道很长一段时间吃不累!
24,白鸡屠宰
>邓老说,在20世纪80年代到乐山访问,以纪念他的当地著名的老字号玉东餐厅许厨师做白宰鸡的邓小平先生的菜赞赏有加,但也面对面称赞徐优秀的厨师手艺夸乐山白宰鸡是必须的!
乐山是一个旅游胜地,山水风光,也有小吃令人难忘的。该号码乐山小吃西坝豆腐,跷脚牛肉,牛中国麻辣烫,甜鸭钵钵鸡,牛的中国豆腐,乐山烧烤,黄焖鸡,排骨面,腊肉粽子,砂锅,凉粉,香油米花糖......西霸豆腐“是标题的招牌菜吃在乐山,灯笼豆腐,豆腐的小盒子,包馅,肉汁炒至金黄,外脆里嫩馅鲜,设置了各种食品的口感于一体。最近的炒豆腐选美是,吃品牌浪。但私人西坝豆腐虽好,但更多的是更高的形式大于内容的东西,最终吃更多的游客。
当地人跷脚牛肉“,而感情,正宗的”跷脚牛肉往往在寻常巷陌,路口,和几年旧的颜色,藏污纳垢的木桌,吧椅,与人形迹可疑的菜肴,城市声客人充分房子的乐山市“跷脚牛肉店基本上是一条街,店,点状图案吆喝着一口大锅,老汤卷菜,包括牛肉,白肚,鸭,肠,肺片,脑花,热的食物吃的时候一碗白米饭的碗跷脚牛肉,一盘菜,红辣椒,跷脚牛肉柔软,蓬松的白米饭,再慢慢浮到水面上的味蕾的美味老唐的乐趣。
乐山甜鸭优势的皮肤,或明快,或肥大,北京烤鸭肉的味道里嫩不输,鹏山两对面的乐山新村剧院特别好。
钵钵鸡就是鸡,鸡翅,海白菜,鸭,土豆,去耦和其他种类的蔬菜,切片?字符串的标志,到盆中带辣,香油,调味料,和其他类型的头发的钱串调料别致的灯泡在乐山钵钵鸡辣的辣椒油,芝麻香,汤,甜,吃的时候,门口的凉意,到处都是卖雨伞坐在街边小摊,一拨拨的碗鸡,一碗冰粉,冷虾,一些前卫的比萨饼,价格便宜,不带板
鱼,毗邻水,风的吹拂的窗口河,乐山大桥,下到10多艘渔船渔港的大小,快哉。室内装饰装修明亮,干净,有几十个品种的鱼,用点吃某些菜是光秃秃的蛋糕,腊肉粽子乐山鱼火锅地道的小吃比,环境优雅,适合关闭请。
牛豆腐随处可见,路边摊点或挑担沿街叫卖,细腻,光滑的豆腐粉条,炖牛肉厚,炒豆,咸菜,家常味蒸清汤牛肉味道鲜美,讲究的人一起包饺子,担任推荐
乐山黄焖鸡,系喜的鸡肉菜肴,与各种佐料高压焖鸡入锅,它的味道厚重,圆润的适当的纹理适用于鸡,再加上香菜,甜,特别适合口味重的食客。
乐山烧烤口杯乐山“刘记烧烤”在成都肖家河,每晚包装。乐山旧大桥的徐烧烤一次高峰,以后的总部开到成都。肖晚上烧烤的食物降压,炒田螺,龙虾,香脆肠,卤兔头五香麻辣味,压力烂熟??,通过嗅觉和味觉。红利酒店新开张的“街头食品”良好的降压。桥“嘀嘀”新开“通霄乐”炒店鸭头店,推出新的,味道,感觉首屈一指,煸肥肠,排骨辣里嫩外,还佳品,灯火阑珊的午夜,一个小商店出售后,自己的店铺的辉煌。 />喜欢吃乐山凉粉,果冻部炮制的大豆粉,乳白,晶莹剔透,倒各种调味品,如葱,姜,蒜,葱,酱油,凉爽,光滑,口感是最好吃的果冻香料辣椒的学生,切碎,有自己的泡菜,甜,酸,咸口味,海鲜餐厅的做法西湖的“红高粱”,街头小店,这些做法都是罕见的。
㈨ 华山在哪里_华山位于哪里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
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
位置境域: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处于东经109°57′—110°05′,北纬34°25′—34°00′之间。东西长15千米,南北宽10千米,景域面积约148平方千米。
(9)大荔县游记扩展阅读
华阴市:
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因境内的西岳华山而闻名,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东起潼关,西邻华州区,南依秦岭,北临渭水。
位置境域:
华阴市位于陕西省关中盆地东南部,最南以秦岭山脉老爷岭与洛南县驾鹿乡相连,最北以渭河中心为界与大荔县西寨乡相望,最东以孟塬镇的王家寨、沟李家,硙峪乡的西河村与潼关县的安平乡、高桥乡相接,最西以敷水镇左家堡与华县柳枝镇的王寨村、陈家堡、曹家巷毗邻。
介于北纬34°19′22″—34°40′00″,东经109°54′00″—110°12′13″之间,市境南北长约34.5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县城东距潼关县界12千米,西距华县县界19千米,南距洛南县界17千米,北距大荔县界8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