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场游记
① 官鹅沟一日游作文
一阵带着松香的清风,把我们吹到了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官鹅沟。
啊!一到官鹅沟,一片绿映入眼帘———山是翠绿的、树是苍绿的、草是碧绿的……这深深浅浅、浓浓淡淡、远远近近、错落有致的绿,就构成了风景迷人的官鹅沟。
官鹅沟什么美?山美。
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的山上长满了树,绿叶金实,青翠欲滴;有的山上错落有致地点缀着火红、金黄、翠绿的树,它们为山穿上一件彩衣;还有的山光秃秃却险峻,有的呈扭曲状,还有的层层叠叠,只有那伸入云霄的尖顶上戴一顶雪白的云雾帽,阵阵山风为我送来一丝丝凉意和树的清香。
官鹅沟什么美?水美。
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在大山中间欢快地流淌着、歌唱着,为漂亮的峡谷披上条明亮的带子,把大山从中间劈开。
哦,瀑布大小不一,分布在峡谷中。有的一滴滴落下,像古代皇帝的皇冠衮冕;有的一股清流从岩石中倾斜出来;还有的似姑娘的头发从山上飞了下来,晶莹剔透,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一个官鹅沟大瀑布,水流急,水珠飞溅,凉风阵阵,令我不禁在那儿多站了会儿。啊!水珠从山上飞溅而下,像珍珠,又似一匹素锦从山上挂下。一些细小的水珠随着阵阵凉风,飞到我的脸上、手上、身上,冰冰凉凉的水珠儿,阵阵清香的空气让我感叹:多美的官鹅沟!多美好的生活!
官鹅沟什么美?石美。
一块块坚硬的奇石坐落在官鹅沟内。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一块名为“龙门”的奇石。这块石头,两边是两块巨大的黑石,一块钻石外形的石头被夹在中间,当然,它是镂空的。我在这个石头中间钻来钻去,最后才在照相机前留下了灿烂的笑脸。大自然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用鬼斧神工制造出了这块大石头。
官鹅沟山环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好漂亮好漂亮!
那好险峻好险峻的山,好清亮好清亮的水,好蓝好蓝的天,好急好急的瀑布和好快乐好快乐的我们,就构成了这好漂亮好漂亮的官鹅沟
② 《格列佛游记》的《小人国游记》八章的情节概括。每章200字左右,急用!谢谢!
第一部分 《小人国游记》
第一章
首先简要介绍“作者我”的家境、身世、学历、学业、职业。这个“我”
当然不是本书真正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黑点前是名,后是姓),而是虚构的作者“我”格列佛。“格列佛”是姓,根据小说以后的交代,作者“我”的名是“勒牧尔”(Lemuel)。“我”是个好学、正派、文明的青年,父亲很重视“我”的培养和教育,而恩师贝茨对“我”的帮助也很大。后来学医、在海船上当过医生,在伦敦开过诊所,最后一次航行,在驶向东印度的途中,被猛烈的风暴冲到了澳洲的凡迪门兰的西北。“我”船沉遇险,泅水逃生,被押往“小人国”的京城。当时“我”已经四十岁。
第二章主要写“我”被关押在古庙初期(约五个星期)的生活经历。
被关押的第二天,皇帝带着皇后以及公子驸马们来看“我”。皇帝和随员们跟“我”谈话约两小时,他们走后,留下一支强大的卫队。“我”带着锁链在古庙门旁度过了大约两个星期。
随着“我”的来到,消息传遍王国,引得无数富人、闲人和好奇的人们前来观看。因为“我”的到来,朝廷面临困难,进退维谷;但由于“我”的友好态度,“我”幸存下来,得到必需的物质供应。此外,他们派来了学者,教授我小人国的语言。大约三个星期后,皇帝召见“我”。征得“我”的同意,在“我”的积极配合下,两个官员走进我的衣兜,搜查了“我”的全身。
第三章 主要写宫廷的娱乐。首先具体地描写了“小人”的两种娱乐活动:一、在拉直的绳子上舞蹈、表演、蹦跳(实际上是指踩钢丝之类的杂技);二、在两根平行的竿子上跳来跳去,或在竿子下前后爬行。参加者的表现是考核、选拔、奖励官员的重要依据。作家显然借此揭露封建皇朝上层生活的腐败与无聊。
接着,小说描写了两次重要的军事活动:一、骑兵演练(这是“我”组织、主持、操办的);胯下行军(皇帝命令陆军部队从“我”胯下通过)。中间还描写了“小人”用六匹马拉回“我”丢下的那顶帽子的情节。这些都写得生动有趣。
以上这些都是“我”获得自由前的活动,是“我”带着锁链参加的。后来,为了获得自由,我只好与皇帝签约,并宣誓履行签订的所有条款。
第四章 前一半写“我”参观小人国的皇宫。“我”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或者“大山巨人”是怎样参观小人国皇宫的?“我”想出了什么办法呢?原来他花了三天工夫,砍树木做了两条凳子,凭着这两条凳子,双腿跨过了皇宫的屋顶!挺新鲜的想象,真有趣的想象!“小人”的唯一特点是“小”,本章就在这个“小”字上大做了文章。
后一半写内务大臣对“我”的一次长篇谈话。他谈了国内外的形势:内有党派纷争,外有强敌入侵。他还谈了许多具体情况,诸如:凭鞋跟的高矮划分党派,根据吃鸡蛋的方法,从哪一端打破鸡蛋而分成“大端派”和“小端派”,皇帝拉一派打一派,皇帝凭个人的喜好用人,皇帝因某种个人原因规定与颁布法令,甚至为此挑起国内争端与引起叛乱,最后爆发两国间的流血冲突和长年的战争,等等。
第五章 主要写大山巨人“我”为小人国立了两件大功。小说前半部描写“我”涉水海峡,拖来了约五十艘敌人的战舰,因为这件事,皇帝赐给“我”朝廷最高的荣誉称号,但海军上将因此感到脸上无光,威望扫地,从此成为“我”的死敌。但后来由于“我”拒绝帮助皇帝打败并吞并对方而失宠。这里反映了作家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希望各国和谐相处的观点和愿望,揭露宦海浮沉、伴君如伴虎的官场现象。后半部描写一段新鲜有趣的故事:“我”急中生智,撒尿灭火,虽然立功,却也犯法,从此皇后很之入骨,几乎惹来杀身之祸。
第六章 译文约六千五百字,是《小人国游记》里最长的一章,也是反映作家政治观点比较最明显的一章。“我”首先介绍了小人国的一般情况,特别是法律和教育,也显然是借此表达自己有关的看法与理想。实际上,“小人国”在一定意义上与一定程度上也是作者“我”的理想社会。“这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法治健全、教育完善的理想社会。作者“我”当时关于法律的观点今天读来也饶有趣味。
然后,作者“我”简要介绍了自己在小人国居住九个月零十三天的日常生活。其中关于皇帝来访,与“我”共餐同乐的场面,“我”为财政大臣的夫人洗刷不白之冤的细节(证明两人没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写得也颇精彩,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第七章 写小人国的一位要人深夜秘密来访,将朝廷的四位大臣阴谋陷害“我”的计划与内幕,包括皇帝与内阁会议的内容详细地告诉了“我”,在他走后“我”准确记录下来该阴谋计划的要点。作者“我”在自己只剩下三天人身自由的紧急关头,当机立断,利用小人国国王以前“恩准”的出境护照,不辞而别,逃往布勒夫斯库岛国。可以说,这是《小人国游记》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关系到主人公的生死存亡,是小说最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部分。
第八章 简要地叙述了“我”在布勒夫斯库岛国皇帝陛下的支持与帮助下,修补好小船,制造了船上的用具(浆叶、桅杆、风帆、等),航行出海,途中遇到祖国的一艘商船,然后搭船回到英国。这样给《小人国游记》一个圆满的结局。
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4、《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7、《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0、《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③ 求《格列佛游记》章节梗概 要400字以上 急求啊~~~~
第一部分 《小人国游记》
第一章
首先简要介绍“作者我”的家境、身世、学历、学业、职业。这个“我”
当然不是本书真正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黑点前是名,后是姓),而是虚构的作者“我”格列佛。“格列佛”是姓,根据小说以后的交代,作者“我”的名是“勒牧尔”(Lemuel)。“我”是个好学、正派、文明的青年,父亲很重视“我”的培养和教育,而恩师贝茨对“我”的帮助也很大。后来学医、在海船上当过医生,在伦敦开过诊所,最后一次航行,在驶向东印度的途中,被猛烈的风暴冲到了澳洲的凡迪门兰的西北。“我”船沉遇险,泅水逃生,被押往“小人国”的京城。当时“我”已经四十岁。
第二章主要写“我”被关押在古庙初期(约五个星期)的生活经历。
被关押的第二天,皇帝带着皇后以及公子驸马们来看“我”。皇帝和随员们跟“我”谈话约两小时,他们走后,留下一支强大的卫队。“我”带着锁链在古庙门旁度过了大约两个星期。
随着“我”的来到,消息传遍王国,引得无数富人、闲人和好奇的人们前来观看。因为“我”的到来,朝廷面临困难,进退维谷;但由于“我”的友好态度,“我”幸存下来,得到必需的物质供应。此外,他们派来了学者,教授我小人国的语言。大约三个星期后,皇帝召见“我”。征得“我”的同意,在“我”的积极配合下,两个官员走进我的衣兜,搜查了“我”的全身。
第三章 主要写宫廷的娱乐。首先具体地描写了“小人”的两种娱乐活动:一、在拉直的绳子上舞蹈、表演、蹦跳(实际上是指踩钢丝之类的杂技);二、在两根平行的竿子上跳来跳去,或在竿子下前后爬行。参加者的表现是考核、选拔、奖励官员的重要依据。作家显然借此揭露封建皇朝上层生活的腐败与无聊。
接着,小说描写了两次重要的军事活动:一、骑兵演练(这是“我”组织、主持、操办的);胯下行军(皇帝命令陆军部队从“我”胯下通过)。中间还描写了“小人”用六匹马拉回“我”丢下的那顶帽子的情节。这些都写得生动有趣。
以上这些都是“我”获得自由前的活动,是“我”带着锁链参加的。后来,为了获得自由,我只好与皇帝签约,并宣誓履行签订的所有条款。
第四章 前一半写“我”参观小人国的皇宫。“我”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或者“大山巨人”是怎样参观小人国皇宫的?“我”想出了什么办法呢?原来他花了三天工夫,砍树木做了两条凳子,凭着这两条凳子,双腿跨过了皇宫的屋顶!挺新鲜的想象,真有趣的想象!“小人”的唯一特点是“小”,本章就在这个“小”字上大做了文章。
后一半写内务大臣对“我”的一次长篇谈话。他谈了国内外的形势:内有党派纷争,外有强敌入侵。他还谈了许多具体情况,诸如:凭鞋跟的高矮划分党派,根据吃鸡蛋的方法,从哪一端打破鸡蛋而分成“大端派”和“小端派”,皇帝拉一派打一派,皇帝凭个人的喜好用人,皇帝因某种个人原因规定与颁布法令,甚至为此挑起国内争端与引起叛乱,最后爆发两国间的流血冲突和长年的战争,等等。
第五章 主要写大山巨人“我”为小人国立了两件大功。小说前半部描写“我”涉水海峡,拖来了约五十艘敌人的战舰,因为这件事,皇帝赐给“我”朝廷最高的荣誉称号,但海军上将因此感到脸上无光,威望扫地,从此成为“我”的死敌。但后来由于“我”拒绝帮助皇帝打败并吞并对方而失宠。这里反映了作家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希望各国和谐相处的观点和愿望,揭露宦海浮沉、伴君如伴虎的官场现象。后半部描写一段新鲜有趣的故事:“我”急中生智,撒尿灭火,虽然立功,却也犯法,从此皇后很之入骨,几乎惹来杀身之祸。
第六章 译文约六千五百字,是《小人国游记》里最长的一章,也是反映作家政治观点比较最明显的一章。“我”首先介绍了小人国的一般情况,特别是法律和教育,也显然是借此表达自己有关的看法与理想。实际上,“小人国”在一定意义上与一定程度上也是作者“我”的理想社会。“这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法治健全、教育完善的理想社会。作者“我”当时关于法律的观点今天读来也饶有趣味。
然后,作者“我”简要介绍了自己在小人国居住九个月零十三天的日常生活。其中关于皇帝来访,与“我”共餐同乐的场面,“我”为财政大臣的夫人洗刷不白之冤的细节(证明两人没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写得也颇精彩,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第七章 写小人国的一位要人深夜秘密来访,将朝廷的四位大臣阴谋陷害“我”的计划与内幕,包括皇帝与内阁会议的内容详细地告诉了“我”,在他走后“我”准确记录下来该阴谋计划的要点。作者“我”在自己只剩下三天人身自由的紧急关头,当机立断,利用小人国国王以前“恩准”的出境护照,不辞而别,逃往布勒夫斯库岛国。可以说,这是《小人国游记》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关系到主人公的生死存亡,是小说最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部分。
第八章 简要地叙述了“我”在布勒夫斯库岛国皇帝陛下的支持与帮助下,修补好小船,制造了船上的用具(浆叶、桅杆、风帆、等),航行出海,途中遇到祖国的一艘商船,然后搭船回到英国。这样给《小人国游记》一个圆满的结局。
第二部分 《大人国游记》
第一章 译文约八千字,在《大人国游记》八章中篇幅最长。写“我”随同十二个水手上岸寻找淡水,水手们被巨人吓得坐舢板逃回去了,惟独“我”一人被大人国的农民发现,由农场主带回家,由阶下囚成为座上客。对比《小人国游记》与《大人国游记》,饶有趣味。《小人国游记》着重描写“小”,《大人国游记》着重描写“大”,二者都“虚构”得合乎情理,生动有趣。两个寓言,如本章所写,都“能帮助哲学家开拓思路与丰富想象,从中吸取对社会与人生的教益。”
第二章 主要写一件事:“我”主人拿“我”表演赚钱。最先在邻近的镇上给赶集市的人演,以后在主人的家为本村人演,最后在去京城的旅途中演,演了一路,演演走走,三千英里走了一百天(从1703年8月17日到同年10月26日)。指导“我”演出的是农场主的九岁女儿,她是关心“我”、照顾“我”、爱护“我”、平时教“我”该国的语言,临场指导“我”表演的“保姆”和“老师”。我们的
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第三章 译文约六千五百字。写了五点内容:一、皇后用一千金币从农场主手里买了“我”,实际上挽救了几乎劳累至死的“我”。这里“我”明显地在揭露农场主惟利是图、贪得无厌、残酷剥削的险恶嘴脸。二、三位大学者在皇帝面前辩论“我”的存在与生存问题,最后一致得出结论:我只是一个“天然的畸形”。这结论与欧洲现代哲学一致:“是医治百病的妙方”。三、皇帝在餐桌上向“我”询问“我”祖国的情况,并发表评论。这里作家借“我”之口对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痛心疾首,对世界和人类大声疾呼:人类的尊严何在?人与其他动物还有无差别?我们都应该为此“感到羞耻”!四、浓墨重彩、生动有趣地写了皇后用餐的情景。皇后的食量之大,刀叉碗盘之大,碗里奶酪之多,她吃骨髓用的骨头之粗,小猫、小狗、老鼠、甚至、苍蝇、黄蜂的身躯之大与凶猛可怕,绘声绘影,趣味横生。五、侏儒对“我”两次恶作剧。备受高个子人群欺侮、讥笑、捉弄的侏儒,见了比自己还矮小的“我”,同样也要欺侮、讥笑与捉弄。这里实际上也多少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险恶。
第四章 译文约三千字。写“我”根据自己的见闻向读者介绍大人国的概况:一面靠山、三面环海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动植物茂盛的自然状况;鱼产丰富、靠水吃水的生活条件;六千来英里长,三千到五千英里宽的疆土;众多的城市和人口,城市有五十一座,有城墙的城镇接近一百个,仅首都就“有八万多户人家,居民约六十万”。“我”还具体介绍了京城的一些情况:穿城而过的河流、皇宫的建筑、全国最大的庙宇、街上的乞丐、国王的厨房与骑兵,等。这些当然只是支离破碎的见闻,但也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亲身经历,非常具体。这些见
闻给予读者突出的印象还是一个“大”字。这里,“我”外出观光的交通工具“旅行箱”,当然更是描写的重点。
第五章 译文一万二千多字。里边主要写“我”几件危险经历,特别是有关动物的几则故事,读来饶有趣味。特别是花园里的那条猎狗,写得活灵活现。但也只能当成作家的想象与虚构,读者不会去考虑它的真实性。但猴子通人性,连三岁的娃娃都是知道的。《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小朋友最喜爱的文学艺术形象。本章写的那个猴子,也写得真实、生动、有趣。
第六章 译文约五千五百字,重点地、集中地写“我”与国王陛下的接触与交谈。前部分写了胡子与头发的妙用:用胡子做梳子齿,用头发编藤椅,织钱包;还写了用棍子敲击钢琴。小读者一定会喜欢。后部分主要写“我”向国王介绍自己国家的议会制度。
第七章 译文四千多字。主要介绍大人国的学术、法律、军事等方面的情况。王国与外界隔绝;小农经济,重农轻工商,军队(民兵)由手工业者和农民组成;“学术十分贫乏,只有伦理、历史、诗歌和数学”;法律简洁、准确;“文风明了、雄健、流利”;但国王孤陋寡闻,不提倡科学技术;对于“我”关于制造大炮的建议,谈虎色变,认为是“非人道思想”,这里也反映他的反战思想;《道德经》第十三章里“兵者不祥之器”的观点,简直是不谋而合!本章内容颇有点老子《道德经》里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小国寡民”的味道。特别是本章重点介绍的那个小册子,它论述人类及其与自然的矛盾,很有意思与风趣。
第八章 译文约六千五百字。写“我”从大人国脱险获救回国的过程。“我”在箱子里的感觉,写得很细腻;“我”与船长的对话,写得很风趣;“我”与妻子女儿见面的情景既有趣,又动情。
第三部分 《飞行岛(磁浮宫)、科幻国、巫师国、长寿国、日本国游记》
第一章 译文三千五百多字。写“我”开始第三次航行遇险,被“飞行岛”(或译“磁浮宫”)接纳。故事情节如下:第二次航行脱险归来,在家呆了不到两月,就应“好望号”的船长威廉?罗宾逊重聘,开始又一次去东印度群岛航行。一七○六年八月五日启航,经过近半年的航程,一七○七年的四月十一日抵达“圣乔治要塞”(Fort St. George)。在那里停留、休整了三周,然后继续航行,抵达东京;船长决定亲自在那里购物与办事,他买了一只单帆船,装载了一些货物,派了十四名水手,指定“我”做船长,继续航行。航行不到三天,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到第十天,又遇到了海盗,后来“我”一人被放进独木舟,被迫在海上漂流了五天,先后在五个岛上栖身过夜。第六天早上,天空飞来一座岛屿,上面有人,“我”大声求救,最后“我”被救上岛去。
第二章 译文约五千五百字。简要地介绍了“飞行岛”的风土民情。“飞行岛”,
只指“王宫”。整个王国、包括它的首都都在大地上。可见,“飞行岛”可以比拟现代的超大型飞机。如今我们坐飞机,就几乎不感觉飞机在运动。另外,
为什么国王和朝廷大臣经常处在沉思状态,都要有“拍手”轻轻拍打嘴和右耳来提醒,看来是由于宇宙间的星球发出的响声震耳欲聋。
本章写“我”进宫后的一个月来的经理与活动。首先是学习该国的语言。“我”以前就学国多种外语,这方面是内行,他采用了翻译与实物等多种手段学习外语,在有利的外语环境里,一个月就勉强掌握了该国语言。
本书的作者或小说主人公“我”显然是一个天文爱好者。他的科学幻想饶有趣味。但当然也只能看成科学幻想。至于“再过三十一年”地球被彗星毁灭的担忧,这是飞行岛的杞人忧天。
第三章 译文约四千五百字。主要从天文学、天体力学、特别是磁学说明“飞行岛”的飞行原理。本章开头写道:
“我主要是想知道‘飞行岛’是由于什么原因,是人工还是凭借自然的力量运行的?现在我就要给读者一个哲学的解释。这里所谓“哲学”,实际上主要就是“天文学”。
本章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一、“飞行岛”的磁石功能;这种寓言使人联想到今天已经出现的磁浮列车;既然“飞行岛”只是该国的王宫,所以可以意译成“磁浮宫”;二、地上老百姓造反与国王的镇压。作家显然在告戒世人:国王的压迫,老百姓的造反,统治者的镇压,镇压愈烈,反抗愈烈,这种恶性循环,造成人类社会的大灾难,结果通常是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虽然统治者和老百姓双方都不愿意,但百姓逼上梁山,统治者残酷镇压,中外古今,概莫能外。万物之灵的人类啊!怎么才能实现和谐的社会,怎样才能让科学为人类造福,而不让它成为屠杀人类自己的工具啊?
第四章 译文约四千字。写“我”从“磁浮宫”下到“科幻国”后的初步见闻。主要揭露了社会改革过程中常见的“浮夸之风”以及它带来的严重恶果。同时也写了一个不随波逐流的总督罢官或退休后的真情实感。本章有的段落,乍看平淡无味,实则深藏寓意。译者原先想根据此寓意将“巴尔尼巴比”译成“浮夸国”。后来考虑到从第一章 到第六章 的整个内容,将“巴尔尼巴比”译成“科幻国”。
第五章 译文约四千五百字。集中写了参观《科幻国》的首都科学院,描写了那里各种稀奇古怪的科研项目。揭露与讽刺了科学院不讲科学的种种荒谬可笑行为。作为科幻寓言小说,作家这里仍然不是凭空虚构,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要
依据现实,要利用当时已知的科学道理或科学现象,通过故意夸大或扭曲这些科学道理和现象揭露与讽刺非科学或反科学的作风与行为。但同时,它也不能不对未来科学的发展包含一定的预见性。
第六章 译文约三千五百字。写“我”参观科学院的“政治设计分院”。重点有三:一、一位通晓政治的医生建议用药物医治政治家的各种毛病;二、两位教授对征税方法的截然相反的两种主张:“对罪恶和愚蠢征税”与“机灵、勇敢和礼貌征税”(包括“对妇女的美貌征税”);三、一篇论文阐述侦破反政府阴谋诡计的方法;以及“我”做的补充。这些建议虽然荒唐,但幽默有趣。
第七章 译文约两千五百字。迄今为止,是本书最短的一章。内容很简单:“我”离开“科幻国”的首都,来到海港。因为一个月内没有船开往拉格奈格大岛(再从那里去日本),临时决定去附近的“巫师国”游玩。“我”受到该国总督的热情接待。总督精通巫术、即招魂术,他亲自陪“我”参观,并授权“我”招来许多历史名人的鬼魂。其中有恺撒、庞培和布鲁图。“我”特别崇拜为民主、共和献身的布鲁图。由此就可知,作家这里根本不迷信鬼神,而是借鬼魂之口,抒发自己的思想、观点与感情。一个仁爱、正直、主张共和、反对独裁的乔纳森?斯威夫特鲜活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第八章 译文约三千五百字。作家继续借鬼魂之口,抒发自己的思想、观点与感情。首先“我”见到了古希腊诗人和盲人歌手荷马,古希腊哲学家、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以及1596——1650年的法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笛卡儿;并借学术泰斗亚里士多德之嘴对科学的发展说了一番颇有见地的话。接着,“我”尖锐地批评历史学家颠倒事实的做法,同时深刻地揭露了历史上帝王将相的丑恶与腐败;最后写到农民向市民的蜕变。语言既辛辣幽默,又痛快凌厉。
第九章 译文约两千三百字,迄今为止是篇幅最短的了。情节也很简单:“我”离开“巫师岛”,回到海港,再搭船来到“长寿岛”,在这个岛国呆了三个月。作者重点写了国王发明了一种“赐死”大臣们的特殊方法:地上撒满了毒粉,让大臣匍匐前进到自己的宝座之下,满嘴毒粉,中毒而死。“伴君如伴虎”,这就是本章的主题。
第十章 译文约五千五百字。集中地写了“长生不死者”问题。“我”来到“长寿国”后,起初也幻想长生不死,并且还规划好了自己未来的一生:首先要成为全国的首富;其次要做一个伟大的学者与先知;最后要当一个杰出的历史学家。“我”的这个计划中,首要的是“发财致富”,但同时“我”要求自己坚持节俭,以防止腐化。所谓“勤能补拙,俭能养廉”。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如何抑制腐败这个毒瘤的发展与蔓延,是中外古今没有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它关系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国当局本身的生死存亡。
“我”从岛内高层人士详细了解了关于长寿者的情况,听到、甚至见到六个已经活到二百岁的长寿老人。他们与我国神话小说中的“神仙”截然不同,“神仙”不仅长生不老,而且神通广大。这种人只是长生不死,不是长生不老。而且他们想死不能死,伤感自己“老而不死”。本书作者从生理上、心理上描写了老年人、尤其是八十岁的老年人的特点,非常合乎实际,总之,本书作者的“虚构”是有现实根据的,包括王国对八十岁老人的法律规定。特别有趣的是:本书作者相当科学地虚构了长生不死(是“老而不死”)者这样的可怜人物,其寓意原来就深藏在本章结尾一段当中。我们现在将领导终身制的弊病,主张干部年轻化,与本书作者这里的深刻寓意不谋而合。
第十一章 篇幅最短,译文只有两千来字。写“我”带着长寿国国王的介绍信搭荷兰人的船来到日本,再在日本天皇的关照下回到英国与家人团聚。与小说的所有各章不同,本章写的都像是真人真事,似乎没有丝毫虚构成分。小说第三部写的“飞行岛、科幻国、巫师国、长寿国、日本国游记”到此结束了。前面的几个岛国都是“假”的,但后一个“日本国”是真的,以真支撑假,让假变成真,真真假假,真假难辨,虚构巧妙,饶有趣味。
第四部分 《神马国游记》
第一章 译文约四千五百字。写“我”航海落难到神马国。情节如下:“我”重又离家远航南洋,这次是当船长;航行途中,新招来的水手与原来的船员狼狈为奸,阴谋夺取了船只,把“我”禁闭在船舱里,后来把“我”抛弃在浅滩上。“我”涉水上岸,进入陆地,在路上碰上了一群猢狲之类的动物——“野猴”,“野猴”是没有或丧失了人性或理性的猢狲类动物。“我”被四十头“野猴”团团围住;就在这危险关头,“野猴”们被一匹灰色的“神马”吓跑。“神马”就是一种通人性、有理性的马。后来,两匹“神马”堵住“我”的去路,最后由其中那匹灰色的“神马”领着“我”去找安身地或庇护所。
第二章 译文约四千字。写“神马”把“我”当成“野猢”带回家中后的安排,重点写了“我”的饮食问题,当然也描写了“我”主人的家及成员、他的仆人、以及他圈养的一群“野猢”。从情节的描写中读者可以进一步认定:这一家子都是好马、骏马、宝马,是有理智、有智慧、有自己的语言、通人性、懂礼貌、能
用屁股坐的“神马”。小说用人称代词he代替“神马”;用人称代词it代替“野猢”。
第三章 译文约三千五百字。专门写“我”学习“神马”的语言。“我”在“神马国”住了五年,当然要学习“神马”的语言。但用一章专门写外语学习的,在整个小说里,仅有这一次。小说的作者是外语教学的内行。本章的有关内容很合乎外语教学法,合乎成年人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
第四章 译文约三千五百字。主要写主人(“神马”)与“我”(主人眼里的特殊“野猢”)的对话。确切地说,是“我”用主人(“神马”)的语言比较勉强、生硬地向主人(“神马”)介绍“我”的生世、来历、特别是自己最后一次航海的遭遇。这一次艰难的长时间谈话占去了他们好几天。谈话内容涉及到“放纵、怨恨、嫉妒、淫欲、特别是权力欲与财富欲的可怕后果”,揭露了人性中的劣根顽症。
第五章 译文四千多字。写了两个主题:战争与法律。关于战争的原因,“主人”与“我”的对话,特别是“我”的回答,语言生动、幽默、有趣;观点也很明确。本书作者借“神马”之口,把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人类失去理性(所谓“理性的堕落”)。关于法律,主要写了律师和法官。这里对“吃了被告吃原告”的那种法官与律师,揭露得淋漓尽致。但同时也提到那些保持人性与尊严的好律师与好法官。
第六章 译文约四千五百字。通过“我”与主人“神马”的交谈,主要是“我”的谈话,揭露了当时英国的朝廷与上层社会的种种弊病,尖锐地提到了金钱社会贫富悬殊的社会矛盾,描述了医生与疾病,揭露、讽刺、甚至痛斥了当时英国的首相大臣的阴险奸诈、口蜜腹剑,也揭露了贵族阶层的腐败堕落。
第七章 译文约五千字。人性、或着人的理性的腐化堕落,是本章的主题,其实也是《神马国游记》、甚至是《格列佛游记》全书的主题。本书作者又一次借“神马”之口,揭露了人类在生理上、特别是心理上、也就是本性上的严重缺陷。本章具体地写到丧失“人性”(天良)、“理智”(良心)的我们人类与本来没有“理智”的“野猢”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讽刺了人类社会的种种弊病。
第八章 译文约四千字。前一半写“野猢”的生理特征与生活习性、主要是“野猢”的野性:“淫荡与刁怪”;后一半写“神马”的美德,主要写他们夫妻和睦、教育子女有方、对待同类热情友好。
第九章 译文约三千五百字。前一半介绍“野猢”的来历,原来“野猢”也是像“我”一样漂泊落难来的海员。后一半介绍“神马”的习俗与文化。作者对“神马”的诗歌、语言,特别是他们对死的态度,虚构得合乎情理,饶有趣味。
第十章 译文约五千字。写“我”在“神马”当中安家落户的打算与修身养性的愉快生活,“我”羡慕他们友爱的人际关系,喜欢他们内容丰富、言简意赅的谈话,从中获得很多教益。特别是“我”的主人,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对“我”的道德修养帮助极大。因此“我”羡慕、钦佩、崇拜充满人性的“神马”,留恋这个理想的国家,恐惧与厌恶充满野性的祖国同胞——“野猢”,不愿回祖国、
甚至人类社会。但由于“我”的“野猢”身份,“我”被迫离开寄托作者理想的国度。本章末尾写主人要“我”离开的理由与主仆告别的情景,虽然纯属虚构,但合乎情理,颇有人情味。
第十一章 译文约五千字。写“我”从“神马国”、经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回英国故土的过程:“我”最先划船到一个小港湾;然后到一个小岛,被当地野人追赶,左膝盖中了一箭;后来“我”被葡萄牙商船派来取水的船员们发现,被他们带到船上,受到船长热情的接待,免费搭乘该船到了里斯本;最后又搭乘另一艘商船回英国,与妻子和家人团聚。“我”在神马国五年,受“神马”们教化,本来不想回自己的国家,不愿再见他心目中的“野猢”,包括他的“妻子与家人”。这种反常心态可以说明许多。留待年轻的读者思考吧。
第十二章 译文四千多字。它是《神马国游记》的结束语,其实是全书的结束语,也就是《跋》。它首先写了本书作者的写作宗旨与写作原则:“严格遵守真实”;“写作是为了教导人类”。作者接着表明了自己反对侵略战争的鲜明立场:“但是我不会建议去征服那样一个高尚的民族,反而希望他们能够或者愿意派足够数量的“神马国”居民来开化欧洲,把荣誉、正义、真理、节制、公心、刚毅、贞洁、友谊、仁爱、忠诚等基本原则教给我们”。作者最后还着重批评骄傲自满。把它看成严重的毛病、甚至罪恶。
④ 天官王府游记作文550字
下午四点一到,我就兴奋起来,因为我马上就要去旅行了,我背上行李,和爸爸姐姐一起坐着车,接了几个人,来到咸阳机场。
我抱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机场,才知道晚点了,到九点半飞机才能起飞,我便和两个小孩玩了起来,一个笑笑,一个叫皓皓,不知不觉中,九点已到,我们上了飞机,过了一会,飞机就起飞了,两个小时后降落了,我们找了家酒店,就睡了。
早上起来,我们吃完了早餐,坐着车来到漓江。
下了车,我们便去坐小船,小船刚开动,我就四处乱看,生怕错什么景观,我又上了二楼,和大家一起看风景,这时,一辆快艇与我们的船擦肩而过,后面的浪把我们的船摇来摇去,真好玩,正当我们看得出奇时,有人喊了起来:“看,象鼻山。”我立刻一回头,还真是,
我们便照了几张相,船靠岸了,上了岸,我们上了大巴车,来到一家饭馆,吃了饭,来到坐缆车的地方,我和笑笑、老姐、徐阿姨一同上了缆车,我左看看,右看看,一直到停下来为止,我们又上了另一辆回去的缆车,又坐着大巴车回了酒店,洗了个澡,便睡了。
起来后,浑身的疲劳一扫而光,吃完饭,坐着车,来到湖边,坐着竹筏,带着水枪,我们兵分两路,过了一会,我们碰头了,我抓紧时机向笑笑射了一枪,他的救生衣湿了,这时,我们分开了,我们的竹筏先到了码头,没多久,另一个竹筏也到了,我们在刻有“桂林天水甲天下”的石碑下照了相,坐着竹筏,回到车旁,坐着车,回到酒店睡觉,早上,我们就坐着飞机回到西安了。
⑤ 吴敬梓纪念馆游记400字
五一放假,爸爸带我去全椒吴敬梓纪念馆玩。碰巧有外地客人来参观,请纪念馆的讲解员讲解。我也跟着听起来。
我们先到过厅。在过厅正厅正中有一尊巨型石碑。碑的正面刻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集》中的一段话:“迨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挝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蹙而能诣,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碑阴刻着讲述吴敬梓生平的《吴敬梓传》。
接着,我们到了东厢房。东厢房里有吴氏家族族谱。吴敬梓祖籍浙江温州,后移居江苏六合为官,再迁全椒,从一介平民发展到官宦之家,但到吴敬梓时代已败落。吴敬梓大儿子吴烺的后人现仍居住在全椒。除了族谱外,还有大食盒、小姐花轿等文物。
然后,我们到了大厅。大厅门外有一个吴敬梓站像。大厅内有一个坐像。里面陈列着一些名人字画。
最后,我们到了西厢房。里面都是介绍《儒林外史》里面的故事。最有名的要数《范进中举》了。
纪念馆内芳草兮兮,百花争艳,绿树成荫。无论从建筑风格,还是馆内布展,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仿佛一幅美丽的图画,使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望采纳,谢谢!
⑥ 求3篇短篇文言文(两篇人物传记,一篇山水游记)要短!!!
【人物传记】
1、晁错传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
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晁错在人选之中。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上问是盎:“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爰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皇上问道:“怎样定计呢?”爰盎回答说:“吴、楚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的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眨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罢。如今谋划对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皇上沉默许久没有说话。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杀害了。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邓公说:“吴地谋反几十年了,(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
2、张纲传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译文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慨然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狼狈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真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义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军聚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就是不孝顺;违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义而没有作为,就是不勇敢;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张婴被深深地感动并醒悟,第二天,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投降归顺。张纲就单车进入张婴营垒,遣散了张婴的部下,让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当差的,都召而来之。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皇上给予了好评,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应允了。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岁时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无法计数。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他操办丧事。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
张纲单车独骑去到叛贼营垒,劝喻张婴并降伏了他,主张安抚盗贼的人都把这作为美谈。然而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占领郡地而反叛,张纲哪里能使东南的盗贼止息啊!民众一旦做了盗贼,就会无法自容于世,处在既非叛逆又非顺服的状态下,徘徊之中始终想着展翅高飞;况且让他受到恩宠,得到荣耀,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啊?张纲这样的人,只能缓解一时的灾祸,却不能用他为国家作长期的谋划,哪里值得效仿呢!
【山水游记】
黄冈竹楼记 〔宋〕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清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黄冈竹楼记》参考译文:
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但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此亦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的了;井干、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妓女,安顿歌儿舞女,那就不是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赞成的。
我听竹匠说:“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败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⑦ 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老残游官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孽海花现行记
⑧ 《格列夫游记》每卷主要经历概括600字左右
第一部分 《小人国游记》
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作者我”的家境、身世、学历、学业、职业。这个“我”
当然不是本书真正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黑点前是名,后是姓),而是虚构的作者“我”格列佛。“格列佛”是姓,根据小说以后的交代,作者“我”的名是“勒牧尔”(Lemuel)。“我”是个好学、正派、文明的青年,父亲很重视“我”的培养和教育,而恩师贝茨对“我”的帮助也很大。后来学医、在海船上当过医生,在伦敦开过诊所,最后一次航行,在驶向东印度的途中,被猛烈的风暴冲到了澳洲的凡迪门兰的西北。“我”船沉遇险,泅水逃生,被押往“小人国”的京城。当时“我”已经四十岁。
第二章主要写“我”被关押在古庙初期(约五个星期)的生活经历。
被关押的第二天,皇帝带着皇后以及公子驸马们来看“我”。皇帝和随员们跟“我”谈话约两小时,他们走后,留下一支强大的卫队。“我”带着锁链在古庙门旁度过了大约两个星期。
随着“我”的来到,消息传遍王国,引得无数富人、闲人和好奇的人们前来观看。因为“我”的到来,朝廷面临困难,进退维谷;但由于“我”的友好态度,“我”幸存下来,得到必需的物质供应。此外,他们派来了学者,教授我小人国的语言。大约三个星期后,皇帝召见“我”。征得“我”的同意,在“我”的积极配合下,两个官员走进我的衣兜,搜查了“我”的全身。
第三章主要写宫廷的娱乐。首先具体地描写了“小人”的两种娱乐活动:一、在拉直的绳子上舞蹈、表演、蹦跳(实际上是指踩钢丝之类的杂技);二、在两根平行的竿子上跳来跳去,或在竿子下前后爬行。参加者的表现是考核、选拔、奖励官员的重要依据。作家显然借此揭露封建皇朝上层生活的腐败与无聊。
接着,小说描写了两次重要的军事活动:一、骑兵演练(这是“我”组织、主持、操办的);胯下行军(皇帝命令陆军部队从“我”胯下通过)。中间还描写了“小人”用六匹马拉回“我”丢下的那顶帽子的情节。这些都写得生动有趣。
以上这些都是“我”获得自由前的活动,是“我”带着锁链参加的。后来,为了获得自由,我只好与皇帝签约,并宣誓履行签订的所有条款。
第四章前一半写“我”参观小人国的皇宫。“我”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或者“大山巨人”是怎样参观小人国皇宫的?“我”想出了什么办法呢?原来他花了三天工夫,砍树木做了两条凳子,凭着这两条凳子,双腿跨过了皇宫的屋顶!挺新鲜的想象,真有趣的想象!“小人”的唯一特点是“小”,本章就在这个“小”字上大做了文章。
后一半写内务大臣对“我”的一次长篇谈话。他谈了国内外的形势:内有党派纷争,外有强敌入侵。他还谈了许多具体情况,诸如:凭鞋跟的高矮划分党派,根据吃鸡蛋的方法,从哪一端打破鸡蛋而分成“大端派”和“小端派”,皇帝拉一派打一派,皇帝凭个人的喜好用人,皇帝因某种个人原因规定与颁布法令,甚至为此挑起国内争端与引起叛乱,最后爆发两国间的流血冲突和长年的战争,等等。
第五章主要写大山巨人“我”为小人国立了两件大功。小说前半部描写“我”涉水海峡,拖来了约五十艘敌人的战舰,因为这件事,皇帝赐给“我”朝廷最高的荣誉称号,但海军上将因此感到脸上无光,威望扫地,从此成为“我”的死敌。但后来由于“我”拒绝帮助皇帝打败并吞并对方而失宠。这里反映了作家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希望各国和谐相处的观点和愿望,揭露宦海浮沉、伴君如伴虎的官场现象。后半部描写一段新鲜有趣的故事:“我”急中生智,撒尿灭火,虽然立功,却也犯法,从此皇后很之入骨,几乎惹来杀身之祸。
第六章译文约六千五百字,是《小人国游记》里最长的一章,也是反映作家政治观点比较最明显的一章。“我”首先介绍了小人国的一般情况,特别是法律和教育,也显然是借此表达自己有关的看法与理想。实际上,“小人国”在一定意义上与一定程度上也是作者“我”的理想社会。“这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法治健全、教育完善的理想社会。作者“我”当时关于法律的观点今天读来也饶有趣味。
然后,作者“我”简要介绍了自己在小人国居住九个月零十三天的日常生活。其中关于皇帝来访,与“我”共餐同乐的场面,“我”为财政大臣的夫人洗刷不白之冤的细节(证明两人没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写得也颇精彩,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第七章写小人国的一位要人深夜秘密来访,将朝廷的四位大臣阴谋陷害“我”的计划与内幕,包括皇帝与内阁会议的内容详细地告诉了“我”,在他走后“我”准确记录下来该阴谋计划的要点。作者“我”在自己只剩下三天人身自由的紧急关头,当机立断,利用小人国国王以前“恩准”的出境护照,不辞而别,逃往布勒夫斯库岛国。可以说,这是《小人国游记》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关系到主人公的生死存亡,是小说最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部分。
第八章简要地叙述了“我”在布勒夫斯库岛国皇帝陛下的支持与帮助下,修补好小船,制造了船上的用具(浆叶、桅杆、风帆、等),航行出海,途中遇到祖国的一艘商船,然后搭船回到英国。这样给《小人国游记》一个圆满的结局。
第二部分 《大人国游记》
第一章译文约八千字,在《大人国游记》八章中篇幅最长。写“我”随同十二个水手上岸寻找淡水,水手们被巨人吓得坐舢板逃回去了,惟独“我”一人被大人国的农民发现,由农场主带回家,由阶下囚成为座上客。对比《小人国游记》与《大人国游记》,饶有趣味。《小人国游记》着重描写“小”,《大人国游记》着重描写“大”,二者都“虚构”得合乎情理,生动有趣。两个寓言,如本章所写,都“能帮助哲学家开拓思路与丰富想象,从中吸取对社会与人生的教益。”
第二章主要写一件事:“我”主人拿“我”表演赚钱。最先在邻近的镇上给赶集市的人演,以后在主人的家为本村人演,最后在去京城的旅途中演,演了一路,演演走走,三千英里走了一百天(从1703年8月17日到同年10月26日)。指导“我”演出的是农场主的九岁女儿,她是关心“我”、照顾“我”、爱护“我”、平时教“我”该国的语言,临场指导“我”表演的“保姆”和“老师”。我们的
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第三章译文约六千五百字。写了五点内容:一、皇后用一千金币从农场主手里买了“我”,实际上挽救了几乎劳累至死的“我”。这里“我”明显地在揭露农场主惟利是图、贪得无厌、残酷剥削的险恶嘴脸。二、三位大学者在皇帝面前辩论“我”的存在与生存问题,最后一致得出结论:我只是一个“天然的畸形”。这结论与欧洲现代哲学一致:“是医治百病的妙方”。三、皇帝在餐桌上向“我”询问“我”祖国的情况,并发表评论。这里作家借“我”之口对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痛心疾首,对世界和人类大声疾呼:人类的尊严何在?人与其他动物还有无差别?我们都应该为此“感到羞耻”!四、浓墨重彩、生动有趣地写了皇后用餐的情景。皇后的食量之大,刀叉碗盘之大,碗里奶酪之多,她吃骨髓用的骨头之粗,小猫、小狗、老鼠、甚至、苍蝇、黄蜂的身躯之大与凶猛可怕,绘声绘影,趣味横生。五、侏儒对“我”两次恶作剧。备受高个子人群欺侮、讥笑、捉弄的侏儒,见了比自己还矮小的“我”,同样也要欺侮、讥笑与捉弄。这里实际上也多少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险恶。
第四章译文约三千字。写“我”根据自己的见闻向读者介绍大人国的概况:一面靠山、三面环海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动植物茂盛的自然状况;鱼产丰富、靠水吃水的生活条件;六千来英里长,三千到五千英里宽的疆土;众多的城市和人口,城市有五十一座,有城墙的城镇接近一百个,仅首都就“有八万多户人家,居民约六十万”。“我”还具体介绍了京城的一些情况:穿城而过的河流、皇宫的建筑、全国最大的庙宇、街上的乞丐、国王的厨房与骑兵,等。这些当然只是支离破碎的见闻,但也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亲身经历,非常具体。这些见
闻给予读者突出的印象还是一个“大”字。这里,“我”外出观光的交通工具“旅行箱”,当然更是描写的重点。
第五章译文一万二千多字。里边主要写“我”几件危险经历,特别是有关动物的几则故事,读来饶有趣味。特别是花园里的那条猎狗,写得活灵活现。但也只能当成作家的想象与虚构,读者不会去考虑它的真实性。但猴子通人性,连三岁的娃娃都是知道的。《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小朋友最喜爱的文学艺术形象。本章写的那个猴子,也写得真实、生动、有趣。
第六章译文约五千五百字,重点地、集中地写“我”与国王陛下的接触与交谈。前部分写了胡子与头发的妙用:用胡子做梳子齿,用头发编藤椅,织钱包;还写了用棍子敲击钢琴。小读者一定会喜欢。后部分主要写“我”向国王介绍自己国家的议会制度。
第七章译文四千多字。主要介绍大人国的学术、法律、军事等方面的情况。王国与外界隔绝;小农经济,重农轻工商,军队(民兵)由手工业者和农民组成;“学术十分贫乏,只有伦理、历史、诗歌和数学”;法律简洁、准确;“文风明了、雄健、流利”;但国王孤陋寡闻,不提倡科学技术;对于“我”关于制造大炮的建议,谈虎色变,认为是“非人道思想”,这里也反映他的反战思想;《道德经》第十三章里“兵者不祥之器”的观点,简直是不谋而合!本章内容颇有点老子《道德经》里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小国寡民”的味道。特别是本章重点介绍的那个小册子,它论述人类及其与自然的矛盾,很有意思与风趣。
第八章译文约六千五百字。写“我”从大人国脱险获救回国的过程。“我”在箱子里的感觉,写得很细腻;“我”与船长的对话,写得很风趣;“我”与妻子女儿见面的情景既有趣,又动情。
第三部分 《飞行岛(磁浮宫)、科幻国、巫师国、长寿国、日本国游记》
第一章译文三千五百多字。写“我”开始第三次航行遇险,被“飞行岛”(或译“磁浮宫”)接纳。故事情节如下:第二次航行脱险归来,在家呆了不到两月,就应“好望号”的船长威廉·罗宾逊重聘,开始又一次去东印度群岛航行。一七○六年八月五日启航,经过近半年的航程,一七○七年的四月十一日抵达“圣乔治要塞”(Fort St。 George)。在那里停留、休整了三周,然后继续航行,抵达东京;船长决定亲自在那里购物与办事,他买了一只单帆船,装载了一些货物,派了十四名水手,指定“我”做船长,继续航行。航行不到三天,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到第十天,又遇到了海盗,后来“我”一人被放进独木舟,被迫在海上漂流了五天,先后在五个岛上栖身过夜。第六天早上,天空飞来一座岛屿,上面有人,“我”大声求救,最后“我”被救上岛去。
第二章译文约五千五百字。简要地介绍了“飞行岛”的风土民情。“飞行岛”,
只指“王宫”。整个王国、包括它的首都都在大地上。可见,“飞行岛”可以比拟现代的超大型飞机。如今我们坐飞机,就几乎不感觉飞机在运动。另外,
为什么国王和朝廷大臣经常处在沉思状态,都要有“拍手”轻轻拍打嘴和右耳来提醒,看来是由于宇宙间的星球发出的响声震耳欲聋。
本章写“我”进宫后的一个月来的经理与活动。首先是学习该国的语言。“我”以前就学国多种外语,这方面是内行,他采用了翻译与实物等多种手段学习外语,在有利的外语环境里,一个月就勉强掌握了该国语言。
本书的作者或小说主人公“我”显然是一个天文爱好者。他的科学幻想饶有趣味。但当然也只能看成科学幻想。至于“再过三十一年”地球被彗星毁灭的担忧,这是飞行岛的杞人忧天。
第三章译文约四千五百字。主要从天文学、天体力学、特别是磁学说明“飞行岛”的飞行原理。本章开头写道:
“我主要是想知道‘飞行岛’是由于什么原因,是人工还是凭借自然的力量运行的?现在我就要给读者一个哲学的解释。这里所谓“哲学”,实际上主要就是“天文学”。
本章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一、“飞行岛”的磁石功能;这种寓言使人联想到今天已经出现的磁浮列车;既然“飞行岛”只是该国的王宫,所以可以意译成“磁浮宫”;二、地上老百姓造反与国王的镇压。作家显然在告戒世人:国王的压迫,老百姓的造反,统治者的镇压,镇压愈烈,反抗愈烈,这种恶性循环,造成人类社会的大灾难,结果通常是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虽然统治者和老百姓双方都不愿意,但百姓逼上梁山,统治者残酷镇压,中外古今,概莫能外。万物之灵的人类啊!怎么才能实现和谐的社会,怎样才能让科学为人类造福,而不让它成为屠杀人类自己的工具啊?
第四章译文约四千字。写“我”从“磁浮宫”下到“科幻国”后的初步见闻。主要揭露了社会改革过程中常见的“浮夸之风”以及它带来的严重恶果。同时也写了一个不随波逐流的总督罢官或退休后的真情实感。本章有的段落,乍看平淡无味,实则深藏寓意。译者原先想根据此寓意将“巴尔尼巴比”译成“浮夸国”。后来考虑到从第一章到第六章的整个内容,将“巴尔尼巴比”译成“科幻国”。
第五章译文约四千五百字。集中写了参观《科幻国》的首都科学院,描写了那里各种稀奇古怪的科研项目。揭露与讽刺了科学院不讲科学的种种荒谬可笑行为。作为科幻寓言小说,作家这里仍然不是凭空虚构,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要
依据现实,要利用当时已知的科学道理或科学现象,通过故意夸大或扭曲这些科学道理和现象揭露与讽刺非科学或反科学的作风与行为。但同时,它也不能不对未来科学的发展包含一定的预见性。
第六章译文约三千五百字。写“我”参观科学院的“政治设计分院”。重点有三:一、一位通晓政治的医生建议用药物医治政治家的各种毛病;二、两位教授对征税方法的截然相反的两种主张:“对罪恶和愚蠢征税”与“机灵、勇敢和礼貌征税”(包括“对妇女的美貌征税”);三、一篇论文阐述侦破反政府阴谋诡计的方法;以及“我”做的补充。这些建议虽然荒唐,但幽默有趣。
第七章译文约两千五百字。迄今为止,是本书最短的一章。内容很简单:“我”离开“科幻国”的首都,来到海港。因为一个月内没有船开往拉格奈格大岛(再从那里去日本),临时决定去附近的“巫师国”游玩。“我”受到该国总督的热情接待。总督精通巫术、即招魂术,他亲自陪“我”参观,并授权“我”招来许多历史名人的鬼魂。其中有恺撒、庞培和布鲁图。“我”特别崇拜为民主、共和献身的布鲁图。由此就可知,作家这里根本不迷信鬼神,而是借鬼魂之口,抒发自己的思想、观点与感情。一个仁爱、正直、主张共和、反对独裁的乔纳森·斯威夫特鲜活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第八章译文约三千五百字。作家继续借鬼魂之口,抒发自己的思想、观点与感情。首先“我”见到了古希腊诗人和盲人歌手荷马,古希腊哲学家、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以及1596——1650年的法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笛卡儿;并借学术泰斗亚里士多德之嘴对科学的发展说了一番颇有见地的话。接着,“我”尖锐地批评历史学家颠倒事实的做法,同时深刻地揭露了历史上帝王将相的丑恶与腐败;最后写到农民向市民的蜕变。语言既辛辣幽默,又痛快凌厉。
第九章译文约两千三百字,迄今为止是篇幅最短的了。情节也很简单:“我”离开“巫师岛”,回到海港,再搭船来到“长寿岛”,在这个岛国呆了三个月。作者重点写了国王发明了一种“赐死”大臣们的特殊方法:地上撒满了毒粉,让大臣匍匐前进到自己的宝座之下,满嘴毒粉,中毒而死。“伴君如伴虎”,这就是本章的主题。
第十章译文约五千五百字。集中地写了“长生不死者”问题。“我”来到“长寿国”后,起初也幻想长生不死,并且还规划好了自己未来的一生:首先要成为全国的首富;其次要做一个伟大的学者与先知;最后要当一个杰出的历史学家。“我”的这个计划中,首要的是“发财致富”,但同时“我”要求自己坚持节俭,以防止腐化。所谓“勤能补拙,俭能养廉”。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如何抑制腐败这个毒瘤的发展与蔓延,是中外古今没有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它关系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国当局本身的生死存亡。
“我”从岛内高层人士详细了解了关于长寿者的情况,听到、甚至见到六个已经活到二百岁的长寿老人。他们与我国神话小说中的“神仙”截然不同,“神仙”不仅长生不老,而且神通广大。这种人只是长生不死,不是长生不老。而且他们想死不能死,伤感自己“老而不死”。本书作者从生理上、心理上描写了老年人、尤其是八十岁的老年人的特点,非常合乎实际,总之,本书作者的“虚构”是有现实根据的,包括王国对八十岁老人的法律规定。特别有趣的是:本书作者相当科学地虚构了长生不死(是“老而不死”)者这样的可怜人物,其寓意原来就深藏在本章结尾一段当中。我们现在将领导终身制的弊病,主张干部年轻化,与本书作者这里的深刻寓意不谋而合。
第十一章篇幅最短,译文只有两千来字。写“我”带着长寿国国王的介绍信搭荷兰人的船来到日本,再在日本天皇的关照下回到英国与家人团聚。与小说的所有各章不同,本章写的都像是真人真事,似乎没有丝毫虚构成分。小说第三部写的“飞行岛、科幻国、巫师国、长寿国、日本国游记”到此结束了。前面的几个岛国都是“假”的,但后一个“日本国”是真的,以真支撑假,让假变成真,真真假假,真假难辨,虚构巧妙,饶有趣味。
第四部分 《神马国游记》
第一章译文约四千五百字。写“我”航海落难到神马国。情节如下:“我”重又离家远航南洋,这次是当船长;航行途中,新招来的水手与原来的船员狼狈为奸,阴谋夺取了船只,把“我”禁闭在船舱里,后来把“我”抛弃在浅滩上。“我”涉水上岸,进入陆地,在路上碰上了一群猢狲之类的动物——“野猴”,“野猴”是没有或丧失了人性或理性的猢狲类动物。“我”被四十头“野猴”团团围住;就在这危险关头,“野猴”们被一匹灰色的“神马”吓跑。“神马”就是一种通人性、有理性的马。后来,两匹“神马”堵住“我”的去路,最后由其中那匹灰色的“神马”领着“我”去找安身地或庇护所。
第二章译文约四千字。写“神马”把“我”当成“野猢”带回家中后的安排,重点写了“我”的饮食问题,当然也描写了“我”主人的家及成员、他的仆人、以及他圈养的一群“野猢”。从情节的描写中读者可以进一步认定:这一家子都是好马、骏马、宝马,是有理智、有智慧、有自己的语言、通人性、懂礼貌、能
用屁股坐的“神马”。小说用人称代词he代替“神马”;用人称代词it代替“野猢”。
第三章译文约三千五百字。专门写“我”学习“神马”的语言。“我”在“神马国”住了五年,当然要学习“神马”的语言。但用一章专门写外语学习的,在整个小说里,仅有这一次。小说的作者是外语教学的内行。本章的有关内容很合乎外语教学法,合乎成年人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
第四章译文约三千五百字。主要写主人(“神马”)与“我”(主人眼里的特殊“野猢”)的对话。确切地说,是“我”用主人(“神马”)的语言比较勉强、生硬地向主人(“神马”)介绍“我”的生世、来历、特别是自己最后一次航海的遭遇。这一次艰难的长时间谈话占去了他们好几天。谈话内容涉及到“放纵、怨恨、嫉妒、淫欲、特别是权力欲与财富欲的可怕后果”,揭露了人性中的劣根顽症。
第五章译文四千多字。写了两个主题:战争与法律。关于战争的原因,“主人”与“我”的对话,特别是“我”的回答,语言生动、幽默、有趣;观点也很明确。本书作者借“神马”之口,把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人类失去理性(所谓“理性的堕落”)。关于法律,主要写了律师和法官。这里对“吃了被告吃原告”的那种法官与律师,揭露得淋漓尽致。但同时也提到那些保持人性与尊严的好律师与好法官。
第六章译文约四千五百字。通过“我”与主人“神马”的交谈,主要是“我”的谈话,揭露了当时英国的朝廷与上层社会的种种弊病,尖锐地提到了金钱社会贫富悬殊的社会矛盾,描述了医生与疾病,揭露、讽刺、甚至痛斥了当时英国的首相大臣的阴险奸诈、口蜜腹剑,也揭露了贵族阶层的腐败堕落。
第七章译文约五千字。人性、或着人的理性的腐化堕落,是本章的主题,其实也是《神马国游记》、甚至是《格列佛游记》全书的主题。本书作者又一次借“神马”之口,揭露了人类在生理上、特别是心理上、也就是本性上的严重缺陷。本章具体地写到丧失“人性”(天良)、“理智”(良心)的我们人类与本来没有“理智”的“野猢”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讽刺了人类社会的种种弊病。
第八章译文约四千字。前一半写“野猢”的生理特征与生活习性、主要是“野猢”的野性:“淫荡与刁怪”;后一半写“神马”的美德,主要写他们夫妻和睦、教育子女有方、对待同类热情友好。
第九章译文约三千五百字。前一半介绍“野猢”的来历,原来“野猢”也是像“我”一样漂泊落难来的海员。后一半介绍“神马”的习俗与文化。作者对“神马”的诗歌、语言,特别是他们对死的态度,虚构得合乎情理,饶有趣味。
第十章译文约五千字。写“我”在“神马”当中安家落户的打算与修身养性的愉快生活,“我”羡慕他们友爱的人际关系,喜欢他们内容丰富、言简意赅的谈话,从中获得很多教益。特别是“我”的主人,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对“我”的道德修养帮助极大。因此“我”羡慕、钦佩、崇拜充满人性的“神马”,留恋这个理想的国家,恐惧与厌恶充满野性的祖国同胞——“野猢”,不愿回祖国、
甚至人类社会。但由于“我”的“野猢”身份,“我”被迫离开寄托作者理想的国度。本章末尾写主人要“我”离开的理由与主仆告别的情景,虽然纯属虚构,但合乎情理,颇有人情味。
第十一章译文约五千字。写“我”从“神马国”、经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回英国故土的过程:“我”最先划船到一个小港湾;然后到一个小岛,被当地野人追赶,左膝盖中了一箭;后来“我”被葡萄牙商船派来取水的船员们发现,被他们带到船上,受到船长热情的接待,免费搭乘该船到了里斯本;最后又搭乘另一艘商船回英国,与妻子和家人团聚。“我”在神马国五年,受“神马”们教化,本来不想回自己的国家,不愿再见他心目中的“野猢”,包括他的“妻子与家人”。这种反常心态可以说明许多。留待年轻的读者思考吧。
第十二章译文四千多字。它是《神马国游记》的结束语,其实是全书的结束语,也就是《跋》。它首先写了本书作者的写作宗旨与写作原则:“严格遵守真实”;“写作是为了教导人类”。作者接着表明了自己反对侵略战争的鲜明立场:“但是我不会建议去征服那样一个高尚的民族,反而希望他们能够或者愿意派足够数量的“神马国”居民来开化欧洲,把荣誉、正义、真理、节制、公心、刚毅、贞洁、友谊、仁爱、忠诚等基本原则教给我们”。作者最后还着重批评骄傲自满。把它看成严重的毛病、甚至罪恶。
⑨ 格列佛游记精彩片段摘抄及每章感悟(共全四章)
第一部分 《小人国游记》
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作者我”的家境、身世、学历、学业、职业。这个“我”
当然不是本书真正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黑点前是名,后是姓),而是虚构的作者“我”格列佛。“格列佛”是姓,根据小说以后的交代,作者“我”的名是“勒牧尔”(Lemuel)。“我”是个好学、正派、文明的青年,父亲很重视“我”的培养和教育,而恩师贝茨对“我”的帮助也很大。后来学医、在海船上当过医生,在伦敦开过诊所,最后一次航行,在驶向东印度的途中,被猛烈的风暴冲到了澳洲的凡迪门兰的西北。“我”船沉遇险,泅水逃生,被押往“小人国”的京城。当时“我”已经四十岁。
第二章主要写“我”被关押在古庙初期(约五个星期)的生活经历。
被关押的第二天,带着皇后以及公子驸马们来看“我”。和随员们跟“我”谈话约两小时,他们走后,留下一支强大的卫队。“我”带着锁链在古庙门旁度过了大约两个星期。
随着“我”的来到,消息传遍王国,引得无数富人、闲人和好奇的人们前来观看。因为“我”的到来,朝廷面临困难,进退维谷;但由于“我”的友好态度,“我”幸存下来,得到必需的物质供应。此外,他们派来了学者,教授我小人国的语言。大约三个星期后,召见“我”。征得“我”的同意,在“我”的积极配合下,两个官员走进我的衣兜,搜查了“我”的全身。
第三章主要写宫廷的娱乐。首先具体地描写了“小人”的两种娱乐活动:一、在拉直的绳子上舞蹈、表演、蹦跳(实际上是指踩钢丝之类的杂技);二、在两根平行的竿子上跳来跳去,或在竿子下前后爬行。参加者的表现是考核、选拔、奖励官员的重要依据。作家显然借此揭露封建皇朝上层生活的腐败与无聊。
接着,小说描写了两次重要的军事活动:一、骑兵演练(这是“我”组织、主持、操办的);胯下行军(命令陆军部队从“我”胯下通过)。中间还描写了“小人”用六匹马拉回“我”丢下的那顶帽子的情节。这些都写得生动有趣。
以上这些都是“我”获得自由前的活动,是“我”带着锁链参加的。后来,为了获得自由,我只好与签约,并宣誓履行签订的所有条款。
第四章前一半写“我”参观小人国的皇宫。“我”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或者“大山巨人”是怎样参观小人国皇宫的?“我”想出了什么办法呢?原来他花了三天工夫,砍树木做了两条凳子,凭着这两条凳子,双腿跨过了皇宫的屋顶!挺新鲜的想象,真有趣的想象!“小人”的唯一特点是“小”,本章就在这个“小”字上大做了文章。
后一半写内务大臣对“我”的一次长篇谈话。他谈了国内外的形势:内有党派纷争,外有强敌入侵。他还谈了许多具体情况,诸如:凭鞋跟的高矮划分党派,根据吃鸡蛋的方法,从哪一端打破鸡蛋而分成“大端派”和“小端派”,拉一派打一派,凭个人的喜好用人,因某种个人原因规定与颁布法令,甚至为此挑起国内争端与引起叛乱,最后爆发两国间的流血冲突和长年的战争,等等。
第五章主要写大山巨人“我”为小人国立了两件大功。小说前半部描写“我”涉水海峡,拖来了约五十艘敌人的战舰,因为这件事,赐给“我”朝廷最高的荣誉称号,但海军上将因此感到脸上无光,威望扫地,从此成为“我”的死敌。但后来由于“我”拒绝帮助打败并吞并对方而失宠。这里反映了作家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希望各国和谐相处的观点和愿望,揭露宦海浮沉、伴君如伴虎的官场现象。后半部描写一段新鲜有趣的故事:“我”急中生智,撒尿灭火,虽然立功,却也犯法,从此皇后很之入骨,几乎惹来杀身之祸。
第六章译文约六千五百字,是《小人国游记》里最长的一章,也是反映作家政治观点比较最明显的一章。“我”首先介绍了小人国的一般情况,特别是法律和教育,也显然是借此表达自己有关的看法与理想。实际上,“小人国”在一定意义上与一定程度上也是作者“我”的理想社会。“这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法治健全、教育完善的理想社会。作者“我”当时关于法律的观点今天读来也饶有趣味。
然后,作者“我”简要介绍了自己在小人国居住九个月零十三天的日常生活。其中关于来访,与“我”共餐同乐的场面,“我”为财政大臣的夫人洗刷不白之冤的细节(证明两人没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写得也颇精彩,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第七章写小人国的一位要人深夜秘密来访,将朝廷的四位大臣阴谋陷害“我”的计划与内幕,包括与内阁会议的内容详细地告诉了“我”,在他走后“我”准确记录下来该阴谋计划的要点。作者“我”在自己只剩下三天人身自由的紧急关头,当机立断,利用小人国国王以前“恩准”的出境护照,不辞而别,逃往布勒夫斯库岛国。可以说,这是《小人国游记》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关系到主人公的生死存亡,是小说最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部分。
第八章简要地叙述了“我”在布勒夫斯库岛国陛下的支持与帮助下,修补好小船,制造了船上的用具(浆叶、桅杆、风帆、等),航行出海,途中遇到祖国的一艘商船,然后搭船回到英国。这样给《小人国游记》一个圆满的结局。
第二部分 《大人国游记》
第一章译文约八千字,在《大人国游记》八章中篇幅最长。写“我”随同十二个水手上岸寻找淡水,水手们被巨人吓得坐舢板逃回去了,惟独“我”一人被大人国的农民发现,由农场主带回家,由阶下囚成为座上客。对比《小人国游记》与《大人国游记》,饶有趣味。《小人国游记》着重描写“小”,《大人国游记》着重描写“大”,二者都“虚构”得合乎情理,生动有趣。两个寓言,如本章所写,都“能帮助哲学家开拓思路与丰富想象,从中吸取对社会与人生的教益。”
第二章主要写一件事:“我”主人拿“我”表演赚钱。最先在邻近的镇上给赶集市的人演,以后在主人的家为本村人演,最后在去京城的旅途中演,演了一路,演演走走,三千英里走了一百天(从1703年8月17日到同年10月26日)。指导“我”演出的是农场主的九岁女儿,她是关心“我”、照顾“我”、爱护“我”、平时教“我”该国的语言,临场指导“我”表演的“保姆”和“老师”。我们的
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第三章译文约六千五百字。写了五点内容:一、皇后用一千金币从农场主手里买了“我”,实际上挽救了几乎劳累至死的“我”。这里“我”明显地在揭露农场主惟利是图、贪得无厌、残酷剥削的险恶嘴脸。二、三位大学者在面前辩论“我”的存在与生存问题,最后一致得出结论:我只是一个“天然的畸形”。这结论与欧洲现代哲学一致:“是医治百病的妙方”。三、在餐桌上向“我”询问“我”祖国的情况,并发表评论。这里作家借“我”之口对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痛心疾首,对世界和人类大声疾呼:人类的尊严何在?人与其他动物还有无差别?我们都应该为此“感到羞耻”!四、浓墨重彩、生动有趣地写了皇后用餐的情景。皇后的食量之大,刀叉碗盘之大,碗里奶酪之多,她吃骨髓用的骨头之粗,小猫、小狗、老鼠、甚至、苍蝇、黄蜂的身躯之大与凶猛可怕,绘声绘影,趣味横生。五、侏儒对“我”两次恶作剧。备受高个子人群欺侮、讥笑、捉弄的侏儒,见了比自己还矮小的“我”,同样也要欺侮、讥笑与捉弄。这里实际上也多少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险恶。
第四章译文约三千字。写“我”根据自己的见闻向读者介绍大人国的概况:一面靠山、三面环海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动植物茂盛的自然状况;鱼产丰富、靠水吃水的生活条件;六千来英里长,三千到五千英里宽的疆土;众多的城市和人口,城市有五十一座,有城墙的城镇接近一百个,仅首都就“有八万多户人家,居民约六十万”。“我”还具体介绍了京城的一些情况:穿城而过的河流、皇宫的建筑、全国最大的庙宇、街上的乞丐、国王的厨房与骑兵,等。这些当然只是支离破碎的见闻,但也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亲身经历,非常具体。这些见
闻给予读者突出的印象还是一个“大”字。这里,“我”外出观光的交通工具“旅行箱”,当然更是描写的重点。
第五章译文一万二千多字。里边主要写“我”几件危险经历,特别是有关动物的几则故事,读来饶有趣味。特别是花园里的那条猎狗,写得活灵活现。但也只能当成作家的想象与虚构,读者不会去考虑它的真实性。但猴子通人性,连三岁的娃娃都是知道的。《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小朋友最喜爱的文学艺术形象。本章写的那个猴子,也写得真实、生动、有趣。
第六章译文约五千五百字,重点地、集中地写“我”与国王陛下的接触与交谈。前部分写了胡子与头发的妙用:用胡子做梳子齿,用头发编藤椅,织钱包;还写了用棍子敲击钢琴。小读者一定会喜欢。后部分主要写“我”向国王介绍自己国家的议会制度。
第七章译文四千多字。主要介绍大人国的学术、法律、军事等方面的情况。王国与外界隔绝;小农经济,重农轻工商,(民兵)由手工业者和农民组成;“学术十分贫乏,只有伦理、历史、诗歌和数学”;法律简洁、准确;“文风明了、雄健、流利”;但国王孤陋寡闻,不提倡科学技术;对于“我”关于制造大炮的建议,谈虎色变,认为是“非人道思想”,这里也反映他的反战思想;《道德经》第十三章里“兵者不祥之器”的观点,简直是不谋而合!本章内容颇有点老子《道德经》里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小国寡民”的味道。特别是本章重点介绍的那个小册子,它论述人类及其与自然的矛盾,很有意思与风趣。
第八章译文约六千五百字。写“我”从大人国脱险获救回国的过程。“我”在箱子里的感觉,写得很细腻;“我”与船长的对话,写得很风趣;“我”与妻子女儿见面的情景既有趣,又动情。
第三部分 《飞行岛(磁浮宫)、科幻国、巫师国、长寿国、日本国游记》
第一章译文三千五百多字。写“我”开始第三次航行遇险,被“飞行岛”(或译“磁浮宫”)接纳。故事情节如下:第二次航行脱险归来,在家呆了不到两月,就应“好望号”的船长威廉·罗宾逊重聘,开始又一次去东印度群岛航行。一七○六年八月五日启航,经过近半年的航程,一七○七年的四月十一日抵达“圣乔治要塞”(Fort St. George)。在那里停留、休整了三周,然后继续航行,抵达东京;船长决定亲自在那里购物与办事,他买了一只单帆船,装载了一些货物,派了十四名水手,指定“我”做船长,继续航行。航行不到三天,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到第十天,又遇到了海盗,后来“我”一人被放进独木舟,被迫在海上漂流了五天,先后在五个岛上栖身过夜。第六天早上,天空飞来一座岛屿,上面有人,“我”大声求救,最后“我”被救上岛去。
第二章译文约五千五百字。简要地介绍了“飞行岛”的风土民情。“飞行岛”,
只指“王宫”。整个王国、包括它的首都都在大地上。可见,“飞行岛”可以比拟现代的超大型飞机。如今我们坐飞机,就几乎不感觉飞机在运动。另外,
为什么国王和朝廷大臣经常处在沉思状态,都要有“拍手”轻轻拍打嘴和右耳来提醒,看来是由于宇宙间的星球发出的响声震耳欲聋。
本章写“我”进宫后的一个月来的经理与活动。首先是学习该国的语言。“我”以前就学国多种外语,这方面是内行,他采用了翻译与实物等多种手段学习外语,在有利的外语环境里,一个月就勉强掌握了该国语言。
本书的作者或小说主人公“我”显然是一个天文爱好者。他的科学幻想饶有趣味。但当然也只能看成科学幻想。至于“再过三十一年”地球被彗星毁灭的担忧,这是飞行岛的杞人忧天。
第三章译文约四千五百字。主要从天文学、天体力学、特别是磁学说明“飞行岛”的飞行原理。本章开头写道:
“我主要是想知道‘飞行岛’是由于什么原因,是人工还是凭借自然的力量运行的?现在我就要给读者一个哲学的解释。这里所谓“哲学”,实际上主要就是“天文学”。
本章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一、“飞行岛”的磁石功能;这种寓言使人联想到今天已经出现的磁浮列车;既然“飞行岛”只是该国的王宫,所以可以意译成“磁浮宫”;二、地上老百姓造反与国王的镇压。作家显然在告戒世人:国王的压迫,老百姓的造反,统治者的镇压,镇压愈烈,反抗愈烈,这种恶性循环,造成人类社会的大灾难,结果通常是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虽然统治者和老百姓双方都不愿意,但百姓逼上梁山,统治者残酷镇压,中外古今,概莫能外。万物之灵的人类啊!怎么才能实现和谐的社会,怎样才能让科学为人类造福,而不让它成为屠杀人类自己的工具啊?
第四章译文约四千字。写“我”从“磁浮宫”下到“科幻国”后的初步见闻。主要揭露了社会改革过程中常见的“浮夸之风”以及它带来的严重恶果。同时也写了一个不随波逐流的总督罢官或退休后的真情实感。本章有的段落,乍看平淡无味,实则深藏寓意。译者原先想根据此寓意将“巴尔尼巴比”译成“浮夸国”。后来考虑到从第一章到第六章的整个内容,将“巴尔尼巴比”译成“科幻国”。
第五章译文约四千五百字。集中写了参观《科幻国》的首都科学院,描写了那里各种稀奇古怪的科研项目。揭露与讽刺了科学院不讲科学的种种荒谬可笑行为。作为科幻寓言小说,作家这里仍然不是凭空虚构,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要
依据现实,要利用当时已知的科学道理或科学现象,通过故意夸大或扭曲这些科学道理和现象揭露与讽刺非科学或反科学的作风与行为。但同时,它也不能不对未来科学的发展包含一定的预见性。
第六章译文约三千五百字。写“我”参观科学院的“政治设计分院”。重点有三:一、一位通晓政治的医生建议用物医治政治家的各种毛病;二、两位教授对征税方法的截然相反的两种主张:“对罪恶和愚蠢征税”与“机灵、勇敢和礼貌征税”(包括“对妇女的美貌征税”);三、一篇论文阐述侦破反阴谋诡计的方法;以及“我”做的补充。这些建议虽然荒唐,但幽默有趣。
第七章译文约两千五百字。迄今为止,是本书最短的一章。内容很简单:“我”离开“科幻国”的首都,来到海港。因为一个月内没有船开往拉格奈格大岛(再从那里去日本),临时决定去附近的“巫师国”游玩。“我”受到该国总督的热情接待。总督精通巫术、即招魂术,他亲自陪“我”参观,并授权“我”招来许多历史名人的鬼魂。其中有恺撒、庞培和布鲁图。“我”特别崇拜为民主、共和献身的布鲁图。由此就可知,作家这里根本不迷信鬼神,而是借鬼魂之口,抒发自己的思想、观点与感情。一个仁爱、正直、主张共和、反对独裁的乔纳森·斯威夫特鲜活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第八章译文约三千五百字。作家继续借鬼魂之口,抒发自己的思想、观点与感情。首先“我”见到了古希腊诗人和盲人歌手荷马,古希腊哲学家、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以及1596——1650年的法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笛卡儿;并借学术泰斗亚里士多德之嘴对科学的发展说了一番颇有见地的话。接着,“我”尖锐地批评历史学家颠倒事实的做法,同时深刻地揭露了历史上帝王将相的丑恶与腐败;最后写到农民向市民的蜕变。语言既辛辣幽默,又痛快凌厉。
第九章译文约两千三百字,迄今为止是篇幅最短的了。情节也很简单:“我”离开“巫师岛”,回到海港,再搭船来到“长寿岛”,在这个岛国呆了三个月。作者重点写了国王发明了一种“赐死”大臣们的特殊方法:地上撒满了毒粉,让大臣匍匐前进到自己的宝座之下,满嘴毒粉,中毒而死。“伴君如伴虎”,这就是本章的主题。
第十章译文约五千五百字。集中地写了“长生不死者”问题。“我”来到“长寿国”后,起初也幻想长生不死,并且还规划好了自己未来的一生:首先要成为全国的首富;其次要做一个伟大的学者与先知;最后要当一个杰出的历史学家。“我”的这个计划中,首要的是“发财致富”,但同时“我”要求自己坚持节俭,以防止腐化。所谓“勤能补拙,俭能养廉”。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如何抑制腐败这个的发展与蔓延,是中外古今没有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它关系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国当局本身的生死存亡。
“我”从岛内高层人士详细了解了关于长寿者的情况,听到、甚至见到六个已经活到二百岁的长寿老人。他们与我国神话小说中的“神仙”截然不同,“神仙”不仅长生不老,而且神通广大。这种人只是长生不死,不是长生不老。而且他们想死不能死,伤感自己“老而不死”。本书作者从生理上、心理上描写了老年人、尤其是八十岁的老年人的特点,非常合乎实际,总之,本书作者的“虚构”是有现实根据的,包括王国对八十岁老人的法律规定。特别有趣的是:本书作者相当科学地虚构了长生不死(是“老而不死”)者这样的可怜人物,其寓意原来就深藏在本章结尾一段当中。我们现在将领导终身制的弊病,主张干部年轻化,与本书作者这里的深刻寓意不谋而合。
第十一章篇幅最短,译文只有两千来字。写“我”带着长寿国国王的介绍信搭荷兰人的船来到日本,再在日本天皇的关照下回到英国与家人团聚。与小说的所有各章不同,本章写的都像是真人真事,似乎没有丝毫虚构成分。小说第三部写的“飞行岛、科幻国、巫师国、长寿国、日本国游记”到此结束了。前面的几个岛国都是“假”的,但后一个“日本国”是真的,以真支撑假,让假变成真,真真假假,真假难辨,虚构巧妙,饶有趣味。
第四部分 《神马国游记》
第一章译文约四千五百字。写“我”航海落难到神马国。情节如下:“我”重又离家远航南洋,这次是当船长;航行途中,新招来的水手与原来的船员狼狈为奸,阴谋夺取了船只,把“我”禁闭在船舱里,后来把“我”抛弃在浅滩上。“我”涉水上岸,进入陆地,在路上碰上了一群猢狲之类的动物——“野猴”,“野猴”是没有或丧失了人性或理性的猢狲类动物。“我”被四十头“野猴”团团围住;就在这危险关头,“野猴”们被一匹灰色的“神马”吓跑。“神马”就是一种通人性、有理性的马。后来,两匹“神马”堵住“我”的去路,最后由其中那匹灰色的“神马”领着“我”去找安身地或庇护所。
第二章译文约四千字。写“神马”把“我”当成“野猢”带回家中后的安排,重点写了“我”的饮食问题,当然也描写了“我”主人的家及成员、他的仆人、以及他圈养的一群“野猢”。从情节的描写中读者可以进一步认定:这一家子都是好马、骏马、宝马,是有理智、有智慧、有自己的语言、通人性、懂礼貌、能
用股坐的“神马”。小说用人称代词he代替“神马”;用人称代词it代替“野猢”。
第三章译文约三千五百字。专门写“我”学习“神马”的语言。“我”在“神马国”住了五年,当然要学习“神马”的语言。但用一章专门写外语学习的,在整个小说里,仅有这一次。小说的作者是外语教学的内行。本章的有关内容很合乎外语教学法,合乎成年人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
第四章译文约三千五百字。主要写主人(“神马”)与“我”(主人眼里的特殊“野猢”)的对话。确切地说,是“我”用主人(“神马”)的语言比较勉强、生硬地向主人(“神马”)介绍“我”的生世、来历、特别是自己最后一次航海的遭遇。这一次艰难的长时间谈话占去了他们好几天。谈话内容涉及到“放纵、怨恨、嫉妒、淫欲、特别是权力欲与财富欲的可怕后果”,揭露了人性中的劣根顽症。
第五章译文四千多字。写了两个主题:战争与法律。关于战争的原因,“主人”与“我”的对话,特别是“我”的回答,语言生动、幽默、有趣;观点也很明确。本书作者借“神马”之口,把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人类失去理性(所谓“理性的堕落”)。关于法律,主要写了律师和法官。这里对“吃了被告吃原告”的那种法官与律师,揭露得淋漓尽致。但同时也提到那些保持人性与尊严的好律师与好法官。
第六章译文约四千五百字。通过“我”与主人“神马”的交谈,主要是“我”的谈话,揭露了当时英国的朝廷与上层社会的种种弊病,尖锐地提到了金钱社会贫富悬殊的社会矛盾,描述了医生与疾病,揭露、讽刺、甚至痛斥了当时英国的首相大臣的阴险奸诈、口蜜腹剑,也揭露了贵族阶层的腐败堕落。
第七章译文约五千字。人性、或着人的理性的腐化堕落,是本章的主题,其实也是《神马国游记》、甚至是《格列佛游记》全书的主题。本书作者又一次借“神马”之口,揭露了人类在生理上、特别是心理上、也就是本性上的严重缺陷。本章具体地写到丧失“人性”(天良)、“理智”(良心)的我们人类与本来没有“理智”的“野猢”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讽刺了人类社会的种种弊病。
第八章译文约四千字。前一半写“野猢”的生理特征与生活习性、主要是“野猢”的野性:“淫荡与刁怪”;后一半写“神马”的美德,主要写他们夫妻和睦、教育子女有方、对待同类热情友好。
第九章译文约三千五百字。前一半介绍“野猢”的来历,原来“野猢”也是像“我”一样漂泊落难来的海员。后一半介绍“神马”的习俗与文化。作者对“神马”的诗歌、语言,特别是他们对死的态度,虚构得合乎情理,饶有趣味。
第十章译文约五千字。写“我”在“神马”当中安家落户的打算与修身养性的愉快生活,“我”羡慕他们友爱的人际关系,喜欢他们内容丰富、言简意赅的谈话,从中获得很多教益。特别是“我”的主人,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对“我”的道德修养帮助极大。因此“我”羡慕、钦佩、崇拜充满人性的“神马”,留恋这个理想的国家,恐惧与厌恶充满野性的祖国同胞——“野猢”,不愿回祖国、
甚至人类社会。但由于“我”的“野猢”身份,“我”被迫离开寄托作者理想的国度。本章末尾写主人要“我”离开的理由与主仆告别的情景,虽然纯属虚构,但合乎情理,颇有人情味。
第十一章译文约五千字。写“我”从“神马国”、经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回英国故土的过程:“我”最先划船到一个小港湾;然后到一个小岛,被当地野人追赶,左膝盖中了一箭;后来“我”被葡萄牙商船派来取水的船员们发现,被他们带到船上,受到船长热情的接待,搭乘该船到了里斯本;最后又搭乘另一艘商船回英国,与妻子和家人团聚。“我”在神马国五年,受“神马”们教化,本来不想回自己的国家,不愿再见他心目中的“野猢”,包括他的“妻子与家人”。这种反常心态可以说明许多。留待年轻的读者思考吧。
第十二章译文四千多字。它是《神马国游记》的结束语,其实是全书的结束语,也就是《跋》。它首先写了本书作者的写作宗旨与写作原则:“严格遵守真实”;“写作是为了教导人类”。作者接着表明了自己反对侵略战争的鲜明立场:“但是我不会建议去征服那样一个高尚的民族,反而希望他们能够或者愿意派足够数量的“神马国”居民来开化欧洲,把荣誉、正义、真理、节制、公心、刚毅、贞洁、友谊、仁爱、忠诚等基本原则教给我们”。作者最后还着重批评骄傲自满。把它看成严重的毛病、甚至罪恶。
⑩ 满井游记
写作特色
1.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满井游记》也不例外.文章的第二段用寥寥数百字描绘了一幅北国初春风光图:那里冰冻初解,水波粼粼,山色晴和,明净如洗;杨柳随风摇曳,麦苗破土而出;游人或喝茶饮酒,或唱歌骑驴,其乐无穷;鱼儿悠然嬉戏,小鸟怡然曝沙.这幅优美的暮春风景图中,渗透了作者的欣喜之情,作者犹如鱼儿,小鸟那样怡然自得.而这正是他"独抒性灵"理论的具体体现.袁宏道所处的时代,宦官擅权,政治腐败,朝内党派斗争剧烈.他既不参加斗争,又不愿同流合污,一生曾多次退守田园,寄情山水,以逃避现实.《满井游记》典型地体现了袁宏道这种"闲适"的思想.
2.抓住特征,字字珠玑.
作者写景抓住特征.第一段写北京气候的寒冷时,"余寒犹厉"的"犹"字强调了严寒的余威之烈."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句中的"作","飞","走"三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寒风刺耳,沙石漫天的肃杀景象.两句中的"寒","冻"也集中地表现了自己欲出不能的懊丧,郁闷的心情.第二段中,"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一句,一"始"一"乍",把初春冰面开始融解,水波开始发出亮光的景象描绘得十分活脱,又透露了作者心情的解冻,融融的春意也来到了作者的心田."镜"的比喻,描绘出满井水光亮晶晶,乍暖还寒的特色."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一句中,"拭"字写出山色纤尘不染,鲜妍明媚的特点."倩女"的比喻,则进一步突出山峦的容貌姿色,仿佛一位刚洗脸梳妆过的少女一样,多美啊!再如"柔","披","惟"等字,也都用得十分准确传神.
3.善用比喻,贴切新奇.
文章写景用了多个妙喻.写水,"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由春风泛起河里的层层"鳞浪",很自然地联想到新打开的一面面亮晶晶的镜子.这个新奇的比喻准确写出了春天到来之时河水"清澈"的特点.波光与镜光都给人以冷的感觉,"冷光之乍出于匣",又极为贴切地写出了早春水冷的特点.写山,"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山峦被融雪洗后就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过髻鬟一样.这个比喻不仅写出积雪消融,山峦转翠,青山显得格外清新,娇艳的特点,同时还极富美感,充满神韵,真正形神兼备.写麦田,"麦田浅鬣寸许",早春二月,麦苗高约寸许,又时时在拔节,就像兽身上生长着的浅浅的鬃毛.这个比喻联想奇特,不仅写出了早春二月田野麦苗的形态,而且表现出春天是生长的季节这个典型的季节特征.
4.妙用衬托,起伏多姿.
袁宏道的游记十分注重结构上的变幻起伏,课文集中体现在妙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上.作者第一段极力描写北京气候寒冷,是用来衬托第二段满井风光的;用城内的"寒"衬托满井郊野的"暖";用城内的"冻风""飞沙走砾"衬托满井的水色山光,飞鸟游鱼;用囚于一室"欲出不得"的烦闷衬托游于满井山水中那种"若脱笼之鹄"的"悠然自得"的欢愉.
上面是说写作特色,不过主要还是说写景特色,从中改一下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