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冉庄地道战遗址文物保护规划

冉庄地道战遗址文物保护规划

发布时间: 2021-03-12 09:53:19

① 冉庄地道战遗址的结构

冉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要干线4条,长25千米。南北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还有西通东孙庄,东北通姜庄的连村地道;有向东南通隋家坟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地道全长16千米,形成了村村相连,家家相通,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网。地道的出入口设计十分巧妙,有的修在屋内墙根壁上,有的修在靠墙根的地面,还有的建在牲口槽、炕面、锅台、井口、面柜、织布机底下等处,伪装得与原建筑一模一样,使敌人很难发现。
地道一般距地面2米,洞内高约1米~1.5米,宽约0.8米~1米,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两种。地道设有照明灯和路标,建有储粮室、厨房、厕所和休息室。为了充分发挥地道的优势,在村里各要道口的房顶上修建了高房工事,在地面修建了地堡,把地道与地面工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根据不同的地形地物,分别在小庙、碾子、烧饼炉、柜台、墙角、墙根等处,修筑了工事、枪眼。所有这些工事都和地道相通,既能观望,又能射击和拉雷。冉庄地道战工事具有五防,即防破坏、防封锁、防水 灌、防毒气、防火烧的特点。
冉庄地道战工事还有“三通”和“三交叉”的特点,“三通”就是高房相通,地道相通,堡垒相通;“三交叉”就是明枪眼与暗枪眼交叉,高房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墙壁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形成了“天地人”三通,构成了房顶和地面、野外和村沿、街道和院内纵横交叉的火力网,组成了一个连环的立体作战阵地。

② 冉庄地道战遗址的使命

颇具传奇色彩的是,1965年拍摄地道战电影时,它尚存暮年的枝叶,电影拍完后,它似知已完成了自己最后的历史使命,便枝脱叶落,与世长辞了,而今唯留下不朽的身躯,化作文物,供后人景仰。

③ 冉庄地道战博物馆的地道战遗址

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抗战时期,冉庄地道长达16公里,对敌作战157次,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面积约有20万平方米,房屋500余处;现存地道3000米,对游客开放地道1200米;原有高房、暗室、地堡等各类作战工事140个,开放19处;地下作战设施掩体、隐蔽室、地下食堂、抢救室、兵工厂、储藏室、指挥部、翻板陷阱等23类256处,现开放15处。遗址基本保持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
冉庄地道战遗址也是许多影片特别是抗战影片的拍摄地, 《地道战》、 《烈火金刚》、 《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等都曾在这里拍摄。
1997年,冉庄地道战遗址成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2003年被河北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第一批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走进冉庄地道,犹如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进行惨绝人寰的“大扫荡”。仅在六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楼一千七百八十三处,挖封锁沟八千八百七十八公里,把冀中平原分割成两千六百七十块,妄图扑灭抗日烽火。仅保定清苑冉庄周围,就有炮楼十五座,形成“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路,无村不戴孝,处处起狼烟”的悲惨景象。在无坚可守、无险可据的大平原上,冉庄人民开展了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
最初,人们自发地挖了单口洞,又叫“蛤蟆蹲”,这是地道的雏形。以后又把单口洞改成了双口洞,万一敌人发现一个洞口,洞中人员可以从另一个洞口转移出去。
领导抗日斗争的中共冀中区党委,很快发现并总结了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于一九四二年一月明确指出:冀中要开展地道斗争。紧接着,又对挖掘地道的组织领导、技术规模等问题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规模宏大的地下工程就此展开,战争史上赫赫有名的地道战从此诞生。
冉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要干线四条,南北支线十三条,东西支线十一条,还有西通东孙庄、东北通姜庄的连村地道,有向东南通隋家坟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地道全长十六公里,形成了村村相连,家家相通,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网。地道的出入口有的修在屋内墙根壁上,有的修在靠墙根的地面,还有的建在牲口槽、炕面、锅台、井口、面柜、织布机底下等处,使敌人很难发现。地道一般距地面两米,洞内高约一米至一点五米,宽约零点八米至一米,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两种。地道内设有照明灯和路标,建有储粮室、厨房、厕所和休息室。另外,在村里各要道口的房顶上修建了高房工事,把地道与地面工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根据不同的地形地物,分别在小庙、碾子、烧饼炉、柜台、墙角、墙根等处,修筑了工事和枪眼。所有这些工事都和地道相通,既能观望,又能射击和拉雷。冉庄地道战工事具有五防,即防破坏、防封锁、防水灌、防毒气、防火烧的特点。冉庄地道战工事还有“三通”和“三交叉”的特点,“三通”就是高房相通,地道相通,堡垒相通;“三交叉”就是明枪眼与暗枪眼交叉,高房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墙壁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形成了“天地人”三通,构成了房顶和地面、野外和村沿、街道和院内纵横交叉的火力网,组成了一个连环的立体作战阵地。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
抗日时期,冉庄村头古槐悬挂铁钟用以报警,且将此真实的历史史实再现于《地道战》电影之中。然而,古槐何时栽植?众说不一。
一云,明代山西移民至冉庄,行前眷恋家乡,自洪桐县老槐树下取树种埋至新的家乡,冉庄街头种植成树。70年代时,冉庄街上共有5棵古槐存留。依照此说,古槐当为明初所植。
二云,古代冉姓人定居冉庄垦荒耕作时种植槐树,此说树龄一千六百余年。古槐因当年挖地道伤其主根而逐渐衰竭至死,1965年拍电影《地道战》时,枝叶仍现生机,至70年代才最后枯死,槐龄能否延续一千六百余年,不得而知。
三云,古槐为庙前槐。但上文有述, 20世纪70年代时,共有5棵古槐散存于冉庄街侧,且皆为同龄树,冉庄寺庙多建于明,若依此说,树龄仅三、五百年。
四云,建村植槐。此传说较广,冉庄正式建村于唐,迄今千余年。20世纪70年代某夏夜,狂风将已枯死的街心西侧古槐摧毁,拦腰倾倒,部分木质还做了饭桌,细观其年轮, 古树确超千余年无疑, 故古槐为唐槐,似无可非议。既为唐槐, 它已阅历了千余年的世态炎凉, 而且在其生命的晚期,依然高擎铁钟,报警于冉庄民众,为抗击日军侵略,做出了卓著贡献,保持了它深沉、凝重的晚年气节。
颇具传奇色彩的是,1965年拍摄地道战电影时,它尚存暮年的枝叶,电影拍完后,它似知已完成了自己最后的历史使命,便枝脱叶落,与世长辞了,而今唯留下不朽的身躯,化作文物,供后人景仰。

④ 冉庄地道战遗址有什么称呼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建于1959年,当时隶属于冉庄村,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际任务的需要,纪念馆几度变更,2004年3月成立了由清苑县县委书记任主任的清苑县地道战遗址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暨清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馆长担任,为县委直属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

⑤ 冉庄地道战遗址具体在那村 详细沿途路线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建于1959年,当时隶属于冉庄村,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际任务的需要,纪念馆几度变更,2004年3月成立了由清苑县县委书记任主任的清苑县地道战遗址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暨清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馆长担任,为县委直属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

另外,你不说你在哪里,我怎么知道你要过哪个村

⑥ 冉庄地道战博物馆与冉庄地道战遗址是一个景点吗

冉庄地道抄战博物馆与冉庄袭地道战遗址是在一个地方,都在冉庄,大小范围不同,侧重不同,遗址面积大,纪念馆是专业的陈列展示。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30万平方米,现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环境风貌,完整保留着高房工事、牲口槽、地平面、锅台、石头堡、面柜等各种作战工事,并对冉庄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装委员会等进行了复原陈列,使人如置身于战争岁月。地下完整保留着当年作战用的地道3000米,以及卡口、翻眼、囚笼、陷阱、地下兵工厂等地下作战设施。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馆位于清苑县冉庄村南九龙桥西南侧,占地24亩,总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其中展厅1800多平方米。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