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
A. 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的特区建设
按照《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特区建设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统筹城乡、改善民生”、“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相融合”和“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分步实施”等“四大原则”进行。特区规划范围总面积为75.02平方公里,包括城址区、建章宫遗址区、礼制建筑区和景观协调区,分三个阶段实施。
2012年起至2013年12月为第一阶段,启动、完成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这也是特区先期启动项目。项目范围西至西三环路东缘,北至直城门大街北缘外扩20米,东至安门大街东缘外扩20米,南至护城河外扩30-100米不等,包括西安门外由城市快速干道进入遗址入口区域,共计7.14平方公里。项目内容主要包括申遗区域内建筑拆除、环境整治、道路系统建设、遗址保护展示、考古工作现场展示、博物馆建设等。2013年7-8月接受国际专家验收。
第二阶段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完成汉长安城遗址考古普探成果的规划调整和主要文物本体的保护和展示。全面启动特区建设范围内的基础设施。
第三阶段为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完成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启动特区整体保护和建设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使其成为体制机制完善、管理科学高效、人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突出的城市新区,成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为建设西安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提供文化支撑。
B. 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不断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划定保护范围,竖立保护标志,严格控制遗址范围内的基本建设工程。遗址范围内建立了村、乡两级基层文物保护小组。
依托类型多样的文化遗址,西安市委、市政府承古开新,保护与利用并举,在五项重点工作中启动并实施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程,创造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模式,对西安城市发展、文化建设、人居环境、经济结构等方面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提升了西安的文化软实力,扩大了城市的影响力。
按照《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特区建设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统筹城乡、改善民生”、“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相融合”和“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分步实施”等“四大原则”进行。特区规划范围总面积为75.02平方公里,包括城址区、建章宫遗址区、礼制建筑区和景观协调区,分三个阶段实施。其中汉长安城城址区面积54.81平方公里;建章宫遗址区面积9.38平方公里;礼制建筑遗址区10.83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汉长安城城址区36平方公里。
今年起至2013年12月为第一阶段,启动、完成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这也是特区先期启动项目。项目范围西至西三环路东缘,北至直城门大街北缘外扩20米,东至安门大街东缘外扩20米,南至护城河外扩30-100米不等,包括西安门外由城市快速干道进入遗址入口区域,共计7.14平方公里。项目内容主要包括申遗区域内建筑拆除、环境整治、道路系统建设、遗址保护展示、考古工作现场展示、博物馆建设等。2013年7-8月接受国际专家验收。
第二阶段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完成汉长安城遗址考古普探成果的规划调整和主要文物本体的保护和展示。全面启动特区建设范围内的基础设施。
第三阶段为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完成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启动特区整体保护和建设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使其成为体制机制完善、管理科学高效、人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突出的城市新区,成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为建设西安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提供文化支撑。
C.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中国陕西网讯:《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近日编制完成。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范围总面积达75.02平方公里,保护区内将严格控制建筑物的数量。
规划范围分三大部分
汉长安城遗址规模巨大,200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北大学等单位正式开始展开规划编制,近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正式编制完成。
规划范围包括汉长安城城址区和建章宫、礼制建筑遗址区三个部分,总面积75.02平方公里。保护中将以汉长安城城址区作为重要保护对象,并对建章宫遗址区、礼制建筑遗址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据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王建新教授介绍,汉长安城城址区规划范围为绕城高速公路北段以南、明光路以西、大兴路以北、西三环路以东的区域,总面积54.81平方公里。建章宫遗址区的规划范围为西三环路以西、陇海铁路以北、建章宫西侧距建章宫西宫墙约380米的规划道路以东、丰产路西段以南的区域,总面积9.38平方公里。
礼制建筑遗址区的规划范围为大兴路以南、丰登北路以西、社稷遗址南围墙向南350米的东西向平行线以北、阿房路以东的区域,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
保护区划分四个等级
规划中将保护区划分为重点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分为1类和2类)、遗址景观协调区四个等级。
对汉长安城遗址的城墙、城门、城壕、道路、宫殿、官署、礼制建筑等汉代遗迹和北朝后期至隋代的宫殿、寺院等遗迹本体进行有效保护,根据本体保存现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保护措施。
对于保护区内的1类建设控制地带即属地下遗址埋藏区和可能埋藏区,现有建筑物和构筑物近期维持现状,远期该区域纳入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保护。如建章宫东半部和礼制建筑遗址区部分区域被工厂等单位占压,目前均维持现状,但不得再建新的建筑。2类建设控制地带将以保护遗址空间格局及遗址景观环境为中心,以绿化为主,严格控制建筑物的数量和规划,建筑物的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建筑物的形式、色调应与遗址景观相协调。
遗址景观协调区内控制建筑物的高度、体量和密度,保持一定范围的空地和绿地,建筑物的形式、色调应与遗址景观相协调,形成遗址外围景观视觉通道和良好的环境背景。
新闻背景
汉长安城遗址
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现存规模宏大、沿用时间最长、保存较为完整的统一帝国的古代都城遗址,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统一国家的历史标志和象征,是汉民族文化形成过程的中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我国历史上辉煌时期最具代表性和典型的具有核心地位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保护的汉长安城遗址,将成为西安市区内面积最大的生态环境优化区、居民休闲区场所和旅游观光地,将优化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
将建1万平方米博物馆
汉长安城遗址在保护中将通过多种方式对遗址、遗物进行展示。将建设四大展示区,还将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的汉长安城遗址博物馆。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王建新教授解释说,展示对象主要为遗址区内的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地下和地上的汉代各类遗址、遗物以及其他历史时期的各类遗迹、遗物,也包括传统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遗址的地点和保存状况,分别采用露天原状、馆场、标识、基址复原、原状复原、虚拟和模拟等展示方式,实施必要的保护和展示工程,并选择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展示。将形成宫殿官署遗址展示区、东西市遗址展示区、环城遗址展示区、汉代丝绸之路起点展示区、历史民俗文化展示区等主题功能区,形成合理的展示和旅游观光路线,方便市民游览。另外,规划在“西安门”外建设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的汉长安城遗址博物馆。
绿化面积可达30余平方公里
汉长安城遗址在保护中还将大量种植绿色植物,绿化面积可达30.35平方公里,届时汉长安城遗址将成为西安的绿肺。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中,将拆除叠压在遗迹本体上和重点保护范围内与遗址保护、展示无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清理有害植被。保留的村落和房屋建筑、村落布局和建筑形式将与遗址风貌相协调。
遗址区内无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遗址景观造成破坏的企业,将汉长安城城址区纳入西安市政环卫处理系统,有效防止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另外,将最大范围地进行绿化,从而改善遗迹本体的保存环境、遗址的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绿化的位置、程度和植物品种的选择,须符合保护和展示遗迹本体及景观的要求。
据了解,汉长安城城址区规划绿化种植面积16.2平方公里,加上种植各类农作物的土地,绿化面积可达到30.35平方公里,占汉长安城城址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段范围内土地面积的66.73%,汉长安城遗址将成为西安的“绿肺”。
保护区内1.4万余居民要迁出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对于居民住房直接叠压在遗迹本体的居民则需要搬迁,据悉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范围内约3946户、14442人要搬迁。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王建新教授介绍说,2005年,汉长安城城址区保护范围内有55个行政村、13882户、50788人,其中有1731户居民住房直接叠压在遗迹本体之上,对遗迹造成较大破坏。遗址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其他人为破坏是遗址保护面临的关键问题。此次规划确定逐步搬迁重点保护范围内的村落,在保护范围内的重点保护范围之外、经考古工作确认地下无保存价值遗址的区域,现有居民可不搬迁。汉长安城城址区保护范围内需要搬迁的居民约3946户、14442人,约占保护范围内现有人口总量的28.44%。
需要搬迁的村落和居民尽可能近地安置,在现有的集体所有的土地范围内实行土地使用功能的置换。将占压遗址本体的村落和居民搬迁到不占压遗址本体的地方;原来的村落用地置换为遗址保护用地和农田,原来的部分农田置换为村落用地。
根据遗址区搬迁居民的需要,在汉长安城城址区保护范围以北的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北段南侧规划居民搬迁安置地。
相关新闻
梁带村遗址保护严防盗墓
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曾入选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梁带村遗址将采取严密的安防及环境监控措施保护遗址,并建设博物馆展示出土文物。梁带村遗址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市区东北7公里处黄河西岸。遗址发掘之初盗墓贼十分猖獗,墓葬区有百余座墓葬,而目前也仅有少数墓葬发掘。
D. 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的合作共建
2013年4月2日上午,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政府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第二次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省长娄勤俭,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副省长白阿莹出席会议并讲话。西安市市长董军表态发言。
汉长安城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都城遗址。2010年7月,国家文物局与省政府签署了《合作共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框架协议》,将汉长安城大遗址列入国家文物局“十二五”期间重点文物保护项目。2011年9月,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召开了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第一次工作会议,确定了合作共建工作机制,同时也标志着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娄勤俭强调,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建设工程,也是打造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的重要工作,省级有关部门和西安市要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原则,从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全局的角度谋划和推进这项工作,统筹考虑文物保护、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积极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走出一条大遗址保护的新路子。
励小捷指出,汉长安城作为全国首个大遗址保护特区,陕西省和西安市在大遗址保护利用体制机制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工作卓有成效。作为一个位于城市核心区域的大遗址,一定要把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关系,并与城市规划做好衔接。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大力支持,使汉长安城这个国家的、民族的、辉煌的历史遗迹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和展示。
魏民洲指出,汉长安城大遗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留给西安最珍贵的记忆,保护、建设和展示好汉长安城大遗址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西安市将按照国家文物局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举全市之力,努力把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文化工程,展示西安形象的生态工程,惠及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
白阿莹指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有关各方要按照合作共建框架,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做到保护和利用有机统一。建设中要突出重点,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开放一个,同时要确保项目质量,能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E.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在哪里能看到全部内容,或者能分享一下吗
汉长安城抄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区西北约5公里处未央区汉城乡。面积36平方公里。汉长安城是西汉时期的都城,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会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
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范围总面积75.02平方公里,其中汉长安城城址区面积54.81平方公里;建章宫遗址区面积9.38平方公里;礼制建筑遗址区10.83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汉长安城城址区36平方公里。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国家级”大遗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汉长安城内主要建筑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明光宫、武库等。城西墙外有建章宫,城南有礼制建筑[1] 群。长乐宫位于城东南角,未央宫遗址现有多座夯土台基耸立地表,其中最大的前殿基址,桂宫位于未央宫的北边靠近城的西墙,西城外的建章宫遗址保存下来的遗迹甚多,如北阙、凤阙、太液池及其他一些殿阁的夯土台基仍清楚可见。
F. 汉长安城特区管委会是个什么性质的单位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特区管理委员会是西安市政府下设的一个部门
G. 西安汉长安城遗址什么时间拆迁改造
2012年起开始。
1、2012年起至2013年12月为第一阶段,启动、完成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这也是特区先期启动项目。
项目范围西至西三环路东缘,北至直城门大街北缘外扩20米,东至安门大街东缘外扩20米,南至护城河外扩30-100米不等,包括西安门外由城市快速干道进入遗址入口区域,共计7.14平方公里。
2、第二阶段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完成汉长安城遗址考古普探成果的规划调整和主要文物本体的保护和展示。全面启动特区建设范围内的基础设施。
3、第三阶段为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完成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启动特区整体保护和建设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使其成为体制机制完善、管理科学高效、人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突出的城市新区,成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
(7)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扩展阅读
汉长安城的意义:
汉长安城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汉族、汉人、汉语、汉文化等历史概念诞生于此,文景之治、抗击匈奴、独尊儒术、汉武盛世、昭宣中兴、编撰《史记》等历史事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长安城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迈出了中国联通西域的第一步,张骞凿空西域所开辟的丝绸之路一直沿用至公元16世纪,使用时间达1800多年。
汉长安城是东方土木结构建筑传统的代表,古罗马城是石头建筑传统的代表,分别对古代东方的城市营造和古代欧洲的城市建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汉长安城与古罗马城东西相对,遥相辉映,当时并称为“东长安、西罗马”。
H. 古代的长安,也就是现代的西安。现在的长安城啊,皇宫啊,还存在吗还是被毁了。
现在的长安城皇宫不存在,被毁了。
历史上的西汉皇城,在今天的西安市未央区西北角的汉城湖附近,正在进行开发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
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古遗址和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珍贵实物见证。
(8)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扩展阅读
历史上建都西安的十三个王朝中,十个王朝以汉长安城为都,前后使用时间近800年。作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汉长安城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统一国家的历史标志和象征。
同时,汉长安城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市,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古代东方文明的重要标志。现存的汉长安城遗址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城垣内遗址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垣外建章宫遗址区9.38平方公里。
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古遗址和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建都西安的13个王朝中,10个王朝以汉长安城为都,前后使用时间近800年。
现存的汉长安城遗址区位于未央区西部,城垣内遗址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垣外建章宫遗址区9.38平方公里。虽历经两千多年风雨,遗址区内地面遗存仍相当丰富,已探明重要遗址点46处,城墙和一些大型夯土遗迹依然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