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卫国遗址
A. 卫王伯建的都城在哪里
卫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五星乡高城村,经过专家研究论证认定为春秋时期神秘的卫回国都城答。直到前日,省文物管理局宣布,我省考古人员在濮阳发现的高城遗址就是匿藏于地下千年的东周时期的卫都。 淤沙掩盖遗址千年高城遗址:竟是神秘卫国都城 2005年4月,为配合国家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濮阳市文物保管所,对位于濮阳县东南五星乡高城村南的高城遗址四面城墙进行了钻探和试掘,初步探明,这竟是一处面积约916万平方米的古城址。
B. 卫国都城遗址的考古突破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介绍说:“高城遗址的发现让我们找到了春秋时期的卫国都城,对东周时期的考古来说是个重大突破,为今后研究卫国都城及卫国历史提供了可靠资料。”同时,因该地新中国成立前拥有颛顼庙,遗址内部又存有记述此地为颛顼城的清代石碑,再连同《汉书·地理志》中的相关记述,考古专家们推测高城遗址应该还是颛顼之墟,它的发现也将为研究五帝之一的颛顼提供重要线索。
据悉,目前该遗址的发掘工作尚处于初步阶段,遗址中是否存有贵族墓地群、东周时的高台建筑基址以及丰富的龙山遗存等,有待进一步发掘后才能确定。
C. 卫国都城遗址的介绍
卫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五星乡高城村,经过专家研究论证认定为版春秋时期神秘的权卫国都城。直到前日,省文物管理局宣布,我省考古人员在濮阳发现的高城遗址就是匿藏于地下千年的东周时期的卫都。 淤沙掩盖遗址千年高城遗址:竟是神秘卫国都城 2005年4月,为配合国家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濮阳市文物保管所,对位于濮阳县东南五星乡高城村南的高城遗址四面城墙进行了钻探和试掘,初步探明,这竟是一处面积约916万平方米的古城址。
D. 河南濮阳的历史!
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
春秋时期,濮阳一带属卫国。公元前629年,卫国迁都帝丘(今濮阳),帝丘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凡400年。公元前242年,秦置东郡,次年秦取濮阳等地,卫国此时名存实亡。前240年,东郡治濮阳。
宋,濮阳改称开德府,一度成为北辅。1128年秋,金占领澶州,金皇统四年(1144年)改澶州为开州,辖今濮阳、清丰。明清时期,濮阳仍称开州,辖濮阳、清丰、南乐,属大名府。
民国2年(1913年),改开州为开县。因与四川、贵州两省的开县重名,1914年1月复称濮阳县。濮阳县、南乐县、清丰县归河北省大名府管辖。
(4)河南省濮阳市卫国遗址扩展阅读
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平原,北与河北省邯郸市交界,东与山东省泰安市、济宁市、聊城市、菏泽市接壤,西与安阳汤阴县、滑县接壤,西南与新乡长垣县毗邻,鹤濮高速将鹤壁与濮阳两座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
濮阳是中原油田所在地,石油、天然气、盐、煤等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濮阳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起源地,卢、张、范、姚、秦、顾、孟、骆等姓氏均发源于此。作为“中国杂技之乡”,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12年2月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
风景名胜
1、戚城遗址
戚城遗址是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卫国的重要城邑遗址,年代为公元前11世纪~前476年。戚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上的部分为周长1520米的古城残垣,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地下则保存着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汉代等不同时期历史遗存。
戚城又称“孔悝城”,向北隔黄河与晋国相望,南与鲁接壤,西与郑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成为诸侯争夺的一个战略目标。同时,戚城又是卫国孙氏家族的采邑,孙氏家族权倾朝野,其立场的向背直接影响到卫国的政局和诸侯势力的均衡,所以,史书记载,许多历史事件与戚城有关,孔子戚城遗址的弟子子路就是在与戚城有关的政治事变中遇难。
2、单拐革命旧址
单拐革命旧址位于河南省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包括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革命旧址、冀鲁豫军区纪念馆等。
1945年春到1946年10月军区政委邓小平、司令员杨勇等同志先后在这里居住长达一年之久。他们在这里不仅领导了有名的锡山战役和解放阳谷、封丘、延津等战役,还积极发动这一带贫苦农民建立农民政权,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增资、增佃斗争,并在这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厂,成功制造了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近年来,清丰县对该旧址进行了多次修复,并按原址建成3个展区、8户旧居和19座展室,并从全国征集史料和革命文物2000余件,各类珍贵图片400余幅,并建设了占地8000余平方米的革命旧址广场。
3、仓颉陵遗址
仓颉陵遗址位于南乐县梁村乡吴村,遗址上建有庙宇和一些碑刻。明天启七年(1627年)的碑文记述,对仓颉的供奉“历汉唐以来没有间断过”,可见汉唐以来这里已有陵庙建筑。明清两代,陵庙得到大规模整修兴建,现仅存明天启年间方碑两通,其正面所刻“三教之祖”、“历圣之宗”分别为明工部尚书李从心和刑部尚书李养正题。
享殿前檐石柱两根,上雕二龙戏珠和鱼龙变化图案,正面镌刻楹联:“百王景仰治代结绳扶宇宙,万圣崇尊文成书契整乾坤”。仓颉陵建筑在一处古文化遗址之上,这一遗址位于古繁水河道的阳台地上,面积约4000平方米。经考古钻探,地下有汉代和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层,充分表明,在上古时代,这里就是先民的一个聚居地。
E. 谁知道濮阳有那些名胜古迹
河南濮阳市名胜、古迹 濮阳市戚城(孔悝城遗址) 在濮阳市城北5公里。俗称孔悝城。春秋时卫国的重要城邑,卫成公六年(前629年)由楚丘徙都濮阳后,即成为各国诸侯7次会盟的名城,也是晋卫两国争夺的要地。城为正方形,周长1520米,有4门。城墙高出地面8.3米,最宽处为16.5米,大部分保存完好。与春秋记载的戚城情况基本相符。戚城上部为汉代加筑。城东36-80米处有东西并列的两个土丘,传系孔悝及母卫良娣墓。城东北700米处传为子路墓址。城址一带历代碑刻甚多。濮阳县回銮碑 在濮阳县城关镇。又称契丹出境碑。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兵南下,直抵澶州(今濮阳),威胁汴京。真宗在寇准的极力主张下,被迫亲征,进驻澶州。寇准亲自督战,大破辽军,迫使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和约签订后,真宗写即兴诗一首,此诗由寇准书写,刻于石上,即“回銮碑”。碑高2.3米,竖刻草体三行,字大如拳,秀丽流畅。新石器文化遗址 在濮阳县城关镇东南15公里的台上村。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在濮阳县城关镇。“中华第一龙”出土地 在濮阳县城关镇西水坡。忠陵墓 在濮阳县武忠陵村。咸城遗址 在濮阳县梁庄乡。程庄遗址 在濮阳县胡状乡。南乐县仓颉陵遗址 在南乐县。文庙大成殿 在南乐县城关镇。唐槐 在南乐县城关镇。文昌阁 在南乐县岳固村。皇姑坟遗址 在南乐县岳固村。元御史武良弼墓 在南乐县北坟村。辽将韩昌坟 在南乐县韩张镇。五代梁王彦章营垒旧址 在南乐县韩张镇。察院遗址 在南乐县谷村。谷那律墓 在南乐县谷村。古马场 在南乐县谷村。明万历帝老师王指南墓 在南乐县烟固屯。哑驴寺 在南乐县张果屯。凉书台遗址 在南乐县张果屯。三娘子台遗址 在南乐县梁村北1.5公里。明二仙堂 在南乐县近德固乡。清洪福寺遗址 在南乐县近德固乡。赫胥陵东汉古墓群 在南乐县福堪乡。寺卧寺遗址 在南乐县龙卧村。台前县晋王城 在台前县吴坝乡。传唐末晋王李克用在此筑军垒,后人称晋王城,简称晋城。野战军“孙口渡河处”纪念碑 在台前县孙口乡。张公艺墓 在台前县。清丰县普照寺 在清丰县城关镇。张清丰碑 在清丰县城关镇。张果老墓& 在清丰县。“六塔晓月” 在清丰县永固集村。为古清丰八景之一。范县春秋闵子骞墓 在范县张庄乡。丹朱墓 在范县辛庄乡。叶廷秀墓 在范县辛庄乡。明末榆园军起义旧址 在范县颜村铺乡。龙山文化遗址 在范县颜村铺乡。(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明文学家李先芳墓 在范县。明文学家苏佑墓 在范县杨集乡苏庄。明末农民抗捐纪念碑 在范县杨集乡陈庄。
F. 濮阳有多少名胜古迹类
再发一个更加详细的。
河南濮阳市名胜、古迹
濮阳市
戚城(孔悝城遗址) 在濮阳市城北5公里。俗称孔悝城。春秋时卫国的重要城邑,卫成公六年(前629年)由楚丘徙都濮阳后,即成为各国诸侯7次会盟的名城,也是晋卫两国争夺的要地。城为正方形,周长1520米,有4门。城墙高出地面8.3米,最宽处为16.5米,大部分保存完好。与春秋记载的戚城情况基本相符。戚城上部为汉代加筑。城东36-80米处有东西并列的两个土丘,传系孔悝及母卫良娣墓。城东北700米处传为子路墓址。城址一带历代碑刻甚多。
濮阳县
回銮碑 在濮阳县城关镇。又称契丹出境碑。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兵南下,直抵澶州(今濮阳),威胁汴京。真宗在寇准的极力主张下,被迫亲征,进驻澶州。寇准亲自督战,大破辽军,迫使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和约签订后,真宗写即兴诗一首,此诗由寇准书写,刻于石上,即“回銮碑”。碑高2.3米,竖刻草体三行,字大如拳,秀丽流畅。
新石器文化遗址 在濮阳县城关镇东南15公里的台上村。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在濮阳县城关镇。
“中华第一龙”出土地 在濮阳县城关镇西水坡。
忠陵墓 在濮阳县武忠陵村。
咸城遗址 在濮阳县梁庄乡。
程庄遗址 在濮阳县胡状乡。
南乐县
仓颉陵遗址 在南乐县。
文庙大成殿 在南乐县城关镇。
唐槐 在南乐县城关镇。
文昌阁 在南乐县岳固村。
皇姑坟遗址 在南乐县岳固村。
元御史武良弼墓 在南乐县北坟村。
辽将韩昌坟 在南乐县韩张镇。
五代梁王彦章营垒旧址 在南乐县韩张镇。
察院遗址 在南乐县谷村。
谷那律墓 在南乐县谷村。
古马场 在南乐县谷村。
明万历帝老师王指南墓 在南乐县烟固屯。
哑驴寺 在南乐县张果屯。
凉书台遗址 在南乐县张果屯。
三娘子台遗址 在南乐县梁村北1.5公里。
明二仙堂 在南乐县近德固乡。
清洪福寺遗址 在南乐县近德固乡。
赫胥陵东汉古墓群 在南乐县福堪乡。
寺卧寺遗址 在南乐县龙卧村。
台前县
晋王城 在台前县吴坝乡。传唐末晋王李克用在此筑军垒,后人称晋王城,简称晋城。
野战军“孙口渡河处”纪念碑 在台前县孙口乡。
张公艺墓 在台前县。
清丰县
普照寺 在清丰县城关镇。
张清丰碑 在清丰县城关镇。
张果老墓& 在清丰县。
“六塔晓月” 在清丰县永固集村。为古清丰八景之一。
范县
春秋闵子骞墓 在范县张庄乡。
丹朱墓 在范县辛庄乡。
叶廷秀墓 在范县辛庄乡。
明末榆园军起义旧址 在范县颜村铺乡。
龙山文化遗址 在范县颜村铺乡。(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明文学家李先芳墓 在范县。
明文学家苏佑墓 在范县杨集乡苏庄。
明末农民抗捐纪念碑 在范县杨集乡陈庄。
G. 古时候的卫地现在指哪拜托各位大神
卫地也就是卫国的属地,山海经中的故事发生地,是春秋时期的卫国 卫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五星乡高城村,经过专家研究论证认定为春秋时期神秘的卫国都城。 《论语》中曾记载说,孔子游于卫国时因与品行不端的卫灵公夫人南子相见致使弟子“子路不悦”,为此孔子对天发誓以证清白,但至今无人能知个中缘由。而在考古界,当年“子见南子”所在地卫国都城一直以来同样神秘万分。直到前日,省文物管理局宣布,我省考古人员在濮阳发现的高城遗址就是匿藏于地下千年的东周时期的卫都。 淤沙掩盖遗址千年高城遗址:竟是神秘卫国都城 2005年4月,为配合国家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濮阳市文物保管所,对位于濮阳县东南五星乡高城村南的高城遗址四面城墙进行了钻探和试掘,初步探明,这竟是一处面积约916万平方米的古城址。 “处于我省境内,东周时较大的一些诸侯国都城如宋都、虢国都城、蔡国都城等我们都找到了,可就是找不到卫国都城,没想到它也像内黄三杨庄遗址一样,被西汉时发的一场黄河大水掩埋到了地下。”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孙英民欣喜地表示,如果情况属实的话,整个城址应当保存得相当完好,我们算是找到了一块宝地。 为鉴定、确认这一遗址的价值,今年5月,省文物管理局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及我省的考古专家们成立专家组,对该城址进行了论证,结果大家一致认为它就是东周时期的卫国都城。 发掘一箭双雕专家推测:高城遗址还是颛顼之墟 目前,从已发掘的情况可知,遗址四面城墙顶部多被4米~5米的唐宋和明代淤沙层所覆盖,城壕和城内的文化层被汉代厚约6米~8米的淤土层所叠压。整个城址平面形状为长方形,保存高度约6米~9米。城墙基础宽约70米,顶部宽约20米~30米,城墙之外有一周护城壕。 另外,考古人员还在两条探沟内两块夯土的结合部均发现人头骨或兽骨架,这表明当时人们在修补城墙时举行过一定的祭祀仪式,反映了东周时代人特有的一种观念与风俗。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介绍说:“高城遗址的发现让我们找到了春秋时期的卫国都城,对东周时期的考古来说是个重大突破,为今后研究卫国都城及卫国历史提供了可靠资料。”同时,因该地新中国成立前拥有颛顼庙,遗址内部又存有记述此地为颛顼城的清代石碑,再连同《汉书·地理志》中的相关记述,考古专家们推测高城遗址应该还是颛顼之墟,它的发现也将为研究五帝之一的颛顼提供重要线索。 据悉,目前该遗址的发掘工作尚处于初步阶段,遗址中是否存有贵族墓地群、东周时的高台建筑基址以及丰富的龙山遗存等,有待进一步发掘后才能确定。
H. 河南濮阳历史文化遗址
1、唐兀公碑
唐兀公碑坐落杨十八郎南唐兀公祖莹,上刻“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府百夫长唐兀公碑”,碑文记述墓主自唐兀台至唐兀闾马、达海、崇喜等历代情况,是蒙汉两族融合的实证, 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曾建立西夏的党项族消亡过程的重要研究资料。
1987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05月25日,唐兀公碑作为元代石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I. 卫国都城遗址的地理位置
“处于我省境内,东周时较大的一些诸侯国都城如宋都、虢国都城、蔡国都城等版我们都找到了,可就是找权不到卫国都城,没想到它也像内黄三杨庄遗址一样,被西汉时发的一场黄河大水掩埋到了地下。”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孙英民欣喜地表示,如果情况属实的话,整个城址应当保存得相当完好,我们算是找到了一块宝地。
为鉴定、确认这一遗址的价值,今年5月,省文物管理局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及我省的考古专家们成立专家组,对该城址进行了论证,结果大家一致认为它就是东周时期的卫国都城。
发掘一箭双雕专家推测:高城遗址还是颛顼之墟
目前,从已发掘的情况可知,遗址四面城墙顶部多被4米~5米的唐宋和明代淤沙层所覆盖,城壕和城内的文化层被汉代厚约6米~8米的淤土层所叠压。整个城址平面形状为长方形,保存高度约6米~9米。城墙基础宽约70米,顶部宽约20米~30米,城墙之外有一周护城壕。
另外,考古人员还在两条探沟内两块夯土的结合部均发现人头骨或兽骨架,这表明当时人们在修补城墙时举行过一定的祭祀仪式,反映了东周时代人特有的一种观念与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