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墓葬群元龙坡遗址
1. 商代城市遗址中,墓葬区和生活区是如何布局的;其中很多都是隔河相望的,这是否有一定的依据
殷墟的正式英文名为Yin Xu。
1.谓殷纣身死,国都为墟。
2.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1899年在此发现占卜用的甲骨刻辞。从1928年10月13日考古发掘至今,先后发现宫殿、作坊、陵墓等遗迹,及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乐器和甲骨等遗物,总面积24平方公里以上。
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横跨安阳洹河南北两岸,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说起殷墟的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说,作为文化遗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时代越久,历史价值越高。
在国际上被承认的、没有争议的中国最早的文明就是商代。殷墟不是一座简单的建筑物,它是一座都城。都城是什么,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军事中心和文化礼仪中心。它是一个王国的缩影,是其他任何遗产没办法比的。
这就是殷墟之于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和独特地位。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从1928年由中国学术机构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开始,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提供了坚实证据。2001年3月,在由国内48家权威考古机构参加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的评选中,殷墟以最高票数名列榜首。
根据最近的考古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殷墟遗址的面积超过36平方公里,其中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是核心区域,并被同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位于安阳市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园庄一带,是商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场所。自1928年以来,在这里先后发现宫殿宗庙建筑基址80多座。这些宫殿宗庙建筑,以黄土、木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其建筑多坐落于厚实高大的夯土台基上,房基置柱础,房架多用木柱支撑,墙用夯土版筑,屋顶覆以茅草,造型庄重肃穆、质朴典雅,具有浓郁的中国宫殿建筑特色,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的先进水平。
1937年以前发掘的53座建筑基址,被考古学者划分为甲、乙、丙三组基址。本世纪70年代以来,在宫殿宗庙遗址又陆续发现了著名的小屯南地甲骨窖穴、妇好墓、花园庄东地H1甲骨窖穴、54号基址和花园庄M54号墓等。在宫殿宗庙遗址的西、南两面,有一条人工挖掘成的南北长1.1千米,东西长0.65千米,宽10-20米,深5-10米的巨型防御濠沟,其东、北两端与洹河的河曲相通,将宫殿宗庙遗址环抱中间,构成了严密的防洪、防御体系,与宫殿宗庙遗址浑然一体,起到了类似宫城的作用。
殷墟发现的甲骨窖穴主要分布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自19世纪末甲骨文发现以来,这里共出土甲骨约15,000片,震惊了世界。最著名的有YH127甲骨窖穴、小屯南地甲骨窖穴、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穴。YH127甲骨窖穴,发现于1936年,位于宫殿宗庙遗址中部偏西,共出土刻辞甲骨17,000余片。小屯南地甲骨窖穴发现于1973年,位于小屯村南部,共出土刻辞甲骨5,000余片。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穴,发现于1991年,位于宫殿宗庙遗址东南部,共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刻辞甲骨500余片。这些甲骨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祭祀、畋猎、农业、天文、军事等,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甲骨文和商代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
殷墟王陵遗址与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对,是商王的陵地和祭祀场所,也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完整的王陵墓葬群,面积达11.3公顷。王陵遗址共发现有12座王陵大墓和2500多座祭祀坑。王陵大墓多为“亚”、“中”“甲”字形大墓,这些大墓墓室宏大,形制壮阔。面积最大者达1,803平方米,深达15米。墓内椁室、棺木极尽奢华,随葬器物精美,殉人众多,显示出墓主人非凡的尊贵和威严。殷墟王陵的埋葬制度、分布格局、随葬方式、祭祀礼仪等,集中反映了商代晚期的社会组织、阶级状况、等级制度、亲属关系,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王陵建设的最高水平,并为以后中国历代王朝所效仿,逐渐形成中国独具特色的陵寝制度。
殷墟王陵遗址位于洹河北岸侯家庄西北冈、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与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是殷墟遗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1934年起,这里共发掘12座王陵大墓(包括1座未完成大墓)、2,000余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其中,西区有8座4条墓道大墓,8座大墓分成4排,一南一北分列,最西为M1500、M1217,最东为M1001、M1550,位于中间东北部的为M1004,西北部为M1003、南部为M1002、居中位置为M1567;东区有5座大墓,其中4条墓道大墓1座,为M1400,2条墓道大墓3座,分别为M1443、M1129和50WGKM1(武官大墓),1条墓道大墓1座,为M260。这些大型墓葬均为南北向,墓形呈“亚”字形、“中”字形、“甲”字形等,被学者认定为殷商后期的王陵。在王陵遗址的东区和西区,还分布着2,000余座小墓葬,其中东区已发掘1,383座,西区发掘104座。这些墓葬除少数为陪葬墓外,大多是祭祀坑,是商王祭祀先祖的遗迹。这些祭祀坑呈长方形、方形等,集中而又有规律地成组排列。坑内埋葬着数千具祭祀牺牲的遗骨,这些人牲大部分被砍杀,多为青壮年,还有女性和未成年的儿童,每坑8-10人不等。仅1976年发掘清理的191座祭祀坑就发现祭祀人牲1,178人,这些祭祀坑的存在成为商代残酷人祭制度的历史见证。这种以人祭、人殉等为代表的丧葬习俗,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并在秦汉时期演变为制作陶俑或木俑等殉葬的方式。
安阳殷墟遗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商代建筑,树立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和皇家墓葬的典范。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上,发现了目前中国文字体系最早的证据,至今仍为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和以人祭、人殉、车马殉葬、兽祭等为代表的殷墟丧葬习俗,为商代晚期文化传统提供了独特的证据。1928年开始的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国家学术机构第一次全面负责、中国学者独立主持的考古发掘,培养了一批批的考古学者,殷墟也成为中国考古学的摇篮。殷墟重要的文化价值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肯定。
近年来,殷墟仍不断有大量的重要发现,呈现出巨大的文化潜力。如1999年在传统殷墟遗址东部边缘发现洹北商城,面积达4.7平方公里,丰富了人们对殷墟认识;2000年在宫殿宗庙遗址发现M54墓,成为继妇好墓之后又一座完整的贵族墓葬;2001年在洹北商城内发现宫殿基址建筑群,是对商代宫殿建筑形制的又一重大发现;2002年在小屯村南路西段发现商代甲骨窖穴,成为继1936年YH127甲骨窖穴、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窖穴和1991年花园庄东地甲骨窖穴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这一系列的新发现表明,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深入,殷墟的文化内涵还将得到进一步丰富,也印证了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的论断:“殷墟不仅文物丰富,而且学术价值很高。它蕴藏的宝物,还远未罄竭。”
多年来,殷墟遗址在国家、河南省和安阳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措施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先后颁布实施了《安阳市殷墟保护管理办法》、《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管理条例》、《安阳殷墟保护总体规划》,逐步完善了法律法规建设,把殷墟保护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并相继成立了专业保护管理机构,负责遗址的文物保护、行政管理和游览服务,形成较为完备的保护和管理机制,有效保护了古代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从2001年4月,安阳殷墟正式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以来,已经走过了5年多的时间。5年多来,安阳市政府先后投入2亿多元巨资,编辑制作了申报文本及其2个补充资料,拆除各类建筑21万平方米,整修河道、道路20公里,绿化19.7万平方米,全面治理了殷墟周边环境。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探索遗址的展示方法,既保护了深埋地下的遗迹,又取得了良好的展示效果,提高了文物遗址的可观赏性。特别是安阳市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建造了集中收藏、保护、展示殷墟出土可移动文物的殷墟博物馆。博物馆投资3000万元,由安阳市政府承建,藏品由社科院考古所提供,双方共同管理博物馆的事务。这种中央单位与地方政府合作双赢的模式,有效解决了考古成果社会化、普及化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把殷墟遗址打造成了具有较高质量、兼顾保护和展示的大遗址公园。
编辑本段甲骨文照亮煌煌中华
如果说钻木取火标志着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岁月,那么文字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甲骨文的发现,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广德说,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它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
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目前,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3000多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走遍华人社会,即使方言难以交流,方块字写在纸上,一目了然——亲不亲?文字根!
编辑本段青铜器世界独一无二
“殷墟出土了大量青铜器,这么精美的青铜器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谈到殷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周室主任杜金鹏这么评价。
杜金鹏说,安阳殷墟在1978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青铜容器4000余件,这些青铜器中,司母戊鼎是殷墟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实际上,安阳其他一些证据证明,这并不是殷墟最大的青铜器物。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安钢进行考古发掘时,曾经发现过一个铸造青铜器的工厂,那个工厂现场有一个铸造青铜器的内范,而这个内范表明它是一件圆形青铜器,这个圆形青铜器的口径达到1.6米,比司母戊要大得多,这样来讲,如果它是一个圆形的鼎,那比司母戊鼎壮观多了。
这种规模、体型的青铜器要进行铸造必须有一批熔化青铜器的炉同时工作,而且有大量的铸造工人,这个浇铸是不能间断的,能把各个工种有机协调起来,可见当时的社会组织已经非常严密。
殷商的青铜加工业如此发达,但安阳周围并没有高品位铜矿以及冶炼青铜所必需的锡铅矿石。有学者推测,当时的工匠们已经学会了在矿石的产地进行冶炼粗加工,然后把加工过的粗铜、粗锡、粗铅运到这里,进行配比熔炼。当时的铜矿很可能采自江西、安徽等长江流域一带,而锡、铅的矿藏则主要在江西一带。有学者推测,商代频繁的战争,可能也与争夺矿产资源有关。
商代的石器与玉器亦可谓琳琅满目,殷墟出土的玉器体现出中国青铜时代高超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想像力。学者们认定,殷墟出土的玉器,其原料大都为新疆的和田玉、辽宁岫玉!那么可以这样设想,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经有通往新疆的“金石之路”了。这可要比始于公元前二世纪的“丝绸之路”早1200多年!
编辑本段8000多座墓葬世界少见
“殷墟作为非常明确的商代古都,这个证据是非常充分的。”刘庆柱说,殷墟有好多东西是中华民族的基因。
刘庆柱说,殷墟考古发掘70多年来,发现墓葬计8000余座,包括王陵和大量族墓,其种类有带墓道大墓、长方竖穴墓、无墓圹墓及祭祀坑等,这在世界其他文化遗址中是少见的。这些墓葬等级森严,随葬礼器的大小、形制、组合、数量更是代表墓主人的不同等级和身份。殷墟的王陵大墓,规模宏大,杀殉众多,礼器精美。妇好墓的随葬品达1928件,而平民、奴隶则随葬品很少甚至没有。
刘庆柱说:“在殷墟的墓中,有4个墓道的是王墓。王为何要用4个墓道?这是在喻示着‘地上是四方,地下是四方,四方都归我管’。换句话说,王埋在地下也要控制四方。“
编辑本段殷墟建筑填补考古空白
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唐际根博士率领的考古学家,在殷墟的东北方探明了一座面积470多万平方米的洹北商城,其中仅一号基址长度就有170余米,面积达1.6万平方米,不仅是夏商周三代最大的单体建筑,甚至可谓历代宫殿之最!它的建筑面积相当于六七个故宫太和殿的面积总和。
在洹北商城发现的1号宫殿建筑基址,是继1999年发现400多万平方米的商代城墙遗址后,又在该城内南北中轴线偏南位置,发掘出的一座回字形巨大宫殿建筑遗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商代夯土建筑。
唐际根博士说,洹北商城及其中轴线附近夯土建筑群的发现,在考古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考古工作者通过多年野外调查,分析大量古文化遗存和古地貌资料后,发现的一商代都邑遗址,填补了以郑州二里岗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间的空白,从而完善了商代的编年框架。
目前,考古人员已发现宫殿宗庙建筑110余座。这些建筑成组排列,或为宗庙,或为社坛,已具备中国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规划雏形。
编辑本段殷历法为农历所沿用
据徐广德研究员介绍,殷墟时期的自然科学技术在很多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甲骨文的记载表明,殷人已能够准确地记录日食、月食和星象,并对超新星等天文现象有了较早的认识。殷历法采取阴阳合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并采取增加闰月的方法,解决了与回归年实际太阳日的矛盾。这些方法仍为中国现行的农历所沿用。
在数学方面,殷人已有了个、十、百、千、万等数字概念,并采用了十进位制。
在医学方面,商代晚期已能认识人类的10多种疾病,除用药物治疗外,还能应用针砭、按摩等治疗方法,达到了较高水平。
考古发掘表明,殷墟时期的手工业空前发达,不仅门类齐全,而且工艺水平极高。一些主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如青铜冶铸、制玉、制陶、制骨、制车、纺织等都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其中这一时期的白陶、原始瓷等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已经使用了大量青铜构件,独辕双套双轮,结构精致复杂,体现出高超的机械、青铜铸造等复合技术。
殷墟时期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对人类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本段殷墟的两处重要遗迹
宫殿宗庙遗址:殷墟宫殿宗庙区位于洹河南岸小屯村、花园庄一带,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50米,总面积达71.5公顷,是殷墟最重要的遗址和组成部分。
著名的妇好墓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
殷墟宫殿宗庙区还分布着为数众多的甲骨窖穴。自19世纪末甲骨文发现以来,这里共出土甲骨约1.5万片。
王陵遗址:殷墟王陵遗址的建设是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工程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殷墟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与祭祀场所,开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
殷墟,又名殷虚,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郭沫若先生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2006年7月13日,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面积约24平方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据《竹书纪年》记载“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王(帝辛)亡国,整个商代后期以此为都,共经8代12王、
殷墟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之为“大邑商”、“商邑”,为中国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殷墟为都城的商代晚期,疆域广阔,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空前发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典范之一。殷墟以独具风格、规模巨大、规划严饬的宫殿建筑和商王陵墓体现出恢弘的都城气派而卓绝一时;以制作精美、纹饰细腻、应用广泛的青铜器而闻名中外;以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制车、制骨、陶器、原始瓷器烧造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而享誉世界;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现内容丰富、传承有序的甲骨文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殷墟丰富的文化遗存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是华夏先民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因此,一个世纪以来在殷墟的发现和发掘,不仅使它成为中国近现代考古学的摇篮,而且为湮灭了3300年的殷商文化,提供了一种独有的、历史的和科学的见证。殷墟作为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及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其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蜚声中外而又影响深远,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辉煌壮美、璀璨绚丽的一页,应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和保护。
殷墟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郭沫若先生称:“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 殷墟的发现和发掘被评为20世纪我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编辑本段发掘过程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于是开始重金收购。1900年,王懿荣的甲骨转归了刘鹗所有,他的亲家罗振玉得知这些甲骨来自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其后,王国维对这些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进一步证实这里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
1928年到1937年,为了寻找更多的甲骨而开始进行发掘。中央研究院组织考古队对殷墟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后来由于抗日战争而停止。1950年后又重新开始发掘工作,到1986年已经对十几个点进行了20多次的发掘,获得了刻字甲骨15万片左右。
编辑本段新发现
殷墟发现的甲骨中已经辨认出5000多个单字,能够认出来的的汉字大约1700多个,甲骨文中所记载的资料将中国的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现代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中演变而来的。而且对于甲骨的研究,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问——甲骨学。
目前所探明的殷墟范围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4公里,洹水从中间穿过,面积约有24平方公里。这一范围是商朝的青铜器和甲骨出土最为密集的地方,有许多遗址和墓葬,其中洹水南岸小屯村东北是殷墟的中心。宫殿和宗庙都集中在这里。他的外围是一些手工业作坊。洹水北岸武官村一带则是历代商王的王陵,共发现了13座大墓,其中一座空墓推断是纣王所建,因为国破身亡不能入葬。
在陵墓中发现有很多的殉葬人群,体现了当时的丧葬习俗。在王陵区编号1001的大墓中,殉葬了墓主生前一支不少于68人的田猎队、18匹马,殉葬的领队是贵族出身,因此这个领队自己还拥有两个殉葬者。殉葬者最多的是王室宗庙祭祀坑,有近600人殉葬。大多都是被斩首、腰斩、断肢甚至肢解后扔进来的,其中还发现有1周岁左右的婴儿也被殉葬。
1976年,在小屯村北面百米处,还发现了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出土器物1928件,其中青铜器468件,同时还出土755件玉器,将近7000件海贝。
另外,在王陵的东边出土了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小屯村西北200米处有一条巨大壕沟,认为是人工挖掘的防御设施。
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殷墟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古老的洹河水从市中缓缓流过,城市布局严谨合理。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殿的宏伟,出土文物的质量之精、之美、之奇、数量之巨、可充分证明它当时不仅是全国,而且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87年在古老的洹水岸边修建了殷墟博物苑。它占地100多亩,就建在殷墟的宫殿区遗址上。它是依照甲骨文的“门”字形,用几根雕有商代纹饰的木柱和横梁结构而成。苑中建筑由著名的古建筑家设计,严格地构筑在原建筑的遗址上。每座建筑都采用了重檐草顶,夯土台阶,檐柱上雕以蝉龙等纹饰图案。殷墟博物苑不仅展现了殷代王宫殿堂的布局与建筑,而且还具有园林特色。同时,它也是集考古、园林、古建、旅游为一体的胜地。
正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13日一致决定,将中国安阳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安阳殷墟由此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1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殷墟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对中国来说很不平凡。童明康认为,相对于寺庙、建筑、石窟等可视性遗产而言,殷墟作为中国重要的考古遗址申报世界遗产非常不易,因为很多东西都埋藏在地下,申遗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次申报成功说明,殷墟在文物保护和展示方面的努力不仅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同时也为中国类似文物的展示和保护树立了典范。
中国安阳商代遗址又名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东起郭家湾,西至北辛庄,南起刘家庄,北至后营,东北至三家庄,长约6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殷墟的总体布局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形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制的古代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殷墟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童明康说,殷墟作为中国重要的考古遗址是最早的都城遗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殷商时期的文字已相当成熟,所确立的古代都城制度、礼制、丧葬制度等也都直接影响后世几千年。
继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前一天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河南安阳殷墟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有33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居世界第三位。(新华社)
后申遗成功
门票:50元
2. 商周时期墓葬在高处还是河道边
河道边
商周墓葬群位于焦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阳庙镇聂村北的大沙河河道内,专目前已发属掘48座古墓葬、15座灰坑,墓葬为东西向布局,排列整齐,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人骨骼保存完整,头向东,分为仰身直肢和俯身直肢两种,深度从1米至20米不等,随葬器物有铜戈、铜锛、陶鬲、陶罐、贝币等,为殷墟二期墓葬,即商代晚期墓葬。聂村(遗址)墓地是焦作市首次发现的商代墓地,也是全国发现为数不多的商代墓地之一,其文化内涵与殷墟二期相同,可以互相印证,是研究商代晚期文化的重要例证,对研究商代晚期的墓葬制度、埋葬方法及随葬习俗,有重要的意义。其出土的铜戈、铜锛,对研究商代晚期冶金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聂村遗址是焦作市发现为数不多的先商文化和早商文化遗址,内含丰富,是研究先商文化、早商文化演变的重要实例,也是研究我国先商文化与二里头文化(夏文化)相互关系的重要证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3. 禹州商周古墓遗址
1995年 江西万年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 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玉蟾岩遗址 河南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遗址 郑州石佛乡小双桥商代遗址 山东长清县仙人台国贵族墓地 广东广州南越国官署御苑遗迹 江苏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 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 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渤海国遗址 杭州市中山南路赵氏太庙遗址 1997年 陕西秦岭洛南盆地旧石器地点群 山东章丘市龙山镇西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广西邕宁顶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址 香港东湾仔北遗址 河南偃师商城小城 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迹 辽宁绥中石碑地遗址 广东广州南越国官署御苑遗迹 新疆尉犁营盘汉晋墓地 1998年 泥河湾盆地于家沟旧石器遗址 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祭坛和墓地金坛 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忠县中坝遗址北票康家屯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址 绍兴印山越国王陵三峡库区云阳李家坝遗址 小浪底水库东汉漕运建筑基址 南京仙鹤观、象山东晋贵族墓地 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 1999年 江苏江阴高城墩新石器时代遗址 吉林通化万发拨子遗址 云南羊甫头墓地安徽淮北隋唐大运河考古 辽宁桓仁五女山山城 山太原市晋源区隋代虞弘墓河北元中都 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 河南焦作府城商代早期遗址 湖南虎溪山一号汉墓 2000年 福建三明万寿岩旧石器遗址 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时代城址 河南新密古城寨龙山时代古城 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 湖北潜江龙湾宫殿遗址 四川成都古蜀国大型船棺独木棺墓葬遗址 山东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遗址 南京钟山六朝坛类建筑遗迹 浙江杭州南宋临安府治遗址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 2001年 山西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 青海民和喇家齐家文化遗址 广东深圳屋背岭商代遗址 浙江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 四川成都金沙商周遗址贵 州赫章可乐墓葬 浙江杭州老虎洞南宋窑址 浙江杭州雷峰塔遗址 河南禹州神镇钧窑遗址 浙江杭州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 2002年 广西革新桥新石器时代遗址 湖南里耶古城及出土秦简牍 山东日照海曲汉代墓地 河北邺南城东魏北齐塔基遗迹 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 湖北巴东旧县坪遗址 吉林延边西古城城址 黑龙江阿城刘秀屯金代大型宫殿 基址 江西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 浙江宁波元代庆元路永丰库遗址 2003年 辽宁凌源牛河梁新石器时代遗址 河南郑州大师姑夏代城址 西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 陕西扶风周原李家西周铸铜作坊遗址 山东章丘危山汉代墓葬与陪葬坑及陶窑 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 陕西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 内蒙古通辽吐尔基山辽墓 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 江西景德镇珠山明、清御窑遗址(据国家文物局网站)
补充:
评选出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按时代先后排列如下: 1.北京周口店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 2.云南元谋人的发现; 3.陕西蓝田人的发现; 4.辽宁营口金牛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及金牛山人的发现; 5.广东曲江马坝人的发现; 6.河北阳原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群的调查与发掘; 7.山西襄汾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8.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调查与发掘; 9.湖南道县玉蟾岩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发掘; 10.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11.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12.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13.湖南澧县城头山新石器遗址的发掘; 14.内蒙古赤峰兴隆洼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15.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16.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17.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18.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19.山东泰安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地的发掘; 20.重庆巫山大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21.湖北京山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22.河南安阳后冈三叠层的发现; 23.河南陕县庙底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24.河南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 25.上海青浦崧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26.山东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 27.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的调查与发掘; 28.湖北天门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群的调查与发掘; 29.甘肃临洮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30.青海乐都柳湾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墓地的发掘; 31.辽宁凌源、建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的发掘; 32.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33.广东曲江石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34.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 35.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的发掘;
追问:
晕,我爷爷那一辈啊
回答:
我的第二个补充回答的前几项应该合适。第一项1930年就已经发现、开掘。
4.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商周西周墓葬遗址
西周墓葬
西周墓葬,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起,至前770年平王东迁止,习称西周。现今发掘的西周墓葬总数已近2000座,主要分布在陕西省西安、扶风、岐山、宝鸡,河南省洛阳、浚县,北京市昌平、房山以及长江下游地区。这些墓葬集中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年代、不同阶级和阶层在埋葬制度上的特点。
西周墓葬的大量发现和发掘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在此以前,只在河南浚县辛村(见辛村卫国墓地)和陕西宝鸡斗鸡台墓地做过发掘。后者是最早发现的一处包含有灭商以前周人墓葬的墓地。50年代以来发现的重要西周墓地有西安附近丰镐遗址中的张家坡西周墓地,周原遗址中的西周墓,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北京的琉璃河燕国墓地和白浮西周墓,以及安徽屯溪西周墓和江苏句容、溧水、金坛等地的西周墓等。与上述重要发现同时,对西周墓葬的研究也有很大的进展。在墓葬分期方面已建立起相当可靠的年代序列。在丧葬礼制方面也开始了深入的探讨,关于用鼎制度的研究就是最显著的实例之一。
分区和特征 西周墓葬可大体划分为2个区域:即中原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两者在墓葬形制和随葬品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前者为土坑竖穴墓,随葬陶器、青铜礼器等;后者为土墩墓,随葬有大量的原始瓷器(见商周原始瓷器)。但中原地区的西周墓也有种种差异。在墓葬形制方面,有的是因墓主人地位较高而采用一条或两条墓道的大墓;有的则采用独特的殉葬礼俗,如宝鸡茹家庄?伯墓一椁二室的埋葬方式。在随葬品方面,有些墓葬也各有自己的特色,如昌平白浮西周墓随葬有鹰首剑等北方式兵器,而洛阳庞家沟西周墓则随葬有各种原始瓷器。
5. 昌乐境内有哪些商周遗址
昌乐县古文化遗址非常丰富,现已发现了一百四十五处。其中大汶口文化遗址二十处,其年代约在公元前4300—2400年前后;龙山文化遗址五十七处,其年代约在公元前2400—1900年前后;岳石文化遗址七处,其年代约在公元前1900—1500年前后;商周文化遗址六十一处。这些遗址多分布于白浪河、大丹河及其它河流的两岸,包括了从原始社会的大汶口文化到商周期间的各个历史时代。初步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密度大,往往在很小范围内,就有多种古文化遗址共存,形成了紧密相挨的遗址群;二是时代延续性强,每个遗址群一般都包含有各个时期的遗存,继承发展关系明显;三是遗址面积大,文化层厚,文化内函丰富。
6. 天目山商周遗址的惊现遗址
天目之名古已有之
泰州的天目山位于姜堰北郊,是一处地势稍高、四面环水的土墩,总面积3.4万平方米,最高处只比河面高出了4米多,与其说是山,不如称其为弹丸小岛。
天目山之名,古来有之。一些学者认为,其提法应比浙江天目山还早。宋代,拒向元军投降、潜逃经过泰州的文天祥曾在《泰州》一诗中写道“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这里的“天目”,指的就是泰州姜堰的天目山。
据明万历《泰州志》记载:“天目山,州治东四十五里,高二丈余,周二百三十步。昔王仙翁(按:王冶,晋代道士)尝隐是山,有二井。”因二井形如天的一双眼睛,故俗称“天目山”。
居民偶然发现文物
天目山由于四面环水,几乎与外界隔绝。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搭起一座竹桥,登上这座小岛。在盖房取土时,发现了宋代和汉代墓葬,出土了北宋政和铁钱、两汉陶器和铁剑、铜镜、五铢钱等文物。经过文物工作者几次考古调查,在天目山的浅土层中又发现了陶鬲、陶豆、陶罐、铜箭镞、铜削等大量器物,同时还发现了一些鱼、蚌、鸟、犬的遗骨及麋鹿角亚化石。
两次发掘收获颇丰
2000年8月至2003年8月期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苏省十多位考古专家组成考古队,对天目山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这次发掘,在天目山意外发现了古代城墙、河道、排水沟、灰坑、房址、台基、墓葬等遗迹,说明这里竟是一座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古城。
古城池依天目山地形而建,呈东西较长、南北较短的长圆形,面积约2.5万平方米,设外城和内城两部。被发现的内城规模,与明万历《泰州志》所载的城郭规模相近。由此可推测,在明朝编写《泰州志》的时候,内城仍较为完好地保存在地面上。
原是一座商周古城
专家考证,天目山古城构筑于商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在时代上早于常州淹城遗址(约2500年前),它是江苏省首次在长江以北发掘的商周城址,也是目前江淮地区所发现的最早的城址遗迹。
如今,天目山遗址依然是以它原生态的风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游人踏过吱呀作响的小竹桥,登上浓荫覆盖的土坡,随意间,也许就能在地上,找到一块旧时的残石碎瓦。
7. 有商周遗址无墓葬为何
1、商周墓葬是有的,媒体报道的也不在少数。
2、2014年月24日,杭州余杭发现古墓葬群 系商周时期典型石室土墩墓;2011年8月11日,漳州发现5座距今约3000年的商周时期墓葬;安阳殷墟更是举世瞩目的商代墓葬群,所以说有遗址无墓葬是没有根据的,基本上每个遗址都伴着墓葬。只是很多墓葬都被盗过。
3、商代帝王墓可以殷墟大墓为代表,墓坑平面皆为矩形,中掘出二层台,墓穴有腰坑,内葬犬一头。大墓有四墓道,次者为二墓道或一墓道,亦有不建墓道者(如武丁帝妃妇好墓)。殉葬的近侍置于一层台上或墓道中,墓外另有殉葬之牲、车马坑,以及大量的奴隶杀殉坑。墓上不起坟,但有的墓(如妇好墓)上已建有面积不大的祭祀建筑。
周代帝王大墓形制基本同上,但诸侯亦有用四墓道者。大概自春秋起,墓上已逐渐累土为坟。建于战国晚期之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其王与后、妃三陵并列,上构高大夯土台,台上建祭祀建筑。该墓中出土一块名为《兆域图》的铜板,上刻划有陵墙、土丘、祭室及附属建筑之名称及尺寸,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建筑设计图。陕西凤翔秦国贵族之墓地虽建于战国,但仍未起坟,然于外围掘沟环绕。已发现的周代大墓均采用土圹木椁形式,墓室用井干式大木堆砌。
在葬制方面,等级制度在周代特别突出,除前述之墓道外,墓内棺椁亦有规定,即“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随葬的礼器为,天子、国君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实际发掘资料表明并不完全按此规定,有的有所增减。一种可能是死者受到特殊礼遇,另一种可能是在“礼崩乐坏”情况下的僭越。至于普通百姓则属底层,有的掘穴而埋,有的连墓圹也没有,常在灰坑或灰层中发现他们的尸骨。
8. 商周遗址四百字观后感
琉璃河遗址是中国商周时期重要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版遗址东西长3.5公里,南北权宽1.5公里。20世纪40年代发现。1962年进一步调查并试掘,1972年开始发琉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璃河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琉璃河乡。遗址东西横距3.5公里,南北纵距1.5公里。为商周时期的重要遗址,包括古城址、墓葬区、居住址三部分。古城址位于遗址中部,地面尚存北城墙和东西城墙的北半部,北墙长829米,东西墙北段尚存约300米,建城年代约在西周初期。墓葬区位于城东南部,以黄土坡村最为集中,墓分大、中、小三型,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中小型墓有熟土二层台,大型墓多有两条墓道。随葬品小型墓以陶器为主,中型墓以青铜器为主,大型墓多被盗。陶器组合为鬲、簋、罐。不少青铜器上铸""铭文,出土的堇鼎和伯矩鬲是极为珍贵的青铜礼器精品。近年出土刻有"成周"文字的甲骨,为确定燕都城址年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收获。居住区位于城内及西部,有房屋、窖穴、灰坑、水井等遗址。今遗址区已建立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该遗址对研究燕国早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9. 广西大明山露营区有WiFi吗
南宁大明山风景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明山山体长68公里,宽23公里,横跨武鸣、上林、马山、宾阳四县,距南宁市区76公里;北回归线横贯中心,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龙头山海拔1760米,为桂中南第一高峰。
大明山
大明山
大明山以“雨后晴翠,层峦叠嶂,满目生机”而得名,被誉为“岭南奇山,人间仙境”。由于地形复杂,气候独特,相对温差大,动植物资源丰富等,塑造了其风光无限、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春之花,夏之瀑,秋之云,冬之雪”是大明山四季景观的缩影。
大明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总面积约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8.9%,被喻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山上年平均气温为15℃,夏无酷暑,5—9月平均气温为20℃左右。据最新测定,大明山的空气负离子含量均达到或超过1000个/厘米3,平均含量7万个/厘米3,最高达19万个/厘米3,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使大明山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修身养性之胜地。文献记载五代十国(907~960)时期曾有僧道隐伏于此-,并因道行高深而得当朝皇帝赐紫衣。自古以来,当地广泛流传着凡人进山-,最终得道成仙或长命百岁的故事,为这座大山披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大明山周边居民大多健康长寿,据初步统计,在环山三县(武鸣、马山、上林)164.4万人口中,90岁以上的有3188人,100岁以上的有172人,平均每10万人拥有百岁寿星10.46人,超过联合国规定的7.5人的“长寿之乡”标准。近年来,大明山先后荣获“南宁市最具休闲养生特色景区”、“国际生态旅游示范基地”、“中华特色养生名山”等称号,2009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环大明山地区是壮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大明山南麓的武鸣县马头镇,是著名的商周墓葬群元龙坡遗址、战国墓葬群安等秧遗址所在地。据考证,壮族先民所建立的骆越古国,其最早的都城就坐落于大明山南麓;广泛流传于珠江流域的龙母文化,其发祥地也在大明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