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洞游记
『壹』 中国古人的游历故事
游历生活
从22岁起,徐霞客开始了游历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律、上海等19个省、市、自治区。在三四百年前,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徐霞客游历了如此广阔的地区,靠的完全是自己的两条腿。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了,便何况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险滩呵。不难想象,他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随时有丧生的危险。这从中也可以看到,徐霞客献身大自然的决心是如何大,意志是如何坚强。徐霞客的考察探险活动,持续进行到公元1640年他55岁的时候。当时,他正在云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阴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说,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徐霞客在游历考察过程中,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上面说的湘江遇盗,跳水脱险的事,便是发生在公元1636年他51岁时的第四次出游中。这次出游,他计划考察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出游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强盗,他的一个同伴受伤,他的行李、旅费被洗劫一空,他自己也险些丧命。当时,有人劝他不如回去,并要资助他回乡的路费,但他却坚定地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呀!”徐霞客继续顽强地向前走去。没有粮食了,他就用身上带的绸巾去换几竹筒米;没有旅费了,就用身上穿的夹衣、袜子、裤子去换几个钱,……重重的困难被他踩在脚下,他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更为可贵的是,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么劳累,都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记录下来。有时跋涉百余里,晚上寄居在荒村野寺之中,或露宿在残垣老树之下,他也要点起油灯,燃起篝火,坚持写游历日记。他先后写了2000多万字的游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可惜的是,他的日记大部分已经散佚,现存的《徐霞客游记》,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仅存的4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仍然向我们展现了他广阔范围的考察记实,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地理风貌。
获得的成果
在世界上,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愈多,收获也就愈大。徐霞客艰苦卓绝的地理考察活动,终于结出了丰硕的科学成果。
徐霞客通过亲身的考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他认真地观察河水流经地带的地形情况,看到了水流对所经地带的侵蚀作用,并认识到在河岸凹处的侵蚀作用特别厉害。他还注意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在不同的地形、气温、风速条件下,植物生态和种属的不同情况,认识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纬度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对温泉、地下水等,徐霞客也都有一定的科学认识。
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欧洲人中,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广泛考察和描述的是爱士培尔,时间是公元1774年;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是罗曼,时间是公元1858年,都比徐霞客晚了一二百年以上。
我国的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带,是世界上石灰岩地貌分布面积最广阔、发育最完整的区域之一。公元1630~1640年,徐霞客在这一带游历考察了3年时间,并做了详细的日记,对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各地区间石灰岩地貌的差异、各种石灰岩地貌的类型及其成因,都有详细科学的记述,因而他的游记成了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考察的文献。从他的游记中可以看到,他已经明确地认识到形成石灰岩奇异地貌的重要原因。由于发育的时期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地区差异,如桂林、阳朔一带,因为缺乏风化物质,无土壤覆盖,形成的是石峰峻峭,各自矗立,争奇斗胜的地貌;而柳州西北一带则不同,它是土石间出,土山迤逦(音yīlǐ,意思是曲折连绵),忽石峰数十,似锥处囊中一般。用现代地质学的术语说,桂林、阳朔一带体现的是石灰岩地貌发育最盛时期的特征,柳州西北一带体现的则是处于石灰岩地貌发育晚期的情况。可见,徐霞客的观察是很准确精细的,他的分类与现代地质学的分类基本一致。
石灰岩地貌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有众多的岩洞。徐霞客亲身探查过的岩洞达100多个,足迹所到之处,他总要想方设法探究其中的奥秘。对岩洞、石钟乳的结构和成因,他都有真切的描述和深刻的见解。他指出,岩洞是由于流水的侵蚀造成的,石钟乳则是由于石灰岩溶于水,从石灰岩中滴下的水蒸发后,石灰岩凝聚而成钟乳石,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这些见解,大部分符合现代科学的原理。
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写的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这一点也不过分。读他的游记,使人感到是一真与美的享受。大自然雨、雾、晴、晦的千变万化,山、水、树、岩的千姿百态,再现在徐霞客的笔端,仿佛使我们也随着徐霞客的足迹,跋涉奇峰峻岩、急流险滩,置身于祖国的秀丽山河之中,为之陶醉,为之骄傲,心中油然升起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贰』 古人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个洞会不会是传说中的时光隧道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如果单从字面上来分析,这个洞应该是时光隧道。但是,如果要从这句话的典故进行分析就并非如此了,先来看典故: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很多人认为这是出自东晋虞喜的《志林》:讲述的是一位叫王质的农夫去砍柴,忽然看到山中有一间石室,于是走了进去。里面有两名童子在下棋,王质站在一旁观看,等棋局下完了,王质发现自己手中用来砍柴的斧头已经烂朽。他回到家后,整个家乡已经完全变样了!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思想,被一些人误认为是古代人具有时间差的观念,觉得那个时代的古人已经有穿越时光的想法,由此推断出他们比爱因斯坦的思想早了上千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洞中观棋的故事完全是类似《聊斋》的玄幻小说,特别是手中斧头烂朽而人却完好的描述,完全不符合“时光隧道”的理论。
(2)古人洞游记扩展阅读:
这个故事出现在许多古书中,但人物和事件略有不同。在一些版本中,棋手是两个神,有些是孩子。但这并不影响故事的发展,因为结局是一样的:斧头被砍断了,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人这样分析,樵夫在洞里看象棋,时间在他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比如象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但这种分析是不科学的。当他看国际象棋时,他的外貌和年龄都没有变化。只有他手中的斧头变了,洞外的一切都变了。
如果时间在洞穴里慢慢流逝,他的斧头就不会“腐烂”。因此,这个故事只是古人的幻想小说,作者在创作时并没有“时差”的概念。
『叁』 古人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个洞是不是时光隧道
不是时光隧道可能是神仙居住的洞府,有一句老话是天上一日地下一年。这个洞可能比较高级。
『肆』 神清观烟霞洞游记的翻译
译文:烟霞洞在昆嵛山的西北角,神仙窟(就)在其间。那里古木参天,枝叶繁茂,山岭险峻、山谷幽深,和过去所游览过的各大山的院观比较,大有不同。于介繁先生对我说:我的兄长于茂先曾经和林青岳约定到钟山游览。现在和各位一道,对各位复述他的话:农历三月最后一天,游过孤梅山,和林先生一道一直向北行走了一百多里,从昆嵛山西北麓向东行走二十里,折向南,又折向西,又折向北,我们折向北面后,(看见)连绵的山峰遮蔽了太阳,高耸的树木挡住了山岭,重重的浓荫弥漫在溪谷,气候就像盛夏一样。 这时蝉儿在树间鸣唱,声音幽细,听在耳中不觉厌烦,其他山谷没有这样的情形。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上走了二里左右,就看见神清宫的几处殿宇,这些殿宇都依着山岩和冈峦的地势而建,生长在石阶两边的三株古柏都有几围粗,向上直伸云天。西偏殿旁有一株鸭脚树,径围有三株柏树之和那样大,高度和三株柏树一样,树枝覆盖的地方有几亩宽;一株粘枣树斜生在石阶下,有一围左右宽,长八尺,长得臃肿盘曲,有一枝向旁边伸出。高大的松树长满山冈,中间夹杂着槐树、柞树、楷树、枫树、杏树、桧树之类,它们的高度和径围都不比柏树小。神清宫东南面的山冈,山脊向外平行延伸,在山脊上建造了石亭,向东是姑余山,向西是苍山,坐在石亭上可以将这两座山尽收眼底。向东北登上望海岩,望海岩三面岿然屹立,高达千尺,可以沿着西面弯曲的山路攀登而上,上面容得下七八个人坐着,向北眺望大海,向西直线距离长松岭三里左右,向南可以俯视飞泉,飞泉在神清宫西北二百多步远的地方,又向西北攀登六七里登上狮子峰,眺望东南各山峰,都或高或低地排列着,高低错落,屈指可数。唯独有一座山峰,险峻之极,高耸入云,我走下狮子峰,向南面走了一里左右,喘息着攀援而上,登上山顶,山顶平坦,正对着太白顶。 烟霞洞有两个洞,一个洞在神清宫的东北一里的地方,而近期上面修建了一座楼阁,关于修建的情形无可考证。关于楼阁的来源,有人说,乡里有一个姓唐的女子不出嫁,住在这楼阁里学习神仙之术。另一个洞在神清宫西北面四五里远的地方,荒远偏僻,无人居住,过去人们传说这是王重阳辟谷服气炼形的地方,在这里教授了丘、马、谭等真人的道行,这里有一座丹井。我读王、马、丘、谭等先生的传记,他们待人接物和一般人没有差异,只是教育别人要孝敬长辈,爱护同辈罢了,没有其他的异端学说,人们都受到他们的教化,他们所居住的地方成为了都城。我认为像他们这样的人,是隐居的君子,生不逢盛世,没有幽静的山峦就无法愉悦他们的心志,没有幽深的山谷就无法使他们远离尘世,所以隐居在这里,大概有借此脱离尘世的意思,世人不觉察,以为他们是神仙,(就)错了。 但是姓唐的女子又凭什么受到称道呢?有人说:她得道了。神清宫左面有唐四姑的坟墓。
求采纳~
『伍』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到:“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请解释文中所描述现象
你题没写全?
『陆』 神清观烟霞洞游记及其翻译
烟霞洞昆嵛山之西北隅,神仙窟宅其间,古木丛茂,岭峻壑幽,视向所游岠嵎院诸山观,大小异矣,于子介繁为余言且曰:吾兄
茂先尝与林子青岳钟山订游焉。今偕诸君复其言:三月晦日,过孤梅山,偕林子直北行百余里,由昆嵛山西北麓入东行二十里,折而南,又折而西,又折而北,其折
北也,连岫蔽日,耸柯出岭,重荫漫溪,气候如盛夏。
时蝉喧树间,声幽细入耳不厌,他谷无有也。屈曲而上二里许,神清宫殿宇数区,依岩迤冈,夹阶古柏三株皆数围,上拂云。西偏鸭脚树一株,合有三柏之围高如
之,枝覆数亩;粘枣一株欹阶下,一围许,长寻,臃肿轮囷,一枝旁出,独生横□□□,长松弥山,杂以槐柞楷枫杏桧之属,其高围俱不减柏。宫东南冈,脊平衍,
构石亭于上,东姑余西苍山,坐而收之。东北登望海岩,岩三面岿崎千尺,西面盘曲可缘而登,上容七八人坐,北望海,西径长松岭三里许,南下观飞泉,泉在宫西
北二百余步,复西北上六七里登狮子峰,望东南诸峰,罗立高下,参差可数,独一峰峻极依云,余下狮子峰南里许,胁息攀援而上,陟其巅平,临太白顶。
太白顶者,昆嵛山最高峰也。俛仰其上,啸咏久之,风甚寒,沁肌骨。徐步由云阳顶宛委东北下,薄暮抵宫,林子出所,携酒脯干果,饮啖柏下,命童子歌酒酣,忽
闻洞箫声声出山半,辍余饮迹之,陟数百步阻石不辨蹊径,伏石上听之,激朗清迈,不知身之在尘浊欤?霄汉欤?夜中子规乱啼,箫声亦歇,余恐遽归几踬者,再明
旦起寻之,失其处。
烟霞有二洞,一在宫东北一里而近覆以阁,莫考。所自或曰:乡有唐氏不嫁,学神仙之术居此,一在宫西北四五里,荒僻无居,人旧曰王重阳辟之服气炼形,授丘马
谭诸真人道于此,有丹井焉。余读王马丘谭诸公之传,其与人接无他畸行,及语人孝弟日用而已,无他异说,人皆化之,所居成都。吾以为若而人,隐君子也,生不
逢盛时,糠秕流俗,澡雪垢滓,非幽峦无以悦志,非邃谷无以远尘,故伏处此,盖有讬而逃焉者也,世不察,以为神仙,过矣。
然唐氏女何以称焉,或曰:其得道也。先重阳蝉蜕数十年而后重阳至。神清左有唐四姑冢云。
希望对你有帮助
『柒』 大量求古人游记!
恩,
柳宗元的来永州八记
袁宏道的游自记
袁枚的游记
http://www.tonyhuang39.com/gb/page/cc_index3.html
上面的网址基本上可以满足了,都算的上古代游记的精粹。
『捌』 古人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个洞是不是时光隧道呢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如果单从字面上来分析,这个洞应该是时光隧道。
但是,如果要从这句话的典故进行分析就并非如此了,我们先来看典故: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很多人认为这是出自东晋虞喜的《志林》:讲述的是一位叫王质的农夫去砍柴,忽然看到山中有一间石室,于是走了进去。里面有两名童子在下棋,王质站在一旁观看,等棋局下完了,王质发现自己手中用来砍柴的斧头已经烂朽。他回到家后,整个家乡已经完全变样了!
结语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思想,被一些人误认为是古代人具有时间差的观念,觉得那个时代的古人已经有穿越时光的想法,由此推断出他们比爱因斯坦的思想早了上千年。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洞中观棋的故事完全是类似《聊斋》的玄幻小说,特别是手中斧头烂朽而人却完好的描述,完全不符合“时光隧道”的理论。
『玖』 名人游记(一篇)
不知道古文行不行,不是白话文,你可以去找《徐霞客游记》 比如里面有》、《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
我举其中一篇为例。《滇游日记》
原文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其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编辑本段]译文
突然发现层层悬崖的上面,有个洞口朝东的山洞,我抬着头攀岩上去。(悬崖)上面非常陡峭,攀登了半里路之后,土崖太陡峭搁不下脚,用手抓着草根向上攀登。不一会草根也禁不住我了,幸亏到了石崖地带;但是石头也不结实,踩一下就掉落,扒一下也掉落,偶尔能找到一个稍微牢固的石头,绷紧了脚扒住了手指,就像平贴在崖壁上,不能动一步,想往上没有援助想往下也没有地方,是我生平经历的最危险的境地。过了好长时间,先试着找到两手两脚周围牢固的石头,然后身体悬空挪动一只手,随即再悬空挪动一只脚,一只手一只脚抓牢以后,然后又悬空挪动另一只手另一只脚,幸亏石头没有掉落;手脚又感到没有力气几乎我自己掉下去,很长时间,幸好爬上去了。……http://ke..com/view/40160.htm?fr=ala0_1_1
这些都是超有名的把?
『拾』 十八洞村写一篇游记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花垣县排碧乡西南部,紧邻吉茶高速、209和319国道,距县城34公里,州府38公里,矮寨大桥8公里,高速公路出口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面积14162亩,耕地面积817亩,林地面积11093亩,森林覆盖率78%。全村辖4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225户,939人。
十八洞村深藏着美丽。它地处高寒山区,冬长夏短,属高山熔岩地区,平均海拔700米,生态环境优美,境内自然景观独特,有“小张家界”之誉。有原始次森林——莲台山林场、黄马岩、乌龙一线天、背儿山、擎天柱等景点,特别是十八溶洞群,洞洞相连,洞内景观奇特,神态各异,巧夺天工,被誉为“亚洲第一奇洞”。村内瀑布纵横,枯藤老树,鸟语花香,高山峡谷遥相呼应,享有“云雾中的苗寨”之美称。该村属纯苗族聚居村,苗族风情浓郁,苗族原生态文化保存完好,民居特色鲜明,有“过苗年”、“赶秋节”、“山歌传情”等民族文化活动。每到春节,这里便有抢狮、接龙、打苗鼓等传统习俗;每逢赶秋节,这里便组织舞龙、八人秋、椎牛、唱苗歌、苗族绝技等活动。该村还拥有苗绣、蜡染、花带、古花蚕丝织布等文化旅游产品;有十八洞腊肉、酸鱼、酸肉、野菜、苞谷烧等多种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