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游记事
⑴ 不少于500字的游记(写敦煌莫高窟的)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历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叫我小潘吧!敦煌莫高窟可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哦!四大石窟还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但是这些石窟都不能和敦煌莫高窟比美,因为敦煌莫高窟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呢!它的历史也很悠久,它修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和元朝这几个朝代都修建过。说完了这些,就跟我到敦煌莫高窟中去看看吧!
你们看,这就是敦煌莫高窟西南方向的一个洞窟:西千佛洞,你们猜这个洞有多长吗?一定不知道吧,其实这个洞有2.5公里长呢!这些泥巴彩塑在这个洞里有34个呢,但是整个莫高窟的彩塑就有2415个呢!
各种各样的石窟大小不一,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才高不到一英尺。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非常的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的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和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生活方面的画作。好了,说了那么多,我们就去参观下一个景观吧!
你们看,这个东西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立于崖窟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6米,由石胎泥塑而成,是除了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之外的第三大佛哦!
⑵ 游记600字的写敦煌的
飞机是北京直达敦煌的,每天仅此一班,7点多起飞,9点多就到了。下飞机后一看,只见小小的一个机场,我们那架飞机孤单地停在那里,廖廖二十几个乘客,和我们熟悉的拥挤,庞大的机场大不一样。我和Lars都有些不习惯。
走出机场,耀眼的阳光扑面而来,明亮而又强烈,如同过滤了一般纯净灿烂,但并不太热,还微微有些凉意砭肤。空气十分新鲜、清冽,我们远离了大城市的污染,乍然来到这里,都禁不住深吸了几口气,有点儿贪婪呢。
和飞机上认识的两个希腊男人一起乘的士,15分钟即到市中心,住进了同一家酒店,酒店不大,但房间设施还算齐全,也还干净,160元每间.晚。
在房间洗了澡,稍事休息,我和Lars决定到街上去看看。转了一圈,发现这里其实不能算作市,规模只相当于内地的镇。不多的几条主街道,环境还算整洁,居民也很友善,有很多的酒店,外国游客随处可见。但这里大部分店铺和商品都有点儿落后的气息,我们认为这样才是最好――我们不愿它过于现代,过于商业化,愿意它像现在这样,有点儿闭塞,有点儿落后,有点儿朴素。
早就听说这里的葡萄好,在市场上一看,果真如此,品种多,价格便宜。紫的,绿的,一串串新鲜欲滴,我实在是嘴馋,于是每种都买了点儿,回酒店拿水洗后,一尝,哇!满嘴的新鲜果汁果肉,甜滋滋的,于甜中又带一些些儿酸,真是好吃!
鸣沙山
下午三点,我们和希腊朋友在酒店门口会合,一起乘巴士去鸣沙山和月牙泉。从市内出发,一条大路直通鸣沙山公园,二十分钟左右即到。
鸣沙山是真正的沙漠。站在公园入口处,只见连绵起伏的沙丘,映衬着碧蓝的天空,在明亮的阳光下,犹如金色的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一队队骆驼载着游人从沙丘底部出发,一路向上,蜿蜒在沙丘间。
我们决定不坐骆驼,自己爬上去,好更深切地体会沙漠。我们沿着骆驼留下的蹄印前行,一路风景宜人。
金黄的细沙柔软细腻,一阵风过,在沙丘表面形成圈圈海浪般的纹路,弯弯的弧形,层层漾开。间或有零星绿色跳入眼帘,那是沙漠里的奇迹――骆驼刺,它身形很矮,叶子如同茎,抵御着风沙的肆虐和阳光的暴晒,顽强地绽出一抹浅浅的绿,娇嫩新鲜,赋予沙漠以生命和灵气。
然而在沙漠中行走毕竟不如在陆地上轻松,每一步都会微微陷进去,把脚从小小的凹坑里拔出来,然后再走一步,再拔,再走,如此反复,始终无法快行,况且又是陡坡路,十分艰辛。走不多久,我们就已经口干唇燥,气喘吁吁了。抬头看看,天空碧蓝如洗,没有一丝浮云,那火辣的阳光,明亮而又刺眼,似乎没有经过厚厚的大气层,而直接将光芒倾泻在我们身上了。细细的汗珠落在沙里,很快就不见了,喉咙早已干涩,想咽口唾液润润,却连泡沫都吐不出来了。我觉得自己头昏眼花,想要晕倒在这无边的沙漠里,Lars说若坐下来就再也不想走了,我管不了这些了,一屁股坐在了沙里,一动不动,任自己暴晒在阳光里。稍息片刻,爬起来正待继续走,猛然查觉细细的沙子已经从我的腰际处钻到了裤子里,紧紧贴着皮肤,弄得我好不尴尬。
终于爬到了山顶,正待换口气,只见邻近这座沙山的另一座山更高更陡,尖尖的山顶巍然耸立,吸引着我们去亲近它。于是吸一口气,开始缓缓地攀登这更高的山峰,这次更加艰辛。坡面呈九十度,几乎垂直,没有碎石挡脚,没有树木攀援,软软的细沙一步一滑,后来我们索性甩掉鞋子,卷起裤腿,光着脚丫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前进,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去。走在我前面的女孩,爬到半山腰时,手里的包包突然掉了,只见那包包骨碌骨碌,眨眼工夫就翻滚到了沙山脚,女孩眼巴巴地瞅着停不下来的包包,哭笑不得。
一行人拖着酸痛的双腿,精疲力竭地站在了沙山顶上,这里自有另一番气象。放眼望去,天空高远,如同大块水晶,蓝得耀眼,沙丘波浪般起起伏伏,无边无际,在阳光的作用下,投下道道阴影,色彩也随之变化,褐红,暖金,亮黄,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层次分明,纵横交错,那最远处更与天色相连,蔚为壮观。沙山顶部的路俗称“沙漠长城”,非常狭窄,只容一人行走,如同屋脊,又如巨大的鱼背,更像黄色的丝带蜿蜒飘荡。风很大,吹乱了衣襟和头发,也带来了远处的驼铃声,叮叮铃铃,在山间回响,清脆悦耳,熨贴温润------我忘了一路的辛劳,只觉得一阵激动,一股豪情在胸中回荡:大漠啊,我来了。第一次,我的脚紧贴着你的肌肤,我的鼻子呼吸着你的气息,我的心感受着你如血脉般起伏的背脊。我微微昂起头,面向沙漠,迎着太阳张开了双臂:阳光,沙漠和风啊,把我带走吧-------
我们在高高的沙山顶上流连徜徉,不肯匆匆离去。希腊朋友操着专业的长炮筒――长焦距照相机四处瞄准,又问我是否愿意在沙上用中文写下“中国”,以便他们拍照,带回希腊。当然愿意啊!我欣然应允,在沙上写了大大的两个汉字――中国。他们也在旁边写了同样大小的英文“Greece”。望着阳光里的“中国.希腊”,我思绪翻滚,胸中一阵莫名的感动和自豪。拍吧,这是我们的鸣沙山,我们的中国。中国和希腊这两大文明古国,同样走过了沧桑千年,不知我们的祖先们,是否也曾骄傲地肩并肩写下两国的名字,是否也曾讨论过孔子,老子,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
骆驼
鸣沙山和月牙泉之间,有一个游客休息中心。我们在那里停下来歇歇脚,喝杯水润润嗓子。大批的游客在此休息,也吸引了当地的居民赶着一队队的骆驼聚到这里招徕生意。
一直都很喜欢骆驼,觉得它集健美、智慧、忍耐、坚毅、温顺、高贵于一身。
它健美:它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头部微昂,修长的脖子微弯,饱满的驼峰高耸,浑圆的腰身鼓起。四肢健壮,尾巴灵活。还有那柔软的毛发,呈深棕、深啡、土黄或乳白色,温暖而又耐看。
它智慧:懂得将能量储备在驼峰里,懂得用高亢的叫声引领同伴,懂得分辩如何沙漠中的植物,甚至从不会迷失在辽阔大漠里,既使遇上狂风,也能在漫天风沙里找到方向,顺利抵达目的地。
它忍耐、温顺而又坚毅:从古至今,它背负着商人、骚客,还有文成公主,走过了唐汉,走过了宋清,在它的身后是丝绸之路,是边疆嫁旅。无论周遭如何变幻莫测,如何恶劣凶险,它跋涉的四蹄从不曾错乱,更不曾停歇。
它高贵:它的头始终高昂,优美的脖子
伸得长长的,那是它生命的姿态,那是不屈不扰,永不妥协,渺视一切艰难险阻的高傲,那是不容侵犯的尊严!
我最终取得了主人的信任,同意让我牵着一匹骆驼四处转转。我摸摸它的毛发,又搂搂它的脖子,它抬眼看看我,我也看着它,且久久地凝视着它的眼睛,想要望进它的灵魂深处-------
月牙泉
月牙泉坐落在鸣沙山的右边。四周沙丘环绕,它如一块碧玉,又如一面明镜镶嵌在金色的臂弯里。
月牙泉极小,只有一小片池塘的面积,水也不深,最浅处只有数米而已,但水质清澈,明净透底。它两头尖尖,中间微丰,酷似新月。泉边长满了芦苇,绿色的芦叶和白色的苇花倒映在水里,泉水的光波又折射在芦苇上,相映成趣。
它是这大漠中最恒久的奇迹。千百年来,地质变迁,沧海桑田,狂风使周围的细沙吹拢、聚散,无数次地改变沙丘的位置和形状,但斗转星移,风吹沙埋,它从不曾被风沙彻底埋葬过,且泉水从未满溢,也从未枯竭,始终静静地自成一泉,如一弯新月,护着几米绿水。
它是沙漠的眼睛,更是沙漠的灵魂。在周遭荒芜、粗矿的沙漠行走,难免压抑烦躁,僵硬疲乏,沙漠中恶劣的太阳和狂风更是加重了身心的疲累。所以站在这清凉、柔美的泉水边,心下顿时一片澄静,身上紧绷的神经也慢慢松施下来。于澄静放松中,更有一股隐隐的感动充塞心田,眼睛被涌上来的泪刺得辣辣的,又难受又熨帖。试想古今多少驼队曾路过这里,运货的商人,远行的浪子,新嫁的女儿,甚至还有那征战的将士,或许数日,或许数月,他们都在这荒漠里跋涉,远离亲朋,远离奢华,更远离人烟,眼前是无边黄沙,耳际是呜咽西风,一路奔波劳顿,乍然见到这清泉和芦苇,该是何等的激动啊,那奔过来的脚步也必是踉跄的吧?他们拴好驼马,在泉边坐坐,歇歇,鞠一捧泉水润润心田,失意也好,得意也罢,都暂且抛开吧,整整衣襟,理理乱发,在这遗世独立的泉里重获勇气和慰藉,于是再远的路途也可以从容继续------
我去月牙泉时,Lars和希腊朋友都觉得没意思,只远远地站着,不肯走近。是啊,对于一个异国游客来说,月牙泉无非是一潭小小的,波澜不兴的死水而已。它的神韵又岂是一个没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外国人所能理解的呢?!
飞机是北京直达敦煌的,每天仅此一班,7点多起飞,9点多就到了。下飞机后一看,只见小小的一个机场,我们那架飞机孤单地停在那里,廖廖二十几个乘客,和我们熟悉的拥挤,庞大的机场大不一样。我和Lars都有些不习惯。
走出机场,耀眼的阳光扑面而来,明亮而又强烈,如同过滤了一般纯净灿烂,但并不太热,还微微有些凉意砭肤。空气十分新鲜、清冽,我们远离了大城市的污染,乍然来到这里,都禁不住深吸了几口气,有点儿贪婪呢。
和飞机上认识的两个希腊男人一起乘的士,15分钟即到市中心,住进了同一家酒店,酒店不大,但房间设施还算齐全,也还干净,160元每间.晚。
在房间洗了澡,稍事休息,我和Lars决定到街上去看看。转了一圈,发现这里其实不能算作市,规模只相当于内地的镇。不多的几条主街道,环境还算整洁,居民也很友善,有很多的酒店,外国游客随处可见。但这里大部分店铺和商品都有点儿落后的气息,我们认为这样才是最好――我们不愿它过于现代,过于商业化,愿意它像现在这样,有点儿闭塞,有点儿落后,有点儿朴素。
早就听说这里的葡萄好,在市场上一看,果真如此,品种多,价格便宜。紫的,绿的,一串串新鲜欲滴,我实在是嘴馋,于是每种都买了点儿,回酒店拿水洗后,一尝,哇!满嘴的新鲜果汁果肉,甜滋滋的,于甜中又带一些些儿酸,真是好吃!
鸣沙山
下午三点,我们和希腊朋友在酒店门口会合,一起乘巴士去鸣沙山和月牙泉。从市内出发,一条大路直通鸣沙山公园,二十分钟左右即到。
鸣沙山是真正的沙漠。站在公园入口处,只见连绵起伏的沙丘,映衬着碧蓝的天空,在明亮的阳光下,犹如金色的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一队队骆驼载着游人从沙丘底部出发,一路向上,蜿蜒在沙丘间。
我们决定不坐骆驼,自己爬上去,好更深切地体会沙漠。我们沿着骆驼留下的蹄印前行,一路风景宜人。
金黄的细沙柔软细腻,一阵风过,在沙丘表面形成圈圈海浪般的纹路,弯弯的弧形,层层漾开。间或有零星绿色跳入眼帘,那是沙漠里的奇迹――骆驼刺,它身形很矮,叶子如同茎,抵御着风沙的肆虐和阳光的暴晒,顽强地绽出一抹浅浅的绿,娇嫩新鲜,赋予沙漠以生命和灵气。
然而在沙漠中行走毕竟不如在陆地上轻松,每一步都会微微陷进去,把脚从小小的凹坑里拔出来,然后再走一步,再拔,再走,如此反复,始终无法快行,况且又是陡坡路,十分艰辛。走不多久,我们就已经口干唇燥,气喘吁吁了。抬头看看,天空碧蓝如洗,没有一丝浮云,那火辣的阳光,明亮而又刺眼,似乎没有经过厚厚的大气层,而直接将光芒倾泻在我们身上了。细细的汗珠落在沙里,很快就不见了,喉咙早已干涩,想咽口唾液润润,却连泡沫都吐不出来了。我觉得自己头昏眼花,想要晕倒在这无边的沙漠里,Lars说若坐下来就再也不想走了,我管不了这些了,一屁股坐在了沙里,一动不动,任自己暴晒在阳光里。稍息片刻,爬起来正待继续走,猛然查觉细细的沙子已经从我的腰际处钻到了裤子里,紧紧贴着皮肤,弄得我好不尴尬。
终于爬到了山顶,正待换口气,只见邻近这座沙山的另一座山更高更陡,尖尖的山顶巍然耸立,吸引着我们去亲近它。于是吸一口气,开始缓缓地攀登这更高的山峰,这次更加艰辛。坡面呈九十度,几乎垂直,没有碎石挡脚,没有树木攀援,软软的细沙一步一滑,后来我们索性甩掉鞋子,卷起裤腿,光着脚丫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前进,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去。走在我前面的女孩,爬到半山腰时,手里的包包突然掉了,只见那包包骨碌骨碌,眨眼工夫就翻滚到了沙山脚,女孩眼巴巴地瞅着停不下来的包包,哭笑不得。
一行人拖着酸痛的双腿,精疲力竭地站在了沙山顶上,这里自有另一番气象。放眼望去,天空高远,如同大块水晶,蓝得耀眼,沙丘波浪般起起伏伏,无边无际,在阳光的作用下,投下道道阴影,色彩也随之变化,褐红,暖金,亮黄,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层
次分明,纵横交错,那最远处更与天色相连,蔚为壮观。沙山顶部的路俗称“沙漠长城”,非常狭窄,只容一人行走,如同屋脊,又如巨大的鱼背,更像黄色的丝带蜿蜒飘荡。风很大,吹乱了衣襟和头发,也带来了远处的驼铃声,叮叮铃铃,在山间回响,清脆悦耳,熨贴温润------我忘了一路的辛劳,只觉得一阵激动,一股豪情在胸中回荡:大漠啊,我来了。第一次,我的脚紧贴着你的肌肤,我的鼻子呼吸着你的气息,我的心感受着你如血脉般起伏的背脊。我微微昂起头,面向沙漠,迎着太阳张开了双臂:阳光,沙漠和风啊,把我带走吧-------
我们在高高的沙山顶上流连徜徉,不肯匆匆离去。希腊朋友操着专业的长炮筒――长焦距照相机四处瞄准,又问我是否愿意在沙上用中文写下“中国”,以便他们拍照,带回希腊。当然愿意啊!我欣然应允,在沙上写了大大的两个汉字――中国。他们也在旁边写了同样大小的英文“Greece”。望着阳光里的“中国.希腊”,我思绪翻滚,胸中一阵莫名的感动和自豪。拍吧,这是我们的鸣沙山,我们的中国。中国和希腊这两大文明古国,同样走过了沧桑千年,不知我们的祖先们,是否也曾骄傲地肩并肩写下两国的名字,是否也曾讨论过孔子,老子,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
骆驼
鸣沙山和月牙泉之间,有一个游客休息中心。我们在那里停下来歇歇脚,喝杯水润润嗓子。大批的游客在此休息,也吸引了当地的居民赶着一队队的骆驼聚到这里招徕生意。
一直都很喜欢骆驼,觉得它集健美、智慧、忍耐、坚毅、温顺、高贵于一身。
它健美:它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头部微昂,修长的脖子微弯,饱满的驼峰高耸,浑圆的腰身鼓起。四肢健壮,尾巴灵活。还有那柔软的毛发,呈深棕、深啡、土黄或乳白色,温暖而又耐看。
它智慧:懂得将能量储备在驼峰里,懂得用高亢的叫声引领同伴,懂得分辩如何沙漠中的植物,甚至从不会迷失在辽阔大漠里,既使遇上狂风,也能在漫天风沙里找到方向,顺利抵达目的地。
它忍耐、温顺而又坚毅:从古至今,它背负着商人、骚客,还有文成公主,走过了唐汉,走过了宋清,在它的身后是丝绸之路,是边疆嫁旅。无论周遭如何变幻莫测,如何恶劣凶险,它跋涉的四蹄从不曾错乱,更不曾停歇。
它高贵:它的头始终高昂,优美的脖子伸得长长的,那是它生命的姿态,那是不屈不扰,永不妥协,渺视一切艰难险阻的高傲,那是不容侵犯的尊严!
我最终取得了主人的信任,同意让我牵着一匹骆驼四处转转。我摸摸它的毛发,又搂搂它的脖子,它抬眼看看我,我也看着它,且久久地凝视着它的眼睛,想要望进它的灵魂深处-------
月牙泉
月牙泉坐落在鸣沙山的右边。四周沙丘环绕,它如一块碧玉,又如一面明镜镶嵌在金色的臂弯里。
月牙泉极小,只有一小片池塘的面积,水也不深,最浅处只有数米而已,但水质清澈,明净透底。它两头尖尖,中间微丰,酷似新月。泉边长满了芦苇,绿色的芦叶和白色的苇花倒映在水里,泉水的光波又折射在芦苇上,相映成趣。
它是这大漠中最恒久的奇迹。千百年来,地质变迁,沧海桑田,狂风使周围的细沙吹拢、聚散,无数次地改变沙丘的位置和形状,但斗转星移,风吹沙埋,它从不曾被风沙彻底埋葬过,且泉水从未满溢,也从未枯竭,始终静静地自成一泉,如一弯新月,护着几米绿水。
它是沙漠的眼睛,更是沙漠的灵魂。在周遭荒芜、粗矿的沙漠行走,难免压抑烦躁,僵硬疲乏,沙漠中恶劣的太阳和狂风更是加重了身心的疲累。所以站在这清凉、柔美的泉水边,心下顿时一片澄静,身上紧绷的神经也慢慢松施下来。于澄静放松中,更有一股隐隐的感动充塞心田,眼睛被涌上来的泪刺得辣辣的,又难受又熨帖。试想古今多少驼队曾路过这里,运货的商人,远行的浪子,新嫁的女儿,甚至还有那征战的将士,或许数日,或许数月,他们都在这荒漠里跋涉,远离亲朋,远离奢华,更远离人烟,眼前是无边黄沙,耳际是呜咽西风,一路奔波劳顿,乍然见到这清泉和芦苇,该是何等的激动啊,那奔过来的脚步也必是踉跄的吧?他们拴好驼马,在泉边坐坐,歇歇,鞠一捧泉水润润心田,失意也好,得意也罢,都暂且抛开吧,整整衣襟,理理乱发,在这遗世独立的泉里重获勇气和慰藉,于是再远的路途也可以从容继续------
我去月牙泉时,Lars和希腊朋友都觉得没意思,只远远地站着,不肯走近。是啊,对于一个异国游客来说,月牙泉无非是一潭小小的,波澜不兴的死水而已。它的神韵又岂是一个没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外国人所能理解的呢?!
⑶ 哪位著名作家写过敦煌莫高窟游记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前面三四篇都是写的关于敦煌的,不仅仅有莫高窟
⑷ 描写敦煌美景的游记300字
潮阳—一个坐落于广东省汕头市的古城,它濒临南海,四处都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这座古城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物,也出过许多名人,例如:北宋的许申,明朝的林大春,清代的郑之桥……真可谓是千年古邑,人才济济啊。 潮阳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海门就是其中一处。 海门镇位于潮阳东部沿海,莲花峰景区也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汕头八大景之一。请跟随我的脚步,让我带你一起去游览莲花峰的美丽风景吧! 进入海门莲花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都是翠绿的,聚集在一块的青山。山不高,极其普通,却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 我们往前走着,来到亭子里休息、观赏风景。在亭子下,有几门大炮,它们都朝向大海。听导游叔叔介绍:这几门大炮是反清康时期的大炮制成的,当时是为了防海盗的。1939年,日本鬼子侵略南海一带,经过海门,见海边有几门大炮,就不敢肆意侵入海门。 我们接着向下游览。一路上,各种花儿十分鲜艳,红的、黄的、紫的、白的……为小路增添了许多春意。一阵微风吹来,风里夹着花的芳香,使我心旷神怡。 前面就是沙滩了,我飞快地向前奔去。啊!神秘而又伟大的大海,时而平静,时而狂怒。平静时,海水懒洋洋地靠近海边,轻轻地拍打着细细的沙子,就像母亲轻轻地抚摸自己的孩子;狂怒时,直向海边冲来,把沙子卷入大海,就像狮子在捕捉猎物一样…… 我爱海门莲花峰风景区,这里独特的风景也使人们留恋忘返,它简直就是潮汕地区里的一颗旅游明珠!
⑸ 类似 《斋藤工 敦煌游记》 这样的日本人来中国的节目还有哪些
关口知宏中国铁道大纪行
⑹ 莫高窟的历史故事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
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
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
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
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自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可惜由于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
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日本捐资。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
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
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
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
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6)敦煌游记事扩展阅读:
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
佛成道之前的修行事迹,称为“本生故事”。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北壁的壁画中,用绘画的形式描述了尸毗王“割肉救鸽”的事迹,只画了割肉和过秤两个情节。
属莫高窟最早的连环故事画之一。早在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为尸毗王时,慈悲仁厚,广行菩萨道,唯求作佛。帝释和毗首羯磨为试探尸毗王的慈悲与道心,就相约化成老鹰和鸽子。
演出猎食逃命记。鸽子躲入国王臂弯,老鹰疾飞猛追前来;国王表明救护一切众生的决心,老鹰抱怨道:“您渡一切众生,难道我不在一切众生之内吗?为何唯独不受您的悲悯而抢夺我的食物?”
国王说:“我曾发愿,若有众生前来投奔归附,必当保护。你需要什么食物?尽管说,我也一定满你的愿。”老鹰毫不客气,直索“新杀热肉”国王深思,“这就难了,不杀生,如何取得呢?
想我这身躯,老病死之后,转瞬间即腐败臭烂,既然老鹰要,就布施给它吧!”于是国王唤人拿刀,自己割下大腿肉给老鹰。不料老鹰竟然还要求:“我要你肉的重量与鸽子相当。
斤两可别骗我呀”国王又命左右拿来天平,让鸽子停在一端、另一端摆国王割下的身肉。奇怪的是,此时鸽子重量急遽增加,国王身肉相对变轻。全身肉几乎割完了,还是小鸽子重。
国王菩萨决心舍尽全身,以求与鸽子等重,于是奋力挣扎要爬上天平。鲜血淋漓、颤抖摇晃的身躯,连老鹰看了也不忍。“大王,您这是何苦?鸽子还我就得了。”
国王坚持悲愿,以手攀爬秤子,不料一使力,肉尽筋断,失控摔跌在地,却再度起身上秤。其心坚定无悔,感得大地震动、枯树生华,天降香雨、天女歌赞此菩萨必当成佛。
国王便作誓愿,“我割肉血流,不嗔不恼,一心不闷以求佛道者,我身当即平复如故。”霎时,身体恢复完好如初。人天见之,皆大悲喜。释迦牟尼佛于是圆满布施波罗密。
原来,白鸽是帝释天变的,老鹰是毗首翔摩变的。他们用这种方法来考验尸毗王对佛、对普度众生的坚定至诚。
⑺ 写敦煌莫高窟的文章 (有作者,题目)
敦煌莫高窟游记
文 / 西河居士
怀着对敦煌的憧憬与神往,在经历了茫茫戈壁的长途跋涉后,当我醒过神来的时候,终于明白自己已经站在了敦煌莫高窟面前,真想大声高喊:我来了。但是,出于对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敬仰、也出于对如来佛祖的敬畏,我只能默默地、虔诚地审视着这颗点缀在茫茫大漠之中的人间明珠。
步入寺区,环顾一下,莫高窟周围是戈壁、沙漠、不毛的秃山,而这里却独具一片青翠,泉水叮咚,树木繁荫,不能不让人感到神奇。首先映入眼帘的“大牌坊”雄伟壮丽,气势不凡,坊额上“石室宝藏”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系于右任先生题写。敦煌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以及艺术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
汉唐雄风吹拂着敦煌,丝路驼铃吟咏着敦煌。“敦,大也,煌,盛也。”莫高窟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上下五层,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洞窟里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那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莲花砖,烘托出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凿于公元366年,从隋至元,历代多有增建,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是一个有1600余年历史的旷世奇葩。现保存有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的洞窟492窟,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15尊。其中壁画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规模宏大、题材广泛、艺术精湛无与伦比。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史迹、经变、神话、供养人等题材和装饰图案。窟中飞天壁画最为传神,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嵋动人。洞窟的佛像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大小不一,最高的43。5米,最小者高不盈尺。造像为泥质彩塑,神态各异。1900年发现了著名的藏经洞,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精品震惊天下,同时也开始了外国强盗抢偷洞窟文物的丑恶历史。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电影《敦煌》的放映,使得敦煌更加驰名,来此游览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外国游客专程前来观瞻。有一位学者看后感慨地说:“看了敦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现在,当魂牵梦绕的奢望终于变为现实的时候,面对无边大漠,面对苍凉遗址,万般感触涌上我的心头。我感慨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感慨帝国列强的凌强欺压与野蛮掠夺,感慨辉煌的过去逝者如斯,感慨今日之中国正在谱写着新的华章!
敦煌莫高窟的导游词(转载)
作者:李子栗子梨
大家好!我就是本次“敦煌之游”的导游,我姓肖,大家叫我肖导好了。今天,我就带大家游览具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 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 “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下面我带大家去参观328窟,这个洞窟的精彩所在为塑像,在进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莫高窟的彩塑有圆塑、浮塑、影塑等几种形式。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头搭架,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绘画的。塑像主要有四大类:(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吴带当风”等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维。
塑像是石窟的主体,多为1佛2菩萨的组合,前期的粗壮而逐渐演变到后期的清瘦。隋、唐以来出现了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也出现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 158窟的两身长16米多的涅槃像
时光飞逝,我的讲解完毕了。下面请大家自由活动。在活动之前,我还是那句老话:请大家保护环境,珍惜莫高窟的每一寸土地。她不仅是游览名胜地 ,还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好,12点到这里来集合。我们到旅馆去吃中午饭。
⑻ 急求《敦煌游记》作文
飞机是北京直达敦煌的,每天仅此一班,7点多起飞,9点多就到了。下飞机后一看,只见小小的一个机场,我们那架飞机孤单地停在那里,廖廖二十几个乘客,和我们熟悉的拥挤,庞大的机场大不一样。我和Lars都有些不习惯。
走出机场,耀眼的阳光扑面而来,明亮而又强烈,如同过滤了一般纯净灿烂,但并不太热,还微微有些凉意砭肤。空气十分新鲜、清冽,我们远离了大城市的污染,乍然来到这里,都禁不住深吸了几口气,有点儿贪婪呢。
和飞机上认识的两个希腊男人一起乘的士,15分钟即到市中心,住进了同一家酒店,酒店不大,但房间设施还算齐全,也还干净,160元每间.晚。
在房间洗了澡,稍事休息,我和Lars决定到街上去看看。转了一圈,发现这里其实不能算作市,规模只相当于内地的镇。不多的几条主街道,环境还算整洁,居民也很友善,有很多的酒店,外国游客随处可见。但这里大部分店铺和商品都有点儿落后的气息,我们认为这样才是最好――我们不愿它过于现代,过于商业化,愿意它像现在这样,有点儿闭塞,有点儿落后,有点儿朴素。
早就听说这里的葡萄好,在市场上一看,果真如此,品种多,价格便宜。紫的,绿的,一串串新鲜欲滴,我实在是嘴馋,于是每种都买了点儿,回酒店拿水洗后,一尝,哇!满嘴的新鲜果汁果肉,甜滋滋的,于甜中又带一些些儿酸,真是好吃!
鸣沙山
下午三点,我们和希腊朋友在酒店门口会合,一起乘巴士去鸣沙山和月牙泉。从市内出发,一条大路直通鸣沙山公园,二十分钟左右即到。
鸣沙山是真正的沙漠。站在公园入口处,只见连绵起伏的沙丘,映衬着碧蓝的天空,在明亮的阳光下,犹如金色的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一队队骆驼载着游人从沙丘底部出发,一路向上,蜿蜒在沙丘间。
我们决定不坐骆驼,自己爬上去,好更深切地体会沙漠。我们沿着骆驼留下的蹄印前行,一路风景宜人。
金黄的细沙柔软细腻,一阵风过,在沙丘表面形成圈圈海浪般的纹路,弯弯的弧形,层层漾开。间或有零星绿色跳入眼帘,那是沙漠里的奇迹――骆驼刺,它身形很矮,叶子如同茎,抵御着风沙的肆虐和阳光的暴晒,顽强地绽出一抹浅浅的绿,娇嫩新鲜,赋予沙漠以生命和灵气。
然而在沙漠中行走毕竟不如在陆地上轻松,每一步都会微微陷进去,把脚从小小的凹坑里拔出来,然后再走一步,再拔,再走,如此反复,始终无法快行,况且又是陡坡路,十分艰辛。走不多久,我们就已经口干唇燥,气喘吁吁了。抬头看看,天空碧蓝如洗,没有一丝浮云,那火辣的阳光,明亮而又刺眼,似乎没有经过厚厚的大气层,而直接将光芒倾泻在我们身上了。细细的汗珠落在沙里,很快就不见了,喉咙早已干涩,想咽口唾液润润,却连泡沫都吐不出来了。我觉得自己头昏眼花,想要晕倒在这无边的沙漠里,Lars说若坐下来就再也不想走了,我管不了这些了,一屁股坐在了沙里,一动不动,任自己暴晒在阳光里。稍息片刻,爬起来正待继续走,猛然查觉细细的沙子已经从我的腰际处钻到了裤子里,紧紧贴着皮肤,弄得我好不尴尬。
终于爬到了山顶,正待换口气,只见邻近这座沙山的另一座山更高更陡,尖尖的山顶巍然耸立,吸引着我们去亲近它。于是吸一口气,开始缓缓地攀登这更高的山峰,这次更加艰辛。坡面呈九十度,几乎垂直,没有碎石挡脚,没有树木攀援,软软的细沙一步一滑,后来我们索性甩掉鞋子,卷起裤腿,光着脚丫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前进,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去。走在我前面的女孩,爬到半山腰时,手里的包包突然掉了,只见那包包骨碌骨碌,眨眼工夫就翻滚到了沙山脚,女孩眼巴巴地瞅着停不下来的包包,哭笑不得。
一行人拖着酸痛的双腿,精疲力竭地站在了沙山顶上,这里自有另一番气象。放眼望去,天空高远,如同大块水晶,蓝得耀眼,沙丘波浪般起起伏伏,无边无际,在阳光的作用下,投下道道阴影,色彩也随之变化,褐红,暖金,亮黄,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层次分明,纵横交错,那最远处更与天色相连,蔚为壮观。沙山顶部的路俗称“沙漠长城”,非常狭窄,只容一人行走,如同屋脊,又如巨大的鱼背,更像黄色的丝带蜿蜒飘荡。风很大,吹乱了衣襟和头发,也带来了远处的驼铃声,叮叮铃铃,在山间回响,清脆悦耳,熨贴温润------我忘了一路的辛劳,只觉得一阵激动,一股豪情在胸中回荡:大漠啊,我来了。第一次,我的脚紧贴着你的肌肤,我的鼻子呼吸着你的气息,我的心感受着你如血脉般起伏的背脊。我微微昂起头,面向沙漠,迎着太阳张开了双臂:阳光,沙漠和风啊,把我带走吧-------
我们在高高的沙山顶上流连徜徉,不肯匆匆离去。希腊朋友操着专业的长炮筒――长焦距照相机四处瞄准,又问我是否愿意在沙上用中文写下“中国”,以便他们拍照,带回希腊。当然愿意啊!我欣然应允,在沙上写了大大的两个汉字――中国。他们也在旁边写了同样大小的英文“Greece”。望着阳光里的“中国.希腊”,我思绪翻滚,胸中一阵莫名的感动和自豪。拍吧,这是我们的鸣沙山,我们的中国。中国和希腊这两大文明古国,同样走过了沧桑千年,不知我们的祖先们,是否也曾骄傲地肩并肩写下两国的名字,是否也曾讨论过孔子,老子,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
骆驼
鸣沙山和月牙泉之间,有一个游客休息中心。我们在那里停下来歇歇脚,喝杯水润润嗓子。大批的游客在此休息,也吸引了当地的居民赶着一队队的骆驼聚到这里招徕生意。
一直都很喜欢骆驼,觉得它集健美、智慧、忍耐、坚毅、温顺、高贵于一身。
它健美:它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头部微昂,修长的脖子微弯,饱满的驼峰高耸,浑圆的腰身鼓起。四肢健壮,尾巴灵活。还有那柔软的毛发,呈深棕、深啡、土黄或乳白色,温暖而又耐看。
它智慧:懂得将能量储备在驼峰里,懂得用高亢的叫声引领同伴,懂得分辩如何沙漠中的植物,甚至从不会迷失在辽阔大漠里,既使遇上狂风,也能在漫天风沙里找到方向,顺利抵达目的地。
它忍耐、温顺而又坚毅:从古至今,它背负着商人、骚客,还有文成公主,走过了唐汉,走过了宋清,在它的身后是丝绸之路,是边疆嫁旅。无论周遭如何变幻莫测,如何恶劣凶险,它跋涉的四蹄从不曾错乱,更不曾停歇。
它高贵:它的头始终高昂,优美的脖子
伸得长长的,那是它生命的姿态,那是不屈不扰,永不妥协,渺视一切艰难险阻的高傲,那是不容侵犯的尊严!
我最终取得了主人的信任,同意让我牵着一匹骆驼四处转转。我摸摸它的毛发,又搂搂它的脖子,它抬眼看看我,我也看着它,且久久地凝视着它的眼睛,想要望进它的灵魂深处-------
月牙泉
月牙泉坐落在鸣沙山的右边。四周沙丘环绕,它如一块碧玉,又如一面明镜镶嵌在金色的臂弯里。
月牙泉极小,只有一小片池塘的面积,水也不深,最浅处只有数米而已,但水质清澈,明净透底。它两头尖尖,中间微丰,酷似新月。泉边长满了芦苇,绿色的芦叶和白色的苇花倒映在水里,泉水的光波又折射在芦苇上,相映成趣。
它是这大漠中最恒久的奇迹。千百年来,地质变迁,沧海桑田,狂风使周围的细沙吹拢、聚散,无数次地改变沙丘的位置和形状,但斗转星移,风吹沙埋,它从不曾被风沙彻底埋葬过,且泉水从未满溢,也从未枯竭,始终静静地自成一泉,如一弯新月,护着几米绿水。
它是沙漠的眼睛,更是沙漠的灵魂。在周遭荒芜、粗矿的沙漠行走,难免压抑烦躁,僵硬疲乏,沙漠中恶劣的太阳和狂风更是加重了身心的疲累。所以站在这清凉、柔美的泉水边,心下顿时一片澄静,身上紧绷的神经也慢慢松施下来。于澄静放松中,更有一股隐隐的感动充塞心田,眼睛被涌上来的泪刺得辣辣的,又难受又熨帖。试想古今多少驼队曾路过这里,运货的商人,远行的浪子,新嫁的女儿,甚至还有那征战的将士,或许数日,或许数月,他们都在这荒漠里跋涉,远离亲朋,远离奢华,更远离人烟,眼前是无边黄沙,耳际是呜咽西风,一路奔波劳顿,乍然见到这清泉和芦苇,该是何等的激动啊,那奔过来的脚步也必是踉跄的吧?他们拴好驼马,在泉边坐坐,歇歇,鞠一捧泉水润润心田,失意也好,得意也罢,都暂且抛开吧,整整衣襟,理理乱发,在这遗世独立的泉里重获勇气和慰藉,于是再远的路途也可以从容继续------
我去月牙泉时,Lars和希腊朋友都觉得没意思,只远远地站着,不肯走近。是啊,对于一个异国游客来说,月牙泉无非是一潭小小的,波澜不兴的死水而已。它的神韵又岂是一个没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外国人所能理解的呢?!
飞机是北京直达敦煌的,每天仅此一班,7点多起飞,9点多就到了。下飞机后一看,只见小小的一个机场,我们那架飞机孤单地停在那里,廖廖二十几个乘客,和我们熟悉的拥挤,庞大的机场大不一样。我和Lars都有些不习惯。
走出机场,耀眼的阳光扑面而来,明亮而又强烈,如同过滤了一般纯净灿烂,但并不太热,还微微有些凉意砭肤。空气十分新鲜、清冽,我们远离了大城市的污染,乍然来到这里,都禁不住深吸了几口气,有点儿贪婪呢。
和飞机上认识的两个希腊男人一起乘的士,15分钟即到市中心,住进了同一家酒店,酒店不大,但房间设施还算齐全,也还干净,160元每间.晚。
在房间洗了澡,稍事休息,我和Lars决定到街上去看看。转了一圈,发现这里其实不能算作市,规模只相当于内地的镇。不多的几条主街道,环境还算整洁,居民也很友善,有很多的酒店,外国游客随处可见。但这里大部分店铺和商品都有点儿落后的气息,我们认为这样才是最好――我们不愿它过于现代,过于商业化,愿意它像现在这样,有点儿闭塞,有点儿落后,有点儿朴素。
早就听说这里的葡萄好,在市场上一看,果真如此,品种多,价格便宜。紫的,绿的,一串串新鲜欲滴,我实在是嘴馋,于是每种都买了点儿,回酒店拿水洗后,一尝,哇!满嘴的新鲜果汁果肉,甜滋滋的,于甜中又带一些些儿酸,真是好吃!
鸣沙山
下午三点,我们和希腊朋友在酒店门口会合,一起乘巴士去鸣沙山和月牙泉。从市内出发,一条大路直通鸣沙山公园,二十分钟左右即到。
鸣沙山是真正的沙漠。站在公园入口处,只见连绵起伏的沙丘,映衬着碧蓝的天空,在明亮的阳光下,犹如金色的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一队队骆驼载着游人从沙丘底部出发,一路向上,蜿蜒在沙丘间。
我们决定不坐骆驼,自己爬上去,好更深切地体会沙漠。我们沿着骆驼留下的蹄印前行,一路风景宜人。
金黄的细沙柔软细腻,一阵风过,在沙丘表面形成圈圈海浪般的纹路,弯弯的弧形,层层漾开。间或有零星绿色跳入眼帘,那是沙漠里的奇迹――骆驼刺,它身形很矮,叶子如同茎,抵御着风沙的肆虐和阳光的暴晒,顽强地绽出一抹浅浅的绿,娇嫩新鲜,赋予沙漠以生命和灵气。
然而在沙漠中行走毕竟不如在陆地上轻松,每一步都会微微陷进去,把脚从小小的凹坑里拔出来,然后再走一步,再拔,再走,如此反复,始终无法快行,况且又是陡坡路,十分艰辛。走不多久,我们就已经口干唇燥,气喘吁吁了。抬头看看,天空碧蓝如洗,没有一丝浮云,那火辣的阳光,明亮而又刺眼,似乎没有经过厚厚的大气层,而直接将光芒倾泻在我们身上了。细细的汗珠落在沙里,很快就不见了,喉咙早已干涩,想咽口唾液润润,却连泡沫都吐不出来了。我觉得自己头昏眼花,想要晕倒在这无边的沙漠里,Lars说若坐下来就再也不想走了,我管不了这些了,一屁股坐在了沙里,一动不动,任自己暴晒在阳光里。稍息片刻,爬起来正待继续走,猛然查觉细细的沙子已经从我的腰际处钻到了裤子里,紧紧贴着皮肤,弄得我好不尴尬。
终于爬到了山顶,正待换口气,只见邻近这座沙山的另一座山更高更陡,尖尖的山顶巍然耸立,吸引着我们去亲近它。于是吸一口气,开始缓缓地攀登这更高的山峰,这次更加艰辛。坡面呈九十度,几乎垂直,没有碎石挡脚,没有树木攀援,软软的细沙一步一滑,后来我们索性甩掉鞋子,卷起裤腿,光着脚丫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前进,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去。走在我前面的女孩,爬到半山腰时,手里的包包突然掉了,只见那包包骨碌骨碌,眨眼工夫就翻滚到了沙山脚,女孩眼巴巴地瞅着停不下来的包包,哭笑不得。
一行人拖着酸痛的双腿,精疲力竭地站在了沙山顶上,这里自有另一番气象。放眼望去,天空高远,如同大块水晶,蓝得耀眼,沙丘波浪般起起伏伏,无边无际,在阳光的作用下,投下道道阴影,色彩也随之变化,褐红,暖金,亮黄,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层
次分明,纵横交错,那最远处更与天色相连,蔚为壮观。沙山顶部的路俗称“沙漠长城”,非常狭窄,只容一人行走,如同屋脊,又如巨大的鱼背,更像黄色的丝带蜿蜒飘荡。风很大,吹乱了衣襟和头发,也带来了远处的驼铃声,叮叮铃铃,在山间回响,清脆悦耳,熨贴温润------我忘了一路的辛劳,只觉得一阵激动,一股豪情在胸中回荡:大漠啊,我来了。第一次,我的脚紧贴着你的肌肤,我的鼻子呼吸着你的气息,我的心感受着你如血脉般起伏的背脊。我微微昂起头,面向沙漠,迎着太阳张开了双臂:阳光,沙漠和风啊,把我带走吧-------
我们在高高的沙山顶上流连徜徉,不肯匆匆离去。希腊朋友操着专业的长炮筒――长焦距照相机四处瞄准,又问我是否愿意在沙上用中文写下“中国”,以便他们拍照,带回希腊。当然愿意啊!我欣然应允,在沙上写了大大的两个汉字――中国。他们也在旁边写了同样大小的英文“Greece”。望着阳光里的“中国.希腊”,我思绪翻滚,胸中一阵莫名的感动和自豪。拍吧,这是我们的鸣沙山,我们的中国。中国和希腊这两大文明古国,同样走过了沧桑千年,不知我们的祖先们,是否也曾骄傲地肩并肩写下两国的名字,是否也曾讨论过孔子,老子,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
骆驼
鸣沙山和月牙泉之间,有一个游客休息中心。我们在那里停下来歇歇脚,喝杯水润润嗓子。大批的游客在此休息,也吸引了当地的居民赶着一队队的骆驼聚到这里招徕生意。
一直都很喜欢骆驼,觉得它集健美、智慧、忍耐、坚毅、温顺、高贵于一身。
它健美:它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头部微昂,修长的脖子微弯,饱满的驼峰高耸,浑圆的腰身鼓起。四肢健壮,尾巴灵活。还有那柔软的毛发,呈深棕、深啡、土黄或乳白色,温暖而又耐看。
它智慧:懂得将能量储备在驼峰里,懂得用高亢的叫声引领同伴,懂得分辩如何沙漠中的植物,甚至从不会迷失在辽阔大漠里,既使遇上狂风,也能在漫天风沙里找到方向,顺利抵达目的地。
它忍耐、温顺而又坚毅:从古至今,它背负着商人、骚客,还有文成公主,走过了唐汉,走过了宋清,在它的身后是丝绸之路,是边疆嫁旅。无论周遭如何变幻莫测,如何恶劣凶险,它跋涉的四蹄从不曾错乱,更不曾停歇。
它高贵:它的头始终高昂,优美的脖子伸得长长的,那是它生命的姿态,那是不屈不扰,永不妥协,渺视一切艰难险阻的高傲,那是不容侵犯的尊严!
我最终取得了主人的信任,同意让我牵着一匹骆驼四处转转。我摸摸它的毛发,又搂搂它的脖子,它抬眼看看我,我也看着它,且久久地凝视着它的眼睛,想要望进它的灵魂深处-------
月牙泉
月牙泉坐落在鸣沙山的右边。四周沙丘环绕,它如一块碧玉,又如一面明镜镶嵌在金色的臂弯里。
月牙泉极小,只有一小片池塘的面积,水也不深,最浅处只有数米而已,但水质清澈,明净透底。它两头尖尖,中间微丰,酷似新月。泉边长满了芦苇,绿色的芦叶和白色的苇花倒映在水里,泉水的光波又折射在芦苇上,相映成趣。
它是这大漠中最恒久的奇迹。千百年来,地质变迁,沧海桑田,狂风使周围的细沙吹拢、聚散,无数次地改变沙丘的位置和形状,但斗转星移,风吹沙埋,它从不曾被风沙彻底埋葬过,且泉水从未满溢,也从未枯竭,始终静静地自成一泉,如一弯新月,护着几米绿水。
它是沙漠的眼睛,更是沙漠的灵魂。在周遭荒芜、粗矿的沙漠行走,难免压抑烦躁,僵硬疲乏,沙漠中恶劣的太阳和狂风更是加重了身心的疲累。所以站在这清凉、柔美的泉水边,心下顿时一片澄静,身上紧绷的神经也慢慢松施下来。于澄静放松中,更有一股隐隐的感动充塞心田,眼睛被涌上来的泪刺得辣辣的,又难受又熨帖。试想古今多少驼队曾路过这里,运货的商人,远行的浪子,新嫁的女儿,甚至还有那征战的将士,或许数日,或许数月,他们都在这荒漠里跋涉,远离亲朋,远离奢华,更远离人烟,眼前是无边黄沙,耳际是呜咽西风,一路奔波劳顿,乍然见到这清泉和芦苇,该是何等的激动啊,那奔过来的脚步也必是踉跄的吧?他们拴好驼马,在泉边坐坐,歇歇,鞠一捧泉水润润心田,失意也好,得意也罢,都暂且抛开吧,整整衣襟,理理乱发,在这遗世独立的泉里重获勇气和慰藉,于是再远的路途也可以从容继续------
我去月牙泉时,Lars和希腊朋友都觉得没意思,只远远地站着,不肯走近。是啊,对于一个异国游客来说,月牙泉无非是一潭小小的,波澜不兴的死水而已。它的神韵又岂是一个没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外国人所能理解的呢?! QT,我要分呢
⑼ 写敦煌月芽泉和鸣沙山还有敦煌莫高窟的游记作文400字
高窟。
我们参观了在他的身边有的则笑容了。
步入石窟,我就
被那尊高达像深深地吸
引了。要知道,我张开的手掌也只有他的一个指甲盖呢
!而且,他那副正在念经的样子是那
样一本正经,他的尊严打动了我的心灵。
石窟四周的石壁上还画着笔画,让石窟变得更加生动。这其中,我最喜
欢的就是九色鹿的壁画了。它,一只拥有九色皮毛和一颗善良的心的九色鹿,被古人画得
栩栩如生。我真不敢相信古人有那
么灵巧的双手,可以把他们画得如此生动。高窟。
我们参观了在他的身边有的则笑容了。
步入石窟,我就
被那尊高达像深深地吸
引了。要知道,我张开的手掌也只有他的一个指甲盖呢
!而且,他那副正在念经的样子是那
样一本正经,他的尊严打动了我的心灵。
石窟四周的石壁上还画着笔画,让石窟变得更加生动。这其中,我最喜
欢的就是九色鹿的壁画了。它,一只拥有九色皮毛和一颗善良的心的九色鹿,被古人画得
栩栩如生。我真不敢相信古人有那
么灵巧的双手,可以把他们画得如此生动。高窟。
我们参观了在他的身边有的则笑容了。
步入石窟,我就
被那尊高达像深深地吸
引了。要知道,我张开的手掌也只有他的一个指甲盖呢
!而且,他那副正在念经的样子是那
样一本正经,他的尊严打动了我的心灵。
石窟四周的石壁上还画着笔画,让石窟变得更加生动。这其中,我最喜
欢的就是九色鹿的壁画了。它,一只拥有九色皮毛和一颗善良的心的九色鹿,被古人画得
栩栩如生。我真不敢相信古人有那
么灵巧的双手,可以把他们画得如此生动。高窟。
我们参观了在他的身边有的则笑容了。
步入石窟,我就
被那尊高达像深深地吸
引了。要知道,我张开的手掌也只有他的一个指甲盖呢
!而且,他那副正在念经的样子是那
样一本正经,他的尊严打动了我的心灵。
石窟四周的石壁上还画着笔画,让石窟变得更加生动。这其中,我最喜
欢的就是九色鹿的壁画了。它,一只拥有九色皮毛和一颗善良的心的九色鹿,被古人画得
栩栩如生。我真不敢相信古人有那
么灵巧的双手,可以把他们画得如此生动。高窟。
我们参观了在他的身边有的则笑容了。
步入石窟,我就
被那尊高达像深深地吸
引了。要知道,我张开的手掌也只有他的一个指甲盖呢
!而且,他那副正在念经的样子是那
样一本正经,他的尊严打动了我的心灵。
石窟四周的石壁上还画着笔画,让石窟变得更加生动。这其中,我最喜
欢的就是九色鹿的壁画了。它,一只拥有九色皮毛和一颗善良的心的九色鹿,被古人画得
栩栩如生。我真不敢相信古人有那
么灵巧的双手,可以把他们画得如此生动。
⑽ 敦煌莫高窟游记400字
这次出游是和几位好友去的,还有一位当地导游.
从江南坐火车,颠簸二天二夜到兰州,再换乘汽车,晓行夜宿,在第5天傍晚终于到了敦煌。
来敦煌之前,在我的印象中,它不过是伫立在黄沙红柳之间。到了敦煌,才知道自己浅薄,敦煌城繁华得很。
当车穿越长长的防风林,驶入市区的时候,这一切意料之外的东西已不再使我们关注,重要的是历经艰辛的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大家心中不约而同地欢呼一声:敦煌,我来了!
第二天清晨,我们驱车去莫高窟。
在车上,导游一再告诫大家,到了莫高窟,不要单独行动,不要离开导游,不要胡乱照相。她称之为"三不"政策,要求大家一定坚守。
车驶出敦煌城这个绿洲,向荒漠中进发,大概开了40分钟的路程,才到了莫高窟。
莫高窟坐落在一条毫不起眼的土黄色山脉的腰间,稀疏的树林掩映着一个个洞窟,一条早已干涸的河床在它脚下横亘着,荒凉极至,萧瑟极至,却又神秘极至。
虽然敦煌除了莫高窟还有鸣沙山月牙泉那样的千古奇观,但敦煌无疑是因为有了莫高窟而成其为敦煌。这里汇集了太多的文化积淀;收藏了太多的历史画卷;也凝聚了太多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走近莫高窟,仿佛就是走进人类文明的时空长廊,使你在人类伟大与渺小的纠缠中不能自拔。
莫高窟相传始建于前秦,号称一千个洞窟,其实大概五百多个洞窟。我们在门前交了相机(相机不许带入莫高窟),跟着走进了一个个黑暗的洞窟,踏进了历史的长河。
为了保护洞窟里的绘画和塑像,莫高窟所有洞窟都没有装灯,每个洞窟里都装着先进的电子监控设备,确保文物受到保护。而且,每个洞窟都是加锁的,导游手里拿着一大把钥匙,打开洞窟,带着游人进去,出来后立即锁上,哪怕后面一批马上就要进来参观也照锁不误。
在导游人员身上,还有一件必备之物,那就是手电筒,这是参观时照明所用。在黑暗的洞窟中,人们跟着导游深一脚浅一脚往里走,忽然导游打开手电筒,照亮一片精美的壁画,开始他们早已烂熟的讲解。他们肯定对此已经漠然,讲解中并无多少感情色彩和抑扬顿挫,对人们的惊叹声也不以为然,但参观的人们却经历着内心的某种激动和思考的冲击,那小小的手电,照亮了前人的伟大,也照出我们的渺小。
参观一个洞窟接着一个洞窟,所有洞窟没有名子只有数字符号:"330窟,350窟,220窟" 它们就象 历史长路上的里程碑一样,记录着人们走向文明,创造文明的历程。也记录着一个个朝代的风貌。唐朝无疑是最杰出的,在所有洞窟中,唯有唐朝的内容最丰富,手法最高超。而到了清代,则明显看出些许衰败,壁画塑像的神韵全无,干巴巴的千篇一律,就象导游小姐说的那样,所有人物的表情特征都象慈禧太后一样。
有了莫高窟才有了敦煌,而有了藏经洞才有了莫高窟。那个难以评价的王道士就是在这里打开了敦煌之门,莫高窟一万多件难以估价的珍贵文物,也是在这里被外国人掠走。
那个被王道士发现的暗门至今仍打开着,里面什么也没有,使人难以相信,在这个简陋的洞穴中,曾经存在过那么丰富的文化矿藏;使人难以判断,这个简陋的洞穴,究竟是一个民族的荣耀还是耻辱。
中午时分,游人们在历经一场心灵的洗礼之后,疲惫地离开洞窟走向返程的车辆。空寂的大漠在正午阳光下更显得荒凉。1600年前,乐樽和尚看见三危山的佛光,开凿了莫高窟第一眼石窟,千百年来,有多少匠人艺师涉过千山万水来到莫高窟,用千万人的心血造就了莫高窟的辉煌。在这个过程中,支撑他们穷其一生的信念是什么呢?那么多的文物艺术精品,来自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艺术手法,是何种原因导致它们从四面八方汇集敦煌?这个世界上难以解释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们不可能也无法找到答案。我们只是敦煌的一群过客,我们来了又走了,留下几声惊叹,带走一些小纪念品,匆匆奔向下一个目的地,而莫高窟永远属于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