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汉阳城遗址公园
㈠ 武汉市汉阳区汉阳城云顶二期属于哪个社区,对应哪个小学
汉阳城属于归元片区改造项目之一,中小学:腰路堤小学、钟家村小学;武汉三中、钟家村中学
㈡ 浦城是在福建哪个市
浦城在福建南平市。
浦城县为福建省南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北纬 27°32’─28°19’,东经118°11’─118°50’。面积3374.7平方千米。除石陂镇通行闽北方言浦城话,其余通行吴方言。
浦城地处仙霞岭南侧。年降水量1780毫米,年均气温17.4℃。水系有南浦溪为干流的大小河流57条。北部渔梁岭和西部的铸岭头是长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分水岭。
矿藏有硫铁、铝、铅锌、铜、钨、高岭土、萤石。205国道纵贯县境南北、浦武公路横穿中部,为小浦公路终点。名胜古迹有宋大口窑遗址、南宋真德秀故居、梦笔山、汉阳城遗址等。
(2)浦城汉阳城遗址公园扩展阅读
浦城县地理环境:
闽北重镇浦城,位于福建省最北端,踞八闽上游,界闽浙赣三省。与浙江省的江山市、遂昌县、龙泉市,江西省的广丰区,福建省的松溪县、建阳区、武夷山市毗邻。境内面积3383.02平方公里。为福建省第三大县。
武夷山脉和仙霞岭在县北际会,沿县境迂回诘屈延伸,形成四面环山,岗峦罗列,从北向南倾斜,略向南开口的盆地。千米以上的山峰290座,雄峙县东北的营盘尖,海拔1664米,为群峰之冠。溪山环合。水分别流注闽浙赣三省:干流南浦溪,为闽江源头,发源于县北柘岭,县南出境,注入建溪,汇流闽江。
浦城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降雨量1780.2毫米,为福建省多雨地带之一。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93.5小时。矿藏种类多。铀矿、硫铁矿储量居全省第一,铅锌矿、萤石矿品位高,瓷土资源丰富,濠村有黑色花岗岩大型石料矿床。
㈢ 江山浦城属于哪个省
江山市位于浙江省;浦城县位于福建省。
江山市
简介
浦城县,福建省南平市辖县,中国丹桂之乡。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是福建的"北大门",自古为中原入闽第一关,分别与浙江省的江山市、龙泉市、遂昌县和江西省的广丰县接壤,与福建省的建阳市、武夷山市、松溪县毗邻。全县辖2个街道、9个镇、8个乡、296个村(居)。2006年末,户籍人口4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16万人。除石陂镇、水北街镇等少数乡镇通行闽北方言,其余大部分地区通行吴方言。
全县区域面积3383平方公里,为福建省第三大县,其中山地面积437.4万亩,耕地面积55.47万亩,河流水域面积15万亩,是中国、福建省最早的商品粮基地县。中国十大香樟基地之一。林业用地面积40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1%,林木蓄积量981万立方米,是中国南方林业重点县。山延两脉、水注三江。县境西北为武夷山脉的延伸,东北则为仙霞山脉的延伸。
浦城县属三江源头之一,境内溪水分别流入闽江、长江和钱塘江。北部渔梁岭和西部的铸岭头是长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分水岭。水系有南浦溪为干流的大小河流57条。205国道纵贯南北近百公里,省道花崇线横贯东西,小浦线、古二线连接东北、西北,建设中的浦南高速公路是京台高速入闽第一站,是海西区连接长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
地理
浦城县地处闽浙赣三省七县(市)结合部。浦城是福建的北大门,是福建省仅有的两个地处三省结合部的县之一。全县辖10镇9乡,288个村,总人口40.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5万人。二是呈现“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结构。全县疆域面积3383平方公里,面积为我省第三大县,其中山地面积427.4万亩,耕地面积55.47万亩,河流水域面积15万亩,年产粮食2.6亿公斤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3.1%,林木蓄积量1115万立方米,毛竹58万亩。
经济
2007年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0.05亿元,增长11.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62、8.58、10.85亿元,分别增长4.7%、15.7%、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8亿元,增长40.1%。财政总收入1.58亿元,增长16.7%,其中地方级收入9610万元,增长19.2%,首次实现收支平衡,当年消赤105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亿元,增长12.9%。实际利用外资2515万美元,增长8.4%;外贸出口总额3714万美元,增长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77元,增长9.12%;农民人均纯收入4046元,增长7.9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4%。年末户籍人口41.01万人。
工业: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9.7亿元,增长18.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9.01%。生物化工、林产加工、绿色食品、轻工轻纺四大优势产业完成产值11.91亿元,增长29.6%。规模工业企业从39家发展到50家,产值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66%;45家民营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占规模产值的80.3%;经济综合效益指数继续位居南平市首位。福建浦城工业园区列入省级工业园,并经国家发改委审定认可,目前,入驻企业25家,总投资4.5亿元,产值2亿余元,安置用工2000多人,创建稳定和谐工业园区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总投资1亿元的正大浦潭工业新区年产1000吨盐酸金霉素项目基本建成。
农业: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5亿元,增长6.4%。粮食播种面积5.08万公顷,总产21.73万吨,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发展经作1.5万公顷,其中烤烟收购6.75万担,产量、质量、效益、税收创历史新高。投资1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20家,其中24家规模龙头企业实现产值4.95亿元,增长45.9%,农民从产业化中人均增收780元。改造中低产田、标准农田713万公顷,修复水毁水利工程139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成为全省典型,新增转移6465人,实现人均务工收入1107元,增长9.6%。
项目开发:全县落实各类项目202项,当年投资规模10.12亿元,完成投资7.82亿元,增长7.57%,其中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40项,500~1000万元项目47项。“两个比重”明显提升,分别达71%、77.69%。浦南高速公路(浦城段)正式动工;年“百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完成155公里,通乡公路全面硬化;农村水利“523”完成投资1700万元,建成56个村级供水工程,2.94万人喝上安全饮用水;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6698平方米。
改革创新:实施县直单位挂点扶持75个村,帮扶资金470多万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并通过省上验收,实行林权证抵押贷款5400余万元。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完成增资扩股1820万元。新完成县印刷厂、林化总厂等国有企业和电力股份制改革,县属建筑企业改制正式启动。全面实行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国库统一发放和年均10万元的县级转移支付补助。整合组建了南浦、河滨两个街道。完成新批外资项目10个,发展外贸出口企业21家;山海协作引进县外资金6.60亿元,增长51.8%。
社会事业:实施省、市科技项目8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和开发新产品41项。新组建“福建省浦城职业技术学校”,仙阳中学成为全市农村第二所三级达标校,高考本科上线率居南平市第四。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5%和97%。县林业局森林公安分局获“全国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先进单位”。
人民生活:新增城镇就业204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76人,企业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73万、1.58万、2.8万人;享受城镇低保3077人、农村低保万人。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扶政策,并增设对55~59周岁女性的奖扶;实施农村低保家庭学生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1535人。“造福工程”搬迁300人。年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县公安交警大队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先进单位”称号。
旅游
城区东隅仙楼山(越王山),闽越王余善曾筑烽火台于山巅,设行宫于山麓,清代设南浦书院,有炼丹井、卓观亭等景,今辟为仙楼公园,建革命烈士纪念碑。东郊有石排下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文化遗址。西北郊梦笔山传为南朝文学家江淹“梦笔生花”处。水北街黄碧有宋瓷大口窑址。城关龙潭门有元代为纪念真德秀而改建的西山真夫子祠。仙阳有西汉汉阳城遗址。西山(西山源)有真德秀所建西山精舍及睦亭(衍义亭)遗址。渔梁山曾列入“天下十大名山”。浮盖山高寒仙雅、奇秀清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盛赞仙坛、龙洞、大池之胜。小武当山有仰狮峰、玉带泉诸景。古楼坑口为1932年浦西区苏维埃政府驻地,尚存红军标语墙。游览地还有南浦溪大桥、西门公园等。
九石渡景区:九石渡景区在水北街镇境内,景区内丹山怪岩、碧溪清流,构成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那历经沧桑的寺庵、古瓷窑遗址唤起人们对悠悠岁月的思绪。历代均有名人到此游览,并留下诗文,给予景区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景区,一为金斗山景区,上有金斗观、仙人洞等11个景点。金斗山因奉祀玄武帝君,故金斗山也称小武当山。; 二为一段长约6公里,可与武夷九曲媲美的溪流--九石溪水路景区,从金斗山下的观前村开始到茅洲村,乘坐旅游船游水路可观赏卧牛饮水、九石渡、老鼠岩等17个景点以及两岸丹霞地貌奇峰怪石。你将铃听到船工尾尾道来的各种美丽传说。 当你泛舟在幽静的溪水上,可欣赏到两岸的的碧水丹崖,乔松翠竹, 更能感受到一派浓郁的田园风光。 远望岸上随风飘荡农家作物,及偶尔见到农夫在地里悠闲劳动的场景,你将会深刻感受到何为人间世外桃源。
在景区附近还有古埠观前、南宋爱国大诗人谢翱的故居(观前村至今还保留着一块明万历元年(1573)的《皋羽谢先生祠记》石碑)、东路岩庵水帘洞、明代的云峰寺、唐代的轮藏寺、江南道教地小武当山诸胜,有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水北大口窑窑址, 更有建村二千多年的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观前和堪称江南一绝的沿河吊角楼。历史上南宋文学家江淹(“梦笔生花”和“江郎才尽”这两个成语就源于江淹),宋代的朱熹、明代的徐霞客都在此驻足并留下了赞美这里山水的诗文。江淹贬滴浦城当县令时,饱览了观前村附近九石山的秀丽风光,第一个以"碧水丹山"赞美这段山水,写下了<赤虹赋>,其中写道:“东南峤,爰有九石之山,乃红壁十里,青萼百仞,苔滑临水,石险带溪……”。观前村对面的金斗山更是载在<徐霞客游记>中。徐霞客在1628年乘舟游览了观前,他在《游金斗山小记》中写道:“石磴修整,乔松艳草,幽袭人裾……四山环拱,重流带之,风烟欲瞑,步步惜别也。”
九石渡景区附近的水北街镇还盛产茅洲瓜子。游览之余可在当地购买浦城特产桂花茶(又称木樨茶),茅洲瓜子等。
匡山风景区景:匡山,位于浦城县富岭镇境内,距城3到5公里,东界浙江龙泉,距龙浦公路7公里左右,因山形"四周奋起,而中短下,形似匡庐"而匡山主峰又名匡山斗,海拔1349.9米。另千米以上高峰还有数座,犹如众星拱月,遥相呼应o匡山以葛藤岭为脉源,周遭约50公里,走向东北一西南。山势巍峨挺拔,雄伟险峻。-山中植被层次丰富,种类繁多,终年郁郁葱葱 匡山一重要自然景点是香坛观日。香坛为匡山最高处一岩石,形似坛,名香坛。自古游人在此烧香祈愿,或居高远跳,俯揽众山及闽浙两省边境景物,晨起观日出与海上观日出,异曲同工 匡山另一重要景点是匡山山脉西南端的岩顶山,海拔800余.米,山顶空旷,面积约1000平方米,形似纱帽,亦名纱帽山。山道峭如云梯,有石级千余,还有古井、寨门、一渡关、二渡关、养马槽、跑马道等遗迹匡山自然景色清幽秀丽,人文景观亦具特色。元至正十二年(1352),浙江龙泉人章溢帮助元将石抹宜孙镇压农民起义军后,不带峰蔽谷,章溢乃在山上建"看松庵飞并循山的高下、曲折,构筑囚亭,称为烟云万顷亭、苍雪亭、坐看云起亭、环中亭。章溢与刘基、宋漉为同乡挚友,他隐居匡山时,他们都到此造访,并分别写了《苦斋记》、《匡山看松庵记》。他和刘基、宋漉、叶琛在帮助朱元璋统一中国建立明王朝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史称"浙南四先生",属明朝的开国元勋之列o此后,亦有不少文人墨客到此寻幽探古,避世修身,留下不少诗篇章溢当年所建的庵、亭、斋因历经沧桑,现多已毁。目前,只留下看松璀,亦在清代改为天师庙,供奉江西龙虎山张、李、叶三位天师,至今香火不断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匡山将与其山脚下的高坊水库组合成山水风光旅游区,向世人重新展示其秀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浮盖山:浮盖山又名盖仙山,位于浦城县盘亭乡柳墩村东面,面积1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146米。它犹如一条尾摆西北、首向东南的巨龙,雄踞在闽浙赣三省边境。明朝旅行家徐霞客五次入闽,曾两次遍游山中诸景,并在山中大云寺写下了<游浮盖山记>,盛赞浮盖山“石痕竹影,娟然可爱。峰恋环列,此真独胜”。
浮盖山属花岗岩地貌。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形成了奇峰突兀、怪石漫坡的独特景观,再衬托以郁郁葱葱的苍翠松柏,四季不凋的淙淙涧泉,大自然伟力在闽浙赣三省边境造就了这片奇秀的山川。
浮盖山景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主峰碧狮峰梅拢在"6米,山麓已有30公里的环山公路,可通大小车辆。 浮盖山山体由古老的花岗岩构成。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由于各种自然力的作用,山岩崩裂断塌,形成了奇峰突兀,怪石漫坡的独特景观;再衬托以郁郁葱葱的苍松翠竹,冬夏不捆的踪棕涧泉,太自然在闽浙边境造就了这一片秀丽的山川。明朝末年,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作八闽之游的第一站便是此山。他被浮盖山的奇丽景色所吸引,在山中流连数日,在《徐霞客游记》中留下了优美的文字。
浮盖山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奇峰与怪石。游客在山下十余里外,远远就能望见石人峰酷似一位危冠高坐的仙翁在守护着三省边境;那酷肖犁头与犁伴的犁尖峰直插云天;而指节毕现的仙掌峰则仿佛向游人指点迷津:主峰碧狮峰近顶处的块垒巨岩恰似一头雄狮蹲伏,似乎猛然一扑便可跃上峰顶;还有那巨岩天然累叠而成的棋盘石俨如一座巨大的城寨古堡,而游人却可沿着岩石缝隙转弯抹角地攀上峰顶……。随着坡回路转,这些岩峰由于视角的变化,在游人眼底又呈现不同的形象,令人叹赞不迭。特别在山坡茂密的松竹丛中,那些奇形怪状的巨石,大者高一二十米,小的三五米不等,有的像伏牛卧虎,有的如球如璧,有的则如钟如鼓……·,真是千奇百怪,形态各异。这些大大小小的石岩,挤挤挨挨,层层迭迭,互相支撑,又形成了曲曲折折、忽明忽暗的岩洞,它虽没有石灰岩溶洞那般深幽,然而游人侧身其中却无需灯火,而又能充分体验"洞游"的情趣。唯有徐霞客当年在寺僧引路下燃薪人游的石龙洞,乃是在钟鼓岩附近的一条深邃的岩隙,游人须从仅容一人出人的洞口悬身而下,洞内下端可容三五人,但向上愈窄,三五十米之上,仅容一人侧身立足,因洞身狭长且两壁岩石粗疏犹似龙鳞,洞顶又有一脉清泉细细而下,故古人号之曰"石龙洞",这是浮盖山唯一一处"暗无天日"的奇洞。
浮盖山上,有一座据传始建于唐代而至今香火旺盛的梵宇——大云禅寺。这座古刹是佛教宁济宗的寺院,据说当年日本空海法师渡海人闽、北上中原曾经过这里。这座古刹虽历经千百年沧桑,基本上还持原有规模,除礼佛进香外,历来是文人墨客、官宦游人玩赏浮盖山风光的停靠站o当年徐霞客来游,便在寺中下榻三日。 在浮盖山麓靠近闽浙两省交界处,还有一座历史上著务的关隘——枫岭关。此关地控闽浙赣三省,在公路开通之前,千百年来一直是三省人民相互往来的唯一通道。如今它的原有作用虽已结束,整个关隘仅关门尚存。但游人到此,驻足关前,脚下是两米多宽的石板古道,跳望两省的村落田园、重重山峦,今古兴亡、逝者如斯的怀古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浮盖山的地理位置也很优越,它与我国东南半壁的重要风景区都有公路相通?真可谓"四通人达"。由此北去直通浙江省的新安江千岛湖,距离约200公里:西北沿205国道线公路到安徽黄山约250公里;西向公路可直迭江西省-三清山、龙虎山等道教名山(距离分别约150公里和200公里):西南向公路可通武夷山,距离约130公里;由此向东驱车去福建闽东太姥山风景区大约300公里,东北向有公路直达浙江省著名的青资、宝剑之都龙泉市,距离只有140公里。游兴未尽的客人由此尽可自由选择,再奔前程。
浦城均溪丹霞地貌风景区:在盘亭乡西北部与江西省广丰县紧邻的秀里一刘回一均溪一带,有一片发育较好的丹霞地貌。
从盘亭乡驾车西行6公里到秀里村便见清幽幽的盘亭溪两岸耸立着的都是高高低低的红色山丘从秀里村沿着村简易公路折向西南行2公里许忽见路右边一座火红的岩峰拔地而起当地人称之为"朝天烛"在它脚下有一片高宽各10余米的半圆形平整岩壁当地人称之为"半边月"在"半边月"对面路左边的岩丘半腰有一条深深的岩缝岩缝西端有一洞深不可测称之为"棠峰洞"。再前行1公里许到半源村只见路右边有7座峻峭的红色山岩紧紧依挨称之为"七岩峰"。再前行到南坞村村旁有两株参天古松校干合抱仿佛在欢迎远客光临。与南坞村相对的路左边又是一座峻峭的岩峰松竹茂盛当地人称之为"龙岩"龙岩一侧崖壁上有一洞洞中有一条黑色石柱称为"归洞龙"洞内有石刻"龙岩"二字洞中甘泉冬夏不捆。车到刘田村外只见村后一座岩峰顶部兀然独立着一块巨石其状如鸡称为"上山鸡"与"上山鸡"相对在"龙岩"南端有一对高20~30米的尖细岩石恰似一对巨大的羊角因此被称为"羊角石"而龙岩则成为羊身,连成。
特产
浦城为国家商品粮基地(素称“闽北粮仓”),福建边境贸易重点县,省林业重点县,李柰、莲子、绿茶生产基地之一。农副产品有稻米(“美人红”米著名),油菜籽、烟叶、甘蔗、花生、芝麻、油桐籽、乌柏籽、松脂,棕片、板栗、香菇、笋干、生漆,柑橘、梨、柿、批杷,兔毛,药材厚朴、泽泻,特产薏米。浦城还是全国四大香料基地之一。
㈣ 中国有两浦城vs蒲城有谁知道
浦城是福建省,属南平地区。蒲城是陕西省属渭南地区。
㈤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到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有多少公里
四川广安,邻水。距离福建省南平市。大约1500km左右。
㈥ 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到浙江省衢州市达坞要经过哪些地方
从福建省南平来市浦城源县出发到达浙江省衢州市达坞要经过的地方浦城县——里塘村——十八里——九龙庵——殿基村——番薯铺——仙阳镇——真德秀故居——汉阳城遗址——排栅——金樟——官路乡——姚宅——廿八都镇——上凉亭(东坑口)——黄井坑——达坞
㈦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的过年习俗 有的人速度 我给15财富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为闽、浙、赣三省七县结合部。北部、东北部、东部分别与浙江省的江山市、遂昌县、龙泉市接壤,西北部与江西省的广丰县毗邻,东南部、南部、西部分别与省内松溪县、建阳市、武夷山市相连。全境处于东经118°11′—118°49′,北纬27°32′—28°22′之间。县治驻南浦街道,位于东经118°31′—118°33′之间。县城距省会福州市218公里(直距,下同),距南平市驻地150公里 福建南平浦城县交通地图
,距邵武市123.5公里,距武夷山市54公里,距福安县赛岐港(距浦城最近港)155公里;距浙江省会杭州市302公里,距江山市89公里,衢州市120公里,温州市207公里;距江西省会南昌市271公里;距上饶市80公里;距上海市464公里。 新石器时代,先民在南浦溪主支流两岸聚居。西汉时,浦城为闽越活动中心。浦城建城早于置县,因西汉中期东越王馀善筑城临浦得名。东汉建安初年(约在196~200年间)置县,称汉兴,是福建省最早置县的五县之一。三国称吴兴,唐称唐兴,武周称武宁,武则天去位后复称唐兴。唐天宝元年(742),以东越王馀善曾在此临溪筑城,定名浦城县,简称"浦",别称"南浦"、"柘浦"。为当时福建省三个“紧”县之一。民国23年8月至民国27年6月(1934年8月至1938年6月),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县境地势由东北部和西北部向中、南部倾斜,仙霞岭余脉从东北向东南环绕东部边境,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90余座,其中位于东北部的营盘尖,海拔1664米,为本县最高峰。山地面积412.3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81.26%,耕地面积58.4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11.53%。县境中部由大片燕山期花岗岩组成了低山丘陵,经河流下切侵蚀,形成许多宽谷盆地。土壤大部分属 浦城县电子地图
[2]闽西北低山谷盆红壤、灰泥田土壤。仙霞、武夷两山余脉交接于境北低山丘陵,渔梁岭为闽江水系与信江水系分水岭。境内河流溪涧为闽江、衢江、信江三江源头。干流南浦溪,为闽江源头,发源于县北柘岭,县南出境,注入建溪,汇流闽江;东北部山地为浙江省钱塘江等集流区;西北的盘亭溪、古楼溪流入江西信江。全县水域面积15.5万亩,占总面积3.05%。全县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31.213亿立方米,水电理论蕴藏量25.08万千瓦。主流南浦溪自北向南贯流全境,全长189.2公里,流域面积2817.39平方公里。全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降雨量1780.2毫米,年均日照1893.5时,年均气温17.4℃。 据2000年10月前数据,全县东西宽61公里,南北长87公里,全县疆域面积为3383.02平方公里,为全省土地总面积12.40万平方公里的2.73%,管辖面积3387.02平方公里(疆域面积减去外县插花面积,加上在外县的插花地和飞地面积),与建阳市并列为全省第三大县。2000年10月底完成法定边界线勘定任务,据新勘界,县行政区域边界线全长455.55公里。其中省际界线240.95公里,省内县际界线214.6公里。 一、福 浦城县
建省最早置县的五县之一。浦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古闽越文化发源地。评为2005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猫耳弄山商代古窑群遗址,为中国早期陶器制造历史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浦城于东汉建安初年(公元196年)置县,至今已有1811年,历史上出过8个宰相、20个尚书、4个状元、172个进士。县境内山水秀丽,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以浮盖山、匡山、九石渡等为著。历史名人江淹、陆游、朱熹、徐霞客、林则徐等曾在浦城工作和生活,谱写了大量广为流传的佳作。 二、三省七县结合部。浦城是福建的“北大门”,自古为中原入闽第一关,分别与浙江省的江山市、龙泉市、遂昌县和江西省的广丰县接壤,与本省的建阳市、武夷山市、松溪县毗邻。全县辖19个乡镇(街道)、296个村(居),现有人口40.79万人。 三、 浦城县交通地图
[3]“八山半水分半田”。全县区域面积3383平方公里,为我省第三大县,其中山地面积437.4万亩,耕地面积55.47万亩,河流水域面积15万亩,是全国、全省最早的商品粮基地县。林业用地面积40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1%,林木蓄积量981万立方米,是中国南方林业重点县。四是山延两脉、水注三江。县境西北为武夷山脉的延伸,东北则为仙霞山脉的延伸。浦城属三江源头之一,境内溪水分别流入闽江、长江和钱塘江。205国道纵贯南北近百公里,省道花崇线横贯东西,小浦线、古二线连接东北、西北,建设中的浦南高速公路是京台高速入闽第一站,是海西区连接长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 四、除石陂镇、水北街镇等少数乡镇通行闽北方言,其余大部分地区通行吴方言浦城话。 浦城的丹桂 浦城被誉为中国丹桂之乡,福建浦城丹桂系中国桂花优良品种之一,当地俗称红木樨,属木樨科木樨属(Osmanthus)丹桂品种群(Aurantiacus Gro up),主要品种为大叶丹桂。其可考历史可追溯到2500年以上,源远流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花的记载。春秋战国时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在《九歌》中诗句:“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其中桂浆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酿制的美酒,这是现可考的最早提挂花和桂花酒的文字。必须说明的是,公元前334-前223年,浦城隶属于楚国,岁有进贡,楚人屈原正处这个时期。战国时(公元前256-前221年)典籍《山海经·南山经》(作者多人、佚名)提到“南山之首曰昔隹 山,其首招摇之山多桂”。“南山”泛指南方之山,这是最早提到桂花产地的文字。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公元前104-前91年撰成)中提到:“江南出枏、梓、姜、桂……”(中华书局版本第3253页),这是正史中最早提到产桂的文字。西汉元帝(公元前49-前34年)前后,刘歆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献奇花异木两千余种,其中木陶 桂十株”。又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百株。大多枯死,桂花幸活”。这是记载移种桂花的最早文字。据司马迁《史记·东越列传》(卷114)记载:武帝破南越时,东越王馀善驻浦城,建有行宫和浦城、临江城、汉阳城3个军事城堡,趁机反汉。元鼎六年,武帝派四路兵马讨伐。次年,馀善兵败被灭。于是天子“诏军吏皆将其民徙江淮间,东越地遂虚。”武帝此时正大建扶荔宫,有可能令越人移植去北方缺少的桂花树。以上这些关于桂花的产地、种植、利用等方面最早的文字记载,其涉及地域都与浦城有关。 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江淹被贬为吴兴(浦城旧名)令,在任3年酷爱县内山水,留下诗赋10余篇。其中多首吟及桂花。江淹在骚《杂词·悦曲池》中韵道:“北山兮黛柏,南江兮赤页 石。赤页 峰兮若虹,黛树兮如画……桐之叶兮蔽日,桂之枝兮刺天”。此疑吟浦城九石渡之景胜。“桂之枝兮刺天”赞赏桂枝向上,与上句对应,可想像到浦城桂树之盛。2003年,浙江大学植物学教授余明坚来浦城考察桂花时就指出:桂花树冠直径在3米以内时,桂枝都笔直向上,这是大叶丹桂的特点。江淹在《杂词·爱远山》中云:“香枝兮嫩叶,翡累兮翠叠”,在《青苔赋》中云:“假青条兮总翠,借黄花兮舒金”。都是吟桂花之佳句。郭沫若诗《广寒宫》中就用“香枝”借代桂枝。江淹名诗《迁阳亭》中云:“万古通汉使,千载连吴兵”;“桂枝空命折,烟气坐自惊”。是江淹在迁阳(今仙阳)重镇触景生情之句。江淹这些诗赋出自距今1530年前,是至今最早的浦城桂花诗赋。可见当时浦城桂花树种植之多,说明浦城种植桂花树起始时间远在南北朝之前。 唐贞元元年(785年)前后,闽南莆田人林披的儿子林藻、林蕴进京赶考,途经浦城县折桂岭(又称五显岭,古代闽入中原的咽喉要道),在岭南步高亭墙壁上,林藻作诗《折桂岭》言志。诗中云:“弟兄各折一枝桂,还向岭头联影飞”。结果兄弟先后中举,史称“郡人举进士自藻始”。贞元中,林藻累官殿中侍御史。林披子9人俱官刺史,号九牧林家,浦城九牧村名也由此来。传说折桂岭有一片桂花林,九牧成为出人才的福地,是桂树兆祥。此后,晚唐诗人、林藻的同乡莆田人黄滔亦慕名来游浦城,留下《送君南浦赋》的千古绝唱,收入清嘉庆《新修浦城县志》。赋中云:“郊天路口,愁攀夹渡之柳条;采蕨山前,忍看解维之桂楫”。桂树木质细密,坚硬柔韧,自古浦城人用之做船楫、扁担,可见当时桂树之普遍。此后,黄滔于唐乾宁(894-896年)中进士,他作《寓题》诗云:“损生莫若攀丹桂”。民间传说在浦城折桂很神。 宋朝嘉佑二年(1057年),浦城人章衡状元及第,官直集贤院。他回乡捐修祖祠资福寺(距乌阴桥3公里),作《题资福寺》诗云:“文昌耿耿星常现,桂籍巍巍世不空”。自豪浦城章氏世代及第(出状元2人,进士20余人),“桂籍”指其科举门第,也可视为出桂之祖籍。章衡中状元时,宋仁宗皇帝(赵祯)作《赐状元章衡诗二首》,其中诗句:“灵鳌振处千山动,丹桂开时万里香”。古诗讲究用典,“灵鳌”是实指章衡前六世祖章仔钧坟前的鳌头山(在浦城莲塘镇余乐村)。“丹桂开时万里香”中的“丹桂”就可能也是实指,是皇帝已闻章衡家乡是丹桂之乡所作的感慨。这首诗是历史上最高端人物吟及浦城丹桂了。另外,宋仁宗的这句诗中所谓的丹桂,并非诗人滥用“丹”字修饰桂花,不可能把银桂、金桂说成丹桂。这里出现的丹桂应真实指现在概念的丹桂。这是记载丹桂品种的较早文字。南宋时浙江天台人陈景沂著《全芳备祖》(1256年)上下集,记花果草木,“多有他书不载,可资考证”,是一部花木记载较全的书,他辑录《尔雅》中的一段文字:“梫木,桂树也,一名木樨。花淡白,其淡红者谓之丹桂;黄花者能子。丛生岩岭间”。其间“丹桂”的文字比宋仁宗赐状元诗晚出200年。南宋钱塘人吴自牧著《梦梁录》和清乾隆《浙江通志》等记载:宋高宗南渡,建都临安后,曾在德寿宫赏桂,有象山士子史本,见木樨忽变红色,异香,而把接本献上,高宗雅爱之。桂花研究界的多位专家都认为这可能是丹桂出现的最早记载。但是,宋高宗(赵构)南迁建都于公元1127年,也比宋仁宗(赵祯)赐状元诗晚出70年。 从历史记载来看,桂花花色因芽变产生,银桂出现较早,金桂出现较晚,而丹桂出现最晚。因此从品种的演化规律来看,金桂品种群比银桂品种群进化,而丹桂品种群最进化。根据古代诗文对桂花的描述可知,在唐朝和唐以前,栽培的桂花主要为银桂类,唐诗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桂花色描述为白色。宋朝出现很多关于黄色桂花的描述,如杨万里诗:“西风半夜散麸金”;范成大诗:“金粟枝头一夜开”;邓志宏诗:“连云老桂入新黄”等,说明北宋桂花以黄色金桂为主,且被世人喜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1084-约1151年)的咏桂词《鹧鸪天》云:“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在她看来,似乎桂花只有轻黄,没有深红。确实,丹桂的描述在南宋才有,而且品种少而珍贵。而北宋(公元960-1125年)中期宋仁宗就诗写丹桂,因此这时的丹桂确属罕见。 浦城有着桂花生长的良好地理、自然条件。据近几年来桂花研究专家的最新成果显示:“桂花适生于我国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区”,“因为桂花在每年秋季开花前夕,要求有一段低于24℃的冷凉湿润气候;另在入冬后,还要求有一段0-10℃的相对休眠期,以孕育来年的花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杨康民编著《中国桂花集成》第九页)。浦城是典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水热条件好,桂花秋季开花前有一段典型的低温湿润气候,当地人称“冻木樨”,再往南100公里,就没有这种现象,北面的杭州气候与浦城十分相似。因此,浦城具有桂花生长和进化的良好条件,有可能较早出现丹桂品种。 浦城种植桂花的资料照理在古代的县志中应有所记载。据现有文献可考,浦城早在隋唐时期有图经,最迟自宋有县志,但均失传。至今保存完整、时间最早的县志即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修《浦城县志》,在其卷十一《土产·花品》和《土产·木品》两处均记载产桂,惜古志精炼,未记其详。其后清顺治、乾隆两部县志物产卷均记产桂。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新修浦城县志》物产卷有较详的记载:“木樨,邑有白、黄、红诸色,其逐月花者名月桂。”在风俗卷又记:“除夕换门神春联,蒸岁糕,酿红酒。”岁糕蒸熟后都要撒上一层红木樨(花),红酒酿造时,也添加红木樨,均为增红添香,征兆喜庆吉祥。这些做法世代相传,惜志书简略未记。浦城自古还有一特有风俗是外地绝无仅有,而在浦城则是家喻户晓,无一例外的,那就是用木樨糖茶待客。家中,正月每逢客人,或平日有来访的远客、稀客、贵客,主人都要敬献一盅木樨茶,用早在秋天精制封藏的红木樨糖(开水氽过白糖浸渍的丹桂花)冲下开水,杯中绽开艳丽如丹的花瓣,散发出沁人心腑的芬芳。当代浦城人,原港台都市报总编祝文善、厦门教育学院副院长沈世豪都为此有专文发表问世,但外地专家编著的桂花集成、大全之类,记载的桂花茶仅是茶叶加桂花的制品。确实,就浦城相邻县市也没有制作木樨糖和木樨茶待客的习俗。从这些事实可证明桂花糖是浦城特有的桂花加工食品,献木樨茶是浦城特有的风俗。 明清时期的浦城,丹桂的种植已相当普遍,城里的房前屋后,乡下的田头地尾,野外的山麓河畔,都有丹桂的常绿树姿,金秋飘香,几乎达到遍山漫野的地步。清浦城人孙振豪(字汝西)为官归里,筑庐郊外,亲家郑天锦作诗庆贺。诗中云:“小筑精庐附郭宜”、“阶下桂兰森竞秀”,可见房前种桂之多。浦城县城东仙楼山,古称越山,是城区之枕山(浦城旧街道呈美女躯干形,仙楼山是头上方的枕头),山中有一景称西灵沼,是呈曲池状沼沚,在仙楼山西麓,址今存。旧时,沼中凸起一石,上有用隶书刻“西灵沼”3个字,字义或许是取《楚辞·刘向〈九叹〉》中“朝西灵于九滨”即召西方之神;或许是因秋位在西,特指秋神。总之有召神之意,神就神在沼上有棵巨大的丹桂树,清嘉庆《新修浦城县志》称:“上有丹桂甚巨,数百年物也。”遮天蔽日,中秋花开,满城香飘,邑人视之为桂神。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县南浦书院主讲陈焯作《越山纪胜》,其中诗《西灵沼》云:“沼西灵石浮,丹葩秋照灼。直疑鹫岭来,桂子飘然落。”前任浦城署县、时任南平通守谭垣过浦城,作和诗有句:“独占丛桂阴,天香自开落”。后又有诗人郑潭作和诗云:“丹桂生秋风,其华亦灼灼”。孙霖作和诗云:“灵石有天葩”等绵绵不断。虽时迁物佚,仍可想像当时古桂之巨大,甚称浦城一绝。 民国31年(1942年)春夏,侵华日军发动浙赣战役,日本飞机频繁轰炸,公路沿线的桂花树遭到毁坏。接着国民党军败退,几十万军队驻扎浦城。一些无军纪的伤兵,砍伐驻地附近的风景林,其中一些桂树遭殃。解放后最近十几年,因各地城市大规模建设,竞相以丹桂树绿化城市。 所,浦城丹桂倍受商家青睐,连上海、北京等地的一些国家大型建筑也有意购植浦城丹桂。于是在浦城周边临时建起10余家园林苗圃,专门争相购取浦城古桂或大型桂树,粗略估计被运出者不下两千棵。这一方面,说明浦城丹桂确实名扬国内,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浦城的生态资源。尽管如此,浦城县桂花、特别是丹桂仍然在国内占优势地位,现有桂树不下15万棵,丹桂培育规模超过2万亩,数以千计的古桂花树仍在境内茂盛生长。在浦城临江镇水东村杨柳尖自然村一村民家的房前大空坪上,生长一棵古丹桂,当地人称九头丹桂王。树高15.6米,冠幅18米,覆盖面积230平方米。此树基部0.5米处分生主干9枝,9枝主干在1.5米处又各分别生长出2个分枝,形成庞大树冠。金秋时节,桂花飘香,满树桂花红似火,近看是九龙戏珠的壮丽景观,远眺就像个大红球。九头丹桂王的树龄已被专家测定为1100年以上,以“唐桂”被列入《中国桂花集成》(2005年9月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古丹桂单株直径最大的,除前不久被卖掉的富岭镇里源村一棵直径为1.4米的丹桂王外,现当数富岭镇靖坑村一棵,胸围3.8米,直径1.2米,同地另一株胸围3.1米的次之。其树龄待测定。 浦城县领导班子对浦城桂树保护发展高度重视。1989年7月21日浦城县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列桂花为浦城县花。2003年县政府把丹桂纳入全县四大商品林基地建设规划。2007年1月11日,浦城县申报“中国丹桂之乡”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批准并正命名。浦城作为丹桂之乡已为国家所认可,浦城丹桂保护和发展的前景一定会更美好 浦城的丹桂
按照 浦城县卫星地图
[4]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规定,据县人口普查办公室计算机汇总数据,2000年11月1日零时登记的全县常住人口为32万1272人。县内户口居住在县外的人口8万9469人;而户口在县外(含县外、省内和省外),普查登记时在县内居住的人口为8967人。二者相抵净流出8万0502人。按同口径,全县人口为40万1774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38万5566人增加1万6208人,增长4.20%,平均每年增长0.42%。这次普查登记总人口中,汉族人口31万8244人,占99.06%;其他民族人口3028人,比1990年人口普查2937人增加91人。 据县统计局统计,2005年年末全县总户数11万6225户,总人口41万0109人,其中男性21万4121人,女性19万5988人,18岁以下8万4322人,18—35岁11万0656人,35—60岁16万1797人,60岁以上5万3334人
建安元年(196) 汉闽越王余善临柘溪之滨筑城曰浦城 属会稽郡 永安三年(260) 改吴兴县 属建安郡 隋代 并县 并入建安县 唐武德四年(621) 复置成县 改名唐兴县 武后天授二年(691) 改县名 改武宁县 神龙元年(705) 改县名 复名唐兴县 天宝元年(742) 改县名 定名浦城 历属永安军、建宁军、建宁路 历属建宁府、建安道 1932年 方志敏率红十军攻克浦城 建立浦城县苏维埃政府 1949年5月13日 解放 历属建瓯专区、建阳专区、南平专区 历属建阳地区、南平地区、南平市
置县必设治所,治所即地方长官办公官署,俗称衙门。浦城治所开始设在何处?后又有何变迁?该记此事的早 浦城县县长 陈国发
期浦城县志已经失传。至今保存完整,最早的县志是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修《浦城县志》。该志书卷首《县治图》中表明,衙门在光禄街东即今天县政府大院所在位置。该志卷二《县治》记载:“浦城县始置于汉建安中,名汉兴。至唐天宝元年改为浦城。历代以来,治所不移。”如此看来,自建县以来,县治所一直设在今天县政府大院位置,历代末变。 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年)编《新修浦城县志·城池》中,以小号字注的形式,对浦城县城地址不变提出疑问说:“今距县五里东乡后阳(今万安乡村头村后洋自然村,土名石牌),土人云即浦城县地,城基及县治教场遗址犹存,非数百年间迭有迁徙欤?”这只不过是先人传说和推测,尚有待于文献和考古的新发现来证实。该志《古迹》卷中又记:“三国吴吴兴馆:在县治北隅皇华山麓,吴永安(258—264年)中改县为吴兴建。”因皇华山在现县城浦城一中校园内,这就说明,最迟在三国吴永安时(可能更早),县城包括县治所,已在现在位置。 对 浦城县农业
于上述明朝和清朝两部县志中对治所位置略不同的说法。我认为在没有其他文献多证和考古发现的情况下,宁可相信相对较早的县志即明朝万历志说法,“历代以来,治所不变”,置县以来,治所就在现县政府大院位置。因为较早县志,更接近事物起源的时间,而且那时可能见到早期的浦城县志。 历史上浦城治所选址主要根据地理、阴阳。据清嘉庆《新修浦城县》说:“昔人相阴阳,观流泉,建署于此。”民间传说主要有三:一是面对官印。治所坐北朝南,正对南浦溪南面一座圆形山包,那座山包像征官印。二是风水之地。东面横山岗猢狲井泉流源源不绝而来;治所前又可塑见南浦溪水东来,不见其去;南浦溪有龙(一说形如龙,溪有龙潭),遇回龙山(治所对面偏东向山头);回头所向位置。三是首脑部位。按明万历志记载浦城县城街道12条,主要街道构成如人仰卧形状,世称美女形。仙楼山是枕头,故又名枕山,衙前如首,市心街(今爱民路)如颈,铁治街(今皇华山南路)和小路边街(皇华山中路)如两手,大市街如胸,从大市街分前街(今胜利路)和后街(民主路)如两腿。两腿叉间有清水井,每月水变黄一次。明万历志称:“浦治处山川形胜,厚下安宅,息事宁人。”县城至街人字形布局就有“宁人”的意思。县治所位于首后的脑部,当时有特别重要意义,所以历代不敢移动。 旧志 浦城县烟草公司
称县治所建筑“规模闳阔,堂宇崇深,盖其由来久矣”。年代久远,也在原地屡圯屡修,自南宋以来,重大修葺的就有多次。宋绍兴元年(1131年)全毁于战火,绍兴四年重建。至元十一年(1274年)重修。明洪武元年(1368年)增建,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增建。正统十四年部分毁于火,景泰二年(1451年)修建。清顺治七年(1650年)重修,康熙三十年(1691年)改建大堂。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堂火灾后重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西厅毁后重建。道光三十年(1850年)头门失火重建。咸丰八年(1858年)毁于战火,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 民国30年4月15日10时日军飞机投弹炸毁大堂。1952年改东厅建土木结构西式平房即今县政府大院门内东侧信访局等一座,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为解放后县政府第一座办公楼,县政府内设机关全部在此办公。1956年建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两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即今人大、政协办公楼。同时建土木结构大会室一座。1965年在大门内西侧办公室平房一座,砖木结构,占地近300平方米。同时建县人民委员会(办公楼),三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即今人事局、农办等办公楼。1971年4月中共浦城县委设在县人民政府大院。1980年改建县政府大门,1981年在新建县委办公大楼,四层混泥土结构,占地面积约400多平方米。因院办大会室已成危房,2005年下半年建大会议室一座,钢筋简易结构,可容纳百人座位。至此政府大院建筑初具规模。
2 福建省浦城县万亩油菜园
008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1.4亿元,增长14.3%,是10年来增幅最高的年份;三次产业结构为33.50∶30.30∶36.20。财政总收入2.6亿元,增长26.23%,提前3年完成“十一五”目标,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73亿元,增长34.1%,创历史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1亿元,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7亿元,增长14.3%。实际利用外资3120万美元,增长8%;外贸出口4851万美元,增长10.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39.1元,增长20.35%;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元,增长13.3%。银行存款增长14.84%,贷款增长38.32%。城镇登记失业率3.37%,人口自然增长率6.3‰,年末户籍人口41.46万人。 2009全县生产总值54.93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突破3亿元大关,增长4.93%;地方级财政收入2.10亿元,增长4.9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5.91亿元,增长19.2%;农林牧渔业产值25.64亿元,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32亿元,增长26.3%。实际利用外资3605万美元,增长5.0%;外贸出口6750万美元,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9亿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85元,实际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6107元,实际增长7.8%。城镇登记失业率3.52%。年末金融各项存款余额52.39亿元,增长20.28%;贷款余额26.95亿元,增长19.99%。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5%,二氧化硫减排15.5%,化学需氧量减排26%。
工业经济
全年工业总产值31.5亿元,增长19.41%。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96家,实现产值23.61亿元,增长29.0%;生物化工、轻工轻纺、林产加工、食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完成产值21.46亿元,增长28.8%。市、县联合开发的荣华山产业组团完成总规编制和102公顷土地征用;浦城工业园区二期A区基本实现“三通一平”,入园企业32家,其中19家规模企业实现产值5.78亿元,上交税收2260万元;浦潭正大新区年产1000吨盐酸金霉素项目建成试产。依法实施国有集体企业退城进园、土地收储、职工改制同步展开的“三合一”改革,财政投入2728万元,整体打包赎回1.56亿元债权;投入1236万元完成县闽北制药厂、织布厂、燃料公司改革。
农村经济
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1.57亿元,增长6.4%。粮食、烟叶、竹木、畜禽、菌菜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其中粮食总产21.92万吨,收购烟叶10.06万担。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成功申报“中国丹桂之乡”。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3家,实现产值9.68亿元,增长44%。农村工作机制不断创新,选聘农村“六大员”2893人。启动实施国有农(林)场税费改革,全面完成乡村债务清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
项目开发
全年共开发项目223项,其中工业项目172项,完成投资11.56亿元。山海协作项目实际到资10.97亿元,增长33.54%。浦南高速公路浦城段89.03千米路基全面成型,顺接工程全面完成;省道302线浦城段47千米拓宽改造工程投入4000万元,路基成型18千米;龙浦高速公路获省上批准立项,完成“工可”评审。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入5292万元,硬化路面143千米,建设农村五级客运站4个、客运候车亭104个,新开通27个行政村客运班线。总投资3.7亿元的220千伏丹桂输变电工程和九秋、九牧2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2亿元。
城市建设
㈧ 汉朝的汉阳城失踪了吗
关于这样的问题,最后看一下当地的资料,或者是汉阳城的历史资料才能够知道
㈨ 南平甫城有什么著名景点
浦城县境内旅游资源主要以浮盖山、匡山、九石渡等为著。名胜古迹有宋大口回窑遗址、南宋真答德秀故居、梦笔山、汉阳城遗址、仙楼山、梦笔山、九石渡、石陂镇连墩村男木乃伊、古埠观前、镇安桥等。
龙窑的起源——浦城猫耳弄山商代窑群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为中国早期陶器制造历史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18]
东南地区青铜文化的新探索——浦城管九村周代土墩墓群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㈩ 浦城怎么样,浦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浦城有很多好玩的来地方源啊,例如:
峰奇石怪——浮盖山风景区
生态朴拙——匡山风景区
碧水丹山——九石渡风景区
浦城县境内旅游资源主要以浮盖山、匡山、九石渡等为著。名胜古迹有宋大口窑遗址、南宋真德秀故居、梦笔山、汉阳城遗址、仙楼山、梦笔山、九石渡、石陂镇连墩村男木乃伊、古埠观前、镇安桥等。浦城管九村周代土墩墓群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对青铜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千万不能错过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