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古蒲津渡遗址

古蒲津渡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3-16 01:59:02

A. 黄河大铁牛是哪个朝代的 有多么重

黄河大铁牛是唐代的,重约30~40吨。
开元铁牛是蒲津渡遗址最突出的文物,位于蒲州古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后因黄河东移,开元铁牛等没入水中,开元铁牛是蒲津渡遗址最突出、保存最完整,最具观赏价值文物,明代地层距地表约7米。四尊铁牛旁各有一铁人,如牧策牛。铁牛分南北两组。两牛一组,前后摆列,面朝西。铁牛等为唐蒲津桥遗物,排列仍如前桥头所列,可领略大唐盛世筑桥工程一斑。
铁牛每尊高约1.9米,长约3米,宽约1.3米,牛尾后有横轴,直径约0.4米,长约2.3米。轴头有纹饰,各轴不同,分别有连珠饰、菱花、卷草、莲花等。
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伏卧,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桥索。牛侧均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现已露出地面部分高1.5米,肩宽0.6米。四牛四人形态各异,大小基本相同,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
牛造形生动,前腿作蹬状,后腿作蹲伏状,矫角、昂首,牛体矫健强壮,尾施铁轴,以系浮桥。腹下有山,其下有6根直径0.4米,长约3.6米的铁柱斜前连接,每根铁柱分别有反向出伸铁足各一,功能同地锚。在铁牛的上下部位均有铸范缝痕迹,可观察浇铸、范块痕迹,分析出铸造的工艺技术。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三年( 725),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
20世纪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枯水季节,下水还可摸到铁牛牛角,行船还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
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了。
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唐开元铁牛、铁人,引起各界人士关注。
1989年 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 110米。
1998年8月由永济市博物馆在蒲津渡遗址上发掘出的。出土铁牛有四尊、铁人四个、两座铁山、一组七星铁柱和三个土石夯堆。黄河铁牛的出土,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发现黄河古渡口遗址,四尊铁牛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重量最重(每尊45t~72t)、历史最久、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在国内外极为罕见。

B. 永济在哪

永济
山西省永济市

市情介绍

永济古称蒲坂,史为舜都,地处山西省西南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总面积1221.06平方公里,全市辖7镇3个街道,人口43万。199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永济,古称蒲坂,传为舜都,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古蒲州城濒临黄河,古为畿辅重镇,曾建中都,是古代全国六大雄城之一。永济历代明贤辈出,舜帝、柳宗元、王维、聂夷、杨贵妃、司空图、马远、杨博等堪称历代英杰,声名远扬。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著名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中的鹳雀楼就位于永济市内黄河岸边,它同武汉的黄鹤楼、湖南 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一起,并称中国的四大历史文化名楼,同时也是四大名楼中唯一位于中国北方和黄河岸边的文化历史名楼。

永济市内的普救寺,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中崔盈盈和张生缘定三生的地方,也成了千千万万青年人追求爱情的圣经。“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也成了人们对追 求爱情的祝愿和向往。

永济市黄河岸边的蒲津渡遗址和铁牛馆,在1991年,黄河岸边古蒲津渡遗址出土的四尊唐朝开元年间铸造的每个重达60吨左右的大铁牛,模型在人民大会堂展出,震动了世界考古界、冶金界、工艺美术界。

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山川秀丽,风景独特。早在史前时代,文字出现以前,五老峰就是中国研究、解读、传授结绳记事《河图》的地方。这里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研究院和大学。

历史
古称蒲坂,相传为舜帝之都。战国时属于魏国,称蒲邑。秦置蒲坂县,王莽时改蒲城。东汉复名蒲坂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蒲坂县置河东县,大业二年(606年)省蒲坂入河东县。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河东县入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蒲州府,并设附郭永济县,以境内永济渠命名。1912年废府存县,1958年与安邑、解虞、临猗三县合并为运城县(现运城市)。1961年析运城县复置永济县。1994年1月撤县设市,目前隶属于地级运城市。

经济
永济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有国家大型企业铁道部北车集团电机厂,为全国铁路电机城,还有俩座大型发电厂。农业主产小麦、棉花、淡水鱼等。

物产
矿产有磷、石英砂、石灰岩、白云石、铁、铅锌、金、铜、红玛瑙等。
野生动物有野猪、野兔、野羊等。
土特产主要有桑落酒、蒲柿、黄河大鲤鱼。

文化和旅游
五老峰:道教名山,史称东华山。它和附近的古蒲州共同构成了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永济盛产芦笋,种植面积20万亩,居世界之首。附近聚集了数十家芦笋加工企业,芦笋罐头的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之首。

C. 陕西蒲州古城有什么看点呢

我国历史悠久,每个地区都是无数的文明历史,而说到能够承载几千年的闻名的地方,那么山西绝对能够算得上。山西从历史位置来看,蕴含了我国深厚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至今发现的历史遗迹和千年文物数不胜数,这些都是历史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历史遗留下了的宝贵财富。


蒲州城在古代还被称为“小京城”,这是因为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很高,相当于古时候的京城,虽然这听起来不免有些夸张,但从中也体会到它的重要之处。目前,这里的门票价格为60元,而这样的价格就能让你感受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一点都不亏,绝对好评。不知大家对这样的古城有何看法呢?敬请留言区发表看法。

D. 黄河大铁牛的历史渊源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三年( 725),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

20世纪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枯水季节,下水还可摸到铁牛牛角,行船还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

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了。

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唐开元铁牛、铁人,引起各界人士关注。

1989年 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 110米。

1998年8月由永济市博物馆在蒲津渡遗址上发掘出的。出土铁牛有四尊、铁人四个、两座铁山、一组七星铁柱和三个土石夯堆。

黄河铁牛的出土,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发现黄河古渡口遗址,四尊铁牛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重量最重(每尊45t~72t)、历史最久、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在国内外极为罕见。

(4)古蒲津渡遗址扩展阅读

蒲津渡遗址,是中国第一次发掘出土的大型渡口遗址,这里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尤以唐开元年间倾全国之力改建蒲津浮桥,在这里铸造的维桥大铁牛、铁人、铁山、铁柱等的铁器群弥足珍贵。

黄河大铁牛年代之久(迄今1300年)、体型之大(每头牛长3.3米,高1.7米)、份量之重(最重的牛47吨)、工艺之精、造型之好堪称中华瑰宝,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史的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

1999年9月,国家投资1000余万元,由山西省考古所实施了“铁牛顶升保护方案”,将铁牛垂直顶升12.2米。2007年永济市成立了永济黄河大铁牛旅游有限公司,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2008年运城市开发建筑有限公司投资,在景区开挖了人工湖,铺浮桥、造假山、凿木船、建两关(蒲津关、大庆关)等,再现了盛唐蒲津大浮桥的景象。

E. 历史上横跨黄河的第一座铁索浮桥,怎么现在只剩下了四头铁牛

没有人知道,横跨黄河天堑近2000年的蒲津桥是在哪一天彻底消失了。

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约13公里处的蒲津渡遗址,是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修建的“铁索连舟固定式曲浮桥”的遗迹。它是黄河上有史可考的第一座浮桥,位踞晋陕豫三省交界处的军事要冲,是从东北陆路进入关中地区的必争之地。

从春秋开始,在黄河上架桥的尝试就没有停过,时毁时建,一直到明朝洪武年间。历史上秦始皇第三次出巡、唐玄宗两次到北都太原巡视,均是经由蒲津渡往返长安。

蒲津渡遗址。

在蒲津渡遗址我们看到的铁人、铁牛,比原来抬高了12米。毫无疑问,这是从地里面挖掘出来的。

汉高祖刘邦定关中,魏太祖曹操西征马超、韩遂,隋文帝下河东,历史上诸多军事行动都在这里留下了架桥行军的记录。也许正因如此,蒲津桥遭遇的首先是连绵不绝的战火,在军事拉锯战中反复被拆毁、修复、又焚毁;然后是越来越频繁的水患――明清以后黄河频频改道,有时河沙淤积,有时洪水滔天。

终于,在明后期的一次涨水之后,黄河主流向西边移去,淹没了位于西岸的四只大铁牛。原本依靠两边岸上的铁牛作为锚定船索的地锚,即便桥身毁损,浮桥也可以很快架设或修复;但这一次,桥废渡绝。

1989年,山西省永济市的考古工作者在蒲州故城城西地下找到了东岸的四尊铁牛及所属文物,不仅确证了蒲津古渡、蒲津桥的地理位置和形态,也使这些铸造于唐代开元年间的珍贵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遗址中有铁牛四尊,各长3.3米,高1.5米,重约50?70吨。每条铁牛旁各有一铁人,高约1.9米,重约3吨。它们当时牵引横跨黄河两岸的吊桥,同时镇守黄河发生灾害。

黄河大铁牛年代之久(迄今1300年)、体型之大(每头牛长3.3米,高1.7米)、分量之重(最重的牛47吨)、工艺之精、造型之好堪称中华瑰宝,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史的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

更多山西文史掌故,欢迎继续关注!

F. 运城市的古迹

池神庙 泛舟禅师塔 常平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 春秋楼 崇宁殿 舜帝陵 舜帝庙 在北相镇。李岐山墓
李健吾故居 陶朱公墓 蚩尤城遗址 战国墓群 汉墓群 明三官庙 太平兴国寺砖塔 魏豹城 静林寺 元代墓塔 汉博望侯张骞墓 关羽故里 杜康墓 圣寿寺大殿 。汉蔡伦墓 院藏书楼、文庙 。裴祠石刻 裴柏碑馆 伯里合不花墓
上郭春秋-战国古城址 在闻喜县。
邱家庄墓地 在闻喜县。
回坑新石器遗址 在闻喜县。
保宁寺塔 在闻喜县东镇。
宋相赵鼎故里 在闻喜县礼元镇阜底村。
戊戌六君子杨深秀墓 在闻喜县下阳乡。
杨深秀旧居遗址 在闻喜县下阳乡。
战国古墓群 在闻喜县西官庄乡。
香山寺遗址 在闻喜县西官庄乡,有大云寺古柏。
汤王山八景 在闻喜县酒务头乡。
郭璞读书处 在闻喜县酒务头乡。
南白石文化遗址 在闻喜县白石乡。
镇风塔 在闻喜县白石乡。
新绛县
洚州大堂洚州三楼 洚守居园池 福胜寺 白胎寺 碧落碑 稷益庙光村新石器遗址 新绛县泽掌镇。
西尉村新石器遗址 新绛县境。
龙兴寺唐塔
元代孚惠圣母祠
唐代孚惠圣母桥
清濂洞 青龙寺 法王庙马村砖雕墓 稷王庙 大佛寺 宋金古墓群 金文学家段克已墓 北阳城砖塔 圣寿寺舍利塔 大禹渡 广仁王庙 三清殿 龙虎殿 纯阳殿 重阳殿 风陵渡 西侯度遗址* 魏国古城遗址 唐五龙庙
城隍庙 关岳庙 风后墓 羁马古城遗址 后土祠 观音堂 关帝庙 三圣母庙 坡头新石器文化遗址 大禹庙碑 神柏 段干木祠 新石器文化遗址 禹王城址*
司马光墓及祖茔* 薛嵩墓
崔家河新石器遗址 文庙 关帝庙火神庙
唐名臣阳城墓 。
阳公庙 柏塔寺 春秋晋国名臣介子推墓
忠清德之碑
余庆禅院
堆云洞
东下冯文化遗址
冯道墓
西阴新石器文化遗址
金代大钟
大庙新石器文化遗址
稷王庙 古后土祠 秋风楼 东岳庙*
飞云楼 隋思相家王通故里 清过风楼 王通祠 王通墓 八龙寺塔 舍利塔
新石器文化遗址明文庙大成殿
明学者薛萱故里 宋汉泉塔 宋代稷王塔 东汉太尉皇甫嵩故里 孤山桃花洞 战国纵横家张仪故乡 汤陵
双塔交影 栖岩寺塔 普救寺黄河永济蒲津渡遗址
明兵部尚书杨博墓
明礼部尚书孟时芳
古庄遗址
清诗人吴雯旧居遗址
延祚寺梭罗树
王官谷瀑布 药王庙
扁鹊墓
户部尚书阎敬铭别墅
元八卦戏台
汉墓群
“大孝有虞舜帝故里”碑
独头遗址
二贤祠遗址
夷齐墓
唐明皇妃杨玉环故里
独头旧石器文化遗址
吴雯墓
尧王台旧石器文化遗址

G. 永济市一楼一湖一名峰,两城两台两隐居,三寺三馆三故里指的都是什么

两城是 蒲州古城 古城 已经申报文化遗产
鹳雀楼 伍姓湖 五老峰
两台是 尧王台 和 ?
三故里是 柳宗元 杨贵妃故里首阳 扁鹊故里清华
三寺是 普救寺 万固寺 栖岩寺
还有很多古迹
五老峰 永济市东南中条山上。

万固寺 永济市区西南13公里中条山腰。

栖岩寺塔好迹或 永济市区西南20公里中条山巅。

普救寺 永济市西北12公里土岗上。

黄河永济蒲津渡遗址 永济市西南15公里蒲州古城西门外。

蒲津渡遗址—唐 黄河铁牛 蒲津渡原是唐代黄河的著名渡口,建有浮桥。1969年在该遗址黄河岸边清理出铸造于唐开元十二年 (724年) 的铁牛、铁人各四尊,铁山两座等文物。

明兵部尚书杨博墓 永济市蒲州镇。

明礼部尚书孟时芳墓 永济市蒲州镇。

明礼部尚书张四维墓 永济市蒲州镇。

古庄遗址 永济市蒲州镇。

清诗人吴雯旧居遗址 永济市韩阳镇。

延祚寺梭罗树 永济市郭李乡孙常村。

王官谷瀑布 永济市清华乡中条山麓。

药王庙 永济市清华镇。

扁鹊墓 永济市清华镇。

清户部尚书阎敬铭别墅州明 永济市清华镇。

元八卦戏台 永济市董村,俗称董村戏台。

汉墓群 永济市赵柏乡小朝村和高市村。

“大孝有虞舜帝故里”碑 永济市张营乡有舜帝村。

独头友伍遗址 永济市首阳乡。

二贤祠遗址 永济市首阳乡。

夷齐墓 永济市首阳乡 传商末伯夷、叔齐耻食周粟死于此。

唐明皇妃杨玉环故里 永济市首阳乡独头村。

独头旧石器文化遗址 永济市首阳乡。

吴雯墓 永济市任阳乡东姚温村。

尧王台旧石器文化遗址 永济市任阳乡东姚温村。

H. 魅力运城风景名胜

开元铁牛: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二年(724),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1989年 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110米。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伏卧,高1.5米,长3.3米,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桥索。牛侧均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现已露出地面部分高1.5米,肩宽0.6米。四牛四人形态各异,大小基本相同,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

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位于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东岸。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据《春秋左传》记载,昭公元年,秦公子咸奔晋,造舟于河。《初学记》:“公子咸造舟处在蒲板夏阳津,今蒲津浮桥是也。”《史记·秦本纪》又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初作河桥。”张守节《史记正义》谓:“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以后东魏齐献武王高欢、西魏丞相宇文泰、隋文帝都在这儿建造过浮桥。唐初,河东为京畿,蒲州是长安与河东联系的枢纽。开元六年(718),蒲州被置为中都,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齐名。开元十二年(724),为了加强对唐王朝的大后方河东地区及整个北方地区的统治,唐玄宗任命兵部尚书张说主其事,改木桩为铁牛,易笮索为铁链,疏其船间,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通典》、《唐会要》、《蒲州府志》均记载此事。有宋一代,蒲律渡仍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之一。金元之际,浮桥始毁于战火,只剩下两岸的铁牛。后来因三门峡水库蓄洪而使河床淤积,河水西移,铁牛被埋入河滩。今蒲津渡遗址,西距黄河堤岸2.8公里,隔河遥望陕西省朝邑县,东距古蒲州城西墙约六米,南距古蒲州城西门(即蒲津门)近百米。1988年、1991年对蒲津渡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和科学发掘。根据发掘结果,唐蒲津渡遗址最深处距今地表6.5米。在靠当时河岸有一道曲拱梯形石堤,堤基下有密密成排竖钉的柏木桩,垒砌石条间贯注有铁锭,又以米浆白灰泥粘合缝隙, 十分牢固。这道石堤明确地可以看出系分两次砌筑。在紧靠石堤处发现了四尊铁牛、四个铁人、两座铁山、三个铁墩、六根铁柱。还发现一座四米见方的砖屋遗址,门坎向东,当是管理渡口之所在。发掘中还发现了唐开元通宝、宋天圣元宝、元丰元宝、金正隆元宝等十余枚铜钱。

蒲津渡遗址是一处具有丰富遗存的大型遗址,也是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大型渡口遗址,它展现了我国古代桥梁交通、黄河治理、冶铸技术等各方面的科技成就,也直观地揭示出黄河泥沙淤积、河水升高、河岸后退的变迁过程,从而为历史地理、水文地质、环境考古及黄河治理提供了许多有用资料。
普救寺:
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

这里地势高敝,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式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偿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解州关帝庙:
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后屡建屡毁,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后,历时十载而重建的。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约 66600余平方米。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残存高2米的结义碑1通,白描阴刻人物,桃花吐艳,竹枝扶疏,构思奇巧,刻技颇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园内桃林繁茂,千枝万朵,颇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街北是正庙,座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主轴线上又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两侧是钟鼓楼、“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坊、追风伯祠。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殿阁嵯峨,气势雄伟;屋宇高低参差,前后有序;牌楼高高耸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筑间既自成格局,又和谐统一,布局十分得体。庭院间古柏参天,藤萝满树,草坪如毡,花香迷人,使磅礴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游人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匾,书金字“关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铺上台板即可演戏,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

前行有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 144幅,洋洋大观,颇有童趣。厅内南有周仓、廖化画像,轩昂威武。北面左右两侧,彩绘着关羽戎马一生的主要经历,起于桃园三结义,止于水淹七军,只是没有走麦城这个情节,在全国关庙壁画中都按此进行,据说这是因忌讳关羽自高自大而被杀,终于造成蜀国的覆灭而隐去的。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

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名崇宁殿。殿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配以石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使人顿生敬佩之感。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额枋雕刻富丽。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26根,皤龙姿态各异,个个须眉毕张,活灵活现。下施栏杆石柱52根。砌栏板50块,刻浮雕 200方,蔚为壮观。大殿明间悬横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书。檐下有“万世人极”匾,是咸丰皇帝所写。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 300斤,门口还有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以示威严。殿内木雕神龛玲珑精巧,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勇猛刚毅,神态端庄肃穆。龛外雕梁画栋,仪仗倚列,木雕云龙金柱,自下盘绕至顶,狰狞怒目,两首相交,以示关羽的英雄气概。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一方,更增崇宁殿庄严肃穆的气氛。

穿崇宁殿而出,入后宫南门,就进入寝宫,过花圃,有“气肃千秋”坊,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木牌坊。东侧有印楼,里边放着“汉寿亭侯”玉印模型,西侧是刀楼,里面列青龙偃月刀模型。双楼对峙,系方形三层的十字歇山顶建筑。院里植有翠竹一片,风动影摇,珊珊可爱。又有《汉夫子风雨竹》碑刻,以竹隐诗,诗曰“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多谢东君意,丹青独留名”。传说出自关羽的手笔。

后宫后部,是关帝庙扛鼎之作的春秋楼,掩映在参天古树和名花异卉之间,巍然屹立,大气磅礴。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经》,故又名麟经阁。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187O)重修的。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33米。上下两层皆施回廊,四周勾栏相依,可供凭栏远眺。檐下木雕龙凤、流云、花卉、人物、走兽等图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楼顶彩色琉璃覆盖,光泽夺目。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可供上下。第一层上,有木制隔扇108面,图案古朴,工艺奇特,传说是象征历史上山西 108个县。世传春秋楼有三绝:建筑结构奇巧别致,上层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给人以悬空之感谓之一绝;进入二层楼,有神龛暖阁,正中有关羽侧身夜观《春秋》像,阁子板壁上,正楷刻写着全部《春秋》,谓之二绝;据说楼当项,正好对着北斗七星的位置,谓之三绝。
关帝庙除古建筑外,还有琉璃影壁、石头牌坊、万斤铜钟、铁铸香炉、石雕饰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块,各朝题诗题匾60余幅,还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观的艺术精品。

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又是全国最大的祭扫关帝的场所,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如今经过多次修葺、彩绘,关帝庙更加壮丽辉煌。 关帝庙春秋楼楹联 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

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

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

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

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尖挂斗;

南山在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永乐宫: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这是一处在国内外得有影响的古建筑,它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这里的壁画,是我国现存壁画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

永乐宫,原来一处道观,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镇永乐镇,出被称为永乐宫。永乐宫系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迁)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

永乐宫内,宫宇规模宏伟,布局疏朗。除山门外,中轴线上还排列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这些元代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优秀遗产。在建筑总体布局上风格独特,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吸收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永乐宫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这些绘制精美的壁画总面积达96O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玉属、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四壁,满布壁画,面积达403.34平方米,画面上共有人物 286个。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围绕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徐徐展开。画面上的武将骁勇骠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人物衣饰富子变化而线条流畅精美。这人物繁杂的场面,神彩又都集中在近300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中,因此被称为“朝元图”。

纯阳殿,是为奉祀吕洞宾而建。

纯阳殿内,壁画绘制了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

纯阳殿内对扇后壁的“钟、吕谈道图”,是一幅极为珍贵、人物描写极为成功、情景相融得非常好的一幅壁画。

重阳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出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纯阳殿、重阳殿内的连环画,虽是叙述吕洞宾、王重阳的故事,但却妙趣横生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活动。这些画面,几乎是一幅幅活生生社会生活的缩影。平民百姓的梳洗、打扮、吃茶、煮饭、种田、打鱼、砍柴、教书、采药、闲谈;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的宫中朝拜、君臣答理、开道鸣锣;道士设坛、念经等各式各样的动态跃然壁上。画中,流离失所的饥民、郁郁寡欢的厨夫、茶役、乐手,朴实善良而勤劳的农民与大腹便便的宫廷贵族、帝王将相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

永乐宫原在的永乐镇,因黄河三门峡工程动工,处于淹没区内,所以,从1959年起,历经六年,将永乐宫全部迁移到芮城县城北。

五老峰:
王官谷和五老峰算不上奇山大水,但谷幽壑深,峰奇石异,是中条山呈献给人的两颗珍宝,五老峰如今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说起它们的位置,东距解州关帝庙25千米,南距永乐宫10千米,西北30千米是普救寺,黄河像只温柔的臂膀从西侧和南侧环抱着山峰。

五老峰的得名源于五根擎天巨柱般的山峰,中间的主峰玉柱峰被其它"四老"环绕,孤标秀出,它陡峭险峻的姿态令不少旅游者望而却步,但悬挂其上的铁链是可以帮助人们完成登顶的梦想的。极顶之上,有袖珍的庙宇和美丽的风光。五老峰的景点有一些还没行开发,半山的五老殿可以称为景区的中心,玉柱峰、棋盘山、红砂峪等都要从这里出发。

王官谷的风景以飞瀑取胜,山石陡崖也颇壮观,据说是由当地农民企业家主持开发的,王官谷没什么真正的古迹。唐末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在这里隐居著述《诗品二十四则》,如今只能从山水中去体味采菊而居的那种韵味。司空图在王官谷隐居二十余年后,朱温篡唐建梁,三次下诏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司空图坚辞不就,并深以为耻,绝食而死,也是经典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境界。王官谷也因此受到清高人仕的特别推崇。

交通:在运城禹都市场前有开往五老峰的旅游专线车,票价11元,可送到景区内的登山台阶处。另外还可乘坐从运城开往永济的长途汽车,在虞乡镇附近的公路口下车6元,乘坐三轮摩托车到售票处3元。从山门到登山台阶,还有数里盘山公路,景区内有小巴接送,每人3元。王官谷距离五老峰约10千米,有三轮摩托接送,10元左右。

住宿:五老殿处可租用帐篷过夜。

I. 蒲津桥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黄河铁牛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门外,黄河东岸的蒲津渡。1998年8月由永济市博物馆在蒲津渡遗址上发掘出的。出土铁牛有四尊、铁人四个、两座铁山、一组七星铁柱和三个土石夯堆。黄河铁牛的出土,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发现黄河古渡口遗址,四尊铁牛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重量最重(每尊45t~72t)、历史最久、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在国内外极为罕见。
蒲州古城南依中条山,西临黄河,地处要冲,被视为兵家重地,历代王朝均在此建造蒲津桥。公元前541年,春秋时期秦公子针携带资财、车辆,前往黄河西岸晋国,用舟船连接建造浮桥,开在蒲津渡建蒲津桥之先河。到了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为进攻韩、赵、魏,先后两次在蒲津渡口造桥。以后汉高祖刘邦定关中、汉武帝刘彻东征、隋文帝杨坚过黄河东进,均在蒲津渡连舟造桥。不过,这些桥都是临时性浮桥,没有桥墩,用竹索连接,寿命短,不安全。唐开元年间,随着蒲州一带经济的发展,蒲州城升为全国六大雄城之一,蒲津渡的交通地位显得更加重要。竹索连舟桥已与雄城蒲州极不适应,当时的兵部尚书向唐明皇上疏,陈述蒲津桥破败不堪、难承车马重负的窘况。唐明皇听后立即降旨,决定在蒲津渡重建新桥,并发动满朝文武出主意、想办法。经集思广益,造桥方案拿出:一是将连舟竹索改为铁索,二是加固石堤,三是铸铁牛为索桩。开元年间属盛唐时期,冶铁业发达,于是两岸数万民众奉命炼铁铸造,历经苦战后铁牛铸成。铁牛分别伏卧于黄河两岸,将铁索拴系于其身,连接舟船,建起黄河上第一座固定铁索桥。这里,两岸的铁牛,其实就是对拽铁索连接河桥的索桩。蒲津铁索桥第一次将黄河天堑变成通衢大道,从唐开元十二年到元朝初年桥被烧毁的500年间,蒲津桥一直是铁牛系铁索、铁索连舟船。桥被毁后蒲津渡一度荒废,但铁牛仍存。到了明朝,蒲津关发展成进出中原的重要关口,明代皇帝又先后四次利用铁牛建桥,历经百余年,直至清代因黄河逐渐向西改道,蒲津渡彻底废弃。铁牛20世纪40年代湮没。
蒲津桥的兴衰反映出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与变迁,也浓缩出我国古代桥梁的历史。尤其是那四尊铁牛,其内涵极为深刻,它所展示的炎黄子孙的功绩光昭日月、彪炳千秋,教育今人,启迪后人。
巨型铁牛除了起固定索桥作用外,还有多种作用。《易经》说;“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古人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铸铁牛置于河岸,对肆意泛滥的黄河水是一种震慑,象征着拦挡洪水、征服水患,造福于人民。古人讲究阴阳相对,在铸造铁牛的同时,也铸造了四个铁人、七星铁柱。七星柱则代表天(仿天上北斗七星布局),这样天、地全有(铁牛为土,亦即地),囊括宇宙。其实,七星铁柱不过是拴船的桩子,与铁牛融为一体充作舟桥索桩而已。伫立铁牛旁的铁人,也和铁牛一样扮演着索桩的角色。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称赞铁牛、铁人说;“这是一个具体的工程建设,有实际功能的艺术珍品,是技术和艺术有机结合的典型,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事业的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
黄河铁牛,中国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