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站遗址
1. 旧石器文化遗址有哪些
在黑龙江省右岸塔河境内的呼玛十八站有一处旧石器晚期遗址,在辽东半岛的复县有一处古龙山洞文化遗址,在这广阔的东北大地上,到处都留有东北土著先民原始群体活动的足迹。
在旧石器早期,辽宁省本溪地区就生活着庙后山人,庙后山人与“北京猿人”是同时代的古人类,同属于旧石器早期的晚期猿人。
庙后山人是东北早期直立人的代表,也是东北地区发现时代最早的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庙后山位于辽宁省本溪中部,南距太子河支流汤河500米左右,古人类遗址在山坡南麓距地面约30米的石灰岩洞穴中,洞口向南,洞高5米。该遗址发现了一颗残缺一角的古人类牙齿化石。
在旧石器中期,在辽宁省营口永安西田村一带,生活着金牛山人,他们在距今20多万年以前,就活跃于东北南部地区,适应了较为复杂的生活环境。
在二三十万年前至50000年前左右,即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就是早期智人阶段。金牛山人和喀左的鸽子洞人是这个时期东北古人类的主要代表。
他们已由直立人进化为了早期智人,建立了以血族群婚为基础的血缘家族。金牛山人和鸽子洞人的后期,更为进步的族外群婚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巩固了下来,这为向氏族社会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鸽子洞遗址位于辽宁省西部山区大凌河上游的西岸,是一处天然溶洞。在这遗址内出土了300余件旧石器,有丰富的用火痕迹和3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还有一颗相当完整的小孩第二下前臼齿。据推断,鸽子洞人约为15万年前后的古人类。
在旧石器的晚期,在吉林省安图明月镇与榆树周家油坊一带,就分别生活着安图人、榆树人。在黑龙江省哈尔滨西南郊阎家岗地区,生活着哈尔滨人。
在东北地区,还有辽宁省海城仙人洞、大凌河畔鸽子洞等30余处旧石器文化遗址。这些东北地区的古人类,基本代表了人类起源与进化过程中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三大发展阶段。
从50000年前至10000年前,这个时期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东北的古人类便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早期阶段。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物质文化有了相当显著的发展,突出表现为压制石器、雏形陶器、磨制骨器、装饰品等具有时代特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已经出现了。
辽宁海城仙人洞遗址出土了一些钻孔兽牙装饰品。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人们掌握了兽骨的钻孔技术,并且在获取生活资料的必要劳动之外,开始有了一定的剩余时间用来生产装饰品。
装饰品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意识的发展和对美欣赏观念的提前,因而创造了粗犷的原始艺术作品。
在这一时期,一些古人类继续利用天然山洞,保持着穴居状态,更多的人类家族则走出洞穴,开始生活于山坡或河谷台地了。如扎赉诺尔遗址位于前哨化的蘑菇山山坡上,哈尔滨附近的一系列遗址都分布于松花江的阶地上。
原始人按照自己意愿选择更宜于获取生活资料和靠近水源的地方,并自己动手建造简陋的居址或房屋。人类开始了半定居生活,除采集、狩猎之外,捕鱼业也开始成为原始人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了。
海城仙人洞遗址中出土了一件骨制鱼叉,这使我国同时代的内容又有了极大丰富,这说明捕鱼业在东北古人类生活中开始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这时期,原始群向原始氏族的转化开始完成,男女之间的自然分工也随之转化为社会的劳动分工,于是氏族出现了,私有制由萌芽而产生。在这个时期,是东北古人类蓬勃发展的繁荣时代,是他们进行规模空前的大迁徙、大远征的时代。
辽宁省葫芦岛市设县治开始于清光绪年间,始称江家屯抚民厅治所置于江家屯,后来迁至连山。从这里发掘的文物、遗址、遗物证实;远在数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
1921年6月瑞典地质学家特生博士对境内南票区沙锅屯二里媳妇山东坡天然洞穴发掘的人骨、石器、骨器、彩陶片进行鉴别,认为遗物为距今7000年以前新石器晚期的人类遗物。
其中红胎黑彩陶皿与河南仰韶村出土的彩陶同属于一种文化类型,而长颈瓶陶片又与甘肃出土的同类同期文物相同。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龙王山区寺儿堡镇北出土的古墓等,都证明本地属于“红山文化”,是古代南下辽西的一种文化类型,是古代人群部落沿北向南延伸的整体。
这些确凿的文化遗址都证明东北古人类为了开拓东北古老的活动空间,探索新的未知生活领域。
2. 十八站的十八站遗址
十八站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呼玛河左岸18米高的二级阶地上。出土:刮削器、尖状器、石叶、石片和石核等1070件,地质年代属于更新世晚期,距今约一万二千年前。出土石器,器形、风格、大小与北京周口店、河北阳原虎头梁遗址出土的石器颇相近。1975-197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次发掘了这处遗址。共发现4个地点,由最西部的75072号地点至最东部的红旗大桥地点分布范围约10公里。
2005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再次来到十八站,开始了新的考古工作。考古队重新来到4处考古地点考察,采集了30多件石器标本,最后确定在遗址2号碑西侧100米处为发掘地点。在正南正北的方向确定了一个16平方米的探方。经过十几天的紧张工作,共发现石器38件。石器的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以及石核和石片。出土的石器原料为当地的凝灰岩、燧石和流纹岩等砾石。石制品分两类:一类是较大的石器如两面修理的半月形削刮器,以及用以剥制石片的石核和长石片;另一类是具有细石器特征的各类器形,如楔状石刻、细石叶、圆头刮削器和雕刻器等,细石器的数量不多,但是形制、类型及制作技术都很典型,细石器与华北旧石器晚期的下川文化、虎头梁石器地点的同类器比较接近,也和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初期的同类石器相同。从分布情况看,十八站遗址不仅分布在原来发现的4个地点,而是连续分布在呼玛河第二阶地上,推测实际分布范围更广,从文化遗物在地层中的分布状况推断,十八站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其文化分期位于旧石器时代末期,即地质时代晚更新世末期,距今大约11000年。当时,这里不仅有人类生存居住,而且活动相当频繁。十八站是黑龙江省209省道(黑河-漠河)的必经之路,呼玛河和依沙溪河在此交汇,该地有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也是鄂伦春族人的传统聚居地,其茂密的森林和充盈的负氧离子开始吸引旅游者的注意,每年5月-9月,该地是良好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