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遗址
⑴ 灵台遗址的出游时间
灵台遗址
洛阳处于北温带,属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夏热多雨,秋季温和,冬季寒冷。年均气14.86℃,年均降水量578.2毫米。游洛阳的最佳季节无疑是秋天,“九月九日登高日”,秋高气爽,登山赏菊。4月也是不错的选择,虽然天气有些干燥,但可以欣赏无数牡丹争芳斗艳的奇丽景象。
⑵ 灵台遗址的历史经过
公元前11世纪,活动于今宝鸡岐山县周原遗址附近(古称岐下)的周部落日益强大,其首领姬昌“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者,日中不暇时以待士”(《史记·周本纪》),奠定了西周建国的基础。在伐邘(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二十里)的第二年,文王平定崇侯虎后,开始建造丰邑,并正式由岐下迁都于丰。在丰邑,除了修造城垣宫殿外,还建造了灵台、灵囿、灵沼等一系列集祭祀、狩猎、游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礼制建筑群。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大雅》中,有一首题为《灵台》的篇章,最始几句为“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表明周文王建造灵台是得到全体百姓拥护的伟业,百姓支持建台,于是齐心协力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建设。而关于灵台等处的得名,《说文解子》释“灵”字为“巫以玉事神”,言其与祭祀活动的紧密联系。五百年后的孟子则以不无赞叹的口吻追忆道:“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孟子·梁惠王上》)文王以仁德治国,建造灵台“观祲象,察氛祥”即观测天文现象,预示祸福吉凶。因此,灵台可视为中国最早的英雄纪念碑和天文观象台。
西周一代,灵台都是天子祭祀、朝聘诸侯之所,平王东迁后,秦尽据原西周故地。鲁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也将其关押在灵台,这说明至春秋时,秦国又增设了灵台的附属建筑,或是对其原有馆舍进行了扩建。其后文献中,对于有关灵台活动的记载越来越少,仅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记叙其道里方位。至唐宋时,西周建筑已湮没无闻,“辟雍灵沼今无复处,惟灵台孤立,高二丈,周围一百二十步也”(宋敏求《长安志》引李泰《括地志》),至此,除了埋藏在地下的墓葬及房屋基址外,西周遗存仅存灵台残迹,其余的地表建筑景观完全毁灭。再加上随着西安城市中心在三千年中的数次转移,西周丰镐遗址已经偏处于西北一角,其上也已经成为阡陌纵横的农田,往昔面貌不存。因此,即使有人费力寻找,也难觅其踪影。
⑶ 考古中灵台是什么意思
灵台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台遗址之一。创建于东汉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原为一方形高台建筑,现存台址,东西宽约31米,南北长约41米,高8米。灵台位于汉洛阳城平城门南,皇城南行三里,路西是灵台,路东即是明堂,再向东依次是辟雍、太学。
⑷ 灵台遗址的简介
灵台遗址,面积达44000平方米。其中心为一方形夯土高台,其基址南北长约41米,东西宽约31米,高约8米。夯土台四周各有上下两层平台。下层平台筑有回廊,其北面正中有坡道上通二层平台。上层平台四方,原各有五间建筑,每间面阔5.5米。遗留下来的西面建筑的墙壁涂以白粉,东面涂以青粉;南面建筑的铺地砖上有朱红色粉的痕迹。这种依方位的施粉方法,与崇拜四灵(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习俗有关。
⑸ 灵台遗址的介绍
灵台遗址,在河南省洛阳市汉魏故城南郊,东汉中元元年(公元56年)曾建有一座天文观测台——灵台,现仅存 灵台遗址。
⑹ 灵台遗址的地理位置
灵台是当时最大的天文台,是太史令的下属机构。东汉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曾经二次任职太史令,亲自参与主持领导过当时洛阳灵台的天象观测和天文研究。灵台连续使用达二百五十余年,为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灵台县地处泾河渭河之间,达溪河横贯全境,良田沃土遍及山川。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文明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的支道之一。境内富有大量古遗址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旧石器晚期,早到仰韶、齐家文化,历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下迄民国,各时代精品文物荟萃,尤其商周青铜器载誉陇上。已发现古遗址240多处,古墓葬30多处,古城址6处,古生物化石点18处,已发掘出土各种文物近万件(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经推荐报批,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3处,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7处。
⑺ 灵台县的名胜古迹
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灵台,原始先民的居住遗址380处,位于中台镇许家沟村的西山遗址,梁原乡横渠地的西堡子山遗址和杜家沟村的阳面岭遗址,什字镇草脉村的草脉殿遗址,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与新石器时期并存的周文化遗址近200处,分布于邵寨、独店、西屯、什字、上良、朝那、梁原、百里、中台、新开13个乡(镇)。
古灵台
古灵台,素有“陇上明珠”之称,位于县城中心,坐落在文化馆院内。其名取文王伐密筑台典礼之意,而以“灵台”为县名,始于隋大业元年。台通高36米,基围96米,上建楼亭,内奉文王塑像,外嵌林森等人原题碑石。
碑林
灵台两侧建有靠山亭两层,并牌坊门一座,历经设计、施工、镌石、镶嵌、彩绘,形成以灵台为主体,辅道两侧,台、亭、廊、坊谐对,上下左右贯通,脊兽明柱,要人名家碑碣荟萃的游览名胜。碑林总面积548平方米,镶石碑200余方,有领袖人物书选,各级党政领导题词,当代名家墨宝,历代名碑复制,民国政要旧碑,零碎碣碑荟萃。
圪瘩庙
位于新开乡,形似鳌首的山头,称作新开山,建有庙宇,寺院内一棵木瓜树,其龄几百年,躯干老态龙钟,树顶枝叶茂盛,自一瓦室出。此山寺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嘉靖元年(1506),新开人再次扩修,并命名“慈士院”,又称“圪瘩庙”,距此不远处有蛟城庙一座,庙内有千佛碑彩塑神像数尊,明代殿堂一座。
皇甫谧陵墓
皇甫谧陵墓,坐落在灵台县县城东北15华里之张鳌坡。皇甫谧生于朝那三里,故于独店张鳌坡,其陵墓于196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牛弘墓
牛弘墓位于新开乡牛村。牛弘历阅西魏、北齐、北周、隋四朝,隋时任秘书监、吏部尚书等职。曾应召删修刑律,撰《大业律》18篇500条,并参与修定音律,正定新乐。
牛僧孺墓
牛僧孺墓位于新开乡牛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牛僧孺为唐代宰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儒生于灵台新开,殁后葬于老乡牛村,晚年生活的离山寺洼遗址被民国年间列为灵台八景之一,即“别墅烟云”。
荆山森林公园
荆山森林公园坐落于灵台县城中台山之上,因在阳光下满山荆花灿烂,史称荆山。2004年,县委、县政府按照森林公园的建设定位,对荆山进行了规划设计,规划面积417公顷,共分为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五大功能区,建成了古灵台、荆山门、三贤祠、德化廊、朝晖亭、夕照亭、日月亭、关公殿、灵通门、玉皇阁、东沟景观湖、休闲广场等人文旅游景点,2010年1月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古密须国遗址
古密须国遗址在灵台县县城西20公里的百里乡。密须国在商末时为周原西北部的一个强悍部族。公元前1057年为周文王所灭。武王克商后,封同姓诸侯,建立密国,后又为周共王所灭。百里中学后院据说是原密须国宫殿的遗址。离遗址东2里许的烂泥湾有密须公墓,洞山有一庞大的西周墓葬群,甘肃省最大的西周铜鼎就出土于此。
⑻ 灵台遗址的交通状况
洛阳交通便利,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如今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外部交通航空洛阳机场位于市区西北10公里处,设施完备,现有洛阳至广州、成都、大连等多条国内航线,非常方便。铁路洛阳站位于市区北面的道南西路,从市内乘2、5、6、10、11、48、50、51、66、81、83、102、103等多路公交车均可到达。洛阳市内有陇海铁路横穿全市。陇海线东可到西安、西可到郑州、开封;南北方向有焦枝铁路纵贯全境,南可到湖北襄阳等地。公路境内有从洛阳经郑州到开封的高速公路,洛阳经三门峡到潼关的高速公路也已投入使用。通过洛阳的国道主要有207、310,这两条国道和陇海、焦枝两条铁路相辅相成,使洛阳的交通更加完善。内部交通公交车56路从洛阳火车站到白马寺60路从谷水西经关林到龙门石窟、白园81路从洛阳火车站经关林到龙门石窟、白园此外,洛阳火车站前有旅游专线车,到龙门石窟、白马寺、少林寺等地,一天即可来回。发车时间是早上7点。出租车,洛阳市内出租车多为夏利,起步价6元(含3公里),每公里1元。在中州西路、中州中路、中州东路(地理位置类似于北京的长安街)上行驶的出租车分单双号运行,车牌为单号的出租车单日走,车牌为双号的出租车双日走,打车的时候需要注意。另外洛阳城市不大,在市区内打车费用不高,20元可走遍洛阳城。
⑼ 灵台遗址的当地美食
洛阳的饮食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既有出自宫廷、有“金枝玉叶”之称的洛阳燕菜,也有在民间广受欢迎的鲤鱼跃龙门,既有历史长达1900多年的长寿鱼,各色各样的汤成为洛阳街头最平常的风味小吃,如不翻汤、胡辣汤、牛肉汤等。洛阳的餐饮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洛阳水席。从菜肴搭配,到上菜次序,都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 人们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也大饱了眼福。洛阳燕菜,是洛阳独具风格的风味菜。相传,武则天居洛阳时,东关一块菜地里,长出一个几十斤的大萝卜,菜农认为是神奇之物,献给女皇武则天,御厨师把它切成丝、拌粉清蒸,配以鲜味汤汁,女皇吃后,其味异常鲜美,大有燕窝风味,赞不绝口,赐名燕菜。后传入民间,日久天长,大家都叫做洛阳燕菜,流传至今。
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参观,著名厨师王长生、李大雄精心制作燕菜,招待二位总理。总理一连要了两道,食后同声称赞。因菜中雕有牡丹花,故周总理风趣地称为牡丹燕菜。从此,洛阳的牡丹燕菜誉满中外。 清蒸鲂鱼,鲂鱼产于伊水,故有伊鲂之说。以其制作简单,香淡味纯而闻名。汉唐时期常以此鱼招待贵宾。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和九老会的诗人们,在饮酒赋诗时,常食此鱼。长寿鱼,是具有药用价值的一道菜。其特点是味鲜,甜咸酸三味俱全,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一年春天外出游猎,过邙山,来到黄河之滨。故地重游,神气清爽。突然一条赤色鲤鱼,跃出水面,在阳光下,金光耀眼。刘秀大喜,遂命人捉回宫去,御厨别出心裁,与枸杞子同烧,名曰长寿鱼。刘秀食后,顿觉精神倍加,疲倦消失,常食之,身体却健康起来。尔后,传入民间,成为洛阳的一道名菜。
⑽ 灵台遗址的民俗活动
花会的主要场所有市内的王城公园、西苑公园、牡丹公园等。洛阳种植牡丹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到了宋代,洛阳牡丹已经有了90多个品种。为了让天下百姓都能一睹号称“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的风采,当时的洛阳太守组织了“万花会”。花会期间,人头攒动,满城皆花。1982年9月,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以牡丹花为市花,并确定每年牡丹盛开的4月15日至5月8日举办“牡丹花会”,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鲜花资源,既可以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又能加强洛阳与中外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