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古遗址
⑴ 三星堆文化遗址的独特性
长文,请耐心看完!!!
一、出土之日: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发现,始于当地农民燕道诚于1929年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1931年春,在广汉县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笃宜听到这个消息后,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国人开办的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根据董笃宜提供的线索,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和助理林名钧于1934年春天组成考古队,在燕氏发现玉石器的附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发掘。
1963年,由冯汉骥领队,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再次发掘了三星堆遗址的月亮湾等地点,展现了三星堆遗址和文化的基本面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三星堆遗址迎来了大规模连续发掘时期,前后长达20年。
二、重要遗迹与文物出土:
1.西城墙:
位于三星堆遗址西北部鸭子河与马牧河之间的高台地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地面现存部分总长约600米,顶宽约10~30米,底宽约35~50米,高约3~6米。
2.月亮湾城墙:
位于三星堆遗址中北部的月亮湾台地东缘,按走向可分南北两段,北段为东北―西南走向,南段略向东折,基本上呈正南北走向,整条城墙与西城墙北段基本平行。
3.祭祀坑:
著名的一、二号祭祀坑位于三星堆城墙东南50余米,两坑相距25米,是三星堆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一号坑共出土各类器物567件,其中青铜制品178件,黄金制品4件,玉器129件,石器70件,象牙13根,海贝124件,骨器10件(雕云雷纹),完整陶器39件以及约3立方米左右的烧骨碎渣。
二号坑共出土各类遗物6095件(合残片和残件可识别出的个体),其中青铜制品736件,黄金制品61件(片),玉器486件,石器15件,绿松石3件,象牙67件,象牙珠120件,象牙器4件,虎牙3件,海贝4600枚。
4.三星堆城墙:
三星堆城墙长度为260米,基础宽度为42米。城墙南侧有壕沟,宽度30~35米,壕沟距地表深2.84米,壕沟深24米。
5.仁胜村墓地:
仁胜村墓地位于三星堆遗址西北部(西城墙外)的仁胜村,系首次在三星堆遗址发现成片分布的公共墓地,也是首次在古城以外发现重要文化
6.青关山遗址:
青关山遗址位于鸭子河南岸的台地上。经考古发掘,发现大型红烧土房屋基址一座。从现场揭露部分推测其平面呈长方形,西北――东南走向,现能观察到的面积约为100平方米。
三、三星堆文化遗址的独到之处:
1.精美绝伦的青铜神树:
以青铜神树为代表的青铜器具,共有八棵,为夏代晚期青铜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收藏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其中一号大神树高达3.96米,树干残高3.84米。有三层枝叶,每层有三根树枝,树枝的花果或上翘,或下垂。三根上翘树枝的花果上都站立着一只鸟,鸟共九只(即太阳神鸟)。
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龙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二号大神树的一旁,同样有一条蜿蜒盘桓的龙,神树与神龙的一体形象,使神树显示出非凡的魅力与深厚的象征意义。
2.匪夷所思的青铜面具:
《华阳国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青铜面具的出土,与这则记载高度吻合。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呈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数十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口阔而深,口缝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被人们戏称为“千里眼、顺风耳”。
3.威武的青铜立人像:
人像高172厘米,底座高90厘米,通高261厘米。这件青铜立人像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久远、也是最高大的青铜人像。人像立人像头戴莲花状(代表日神)的兽面纹和回字纹高冠,后脑勺上铸有一凹痕,可能原有发簪之灯的饰物嵌于此。身着窄袖与半臂式右衽套装上衣三件。人像最外一层为单袖半臂式连肩衣,衣上佩方格状类似编织而成的“绶带”,“绶带”两端在背心处结襻,襻上饰物已脱。衣左侧有两组相同的龙纹,每组为两条,呈“已”字相背状。
以上三个三星堆文化遗址中最有代表性的青铜文物,说明在三千年前我国古代青铜雕塑技术已十分成熟且先进。在大型人物面具的焊接技术;面具浇铸时的成型、切割、开孔技术;青铜神树的分段铆接技术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堪称古代青铜工艺的巅峰。
四、为什么重视三星堆文化遗址:
1.文物种类的独特性:
两坑出土器物的种类,除部分中原地区夏商时期常见的青铜容器、玉石器和巴蜀文化遗址常见的陶器外,大多是过去从未发现过的新器物,如青铜群像、青铜神树群、青铜太阳形器、青铜眼形器、金杖、金面罩等。两坑出土器物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文化面貌复杂、新颖、神秘,而且造型奇特,规格极高,制作精美绝伦,充分反映了商代蜀国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黄金冶炼加工技术、玉石器加工技术以及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宗教信仰。
2.文化遗址在考古学上的历史地位:
一、二号祭祀坑既是整个三星堆遗址的精华所在,同时又代表了古蜀文明之最高成就。它们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巴蜀地区青铜时代的历史提供了罕见的实物资料,填补了中国青铜艺术和文化史上的一些重要空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商代四川盆地社会发展水平的传统认识,必将引起人们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历程的重新审视,在中国考古学研究课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正是因为三星堆文化遗址在文物独特性及填补历史空白上的独一无二性,所以三星堆文化遗址自出土之日起,便一直广为人们所重视,也一直作为四川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而广为人知。
本文为豆浆的奶爸守则首发在悟空问答上的原创回答,如需转载请注明!
⑵ 三星堆遗址位于哪里呢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成都40千米。遗址分布在古马牧河南北两岸,沿河一带东西长5~6千米,南北宽2~3千米,面积约12平方千米,是我国目前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出土文物最精美、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遗址年代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遗址内还有
3.5平方千米的相当于商代早期的蜀国都城遗存。
距广汉城西几千米的中兴城真武村一带,明清以来,一直有文物出土,但并无重大影响。村民燕道诚家一次偶然的劳作却掀动了隐藏在历史舞台远端的古蜀王国的帷幕。生于清咸丰三年的燕道诚,本是位有功名的读书人,曾任县知事。1929年早春的一个下午,其长子燕青宝在住房旁的林盘里挖小井准备用水浇菜田时,发现一坑玉石器。第二天,燕道诚率领全家大小,把坑中的玉石器取出来,拿到房中清点。共有璧、璋、钏、珠、刀、斧及玉料共几百件。坑底,有一个用石板盖着的小石槽,里面装着五个玉琮。此后三星堆遗址被陆续发掘,解放后,这些玉器被燕家的后人交给了政府。
⑶ 4000年前的三星堆遗址,究竟有哪些故事呢
世界上有着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罗马和古中国,在这四个人类历史上最久远的文明国度里,其他三个国家因战争或者其他的原因,其文明曾一度中断,至今也很难找到原来的遗迹。但中国,是唯一一个从远古文明到至今都没有中断过的国家。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有很多的历史遗址,而考古学家通过这些遗址也发现了很多关于古人类的痕迹。
⑷ 三星堆联合遗址是如何发现的
三星堆遗址是1929年偶然发现的。1934年,华西大学博物馆的美国教授葛维汉和他的助手林名都对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地区进行了首次考古调查和发掘。如果说这是三星堆遗址保护工作的开始,那已经70年了。
2002年4 月《三星堆遗址保护规划》颁布实施从。大遗址进入保护与展示并重的科学保护时期。为三星堆遗址的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法律保障。当地政府还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三星堆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在加强遗址科学保护的同时,合理展示重要文物。此后,三星堆遗址的保护和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⑸ 三星堆遗址是什么样的
一提起蜀国,马上会令人想到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那么在如此难行的蜀道终端古代蜀国又是什么样子呢,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让人们真切地感受了一番那些曾经有过的灿烂与辉煌。
在四川广汉市东南约三公里,有三座突兀在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这里是商代的一座城址,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曾多次发现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的祭祀坑,80年代中期两座年代相当于商末周初的大型祭祀坑惊现于世,出土有大量金器、青铜器、玉石器、象牙、海贝、陶器等共1700多件。金器中有制作精美的杖、面罩、虎形装饰。青铜器除罍、尊、盘等容器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跪坐人像、人面像、人面具、兽面、眼形器、眼泡、太阳形器、神树、神坛和神殿等前所未见的新奇造型。玉器也是主要发现之一,有600多件,造型有璋、琮、瑗、璧、斧、戈等。此外,还有象牙80多根,海贝4000多枚。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和浓厚的神话色彩。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是主要特点。三星堆器物的一个奇特之处。是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青铜面具。面具几乎全是粗眉毛、大眼睛、高鼻梁、阔扁嘴,两只耳朵上各有一个小孔,表情似笑非笑,似怒非怒,极具威严。
2号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重180多公斤,是青铜铸成的一尊细而高的人像,连底座高2.62米,人像净高1.7米,这样高大的青铜铸像在商代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青铜像。其相貌直鼻大眼,方颐大耳,头戴兽面形高冠,身着左衽衣服,分为三层,最外层衣服近似“燕尾服”式的袍子,佩脚镯,光着脚,站在一个高高的底座上。铜人两臂平抬。两手一高一低,呈持握状,似乎在执物奉献祭祀。推测是一个出现在祭祀场合中的巫师或神,不是平常人。
与铜人像同出的大型兽面具宽1.38米,重80多公斤,造型极度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狰狞、怪诞,可谓青铜艺术中的极品。
青铜神树高3.8米,共三层,分为九枝,每个枝头上站立一只鸟,枝下硕果钩垂,树干旁有一条龙援树而下,十分生动,内容反映的应是《山海经》中太阳在扶桑树里洗澡的神话故事,树上停的可能就是代表太阳的“金鸟”。
三星堆遗址中表现眼睛的遗物数量众多。如大面具,眼球极度夸张,瞳孔部分呈圆柱状向前凸出。长达16.5厘米:凸目铜面具,双目凸出的圆柱长9厘米。此外,还有数十对眼形铜饰件,包括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形式,周边均有榫孔,可以组装或单独悬挂、举奉,表现了三星堆人对眼睛特有的重视。眼睛纹常常作为主题花纹出现在重要图案的中心部分,如大立人像头顶花冠的两侧、身披法衣的凸目铜面具双肩中心等。这些实例证明,崇拜眼睛是三星堆人信仰观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崇拜的社会内涵和精神实质,可能是对以纵目为特征的蜀人始祖之神“蚕丛氏”的崇拜。“纵目”就是眼睛凸出。有人研究认为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凸出,而他的后人在塑造蚕丛神像时,抓住了这一特点并进一步“神化”。铜面具眼睛瞳孔部分一定要作圆柱状凸出。正是符合了古代蜀王蚕丛的形象特征。
三星堆器物中还特别强化了对人手的夸大和神化。大型立人像就有一双超过正常比例一倍以上的大手。平举在正前方视线焦点的显著位置。神坛上成排的小人像、神树基座上跪祭人像也都有一双超比例的大手。在大神树巨龙身上,长有一只平伸的巨大人手。大铜人身披的法衣上面飞龙的前后爪也都呈现为握作空拳的人手。一件玉璋之上,有八只巨大的人手,从天而降,握成空拳,拇指按在神山的外侧。这些手势的重复出现,说明它们已经成为一种与神交往的形体语言,而从天降下的大手和人兽合体上面的人手。则证明人手已升华为神手,并在后来形成以手纹等为主体的巴蜀符号,逐渐具有了神圣的宗教符号的意义。巨大的人手又主要出现在具有巫祭身份的青铜人像、刻画人像上,突显了神职人员的特殊法力和半人半神的社会地位。
对鸟的崇拜在当时也十分盛行。最突出的是神树上的立鸟,最多的有9只,均作展翅欲飞状,爪下为成组的仙果和象征太阳的光焰状圆环,有的呈现为人首鸟身的精灵形象。这些立鸟可能具有神的使者、太阳负载者和氏族图腾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在神坛方型顶部的四个立面正中,也有一只双翅展开的人首鸟身像,它应是神坛上的一位主神。金杖长1.42米,有两只相向的鸟,两背相对的鱼,同时有充满神秘笑容的人头像,一只羽箭将鸟和鱼组合在一起,刻画于象征王者的头像之上,显然是一种图腾。它们所代表的正是古代蜀国统治集团“鱼凫氏”的族徽。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国考古学、历史学、美学等诸领域的重要空白,验证了古代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令人重新认识巴蜀文化,表明在夏商时期甚至更早的阶段,这里都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与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其余的器物种类和造型都具有极强烈的本地特征,可能受到来自西亚、近东、欧洲等异域文化的影响。祭祀坑出土的象牙、海贝等表明古蜀国与周边国家甚至更远的地区已有了广泛的商品交流。
三星堆祭祀坑中的大部分器物都是蜀国王室的宗庙重器,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可能是遭遇改朝换代,新王朝将前代王室的宗庙重器全部焚毁,在举行祭祀仪式后埋入坑中。也有人认为就是祭祀坑,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商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兽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祗等,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⑹ 三星堆遗址在哪里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公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古遗址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
三星堆古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等。
⑺ 四川的三星堆古遗址,有何未解之谜
坑中发现了一些不属于那个时代,那个地方应该有的海贝,这是主要的未解之谜。
⑻ 三星堆遗址是如何发现的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始于当地农民燕道诚于1929年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1931年春,在广汉县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笃宜听到这个消息后,找到当地驻军帮忙宣传保护和调查,还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国人开办的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
根据董笃宜提供的线索,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和助理林名钧于1934年春天组成考古队,由广汉县县长罗雨仓主持,在燕氏发现玉石器的附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发掘。发掘收获丰富,根据这些材料,葛维汉整理出《汉州发掘简报》。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开始对三星堆、月亮湾一带开始大规模发掘,发现三星堆本是人工土台,周围分布12平方公里的同时期遗址,遗址围绕着边长约1.8公里至2公里左右的推土城墙。
这一系列遗址被称为“三星堆遗址”,其中第一期位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又被归入“宝墩文化”;第二期与第三期系从第一期发展而来,时间跨度约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王朝时期,也是整个三星堆遗址最辉煌和灿烂的时代。
而考古学意义上的“三星堆文化”,正是以三星堆遗址二、三期为代表,此时三星堆古城已进入青铜文明时代,并成为整个川西平原的中心都邑;第四期位于商末周初,又被归入“十二桥文化”。
(8)三星堆古遗址扩展阅读
三星堆出土文物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等诸领域的重要空白: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美学,历史学等诸领域的重要空白。使得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需重新评价,三星堆文物中,高达3.95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种神树功能于一身的青铜神树,其共分三层,有九枝,每个枝头上立有一鸟,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鸟,而是一种代表太阳的神鸟。
被誉为铜像之王的青铜立人像、有面具之王美誉、作为“纵目”的蜀人先祖蚕丛偶像的青铜纵目面具,长达1.42米、作为权杖法杖的金杖,其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的纹饰,两只相向的鸟,两背相对的鱼,并在鱼的头部和鸟的颈部压一只箭状物,同时有充满神秘笑容的人头像。器身满饰图案的玉边璋以及数十件与真人头部大小相似的青铜人头像,俱是前所未见的。
⑼ 三星堆古遗址被誉为什么
三星堆古遗址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在我国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体中,是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三星堆文物已多次出国巡展,先后在瑞士、德国、英国、丹麦、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国展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强烈震撼。
⑽ 三星堆遗址属于哪种文化,其中重点遗存分布是哪些
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可分为4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2期至4期则属于青铜文化。三星堆古文化遗存分布点达30多个,其中以西城墙遗址、月亮湾城墙遗址、祭祀坑遗址、古城墙遗址、仁胜墓地遗址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