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栎阳遗址

栎阳遗址

发布时间: 2020-11-23 01:02:10

Ⅰ 古代秦国首都栎阳在那

在今陕西省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与古城屯村之间。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后,立志收复河西之地,于前383年在栎邑修筑了栎阳城,将国都迁到栎阳,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展了对魏国的军事反击,初步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秦献公去世后,他的儿子秦孝公继承了他的事业。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贫弱的秦国一跃成为诸国中最先进、最富有的国家,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350年,商鞅在栎阳第二次颁布变法令,将国都由栎阳迁往咸阳。

栎阳作为秦国的都城只有34年,这一时期秦国正处在由弱变强的时期,所以栎阳在我国都城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栎阳也因商鞅变法闻名遐尔。

(1)栎阳遗址扩展阅读:

秦人最初被分封在今甘肃清水县一带,后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成立了国家。秦国建国后的迁都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南)。秦国建国后,于前677年定都雍城,经营雍城250年左右;

二、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为向东扩张,秦灵公于前419年迁都泾阳;

三、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战国初期,秦献公立志收复被魏占领的河西之地,于是在前383年将都城东迁至栎阳;

四、咸阳。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大增,秦国的战略重心转为东进,于是在前350年再将都城迁到咸阳(今陕西咸阳),直到秦统一六国后,咸阳仍为国都。

秦立国初期,受到西北犬戎威胁,防御较为严密。雍城四周有多条河流环绕,成为了主要城防设施。雍城的河流防御体系之完善,使得秦国早期一直没有修筑城墙,直到建都雍城近200年之后,才正式修筑)。

秦以泾阳和栎阳为都城时间都不长,这两城属于带有军事性质的临时性都城。泾阳目前未发现秦代都城遗迹。

而商鞅第一次变法就发生在栎阳。栎阳城址呈长方形,宫殿等大型遗址位于中部,城内尚未找到宗庙、秦公陵园、贵族墓地等遗存。

栎阳原是秦国商业城市,秦迁都后,并没有大兴土木,只是在原有城邑外围了一圈夯土城墙,城市建设非常朴素。栎阳城墙是平地起夯,不挖基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栎阳

Ⅱ 求各个朝代都城遗址

一:公元前 (先秦): 1——[夏]安邑山西夏县 西北阳翟河南禹县 2——[商]北亳河南商丘北汤 南亳河南商丘东南汤 西亳河南偃师西汤 殷河南安阳小屯盘庚 朝歌河南淇县纣王 3——[西周]丰镐陕西长安西周文王、丰镐武王 雒邑河南洛阳周成王 ——[东周]雒邑河南洛阳公元前770年 4——(春秋十四诸侯): 鲁曲埠山东曲埠西周初 齐临淄山东临淄西周初 晋绛山西翼城东 秦雍陕西凤翔东南前677年 楚郢湖北江陵纪南城春秋前期 宋商丘河南商丘南西周 卫沫河南淇县同上 陈陈河南淮阳同上 蔡上蔡河南上蔡同上 曹陶山东定陶同上 郑新郑河南新郑春秋初 燕蓟北京城西南春秋 吴吴江苏苏州西周 越会稽浙江绍兴夏 5——(战国七雄): 齐临淄山东临淄西周初 楚郢湖北江陵纪南城春秋前期 燕蓟北京城西南春秋 赵邯郸河北邯郸战国初期 韩郑河南新郑同上 魏大梁河南开封战国中期 秦咸阳陕西咸阳东北前350年自栎阳迁都于此 6——[西汉]长安陕西西安北前200年刘邦建 ——[东汉]雒阳河南洛阳东前25年刘秀建 7——[三国] 魏洛阳河南洛阳东公元220年曹丕建 蜀成都四川成都221年刘备建 吴建业江苏南京222年孙权建 8——(晋): ——[西晋]洛阳河南洛阳东265年司马炎建 ——[东晋]建康江苏南京317年司马睿建 9——[十六国(增冉魏、西燕、代)] 成(汉)成都四川成都李雄于304年建 前赵长安陕西西安西北匈奴人刘曜于318年建 后赵襄国河北邢台羯人石勒于319年建 魏邺河北临漳西南汉人冉闵于350年建 前秦长安陕西西安西北氐人苻健于351年建 后秦长安同上羌人姚苌于384年建 西秦苑川甘肃榆中大营川鲜卑人乞伏国仁于385年建立 前燕邺河北临漳西南鲜卑慕容氏于357年建 后燕中山河北定县鲜卑慕容垂于384年建 南燕广固山东益都西北鲜卑慕容德于398年建 北燕龙城辽宁朝阳汉人冯跋于409年建 西燕长子山西长子西南鲜卑慕容冲于385年建 前凉姑臧甘肃武威汉人张轨于314年建 后凉姑臧同上氐人吕光于385年建 南凉乐都青海乐都鲜卑秃发乌孤于397年建 北凉张掖甘肃张掖西北汉人段业于397年建 西凉酒泉酒泉汉人李高于400年建 夏统万城陕西靖边北白城子匈奴赫连勃勃于407年建 代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北鲜卑拓跋漪卢于313年建 10——[南朝] 宋建康江苏南京420年承晋 齐建康同上479年承宋 梁建康同上502年承齐 陈建康同上557年承梁 11——[北朝] 北魏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北386年建 平城山西大同398年迁此 洛阳河南洛阳494年迁此 东魏邺河南安阳北534年建 北齐邺同上550年承东魏 西魏长安陕西西安534年建 北周长安陕西西安556年承西魏 12——[隋]大兴陕西西安581年承北周 洛阳河南洛阳炀帝建 13——[唐]长安陕西西安618年承隋 洛阳河南洛阳承隋 太原山西太原西南 14——[五代] 梁开封河南开封朱温于907年建 唐洛阳河南洛阳李存勖于923年建 晋开封河南开封石敬瑭于936年建 汉开封同上刘知远于947年建 周开封同上郭威于951年建 15——[十国] 吴广陵江苏扬州杨行密于892年建 南唐金陵南京徐知诰于937年建 扬州扬州承吴 吴越杭州浙江杭州钱缪于907年建 楚长沙湖南长沙马殷于907年建 闽长乐福建福州王延钧于933年建 南汉兴王府广东广州刘兖于917年建 前蜀成都四川成都907年王建建 后蜀成都同上934年孟知祥建 南平江陵湖北江陵924年高季兴建 北汉太原山西太原951年刘缗建 16——[北宋]开封河南开封960年承后周 应天府河南商丘 大名府河北大名 河南府河南洛阳 ——[南宋]临安浙江杭州1129年宋高宗赵构建 17——[辽]临潢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耶律阿保机于916年建 大定府内蒙古宁城西南1007年建 辽阳府辽宁辽阳938年建 析津府北京城西南936年建 大同府山西大同1044年建 18——[金]中都北京城西南完颜亮于1153年迁此 会宁府黑龙江阿东城东南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建 大定府内蒙古宁城西南1122年建 大同府山西大同1122年建 开封府河南开封1214年建 辽阳府辽宁辽阳1621年建 19——[西夏]兴庆府宁夏银川元昊于1038年建 20——[元]大都北京城1267年建 开平内蒙古正蓝旗东1256年建 21——[明]京师北京城1420年明成祖建 南京江苏南京1363年朱元璋建 22——[清]京师北京城1644年迁此 盛京辽宁沈阳1625年建 23——[民国]南京现在的南京市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现在的北京 谢谢观看,

Ⅲ 栎阳的考古发现

古栎阳城即秦汉栎阳故城,又称万年城,筑于秦献公二年(前383年),东汉末年废弃。故址位于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和御宝屯一带。地处关中渭北灌区,石川河流经故城北部和东部,城址附近地面平坦,河渠纵横。地表以上已无迹可寻,遗址区的农田里时有秦砖汉瓦出土,文化遗迹、遗物一般在地表以下1.5米-2米。1964年陕西省文管会对古栎阳遗址进行了15天的调查和试掘。1980—1981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栎阳发掘队又进行了一年的勘探和试掘。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勘探和试掘情况来看,栎阳城筑于战国中期,废于东汉末年。城址在今武屯镇东,石川河西的区域内,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宽约1600米。现已探出南城墙和西城墙,城中有道路13条,南北七条,三条东西向干路横贯全城,东西城墙相应各辟三个城门。三条南北向大街有两条通至北城墙,一条通过至南门,从其位置来看,南城墙还应有一门,与北墙辟有二门的情况相同。在整个城区遗址内发现了15个重要建筑遗址,大型遗址位于中部,一般居址比较分散,有的与手工业作坊杂处。 经勘探,发现南墙和西墙,东、北二墙未探出。
1、南墙方向89°。已探出部分东起七斗渠东19米,西经新斗渠、官庄南,至六斗渠西194米。残长1640米、宽6米,墙距地表西深东浅,西部1.5—2米、东部1—1.5米、残存高0.4—0.6米。墙夯筑,夯层不清,质地松软。墙基筑于扰土之上,扰土下为生土。
2、西墙方向339°。已探出部分南起官庄西450米的东西向排水渠北,北经小屯村东,至义和村东。残长1420米,墙南宽北窄,宽者16米、窄者8米,墙距地表南浅北深,浅者1—1.5米、深者2—2.4米。墙夯筑,筑法及结构同南墙。城西南、东南和东北三角未探出。
已探出南、西二城墙延长线相交处至探出的南、西二城墙西端分别为50米和200米。
3、北墙和东墙的大概位置。在城址北和东部勘探发现地下淤沙分布面积大,堆积层厚,表明此地历上史可能有过水患,栎阳故城东城墙和北城墙或毁于水患。根据勘探所了解的故城东部和北部的淤沙分布范围及故城遗址和道路的分布情况,推测故城东城墙位置在任御路孝泉刘家村——金指王村南北土壕附近。北城墙有可能在华刘村、西党村、东党村和孝泉刘家村一带。 勘探出三个城门址(南门一、西门二),并发掘了南门址。
1、南门址位于官庄东南380米,官御路南230米,新斗渠西82米。南门方向344°。四号路通至南门。门道一个,长13米,宽5.5米。门址西边一南北13米、东西4米、残高0.35米的夯土墩,其南端西侧连南城墙。门道路土东与南城墙间13.5米宽均为沙土、细沙和小砾石堆积,门址东边可能被水毁。
2、西门址 勘探出西门址二个,编为I、II号。
I号西门址,位于官庄西450米,排水渠北29米。有一个门道,东西长13、南北宽6.7米。门道路土距地表深0.8—1米,路土厚0.2—0.3米。门道以西8米没有探出路土,以东2米路土变宽为12.7米。门道附近砖瓦残块和红烧土块堆积较多。
II号西门址,位于小屯村东、六斗渠西,I号西门址北680米。一个门道,东西长11、南北宽7.3米。门道路土距地表深1.7、厚0.3米。门道以西路土质量较差,以东300米内路土大多被破坏,仅有断续保存。门址堆积情况同I号西门址。II号西门址外砖瓦堆积甚多,似有居址。 勘探出道路十三条,其中东西路六条、南北路七条,编为一至十三号路。
勘探结果表明,一、二、三号三条路为东西横贯全城的干路,四、五、六、七、九号五条路为城内主要南北大街。一、二、三、四、七、九号六条路的地层堆积和出土遗物基本相同,勘探中发现这六条路的路土和其上文化层中有汉代粗绳纹瓦片、五铢钱,也有战国晚期和秦代流行的细绳纹瓦片、涡卷纹瓦当残块、半两钱等,因此,这些路的时代应为秦汉时期。其余七条路的地层堆积和出土遗物基本相同,路土及其上文化层中有汉代粗绳纹瓦片、云纹瓦当残块、五铢和王莽钱币等,因此,这些路的时代应为汉代。 遗物以质料分,有陶、石、铜、铁器等,其中以陶器数量和种类最多。遗物时代大多为秦和西汉中期以前。
1、陶器
分为砖、瓦、水管、容器和器具等五种,其中砖、瓦种类数量最多。一般为泥质灰陶,仅有券形砖、釜和鬲为夹砂灰陶(个别釜为夹砂红陶)。
(1)砖种类较多,有些为过去所少见。砖的质地坚硬,火候较高,呈灰或青灰色。以后制为主,纹饰模印。主要种类有铺地砖、长方砖、空心砖、不同形状的花纹砖、券砖、沟槽纹砖、角砖、镶边砖等。
(2)瓦陶土未经淘洗,火候较高,陶质坚硬,呈青灰或灰色。可分为板瓦、筒瓦和瓦当。筒瓦长49厘米,饰细绳纹。瓦当多件,以涡纹、云纹为主。
(3)水管 均为圆筒形,分四式。
(4)容器可复原或能辨出器形的有碗、盂、罐、缸、甑、釜、鼎和器盖等。曾出土大瓮1件,高82厘米,口径62厘米。底小腹大,饰蓝纹。鬲2件,矮裆,一高27厘米,口径26厘米;一高32厘米,口径37厘米,饰绳纹。现存临潼博物馆。
(5)陶文发现有陶文戳印的陶器和砖共四件,其中罐二件,器底和砖各一件。陶文有“栎阳”三、“敬”一。前者阴文,后者阳文。有“栎市”两件陶罐,陶文均戳印于外壁近底部。砖为八号遗址出土的IIB花纹砖,在砖侧上部戳印有“栎市”。
2、石器
有石夯头,分二式。石磨三件,直径52厘米。上扇中间隆起凿有两大半月孔,磨面有数周圆壕。另一种磨面是旋状齿。
3、金属器
(1)金饼8枚,1963年出土于官庄村南土壕中。直径6厘米,圆形薄身,色泽金黄,每枚重250克左右,经化验,含金率达99%。《史记·平准书》载战国时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汉书·食货志》说:“秦并天上,币为三等,黄金以镒为名,上币”。现存临潼博物馆。
(2)铜鍪1件。圆底,一耳大,一耳小。
(3)钱币出土有六种。分为半两、五铢、剪轮五铢、大泉五十、大布黄千、小泉直一等。
(4)镞一枚。三棱形,镞身圆脊三翼,翼面窄薄,向前聚成镞末,向后延长构成后锋,高出镞关,脊在镞身形成三凹槽,关的断面为圆形。铁铤,前端为圆形。镞长3.9厘米。
(5)镜 一面。镜面饰卷草纹,连弧纹边缘,圆钮。径9.2厘米、边厚0.4厘米。
(6)铜戈辽宁宽甸县曾出土过一件秦二世时栎阳生产的铜戈。古栎阳是秦代军工产品的主要产地,秦惠文王的相邦樛斿戈和昭王十四年的相邦冉戈铭有“栎阳工”、“栎阳工师”。工师是制造器物的“工官之长”。关于工师的职责,《吕氏春秋·季春纪》以及《云梦秦简》的《均工》、《秦律杂抄》等篇中均有记载。从铭文“栎阳工”、“栎阳工师”等来看,表明该兵器为栎阳工官主管制造,发现此类铭文的还有雍、咸阳。秦献公由雍徙都栎阳,孝公十二年又迁咸阳,此后雍和栎阳虽不是秦的国都,可是从孝公十六年的商鞅镦到昭王二十一年的相邦冉戈,除了由咸阳的工官主管铸造外,仍有雍和栎阳的工官制造者。这说明秦的迁都并没有把冶铸兵器的手工业作坊迁走,而中央在此处仍设有工官继续制造兵器。出土的秦二世元年丞相斯戈上有“栎阳左工(师)去疾”的刻辞,这说明秦始皇和二世时中央制造的兵器,其铸造地仍有栎阳。

Ⅳ 栎阳的遗址结构

在栎阳的西面有周人的旧都岐周、丰京和镐京,东面可沿渭河出函谷关直达广阔的中原,北面可渡过黄河沿汾水到达魏国赵国,也可直接到达黄河以西远至河套的广大地区。司马迁说栎阳的地势是“北却戎狄,东通三晋”。
栎阳城遗址位于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与古城屯村之间。对其先后两次发掘,第一次发掘出三条街道、六个城门,第二次发掘出三个城门、十三条街道。全城呈长方形,东西长1800米,南北长2200米。发现了冶铁作坊遗址,另在文物中已知有三件为栎阳制造,说明栎阳还是秦国冶铁和兵器制做的重要基地。还发现有战国晚期铜釜,内装八枚金饼,其中一枚用阴刻篆书写着“四两半”字样,当是显贵或富商大贾所遗留。司马迁说栎阳“亦多大贾”,说明这里的商业十分发达。
古栎阳遗址位于西安市东北60公里的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东,地处石川河与清河汇夹之地,北依荆山,南眺渭水。早在五千年前,这一带森林茂密,气候温润,我们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同大自然作着艰辛的斗争,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今石川河沿岸的义和、南康桥、菩星、康家等仰韶文化遗址就是有力的证明。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到过古栎阳北边的荆山,留下了荆山铸鼎的传说。商代末年,周文王为断芮(今陕西大荔朝邑镇东南)虞(山西平陆县北)之讼,开辟了岐山至芮虞的道路,这条古道经过古栎阳,使这一带得到了进一步开发。西周时期这里地处京畿之地,是镐京(今西安市西南)东北方向通往今山西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周王室理想的畋猎之地。春秋时期,由于这里“北却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交通十分便利,关中早期城市栎邑就在这里形成了。那时候,秦晋两国在岐芮道上进行了频繁的争夺战。公元前562年,秦攻取了晋国的栎邑(即栎阳)。

Ⅳ 栎阳城遗址的历史沿革

早在五千年前,这一带森林茂密,气候温润,我们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同大自然作着艰辛的斗争,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今石川河沿岸的义和、南康桥、菩星、康家等仰韶文化遗址就是有力的证明。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到过古栎阳北边的荆山,留下了荆山铸鼎的传说。
商代末年,周文王为断芮(今陕西大荔朝邑镇东南)虞(山西平陆县北)之讼,开辟了岐山至芮虞的道路,这条古道经过古栎阳,使这一带得到了进一步开发。
西周时期这里地处京畿之地,是镐京(今西安市西南)东北方向通往今山西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周王室理想的畋猎之地。
春秋时期,由于这里“北却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交通十分便利,关中早期城市栎邑就在这里形成了。那时候,秦晋两国在岐芮道上进行了频繁的争夺战。公元前562年,秦攻取了晋国的栎邑(即栎阳)。
栎阳城作为战国时秦国、西汉早期都城,规模大,保存较好,有比较完整的城市布局。它是中国城市发展阶段上的重要环节,对研究秦汉都城的规划、中国城市的发展史都有重要价值。
古栎阳城即秦汉栎阳故城,又称万年城,筑于秦献公二年(前383年),东汉末年废弃。故址位于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和御宝屯一带。地处关中渭北灌区,石川河流经故城北部和东部,城址附近地面平坦,河渠纵横。地表以上已无迹可寻,遗址区的农田里时有秦砖汉瓦出土,文化遗迹、遗物一般在地表以下1.5米-2米。
1964年陕西省文管会对古栎阳遗址进行了15天的调查和试掘。
1980—1981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栎阳发掘队又进行了一年的勘探和试掘。
2016年1月,经过两代人的持续努力,考古学家在秦汉栎阳城遗址内不仅首次出土了清晰的“栎阳”陶文,而且首次确认发现了“商鞅变法”发生地的著名“秦都”栎阳,为研究秦都发展史和秦汉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Ⅵ 栎阳城遗址的遗址结构

栎阳城遗址位于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与古城屯村之间。对其先后两次发掘,第一次发掘出三条街道、六个城门,第二次发掘出三个城门、十三条街道。全城呈长方形,东西长1800米,南北长2200米。发现了冶铁作坊遗址,另在文物中已知有三件为栎阳制造,说明栎阳还是秦国冶铁和兵器制做的重要基地。还发现有战国晚期铜釜,内装八枚金饼,其中一枚用阴刻篆书写着“四两半”字样,当是显贵或富商大贾所遗留。司马迁说栎阳“亦多大贾”,说明这里的商业十分发达。
栎阳城遗址(现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新义、东西党家、南丁、花刘、汤家村战国~汉)1963、1980~1981年勘探、试掘。面积约4.2平方公里,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宽约1600米。城垣夯筑。南墙残垣1640米,高0.4~0.6米,基宽6米;西墙残垣1420米,基宽8~16米;东、北墙未见。角门址1座,西门址2座。城内道路13条,其中东西路6条,南北路7条,街宽15.7~17.7米,城内夯筑基址7处,呈长方形,最大者700米。有居住及作坊、水井等遗址15处。城东南、东北、西北为墓葬区,北城墙外还有一东西向渠道。

Ⅶ 栎阳城遗址的交通信息

西安每天12:36有一班发往阎良的火车,耗时2.5小时,硬座票价6.5元。到阎良后再换乘前往武屯镇的汽车可到。

Ⅷ 商央变法栎阳古城遗址有望从建吗

答:商央变法栎阳古城遗址事实应该有望从建。

Ⅸ 栎阳的历史沿革

(前374元),置栎阳县。自前350年孝公从栎阳迁都咸阳之后,栎阳县仍不失当年繁华。它是咸阳陆通三晋的必经之地,是关中的交通枢纽。东西往来的商人多经于此,所以商业比较发达。据《西安古代交通志》载,当时由咸阳东行,经高陵、栎阳、重泉,至临晋的蒲津渡过黄河,向北可达太原、上党。秦对赵作战,走的就是这条路。秦并天下以后,这条路成为秦代东北干道,秦始皇第三次出巡归来时,就是经此路返回咸阳的。孝公迁都咸阳后,栎阳的宫殿作为秦王的行宫得以保存,这是一百多年后司马欣、刘邦在此建都的一个重要原因。
秦时的栎阳县管辖着今天的临潼区渭河以北和阎良区在内的大片土地。这里地处渭河平原,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公元前246——前236年,秦国用韩国水工郑国凿郑国渠,其中段沿荆塬由今三原县境东流入阎良,绕断塬而北,至汉太上皇陵(万年陵)以东横绝石川河,并纳其水,又东出阎良入富平。郑国渠修成后,栎阳县北部的许多土地得以灌溉,这为栎阳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栎阳的制陶业和冶制业十分发达,经专家考证,栎阳是当时秦国一处重要的兵器工业基地,不仅有工官,而且有左右工室,规模极其宏大。1963年遗址区内的官庄村出土了一件铜釜,内装8枚金饼,经专家鉴定,含金量达99%,为战国晚期秦国货币,可为栎阳商贸繁荣之一证。 汉王元年(前207年)十月,曾盛极一时的秦王朝被强大的的农民起义军灭亡了。次年正月,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大封诸侯,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同年八月汉王刘邦用韩信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击败雍王章邯。司马欣迫于威势投降了刘邦。十一月,刘邦正式建都栎阳,拉开楚汉战争的序幕。刘邦令萧何辅佐太子,坐镇栎阳,征集粮草兵卒,及时运往前线,以供军需。栎阳成了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大本营,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最终消灭了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定陶(今山东定陶)汜水之南即皇帝位,从谋臣娄敬的建议,入都关中,以古栎阳为临时都城,直至公元前200年才将国都迁往长安(今西安市西北汉长安故城)。
公元前一九七年七月太上皇刘煓崩于栎阳宫,十月葬太上皇于栎阳北原(今阎良北之荆山),并设万年县以奉陵寝,治所在栎阳城中。汉景帝五年(前152年)修东渭桥以方便长安与栎阳间的交通。尔后栎阳又成为西汉政府北上出击匈奴道路上的重要驿站。前95年,汉武帝采纳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开凿了白渠。引泾水,西起泾阳谷口,尾入栎阳(武屯镇东),全长200余里,灌田4500余顷。白渠由谷口流至泾阳石桥分为南北两大干渠。南白渠又分为上、中、下三支,北白渠、南白渠的上、中两支使得栎阳县的全部田地几乎都得以灌溉,加上赵过“代田法”和三脚耧的推广普及,栎阳成了关中的产粮要地。 随着古栎阳城垣的消失,人们对古栎阳的认识更加模糊不清。许多人把今临潼的栎阳镇(唐以后的栎阳,为别于古栎阳,笔者认为应称作后栎阳)误认为秦汉时期的栎阳。
1964年,陕西省文管会对古栎阳遗址进行了为期15天的调查和试掘。1980年-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古研究所刘庆柱率栎阳发掘队在此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勘探试掘,初步弄清的栎阳城的形制、规模,为古栎阳史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1987年8月1日,古栎阳遗址所在的临潼县武屯乡因区划调整划归西安市阎良区管辖。2001年栎阳城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0月,阎良区文体广电局在遗址区树立了保护标志。

Ⅹ 栎阳城遗址的地理位置

古栎阳遗址位于西安市东北60公里的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东一带,地处石川河与清河汇夹之地,北依荆山,南眺渭水。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