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城遗址
⑴ 我的家乡石门简介
石门乡简介: 石门乡位于靖远县西北部,东接平川区,西连景泰县,距靖远县城86公里。地处哈思山山麓两侧,总面积414.7平方公里,黄河由南向北流经境内46公里。山大沟深,梁峁遍布,沟壑交错,最高海拨3017米,最低海拨1300多米,年降水量230mm,年均气温10.6℃,无霜期200天。
乡政府驻地上川口有一石岘,似门形,故得石门川之称。解放前属石门乡公所管辖,解放后建政为靖远县第四区区公所。1958年成立石门公社。1963年改为石门小公社,属川口区公所辖。1968年恢复石门公社,1983年体制改革时设立石门乡人民政府至今。现辖10个行政村,64个社,3413户,17064人,耕地面积43592亩,其中水地9096亩。农业生产以小麦、糜子、谷子、洋芋、小杂粮为主。
矿产资源丰富,金、重晶石、石膏、煤等品位较好,储量较大。地方名优特产哈思梨、小口大枣、鸽子鱼、羔羊肉闻名遐迩,历代为皇室贡品。哈思梨果质细腻、香脆甜润、切面隔夜色泽不变、鲜嫩如初;小口大枣肉质厚实、富含多种维生素,为滋补养生之佳品,曾多次在省、市及全国食品展览会上获奖,已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哈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凉爽,林草丰茂,泉水矿物质富集,生长着柴胡、麻黄、益母草、蒲公英、黄苓、桔梗、防风、薄荷、甘草等数十种中草药,羔羊食用药草,饮用泉水,肉质鲜美,肌理细腻,骨肉匀称,入口滑嫩细软,肥而不腻,无膳味,有独特的药膳滋补作用。鸽子鱼盛产于石门,历史悠久,早在明代成为皇室的贡品,是一道味美质嫩的佳馐。其肉细腻白嫩具有提气补虚、滋阳补肾的功能,是老弱病残的滋补佳品。
石门为古汉唐丝路之要地,哈思堡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境内有索桥烽燧,马台汉墓、庙山山汉墓、三角城遗址、三官殿古建筑等等,都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哈思山,峰峦层列,岩壑横峙,松柏丛茂,鸟兽蕃蔗,积雪冬夏不消,遥望青岚素雾亦一方之名胜地,为靖远八景“雪岭堆银”之一,现已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是休闲、避暑、旅游之佳地。
⑵ 黄河两岸的名胜古迹或景点
伏羲文化
仰韶遗址
河套文化遗址
大汶口遗址
大地湾遗址
蓝田猿人遗址
周原遗址
水洞沟遗址
西侯度遗址
二里头遗址
西水坡遗址
马家窑遗址
古城址
北宋东京遗址
沣镐遗址
殷墟
唐长安城遗址
海晏三角城遗址
秦咸阳城遗址
隋大兴城遗址
汉长安城遗址
郑州商城遗址
山西平遥古城
统万城遗址
阿房宫遗址
尸乡沟商城遗址
西安城墙
汉魏洛阳故城
塔寺庙观
少林寺
拉卜楞寺
洛阳关林
临汾东岳庙
开封铁塔
鹳雀楼
太平兴国寺塔
临猗双塔
拜寺口双塔
普救寺
晋祠
香积寺
小雁塔
大雁塔
宝塔
白云山庙
楼观台
兴教寺
青龙寺
大兴善寺
法门寺
金刚座舍利宝塔
万部华严经塔
海宝塔
五当召
伏羲庙
同心清真大寺
瞿昙寺
塔尔寺
一百零八塔
石窟
巩县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水帘洞石窟
炳灵寺石窟
须弥山石窟
石空寺石窟
名山
日月山
白云山
阿尼玛卿山
巴颜喀拉山
六盘山
贺兰山
兴隆山
祁连山
太白山
秦岭
吕梁山
阴山
太行山
邙山
崤山
六盘山
崆峒山
大伾山
中岳嵩山
华山
泰山
胜水
乌梁素海
黄河三峡
沙湖
黄河新安万山湖
运城盐池
星 宿 海
美丽的黄河第一弯
黄河源头
黄河壶口瀑布
扎陵湖与鄂陵湖
孟达天池
禹 门 口
青海湖
三门峡
黄河小浪底
泉城明珠--大明湖
趵突泉公园
⑶ 沙井文化的发现及分布
1923年安特生的助手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的民勤县征集到了一批彩陶和铜器,并在沙井东墓地发掘到陶器和铜器。1924年夏季,安特生结束了洮河流域的考古调查之后,为了寻找仰韶文化与青铜文化的缺环,又继续西行。在民勤柳湖村、沙井子、黄蒿井,以及永昌三角城等地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并在沙井南发掘了53座墓葬,出土彩陶双耳圜底罐等器物,其中的连续水鸟纹尤为独特,不见于其他彩陶文化。由于此前发现铜器,安特生将它列为甘肃远古文化“六期”之末,称为沙井期。岁月沧桑,安特生发现的这些遗址后来大多被流沙覆盖,地面无迹可寻。因此,之后的较长时间内沙井文化的研究处于停滞状态。1948年,裴文中先生带领西北地质考察队赴甘肃、青海考察,调查了民勤柳湖墩、沙井东和永昌三角城等遗址,新发现了一些同类遗存,并首次提出沙井文化的命名。1976年,永昌双湾乡尚家沟农民在三角城内挖掘灰土施肥时,发现了陶器、铜刀和铜镞等文物。武威地区文化部门曾先后两次派人到遗址现场进行调查了解,并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1978年,尚家沟林业站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修建宿舍,在平整地基的过程中发现了蛤蟆墩墓葬,捡拾到青铜刀具和各种青铜联珠饰牌。直到1979年3月,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再次复查了三角城遗址和蛤蟆礅墓地,同年6月开始发掘上述两遗址,以及西岗、柴湾岗墓地,1981年11月结束全部工作,清理墓葬585座,出土陶、石、铜、铁等器物2000余件。这是沙井文化命名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发掘,为深入探讨沙井文化的内涵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曾在解放后在天祝董家台、兰州黄河南岸范家坪、杏核台,以及永昌鸳鸯池、永登榆树沟等地也发现了同类遗存。
2001年永昌西岗柴湾岗墓葬发掘报告公开发表。多年来积累的资料表明,沙井文化的中心区域在腾格里沙漠的西部、西南部边缘地带,即武威、金昌一带,向东南延伸可达永登、兰州附近。据碳测年代数据表明,上限为距今3000年左右,下限为距今2500年左右,大体相当于西周中期至春秋晚期。
关于沙井文化的族属,近年来学术界多有触及。据史料记载秦汉之前的河西走廊居住着月氏、乌孙等民族,有学者认为沙井文化的分布范围与古月氏族的原住地相符,有人却与上述意见相左,认为该文化系乌孙族。
⑷ 三角城位于
海晏三角城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所属海晏县境青海湖东北水草丰盛的金银滩上,距西宁市90公里,当地称为“三角城”。
相关资料
海晏三角城东西长650米,南北宽600米,城墙残高4米,四门尚能隐约可见。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汉代西海郡城内,曾发现一件西汉末年的石雕文物--石虎[1] 。这件珍贵的文物,为研究西海郡历史、地理提供了实物和文字资料,同时也是我省迄今发现的最早有铭文的石刻之一。石虎由巨大的花岗石雕凿而成,身长1.50米,高1.50米,背宽0.60米。俯卧在长方形的石座上,虎尾夹于后腿并搭在左背上,怒目前视,栩栩如生,似有一跃而起的神态,具有汉代石雕浑厚古朴风格。更为珍贵的是石座正前面有篆刻《西海郡始建国河南》铭文。按西海郡系王莽应四海设郡之数所置。始建国是王莽称帝的第一个年号,即公元9----13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七十年的历史,河南即西海郡位置,意即在河南之南。石虎曾被弃置荒野,有关部门移置于海晏县文化馆供各族群众参观,是省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
⑸ 黄河流域的遗迹同黄河的关系
——反映古猿人文化的有:
西侯度猿人文化
1961年于山西芮城西侯度发现的,距今150万年~180万年,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文化。
蓝田猿人文化
1963年~1964年在陕西蓝田公王岭与陈家窝发现,其中公王岭猿人距今100万年~115万年,陈家窝猿人距今50万年~59万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猿人文化。
大荔猿人文化
1978年于陕西大荔甜水沟发现,距近30万年~50万年,为晚期猿人文化。
——反映古智人文化的有:
丁村古人文化
1954年~1976年于山西省襄汾县汾河东岸丁村发现,距今7万年~9万年,属于旧石器中期文化,为早期智人。
河套新人文化
1922年及1956年~1960年在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发现,距今3万年左右,为晚期智人。
——现代人是由新人直接进化而来的,分为4个阶段:
细石器文化
距今10000年~7000年,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新石器文化
距今7000年~3700年,按最早发现地点及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称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中期称龙山文化,距今5000年~4100年,1928年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晚期称二里头文化,距今4100年~3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浐河东岸半坡村,是黄河流域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仰韶文化的一种早期类型,距今约6000年。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1953年春,西安市在建设纺织城时发现,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获得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青铜器文化
距今3700年~2700年,可划分为三期:早期为二里岗文化,即郑州商城文化,距今3620年,为商代早期文化;中期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阳小屯村文化,大致为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为商代晚期文化;晚期为岐山文化,即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都城文化遗址。
铁器文化
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春秋初期,如在河南新郑仓城发现的春秋铸铁遗址,在河南卫辉市固围村发现的战国墓葬遗址,在西安周围发现的西安隋唐都城文化遗址等。
中石器时代,是连结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过渡阶段或中间环节。195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在陕西大荔县的沙苑地区发现15处遗留有打制的石片和石器的地点,共采集到3000余件标本。根据这些石器的特点,认为它们是中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从而将其命名为我国的第一个中石器时代文化——沙苑文化。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中石器时代的特征是:社会经济生活以渔猎和采集为主,属于自然经济,还没有出现农业。在中石器时代,细石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狩猎和采集经济的发展。数十年来,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大量以细石器为主的文化遗存,不仅有可能填补我国新旧两大石器时代之间的缺环,而且还显示出我国中石器时代细石器工艺最发达的地区就是黄河流域。有的考古学家认为,正是在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细工艺传统为代表的中石器时代文化,其后,才在黄河流域发展成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此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
参考资料:ajiajicool
回答者: 123456566565 - 千总 四级 3-19 19:29
作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人类文化遗址有很多.
其中最为人知道的就是半坡遗址,属仰韶文化的一种早期类型。
蓝田猿人文化也是很有名的,其中公王岭猿人距今100万年~115万年,陈家窝猿人距今50万年~59万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猿人文化。
除此外还有:西侯度猿人文化,距今150万年~180万年,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文化;
大荔猿人文化,距近30万年~50万年,为晚期猿人文化;
丁村古人文化,距今7万年~9万年,属于旧石器中期文化,为早期智人;
河套新人文化,距今3万年左右,为晚期智人;
细石器文化。距今10 000~7 000年。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新石器文化。距今7 000~3 700年。按最早发现地点及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称仰韶文化,距今7 000~5 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中期称龙山文化,距今5000~4100年,1928年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晚期称二里头文化,距今4100~3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
青铜器文化。距今3 700~2 700年。可划分为三期:早期为二里岗文化,即郑州商城文化,距今3 620年,为商代早期文化;中期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阳小屯村文化,大致为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为商代晚期文化;晚期为岐山文化,即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都城文化遗址
⑹ 西海郡故城遗址是哪个时代的
西汉。 西海郡故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县城约1公里, 青海湖东北侧、湟水南岸的金银滩上, 俗称“三角城”。 为西汉新莽时代所设“西海郡”郡城遗址。古城略呈方形, 城墙南北长645米,东西宽610米,残高4~12米,基宽8米,顶宽2米,四门稳约可见。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 王莽派人诱使游牧于青海湖地区卑禾羌献地臣服,以其地筑此城,定名“西海郡”,与已有的东海、南海、北海三郡齐名,取“四海归一”之意。本世纪四十年代,城内发现“石虎”一尊,其座上刻有“西海郡,始建国,工河南”九字篆刻铭文。1987年,城内又发现带铭文石刻一块,其长宽尺寸、所用石料、铭文字体均与“石虎”基座相同。其铭文通读三行分别为:“西海郡虎符石匮”、“始建国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戎造”,则此石刻应为“虎符石匮”,并确证该古城为西海郡故城无疑。城内多次采集到卡约文化夹砂粗陶片、西汉和王莽时间的钱范及五铢、货布、货泉、大泉五十等货币,“西海安定元兴元年作当”陶文瓦当等。同时还采集到唐代莲花瓦当和宋代圣宋元宝、崇宁通宝等钱币, 证明此城使用的下限晚至唐宋时期。城内南部较高, 有几处隆起的地带,应为当时的主要建筑区,其区域内散布有大量砖、瓦等建筑残件。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⑺ 酒泉西三角城遗址在哪
酒泉西三角城遗址在酒泉金塔县金塔乡西沟村正东11公里处。
⑻ 淮安洪泽头坝遗址、石鳖城遗址、越城遗址、三角城遗址、施庄遗址、塘埂遗址现在还在么能参观么
1楼的不知道就别瞎说,我本人就是洪泽人!头坝还有的,你从洪泽南战坐车去蒋坝的路上会经过头坝的!你说的其它的地方都没了
⑼ 宋代三角城遗址
海晏三角城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所属海晏县境青海湖东北水草丰盛的金银滩上,距西宁市90公里,当地称为“三角城”。
相关资料
海晏三角城东西长650米,南北宽600米,城墙残高4米,四门尚能隐约可见。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汉代西海郡城内,曾发现一件西汉末年的石雕文物--石虎[1] 。这件珍贵的文物,为研究西海郡历史、地理提供了实物和文字资料,同时也是我省迄今发现的最早有铭文的石刻之一。石虎由巨大的花岗石雕凿而成,身长1.50米,高1.50米,背宽0.60米。俯卧在长方形的石座上,虎尾夹于后腿并搭在左背上,怒目前视,栩栩如生,似有一跃而起的神态,具有汉代石雕浑厚古朴风格。更为珍贵的是石座正前面有篆刻《西海郡始建国河南》铭文。按西海郡系王莽应四海设郡之数所置。始建国是王莽称帝的第一个年号,即公元9----13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七十年的历史,河南即西海郡位置,意即在河南之南。石虎曾被弃置荒野,有关部门移置于海晏县文化馆供各族群众参观,是省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