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埠遗址
㈠ 淄博市内哪个公园好玩
人民公园。
火炬公园
植物园
儿童公园
莲池公园
㈡ 与良渚文明近同时期的文明有哪些
良渚古城是大国之都吗?
——完全基于考古材料的初步还原和科学报道
良渚文化遗址,目前各地共发现135处,中心地带是余杭的瓶窑、安溪、良渚三镇——33.8平方公里范围内,密布50多处遗址。在古城发现后,你会发现,有了这一圈城墙,这些遗址在布局上,有了可徇的规律——王、高级贵族、贵族、平民,是以古城为核心,大致由近而远,按等级有序居住的。
从地理环境上,良渚古城的南北,分别是天目山的余脉大雄山和大遮山,这为古城提供了两道天然的屏障;再往里,城墙北部、西部有东苕溪环绕,南部有东苕溪的支流庙前港(良渚港)所挡。
前面已经讲过,良渚古城拱卫的是整个地区的核心——王或高级贵族的居住区、墓葬区。现在,让我们根据已发现的考古遗址,来还原一下这座“古都”,重点说说城外的布局——从城外四周各个遗址的规模,出土文物的数量、规格、质量可以看出,古良渚人的贫富差距由内往外拉开,大致是——离古城越近,越富有,出土了大量贵族墓葬;离古城越远,越贫穷,有不少平民聚落区遗址被发现。
一抹文明曙光的说法为啥要改了
大家口头常挂这句老话——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这其实是缺乏学术根据的。
国际学术界一般只承认中国文明起源于至多约距今3600年的商代,依据有两个——《史记·殷本纪》的文献记载和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现;而本世纪初完成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虽然证明夏王朝的始年约在公元前2070年前后,但争议很大,即便夏代说成立,也仅为距今4100年左右时间。
那还有900年去哪里找呢?目前学术界较集中的观点是——距今5300—4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形态之一,被称为“文明曙光”。
“曙光”的意思是“初露”——古城发现前,考古界一直认为,以发达的稻作农业、大量精美的玉器、精制的制陶技术、成句子的陶器符号文字资料,以及由墓葬和大型土建工程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等现象的良渚文化,正站在文明的门槛上。
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没有发现城——如果进入早期文明社会,应该有个初步的国家组织,以区别于以血缘为单位的氏族社会,而城正是重要标志。
现在有了这座城,而且古城内,有宫殿式建筑莫角山、高等级墓地;城外有祭坛、高等级陶器作坊、玉器作坊、码头设施;这些都是有职能分工,有规划的,是区别一个地方是政权还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的重要标志。很难想像,如果没有一个统治集团来统一组织、设计、营建,能做出这样庞大的城建工程。
严文明教授说:“如果有分工、有规划,就表明已进入了文明社会,就是国家。中国古代,小国林立,称为‘天下万国’,古代的国家都有都城。良渚古城的发现,可谓‘画龙点睛’,说明它是一个国家的首都了。标志良渚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
富人区
文家山遗址:古城西南,有16座墓葬,其中1号墓随葬品106件、石钺34把。
黄泥口遗址:古城北,出土100多颗玉珠管,另有璧、镯等玉器,及一些生活用的陶器。
汇观山遗址:有一座较完整的祭坛、4座大型墓葬,出土大量琮、璧、钺、三叉形器、冠状器等玉器及一些陶器、石器;尤其是4号墓,棺椁俱备(良渚文化里,有棺椁安葬的往往是贵族,平民一般都是直接埋葬土里),是目前所见良渚墓葬中墓坑最大的一座。
瑶山遗址:它比较特殊,从位置上讲,它离“富人区”微远了点,但从12座墓葬里清理出的随葬品却很丰富,有700多件玉器,另外还有个内外三重组成、400平方米的祭坛。
平民区
莫角山北部的姚家墩遗址,是个大聚落村,周围有罗村、葛家村、王家庄、金村、上口山等遗址;其中除罗村遗址发现两座规模不算大的祭坛外,其他遗址出土的多为陶器、石器,有些是生产工具,墓葬中随葬品也不多。
但这些聚落村簇拥着的中心——姚家墩遗址却不小,35000平方米,发现了一处铺设考究的沙石地面的建筑基址和一处红烧土地面的房屋基址,有可能是一处中等贵族居住区。
庙前遗址:古城东南,发现两处地窖,里面有木头架子撑住四面泥土,木架之间用榫连接,地窖里发掘出的东西,主要是陶器、木器、石器。还发掘出2处房址,其中一处呈长方形,面阔10米,进深8米;四周有柱坑,从柱坑样子看,立柱有方、圆两种,为防柱子下陷,柱底铺设了垫板;从柱坑布局上,大致推测出屋子的形状:大跨度,有柱子,顶上有重檐,外面还有一圈回廊。
茅庵里遗址:庙前遗址南,这是一处依水而居的村落,发现两排南北向护堤木桩,同时清理出大量水底沉积物:彩陶、石器、兽骨、酸枣核、芦苇、残木等。
吴家埠遗址:古城最西面,相当“清贫”——发掘出20座墓葬,随葬品多为劳动用具,如石斧、锛、凿、镞、耕田器、砺石、纺轮等,生活用具有鼎、豆、壶、罐、盆、钵、杯、簋、瓮、臼、器盖等陶器;有的墓里连一件随葬品都没有。
卞家山遗址(码头):古城南,从沉积土中发现木质器具和石器、陶器等许多遗存,以及居址、墓地等,是个典型的平民居聚落村。
这里还发现140多个排列有序的木桩,大部分似靠岸边,并发现两把木桨,推测这里可能是良渚晚期的一个码头。
这样的布局就看得很明白了——整座良渚古城是经过精心选址和规划的。
㈢ 中国近代考古五大新发现
近年还有很多考古发现,只列举下面几例:
2010年度古新发现:“南澳1号”明代沉船:
“南澳Ⅰ号”是我国沿海经过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明代沉船,它为解决中国海外贸易、航海、制瓷等诸多学术课题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证材料,研究明代中国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以陶瓷为例,沉船中大量的漳州窑系产品极富特色。由于漳州窑的属性,目前国内传世与出土的器物均不多见,窑址发掘亦多为残件;本次发掘不仅提供了品种极为丰富的成品,同时也填补了16-17世纪间大航海时代我国海外贸易政策转变、东南沿海经济结构变化等资料的空白。
2011年考古发现:河南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
老奶奶庙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南郊、二七区侯寨乡的樱桃沟景区内。在50平方米发掘范围内,发现3000多件石制品、12000多件动物骨骼及碎片、20余处用火遗迹,以及多层迭压、连续分布的古人类居住面。这处新发现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当时人类在中心营地连续居住的活动细节,同时也发掘出土一系列与现代人行为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老奶奶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将近年来在嵩山东南麓调查及发掘的数量众多的旧石器地点完整地连接起来。这些地点既有临时活动场所,也有长期居住的中心营地,还有专门的石器加工场所,以及摆放石堆与大象头骨的特殊活动遗迹。其分布明显成群组聚集,构成多个以基本营地为中心,各类临时活动地点成放射状分布的遗址群。遗址群沿古代河流两侧分布,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新发现确切证明,早在距今3~5万年前中原地区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与复杂的栖居形态。
2012年考古发现:内蒙古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
辽上京城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由皇城(北)和汉城(南)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西山坡是上京皇城西南的一处自然高地,也是全城的制高点,尚存三组东向的建筑基址。其中北组的中部偏后,有三座地面保存较高的圆台形建筑基址,编号为YT1、YT2和YT3。
根据发掘的遗迹形制和遗物可知,YT1应是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六角形佛教建筑基址。于辽代始建,至少进行过两次大规模修筑,金代以后才逐渐废弃。YT2和YT3可确认是六角形塔基,二塔基的包砖、散水的做法和规格均与YT1相同。本次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辽代都城遗址考古。根据考古发现的遗迹和遗物,可以确认西山坡是一处辽代始建的佛教寺院遗址,位置重要,规模庞大。佛寺北组为东向的长方形院落,四周有院墙。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为大型的六角形砖木混合结构建筑(YT1),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小型的六角形砖塔(YT2、YT3),前有小型建筑基址和广场。YT1建筑结构特殊,柱础雕刻莲花纹、龙凤纹,出土刻画写实、彩绘贴金的泥塑造像,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座基址的等级和功能。这次发掘成果确认了西山坡建筑遗址是佛教寺院的建筑性质,对重新认识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形制布局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本次考古新发现为研究辽代考古、历史、佛教和建筑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考古发现: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地点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了抢救发掘工作,共发掘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墓葬均早期被盗。墓葬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分为有底箱和无底箱两类。墓葬方向和大小相近。方向为南北向,椁室长5~7米、宽3~4.5米、高2~2.2米。共出土遗物620余件,其中陶器有罐、鼎、盆、钵、瓮、壶、井、灶等;漆木器有耳杯、奁、几、盘、盒、木俑、马、璧、杖、器座、案、半圆形器、织机模型等;铜器有弩机、带钩、扣饰、钱币有“半两”和“五铢”;另有少量铁器、竹编器、草(棕)编器等。重要收获有M1出土的50余支木牍、M2出土的玉质印章和4件竹木制织机模型、M3出土的920余支(编号数量)竹简及人体经穴漆人像等。M1出土木牍书写内容为官府文书和巫术两类。M3竹简为医简,经初步整理,医书暂定名为《五色脉诊》《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医马书》。墓葬年代初步推测为西汉景帝、武帝时期。出土四部织机模型应是迄今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多综多蹑织机,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丝绸纺织技术研究的空白;首次在四川出土的医简是继马王堆之后出土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医简医学文物。
2014年考古发现: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
磨刀山遗址位于广东省西部云浮市郁南县。该遗址是广东省首次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类型遗址。4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取得突破性收获——这里是广东目前确认年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这一发现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将该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数十万年前,是广东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该遗址的发现既是岭南及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进展,为华南乃至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同时也为深入研究华南—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区域人类起源与演化历史以及东西方文化比较等国际热点课题提供了重要的新契机。
2015年考古发现:郭家庙曾国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家庙曾国墓地位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墓地,总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分为郭家庙曾国墓地和曹门庙墓区。郭家庙墓地分布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山岗上,北岗为郭家庙墓区,南岗为曹门湾墓区,总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以上。墓地东距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1公里,西距九连墩战国楚墓群1.5公里。2002年和2014年对郭家庙墓地的两次发掘,证实这一墓地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高等级贵族墓地。2014年的考古发掘,因其重大的学术价值被评为当年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次展览是首次将2002年和2014年郭家庙墓地的发掘成果展出。郭家庙曾国墓地与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文峰塔曾国墓地、擂鼓墩曾国墓群共同构建了曾国考古学的年代序列,为研究曾国历史与周代封国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考古发掘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㈣ 与良渚古城同时代的文明古国都在干啥 良渚文明中还有哪些不解之谜
良渚古城是大国之都吗?
——完全基于考古材料的初步还原和科学报道
良渚文化遗址,目前各地共发现135处,中心地带是余杭的瓶窑、安溪、良渚三镇——33.8平方公里范围内,密布50多处遗址。在古城发现后,你会发现,有了这一圈城墙,这些遗址在布局上,有了可徇的规律——王、高级贵族、贵族、平民,是以古城为核心,大致由近而远,按等级有序居住的。
从地理环境上,良渚古城的南北,分别是天目山的余脉大雄山和大遮山,这为古城提供了两道天然的屏障;再往里,城墙北部、西部有东苕溪环绕,南部有东苕溪的支流庙前港(良渚港)所挡。
前面已经讲过,良渚古城拱卫的是整个地区的核心——王或高级贵族的居住区、墓葬区。现在,让我们根据已发现的考古遗址,来还原一下这座“古都”,重点说说城外的布局——从城外四周各个遗址的规模,出土文物的数量、规格、质量可以看出,古良渚人的贫富差距由内往外拉开,大致是——离古城越近,越富有,出土了大量贵族墓葬;离古城越远,越贫穷,有不少平民聚落区遗址被发现。
一抹文明曙光的说法为啥要改了
大家口头常挂这句老话——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这其实是缺乏学术根据的。
国际学术界一般只承认中国文明起源于至多约距今3600年的商代,依据有两个——《史记·殷本纪》的文献记载和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现;而本世纪初完成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虽然证明夏王朝的始年约在公元前2070年前后,但争议很大,即便夏代说成立,也仅为距今4100年左右时间。
那还有900年去哪里找呢?目前学术界较集中的观点是——距今5300—4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形态之一,被称为“文明曙光”。
“曙光”的意思是“初露”——古城发现前,考古界一直认为,以发达的稻作农业、大量精美的玉器、精制的制陶技术、成句子的陶器符号文字资料,以及由墓葬和大型土建工程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等现象的良渚文化,正站在文明的门槛上。
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没有发现城——如果进入早期文明社会,应该有个初步的国家组织,以区别于以血缘为单位的氏族社会,而城正是重要标志。
现在有了这座城,而且古城内,有宫殿式建筑莫角山、高等级墓地;城外有祭坛、高等级陶器作坊、玉器作坊、码头设施;这些都是有职能分工,有规划的,是区别一个地方是政权还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的重要标志。很难想像,如果没有一个统治集团来统一组织、设计、营建,能做出这样庞大的城建工程。
严文明教授说:“如果有分工、有规划,就表明已进入了文明社会,就是国家。中国古代,小国林立,称为‘天下万国’,古代的国家都有都城。良渚古城的发现,可谓‘画龙点睛’,说明它是一个国家的首都了。标志良渚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
富人区
文家山遗址:古城西南,有16座墓葬,其中1号墓随葬品106件、石钺34把。
黄泥口遗址:古城北,出土100多颗玉珠管,另有璧、镯等玉器,及一些生活用的陶器。
汇观山遗址:有一座较完整的祭坛、4座大型墓葬,出土大量琮、璧、钺、三叉形器、冠状器等玉器及一些陶器、石器;尤其是4号墓,棺椁俱备(良渚文化里,有棺椁安葬的往往是贵族,平民一般都是直接埋葬土里),是目前所见良渚墓葬中墓坑最大的一座。
瑶山遗址:它比较特殊,从位置上讲,它离“富人区”微远了点,但从12座墓葬里清理出的随葬品却很丰富,有700多件玉器,另外还有个内外三重组成、400平方米的祭坛。
平民区
莫角山北部的姚家墩遗址,是个大聚落村,周围有罗村、葛家村、王家庄、金村、上口山等遗址;其中除罗村遗址发现两座规模不算大的祭坛外,其他遗址出土的多为陶器、石器,有些是生产工具,墓葬中随葬品也不多。
但这些聚落村簇拥着的中心——姚家墩遗址却不小,35000平方米,发现了一处铺设考究的沙石地面的建筑基址和一处红烧土地面的房屋基址,有可能是一处中等贵族居住区。
庙前遗址:古城东南,发现两处地窖,里面有木头架子撑住四面泥土,木架之间用榫连接,地窖里发掘出的东西,主要是陶器、木器、石器。还发掘出2处房址,其中一处呈长方形,面阔10米,进深8米;四周有柱坑,从柱坑样子看,立柱有方、圆两种,为防柱子下陷,柱底铺设了垫板;从柱坑布局上,大致推测出屋子的形状:大跨度,有柱子,顶上有重檐,外面还有一圈回廊。
茅庵里遗址:庙前遗址南,这是一处依水而居的村落,发现两排南北向护堤木桩,同时清理出大量水底沉积物:彩陶、石器、兽骨、酸枣核、芦苇、残木等。
吴家埠遗址:古城最西面,相当“清贫”——发掘出20座墓葬,随葬品多为劳动用具,如石斧、锛、凿、镞、耕田器、砺石、纺轮等,生活用具有鼎、豆、壶、罐、盆、钵、杯、簋、瓮、臼、器盖等陶器;有的墓里连一件随葬品都没有。
卞家山遗址(码头):古城南,从沉积土中发现木质器具和石器、陶器等许多遗存,以及居址、墓地等,是个典型的平民居聚落村。
这里还发现140多个排列有序的木桩,大部分似靠岸边,并发现两把木桨,推测这里可能是良渚晚期的一个码头。
这样的布局就看得很明白了——整座良渚古城是经过精心选址和规划的。
。。。。。。。。。
㈤ 淄博桓台的历史古迹
桓台名胜古迹探微
我们的家乡桓台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境内有马踏湖风景区、王渔洋纪念馆、四世宫保牌坊、史家遗址、徐夜书屋、冰山遗址等,小庞、前埠、唐山、新城等地都出土了石铲、石斧、石镰等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史家村挖掘发现了商代遗址、高楼村有始建于隋代的华严寺,陈庄有木佛堂古槐等。最有价值的人文景观是新城王渔洋祠堂和四世宫保牌坊,最有价值的自然景观是江北明珠马踏湖。以渔洋文化为主的新城古城游和马踏湖风景区自然观光游已成为桓台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两大重点品牌。
马踏湖
马踏湖位于桓台县东北部,湖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面积近百平方米公里。这一带地势低洼,湖底海拔最高点9米,最低点6.5米,自西南向东北缓倾。孝妇河、乌河、猪龙河汇流于此,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湖泊,1995年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湖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名胜古迹众多,是天然的旅游胜地,素有北国江南之美称。湖内碧水滢滢、河道纵横、交织成网,芦苇荡、荷花塘一望无垠。
马踏湖最早叫平州,春秋时期称少海,又名会城湖, 传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湖区东侧的会城,重兵陈列,马踏地低,故名马踏湖。因其碧水连天、风光无限,为历代达官贵人所向往,文人墨客多会于此。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泛舟湖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贪看翠盖拥红装,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段,纵教匹练写秋光。”此后,元兵部侍郎于钦又有和诗,人们选用诗中所含“锦秋”二字命湖,这样,马踏湖又名锦秋湖。
马踏湖湖内港港汊汊,碧水滢滢,2100多条渠道交织成网,四通八达,全长400多公里。湖内古迹风韵浓郁,胜迹随处可见。湖东南侧有廷乡城遗址,相传为齐景公失马寻踪之地,故又名踪城。东侧有会城遗址,当地人称东城子,传为齐桓公会盟处。鱼龙村北二公里处有李家台子,为苏东坡登临赋诗处,建有胜处祠和东坡亭。华沟村即古之鲁连陂,村中尚有鲁仲连故居和鲁连井故址,村北建有五贤祠。五贤者,为战国颜?、鲁仲连,汉代辕固、诸葛亮,宋朝苏东坡。五贤祠原为三贤祠,曾多次重修,1984年方改建为五贤祠。门上对联是:“异姓结同心之侣,一堂萃三代之英。”祠内雕梁画栋,金壁辉煌,架构奇妙,有历代名人题咏,辟有马踏湖书画展室。五贤祠北侧,有徐夜书屋、渔洋轩故址及冰山遗址。每到一处都会有一些美妙的传说和故事,令人流连忘返。湖区27个自然村落,村村靠湖,家家连水,户户通船,门前搭起小桥,院后泊着小船,小桥流水人家,如诗如画。湖面上绿水浮鸭,翠柳摇风,港汊迷离。驾船巡游,风趣天然。真是“苇堵渠尽疑无路,竹篙一点又一天。只闻笑语不见人,蒲苇深处有人烟”。? 马踏湖景色迷人,物产丰富。湖中盛产藕、莲、蒲、苇和鹅、鸭、鱼、虾、蟹,以及各种可吃的野生食物。湖乡人用湖内的物产能做出百多种菜肴, 且四季各不相同。春天的醋沏小鱼,香酥可口,野鸭焖藕,风味独特。“金丝鸭蛋”,是湖中特产,将其腌制蒸熟,可见蛋青、蛋黄层迭,青、黄相交之处,有丝状蛋黄油圈隔,灿然若金,蛋白香而不腻,肉质沙,不噎喉。夏天的“白莲藕”脆甜无渣,“鸡靠麦黄鳖”,味道鲜香,又多营养。秋天,毛蟹包子别有风味,还可做“毛蟹汤”,鲜美异常。冬天的“溜黑鱼片”、“黄焖鲤鱼”食之难忘。如若游湖,不食这里的水鲜,实乃遗憾。马踏湖中还存有许多古迹名胜,鲁仲连故居、青冢、五贤祠、东坡亭、齐王阁等又为马踏湖增添了许多神奇的色彩。马踏湖已被辟为山东省重点旅游区。随着对湖区的开发,马踏湖将会变得更加秀美,成为旅游园地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
王渔洋纪念馆
王渔洋纪念馆馆址为忠勤祠,位于新城镇新立村。原是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为纪念王渔洋的高祖王重光而建,距今400余年。整组建筑系砖木结构,造型古朴典雅,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1986年12月建馆并对外开放,1992年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渔洋原名王士祯,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著名诗人,清朝大臣,公务之余,致力于诗文著述,成就卓著,其诗、词、散文凡数十种560卷,诗6000余首。他的诗风格调高雅,吐辞修洁,境界缥缈淡远,意味灵空含蓄,有相当高的艺术性,他被尊为“一代诗宗”,成为当时诗坛盟主,他在诗论上创有“神韵说”。近几年来,几次大型国际王渔洋学术交流会的召开和电视剧《王渔洋》的热播,使纪念馆成为“王学”研究的基地和中心。
纪念馆占地10000平方米,分东西主跨两院,下设七个展室和石刻园。其中石刻展室展出国家三级以上文物185块,除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颜真卿、虞世南等的集字刻石外,另有明祝允明、董其昌、邢侗等著名书法家的真迹刻石,可谓琳琅满目,海内知名。
王渔洋生平展室展出王渔洋诗文著述、手稿及印章,康熙帝御赐王渔洋信古斋、带经堂以及这些珍品的复制件,为了解和研究王渔洋,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石刻园是在忠勤祠东跨院的基础上,与古典园林建筑相结合修建的,园中有园,景中套景。元代的“苍云”、“振玉”两巨型太湖石和国家一级石刻“水月松风”石屏,亦在园中陈列,供游人观赏。
王渔洋纪念馆所辖忠勤祠、渔洋祠、渔洋墓、四世宫保坊等,每年接待游客约五万人次,其中包括数以千计的国外友人和港澳台胞,成为传播文化历史知识,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崇高风范的宣传教育阵地。
忠勤祠
又名王家祠堂,坐落在新城镇新立村街北,是为祭明代王重光而建。该祠初建于1588年(明万历十六年)建成,当时规模宏大,但现存面积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祠院南北长88米,东西宽43米,占地3784平方米。院内有正堂5楹,中间3间出厦。长22米,高14米,进深9.65米,全为砖木结构,瓴瓦起脊,木椽单檐。堂内有合抱圆木柱8根,顶部栋梁上饰有彩绘,内壁墙上镶嵌石碣85块,保存完好。碑文集历代书法名家锺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洵、柳公权、虞世南的字刻成,真、草、隶、篆诸体俱备。堂内还有王重光及其属下王、张二指挥的碑刻彩绘像。后堂3间,称为“司马祠”,原是明末兵部尚书王象乾的祠堂,现拓为王士祯纪念馆。
正堂前东、西厢房各3楹,堂前有双人合抱的古桧两株,左右对称,高约20余米。院东南隅有四面碑1幢,上刻建祠时祭者姓名。祠东50米处为原“碑廊院”,现存石碑9幢。1984年国家对忠勤祠进行了修缮,并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世宫保坊
坐落在桓台县新城镇南村大街北端,是为祭明王象乾及其父、祖父、曾祖父所立,因他们都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故名。石匾额“四世宫保”四字传为明书法家董其昌书。?
据史料记载,王象乾被恩准建造“四世宫保 ”砖坊,深感荣幸,为使该坊增光添色,特聘请当时的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为坊题字,并馈赠 3000 两银子作酬谢。董其昌深明王氏意图,便郑重地用楷书写下了匾额 “四世宫保 ”4 个大字和前后楹联。当天傍晚,董在王家的花厅前漫步,闻听有人说话,躲在一旁听,原来是王家子弟正在纷纷议论: “都说董其昌书法好,号称书画双绝 ,看来,论写楷字还不如王象咸呢,3000 两银子花得冤 ”。董听了这些闲言碎语,非常气愤。翌日,即告辞王家说,到济南门生处玩几天,然后回归故里,王家送走董以后,打开题字一看,“ 四世宫保 ”中却少了“ 宫 ” 字,连两幅楹联也不见了,王象乾十分焦急,使派叔弟王象春奔赴济南请董补写 “ 宫 ”字,不料,董已离济而去,董的门生绷着脸说: “何不叫府上子侄补写一字呢?”王象春闻听话中有因,经过再三请求,董的门生才讲明原委,并说: “恩师路过寒舍,留下一 ' 宫 ' 字,不知府上用得着否?如需用时,还再需出 1000 两银子。 ”王象春得知董其昌听了闲话,故意带走,只因“ 千金易得,一字难求 ”,于是,立即从济南筹措了 1000 两银子,换回了 " 宫 " 字,两幅楹联只好另请别人书写。
此牌坊面向南北,跨街而立,既是新城72坊的唯一幸存者,也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古代砖坊之一。牌坊系砖石结构,呈中间高左右低的宫殿式。面阔9.2米,进深3.33米,高15米,拱门洞两侧有石狮8个。拱门、楹柱等上面雕有飞禽走兽、山水花卉,特别是砖砌圆柱顶部的4个浮雕人物,栩栩如生,显示了明代雕刻家的精湛技艺。? 牌坊顶部飞檐斗拱,瓦当严整,四角杵头兽面,唇吻耸起,都悬吊着风铃铁马,随风而动,声韵动听。顶端花脊“八跑”,每“跑”二兽(寿),高居瓦基。瓦脊中的“麒麟驮宝瓶”尤其古朴可爱。坊之檐下正中、前后各砌一块镶嵌花边的竖式匾额,上镌金色“圣恩”两字,表明该坊为御建。整个牌坊集古代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于一体,造型别致,独具风格,古朴秀丽,雄伟壮观,充分体现了建筑之乡精湛高超的建筑技艺,成为我县非常有价值的人文景观。
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桓台县田庄镇高楼村西北角,寺名从《华严经》而来。据史载,该寺原来规模宏大,为三进寺院,寺前立有数十丈高的古塔,名“隋文塔”,至明万历初年,寺被毁。现存寺的基址高出地面2米,南北长120米,东西宽50米,前殿为四天王殿,已毁。只存有正殿和百子殿。正殿为大雄宝殿,5间,系砖木结构,飞檐斗拱,瓴瓦单檐,顶覆绿色琉璃瓦(现大部换为红瓦)。殿长26米,进深10米,高17米,内有合抱圆木柱8根。殿内横梁立柱上彩绘祥云蛟龙,瑶草琼花,至今仍可见。殿前东西两厢房尚好。后为百子殿,亦为砖木结构,木椽单檐。
华严寺《新城县志》记载:“新城佛寺十二,崔楼之洪福,高楼之华严最著,洪福志乘谓唐建,华严或以为唐或以为元魏莫能明也”。它是隋或隋以前的建筑,当时规模宏大,殿宇辉煌,香烟缭绕,钟声佛号,成为盛极一时的佛教圣地。隋至今已1400余年,现在华严寺的建筑遗存已不是隋唐时代的原制,而是明清时代重修后的面貌。
华严寺整组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得体,参差有致。平日大门紧闭,只有晨时的钟声传出来,虽未唤醒苦海梦迷人,却唤起了人们早起,男耕女织,为生活而奔波的念头。阴历每月初一、十五都有佛事活动,名曰“行香”,每年的正月十四至十六有盛会,盛会期间是华严寺最热闹的时候,期间文人骚客,熙熙攘攘,商贩闲农,车水马龙,善男信女,焚香诵经,叫卖之声,腔异调怪,热闹非凡。
现在的华严寺是桓台县历史上12座佛寺中仅剩的一座了。寺内大雄宝殿、百子殿、东西厢房尚存,但屋顶换成了现代红瓦,大殿斗拱也腐朽错位,所有佛像、壁画、玄塑都荡然无存。20世纪50年代以后,成为集体粮库,用来存放物品,先后拆除了山门、天王殿,更换了围墙。由于维修不及时,寺院破败日渐加重,成为一座空洞无物的院落。1985年定为淄博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桓台县文化局、华严寺寺管委会投资700万元对华严寺进行重修,恢复了大雄宝殿,东西厢房原貌,修建了围墙和大门,成为一个完整的院落。如今寺院内有佛学院的僧人主持佛事活动,远近周边前来烧香拜佛许愿还愿的人络绎不绝,佛香袅袅,经声朗朗,极大地满足了富裕起来的善男信女们求佛行善的精神需求,成为当地的一大景观。从建筑学上来讲,淄博市的斗拱建筑除博山的颜文姜祠就只有华严寺的大雄宝殿了,有很高的建筑价值。
云涛古迹
在桓台县城索镇乌河玉带桥北侧,河中有一船形高埠,南北长87米,东西最宽处31米,面积约2400平方米,地表低于玉带桥面数尺,这就是著名的云涛古迹。
相传古时乌河碧水长流,玉带桥下涛声不绝。高地四周水花飞溅,翡翠万千,每遇天将有雨,便有云气盘郁高埠之上,若云若涛,故而得名。大雨之后,玉带桥上游河水暴涨,水位有时高于下游云涛高地,却仍不能淹没云涛地面。此时,云涛两侧巨流奔放,云涛景物被水雾包绕,从桥上观望,虽近在叹尺,却时隐时现,类似海市,世人引以为胜景。
乌河古称?水。相传春秋庄公九年,齐师与鲁战于乾时,即此地。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索镇人于茂节立“云涛古迹”大字石匾于南端
㈥ 从马家浜文化遗址中可以发现哪些信息
马家浜文化遗址除了马家浜之外,还有余杭吴家埠遗址、常州圩墩遗址等地,这些文化遗址有力地证实了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中下游、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代表。由此,将马家浜文化扩展至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的广大地区。马家浜文化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经鉴定,已普遍种植籼、粳两种稻。罗家角第三、四层出土的粳稻,年代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粳稻遗存。马家浜文化的居民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草鞋山遗址中发现的狗的头骨,介于狼和现代狗之间,说明狗是从狼驯化而来,在这时已经成为家畜。渔猎经济也在马家浜时期占重要地位,遗址中常发现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以及陆生、水生动物的遗骸。骨镞以柳叶形的居多,十分尖锐锋利。在一些遗址中还发现有野生的桃、杏梅的果核和菱角等,这些是人们从事采集活动的例证。草鞋山遗址发现了公元前4000多年的5块残布片,经鉴定,原料可能是野生葛。花纹有山形斜纹和菱形斜纹,组织结构属绞纱罗纹,嵌入绕环斜纹,远比普通平纹麻布进步。这是我国最早的纺织品实物。遗址多处房屋残迹已有榫卯结构的木柱,在木柱间编扎芦苇后涂上泥,就成了墙;用芦苇、竹席和草束来铺盖屋顶;居住面经过夯实,内拌有砂石和螺壳;有的房屋室外还挖有排水沟。马家浜文化多红色陶器,腰檐陶釜和长方形横条陶烧火架炉箅是马家浜文化独特的炊具。但是马家浜文化制陶业的发展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马家浜文化在手工业生产中,玉石器制造技术发展较快,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制作精美的玉器,这一时期的玉器工业发展,为其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例如马家浜遗址的玉玦呈淡褐色,圆管形,顶部有缺口,可夹于耳垂作装饰之物。另外还有青灰色的,也是圆管形,顶部也有缺口。同时,在马家浜还发现了几件残缺的玉璜,也都表现出古朴而精美的特质。
㈦ 青岛名胜古迹有哪些
青岛地区文物景观等级及名称一览表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柱山摩崖刻石(平度)
德国胶澳总督官邸旧址(市南)
德国胶澳总督府旧址(市南)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马山(即墨)
国家旅游度假区
石老人{崂山)
薛家岛(黄岛)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崂山风景区(崂山)
国家森林公园
崂山风景区(崂山)
珠L一国家森林公园(胶南)
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国胶澳警察署旧址(市南)
灭主教堂(市由)
基督教堂(市南)
八大关建筑群(市南)
康有为墓(崂山)
天后宫(市南)
法海寺(城阳)
北朝石造像及碑刻(崂山)
财贝沟古墓群(城阳)
城于遗址(城阳)
三里河遗址(胶州)
西皇姑庵遗址(胶州)
田横五百义土墓(即墨)
南阡遗址(即墨)
石源遗址(即墨)
徐家沟遗址(即墨)
琅邪台遗址(胶南)
东皂户遗址(胶南)
六曲山汉墓群(平度)
即墨故城遗址(平度)
东岳石文化遗址(平度)
高家民兵联防遗址(平度)
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海栈桥(市南)
小青岛灯塔(市南)
汇泉炮台遗址(市南)
青岛山炮台遗址(市南)
观象台(市南)
中共青岛支部旧址(四方)
海产博物馆(市南)
汇泉广场(市南)
湛山寺(市南)
康有为故居(市南)
老舍故居(市南)
闻一多故居(市南)
于姑庵(市北)
海云庵(四方)
马壕运河遗址(黄岛)
城阳墓群(城阳)
李家宅头遗址(城阳)
刘若拙墓(即墨)
牧马城遗址(胶州)
赵家庄遗址(胶州)
罗家庄遗址(胶州)
大庄遗址(胶州)
北阡遗址(即墨)
东演堤遗址(即墨)
雄崖所遗址(即墨)
王吉墓群(即墨)
小桥墓群(即墨)
丁戈庄遗址(即墨)
河头遗址(胶南)
西寺遗址(胶南)
郭家河岩遗址(胶南)
向阳遗址(胶南)
宁戚冢(平度)
沙梁遗址(平度)
左家院遗址(莱西)
长清遗址(莱西)
葛家埠遗址(莱西)
西贤都遗址(莱西)
南岚遗址(莱西)
鲁格庄遗址(莱西)
㈧ 考古的完善与新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考古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政府颁布了关于保护古代文物的法令,并恢复了周口店、殷墟两项中断十多年的考古发掘。随后,在国家文化部设立文物局,主管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在中国科学院设立考古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从事考古研究工作。各大行政区和地方政府,也相继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北京大学等学校还创办考古专业,培养考古专门人才。在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实践中,各地考古队伍日益健全。1979年4月,中国考古学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考古事业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志。二十世纪50~60年代前期,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黄河、长江流域的部分省级文物单位,对史前时期的半坡遗址、北首岭遗址、庙底沟遗址、大汶口墓地、屈家岭遗址、北阴阳营遗址,商周时期(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3世纪)的二里头遗址、郑州商代遗址、丰镐遗址、洛阳东周城、侯马晋城遗址,以及汉唐两京城址、元大都遗址和其他重要遗址,分别进行规模较大的发掘。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田野考古工作日趋完善,并真正成为科学化的学术研究工作。建国以来,在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方面,全国已发现遗址7000余处,发掘过的有400多处。其中一项重要的成果,是早期文化遗存的发现。1977~1978年,发现了早于仰韶文化的磁山遗址、裴李岗遗址和大地湾遗址。此后又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几十处类似的遗存,它们分属不同的文化系统,并且与仰韶文化存在着因袭发展关系。这就找到了仰韶文化的先驱,使中国考古学上最大的一段年代缺环日益衔接起来,对探讨中国农业、畜牧业和制陶工艺的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长江流域和其它地区也曾发现年代较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以河姆渡文化最为引人注目,表明这些地方和黄河流域一样,在久远的古代就有中华民族的祖先进行开发。各地的原始文化,既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又有密切的相互关系,共同组成丰富多采的中华远古文化。殷商时代的考古研究,过去仅限于商代后期的殷墟遗址一地。现已上溯到商代早期,先后发现两座当时的都城遗址--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并在二里头遗址发掘出两座规模较大的宫殿基址。此外,这一时期发掘的较重要的遗址还有盘龙城遗址、吴城遗址、台西遗址、丘湾社祀遗址、苏埠屯商墓等处。对整个殷商时期的文化发展以及铜器、甲骨、玉器等方面,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的田野考古工作,是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通过在丰镐地区的发掘,初步建立起西周考古的断代标尺。70年代以来,周原遗址、洛阳西周王室铸铜遗址、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等遗址出土的大批青铜器,为西周铜器的断代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的一系列考古发现,为中国历史上这个社会经济大变革时期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现已从考古学上明确,中国至迟在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晚期已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冶铁技术。 过去不被重视的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及其以后时期的考古研究,近40多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年代下限已延伸到明代(公元1368~1644年)。历代都城遗址的勘察发掘已经全面展开,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进行工作的项目有:汉长安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辽中京遗址、金中都遗址、元大都遗址。这些城址的布局都已基本勘察清楚,并且分别对当时的宫殿和其它重要建筑遗迹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历代帝陵方面的田野考古工作主要有:秦始皇陵的勘察和陪葬墓、兵马俑坑等的发掘,西汉诸陵的调查、发掘,六朝陵墓的调查和若干帝陵的发掘,北魏永固陵的发掘,唐代和北宋诸陵的调查,以及南唐二陵、西夏王陵和明定陵的发掘。此外还发掘了大批各时期官吏、地主以至贫苦平民的墓葬。通过这些工作,详细考察了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层葬制的发展变化,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具体了解。手工业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考古研究,是在有关科技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进行的。所做工作主要有:发掘汉代及其以后时期的冶铁遗址,并对出土的铁器作系统的工艺考察,揭示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巨大成就;对历代瓷窑遗址进行广泛调查和重点发掘,结合工艺考察资料,研究中国瓷器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探讨不同窑系的烧制技术和产品特点,并结合各地墓葬出土的瓷器,进行瓷器器形和纹饰演变的分期断代研究。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发掘,也取得了重要收获。田野考古工作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考古学理论著作、刊物等的繁盛。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刊物《考古学报》、《考古》和《文物》合计已出刊600期以上。70年代以来,各地又先后创办了《文物资料丛刊》、《考古学集刊》、《中原文物》、《考古与文物》、《江汉考古》、《史前研究》等刊物,并出版了《中国考古学年鉴》等。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集体编著的《新中国的考古收获》(1961年出版)、《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1984年出版)二书,以及文物编辑委员会汇编的《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79年出版)都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
㈨ 太湖流域源头的马家浜文化遗址的内容有哪些
马家浜文化是发现于浙江省嘉兴市马家浜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7000余年的历史,到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
马家浜文化及其后续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发现与确立,表明我国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源远流长、自成系统,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摇篮。
马家浜遗址位于嘉兴县西南,表土层下文化层分上下两层:
上层以灰黑色黏土为主,并有红烧土层和淤泥层,包含物有兽骨、石锛、砺石、骨镞和各种质地的陶片,还有建筑遗迹,建筑夯土中伴有印纹陶、原始青瓷、红陶、黑陶和石器、铜镞、玉璜等,最晚的是印纹陶和原始陶。
下层为含有大量腐烂的兽骨碎片的黑色黏土,包含的兽骨比上一层更多,还有骨管、骨锥、骨针、骨镞以及石斧、砺石和陶片等。
在马家浜遗址上下层交接处的淤泥中发现了墓葬,墓葬中有30具人骨架,其中6具身旁有随葬品,生产工具置于腰部,装饰品置于头部,陶器位置不一。
从墓葬中的器物和各种遗迹来看,马家浜文化确实是一种与黄河流域原始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
马家浜文化遗址除了马家浜之外,还有余杭吴家埠遗址、常州圩墩遗址等地,这些文化遗址有力地证实了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中下游、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代表。由此,将马家浜文化扩展至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的广大地区。
马家浜文化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经鉴定,已普遍种植籼、粳两种稻。罗家角第三、四层出土的粳稻,年代在前5000年左右,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粳稻遗存。
马家浜文化的居民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草鞋山遗址中发现的狗的头骨,介于狼和现代狗之间,说明狗是从狼驯化而来,在这时已经成为家畜。
渔猎经济也在马家浜时期占重要地位,遗址中常发现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以及陆生、水生动物的遗骸。骨镞以柳叶形的居多,十分尖锐锋利。
在一些遗址中还发现有野生的桃、杏梅的果核和菱角等,这些是人们从事采集活动的例证。
在草鞋山遗址发现了公元前4000多年的5块残布片,经鉴定,原料可能是野生葛。花纹有山形斜纹和菱形斜纹,组织结构属绞纱罗纹,嵌入绕环斜纹,远比普通平纹麻布进步。这是我国最早的纺织品实物。
遗址多处房屋残迹已有榫卯结构的木柱,在木柱间编扎芦苇后涂上泥,就成了墙;用芦苇、竹席和草束来铺盖屋顶;居住面经过夯实,内拌有砂石和螺壳;有的房屋室外还挖有排水沟。
马家浜文化多红色陶器,腰檐陶釜和长方形横条陶烧火架炉箅是马家浜文化独特的炊具。但是马家浜文化制陶业的发展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
马家浜文化在手工业生产中,玉石器制造技术发展较快,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制作精美的玉器,这一时期的玉器工业发展,为其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
例如马家浜遗址的玉玦呈淡褐色,圆管形,顶部有缺口,可夹于耳垂作装饰之物。另外还有青灰色的,也是圆管形,顶部也有缺口。
同时,在马家浜还发现了几件残缺的玉璜,也都表现出古朴而精美的特质。
1959年初春,嘉兴南湖乡天带桥马家浜地方在沤肥挖坑中发现大量兽骨和古代遗物。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考古队进行了发掘。发现有与邱城下层同类的遗物并有房基、墓葬等遗迹。
马家浜遗址的发掘,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的重视。1959年,新华社发了消息,并记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要闻录》。
1977年在南京召开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学术讨论会上,夏鼐等考古学家认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摇篮,并确认嘉兴马家浜遗址为代表的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从此,马家浜文化正式定名。
马家浜文化已载入《大不列颠网络全书》、《中国大网络全书》,确定了它在史前文化考古中的地位。
㈩ 淄博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假期这么热,去哪凉快
1.聊斋城
来到淄博不能不去看看蒲松龄故居.现在的蒲松龄故居,已经发展成聊斋城旅游景区.是淄川蒲家庄投资兴建的。是以园林为表现形式,以聊斋故事为主题的组群式的大型名园景区,它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这里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里,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五大旅游景区之一。已形成柳泉、聊斋宫、狐仙园、石隐园、满井寺、俚曲茶座、墓园等旅游景点. 景区内的蒲松龄纪念馆,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蒲松龄当年居住的原貌。故居为典型的北方农村院落,郭沫若题写的“蒲松龄故居”的金字门匾,高悬故居大门。院内有蒲翁当年著书的聊斋、蒲翁生平展室、蒲翁十分钟爱的文石展厅和当代文人骚客的书画展厅。柳泉,又名“满井”,为当年蒲翁设茶采风之地。现立有沈雁冰题写的“柳泉”石碑。青石砌就的泉口,泉水四溢,令游人流连忘返。蒲松龄除《聊斋志异》外,还创作了上千首俚曲作品,俚曲茶座正是演唱观赏俚曲的上佳去处。游客驻足品茶,听上几段俚曲,自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狐仙园以聊斋故事为主体设计建造,内设蒲松龄生平及著作、蒲公开铺设馆生涯、名人书画等展室。石隐园原系毕氏花园,蒲公设馆毕府30年,写下了大量有关石隐园的诗词佳篇。园内怪石林立,绿树成荫。此园移到蒲翁故里,再现了蒲公舌耕笔耘的生活经历。满井寺为古寺重建,以双重门拱牌坊为入寺山门,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钟楼等建筑。聊斋宫外景似琼楼横空,碧湖青山,如天上宫阙。宫内采用彩塑、电影特技、灯光声乐等表现手段,艺术地再现了蒲翁笔下神妖鬼狐的艺术形象。漫步聊斋城,将抛却一切烦恼忧虑,扫清闹城之喧嚣,耳目为之一新,尽情饱览、深刻领会一代文豪蒲公笔下所描绘的神妖鬼狐世界。
行车路线:乘1路公共汽车到淄川车站,转乘23路到蒲家庄 门票价格:32元
2.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城区西南部,于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总规划面积1702公顷,下设凤凰山、禹王山、望鲁山、薛家顶和夹谷台五大景区,是我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地,淄博市的自然保护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环境教育基地。园内山势险峻,地貌奇特,森林茂密,环境优美,文物景观、自然景观丰富,游乐健身场所众多,是生态旅游、回归自然、休闲度假之胜地。
近年来,原山集团致力于发展旅游事业,在合理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开发和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了森林乐园、民俗风情园、鸟语林、恐龙谷、原山旅游宾馆等二十余处景点和配套设施,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一个高品位、大容量、有特色、高效益的国家森林公园已初具规模。成为淄博市旅游行业的排头兵,是山东省旅游行业先进集体、旅游消费信得过单位,并顺利通过了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评定验收。
行车路线:乘1路公共汽车到博山车站,转乘11路到原山 门票价格:40元
3.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坐落在后李文化遗址上,是当代中国首家最系统、最完整、以车马遗志与文物陈列融为一体的博物馆。该馆包括春秋殉马车展厅和中国古车陈列展厅两部分:后李春秋殉车马、规模之大、配套之齐全、马饰之精美、为当代全国之冠、列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该馆内容集中国古车研究成果之大成,充分展示了我国车乘的悠久历史和造车技术在世界车辆发展史上的领先地位。该馆位于济青高速公路126公里处,两侧并设有大型停车场,交通十分方便。
行车路线:乘1路公共汽车到博山车站,转乘11路到原山 门票价格:40元
4.开元溶洞
“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年号,距今1300余年。唐朝20帝25传290年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近5万首唐诗,而且创造了“开元盛世”那一段历史的辉煌,在这条已形成二十多万年的古洞之中,既有雄奇壮阔的自然景象,更有新石器时期以来的珍贵文化遗存,特别是洞内开元年间的钟乳石刻和遗迹文物,向我们真实再现了1300年前盛唐文化的一个侧面,充分展示出开元洞博大深沉的丰富内涵,1300年后的今天,万年古洞又逢盛世,得以开发重现人间,这也是将洞取名为“开元洞”的原因。
洞口上方“开元洞”三个字,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第25世孙、现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缙先生所书。在开元洞开放前夕,国内权威的岩溶地质专家曾对开元洞进行过考察论证,一致认为,开元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长江以北是罕见的布局,设计的精巧在山东省内独一无二。因此,国内著名的岩溶专家赵俊芬亲笔题写了“山东第一洞”的美誉,开元洞当之无愧。
行车路线:乘1路公共汽车到博山车站,转乘13路到开元溶洞 门票价格:30元
5.周村古街
周村古商业城位于周村城区中部,占地17公顷,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绸市街等古商业街区组成,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优秀历史建筑、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古商业城南有山东讨袁护国军司令部旧址及魁星阁庙宇,北有明教寺、千佛阁、汇龙桥,是周村自然人文的集汇所在。
古商业城的主要街道又叫大街,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约公元1410年),明崇祯九年(公元
1636年),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雏形。它南起丝市街、银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门,长约两华里,北极阁拦腰横跨中间,把大街分为南北两段,现状保留的基本为南段,全长400米。至清朝后期,章丘旧军孟氏“八大祥号”先后来这里营业经商,远近富商巨贾竞相云集,大街逐渐成为布行、杂货行聚集经营的商业贸易中心。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周村辟为商埠后,商业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如青岛、济南,远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商号,都与这里发生了频繁的生意联系,大街商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谚云:“大街不大,日进斗金”。
作为中国古商业文化的优秀代表--“大街古商城”,街区纵横,街巷幽静朴素,虽历经百年风雨,仍保持着古朴的明清原貌和历史本色。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建设水平高,为山东所仅有、江北罕见,且至今仍在发挥其商业功能,被专家称为“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博物馆群”。
周村大街古商城位于周村区中部,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组成,古商业街内店铺林立,古迹众多,有建于唐代的明教寺,建于清代的魁星阁,有闻名天下的“八大祥”等商业老字号,有“东方商人”孟雒川的故居等,是阁老刘鸿训、宫保李化熙、武状元王应统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商业文化内涵丰富,人文历史源远流长,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优秀历史建筑。大街古商城总占地面积32.7公顷,包括两部分:一是重点保护区--指保安街以西,涿河以东,新建路以南,棉花市街以北,占地19.7公顷,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绸市街、芙蓉街等古街区组成;二是规划控制区--指涿河以西,保安街以东,南下河街以北,新建路以南,以及千佛阁、汇龙桥、清真寺等古建筑群,占地13公顷。
2001年大街古商城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整个项目预计总投资20124万元。本着“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科学管理、滚动发展”的思路和"修旧如古"的原则分期建设。在保持主要古街区原貌的基础上对沿街老店铺全面维修,恢复孟雒川故居、三益堂印书局,扩建魁星阁景区,新建演艺广场、丝绸博物馆、民俗展馆、花灯展馆、钱庄票号展馆等,整治绕城涿河,完善配套设施,用二至三年时间把大街古商城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充分展示中国古商业文化内涵的高档次、高品位历史、民俗文化游览圣地。
行车路线:乘96路车到周村车站,可以乘坐人力三轮至古商业街.(礼拜天如不怕劳累,最好和几位朋友骑自行车去,沿张周路向西即可到达.大约需90分钟.)
6.沂源九天洞
沂源九天洞位于秀丽的鲁山南麓,1991年正式向游人开放,后经多次继承性扩大开发,但设施相对比较落后,科学含量低。2001年初,中国著名的洞穴科学家、中国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为首的设计组对九天洞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调查、鉴定与设计,并完成了灯光改造工程,使九天洞的面貌焕然一新,其科学化与现代化设计均居全国游览洞穴的先进水平。让游客通过九天洞之行获得神奇而美妙的、增广科学知识的多方面收获与享受。
此洞之所以称为“九天”,是因为神话传说中天有九层,即九天,而这个洞也有九个大的洞厅,景观可与神话中的天宫相妣美,所以叫九天洞。这九个厅分别是:①天地之间厅,即灯箱大厅;②步天厅;③天河厅;④天宫厅;⑤天街厅;⑥天国花园厅;⑦巡天厅;⑧梦幻天堂厅;⑨别有洞天厅。 九天洞发育于地持年代上的古生代奥陶纪石灰岩岩层中,该石灰岩系海(相)中沉积岩层,其生成年代距今为4.4-5.0亿年,九天洞的形成却只有一百万年左右的历史。九天洞洞腔长518米,高5-18米,游程往返约1.2
公里,洞体结构十分稳定,洞内化学堆积类型十分丰富,多达37种;其中稀有类型有7种,大面积的球状和针状结晶体、月奶石、石花、石莲被誉为“九天四绝”,是全国稀有景观类型最多的溶洞,同时又是石花面积最大的溶洞,具有重要的科学和观赏价值。1994
年中科院陈诗才教授鉴定九天洞是“中国最大的石花洞穴”;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教授评定为“中国溶洞精品景观博物馆”;
2001年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经过科学考察后认为,“九天洞石花,类型之多样,面积之广大,国内外无与伦比”,并称之为“天下第一石花洞”。
行车路线:从淄博车站乘坐到沂源的公共汽车到土门镇 门票价格:35元
开放时间:8:00-17:00
7.峨庄瀑布群
峨庄乡地处鲁中山区,淄川城东40公里。这里青山、碧水、蓝天,空气清新宜人,是著名的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平均海拔450米以上,年降水量在500-90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11.3摄氏度。峨庄瀑布群北端离乡政府驻地南600多米。景区南北高差200多米。沿河长12华里,瀑连塘,塘连瀑,秀水塘湾飞瀑不断。沿河林木葱郁,别有风致。它具有四川九寨沟之自然美,沿河六个古村,具苏南周庄之古典。沿景区青山连绵色彩多变。风景如画。春赏花海雾凇,夏观瀑布飞雨,秋看瀑布白雾,冬品冰花雪界。 主要景点和休闲处有:土泉大瀑布,垂钓、卧虎山赏景、土泉草滩;鱼鹰、飞鸭、奔兔;十二生肖泉群、刘奇宋代古石楼、石碾、古树。亭子园泉群、响泉大瀑布、自然游泳场、秦龙湖泛舟、三无岛小憩、游乐园、龙湾峡观瀑、五潭垂钓、芦苇藏雁、杏花谷赏花、烟柳河漂流、淘米湾石板忆古、石海观景、瀑布源泛舟、紫峪龙蟠等。
地址:淄博市淄川区峨庄乡。
近现代文物
序号 名称 时代 所在地 公布年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淄齐故城 西周~战国 临淄区齐都镇 1961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蒲松龄故居 清 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 1977
2 临淄墓群 春秋~汉 临淄区齐故城周围 1977
3 桐林田旺遗址 新石期时代晚期 临淄区朱台、路山乡之间 1977
4 马鞍山抗日遗址 抗日战争时期 淄川区口头乡 1977
5 小庞遗址 新石器时代晚期 桓台县田庄镇 1977
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浮山驿遗址 新石器时代中期 张店区傅家乡 1984
2 爱国遗址 新石器时代晚期 周村区周村镇 1984
3 皇姑顶遗址 新石器时代晚期 周村区萌水镇 1984
4 冢子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晚期 张店区马尚镇 1984
5 前埠遗址 新石器时代晚期 桓台县果里乡 1984
6 商家遗址 商周~汉 周村区贾黄乡 1984
7 唐山遗址 东周 桓台县唐山镇 1984
8 寨里古瓷窑址 北齐~唐 淄川区寨里乡、大张乡 1984
9 磁村古瓷窑址 唐中期~金 淄川区磁村乡 1984
10 郝家古瓷窑址 北宋 淄川区岭子镇 1984
11 南万山古瓷窑址 元 博山区白塔镇 1984
12 西坡地古瓷窑址 金~元 淄川区西河镇 1984
13 齐长城遗址 春秋战国 博山区境内 1984
14 昌国故城 春秋 张店区沣水镇 1984
15 安平故城 春秋 临淄区皇城乡 1984
16 高阳故城 北魏 临淄区高阳乡 1984
17 景公墓 战国 张店区四宝山乡 1984
18 苏相墓 战国 淄川区二里乡 1984
19 稷山墓群 汉 临淄区齐故城南10公里 1984
20 傅永墓 北魏 张店区傅家乡 1984
21 万璋墓 战国 张店区卫固镇 1984
22 赵执信墓 清 博山区土门头庄 1984
23 颜文姜祠 明清 博山区山头镇西神头村 1984
24 碧霞元君行宫 明清 博山城区西南 1984
25 赵执信故居 明清 博山区城东村17号 1984
26 赵执信别墅 明清 博山区秋谷街 1984
27 振衣阁 明 周村区王村镇西铺村 1984
28 金岭镇清真寺 明 临淄区金岭镇 1984
29 汇龙桥 明 周村区 1984
30 杨寨塔 金元 淄川区杨寨乡 1984
31 千佛阁古建筑群 清 周村区 1984
32 王氏祠堂(忠勤祠) 明 桓台县新城镇 1984
33 四世宫保坊 明 桓台县新城镇 1984
34 华严寺 明 桓台县田庄镇 1984
35 王渔洋祠 清 桓台县新城镇 1984
36 金岭寺石佛造像 北魏 临淄区高阳乡 1984
37 西天寺石佛造像 北魏 临淄区西关 1984
38 朱家终村石佛造像(东寺) 唐 临淄区齐陵镇 1984
39 兴福寺石佛造像 明 临淄区辛店镇园林所院内 1984
40 刘德培起义军营居处 清 博山区李家乡福山山顶 1984
41 刘德培起义军建“大汉政府”旧址 清 淄川区淄城二路243号 1984
42 黑铁山起义指挥部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 张店区卫固镇太平村 1984
43 “太河惨案”纪念地 抗日战争时期 淄川区太河村 1984
44 北海银行地下印刷所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 临淄区北羊乡许家庄 1984
45 周村革命烈士陵园 现代 周村区周村公园东侧 1984
46 德国管理营业大楼,德国大夫住宅 中华民国 淄博矿务局 1984
47 淄川日本神社,碧霞祠钟楼、炮楼 中华民国 淄博矿务局 1984